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華林苑西。趙皇石遵親自前來迎接大勝班師的討逆軍。
太尉張舉小心地伺立在後,麵帶隱憂。石虎死了,朝中勢力重新洗牌;無論是張豺上台,還是石閔輔國;石虎朝首屈一指的南和張氏都會首當其衝。稍有大意,張氏便會失去權柄,泯然與其他北地世族一般。
決不允許如此下去。想到這裏,張舉抬眼望向遠處的大軍,眼中盡是絕然。
遠方,討逆大軍之首,兩位將軍並駕齊驅。
其中一人三十左右,正當青壯,豐姿魁偉,英氣畢露。正是新任的輔國大將軍石閔。
另一人看起來很老。膚色黝黑,皺紋堆疊,麵目慈和。這樣的一幅形容,活脫脫一個田間老農,此時他頂盔貫甲,騎胯駿馬。讓人看著十分的別扭。這就是乞活軍總帥,大趙國大司空李農。
此次討伐叛逆石衝,以輔國大將軍石閔為帥,李農為副。石閔戎馬十年,為帥還是首次。第一次為帥,便統率十萬大軍對陣十萬敵軍,並全殲敵軍。這種規模的大戰,勝利後得到的不僅僅是功績,還是資曆。足以讓軍中將領士卒為之膺服順從的資曆。
回首遙望身後以乞活軍為主,悍民軍為輔的百戰雄師,石閔突然間充滿了自信。笑謂李農道:“老大人。漢家英兒若能向你我這般攜手,這天下豈容胡兒肆意馳騁!”
李農眼光閃了一下,旋即黯然。謂然道:“乞活軍連場激戰,死傷過萬;春耕夏收也誤了大半,乞活軍秋後的日子不好過了。哎,活著難,能活著就是萬幸;其他的管他作甚。”
石閔有些不以為然:“此言差矣,老大人隻知活著難,卻不知為何會活著難。蓋因苟且偷生之輩如過江之鯽,豪歌悲壯之士寥寥無幾;無人敢於廝殺拚打,無人敢於拋頭灑血,以至於愈活愈難。若有十萬虎賁忘死之士,齊心戮力。活著豈會艱難!”
李農麵如止水,喃喃道:“難啊。。。”
這時候,李農麾下大將,乞活軍渠帥周成飛騎上前提醒道:“大將軍、總帥。陛下親自迎上來了。”
石閔、李農拋掉遐思。
石閔匆匆道:“老大人,閔留有幾壇陳酒,幾時有暇,請老大人前去品嚐一番。”
李農笑道:“恭命不如從命。老朽家中從無酒水;癮來時,便四處打秋風,指望著有人請宴呢。”
說笑聲中,兩人飛馬迎上石遵。行禮拜偈。
石遵先扶李農,溫言道:“老帥辛苦。今晚寡人當親自陪老帥歡飲幾杯。”
李農笑眯眯地拱身應是。
石遵再扶石閔,道:“大將軍果然不負寡人所望。燦然已是我大趙庭柱。”在他身後的張舉聞言臉皮抽搐了一下。
石閔起身遜謝,隨後道:“半月不見,陛下清減許多;國事繁重,非一時能清理妥當;請陛下善自節製,保重身體。”
石遵欣慰點頭,道:“過段時間,寡人自當愛惜。眼下卻是不能;幾樁大事集在一處,樁樁件件拖延不得啊。。。先皇過去已近兩月,必須安葬。略陽郡公蒲洪,先帝在時已命其都督秦、雍諸軍事,今來鄴城辭行,寡人必須親送一程。另,為穩定朝臣之心,太子之位不能虛懸,寡人以前有意立汝為太子,汝堅辭不就,今寡人便立石衍侄兒為太子,汝意下如何?”
“恭喜陛下,後繼有人。為陛下、為太子,臣宵肝夜膽,死而後己。”
石閔毫不猶豫地躬身行禮,隨後略一躊躇,低聲稟道:“臣為一事憂慮不安。。。蒲洪原本是關中人傑,若是回轉故地,便如猛虎進山,秦雍之地隻怕將不屬於大趙。先皇命其都督秦雍諸軍事,然,今日大趙皇帝乃是陛下,陛下之意才是天下人應該遵循的。”
石遵連連點頭,暗自欣許。
張舉目光一閃,心中開始計較。
當晚,從宮中飲罷,張舉喚來五名心腹子弟,一一分別交代後,其中四人不敢遲疑立刻出去做事,唯有一個年輕的胖子留在最後,待其他人遠去後,方道:“父親,石閔是我同族,蒲洪乃是氐人;同族相爭,便宜外人;是否不妥。”說話的胖子是張舉十一子張煥。
張舉聞言臉色一沉,斥道:“汝好沒見識。外族怎的?羯人、氐人,不過十萬;如何管製遼闊中原?無論外族誰人入主,都需要我們世族輔助,歸根結底,還是世族執掌中原。若是漢人,那就大不相同;北地漢人再所多多,不僅有世族,還有軍主、乞活、塢堡、寒門。。。任選任用;哪還有張氏一門的權勢富貴?”
張煥唯唯諾諾著出了張宅,找到蒲洪,將張舉所言一一稟明。
在張煥麵前,蒲洪哈哈大笑,不以為意,張煥一走,他便暴跳起來,連砸了四個茶杯一個茶壺外帶兩張胡椅,隨後叫來兒子蒲雄,命其連夜南下,出使大晉。稱氐人願降,請大晉出兵北伐石趙。
蒲雄星夜兼程,不幾日便來到廣陵。
駐鎮廣陵、負責對付大趙的大晉最高軍事長官――征北大將軍諸衰聞訊大喜,親自接見;與蒲雄一席談後,隻覺得進兵北伐,收複故土已是手到擒拿之事。
不能全怪諸衰。他隻是一個老實、慈和的書生。從來不會勾心鬥角,更不懂戰陣衝殺;因為自己的女兒成了執政的皇太後,這個沒有野心的老人迫不得已出仕――為女兒捧場。幾經勸諫,勉強任了征北大將軍。
曆史的機遇落到了這樣的一個人手中。
如果說,石虎的死,是一根導火索,勾起了大晉北伐的念頭;王浹舉壽春投降,便已點燃了大晉北伐的導火索;而氐人蒲洪的歸降,直接將大晉北伐給引爆了。
諸衰當即命令枕戈待命的王頤之兵發彭城,糜嶷兵發小邳。自己帶蒲雄回轉大晉都城建康,向朝廷請求舉師北伐。
這個時候,新義軍剛剛進入魯郡。
聽說北方開始騷亂,編戶漸次南下;石青憂心忡忡。祖鳳發現他有心事,老實下來,沉默地跟在身邊,不時偷偷覷上一眼。
過了一陣,終究忍不住,將一張俏臉綻成朵花,嬌聲道:“石帥,我們賽馬吧。我想知道,是黑雪厲害還是白夜更勝一籌。”
石青愣怔了一下,揉揉臉,剛應了聲好。侗圖飛馬跑來,麵色古怪地說道:“石帥,前麵來了一夥人,說是要犒軍。”
“犒軍?!”石青還沒說話,祖鳳已經高興地叫了出來:“好啊,好啊。以前三義軍行走譙郡,走到哪都有人犒賞歡迎;改成新義軍後,這還是第一次有人犒軍呢?”
“不是三義軍改成新義軍。是三義軍加入新義軍。”石青不知糾正了多少遍,仍然不厭其煩地糾正著祖鳳的觀念;隨即,他看向侗圖:“這是好事。犒軍的民眾是哪的人?有多少?走,大夥一起去看看。”
石青一說話,祖鳳、司揚、萬牛子等興奮得一哄跟上。侗圖隨著石青,有些尷尬地解釋道:“對方是來犒勞大晉北伐軍的,隻是把我們錯認了。。。”
“嗬嗬。。。”石青啞然失笑:原來鬧出一個大烏龍。大晉北伐軍怎麽就如此受歡迎?三十多年來,北方民眾沒有食大晉一粒粟,沒有穿大晉一根紗;怎麽依然對大晉念念不忘呢?
當他把自己的疑惑說出來後。眾人麵麵相覷,沒有人能回答出來。許久,祖鳳若有所思道:“一個人有一個家,一個族也有一個家。北方漢人在大趙朝廷治理下,沒有家的感覺;隻好把對家的期望都放在大晉朝廷身上。除此之外,哪還有漢人的家呢?”
眾人沉默著,迎上犒軍的民眾。
前來犒軍的大概有四五十人,趕了兩頭豬,挑了五擔酒。還有一些山果、菜蔬。
粗粗一看,石青便知道,這些人不是普通民眾。看到這些人,他腦袋裏立刻蹦出一個詞――山東大漢。
是的,這四五十人是標準的山東大漢;魁偉高大,身材比一般的高力士還要健壯三分。難得的是這般齊整。
發現石青一行,那一隊山東大漢停下來,眼睛齊刷刷地冒著精光,熱切地望過來。一個身材不遜於萬牛子的成年大漢越眾而出,衝石青等一拱手,直通通地說道:“大將軍請了。鳧山英雄塢大英雄常苦兒率一眾英雄好漢前來迎接王師,自願為王師先鋒,和他娘的大趙軍幹一場。”
這廝一開口,石青、司揚等忍不住都笑了起來。
太尉張舉小心地伺立在後,麵帶隱憂。石虎死了,朝中勢力重新洗牌;無論是張豺上台,還是石閔輔國;石虎朝首屈一指的南和張氏都會首當其衝。稍有大意,張氏便會失去權柄,泯然與其他北地世族一般。
決不允許如此下去。想到這裏,張舉抬眼望向遠處的大軍,眼中盡是絕然。
遠方,討逆大軍之首,兩位將軍並駕齊驅。
其中一人三十左右,正當青壯,豐姿魁偉,英氣畢露。正是新任的輔國大將軍石閔。
另一人看起來很老。膚色黝黑,皺紋堆疊,麵目慈和。這樣的一幅形容,活脫脫一個田間老農,此時他頂盔貫甲,騎胯駿馬。讓人看著十分的別扭。這就是乞活軍總帥,大趙國大司空李農。
此次討伐叛逆石衝,以輔國大將軍石閔為帥,李農為副。石閔戎馬十年,為帥還是首次。第一次為帥,便統率十萬大軍對陣十萬敵軍,並全殲敵軍。這種規模的大戰,勝利後得到的不僅僅是功績,還是資曆。足以讓軍中將領士卒為之膺服順從的資曆。
回首遙望身後以乞活軍為主,悍民軍為輔的百戰雄師,石閔突然間充滿了自信。笑謂李農道:“老大人。漢家英兒若能向你我這般攜手,這天下豈容胡兒肆意馳騁!”
李農眼光閃了一下,旋即黯然。謂然道:“乞活軍連場激戰,死傷過萬;春耕夏收也誤了大半,乞活軍秋後的日子不好過了。哎,活著難,能活著就是萬幸;其他的管他作甚。”
石閔有些不以為然:“此言差矣,老大人隻知活著難,卻不知為何會活著難。蓋因苟且偷生之輩如過江之鯽,豪歌悲壯之士寥寥無幾;無人敢於廝殺拚打,無人敢於拋頭灑血,以至於愈活愈難。若有十萬虎賁忘死之士,齊心戮力。活著豈會艱難!”
李農麵如止水,喃喃道:“難啊。。。”
這時候,李農麾下大將,乞活軍渠帥周成飛騎上前提醒道:“大將軍、總帥。陛下親自迎上來了。”
石閔、李農拋掉遐思。
石閔匆匆道:“老大人,閔留有幾壇陳酒,幾時有暇,請老大人前去品嚐一番。”
李農笑道:“恭命不如從命。老朽家中從無酒水;癮來時,便四處打秋風,指望著有人請宴呢。”
說笑聲中,兩人飛馬迎上石遵。行禮拜偈。
石遵先扶李農,溫言道:“老帥辛苦。今晚寡人當親自陪老帥歡飲幾杯。”
李農笑眯眯地拱身應是。
石遵再扶石閔,道:“大將軍果然不負寡人所望。燦然已是我大趙庭柱。”在他身後的張舉聞言臉皮抽搐了一下。
石閔起身遜謝,隨後道:“半月不見,陛下清減許多;國事繁重,非一時能清理妥當;請陛下善自節製,保重身體。”
石遵欣慰點頭,道:“過段時間,寡人自當愛惜。眼下卻是不能;幾樁大事集在一處,樁樁件件拖延不得啊。。。先皇過去已近兩月,必須安葬。略陽郡公蒲洪,先帝在時已命其都督秦、雍諸軍事,今來鄴城辭行,寡人必須親送一程。另,為穩定朝臣之心,太子之位不能虛懸,寡人以前有意立汝為太子,汝堅辭不就,今寡人便立石衍侄兒為太子,汝意下如何?”
“恭喜陛下,後繼有人。為陛下、為太子,臣宵肝夜膽,死而後己。”
石閔毫不猶豫地躬身行禮,隨後略一躊躇,低聲稟道:“臣為一事憂慮不安。。。蒲洪原本是關中人傑,若是回轉故地,便如猛虎進山,秦雍之地隻怕將不屬於大趙。先皇命其都督秦雍諸軍事,然,今日大趙皇帝乃是陛下,陛下之意才是天下人應該遵循的。”
石遵連連點頭,暗自欣許。
張舉目光一閃,心中開始計較。
當晚,從宮中飲罷,張舉喚來五名心腹子弟,一一分別交代後,其中四人不敢遲疑立刻出去做事,唯有一個年輕的胖子留在最後,待其他人遠去後,方道:“父親,石閔是我同族,蒲洪乃是氐人;同族相爭,便宜外人;是否不妥。”說話的胖子是張舉十一子張煥。
張舉聞言臉色一沉,斥道:“汝好沒見識。外族怎的?羯人、氐人,不過十萬;如何管製遼闊中原?無論外族誰人入主,都需要我們世族輔助,歸根結底,還是世族執掌中原。若是漢人,那就大不相同;北地漢人再所多多,不僅有世族,還有軍主、乞活、塢堡、寒門。。。任選任用;哪還有張氏一門的權勢富貴?”
張煥唯唯諾諾著出了張宅,找到蒲洪,將張舉所言一一稟明。
在張煥麵前,蒲洪哈哈大笑,不以為意,張煥一走,他便暴跳起來,連砸了四個茶杯一個茶壺外帶兩張胡椅,隨後叫來兒子蒲雄,命其連夜南下,出使大晉。稱氐人願降,請大晉出兵北伐石趙。
蒲雄星夜兼程,不幾日便來到廣陵。
駐鎮廣陵、負責對付大趙的大晉最高軍事長官――征北大將軍諸衰聞訊大喜,親自接見;與蒲雄一席談後,隻覺得進兵北伐,收複故土已是手到擒拿之事。
不能全怪諸衰。他隻是一個老實、慈和的書生。從來不會勾心鬥角,更不懂戰陣衝殺;因為自己的女兒成了執政的皇太後,這個沒有野心的老人迫不得已出仕――為女兒捧場。幾經勸諫,勉強任了征北大將軍。
曆史的機遇落到了這樣的一個人手中。
如果說,石虎的死,是一根導火索,勾起了大晉北伐的念頭;王浹舉壽春投降,便已點燃了大晉北伐的導火索;而氐人蒲洪的歸降,直接將大晉北伐給引爆了。
諸衰當即命令枕戈待命的王頤之兵發彭城,糜嶷兵發小邳。自己帶蒲雄回轉大晉都城建康,向朝廷請求舉師北伐。
這個時候,新義軍剛剛進入魯郡。
聽說北方開始騷亂,編戶漸次南下;石青憂心忡忡。祖鳳發現他有心事,老實下來,沉默地跟在身邊,不時偷偷覷上一眼。
過了一陣,終究忍不住,將一張俏臉綻成朵花,嬌聲道:“石帥,我們賽馬吧。我想知道,是黑雪厲害還是白夜更勝一籌。”
石青愣怔了一下,揉揉臉,剛應了聲好。侗圖飛馬跑來,麵色古怪地說道:“石帥,前麵來了一夥人,說是要犒軍。”
“犒軍?!”石青還沒說話,祖鳳已經高興地叫了出來:“好啊,好啊。以前三義軍行走譙郡,走到哪都有人犒賞歡迎;改成新義軍後,這還是第一次有人犒軍呢?”
“不是三義軍改成新義軍。是三義軍加入新義軍。”石青不知糾正了多少遍,仍然不厭其煩地糾正著祖鳳的觀念;隨即,他看向侗圖:“這是好事。犒軍的民眾是哪的人?有多少?走,大夥一起去看看。”
石青一說話,祖鳳、司揚、萬牛子等興奮得一哄跟上。侗圖隨著石青,有些尷尬地解釋道:“對方是來犒勞大晉北伐軍的,隻是把我們錯認了。。。”
“嗬嗬。。。”石青啞然失笑:原來鬧出一個大烏龍。大晉北伐軍怎麽就如此受歡迎?三十多年來,北方民眾沒有食大晉一粒粟,沒有穿大晉一根紗;怎麽依然對大晉念念不忘呢?
當他把自己的疑惑說出來後。眾人麵麵相覷,沒有人能回答出來。許久,祖鳳若有所思道:“一個人有一個家,一個族也有一個家。北方漢人在大趙朝廷治理下,沒有家的感覺;隻好把對家的期望都放在大晉朝廷身上。除此之外,哪還有漢人的家呢?”
眾人沉默著,迎上犒軍的民眾。
前來犒軍的大概有四五十人,趕了兩頭豬,挑了五擔酒。還有一些山果、菜蔬。
粗粗一看,石青便知道,這些人不是普通民眾。看到這些人,他腦袋裏立刻蹦出一個詞――山東大漢。
是的,這四五十人是標準的山東大漢;魁偉高大,身材比一般的高力士還要健壯三分。難得的是這般齊整。
發現石青一行,那一隊山東大漢停下來,眼睛齊刷刷地冒著精光,熱切地望過來。一個身材不遜於萬牛子的成年大漢越眾而出,衝石青等一拱手,直通通地說道:“大將軍請了。鳧山英雄塢大英雄常苦兒率一眾英雄好漢前來迎接王師,自願為王師先鋒,和他娘的大趙軍幹一場。”
這廝一開口,石青、司揚等忍不住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