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遠。你出的主意,你要負責善後。”石青喊來諸葛攸,將情況一說,隨後強迫諸葛攸去應付兗州和青州密使。


    “此事易耳。”諸葛攸輕描淡寫,說出來的話卻讓石青心驚肉跳。“新義軍索性假戲真做,以大晉名義拿下青兗兩州再說。”


    這家夥真是個莽書生!難怪敢用三千殘兵平定河南,屢屢挑戰慕容氏。可新義軍拿下青兗兩州,夾在大晉北伐軍和大趙之間,豈不是找死。石青冷汗淋漓,連連搖頭:“不可!不可。。。新義軍必須蟄伏,影響不能再擴大了。”


    “不會再擴大了。石帥,你不見青、兗來使皆是密使麽?這些人不過是提前聯絡,安排後路。可不會公開和大晉勾連。”


    諸葛攸一言點醒夢中人。石青一拍腦袋。“不錯。他們有顧慮,不敢和我們公開來往。暗中麽。。。嗬嗬。睿遠,你去見見他們,來使有什麽要求,你可以替大晉朝先答應下來,然後,想辦法找他們要點援助。”


    “放心!攸自會省得。”諸葛攸坦然自若,沒有一點愧色。對他來說,這不是行騙,這是手段,是智慧。


    兗州密使劉複是刺史劉啟的兒子。劉複斯文有禮,說話不緊不慢,很是從容。沒有想象中密使那種鬼鬼祟祟的感覺。


    石青侍立在諸葛攸身後三步外,一邊打量一邊暗自點頭。不服不行,世家子弟的風度氣質是伍慈這等草根寒門拍馬也趕不上的。


    劉複沒說兗州意欲投誠附晉,也不提大晉北伐;隻隨口打聽了一下三義連環塢和祖家軍。然後就聊起南渡各世家的境況。


    石青摸不著要領之際,也在暗自慶幸。幸虧是諸葛攸出麵,換作他人,還真應付不來這種話題。


    諸葛攸給自己封了一個官――大晉先遣使。隨祖家軍北上是為了聯絡北地豪雄。此時的他,顯得格外沉穩謙和。和劉複說些世家逸事,不時發出愉悅的笑聲。


    天近午時,石青上前附到諸葛攸耳邊,低聲提醒,還有青州來使等著他應付。


    劉複看出有異,一揖道:“劉複此次前來,主要是想見識一下祖家軍的威武。如今已大開眼界,這便告辭了。”


    “啊。。。”諸葛攸一驚。這個密使是來聊天的?沒說到任何實質話題怎麽就想走。“劉公子何故如此匆忙。用過午飯再走不遲。”


    “謝諸葛大人盛情,劉複意欲早去早回。”劉複去意甚絕,一拱手,轉身欲行;就在這時,他身子頓了一頓,回過頭不經意地問道:“哦。對了,諸葛大人,這次朝廷北伐,以何人為帥?”


    “哈哈。。這事江淮一帶人人皆知。乃是征北大將軍諸國丈為北伐主帥。”石青擔心諸葛攸回答不上來,搶先開口。


    “諸國丈!”劉複聞言動容,眼中閃著驚喜。“好!好。賢後穩定朝局,國丈進兵北伐。如此收複故土有望了。”國丈諸衰和女兒諸太後賢良方正,天下聞名,人所共仰。北方士子也不例外。所以,劉複聽說是諸衰為帥,忍不住喜形於色。


    “劉公子。刺史大人是從何處得知祖家軍的?”石青趁機聞出了自己的疑惑。


    劉複臉色一肅,鄭重道:“這正是劉複前來的目的。實不相瞞,泰山縣王傳譴人向家父告密,言道祖家軍北上泰山,響應大晉北伐,請朝廷派大軍征討。家父把這個消息壓了下來。不過,不知王傳有沒有其它告密渠道。。。”


    劉複話音一頓道:“當然,若是王師早日北上,就算王傳告到鄴城也是無用。隻是不知王師何日北上,劉複父子早就翹首以盼了。罷了,諸葛大人請小心在意,若有用得著劉複父子之處,遣人去稟丘通知一聲。劉複這就告辭了。”


    望著他的背影,諸葛攸得意地笑道:“石帥。如何?”


    石青滿意地點點頭。和兗州保持這種默契地局麵最好,更好的是,劉複臨走所說的那一句話:若有用得著之處,通知一聲就是了。


    對新義軍來說,用的著兗州刺史的地方太多了。至於王傳告密之事,他們沒放在心上。隻要占據了泰山郡,祖家軍自會銷聲匿跡。大趙派軍來剿,隻會撲個空。石青更加篤定,大趙國不過半年的壽命了,怎麽顧得上新義軍?


    和劉複愉快的接洽相反,諸葛攸剛和青州來使見麵,就吵了起來。


    青州使者陳然是個三十許的文士。看到此人,石青有一種犀利的感覺。特別是他的雙眼,鋒芒盡露;如刀如劍。


    此人非尋常人。石青心中一凜。


    諸葛攸似乎沒什麽感覺;他自己就是一個膽大妄為的莽書生,如同一柄橫衝直撞的大鐵椎,怎麽能感受到刀劍的犀利?


    於是,衝突不可避免。


    陳然來勢凶猛,不像是來暗通款曲,倒像是來告誡的。“無論是大晉北伐軍還是與之呼應的祖家軍,不得輕易進入青州,不得騷擾青州生民。北伐軍若能抵達黃河南岸,青州自會開城投降,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平定。”


    這樣的口氣諸葛攸如何忍受的,他飾演‘大晉先遣使’的腳色,怎麽也要擺擺官架子。當即,他就沉下臉,怒斥道:“北地滄桑,衣冠盡失;此我漢民之恥。今王師北上,意欲收故土,複衣冠。爾等不簞食壺漿,舉旗響應。還將王師拒之門外。到底是何居心?”


    “是何居心?”陳然冷聲譏笑,話語如刀劍一般:“我們沒有任何居心,我們隻擔心大晉北伐不成,反害了無數生民。大晉不在乎無辜生民的性命,我們在乎,劉刺史在乎。”


    “劉刺史?那個出身君子營,服侍了石勒又服侍石虎,被石虎年年評定為政績卓優,向北方遣送無數編戶人丁的劉征是麽?他會在乎生民的生命?”諸葛攸對北方的情況很熟悉,一口道出了青州刺史劉征的生平。


    “對!正是他。”陳然傲然作答:“你知道劉刺史年年遣送編戶,卻不知為了少送幾人,他給石虎叩了多少首;你知道劉刺史服侍石虎,卻不知為了從石虎刀下救出三萬多青州民眾,他冒了多大的凶險;你知道劉刺史政績卓優,卻不知道這意味著青州沒有流民、沒有叛亂;八萬多青州生民安居樂業。。。”


    石青記得劉征,曆史上劉征是個愛惜民眾、機巧多智的人物。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士子’。這樣的人不在意誰奪得了天下,也不是強項令;很務實地,在職權範圍內體恤民眾,牧守一方;對於苛政盡力轉圜應付,將損失減到最低,對於善政,也是循機而行。


    劉征曾在石虎下令屠城之後,巧妙進言,讓石虎心甘情願地更改命令,挽救了三萬多青州民眾,僅此一項,就能稱作是員能吏。這樣的人,自然不像一般人那樣,一聽大晉北伐就歡喜鼓舞,倒戈舉旗。劉征清醒地認識到,大晉北伐未必一帆風順,未必如人所願。所以,他派來了使者。他的用意很明顯,無論北伐是成功或是失敗,都不要把戰火燒到青州,不要讓青州民眾受到牽連。


    這是一個智者。


    石青拿定主意,上前打斷了兩個人的爭吵,肅然道:“陳先生,我答應你。祖家軍不會進入青州,不會騷擾青州民眾。”


    陳然望望石青,有些不解。這人一身士卒裝扮,說話怎地如此托大?“請問。你是?”


    “我叫石青。是三義連環塢的大督護。祖家軍是三義連環塢其中之一。如此說,陳先生應該明白了。”石青說的很誠懇,劉征和陳然如此愛惜青州民生,讓他生出些敬意。


    陳然看看諸葛攸。諸葛攸頹然道:“是啦,石大督護的話比我管用。哎,我說陳兄,我們可以不進入青州,不過,青州是不是給我們補充點給養,這也是為王師北伐出力啊。”


    陳然對這個結果很滿意,聽了諸葛攸的請求後,緩緩點頭道:“青州很苦,但是再苦我們也會湊上兩三千石麥粟。以資軍用。隻不過。。。”陳然盯著石青道:“糧草交割需得暗中進行。”


    “當然。那是當然!”石青連連點頭,笑不可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言無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言無咎並收藏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