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一過,這年也算是過完了。康熙四十六年(1707)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帝從京師出發,開始第六次南巡。隨駕的是太子和十三阿哥。臨出發時,芙蓉恰好生病了,康熙親口關照讓李德全陪著太醫給芙蓉看了病,太醫小心翼翼地診過脈,對李德全說不妨事,隻是傷風。康熙沒有讓她跟去伺候。芙蓉為此還懊惱了很久。
胤禵最近一有空就常來芙蓉住的小院找她,每次呆的時間也不長,閑聊幾句或鬥幾句嘴,有時還教她下圍棋。搞得芙蓉有時真覺得他是自己鄰居家弟弟。芙蓉有時想,也許他也隻把她當朋友吧。可是有幾次,她和胤禵下棋,她不經意的一抬頭,竟看到他正癡癡地看著她,可一碰到她探究的目光,那癡癡的目光馬上沒了,變成滿不在乎的樣子。真讓人琢磨不透。
“芙蓉,我的扇子呢?”今天芙蓉不當值,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可這位十四爺又來了,一張嘴就向她要元宵節的扇子,芙蓉以為這麽長時間他已經忘了呢!
“十四爺,奴婢聽說您已經有四個女兒、兩個兒子了,嘖嘖!怎麽您不回家去享受天倫之樂,順便擺一擺當阿瑪的威風。到奴婢這兒來做什麽?奴婢要是您,家裏一堆嬌妻美妾,兒子女兒,多幸福,再不想往外跑的。”芙蓉知道胤禵最怕她跟他提他家裏的事,雖不知為什麽,但“打蛇要打七寸”,要想把他盡快趕走,隻能這樣。
“你、你,”果然胤禵紅著臉,很尷尬地不知說什麽,眉宇間好像還有點惱怒。“爺去哪兒,不用你管,你就這麽不待見我,變著方兒的轟我?”
“十四爺誤會了,不過奴婢前兩天剛剛聽說,您的側福晉舒舒覺羅氏好像又快生了吧,哦,大概還要等到七月吧?奴婢還聽說,這側福晉舒舒覺羅氏去年五月才給您生了個女兒,怎麽今年就又生了?嘖嘖,這對身體可不大好,您要多關心關心,做女人不容易呀!”芙蓉看到胤禵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心想,是你自找的,不讓我休息。
果然,胤禵“噌”地站起來,兩眼冒火,大聲說:“爺的老婆生幾個孩子,你一個姑娘家打聽得那麽清楚幹什麽?這些事兒都是誰告訴你的,回頭爺查出來了,非撕了他的嘴不可。”忽然又壞笑了一下,低下頭湊近坐著的芙蓉:“你該不是妒嫉了吧?”
芙蓉用凝脂般的手指拂了下額上的頭發,不慌不忙地說:“這些還用我打聽嗎,宮裏不就愛說這些事嗎,十四爺有本事,把那些人都撕了嘴去。哎,昨天四爺對奴婢說要送奴婢一副上等的圍棋子,不過必須要先把棋練好了,您要沒什麽事,奴婢得去打棋譜了。
留下胤禵在院子裏發呆,芙蓉自己進屋了。過了一會,隻聽他重重地哼了一聲,氣呼呼地走了。
第二天,胤禵的貼身太監小明子來了,一見芙蓉就唉聲歎氣:“姑娘,您和爺到底鬧什麽別扭了?爺昨天回去差點沒把房子點了。福晉們勸了兩句,爺就連她們一起罵,還說以後沒事讓福晉們少進宮。這好好的,您怎麽惹著他?”
“我惹他,我敢嗎?拿自己的女人撒氣算什麽英雄,讓他來罵我好了。”芙蓉更生氣。
“對了,爺說昨天讓你氣糊塗了,忘了扇子的事,讓我今天給他拿過去。”原來胤禵還是沒忘了。
芙蓉沒辦法,隻好把扇子拿出來,說:“跟你們爺說,是他說的不嫌醜,等看見了可不許笑話,他要是敢笑,以後再別想從我這裏得著什麽。”
芙蓉早已在扇子的一麵認認真真地寫好了一句詩,是李白《將進酒》中的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而扇子另一麵仍是空白。
芙蓉的小院子裏有一棵桂花樹,本來可以種一些花草,但她卻沒種,因為覺得成日裏當值伺候皇上,回來還要伺候這些花草,太累,隻隨便在院子裏放了幾盆花。此外就是桂花樹下一張圓石桌,兩三把椅子。
“你這院子裏應該種些花,怎麽這麽懶。”胤禛似乎管她管地上了癮。也隔三差五地來,還要挑毛病。今兒是院子沒掃幹淨,後兒又說屋裏的東西亂。其實芙蓉也很愛幹淨,自認為已收拾得很好了,可這位四爺好像有“潔癖”似的,總能挑出毛病來。
“明兒個讓人來給你種些花草吧,也不用你來侍弄,自有人管。”也不問她的意思,四爺坐在院子裏自顧自地決定了。“這眼看就到四月了,正是時候。”
芙蓉想:你們這幾位阿哥都這麽閑?都跑來管我這個小女官幹什麽?康熙四十六年,雖離一廢太子還有一年,但這朝堂上下早已暗潮洶湧,不同黨派之爭日趨激烈,隻是還沒放到明麵兒上罷了。這四爺應該是大忙人呀?這些日子,八爺九爺有時也會過來,八爺會跟她下棋,而九爺常盯著芙蓉腳底下的那盆花出神。
皇上不在,芙蓉等於是放大假,日子清閑得都有些無聊了。
四爺果然是坐言起行,沒用幾天,真的有幾個太監過來在芙蓉的小院裏種上了各種花草,芙蓉也懶得問都種得是什麽花,反正也不用她照顧這些花,隻等著賞花就是了。
“四爺,您看看您派來的人,把我的院子都種滿了。您要真想賞花,去禦花園不就得了。”芙蓉很隨意地對來做客的胤禛抱怨。
“越來越沒規矩,怎麽跟爺說話呢?也就是你有這個膽子,你到我府裏看看,憑你是主子奴才,都得給我恭恭敬敬的。”雖然語氣嚴肅,但胤禛的眼神卻透露出溫柔。
“四爺,全北京城誰不知您府上的規矩嚴厲得都趕上紫禁城了,聽說您府上的奴才見了您就像見了……”芙蓉可不敢再往下說了。
“見了什麽?你不會是想說‘瘟神’吧?怎麽不說出來了,你也有不敢的時候?”胤禛寒著臉,看著她。
芙蓉俏皮地伸伸舌頭,也不答話,端起茶壺給他倒了杯茶。
也不知是不是湊巧,胤禛來她這裏時,從沒和十四阿哥他們碰到過。她想,大概他們早有默契了,能避就避。
胤禵最近一有空就常來芙蓉住的小院找她,每次呆的時間也不長,閑聊幾句或鬥幾句嘴,有時還教她下圍棋。搞得芙蓉有時真覺得他是自己鄰居家弟弟。芙蓉有時想,也許他也隻把她當朋友吧。可是有幾次,她和胤禵下棋,她不經意的一抬頭,竟看到他正癡癡地看著她,可一碰到她探究的目光,那癡癡的目光馬上沒了,變成滿不在乎的樣子。真讓人琢磨不透。
“芙蓉,我的扇子呢?”今天芙蓉不當值,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可這位十四爺又來了,一張嘴就向她要元宵節的扇子,芙蓉以為這麽長時間他已經忘了呢!
“十四爺,奴婢聽說您已經有四個女兒、兩個兒子了,嘖嘖!怎麽您不回家去享受天倫之樂,順便擺一擺當阿瑪的威風。到奴婢這兒來做什麽?奴婢要是您,家裏一堆嬌妻美妾,兒子女兒,多幸福,再不想往外跑的。”芙蓉知道胤禵最怕她跟他提他家裏的事,雖不知為什麽,但“打蛇要打七寸”,要想把他盡快趕走,隻能這樣。
“你、你,”果然胤禵紅著臉,很尷尬地不知說什麽,眉宇間好像還有點惱怒。“爺去哪兒,不用你管,你就這麽不待見我,變著方兒的轟我?”
“十四爺誤會了,不過奴婢前兩天剛剛聽說,您的側福晉舒舒覺羅氏好像又快生了吧,哦,大概還要等到七月吧?奴婢還聽說,這側福晉舒舒覺羅氏去年五月才給您生了個女兒,怎麽今年就又生了?嘖嘖,這對身體可不大好,您要多關心關心,做女人不容易呀!”芙蓉看到胤禵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心想,是你自找的,不讓我休息。
果然,胤禵“噌”地站起來,兩眼冒火,大聲說:“爺的老婆生幾個孩子,你一個姑娘家打聽得那麽清楚幹什麽?這些事兒都是誰告訴你的,回頭爺查出來了,非撕了他的嘴不可。”忽然又壞笑了一下,低下頭湊近坐著的芙蓉:“你該不是妒嫉了吧?”
芙蓉用凝脂般的手指拂了下額上的頭發,不慌不忙地說:“這些還用我打聽嗎,宮裏不就愛說這些事嗎,十四爺有本事,把那些人都撕了嘴去。哎,昨天四爺對奴婢說要送奴婢一副上等的圍棋子,不過必須要先把棋練好了,您要沒什麽事,奴婢得去打棋譜了。
留下胤禵在院子裏發呆,芙蓉自己進屋了。過了一會,隻聽他重重地哼了一聲,氣呼呼地走了。
第二天,胤禵的貼身太監小明子來了,一見芙蓉就唉聲歎氣:“姑娘,您和爺到底鬧什麽別扭了?爺昨天回去差點沒把房子點了。福晉們勸了兩句,爺就連她們一起罵,還說以後沒事讓福晉們少進宮。這好好的,您怎麽惹著他?”
“我惹他,我敢嗎?拿自己的女人撒氣算什麽英雄,讓他來罵我好了。”芙蓉更生氣。
“對了,爺說昨天讓你氣糊塗了,忘了扇子的事,讓我今天給他拿過去。”原來胤禵還是沒忘了。
芙蓉沒辦法,隻好把扇子拿出來,說:“跟你們爺說,是他說的不嫌醜,等看見了可不許笑話,他要是敢笑,以後再別想從我這裏得著什麽。”
芙蓉早已在扇子的一麵認認真真地寫好了一句詩,是李白《將進酒》中的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而扇子另一麵仍是空白。
芙蓉的小院子裏有一棵桂花樹,本來可以種一些花草,但她卻沒種,因為覺得成日裏當值伺候皇上,回來還要伺候這些花草,太累,隻隨便在院子裏放了幾盆花。此外就是桂花樹下一張圓石桌,兩三把椅子。
“你這院子裏應該種些花,怎麽這麽懶。”胤禛似乎管她管地上了癮。也隔三差五地來,還要挑毛病。今兒是院子沒掃幹淨,後兒又說屋裏的東西亂。其實芙蓉也很愛幹淨,自認為已收拾得很好了,可這位四爺好像有“潔癖”似的,總能挑出毛病來。
“明兒個讓人來給你種些花草吧,也不用你來侍弄,自有人管。”也不問她的意思,四爺坐在院子裏自顧自地決定了。“這眼看就到四月了,正是時候。”
芙蓉想:你們這幾位阿哥都這麽閑?都跑來管我這個小女官幹什麽?康熙四十六年,雖離一廢太子還有一年,但這朝堂上下早已暗潮洶湧,不同黨派之爭日趨激烈,隻是還沒放到明麵兒上罷了。這四爺應該是大忙人呀?這些日子,八爺九爺有時也會過來,八爺會跟她下棋,而九爺常盯著芙蓉腳底下的那盆花出神。
皇上不在,芙蓉等於是放大假,日子清閑得都有些無聊了。
四爺果然是坐言起行,沒用幾天,真的有幾個太監過來在芙蓉的小院裏種上了各種花草,芙蓉也懶得問都種得是什麽花,反正也不用她照顧這些花,隻等著賞花就是了。
“四爺,您看看您派來的人,把我的院子都種滿了。您要真想賞花,去禦花園不就得了。”芙蓉很隨意地對來做客的胤禛抱怨。
“越來越沒規矩,怎麽跟爺說話呢?也就是你有這個膽子,你到我府裏看看,憑你是主子奴才,都得給我恭恭敬敬的。”雖然語氣嚴肅,但胤禛的眼神卻透露出溫柔。
“四爺,全北京城誰不知您府上的規矩嚴厲得都趕上紫禁城了,聽說您府上的奴才見了您就像見了……”芙蓉可不敢再往下說了。
“見了什麽?你不會是想說‘瘟神’吧?怎麽不說出來了,你也有不敢的時候?”胤禛寒著臉,看著她。
芙蓉俏皮地伸伸舌頭,也不答話,端起茶壺給他倒了杯茶。
也不知是不是湊巧,胤禛來她這裏時,從沒和十四阿哥他們碰到過。她想,大概他們早有默契了,能避就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