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郡的邊軍,因為有趙括這個將軍親自監督,再加上駐於兵營的常備之軍,自然不比中原內地那種戰時才征召的國人、野人――邊將們很快就將一萬精銳之士集合起來,送到了趙括麵前;這一萬人馬,又合上北伐趙軍中所選出的一萬精兵,便組成了西征持援雲中的部隊。


    接下來,趙括的人事任命又讓軍中諸將大感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老家龐援以都尉身份,跳過禆將一級,直接當上了北伐左將軍,並被趙括認命為西征義渠戎人的主將。


    “大公子師兄,怎麽龐援這老頭兒?”繚子站在趙括身後、代城西城門之上,看著遠去的兩萬西征之軍,半問半嘀咕地說道;他顯然自認為自家的本事更勝過他鬼穀一門的“師侄”龐援。


    問雖問了,其實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為了防止兵士將尉在戰場上為了爭功,而搶奪敵軍首級,從而延誤戰機、影響軍隊團結、傷害袍澤友誼,趙國的軍功製不是完全的像秦國那樣,以斬首數為計,還要看將領的資曆――同樣的條件下,資曆越老、戰爭經驗越豐富的老將,往往會得到更多的晉升機會。這也就是為什麽趙括有趙王丹、威太後以及趙氏宗室、國中近一半武將的支持,卻還是在與廉頗爭奪大將軍之位時,處處居於下風的原因――在趙國的法度上,以廉頗的資曆,他才是當仁不讓的大將軍人選。


    “當年主父武靈王諸將之中,還有誰還活著?不過是廉頗、龐援等數人……我手中有虎符、將軍上劍,邊軍自然服我。可是西征之部,多半是邊軍精銳,自傲之士――試問我軍中之人,還有三郡眾多邊將之中,他們還會服誰?隻有和他們的老長官廉頗一樣,同是武靈王諸將之一人龐援,龐老先生。


    再說了,龐援的德行好,這是我趙人皆知的――有這樣一位公正嚴明,視國家大事為己任的主將在,邊軍們才能放心一點,不怕有人使壞,光把他們當去無回的陷隊兵用!”趙括看了看小肚雞腸的繚子,卻還是耐著性子解釋到他的想法;他希望繚子和他一起在北伐之役中學到更多的實戰經驗,快快成長為一方大將謀臣。


    同時,他又有幾分無奈地看著繚子,深深地感到收拾人心才是萬事中最難之事。


    “對啊,咱們把龐援養壯了,讓他來製衡廉頗那個空有勇武卻老被梟小之人利用的大糊塗蛋!”繚子聽完趙括的話,又善擅自地加上了一句。


    “你啊,兵家之法沒有學成多少,倒是在那些空耗國力的內鬥權謀之術道上專營了不少!”趙括再次把目光掃向繚子,卻陰陰感到繚子身後有著一個更大陰影。


    “這也是向李斯師兄學的,他還再三囑咐我,要我在大公子師兄麵時常提個醒:先要保全自己,之後圖壯大自己,然後才是再圖他求。”繚子得意地笑著,顯然,他對李斯的話琢磨還不多,不過對此言卻是頗為欣賞。


    “沒有想到,不過是與李斯數月的接觸,就能讓一個在原本的史冊中精於兵學卻疏於人情事故的繚子成粗通製衡之道的小謀士;看來所謂的曆史真的改變了……也許我的命運也會隨之改變吧!”趙括又回頭望了一下漸行漸遠的龐援之軍,還有那滾滾蹶塵,他又不禁然,感慨起事事的無常起。


    當然緊急的邊事,是不會容趙括有多少時間去感慨萬千的。在送走兩萬西赴沙場的將士之後,對往往從邊牆上替換下來的邊軍的整訓也就緊鑼密鼓、刻不容緩地迅速開始了。


    當趙括站在營中新築的將台之上,校閱邊軍將士之時,他所看到的是一群衣衫不整,飽經日曬雨淋,麵龐被風霜刀劍刻畫地溝壑縱橫,如老樹墩子般烏黑的結實男子。如果不是他們的旗幟上有個大大的“趙”字,趙括甚至會以為在他麵前的是一群為害鄉野殘兵流寇。


    可是,正是這些人的臉上,卻又有著一雙比皮膚的顏色更為黑亮的雙目,在不停地閃爍著;他們的眼光中,對趙括充滿著期待與渴望,當然更多的是不信任。


    “我趙國邊軍的將士們,你們辛苦了!我趙國的百姓要感謝你們,王上、太後要感謝你們,感謝你們為我們守衛北疆,拱衛邯鄲!甚至連全中原的百姓都要感謝你們,是你們依著邊牆長城,把匈奴胡人擋在了北麵――你們就是我中原的邊牆長城,是血與肉築成的邊牆長城!”看著這些飽戰之士那張黑油油的臉,那又如夜般黑暗的眼,趙括帶著激蕩的心,如是說道。


    他本就是個任情之人,看著邊軍的清苦甚過自己的想像――現在他己經在心中完全原諒了邊軍士兵們從匈奴胡商手中收了點微不足道的好處,放他們入邊牆之事了。現在他感到的是一份愧疚,愧疚自己為什麽不在數日的前懲處幾個擠占邊軍物質的貪墨官吏……


    “邊軍累了、瘦了,是要好好休整一下了!”趙括的心中想道,他並沒有注意到他的用詞――原來強硬的整訓,已經變成了柔和的休整。


    校閱之後,趙括所做的,不是馬上整備邊軍軍容、軍紀,而是讓他們全部在營中休養。當然,整天休養自然會養出亂子來――因為太過清苦了,不少邊軍士卒平日裏就沒有少做過偷雞摸狗。


    出了幾次兵士偷跑出軍行營,跑到附近村莊、代城之中盜竊的事情後,趙括的軍法也就如期而至了。


    不過這回子,趙括的處罰,又讓這數萬邊軍們虛驚一場。


    原來趙括不但沒有打罵那些個犯事兒的兵卒,反而是一頓好吃好喝把他們喂飽了……


    “殺頭不過頭點地!”以為自己是在吃斷頭飯的兵卒們大嗬一聲,全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起來。


    等他們吃飽喝足了,趙括一聲令下,親自押送雙調和著他們哥幾個便被提留到禍害的人家,讓他們賠禮道歉,又留他們給那些幾家險遭“兵災”的人家做了數日工,算是抵消過失。


    “原來馬服君比老廉將軍待我們還寬厚啊!”


    “這位少個將軍還真是秉公製法啊!”


    軍中、鄉裏便傳出了這些美言。


    就在邊軍們慶幸自己遇到了一個好上司之時,趙括的第二道治軍之策,也因為上次的偷盜事件,應運而生了。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末年有戰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克己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克己馬並收藏東周末年有戰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