宛若天人的姿容,清雅脫俗的氣質,如此出眾的女子,是之前從未見過的,因此,因為黛玉的翩然而至,熱鬧繁華的紫徽殿,在一瞬間諸聲皆消,緩緩退入一方安靜的天地,無一人說話,無一人移動,幾乎讓人有落針可聞之感。
李稹早知道黛玉定力非凡,但置身於如此盛大的場麵,又被整整一殿人的目光包圍,這個女子依舊能不慌不忙,不卑不亢,眼底更是無畏無懼,宛如閑庭悠步一般,不免就令人歎為觀止了。
然而,以太後尊貴的身份,其他人是不能長久與之對視的,否則會被視為不敬,因此李稹讚歎之餘,不免有些擔心,連忙含了一縷溫文笑意,開口道:“明蕙郡主身子弱,不適宜久站,母後不如先賜座,再慢慢敘話罷。”
他這番話娓娓道來,語調並不高,卻異樣的溫柔輕軟,仿佛破冰而出的澄澈春水,潺潺流入人心底,目光亦湛然含波,清淺凝在黛玉身上,神色誠摯專注,仿佛天地間,他隻能看見一個黛玉而已。
旁人猶自未覺,隻管盯著黛玉清美的麵容發怔出神,水溶卻暗自一震,不過一瞬間,便有茫然不可知的驚懼、惆悵、歎息覆上心頭,令他不能自抑。
直到如今,他終於明了黛玉進宮的初衷,的確沒有半點攀龍附鳳之心,隻是因為心有不甘,想見一見李稹,求一個公道而已。
她的心思,簡單純粹,一清見底,然而,局勢終究朝著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自己幾乎可以肯定,對於這個女子,皇上眼底心裏,已經不僅僅隻是憐惜了。
其實,這也難怪,眼前這個女子,以梅花為貌,以黃鸝為聲,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青竹為神,嫵媚裏含著清雅,柔美中雋著堅強,盈盈美目一流盼,便能在其他人心頭掀起波瀾,這樣的女子,誰能夠淡看?誰能夠抗拒?
那日在朝雲宮,她婉轉拒絕了自己的援手,令自己心灰意冷,傷心不已,然而,如今回頭來看,以自己的身份,的確不能夠如身為皇帝的李稹那般,隨心所欲地處罰傷害過她的人,也不能夠,全心全力護她周全。
心底越明白,越看得清楚,便越覺得悲涼難耐。
他對她的情,已經深到不可測的地步,命運卻在不停的旋圈,逐漸將她帶離身邊,紅塵滾滾,似乎看不到盡頭,看不到希望。
聽得李稹出言提醒,太後不由一笑,頷首道:“皇上說的是,倒是哀家疏忽了。”
說著,便向黛玉招手,徐聲道:“明蕙,到哀家這邊來,陪哀家坐罷。”
黛玉聽了,連忙謝了恩,方從容步到太後身邊,底下的人即刻設了座位,又擺上金盞、玉碗、銀匙之類的東西,服侍黛玉坐下。
此刻離得近,太後攜了她的手,又細細看了兩眼,越發覺得柳葉如眉,芙蓉如麵,不由頷首道:“林姑娘生得實在美麗,哀家常聽人說什麽美如天仙,還一直不相信呢,如今見了林姑娘,方才知道,這話實在不假。”
聽得太後言語和善,李稹略略放心,因極盼太後能喜愛她,便笑著附和道:“想來母後不知,林姑娘不但模樣好,性情也是個好的,她向來最愛清雅素淡,今兒個過來,卻特意在眉心點了‘梅花妝’,自是為了遷就今兒個的喜慶氣氛,真真又聰慧又體貼。”
聽得李稹三言兩語,便將自己的心思點出,黛玉不由心生驚愕,驚愕之中更摻雜了一點淡淡的嬌羞,定了定神,方欠身道:“太後、皇上太過譽了,明蕙愧不敢當。”
見她容色溫婉,卻並無半點謙卑,太後越發覺得喜歡,抬手替她理了理鬢邊的秀發,正要誇讚時,卻不妨已有一個年輕的女聲傳到耳際:“明蕙郡主太謙虛了,郡主天生一副好模樣兒,實在有別於尋常女子,不但男子見了要心醉神迷,便是本宮也覺得,對著郡主這麽出色的人,魂兒幾乎都要被勾走。”
這番話娓娓道來,似乎是在稱讚黛玉容色清美,無與倫比,然而明眼人隻要細細一想,便知道這女子分明是在嘲諷黛異於常人,是專門勾人魂魄的狐媚子。
而開口說這話的,卻是後宮六嬪之一的周貴嬪,當年曾與元妃一起省親,容貌甚美,出身也頗為顯赫,但因性子張揚,時常惹是生非,入宮後境遇平平,雖然並未受冷落,卻也沒有多少恩寵。
因平日裏有六宮妃嬪與自己爭寵,以周貴嬪的性情,自是時常心生怨懟,卻也隻能暗自隱忍,無法宣泄出來,偏偏如今又來了這麽個千嬌百媚的少女,皇上那邊,還讚不絕口,自是不滿至極,一時激動,便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脫口說出這番似褒實貶的話。
話音未落,李稹已經心頭震怒,皺緊了眉,正要出聲嗬斥時,不料太後卻抬手一擺,悄然阻攔。
李稹心思明透,見了太後的神色,立刻明白她是想瞧一瞧黛玉的應對能力,因心底了解黛玉乃冰雪聰明之人,口才絕佳,沉吟須臾,便沒有說話,隻是目不轉睛地看著黛玉,目光信任而明了。
果見黛玉一臉淡然,抬眸望向周貴嬪,含著一抹似有若無的笑意,神態自若地道:“明蕙初來乍到,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不過看穿戴打扮,應該是一位娘娘了,娘娘看上去雍容華貴,必定出自大戶人家了?”
麵上雖是笑著,心中卻甚是冷然,她心誌素來淡泊,喜歡寧靜無爭的日子,然而,淡泊並不代表軟弱,在她骨子裏,自有一番冷傲,她的處世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寧折不彎。
若是想欺負她,讓她受委屈,便須承擔後果,賈家如此,如今的周貴嬪,也不能例外。
周貴嬪並不知道她的心意,聽了她的話,隻覺得甚是得意,揚一揚臉,唇角露出傲然的笑容:“不錯,本宮是禮部侍郎之女,與林姑娘這突然受君恩封賜的郡主,自是不同的。”
黛玉不慍也不惱,從從容容地道:“原來如此,娘娘的身份,果然不尋常,不過,剛才娘娘那番話,實在讓人聽得雲裏霧裏,沒覺得娘娘是在讚美,反倒有些像嘲諷。”
說到這裏,眸中掠過一點冷意,聲音卻依舊淡靜,聽不出是喜是怒:“聖賢有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可見,人的長相都是父母給的,無論是好是歹,都應該好好珍惜,娘娘既是禮部侍郎之女,這麽淺顯的道理,自然是知道的。然而,依照剛才娘娘的意思,似乎隻要生得略好一些的女子,便會將別人的魂魄勾走,就明蕙瞧,娘娘的容貌,也是極美的,若是照娘娘這種說法,不知有多少人見了娘娘,便沒了魂魄?”
她這番話還未說完,殿中已有人忍不住,低低笑了出來,周貴嬪心中又氣又怒,急切中卻說不出話來反駁。
黛玉心中暗自冷笑不已,看她的目光卻無波無瀾,依舊保持著大方得體的神態,不卑不亢地加了幾句:“其實娘娘說話,實在模棱兩可,但如今明蕙靜下心來,仔細一想,以娘娘如此尊貴的身份,哪裏會出言與明蕙針鋒相對,想必是明蕙自己想錯了,不過,明蕙鬥膽奉勸娘娘一句,今後再說話時,還是清楚一些,如此一來,別人能夠聽懂,便是娘娘自己,也能避免誤會,省卻不少麻煩,明蕙想說的,就這麽多,至於娘娘願不願聽,全憑娘娘自己,明蕙不敢勉強。”
這番針鋒相對的應答,太後細細聽了,看向黛玉的目光詫異而驚奇,內中還夾雜了幾絲讚許,怪不得皇上對她另眼相看,原來這個少女不但姿容美,更生了一顆晶瑩剔透的七竅玲瓏心,說出來的話句句在理,寸步不讓,卻偏偏從從容容,既不顯得驕傲矜持,也無半點謙卑之感,讓人歎為觀止。
尤其是後來加的這幾句話,明明是在嘲諷周貴嬪,分寸卻拿捏得恰到好處,真真讓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即便心有不滿,想要反駁,也無話可說,辯無可辯。
周貴嬪出言的本意,本是為了嘲諷黛玉,以消解心頭的嫉恨,不想黛玉冰雪聰明,一番話說下來,竟將形勢逆轉,讓她自己成為被笑之人,心中不由越發惱怒不滿,忿忿看著黛玉,默了一會兒,竟又開口道:“其實剛才本宮說錯了,明蕙郡主的容貌,剛開始乍然一瞧,的確讓人眼前一亮,但如今看得久了,方才發覺,其實作為女子,本是三分容貌七分打扮,郡主的妝容,是個好的,至於容色,卻與這宮裏的妃嬪們不相上下,沒什麽特別之處。”
聽了她的話,黛玉也不惱,依舊是一臉淡淡的神情,似笑非笑地道:“娘娘說得是,明蕙也覺得自己生得甚是平常,不過,撇開容貌不談,明蕙的性格裏,倒是有些微可取之處的,不知娘娘是否願意一聽?”
周貴嬪猶自未覺,聽了她的話,依舊是一臉倨傲,抿著唇道:“林姑娘請說,本宮洗耳恭聽。”
黛玉側頭看著她,淡淡一笑:“明蕙的可取之處,便是懂得安分守己,有自知之明,正是因為明蕙明白這兩點,所以明蕙無論是行事還是說話,都謹小慎微,小心翼翼,不願落下惹是生非的名聲,不該說的話,明蕙一句都不會多說,尤其是在重要場合,畢竟,在那麽多金尊玉貴的人麵前,自己的身份,本就算不了什麽,何苦說些著三不著四的話,不但於自己無益,便是別人聽了,也會覺得厭煩,當然,自己失儀,受幾句冷嘲暗諷,本也沒什麽,最糟的是,旁人不知情,還會以為當初在家時,父母沒有管教好,才會變得如此不知禮,真真辱沒了父母家族的名聲,叫人進退無顏。”
說到這裏,點漆明眸流光溢彩,別有一番嬌俏,聲音卻甚是誠懇,又帶著一絲天真:“當然,這隻是明蕙的一點愚見,娘娘的父親是禮部侍郎,對這些規矩禮儀,娘娘自然最清楚不過了,不知聽了黛玉這番話,娘娘心裏有什麽看法?倘若有什麽高見,不妨說出來,也好讓明蕙學習學習。”言罷,果然目不轉睛地看著她,一副虛心求教的神情。
這番話極盡挖苦諷刺,無聲無息地將周貴嬪批得一無是處,卻偏偏說得一本正經,仿佛真是在說自己,又似乎真要求教,周貴嬪直氣得鼻歪眼斜,差點沒有昏厥過去,好半晌才抬手指著黛玉,開口道:“你……你……”張口結舌了幾聲,竟是不知該怎麽說下去。
太後卻是一臉笑意,止也止不住,竟撫掌道:“精彩精彩,剛才瞧的戲曲,雖然熱鬧,但哪裏及得上這一場爭鋒?”
一麵說,一麵側首看向李稹,溫然問:“哀家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皇上給林姑娘的封號,是‘明蕙’二字,不知到底是什麽意思?”
因聽得黛玉從容反擊周貴嬪,李稹已經甚是歡喜,如今又見了太後的神色,便知道太後心裏,對黛玉也是喜愛的,不由越發高興,語意輕快:“朕與林姑娘,雖然隻見過幾麵,對她的性情,卻已經大致探明,她的封號,取自‘明理善言,蕙質蘭心’這八個字。”
太後聽了,便含笑念了一遍,又細細品味,頷首道:“果然貼切。”
說著,便拉住黛玉的手,讚歎道:“明蕙的口才,真是沒話說,隻怕天底下的女子加起來,都沒有比得過的。
坐在一旁的皇後見狀,連忙也附和道:“明蕙郡主不但人美,聲音美,口才也好,瞧著真讓人喜歡。”
黛玉聽了,依舊不急不躁,氣質婉約如一闋唐詩,聲音中不但毫無沾沾自喜之意,反而還寧和平穩:“明蕙胡言亂語,讓太後、皇後見笑了。”
太後搖搖頭,正要說話時,李稹已經笑著道:“明蕙但凡開口,都是應說之話,何況剛才你的神色、談吐,的確從容不迫,何必謙虛?”
目光從黛玉身上移開,落於周貴嬪身上,臉色、聲音,都在瞬間冷了下來:“素日裏憑你怎麽樣,朕都能夠容忍,但今天是送舊迎新的好日子,你卻偏要來生是非,實在讓人著惱,傳旨,周貴嬪恃寵妄為,乖張失行,即日起,廢去貴嬪封號,降為從八品更衣,禁足一年,非詔不得出宮門半步,否則,以違旨論處。”
一語既出,四座皆驚。
更衣是從八品,乃妃嬪中最低等的品級,多半是宮女承寵後的封號,而世家小姐進宮,縱使再不濟,位分也在從七品以上,如今李稹開口懲罰,雖然沒將周貴嬪打進冷宮,但降到更衣,已是莫大的屈辱。
周貴嬪始料不及,驚駭之下,霎時身子一軟,順勢滑倒在地,俯首而跪,央求道:“臣妾知錯了,臣妾願向明蕙郡主賠罪,還求皇上開恩,寬恕臣妾。”
李稹一臉厭惡,冷笑道:“太晚了,你如此沒有自知之明,實在可恨,哼,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若朕恕了你,隻怕今後整宮的人都要無法無天起來,到時候,可真要讓朕丟盡顏麵了。”
後宮妃嬪向來麵和心不合,周貴嬪的人緣又不佳,因此見到皇上盛怒,都並不出聲,隻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暗自慶幸又少了一個爭寵之人。
至於太後那邊,因為喜歡黛玉的性情,又不願拂了李稹的威嚴,便也隻是端坐著,靜靜觀望而已。
帝王冷言冷心,旁人又無動於衷,周貴嬪心中又急又慌,再也顧不得什麽,連忙看向黛玉,哭泣道:“臣妾一時糊塗油蒙了心,才會犯下大錯,失言衝撞明蕙郡主,不敢妄求郡主原諒,隻請郡主念在臣妾進宮多年,好不容易才熬到如今的位置,替臣妾說幾句好話罷。”
黛玉暗自冷笑,雖然並無半點憐憫之心,但因她已經開口哀求,不願落人口實,便向李稹婉聲道:“俗話說得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何況,明蕙也沒有什麽損失,不如罷了吧。”
李稹聽了,看了她一眼,似能看進她心裏,搖了搖頭,斷然道:“郡主不必操心,這些事情,還是由朕自己處理罷。”
說著,便看向周貴嬪,目光冷淡如冰,沉聲道:“朕一言既出,就沒打算收回來,你以為說幾句軟話,就能糊弄過去嗎?那也忒會癡心妄想了。”
聽了這番堅決不移的話,周貴嬪嚇得渾身顫抖,麵白如紙,驚恐地伏在地上,再也說不出話來。
李稹看也不看她,隻抬手一擺,看向身側的內侍,冷笑道:“還愣著做什麽?難道你們沒聽清嗎?這個周更衣,已經被朕禁足了,哪裏有資格呆在這裏?”
那些人聽了,不由得一臉惶恐,立刻便有兩個內監飛快踏步,將臉色蒼白、哭哭啼啼的周貴嬪拉起來,徑直出了紫徽殿。
事情如此峰回路轉,在座之人既驚且懼,都低垂著眉眼,不敢出聲,氣氛頗有些凝滯。
須臾,卻聽得太後笑了一聲,旋即聽得她道:“明蕙郡主舉止溫婉,穩重大方,皇上的目光,果然是不錯的。”
她說到這裏,靜了一下,聲音中多了一絲鄭重與威嚴:“皇上向哀家提過,林姑娘的父親林大人清正端方,廉潔奉公,堪稱文武百官的典範,可惜英年早逝,偏偏子嗣又單薄,隻能推恩冊封林姑娘。哀家雖然不理朝務,但心裏卻還是明白的,林姑娘既是忠臣之後,封為郡主理所當然,隻是剛才的事情,讓哀家心裏很不快,所以在這裏,哀家想提醒一聲,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既然林姑娘已是有封號之人,就應該以禮相待,倘若行差踏錯,必定後悔莫及。”
聽了這番盡心盡力的維護之言,房中眾人起先一怔,候明白過來,羨慕有之,嫉妒有之,歡喜有之,心思不一而足。
見太後如此喜歡維護黛玉,李稹心裏自是十分歡喜,含笑端起酒杯,麵向眾人,揚眉道:“今兒個是好日子,來,大家一起舉杯,望天佑我朝,福泰安祥!”
見狀殿中之人無論什麽心思,都隻能按捺下來,立刻站起身來,一齊舉杯附和,陪笑道:“天佑我朝,福泰安祥!”
眾人仰首飲酒之際,黛玉也啜了一小口瓊漿,目光情不自禁地落到李稹身上,卻見他也正望著自己,唇角舒出清淺的笑意,在宮燈、紅燭的映照下,顯得分外溫潤明朗,風神如玉。
四目相接,兩兩無言,卻是無聲勝有聲,黛玉隻覺得有一種朦朧的奇異感覺自心頭漫生,波瀾頓生,似是歡喜,又似歎息,仿佛一團亂麻,無法自抑。
他會於她需要幫助之時,安靜地伸出援手,卻從不會讓她覺得為難,讓她沉寂了很久的心,被一點一點的溫暖,仿佛被溫水衝泡的菊花,舒適而暢快地伸展開來。
縱使心如鋼鐵,在他體貼認真的對待下,也必定會化成繞指柔情。
若單單隻是這樣,也就罷了,偏偏與他相處的的時候,總是多姿多彩,對著他時,自己有時嗔怒,有時氣惱,有時羞怯,有時喜悅,果然是人生百味皆嚐遍。
對著他時,仿佛萬丈紅塵,皆已抽身離開,仿佛天地間,隻有他們兩人一般。
這樣溫馨特別的日子,她以前從未體味過,今後也不一定能夠遇上。
然而,少女情懷總是詩,當初在閨閣之時,當她的心思,還清淺純真如一泓泉水之時,她欣賞《詩經》中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愛念卓文君的“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負”,喜歡納蘭容若的“一生一世一雙人”,覺得那樣始終如一的感情,很美很美,心裏的向往憧憬,從那時一直延續到現在,從未變過。
而君臨天下的他,是這個世上,最不可能成為“一心人”的男子,在他肩上,有太多的責任,太多的忌諱,太多的不得已,不容也不能舍棄。
世事如此,怨不得人。
這樣想下來,黛玉輕啟丹唇,舒出一口氣,漸漸定下心神,人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也許,於自己,於李稹而言,這樣淡淡的來往,不過分疏離,也不過分親密,才是最合適的。(未完待續)
李稹早知道黛玉定力非凡,但置身於如此盛大的場麵,又被整整一殿人的目光包圍,這個女子依舊能不慌不忙,不卑不亢,眼底更是無畏無懼,宛如閑庭悠步一般,不免就令人歎為觀止了。
然而,以太後尊貴的身份,其他人是不能長久與之對視的,否則會被視為不敬,因此李稹讚歎之餘,不免有些擔心,連忙含了一縷溫文笑意,開口道:“明蕙郡主身子弱,不適宜久站,母後不如先賜座,再慢慢敘話罷。”
他這番話娓娓道來,語調並不高,卻異樣的溫柔輕軟,仿佛破冰而出的澄澈春水,潺潺流入人心底,目光亦湛然含波,清淺凝在黛玉身上,神色誠摯專注,仿佛天地間,他隻能看見一個黛玉而已。
旁人猶自未覺,隻管盯著黛玉清美的麵容發怔出神,水溶卻暗自一震,不過一瞬間,便有茫然不可知的驚懼、惆悵、歎息覆上心頭,令他不能自抑。
直到如今,他終於明了黛玉進宮的初衷,的確沒有半點攀龍附鳳之心,隻是因為心有不甘,想見一見李稹,求一個公道而已。
她的心思,簡單純粹,一清見底,然而,局勢終究朝著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自己幾乎可以肯定,對於這個女子,皇上眼底心裏,已經不僅僅隻是憐惜了。
其實,這也難怪,眼前這個女子,以梅花為貌,以黃鸝為聲,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青竹為神,嫵媚裏含著清雅,柔美中雋著堅強,盈盈美目一流盼,便能在其他人心頭掀起波瀾,這樣的女子,誰能夠淡看?誰能夠抗拒?
那日在朝雲宮,她婉轉拒絕了自己的援手,令自己心灰意冷,傷心不已,然而,如今回頭來看,以自己的身份,的確不能夠如身為皇帝的李稹那般,隨心所欲地處罰傷害過她的人,也不能夠,全心全力護她周全。
心底越明白,越看得清楚,便越覺得悲涼難耐。
他對她的情,已經深到不可測的地步,命運卻在不停的旋圈,逐漸將她帶離身邊,紅塵滾滾,似乎看不到盡頭,看不到希望。
聽得李稹出言提醒,太後不由一笑,頷首道:“皇上說的是,倒是哀家疏忽了。”
說著,便向黛玉招手,徐聲道:“明蕙,到哀家這邊來,陪哀家坐罷。”
黛玉聽了,連忙謝了恩,方從容步到太後身邊,底下的人即刻設了座位,又擺上金盞、玉碗、銀匙之類的東西,服侍黛玉坐下。
此刻離得近,太後攜了她的手,又細細看了兩眼,越發覺得柳葉如眉,芙蓉如麵,不由頷首道:“林姑娘生得實在美麗,哀家常聽人說什麽美如天仙,還一直不相信呢,如今見了林姑娘,方才知道,這話實在不假。”
聽得太後言語和善,李稹略略放心,因極盼太後能喜愛她,便笑著附和道:“想來母後不知,林姑娘不但模樣好,性情也是個好的,她向來最愛清雅素淡,今兒個過來,卻特意在眉心點了‘梅花妝’,自是為了遷就今兒個的喜慶氣氛,真真又聰慧又體貼。”
聽得李稹三言兩語,便將自己的心思點出,黛玉不由心生驚愕,驚愕之中更摻雜了一點淡淡的嬌羞,定了定神,方欠身道:“太後、皇上太過譽了,明蕙愧不敢當。”
見她容色溫婉,卻並無半點謙卑,太後越發覺得喜歡,抬手替她理了理鬢邊的秀發,正要誇讚時,卻不妨已有一個年輕的女聲傳到耳際:“明蕙郡主太謙虛了,郡主天生一副好模樣兒,實在有別於尋常女子,不但男子見了要心醉神迷,便是本宮也覺得,對著郡主這麽出色的人,魂兒幾乎都要被勾走。”
這番話娓娓道來,似乎是在稱讚黛玉容色清美,無與倫比,然而明眼人隻要細細一想,便知道這女子分明是在嘲諷黛異於常人,是專門勾人魂魄的狐媚子。
而開口說這話的,卻是後宮六嬪之一的周貴嬪,當年曾與元妃一起省親,容貌甚美,出身也頗為顯赫,但因性子張揚,時常惹是生非,入宮後境遇平平,雖然並未受冷落,卻也沒有多少恩寵。
因平日裏有六宮妃嬪與自己爭寵,以周貴嬪的性情,自是時常心生怨懟,卻也隻能暗自隱忍,無法宣泄出來,偏偏如今又來了這麽個千嬌百媚的少女,皇上那邊,還讚不絕口,自是不滿至極,一時激動,便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脫口說出這番似褒實貶的話。
話音未落,李稹已經心頭震怒,皺緊了眉,正要出聲嗬斥時,不料太後卻抬手一擺,悄然阻攔。
李稹心思明透,見了太後的神色,立刻明白她是想瞧一瞧黛玉的應對能力,因心底了解黛玉乃冰雪聰明之人,口才絕佳,沉吟須臾,便沒有說話,隻是目不轉睛地看著黛玉,目光信任而明了。
果見黛玉一臉淡然,抬眸望向周貴嬪,含著一抹似有若無的笑意,神態自若地道:“明蕙初來乍到,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不過看穿戴打扮,應該是一位娘娘了,娘娘看上去雍容華貴,必定出自大戶人家了?”
麵上雖是笑著,心中卻甚是冷然,她心誌素來淡泊,喜歡寧靜無爭的日子,然而,淡泊並不代表軟弱,在她骨子裏,自有一番冷傲,她的處世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寧折不彎。
若是想欺負她,讓她受委屈,便須承擔後果,賈家如此,如今的周貴嬪,也不能例外。
周貴嬪並不知道她的心意,聽了她的話,隻覺得甚是得意,揚一揚臉,唇角露出傲然的笑容:“不錯,本宮是禮部侍郎之女,與林姑娘這突然受君恩封賜的郡主,自是不同的。”
黛玉不慍也不惱,從從容容地道:“原來如此,娘娘的身份,果然不尋常,不過,剛才娘娘那番話,實在讓人聽得雲裏霧裏,沒覺得娘娘是在讚美,反倒有些像嘲諷。”
說到這裏,眸中掠過一點冷意,聲音卻依舊淡靜,聽不出是喜是怒:“聖賢有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可見,人的長相都是父母給的,無論是好是歹,都應該好好珍惜,娘娘既是禮部侍郎之女,這麽淺顯的道理,自然是知道的。然而,依照剛才娘娘的意思,似乎隻要生得略好一些的女子,便會將別人的魂魄勾走,就明蕙瞧,娘娘的容貌,也是極美的,若是照娘娘這種說法,不知有多少人見了娘娘,便沒了魂魄?”
她這番話還未說完,殿中已有人忍不住,低低笑了出來,周貴嬪心中又氣又怒,急切中卻說不出話來反駁。
黛玉心中暗自冷笑不已,看她的目光卻無波無瀾,依舊保持著大方得體的神態,不卑不亢地加了幾句:“其實娘娘說話,實在模棱兩可,但如今明蕙靜下心來,仔細一想,以娘娘如此尊貴的身份,哪裏會出言與明蕙針鋒相對,想必是明蕙自己想錯了,不過,明蕙鬥膽奉勸娘娘一句,今後再說話時,還是清楚一些,如此一來,別人能夠聽懂,便是娘娘自己,也能避免誤會,省卻不少麻煩,明蕙想說的,就這麽多,至於娘娘願不願聽,全憑娘娘自己,明蕙不敢勉強。”
這番針鋒相對的應答,太後細細聽了,看向黛玉的目光詫異而驚奇,內中還夾雜了幾絲讚許,怪不得皇上對她另眼相看,原來這個少女不但姿容美,更生了一顆晶瑩剔透的七竅玲瓏心,說出來的話句句在理,寸步不讓,卻偏偏從從容容,既不顯得驕傲矜持,也無半點謙卑之感,讓人歎為觀止。
尤其是後來加的這幾句話,明明是在嘲諷周貴嬪,分寸卻拿捏得恰到好處,真真讓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即便心有不滿,想要反駁,也無話可說,辯無可辯。
周貴嬪出言的本意,本是為了嘲諷黛玉,以消解心頭的嫉恨,不想黛玉冰雪聰明,一番話說下來,竟將形勢逆轉,讓她自己成為被笑之人,心中不由越發惱怒不滿,忿忿看著黛玉,默了一會兒,竟又開口道:“其實剛才本宮說錯了,明蕙郡主的容貌,剛開始乍然一瞧,的確讓人眼前一亮,但如今看得久了,方才發覺,其實作為女子,本是三分容貌七分打扮,郡主的妝容,是個好的,至於容色,卻與這宮裏的妃嬪們不相上下,沒什麽特別之處。”
聽了她的話,黛玉也不惱,依舊是一臉淡淡的神情,似笑非笑地道:“娘娘說得是,明蕙也覺得自己生得甚是平常,不過,撇開容貌不談,明蕙的性格裏,倒是有些微可取之處的,不知娘娘是否願意一聽?”
周貴嬪猶自未覺,聽了她的話,依舊是一臉倨傲,抿著唇道:“林姑娘請說,本宮洗耳恭聽。”
黛玉側頭看著她,淡淡一笑:“明蕙的可取之處,便是懂得安分守己,有自知之明,正是因為明蕙明白這兩點,所以明蕙無論是行事還是說話,都謹小慎微,小心翼翼,不願落下惹是生非的名聲,不該說的話,明蕙一句都不會多說,尤其是在重要場合,畢竟,在那麽多金尊玉貴的人麵前,自己的身份,本就算不了什麽,何苦說些著三不著四的話,不但於自己無益,便是別人聽了,也會覺得厭煩,當然,自己失儀,受幾句冷嘲暗諷,本也沒什麽,最糟的是,旁人不知情,還會以為當初在家時,父母沒有管教好,才會變得如此不知禮,真真辱沒了父母家族的名聲,叫人進退無顏。”
說到這裏,點漆明眸流光溢彩,別有一番嬌俏,聲音卻甚是誠懇,又帶著一絲天真:“當然,這隻是明蕙的一點愚見,娘娘的父親是禮部侍郎,對這些規矩禮儀,娘娘自然最清楚不過了,不知聽了黛玉這番話,娘娘心裏有什麽看法?倘若有什麽高見,不妨說出來,也好讓明蕙學習學習。”言罷,果然目不轉睛地看著她,一副虛心求教的神情。
這番話極盡挖苦諷刺,無聲無息地將周貴嬪批得一無是處,卻偏偏說得一本正經,仿佛真是在說自己,又似乎真要求教,周貴嬪直氣得鼻歪眼斜,差點沒有昏厥過去,好半晌才抬手指著黛玉,開口道:“你……你……”張口結舌了幾聲,竟是不知該怎麽說下去。
太後卻是一臉笑意,止也止不住,竟撫掌道:“精彩精彩,剛才瞧的戲曲,雖然熱鬧,但哪裏及得上這一場爭鋒?”
一麵說,一麵側首看向李稹,溫然問:“哀家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皇上給林姑娘的封號,是‘明蕙’二字,不知到底是什麽意思?”
因聽得黛玉從容反擊周貴嬪,李稹已經甚是歡喜,如今又見了太後的神色,便知道太後心裏,對黛玉也是喜愛的,不由越發高興,語意輕快:“朕與林姑娘,雖然隻見過幾麵,對她的性情,卻已經大致探明,她的封號,取自‘明理善言,蕙質蘭心’這八個字。”
太後聽了,便含笑念了一遍,又細細品味,頷首道:“果然貼切。”
說著,便拉住黛玉的手,讚歎道:“明蕙的口才,真是沒話說,隻怕天底下的女子加起來,都沒有比得過的。
坐在一旁的皇後見狀,連忙也附和道:“明蕙郡主不但人美,聲音美,口才也好,瞧著真讓人喜歡。”
黛玉聽了,依舊不急不躁,氣質婉約如一闋唐詩,聲音中不但毫無沾沾自喜之意,反而還寧和平穩:“明蕙胡言亂語,讓太後、皇後見笑了。”
太後搖搖頭,正要說話時,李稹已經笑著道:“明蕙但凡開口,都是應說之話,何況剛才你的神色、談吐,的確從容不迫,何必謙虛?”
目光從黛玉身上移開,落於周貴嬪身上,臉色、聲音,都在瞬間冷了下來:“素日裏憑你怎麽樣,朕都能夠容忍,但今天是送舊迎新的好日子,你卻偏要來生是非,實在讓人著惱,傳旨,周貴嬪恃寵妄為,乖張失行,即日起,廢去貴嬪封號,降為從八品更衣,禁足一年,非詔不得出宮門半步,否則,以違旨論處。”
一語既出,四座皆驚。
更衣是從八品,乃妃嬪中最低等的品級,多半是宮女承寵後的封號,而世家小姐進宮,縱使再不濟,位分也在從七品以上,如今李稹開口懲罰,雖然沒將周貴嬪打進冷宮,但降到更衣,已是莫大的屈辱。
周貴嬪始料不及,驚駭之下,霎時身子一軟,順勢滑倒在地,俯首而跪,央求道:“臣妾知錯了,臣妾願向明蕙郡主賠罪,還求皇上開恩,寬恕臣妾。”
李稹一臉厭惡,冷笑道:“太晚了,你如此沒有自知之明,實在可恨,哼,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若朕恕了你,隻怕今後整宮的人都要無法無天起來,到時候,可真要讓朕丟盡顏麵了。”
後宮妃嬪向來麵和心不合,周貴嬪的人緣又不佳,因此見到皇上盛怒,都並不出聲,隻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暗自慶幸又少了一個爭寵之人。
至於太後那邊,因為喜歡黛玉的性情,又不願拂了李稹的威嚴,便也隻是端坐著,靜靜觀望而已。
帝王冷言冷心,旁人又無動於衷,周貴嬪心中又急又慌,再也顧不得什麽,連忙看向黛玉,哭泣道:“臣妾一時糊塗油蒙了心,才會犯下大錯,失言衝撞明蕙郡主,不敢妄求郡主原諒,隻請郡主念在臣妾進宮多年,好不容易才熬到如今的位置,替臣妾說幾句好話罷。”
黛玉暗自冷笑,雖然並無半點憐憫之心,但因她已經開口哀求,不願落人口實,便向李稹婉聲道:“俗話說得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何況,明蕙也沒有什麽損失,不如罷了吧。”
李稹聽了,看了她一眼,似能看進她心裏,搖了搖頭,斷然道:“郡主不必操心,這些事情,還是由朕自己處理罷。”
說著,便看向周貴嬪,目光冷淡如冰,沉聲道:“朕一言既出,就沒打算收回來,你以為說幾句軟話,就能糊弄過去嗎?那也忒會癡心妄想了。”
聽了這番堅決不移的話,周貴嬪嚇得渾身顫抖,麵白如紙,驚恐地伏在地上,再也說不出話來。
李稹看也不看她,隻抬手一擺,看向身側的內侍,冷笑道:“還愣著做什麽?難道你們沒聽清嗎?這個周更衣,已經被朕禁足了,哪裏有資格呆在這裏?”
那些人聽了,不由得一臉惶恐,立刻便有兩個內監飛快踏步,將臉色蒼白、哭哭啼啼的周貴嬪拉起來,徑直出了紫徽殿。
事情如此峰回路轉,在座之人既驚且懼,都低垂著眉眼,不敢出聲,氣氛頗有些凝滯。
須臾,卻聽得太後笑了一聲,旋即聽得她道:“明蕙郡主舉止溫婉,穩重大方,皇上的目光,果然是不錯的。”
她說到這裏,靜了一下,聲音中多了一絲鄭重與威嚴:“皇上向哀家提過,林姑娘的父親林大人清正端方,廉潔奉公,堪稱文武百官的典範,可惜英年早逝,偏偏子嗣又單薄,隻能推恩冊封林姑娘。哀家雖然不理朝務,但心裏卻還是明白的,林姑娘既是忠臣之後,封為郡主理所當然,隻是剛才的事情,讓哀家心裏很不快,所以在這裏,哀家想提醒一聲,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既然林姑娘已是有封號之人,就應該以禮相待,倘若行差踏錯,必定後悔莫及。”
聽了這番盡心盡力的維護之言,房中眾人起先一怔,候明白過來,羨慕有之,嫉妒有之,歡喜有之,心思不一而足。
見太後如此喜歡維護黛玉,李稹心裏自是十分歡喜,含笑端起酒杯,麵向眾人,揚眉道:“今兒個是好日子,來,大家一起舉杯,望天佑我朝,福泰安祥!”
見狀殿中之人無論什麽心思,都隻能按捺下來,立刻站起身來,一齊舉杯附和,陪笑道:“天佑我朝,福泰安祥!”
眾人仰首飲酒之際,黛玉也啜了一小口瓊漿,目光情不自禁地落到李稹身上,卻見他也正望著自己,唇角舒出清淺的笑意,在宮燈、紅燭的映照下,顯得分外溫潤明朗,風神如玉。
四目相接,兩兩無言,卻是無聲勝有聲,黛玉隻覺得有一種朦朧的奇異感覺自心頭漫生,波瀾頓生,似是歡喜,又似歎息,仿佛一團亂麻,無法自抑。
他會於她需要幫助之時,安靜地伸出援手,卻從不會讓她覺得為難,讓她沉寂了很久的心,被一點一點的溫暖,仿佛被溫水衝泡的菊花,舒適而暢快地伸展開來。
縱使心如鋼鐵,在他體貼認真的對待下,也必定會化成繞指柔情。
若單單隻是這樣,也就罷了,偏偏與他相處的的時候,總是多姿多彩,對著他時,自己有時嗔怒,有時氣惱,有時羞怯,有時喜悅,果然是人生百味皆嚐遍。
對著他時,仿佛萬丈紅塵,皆已抽身離開,仿佛天地間,隻有他們兩人一般。
這樣溫馨特別的日子,她以前從未體味過,今後也不一定能夠遇上。
然而,少女情懷總是詩,當初在閨閣之時,當她的心思,還清淺純真如一泓泉水之時,她欣賞《詩經》中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愛念卓文君的“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負”,喜歡納蘭容若的“一生一世一雙人”,覺得那樣始終如一的感情,很美很美,心裏的向往憧憬,從那時一直延續到現在,從未變過。
而君臨天下的他,是這個世上,最不可能成為“一心人”的男子,在他肩上,有太多的責任,太多的忌諱,太多的不得已,不容也不能舍棄。
世事如此,怨不得人。
這樣想下來,黛玉輕啟丹唇,舒出一口氣,漸漸定下心神,人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也許,於自己,於李稹而言,這樣淡淡的來往,不過分疏離,也不過分親密,才是最合適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