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繚子靈光乍現地把自己稱為收稅吏員時,可能根本就不會想到,隻是因為他一時興起的信口雌黃,以及趙括在此之後的將計就計,而使他們這路北上盟會的人馬被匈奴左穀蠡王判斷成了所謂的“預謀劫掠匈奴部民,以達到削弱匈奴目的”的軍匪兵痞之師。
左穀蠡王一廂情願地認為在他南麵的趙國軍隊不過是一支執行趙括“打草穀”戰略之命的汙合之軍。
他在思想上並不重視這支趙軍的存在,反而認為這是一次使他糾集大兵,擁兵以自重的大好機會。他甚至為他使出持敵自重這一招妙手而得意萬分。
使左穀蠡王做出這種嚴重的戰略誤判的重要原因,除了因為趙括、繚子的欺世盜名之計外,還有一個,便是因為他本人眼拙,把趙括這支騎兵隊伍是一隻多種騎兵混成的騎兵軍隊,當成了來自趙國邊郡各地的混雜之師。
當然促使他做出這種判斷的原因,則是一份謬之千裏,更差之萬裏的情報。
正如趙括先前的推測,當趙國的斥侯發現匈奴人的大營之時,也是匈奴的斥侯探知他們的存在的時候――隻是他沒有想到在匈奴斥侯的眼中,他精心打造的軍隊,卻成了一支不勘一擊的雜兵弱旅。
從昨日開始,左穀蠡王派出的匈奴的斥侯騎兵們就已經發覺了他們的身邊,有這麽一支趙國軍隊。
他們或是躲在灌木叢之間,或是藏身於土包之後,遠遠地觀察著或者行進,或者安營休息的趙軍,隻是發現得了趙兵雖然都要是騎兵,可是身穿甲胄戰袍卻是不竟相同。
以這些生在馬背上,長在馬背上的胡兒的眼睛看來,那趙軍就是一支來自於不同防區,臨時拚湊起來的隊伍。
加上在他們的映象之中,中原軍隊最少都是以千人為一基本戰略單位,可是他們卻看到這一支不過兩、三千人的趙軍中居然有不下穿著三種鎧甲的騎兵――胸甲護體,紮甲護肢的紫山騎士和同樣是胸甲紮甲,隻是戰袍顏色不同的驍騎兵;為了便於騎射與快速衝擊,而隻穿胸甲的驃騎兵;還有數最多的,為了便於大量普及馬蹬而一身老式騎兵紮甲的新式騎兵;更不要說乘坐在少量新式的四輪廣車上的車兵甲士了。
按照已經深入腦髓的慣性思維走下去,他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像這樣一支東拚西湊而成的中原軍隊,其戰力能有多少,簡直就不用多想,便知道了。
可是隻要他們再走進半裏,也許就能看到那些甲胄各異的趙軍兵士手上的武器也是各異的――使用著弓、朔、劍三種兵器的紫山騎士,手握長朔,腰佩直刀的驍騎兵,背負長弓,彎刀係腰的驃騎兵,最後是與他們匈奴人一樣用劍與弓的普通趙騎兵。
如果更近,他們甚至可以看到趙國騎兵使用的更為強大的秘密武器,馬蹬。
那些固執地自以為馬上本領,不過騎射,連使刀用劍都要下馬步戰的匈奴斥侯卻不願意更近一點,多看趙國騎兵以下,便視輕地向他們的左穀蠡王報告自己的見聞。
如此不完整的信息傳入自視聰明的左穀蠡王耳中,他便更加認為這是趙軍脾弱無力、來源混雜,組織不利的表現,更加深信自己的誤判;他認為隻要坐等援兵來到,就可以仗著人多勢眾把趙軍嚇唬走,漂亮地來個中原兵書上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給草原上的民眾看看,讓他們知道誰才是他們真正的保護者。
當然,這一些還隻是為了撈取政治資本而執迷不悟的左穀蠡王犯下種種錯誤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他把太多的精力與目光投向了西方,投向單於之位將鹿死誰手,自己又能從中得到多少好處上,而忽略了當下戰況,主觀臆斷趙軍不過是實力不濟的散兵糾集而成,根本就沒有料想到他當麵之敵竟然會是趙國邊軍的精銳所屬。
更為要命的是他居然為了驗證他的誤判,而把斥侯會冒險摸到趙軍跟前探知的情報一股腦的扭曲、堆砌,以證明他的錯誤判斷才是正確的。
而在證明了他的“正確性”之後,為了在眾屬下麵前顯示他的英明神武,有領導群雄之才,他又是把大手一揮,一聲令下,自信滿滿地堅決執行起了在錯誤的判斷與錯誤的情報之上所製定而出的錯誤的軍令。
左穀蠡王這邊錯招連連,而他的對手,趙國這頭,也是有錯,還是大錯,隻是這個大錯不是致命的,卻足以讓趙括本人悔青了腸子。
如果說左穀蠡王是眼睛向西,一眼隻盯著單於王庭的動靜,那麽趙括就是南北兼顧,北麵要盯著匈奴、東胡,而麵要看著邯鄲甚至是秦國――隻是目前他略有偏向,北重南輕,重點處理北方諸事,以求在即將暴發的命運之戰中,占得先機。
正因為這個原因,趙括才布置下了與東胡結成暫時的反匈奴同盟的策略,要借東胡之力看住匈奴,使匈奴在他率大軍南下之事,不借機進犯邊郡。
基於與左穀蠡王相類似的原因,趙括並沒有意料道北方的草原的局勢,會因為去個那一場風雪中的激戰而醞釀發酵,變成匈奴內鬥爭位的局麵――雖說匈奴各方勢力是暗自行動,表麵上風平浪靜,可還是多多少少露出了些蛛絲馬跡人,隻是兩頭兼顧的趙括,還有與他同樣年輕的他的眾私幕謀士們都沒有覺察到罷了。
這不能不說是趙括的一次重大失誤,因為如果他抓到了這次機會,便可以發兵北進,一舉掃平匈奴邊患,給趙國一個和平安定的北方邊境,實顯他來邊郡之時所許下的保家衛國之願。
如果曆史當成像這麽發展下去,匈奴便將被扼殺在它真正崛起於北方草原,成為中原地區數百年的威脅之前。那麽趙括之於趙國,於天下,可就是功得無量――那麽,後世什麽秦之蒙恬,漢之李廣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在對匈奴之戰中湧現而出的中華名將,便也被他“善意”地從曆史中抹去了。
可是,這個已經改變了的曆史時空,卻還是吝嗇地,沒有把這一豐功偉業算在趙括頭上,或者說,以趙括現在的能力,還無法擔當起這樣的重任。
就在匈奴左穀蠡王謀劃著持敵自重,擁兵坐大,進而再圖霸業之時,趙括也開始了他進攻左穀蠡王營地的具體謀劃――隻可惜,趙國對匈奴的攻略卻要在這一次奇妙之謀完成之後,噶然而止.
匈奴雖然又將經曆一次痛苦的失敗,如長劍削發,雖經大驚大險,卻大難不死,繼續成為中原王朝北方揮之不去的陰影。
***
“好,既然戰意已決,那就馬上定個方略――明日……不就在今天,今天便把這隻擋在我軍北上之路上的惡狼給打跑了!”趙括指著隨著大軍北進,一步一步完善的行軍地圖,對帳中眾將尉言道。
他要調動眾人的求戰之意,讓大家合議一個萬全的攻擊之策――比起從戰略到戰術上都無視趙軍的左穀蠡王來,趙括可就是更重視戰術了;至於戰略,趙括的戰略方向本不在此處,也談不上什麽重視不重視的。
“怕什麽,直截了當,衝過去打殺一番就成了,難道我們以我軍的兵力還打不過那區區五千匈奴騎兵嗎?”這支趙軍兵馬不多,軍官自然也就多不了,作為近衛都尉的李同自然也就有了站在趙括對麵,以一線指揮官的身份發表自己言論的機會。
他倒是大大咧咧的由著自己的想法,搶在眾人之前,作起了表率,發表了一番議論。
不過他的話一出口來,便立刻引來了趙括的狠眼彈壓:要是仗都像你這麽打,那還有什麽兵法計略!
“最多也就是來個偷襲、夜襲什麽的……”李同隻好輕聲補充一句,以顯示自己可不隻是那個在濟水邊上以百騎衝殺敵方萬軍的赳赳武夫――自己跟了趙括這麽長時間,吃過豬肉,那也是知道豬跑是什麽樣的,說到計謀,他自然還是有點的。
“大公子,您還別說,有時喉對付匈奴人,越是簡單的計策,可能用起來越是有效!”秦開顯然是有一點讚同李同的說法。
自從去年之戰後,打出了威風的他,多少對匈奴人生出了一點輕看之意――這也是勝者的常性。
“偷襲自然是要偷襲的,隻是就這麽硬衝過去,是不是太……”繚子搖了搖頭,覺得李同之計還是太過普實無華,不見得有多高明。
“大公子,現在兩軍相距約有半日馬程,而且這周圍百裏之內,你我雙方都是廣部斥侯,真要是偷襲起來,隻怕是我軍剛出營來,敵人探馬便已然發現,回去通知敵酋。等我軍行到一半之時,我想敵人也經在營前列開了陣勢,隻等於我軍決戰了!”一名騎都尉不無憂慮地指出李同之計失當之處。
“對,就是這個意思!”繚子事後半仙的附議了一句。
的確,偷襲就是要達到如迅雷而至,使人不急掩耳的效果,讓敵方猝不及防,最後亂作一團,而己方好在亂中求勝――這樣的戰法,多是在敵強我弱之時,或者是為了減少己方傷亡而使用的計謀。
隻是眼下敵我雙方勢力未見得是強弱分明,使了這個計謀不過是可以減少一點傷亡,卻要冒極大的風險――說白了,偷襲是在亂軍之中取勝的招數。
可是亂軍之中會發什麽事情,卻是最不好預測的;很多失敗的偷襲戰例都是因為衝入敵營之後,己方聯絡不當,最後反被回過神來的敵軍包圍,慘遭殲滅。如果謀劃不當,或者是執行不力,偷襲的最終結果,可是是適得其反,死傷更多的兵馬,甚至於完敗。
這些都是趙括不得不考慮在內,再三掂量的問題。
“現在正是還是白晝,這日頭才走過了一半……如果我軍現在拔營沿河北上,再近那麽幾十裏地,那距離不就夠了!”似乎是不服輸,李同又在一邊嘟囔了這麽一句。
不過他的嘟囔聲兒大了點,讓帳中諸君都聽了去,自然是引來了一陣眾人嗤笑,隻當他是說笑。
“再行軍半日,隻怕是人還有力氣一點,胯下的戰馬,就吃不消了。”
“隻有等到明日再戰了!”起哄的人也有,顯然,大家對戰勝眼下的匈奴人都充滿著信心,隻是在如何減少損失,以嚴謹的軍容進行盟會之事上,多少有點力不從心。
“不行,如果是選擇明日再戰,匈奴人可能已有預防不說,這天時也不允許!如果再擇日而戰,隻怕是又耽誤了戰機!”帳中之人,隻有昨日才被趙括“批評”了一頓的繚子認真地思考了李同的服氣之言,從而得出了否定的結論。
“對啊……夜襲還要看看今夜的天氣如何,偷襲,距離又太遠,不好辦啊……”幾個將尉私下交換著意見,注意到了繚子說的天時問題。
同樣是注意到了繚子之說,注意到了他口中的天時,趙括卻是別有番疑問:“繚,你說天時不允許,是說的什麽?”
趙括這麽一問,立馬引來了繚子自信地把匈一挺,得意言道:“從雲影風勢上看來,今於後半夜會的夜霧,這霧最少會延遲到明天早上才會散去,至於霧什麽時候全散開,那還未可知削。依我看來,最壞的結果便是到了明日此時天才晴得起來。
這大軍行動,最忌諱霧天行軍,看不到中軍號令,各自為戰!”
“也就是說,如果今天不對匈奴人有所動作,那就要耽擱上兩日時間,才能再戰――屆時,敵情已變,我們又要再做打算了……”聽完繚子之說,趙括的表情有點嚴肅了,坐等戰機已經不是他的作風了,更不要說是放著眼前這個進攻擊機而不有所作為了。
“正是如此!
我以為,要戰,便隻有今日午後,也許還可能打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
要不就是上半夜,發起夜襲,隻是上半夜人未睡深,不是夜襲的最好時機――不過不是最好的時機,也比沒有時機的強吧!”還是繚子與趙括貼心,他一見趙括麵無顏色,立刻想到趙括可能不會錯眼下這個稍縱即失的機會了。
“隻是又是長途奔襲,隻怕是等到了盟會之時,咱們這邊精神頭不好看啊!”趙括心中怪這匈奴人來得太不是時候,怎麽就這麽橫在了東胡諸部與他之間,把他卡在還有兩三天路程便到東胡領地的地方。
一不小心,他好高務遠的毛病又有點子犯了。
“我說啊,反正都是要戰的,晚打不如早打,咱們還是現在就立馬拔營出擊啊!這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秦開本就主戰,一看趙括都有意一戰了,立刻又附和起了李同那說不上是計策的“簡單計謀”。
“說得對……隻是……”趙括還在思考著繚子有觀天氣的預測問題,如果下半夜到明天上半日真的是霧天,那就沒有理由不在這才天賜之霧上,做點文章了。
他又看了看繚子,嚴肅地正聲問道:“氣象變化,兵家之人自然多少還是學過的,你說到夜霧之事,我也發現了,隻是我這個兄師沒有你這師弟的本事,能把雲霧出現、持續的時間給估算出來……
你能肯定你的說法嗎?”
“看天上的雲霧,而識天氣,本就是兵家之術,那就更不要說我鬼穀的兵學了!”繚子自信得很,連連點頭道。
“果真?”趙括帶著一絲詐意,裝作不怎麽相信繚子樣子!
繚子一看趙括不信,果然是急了,連聲說道:“我用六壬之術計算過,又觀氣象――現在我還隻有七成把握,如果到了上半夜,月上數梢之時,再看月相暈曄,便是八九不離十了!”
“那好,我們就依著這場霧氣來使謀用略――要是時辰到了,夜霧不起,或者是不到時辰,霧氣便退散不見了……你師兄我,可是要治你的罪的!”趙括其實對繚子,還有繚子所學的鬼穀之術頗有信心,隻是還是想要繚子立下軍令狀書,給眾將尉打打低氣,再立信心。
似乎是看出了趙括有這樣的想法,又可能是對自己所學本領的自信,繚子立刻上前一步,抱拳而言:“如果不是如我所說,那我這顆腦袋就是大公子師兄你的了!”
“你這腦袋本來就是我的……長在你的身上,就是為了給我出主意,想謀略的,”趙括本就不想真心為難他未來的智囊軍師,於是言道:“隻是你這身子還不是我的……這樣吧,要是大軍行動之後,卻發現今夜無霧,那就罰你到我的紫山騎士中為一兵士,當我的執戟郎中!”
說看趙括指了指己自身後的執戟衛士――執戟郎中就是將領近衛親兵中最貼身的幾個親衛,而他們的長官就是被叫做執戟尉的都尉,也就是李同現在的職務了。
趙括這“懲罰”一說,其實眾人都看出來,這是避重就輕地回護繚子,免得要是真的沒有起霧,繚子自個兒被套進去,受了重罰,不得脫身――就算是繚子預測有誤,最多也就是明麵下降了官職,可是還是保住了他做為趙國私幕重臣的第一身份。
其實也就是趙括做給眾將尉看,是對繚子預測今夜有霧的最有力支持。
回過頭來,趙括再次根據今夜有霧這一條重要的軍情,製定起了他的戰術。
“看來,咱們又要用當時在平邑城下,使的偏正兩師齊出的戰法了!”趙括思考了一下,然後向眾兵具體布置了起來。
所謂偏正之師,說的就是主力與助戰部隊。
一般來說,正師是作戰的中心,主在負責擊潰敵方主力;而偏師作是用在輔助作戰,或者策應正師主力,保衛主力側後,免受敵軍遊兵擾襲之上。
當然,也有像趙括在平城之戰時,用秦開為將,令他率偏師搶占白登山,切斷樓煩人退路的――以偏師搶占戰略要地,切斷敵方糧道,再以正師擊潰驚恐不定的敵軍,這便是進攻性的偏師戰法。
“我軍立刻拔營,沿河北上,行至傍晚,再安下營帳,做出要與匈奴人決一雌雄的態勢!”趙括目如燭炬,向眾人宣布自己的計劃:“這便是所謂我軍正師的行動了!”
“那偏師呢?”秦開一聽“偏正之師”便以為這一次又要他領銜偏師,起到戰場奇兵的作用,於是眼前一亮,連聲問道。
“安下營後,一切如常,隻是要擺出明日要與匈奴人決戰的架勢,在匈奴人看得到的地方把磨刀亮堂了,把弓弦都上弓……等入夜起霧之後,我自領紫山騎士為偏師,奇襲匈奴大營!”說罷,趙括又看了看秦開,說道:“秦開,這一次我要你來領兵,領正師之兵,布作疑兵,麻痹匈奴人――你的責任重大啊,我的安危可都要看你能不能騙得過匈奴人了!”
“大公子,這……”秦開顯然沒有想到趙括會如此計劃,正要說:“大公子貴為一軍之道,五郡之長,何必以身犯險”,卻又趙括搶了個先。
“我可是在搶你的功啊――看我這個上司怎麽當的,居然去搶部下的戰功去了!”趙括說得抱歉,笑得也很是坦然。
“這怎麽敢當,可是我當說的,還是要說,大公子您真的不必……”秦開還是想到已經到了喉嚨的話吐出來才痛快。
“你不用多說了,難道對我指揮軍隊沒有信心嗎?”趙括一聲問道,雖是譴責之言,卻又是目光閃動,似有不忍。
“李同,還不快來請戰!”對秦開來說,趙括能他有知遇大恩,他當然不希望他的恩公有什麽危險出現。
“李同……”李同一聽,立刻站出來要說話。
“李同是我的近衛之人,執戟尉,自然要與我同行,不立左右!”趙括搶在李同請戰之前,便分派給了他任務。
“得,得令!”李同一時間沒了聲兒。其實他的本職之司,就是護衛趙括,這本來就沒有什麽可說道的。
“李同雖然勇猛剛武,敢戰慣戰,可是他終究是個赳赳武夫,等紫山騎士趁著夜霧上前,摸到敵營之前,何時進攻,才是最佳時機――以他的能力,還是不能把握的!”趙括回應秦開,他為什麽決定要親自出戰的原因:“再說你秦開雖然也是勇武剛烈之輩,又是機智多謀,知道何時才是最佳戰機;可是紫山騎兵,到底不是你製下的兵士,你用不好他們――這就猶如我的良弓到了你的手中,反而成了拉起來費力的劣弓一樣。
自己的兵,自己最是知道他們的脾氣!”
“至少再把繚的五百驍騎兵帶上吧!”秦開有點求趙括的口氣了――恩公死在他的軍中,他良心不安;主將死在他的軍中,他責任重大,無法擔當。
“他們要留下來給你製下的正師壯聲勢中,怎麽能隨我而動?
再說了,霧中行軍,最忌諱的就是兵多人雜,不便指揮――有了驍騎兵加紫山騎士,那便是兵多而雜,你要我怎麽調度?”趙括又否決了秦開的新提議。
“可是,大公子……”秦開雖然還要說什麽,可是怎麽也說不下去了;他當然是說不過趙括這個在邯鄲城中以口才出眾而名震一時之人。
“你說我趙括是剛愎自用之人也罷……
如果龐老將軍在,他還可能為偏師之將,代為擋下匈奴人的箭嗜;可是當下軍中,隻有我一人能當得起這偏師之將的大任。
秦開,不要多說了,如果你不想我死,那就好好的聽我號令吧……
你聽著,我把繚子留在你身邊,讓他助你觀察霧像――等到天明之後,大霧將散未散之時,你便不同聲色地令營中備戰的兵馬緩緩而出,不求急行,隻要保持無人馬掉隊就行了。
當你聽到前方有激戰之聲,立刻引兵速進,殺向戰聲源起之處便是!”趙括再下一令。
他一點也不避諱死亡,因為他知道,如果天不眷顧於他,他也會死在大約將於一年之後暴發的長平之戰的陣前。
現在就算是死在這草原大漠之上,不過提前了些日子罷了。與其死在與同宗同族的秦國的爭霸戰爭中,給後人留下笑柄去死,不如死在保衛華夏文明的北國寒地。
再說,正如趙括先前列出種種,如果是秦開指揮偏師,那麽秦開戰死的可能性將大大高於自己。
“就算是我會死去,也至少為趙國多選出了一員名將棟梁吧!”趙括看著秦開的雙眼,與他四目相對,傳遞著一種袍澤之間用身體為對方擋開刀劍的生死之情。
麵對主將視死如生的表情,秦開隻有點頭從命,不再說什麽了……
“大公子師兄……你還是讓我與你同行吧!
老夫人不是說我就是他多生的一個兒子,你不是說,我就像的兄弟一樣嗎?”還是繚子最為靈醒,一眼看出趙括眼中的異樣。
“我說了,秦開這頭還要你當他的眼睛,為他觀霧看天――說起來,其實正師之中,真正發令進軍的人,可是你啊!
這下子,你不說我老子不重用你,把你當擺設、當做小事情的跑腿小廝了吧!”趙括笑笑,回道繚子,同時也是回應眾人道:“你們這些人啊,慷慨激昂的行軍做戰,卻被你搞成了婦送郎從戎,再也見不到了一樣――怎麽著,還真像給我唱‘擊鼓其鏜’之類的訣別之曲了嗎?
可是《擊鼓》之中,我最是喜歡‘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兩句了――放心吧,雖說這是夫妻之間的道別之調,用在此處不怎麽合適,可我卻還是要說,我還要與眾兄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呢!”
“大公子,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帳中眾將尉皆抱拳行禮以對趙括,並齊聲和歌道。(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左穀蠡王一廂情願地認為在他南麵的趙國軍隊不過是一支執行趙括“打草穀”戰略之命的汙合之軍。
他在思想上並不重視這支趙軍的存在,反而認為這是一次使他糾集大兵,擁兵以自重的大好機會。他甚至為他使出持敵自重這一招妙手而得意萬分。
使左穀蠡王做出這種嚴重的戰略誤判的重要原因,除了因為趙括、繚子的欺世盜名之計外,還有一個,便是因為他本人眼拙,把趙括這支騎兵隊伍是一隻多種騎兵混成的騎兵軍隊,當成了來自趙國邊郡各地的混雜之師。
當然促使他做出這種判斷的原因,則是一份謬之千裏,更差之萬裏的情報。
正如趙括先前的推測,當趙國的斥侯發現匈奴人的大營之時,也是匈奴的斥侯探知他們的存在的時候――隻是他沒有想到在匈奴斥侯的眼中,他精心打造的軍隊,卻成了一支不勘一擊的雜兵弱旅。
從昨日開始,左穀蠡王派出的匈奴的斥侯騎兵們就已經發覺了他們的身邊,有這麽一支趙國軍隊。
他們或是躲在灌木叢之間,或是藏身於土包之後,遠遠地觀察著或者行進,或者安營休息的趙軍,隻是發現得了趙兵雖然都要是騎兵,可是身穿甲胄戰袍卻是不竟相同。
以這些生在馬背上,長在馬背上的胡兒的眼睛看來,那趙軍就是一支來自於不同防區,臨時拚湊起來的隊伍。
加上在他們的映象之中,中原軍隊最少都是以千人為一基本戰略單位,可是他們卻看到這一支不過兩、三千人的趙軍中居然有不下穿著三種鎧甲的騎兵――胸甲護體,紮甲護肢的紫山騎士和同樣是胸甲紮甲,隻是戰袍顏色不同的驍騎兵;為了便於騎射與快速衝擊,而隻穿胸甲的驃騎兵;還有數最多的,為了便於大量普及馬蹬而一身老式騎兵紮甲的新式騎兵;更不要說乘坐在少量新式的四輪廣車上的車兵甲士了。
按照已經深入腦髓的慣性思維走下去,他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像這樣一支東拚西湊而成的中原軍隊,其戰力能有多少,簡直就不用多想,便知道了。
可是隻要他們再走進半裏,也許就能看到那些甲胄各異的趙軍兵士手上的武器也是各異的――使用著弓、朔、劍三種兵器的紫山騎士,手握長朔,腰佩直刀的驍騎兵,背負長弓,彎刀係腰的驃騎兵,最後是與他們匈奴人一樣用劍與弓的普通趙騎兵。
如果更近,他們甚至可以看到趙國騎兵使用的更為強大的秘密武器,馬蹬。
那些固執地自以為馬上本領,不過騎射,連使刀用劍都要下馬步戰的匈奴斥侯卻不願意更近一點,多看趙國騎兵以下,便視輕地向他們的左穀蠡王報告自己的見聞。
如此不完整的信息傳入自視聰明的左穀蠡王耳中,他便更加認為這是趙軍脾弱無力、來源混雜,組織不利的表現,更加深信自己的誤判;他認為隻要坐等援兵來到,就可以仗著人多勢眾把趙軍嚇唬走,漂亮地來個中原兵書上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給草原上的民眾看看,讓他們知道誰才是他們真正的保護者。
當然,這一些還隻是為了撈取政治資本而執迷不悟的左穀蠡王犯下種種錯誤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他把太多的精力與目光投向了西方,投向單於之位將鹿死誰手,自己又能從中得到多少好處上,而忽略了當下戰況,主觀臆斷趙軍不過是實力不濟的散兵糾集而成,根本就沒有料想到他當麵之敵竟然會是趙國邊軍的精銳所屬。
更為要命的是他居然為了驗證他的誤判,而把斥侯會冒險摸到趙軍跟前探知的情報一股腦的扭曲、堆砌,以證明他的錯誤判斷才是正確的。
而在證明了他的“正確性”之後,為了在眾屬下麵前顯示他的英明神武,有領導群雄之才,他又是把大手一揮,一聲令下,自信滿滿地堅決執行起了在錯誤的判斷與錯誤的情報之上所製定而出的錯誤的軍令。
左穀蠡王這邊錯招連連,而他的對手,趙國這頭,也是有錯,還是大錯,隻是這個大錯不是致命的,卻足以讓趙括本人悔青了腸子。
如果說左穀蠡王是眼睛向西,一眼隻盯著單於王庭的動靜,那麽趙括就是南北兼顧,北麵要盯著匈奴、東胡,而麵要看著邯鄲甚至是秦國――隻是目前他略有偏向,北重南輕,重點處理北方諸事,以求在即將暴發的命運之戰中,占得先機。
正因為這個原因,趙括才布置下了與東胡結成暫時的反匈奴同盟的策略,要借東胡之力看住匈奴,使匈奴在他率大軍南下之事,不借機進犯邊郡。
基於與左穀蠡王相類似的原因,趙括並沒有意料道北方的草原的局勢,會因為去個那一場風雪中的激戰而醞釀發酵,變成匈奴內鬥爭位的局麵――雖說匈奴各方勢力是暗自行動,表麵上風平浪靜,可還是多多少少露出了些蛛絲馬跡人,隻是兩頭兼顧的趙括,還有與他同樣年輕的他的眾私幕謀士們都沒有覺察到罷了。
這不能不說是趙括的一次重大失誤,因為如果他抓到了這次機會,便可以發兵北進,一舉掃平匈奴邊患,給趙國一個和平安定的北方邊境,實顯他來邊郡之時所許下的保家衛國之願。
如果曆史當成像這麽發展下去,匈奴便將被扼殺在它真正崛起於北方草原,成為中原地區數百年的威脅之前。那麽趙括之於趙國,於天下,可就是功得無量――那麽,後世什麽秦之蒙恬,漢之李廣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在對匈奴之戰中湧現而出的中華名將,便也被他“善意”地從曆史中抹去了。
可是,這個已經改變了的曆史時空,卻還是吝嗇地,沒有把這一豐功偉業算在趙括頭上,或者說,以趙括現在的能力,還無法擔當起這樣的重任。
就在匈奴左穀蠡王謀劃著持敵自重,擁兵坐大,進而再圖霸業之時,趙括也開始了他進攻左穀蠡王營地的具體謀劃――隻可惜,趙國對匈奴的攻略卻要在這一次奇妙之謀完成之後,噶然而止.
匈奴雖然又將經曆一次痛苦的失敗,如長劍削發,雖經大驚大險,卻大難不死,繼續成為中原王朝北方揮之不去的陰影。
***
“好,既然戰意已決,那就馬上定個方略――明日……不就在今天,今天便把這隻擋在我軍北上之路上的惡狼給打跑了!”趙括指著隨著大軍北進,一步一步完善的行軍地圖,對帳中眾將尉言道。
他要調動眾人的求戰之意,讓大家合議一個萬全的攻擊之策――比起從戰略到戰術上都無視趙軍的左穀蠡王來,趙括可就是更重視戰術了;至於戰略,趙括的戰略方向本不在此處,也談不上什麽重視不重視的。
“怕什麽,直截了當,衝過去打殺一番就成了,難道我們以我軍的兵力還打不過那區區五千匈奴騎兵嗎?”這支趙軍兵馬不多,軍官自然也就多不了,作為近衛都尉的李同自然也就有了站在趙括對麵,以一線指揮官的身份發表自己言論的機會。
他倒是大大咧咧的由著自己的想法,搶在眾人之前,作起了表率,發表了一番議論。
不過他的話一出口來,便立刻引來了趙括的狠眼彈壓:要是仗都像你這麽打,那還有什麽兵法計略!
“最多也就是來個偷襲、夜襲什麽的……”李同隻好輕聲補充一句,以顯示自己可不隻是那個在濟水邊上以百騎衝殺敵方萬軍的赳赳武夫――自己跟了趙括這麽長時間,吃過豬肉,那也是知道豬跑是什麽樣的,說到計謀,他自然還是有點的。
“大公子,您還別說,有時喉對付匈奴人,越是簡單的計策,可能用起來越是有效!”秦開顯然是有一點讚同李同的說法。
自從去年之戰後,打出了威風的他,多少對匈奴人生出了一點輕看之意――這也是勝者的常性。
“偷襲自然是要偷襲的,隻是就這麽硬衝過去,是不是太……”繚子搖了搖頭,覺得李同之計還是太過普實無華,不見得有多高明。
“大公子,現在兩軍相距約有半日馬程,而且這周圍百裏之內,你我雙方都是廣部斥侯,真要是偷襲起來,隻怕是我軍剛出營來,敵人探馬便已然發現,回去通知敵酋。等我軍行到一半之時,我想敵人也經在營前列開了陣勢,隻等於我軍決戰了!”一名騎都尉不無憂慮地指出李同之計失當之處。
“對,就是這個意思!”繚子事後半仙的附議了一句。
的確,偷襲就是要達到如迅雷而至,使人不急掩耳的效果,讓敵方猝不及防,最後亂作一團,而己方好在亂中求勝――這樣的戰法,多是在敵強我弱之時,或者是為了減少己方傷亡而使用的計謀。
隻是眼下敵我雙方勢力未見得是強弱分明,使了這個計謀不過是可以減少一點傷亡,卻要冒極大的風險――說白了,偷襲是在亂軍之中取勝的招數。
可是亂軍之中會發什麽事情,卻是最不好預測的;很多失敗的偷襲戰例都是因為衝入敵營之後,己方聯絡不當,最後反被回過神來的敵軍包圍,慘遭殲滅。如果謀劃不當,或者是執行不力,偷襲的最終結果,可是是適得其反,死傷更多的兵馬,甚至於完敗。
這些都是趙括不得不考慮在內,再三掂量的問題。
“現在正是還是白晝,這日頭才走過了一半……如果我軍現在拔營沿河北上,再近那麽幾十裏地,那距離不就夠了!”似乎是不服輸,李同又在一邊嘟囔了這麽一句。
不過他的嘟囔聲兒大了點,讓帳中諸君都聽了去,自然是引來了一陣眾人嗤笑,隻當他是說笑。
“再行軍半日,隻怕是人還有力氣一點,胯下的戰馬,就吃不消了。”
“隻有等到明日再戰了!”起哄的人也有,顯然,大家對戰勝眼下的匈奴人都充滿著信心,隻是在如何減少損失,以嚴謹的軍容進行盟會之事上,多少有點力不從心。
“不行,如果是選擇明日再戰,匈奴人可能已有預防不說,這天時也不允許!如果再擇日而戰,隻怕是又耽誤了戰機!”帳中之人,隻有昨日才被趙括“批評”了一頓的繚子認真地思考了李同的服氣之言,從而得出了否定的結論。
“對啊……夜襲還要看看今夜的天氣如何,偷襲,距離又太遠,不好辦啊……”幾個將尉私下交換著意見,注意到了繚子說的天時問題。
同樣是注意到了繚子之說,注意到了他口中的天時,趙括卻是別有番疑問:“繚,你說天時不允許,是說的什麽?”
趙括這麽一問,立馬引來了繚子自信地把匈一挺,得意言道:“從雲影風勢上看來,今於後半夜會的夜霧,這霧最少會延遲到明天早上才會散去,至於霧什麽時候全散開,那還未可知削。依我看來,最壞的結果便是到了明日此時天才晴得起來。
這大軍行動,最忌諱霧天行軍,看不到中軍號令,各自為戰!”
“也就是說,如果今天不對匈奴人有所動作,那就要耽擱上兩日時間,才能再戰――屆時,敵情已變,我們又要再做打算了……”聽完繚子之說,趙括的表情有點嚴肅了,坐等戰機已經不是他的作風了,更不要說是放著眼前這個進攻擊機而不有所作為了。
“正是如此!
我以為,要戰,便隻有今日午後,也許還可能打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
要不就是上半夜,發起夜襲,隻是上半夜人未睡深,不是夜襲的最好時機――不過不是最好的時機,也比沒有時機的強吧!”還是繚子與趙括貼心,他一見趙括麵無顏色,立刻想到趙括可能不會錯眼下這個稍縱即失的機會了。
“隻是又是長途奔襲,隻怕是等到了盟會之時,咱們這邊精神頭不好看啊!”趙括心中怪這匈奴人來得太不是時候,怎麽就這麽橫在了東胡諸部與他之間,把他卡在還有兩三天路程便到東胡領地的地方。
一不小心,他好高務遠的毛病又有點子犯了。
“我說啊,反正都是要戰的,晚打不如早打,咱們還是現在就立馬拔營出擊啊!這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秦開本就主戰,一看趙括都有意一戰了,立刻又附和起了李同那說不上是計策的“簡單計謀”。
“說得對……隻是……”趙括還在思考著繚子有觀天氣的預測問題,如果下半夜到明天上半日真的是霧天,那就沒有理由不在這才天賜之霧上,做點文章了。
他又看了看繚子,嚴肅地正聲問道:“氣象變化,兵家之人自然多少還是學過的,你說到夜霧之事,我也發現了,隻是我這個兄師沒有你這師弟的本事,能把雲霧出現、持續的時間給估算出來……
你能肯定你的說法嗎?”
“看天上的雲霧,而識天氣,本就是兵家之術,那就更不要說我鬼穀的兵學了!”繚子自信得很,連連點頭道。
“果真?”趙括帶著一絲詐意,裝作不怎麽相信繚子樣子!
繚子一看趙括不信,果然是急了,連聲說道:“我用六壬之術計算過,又觀氣象――現在我還隻有七成把握,如果到了上半夜,月上數梢之時,再看月相暈曄,便是八九不離十了!”
“那好,我們就依著這場霧氣來使謀用略――要是時辰到了,夜霧不起,或者是不到時辰,霧氣便退散不見了……你師兄我,可是要治你的罪的!”趙括其實對繚子,還有繚子所學的鬼穀之術頗有信心,隻是還是想要繚子立下軍令狀書,給眾將尉打打低氣,再立信心。
似乎是看出了趙括有這樣的想法,又可能是對自己所學本領的自信,繚子立刻上前一步,抱拳而言:“如果不是如我所說,那我這顆腦袋就是大公子師兄你的了!”
“你這腦袋本來就是我的……長在你的身上,就是為了給我出主意,想謀略的,”趙括本就不想真心為難他未來的智囊軍師,於是言道:“隻是你這身子還不是我的……這樣吧,要是大軍行動之後,卻發現今夜無霧,那就罰你到我的紫山騎士中為一兵士,當我的執戟郎中!”
說看趙括指了指己自身後的執戟衛士――執戟郎中就是將領近衛親兵中最貼身的幾個親衛,而他們的長官就是被叫做執戟尉的都尉,也就是李同現在的職務了。
趙括這“懲罰”一說,其實眾人都看出來,這是避重就輕地回護繚子,免得要是真的沒有起霧,繚子自個兒被套進去,受了重罰,不得脫身――就算是繚子預測有誤,最多也就是明麵下降了官職,可是還是保住了他做為趙國私幕重臣的第一身份。
其實也就是趙括做給眾將尉看,是對繚子預測今夜有霧的最有力支持。
回過頭來,趙括再次根據今夜有霧這一條重要的軍情,製定起了他的戰術。
“看來,咱們又要用當時在平邑城下,使的偏正兩師齊出的戰法了!”趙括思考了一下,然後向眾兵具體布置了起來。
所謂偏正之師,說的就是主力與助戰部隊。
一般來說,正師是作戰的中心,主在負責擊潰敵方主力;而偏師作是用在輔助作戰,或者策應正師主力,保衛主力側後,免受敵軍遊兵擾襲之上。
當然,也有像趙括在平城之戰時,用秦開為將,令他率偏師搶占白登山,切斷樓煩人退路的――以偏師搶占戰略要地,切斷敵方糧道,再以正師擊潰驚恐不定的敵軍,這便是進攻性的偏師戰法。
“我軍立刻拔營,沿河北上,行至傍晚,再安下營帳,做出要與匈奴人決一雌雄的態勢!”趙括目如燭炬,向眾人宣布自己的計劃:“這便是所謂我軍正師的行動了!”
“那偏師呢?”秦開一聽“偏正之師”便以為這一次又要他領銜偏師,起到戰場奇兵的作用,於是眼前一亮,連聲問道。
“安下營後,一切如常,隻是要擺出明日要與匈奴人決戰的架勢,在匈奴人看得到的地方把磨刀亮堂了,把弓弦都上弓……等入夜起霧之後,我自領紫山騎士為偏師,奇襲匈奴大營!”說罷,趙括又看了看秦開,說道:“秦開,這一次我要你來領兵,領正師之兵,布作疑兵,麻痹匈奴人――你的責任重大啊,我的安危可都要看你能不能騙得過匈奴人了!”
“大公子,這……”秦開顯然沒有想到趙括會如此計劃,正要說:“大公子貴為一軍之道,五郡之長,何必以身犯險”,卻又趙括搶了個先。
“我可是在搶你的功啊――看我這個上司怎麽當的,居然去搶部下的戰功去了!”趙括說得抱歉,笑得也很是坦然。
“這怎麽敢當,可是我當說的,還是要說,大公子您真的不必……”秦開還是想到已經到了喉嚨的話吐出來才痛快。
“你不用多說了,難道對我指揮軍隊沒有信心嗎?”趙括一聲問道,雖是譴責之言,卻又是目光閃動,似有不忍。
“李同,還不快來請戰!”對秦開來說,趙括能他有知遇大恩,他當然不希望他的恩公有什麽危險出現。
“李同……”李同一聽,立刻站出來要說話。
“李同是我的近衛之人,執戟尉,自然要與我同行,不立左右!”趙括搶在李同請戰之前,便分派給了他任務。
“得,得令!”李同一時間沒了聲兒。其實他的本職之司,就是護衛趙括,這本來就沒有什麽可說道的。
“李同雖然勇猛剛武,敢戰慣戰,可是他終究是個赳赳武夫,等紫山騎士趁著夜霧上前,摸到敵營之前,何時進攻,才是最佳時機――以他的能力,還是不能把握的!”趙括回應秦開,他為什麽決定要親自出戰的原因:“再說你秦開雖然也是勇武剛烈之輩,又是機智多謀,知道何時才是最佳戰機;可是紫山騎兵,到底不是你製下的兵士,你用不好他們――這就猶如我的良弓到了你的手中,反而成了拉起來費力的劣弓一樣。
自己的兵,自己最是知道他們的脾氣!”
“至少再把繚的五百驍騎兵帶上吧!”秦開有點求趙括的口氣了――恩公死在他的軍中,他良心不安;主將死在他的軍中,他責任重大,無法擔當。
“他們要留下來給你製下的正師壯聲勢中,怎麽能隨我而動?
再說了,霧中行軍,最忌諱的就是兵多人雜,不便指揮――有了驍騎兵加紫山騎士,那便是兵多而雜,你要我怎麽調度?”趙括又否決了秦開的新提議。
“可是,大公子……”秦開雖然還要說什麽,可是怎麽也說不下去了;他當然是說不過趙括這個在邯鄲城中以口才出眾而名震一時之人。
“你說我趙括是剛愎自用之人也罷……
如果龐老將軍在,他還可能為偏師之將,代為擋下匈奴人的箭嗜;可是當下軍中,隻有我一人能當得起這偏師之將的大任。
秦開,不要多說了,如果你不想我死,那就好好的聽我號令吧……
你聽著,我把繚子留在你身邊,讓他助你觀察霧像――等到天明之後,大霧將散未散之時,你便不同聲色地令營中備戰的兵馬緩緩而出,不求急行,隻要保持無人馬掉隊就行了。
當你聽到前方有激戰之聲,立刻引兵速進,殺向戰聲源起之處便是!”趙括再下一令。
他一點也不避諱死亡,因為他知道,如果天不眷顧於他,他也會死在大約將於一年之後暴發的長平之戰的陣前。
現在就算是死在這草原大漠之上,不過提前了些日子罷了。與其死在與同宗同族的秦國的爭霸戰爭中,給後人留下笑柄去死,不如死在保衛華夏文明的北國寒地。
再說,正如趙括先前列出種種,如果是秦開指揮偏師,那麽秦開戰死的可能性將大大高於自己。
“就算是我會死去,也至少為趙國多選出了一員名將棟梁吧!”趙括看著秦開的雙眼,與他四目相對,傳遞著一種袍澤之間用身體為對方擋開刀劍的生死之情。
麵對主將視死如生的表情,秦開隻有點頭從命,不再說什麽了……
“大公子師兄……你還是讓我與你同行吧!
老夫人不是說我就是他多生的一個兒子,你不是說,我就像的兄弟一樣嗎?”還是繚子最為靈醒,一眼看出趙括眼中的異樣。
“我說了,秦開這頭還要你當他的眼睛,為他觀霧看天――說起來,其實正師之中,真正發令進軍的人,可是你啊!
這下子,你不說我老子不重用你,把你當擺設、當做小事情的跑腿小廝了吧!”趙括笑笑,回道繚子,同時也是回應眾人道:“你們這些人啊,慷慨激昂的行軍做戰,卻被你搞成了婦送郎從戎,再也見不到了一樣――怎麽著,還真像給我唱‘擊鼓其鏜’之類的訣別之曲了嗎?
可是《擊鼓》之中,我最是喜歡‘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兩句了――放心吧,雖說這是夫妻之間的道別之調,用在此處不怎麽合適,可我卻還是要說,我還要與眾兄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呢!”
“大公子,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帳中眾將尉皆抱拳行禮以對趙括,並齊聲和歌道。(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