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落,眾人盡皆無言,黛玉依舊一派平和,雲淡風輕地道:“娘娘心中一定要這樣想,我也沒有法子,隻是,皇上待人再好,也不會容忍人傷害自己的子嗣,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娘娘這番話,似乎是將皇上當成是非不分、黑白顛倒之人,未免有些不妥。”
“你說這些話,不但想轉移話題,還想汙蔑一條不敬的罪名到我身上,用心何其險惡,”元妃抬起頭看向黛玉,恨聲道,“皇上自然是極英明的,隻是你的容貌,生得太過狐媚,引得皇上心神迷亂,才會對你這個賤人千依百順,言聽計從。”
聽得元妃言語趨近不堪,黛玉定力再好,也不由變了臉色,正要開口辯解,不想元妃越說越氣憤,抬手止住她,聲音冷冽如寒冰:“你不必砌詞狡辯,此事眾人皆有目共睹,之前我在宮裏,縱然稱不上極受寵,卻也不至讓皇上厭惡,一個月裏,總會來我這裏幾次,但自與你相識,皇上知道你對我心有不滿,不但絕跡鳳澡宮,還屢次對身懷龍嗣的我惡言相向,這也就罷了,這些日子,皇上極少召幸妃嬪,一有空暇,都去你住的朝雲宮,不知道的,必定會當你是皇上新納的嬪妾,不然,如何能三千佳麗都比下去?”
這幾句話,生生挑起了皇後心中的不忿與恐慌,皇後的目光,不由自主轉向黛玉,候醒過神來,便歎息道:“罷了,想去哪裏是皇上的自由,我們這些做妃嬪的,隻能以皇上為天,如何能耿耿於懷,斤斤計較?何況,林郡主的才貌,的確絕世僅有,皇上青睞看重,合情合理,元妃還是將心放寬些,養好自己的身體,至於這些事情,還是不要計較了。”
這番話說得委曲求全,似是在勸解,實則火上澆油,果然元妃聽了,眉心怒氣湧動,咬唇道:“若她隻一心迷惑皇上,我就算再不滿,也不會計較,可是,她仗著有皇上做後盾,便不管不顧,胡作非為,這口氣我如何忍得下?”
一麵說,一麵轉首望向太後,聲音驟變,痛到了極處,也軟弱到了極處:“臣妾所懷的這個孩子,不但自己寄予厚望,更一直得太後眷念,如今臣妾落得一無所有,卻隻能歎一聲命苦,臣妾如何能甘心?”未語淚先流,連綿如雨,仿佛要訴盡今日受到的所有痛楚和委屈。
見她露出這般痛徹心扉的情態,太後頓時無言,眸中滿是深深的痛惜和憂傷,半晌才悲不自勝地道:“你的心思,哀家都清楚,你放心,哀家斷不會讓皇嗣白死的。”
聽得太後終於許下承諾,元妃略微安心,哽咽著道:“有太後這句話,臣妾自是不再擔心,隻是,林郡主身份特殊,又極得太後憐惜,太後娘娘當真舍得懲罰……”她說到這裏,聲音漸低漸微,重新被哭泣取代,然而未盡之言,在場之人卻都是明白的。
“元妃過慮了,”不過須臾功夫,皇後便站起身來,走到元妃身邊,伸手攬住元妃,軟語安慰道,“謀害之人,不管是什麽身份,都及不上皇嗣重要,更何況,母後在宮闈多年,一向是非分明,何嚐有過徇私之舉?你且放寬心罷。”
說著,便抬首望向太後,聲音恭順如初:“此事定當嚴懲,倘若讓罪魁禍首逍遙法外,隻怕今後宮中必定是非不斷,當然,這隻是兒媳之見,不知母後意下如何?”
眾目睽睽之下,太後將手擱在案幾上輕敲,默了半晌,終應道:“皇後何必有此一問?有哀家在此,隻要查明實情,定會當場還元妃一個公道。”
元妃聽了,依舊掩麵哭泣,肩膀隨著哭聲大幅抖動,仿佛海浪一漲一落一般,哀哀道:“能得太後如此相待,臣妾就算即刻死了,也能瞑目了。”
她說到這裏,猛地抬起頭來望著黛玉,目光幾欲噬人,仿佛要縱身撲到黛玉身上,聲音中更是帶著森冷如冰的意味:“至於實情,不必追查便可一眼看清,當時在場的,除了臣妾之外,便隻有三妹妹、林郡主,失去皇嗣,全因林郡主出手謀害,這是不爭的事實。”
這番話說下來,元妃呼吸急促,幾近瘋癲,叫人不由自主生出不寒而栗之感,黛玉煙眉微蹙,卻還不至於方寸大亂,垂眸道:“誠如娘娘所言,在場的並非隻有我一個,娘娘憑什麽一口咬定謀害之人是我?”
元妃眼角欲迸,有森森的涼意漫出,恨恨道:“當時你明明站在我身後,若不是你這賤人突然出手,我豈會摔倒?”
黛玉輕輕“唔”了一聲,臉色依舊平和如初,從容道:“我在林家時,父親便常說,禮儀不可廢,縱然旁人失儀,身為林家人,卻不能自失身份,所以娘娘出口辱罵,我絕不會還嘴,隻想問娘娘一聲,娘娘說出手之人是我,不知是娘娘親眼所見,還是主觀推斷?”
言罷,不待元妃回答,便吸了一口氣,複又道:“以我與娘娘微妙的關係,若不是見娘娘一副動了胎氣的模樣,豈會甘願留下?我可記得,當時娘娘一直背對著我,閉著眼睛,捂著肚子,看上去神誌不清,難受至極,難不成,當時的娘娘,還有心情關注外事?還是說,當時娘娘根本就平安無事,隻是在弄虛作假?”
聽了這番綿裏藏針的話語,元妃幾乎啞口無言,眼底流轉出掩不住的冷毒,定了定神,隻好道:“你休要胡言亂語,當時我的確不舒服,對這一點,我絕不會否認,至於今日之事,隻需推斷即可理清,在場的三妹妹,與我情分甚篤,又同出賈家,可以說福禍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何會出手害我?相反,你雖蒙賈家收留多年,卻一直性情乖僻,利用我思念親眷之機進宮,私自與皇上結交,不但絲毫不念親情,還當眾與我反目,視我為眼中釘,你我之間,結怨已久,如今發生了這樣的變故,你無可辯駁。”
聞言皇後抬起頭來,目光在黛玉麵上似鋼刀般淩厲一刮,瞬間又恢複如常,沉吟著道:“元妃之言也有道理,一親一疏,恩怨自然分明。”
寥寥數十字,卻不動聲色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看法,元妃心中自是覺得安慰,眸中有流光飛快一轉,繼而失聲痛哭,向太後道:“太後,臣妾好傷心,自林郡主進宮後,皇上待臣妾的態度便已大變,不但從不到鳳澡宮探望,還屢次冷言相加,臣妾一直做惡夢,日夜難安,卻從不敢怨恨,便是今天與林郡主偶遇,也隻想與她好言交心,盼她能顧念親情,勸皇上回心轉意,絲毫沒有別的念頭,臣妾已經如此小心,為什麽她還要害臣妾腹中的孩子,奪了臣妾的唯一依靠?”
她說到這裏,轉首看著黛玉,恨得死死咬住唇,尖聲道:“我與你到底有什麽深仇大恨?你害我失去君恩,雖然身在鳳澡宮,卻受盡冷落,如居冷宮,我百般隱忍,不與你計較,為何你還不甘心,一定要將我置於死地?你是不是覺得,隻要害了我的孩子,我便再無翻身之望,更能為你今後的日子鋪路立威?你是不是以為,隻要迷惑了皇上,就能毫無阻礙地當上妃嬪,三千寵愛在一身?”
元妃這番話,說得委屈而尖銳,許久未開口的太後靜靜聽了,沉吟半晌,轉而望向黛玉,問道:“明蕙郡主怎麽說?”
話音一落,四周便陷入一片靜默中,遙遙聽得遠處有冷風自樹葉間穿梭而過,聲聲如訴,室內所設的紫銅蟠龍燭台上,雙燭高燃,滴滴紅蠟靜靜垂落,悄然無聲,看上去當真如紅淚一般。
蠟燭還有心,替人垂淚歎傷感,黛玉隻覺得心中堵得慌,她與元妃不和,是一早便注定的,然而卻從未想過,有朝一日,彼此會如此爭鋒相對,反目成仇,更沒有想到,會被太後如此詢問,即便太後言語中聽不出到底偏向誰,但她有此一問,便說明她心中存了猶疑,形勢於己極為不利。
歎一聲,自己隻是一個極平凡的女子,與世俗格格不入,一心隻盼著能過簡單安寧的日子,到如今,卻屢次陷入爭鬥中,身不由主,這樣艱難而痛苦的日子,何時才能走到盡頭獲得新生?
幾度沉浮風雲中,看盡繁華,覽盡紅塵,隻是不知,到了今時今日,信任與真情該向何處尋找?
這樣想著,當真覺得有些心灰意冷,隻有腦海中的思緒格外清晰,此時此刻,出了盡力真情流露,打動太後,以期拖延時間、等候李稹歸來之外,已是別無選擇。
隻是,即便能撐到李稹回來又如何?這次的意外,令李稹失去了一個皇嗣,對於自己,他當真能全心相信、盡力維護嗎?
心中柔腸百轉,愁腸滿懷,化作良久無言。
見她如此,太後一時無言,眼中漫上一點深色,仿佛深不見底的潭水一般,許久,複又道:“郡主不言不語,不知是什麽意思?”
皇後眼底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銳,聲音也淡到極致,聽不出一絲感情:“剛才郡主還口若懸河,如今卻沉默以對,本宮雖然不是喜愛擅自揣度之人,卻也不免懷疑,郡主是否辯無可辯,無話可說了?”
“明蕙絕非無話可說,而是覺得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何必多辯?”黛玉於靜寂無聲中抬頭,眼中不可抑製地漫上水光,慢慢道,“明蕙自小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多年,雖然是攜遺產進府,但因衣食皆需仰人鼻息,受盡閑言冷語,後來突然被元妃召進宮,心中日日忐忑擔心,當真是人如浮萍,身不由己。”
這番話語意低緩,無語凝噎,帶著說不完的自傷,道不盡的哀婉,直逼入人心,連帶著太後也覺得酸楚難忍,喟歎不已。
皇後那邊,卻對黛玉的言語不屑一顧,但見了太後的模樣,臉上不免浮現出一絲不悅,夾雜著幾絲驚恐,聲音中也透出急切的意味:“郡主的身世,本宮早已盡知,如今重新提起,倒不知是什麽意思?”
“皇後且別著急,耐心聽下去,明蕙自會解釋,”敏銳如黛玉,如何聽不出她的心思,卻依舊不慌不忙,婉聲道,“明蕙之所以說這些,是想告訴太後、皇後,明蕙多年受苦,最盼望的,不過是有人能誠心相待,遇上皇上之後,終於如願以償,心中的感激欣喜,當真無法言喻,剛才明蕙進來時,也向太後、皇後表明過自己的立場,元妃所懷的孩子,不僅關乎她自身,更是皇上的孩子,明蕙寧願自己受到傷害,也不願看到皇上傷心,明蕙言盡於此,倘若太後、皇後願意相信,明蕙自然能置身事外。”
她說到這裏,酸澀之味不由自主湧上了喉頭,聲音也低緩下來,“相反,倘若太後、皇後心中已經先入為主,認定是明蕙所為,明蕙就算巧嘴如簧,又有什麽用?”
聽了黛玉的話,太後一臉感歎躊躇,平一平氣息,方向她道:“哀家知道,剛才直接開口詢問,郡主心中必定十分難過,其實,郡主的品行,哀家並不懷疑,隻是今日之事,實在太過離奇,叫哀家也無法分辨。”
說著,便轉首望向皇後,微微皺眉道:“不知皇後心中是怎麽想的?”
見黛玉不動聲色地將形勢扭轉,皇後一陣怔忡,輕輕“唔”了一聲,方陪笑道:“母後在宮闈曆練多年,說的話自然是有道理的,隻是元妃如此傷心,臣妾看了著實心疼,若是不盡快處置此事,實在對不住她。”
太後聽了,臉上也浮現出不忍之色,點了點頭,卻歎息不語。
皇後沉吟須臾,便轉首看向身側的侍從,擺手道:“如今天也晚了,你們去命人準備些晚膳送過來,再在鳳澡宮加強戒備,閑雜人等,一律不許進來。”
話音剛落,便有男子的聲音翩然而至:“倘若臣要進來,不知皇後娘娘是否應允?”(未完待續)
“你說這些話,不但想轉移話題,還想汙蔑一條不敬的罪名到我身上,用心何其險惡,”元妃抬起頭看向黛玉,恨聲道,“皇上自然是極英明的,隻是你的容貌,生得太過狐媚,引得皇上心神迷亂,才會對你這個賤人千依百順,言聽計從。”
聽得元妃言語趨近不堪,黛玉定力再好,也不由變了臉色,正要開口辯解,不想元妃越說越氣憤,抬手止住她,聲音冷冽如寒冰:“你不必砌詞狡辯,此事眾人皆有目共睹,之前我在宮裏,縱然稱不上極受寵,卻也不至讓皇上厭惡,一個月裏,總會來我這裏幾次,但自與你相識,皇上知道你對我心有不滿,不但絕跡鳳澡宮,還屢次對身懷龍嗣的我惡言相向,這也就罷了,這些日子,皇上極少召幸妃嬪,一有空暇,都去你住的朝雲宮,不知道的,必定會當你是皇上新納的嬪妾,不然,如何能三千佳麗都比下去?”
這幾句話,生生挑起了皇後心中的不忿與恐慌,皇後的目光,不由自主轉向黛玉,候醒過神來,便歎息道:“罷了,想去哪裏是皇上的自由,我們這些做妃嬪的,隻能以皇上為天,如何能耿耿於懷,斤斤計較?何況,林郡主的才貌,的確絕世僅有,皇上青睞看重,合情合理,元妃還是將心放寬些,養好自己的身體,至於這些事情,還是不要計較了。”
這番話說得委曲求全,似是在勸解,實則火上澆油,果然元妃聽了,眉心怒氣湧動,咬唇道:“若她隻一心迷惑皇上,我就算再不滿,也不會計較,可是,她仗著有皇上做後盾,便不管不顧,胡作非為,這口氣我如何忍得下?”
一麵說,一麵轉首望向太後,聲音驟變,痛到了極處,也軟弱到了極處:“臣妾所懷的這個孩子,不但自己寄予厚望,更一直得太後眷念,如今臣妾落得一無所有,卻隻能歎一聲命苦,臣妾如何能甘心?”未語淚先流,連綿如雨,仿佛要訴盡今日受到的所有痛楚和委屈。
見她露出這般痛徹心扉的情態,太後頓時無言,眸中滿是深深的痛惜和憂傷,半晌才悲不自勝地道:“你的心思,哀家都清楚,你放心,哀家斷不會讓皇嗣白死的。”
聽得太後終於許下承諾,元妃略微安心,哽咽著道:“有太後這句話,臣妾自是不再擔心,隻是,林郡主身份特殊,又極得太後憐惜,太後娘娘當真舍得懲罰……”她說到這裏,聲音漸低漸微,重新被哭泣取代,然而未盡之言,在場之人卻都是明白的。
“元妃過慮了,”不過須臾功夫,皇後便站起身來,走到元妃身邊,伸手攬住元妃,軟語安慰道,“謀害之人,不管是什麽身份,都及不上皇嗣重要,更何況,母後在宮闈多年,一向是非分明,何嚐有過徇私之舉?你且放寬心罷。”
說著,便抬首望向太後,聲音恭順如初:“此事定當嚴懲,倘若讓罪魁禍首逍遙法外,隻怕今後宮中必定是非不斷,當然,這隻是兒媳之見,不知母後意下如何?”
眾目睽睽之下,太後將手擱在案幾上輕敲,默了半晌,終應道:“皇後何必有此一問?有哀家在此,隻要查明實情,定會當場還元妃一個公道。”
元妃聽了,依舊掩麵哭泣,肩膀隨著哭聲大幅抖動,仿佛海浪一漲一落一般,哀哀道:“能得太後如此相待,臣妾就算即刻死了,也能瞑目了。”
她說到這裏,猛地抬起頭來望著黛玉,目光幾欲噬人,仿佛要縱身撲到黛玉身上,聲音中更是帶著森冷如冰的意味:“至於實情,不必追查便可一眼看清,當時在場的,除了臣妾之外,便隻有三妹妹、林郡主,失去皇嗣,全因林郡主出手謀害,這是不爭的事實。”
這番話說下來,元妃呼吸急促,幾近瘋癲,叫人不由自主生出不寒而栗之感,黛玉煙眉微蹙,卻還不至於方寸大亂,垂眸道:“誠如娘娘所言,在場的並非隻有我一個,娘娘憑什麽一口咬定謀害之人是我?”
元妃眼角欲迸,有森森的涼意漫出,恨恨道:“當時你明明站在我身後,若不是你這賤人突然出手,我豈會摔倒?”
黛玉輕輕“唔”了一聲,臉色依舊平和如初,從容道:“我在林家時,父親便常說,禮儀不可廢,縱然旁人失儀,身為林家人,卻不能自失身份,所以娘娘出口辱罵,我絕不會還嘴,隻想問娘娘一聲,娘娘說出手之人是我,不知是娘娘親眼所見,還是主觀推斷?”
言罷,不待元妃回答,便吸了一口氣,複又道:“以我與娘娘微妙的關係,若不是見娘娘一副動了胎氣的模樣,豈會甘願留下?我可記得,當時娘娘一直背對著我,閉著眼睛,捂著肚子,看上去神誌不清,難受至極,難不成,當時的娘娘,還有心情關注外事?還是說,當時娘娘根本就平安無事,隻是在弄虛作假?”
聽了這番綿裏藏針的話語,元妃幾乎啞口無言,眼底流轉出掩不住的冷毒,定了定神,隻好道:“你休要胡言亂語,當時我的確不舒服,對這一點,我絕不會否認,至於今日之事,隻需推斷即可理清,在場的三妹妹,與我情分甚篤,又同出賈家,可以說福禍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何會出手害我?相反,你雖蒙賈家收留多年,卻一直性情乖僻,利用我思念親眷之機進宮,私自與皇上結交,不但絲毫不念親情,還當眾與我反目,視我為眼中釘,你我之間,結怨已久,如今發生了這樣的變故,你無可辯駁。”
聞言皇後抬起頭來,目光在黛玉麵上似鋼刀般淩厲一刮,瞬間又恢複如常,沉吟著道:“元妃之言也有道理,一親一疏,恩怨自然分明。”
寥寥數十字,卻不動聲色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看法,元妃心中自是覺得安慰,眸中有流光飛快一轉,繼而失聲痛哭,向太後道:“太後,臣妾好傷心,自林郡主進宮後,皇上待臣妾的態度便已大變,不但從不到鳳澡宮探望,還屢次冷言相加,臣妾一直做惡夢,日夜難安,卻從不敢怨恨,便是今天與林郡主偶遇,也隻想與她好言交心,盼她能顧念親情,勸皇上回心轉意,絲毫沒有別的念頭,臣妾已經如此小心,為什麽她還要害臣妾腹中的孩子,奪了臣妾的唯一依靠?”
她說到這裏,轉首看著黛玉,恨得死死咬住唇,尖聲道:“我與你到底有什麽深仇大恨?你害我失去君恩,雖然身在鳳澡宮,卻受盡冷落,如居冷宮,我百般隱忍,不與你計較,為何你還不甘心,一定要將我置於死地?你是不是覺得,隻要害了我的孩子,我便再無翻身之望,更能為你今後的日子鋪路立威?你是不是以為,隻要迷惑了皇上,就能毫無阻礙地當上妃嬪,三千寵愛在一身?”
元妃這番話,說得委屈而尖銳,許久未開口的太後靜靜聽了,沉吟半晌,轉而望向黛玉,問道:“明蕙郡主怎麽說?”
話音一落,四周便陷入一片靜默中,遙遙聽得遠處有冷風自樹葉間穿梭而過,聲聲如訴,室內所設的紫銅蟠龍燭台上,雙燭高燃,滴滴紅蠟靜靜垂落,悄然無聲,看上去當真如紅淚一般。
蠟燭還有心,替人垂淚歎傷感,黛玉隻覺得心中堵得慌,她與元妃不和,是一早便注定的,然而卻從未想過,有朝一日,彼此會如此爭鋒相對,反目成仇,更沒有想到,會被太後如此詢問,即便太後言語中聽不出到底偏向誰,但她有此一問,便說明她心中存了猶疑,形勢於己極為不利。
歎一聲,自己隻是一個極平凡的女子,與世俗格格不入,一心隻盼著能過簡單安寧的日子,到如今,卻屢次陷入爭鬥中,身不由主,這樣艱難而痛苦的日子,何時才能走到盡頭獲得新生?
幾度沉浮風雲中,看盡繁華,覽盡紅塵,隻是不知,到了今時今日,信任與真情該向何處尋找?
這樣想著,當真覺得有些心灰意冷,隻有腦海中的思緒格外清晰,此時此刻,出了盡力真情流露,打動太後,以期拖延時間、等候李稹歸來之外,已是別無選擇。
隻是,即便能撐到李稹回來又如何?這次的意外,令李稹失去了一個皇嗣,對於自己,他當真能全心相信、盡力維護嗎?
心中柔腸百轉,愁腸滿懷,化作良久無言。
見她如此,太後一時無言,眼中漫上一點深色,仿佛深不見底的潭水一般,許久,複又道:“郡主不言不語,不知是什麽意思?”
皇後眼底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銳,聲音也淡到極致,聽不出一絲感情:“剛才郡主還口若懸河,如今卻沉默以對,本宮雖然不是喜愛擅自揣度之人,卻也不免懷疑,郡主是否辯無可辯,無話可說了?”
“明蕙絕非無話可說,而是覺得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何必多辯?”黛玉於靜寂無聲中抬頭,眼中不可抑製地漫上水光,慢慢道,“明蕙自小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多年,雖然是攜遺產進府,但因衣食皆需仰人鼻息,受盡閑言冷語,後來突然被元妃召進宮,心中日日忐忑擔心,當真是人如浮萍,身不由己。”
這番話語意低緩,無語凝噎,帶著說不完的自傷,道不盡的哀婉,直逼入人心,連帶著太後也覺得酸楚難忍,喟歎不已。
皇後那邊,卻對黛玉的言語不屑一顧,但見了太後的模樣,臉上不免浮現出一絲不悅,夾雜著幾絲驚恐,聲音中也透出急切的意味:“郡主的身世,本宮早已盡知,如今重新提起,倒不知是什麽意思?”
“皇後且別著急,耐心聽下去,明蕙自會解釋,”敏銳如黛玉,如何聽不出她的心思,卻依舊不慌不忙,婉聲道,“明蕙之所以說這些,是想告訴太後、皇後,明蕙多年受苦,最盼望的,不過是有人能誠心相待,遇上皇上之後,終於如願以償,心中的感激欣喜,當真無法言喻,剛才明蕙進來時,也向太後、皇後表明過自己的立場,元妃所懷的孩子,不僅關乎她自身,更是皇上的孩子,明蕙寧願自己受到傷害,也不願看到皇上傷心,明蕙言盡於此,倘若太後、皇後願意相信,明蕙自然能置身事外。”
她說到這裏,酸澀之味不由自主湧上了喉頭,聲音也低緩下來,“相反,倘若太後、皇後心中已經先入為主,認定是明蕙所為,明蕙就算巧嘴如簧,又有什麽用?”
聽了黛玉的話,太後一臉感歎躊躇,平一平氣息,方向她道:“哀家知道,剛才直接開口詢問,郡主心中必定十分難過,其實,郡主的品行,哀家並不懷疑,隻是今日之事,實在太過離奇,叫哀家也無法分辨。”
說著,便轉首望向皇後,微微皺眉道:“不知皇後心中是怎麽想的?”
見黛玉不動聲色地將形勢扭轉,皇後一陣怔忡,輕輕“唔”了一聲,方陪笑道:“母後在宮闈曆練多年,說的話自然是有道理的,隻是元妃如此傷心,臣妾看了著實心疼,若是不盡快處置此事,實在對不住她。”
太後聽了,臉上也浮現出不忍之色,點了點頭,卻歎息不語。
皇後沉吟須臾,便轉首看向身側的侍從,擺手道:“如今天也晚了,你們去命人準備些晚膳送過來,再在鳳澡宮加強戒備,閑雜人等,一律不許進來。”
話音剛落,便有男子的聲音翩然而至:“倘若臣要進來,不知皇後娘娘是否應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