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上旬,新義軍和青、兗兩州完成合並。


    合並之後,青、兗刺史府取消,人員歸入新義軍旗下;作為青兗唯一的主人,新義軍分軍務、政務、民務三大部。按照協議,石青、劉征、劉啟分任三部主事,各有一套人馬。唯一出現的變動就是――三大部屬軍帥府轄下。


    石青兼任軍帥府軍帥。。。哦,應該是軍帥府軍帥石青兼任軍務主事。鑒於石青事物繁重,分身乏術,於是軍帥府另設一參讚司,孫儉掌總坐鎮,趙諫、伍慈、陳然、祖胤擔任參讚。專責軍帥府各部運轉。


    兩位原刺史大人久曆世事,深知誰的拳頭硬誰是老大的道理,對這點變動並無異議,安心愜意地享受著新身份新權柄。


    “石帥時時不忘民生,青兗民眾幸甚。。。”民務主事劉征欣慰地梳理著長須。


    “石帥思謀深遠,青兗無憂矣。。。”政務主事劉啟含笑大讚。


    樂陵倉所得隻能濟一時之困,欲使幾十萬民眾徹底擺脫饑餓、寒冷,最終需要從田地裏刨出糧食,植桑種麻。青兗貧瘠,禁受不得半點波折;難民數目眾多,全部安頓妥當,尚需時日;如今百廢待興,各地需要大量青壯勞力,都去從軍,誰來耕作養軍?


    石青能意識到這點,讓兩位主事感覺非常欣慰。


    “兩位大人謬讚,石青愧不敢當。以石青之見,欲使青兗無憂,軍帥府各部必須合力做好一件事。”在這二位麵前,石青不敢馬虎,禮節做得十足。新義軍下轄地方官吏大多出自兩人手下,趙諫選撥了一批稍有文墨的難民,如今隻能打打下手,不能獨擋一麵。


    “哦?是何事?”劉啟名為刺史,實為城守,坐困稟丘多年,猶同賦閑。許是閑久了憋悶壞了,一聽有事可做,興致立即高漲。


    石青雙眉一揚,語音鏗鏘:“重建家園!在這片土地上重建家園,在人們心中重建家園,讓所有人心中有家,以青兗為家,建設她!珍惜她!保衛她!”


    劉征驀地一振,老花的眸子迸射出灼人的光彩。情不自禁揚聲痛呼:“家園!好遙遠的印象!”


    劉啟身子一晃,踉蹌後退,口中喃喃。“家園。。。還有家園嗎。。。”


    多少年來,北方人四處顛簸,飄零流離,身無所居,心無所安,哪有家園的念想?新義軍收留、安置難民屯耕生產易,想在人心栽培家園的種子,卻是千難萬難。


    “再難!也要做!從自己開始,讓我們把這兒當作自己的家園,珍惜愛護;然後去感染、引導身邊的人,讓大家明白,心之安處,就是家園!”


    “好!心之安處,就是家園!”劉征撫掌擊節,大聲讚歎,話音忽地一轉,又急又快地問道:“我們該如何做?”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男人有家、女人有依、才有所用、事有人理、敵有人擋、災有所備。”


    石青說完,兩位劉主事齊齊吸了口氣,太難了!這些可能實現嗎?


    “慢慢來,不著急,隻要為此努力,民眾就會認同新義軍,就會將這兒當作自己的家園。”年輕人溫言鼓勵兩個老人。“具體怎麽做,我會讓參讚司拿出一個條陳。。。”


    兩位主事告辭而去,石青去參讚司交代了一番,隨後向軍帥府外踱去。將出軍帥府大門時,一陣讀書聲傳入耳中。


    “。。。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讀書聲來自親衛值守處,石青一笑,悄悄靠過去,站在門外向內張望,隻見何鬆、庚惜等十一位南方客人正一邊抄寫一邊朗誦,兩名軍士各拿一根藤杖,虎視眈眈肅立一旁,似乎隨時準備尋人責打。


    十一位客人回泰山後,意欲不辭而別。石青不依,將他們抓了回來。


    想走可以,把這倆月的吃用費以及保護費結清再走。什麽?用世家援助物資相抵?那怎麽行,新義軍自會承你們家族人情,與諸位無關,家族和個人兩個概念豈能混淆。沒錢結帳?那就抄書抵債,孟子家學七篇,一人抄一百部,就可走人。當然,為了正確無誤,你們須會背誦,為了避免忘記,更須邊抄邊背。


    石青探頭探腦地看笑話,不防被趕來的孟還真逮著。孟還真好笑地招呼一聲:“石帥!注意風度。”


    “是孟兄啊。好久不見,今日可有空閑,石青做東,我們小酌一番。”石青沒有半點不好意思,笑嗬嗬地和孟還真招呼。


    “免了。石帥的小酌沒幾人有福消受。丕之小酌一次跑了兩天肚,行雲小酌後一天起不了床。。。”孟還真此言不假,石青的小酌以水代酒,而且常常是冷水,這種天氣,油膩之物加冷水,真不是一般文士能消受的。


    “嗬嗬。生命在於鍛煉,可惜我一番苦心,你們竟然不懂。”石青笑了一陣,轉口道:“孟兄可是前來取書的。”


    孟還真頜首道:“不錯。如今治學司已辦了十四處鄉學,處處都缺書籍。我過來看看,是否有抄錄完成的,若有,早拿到半日也是好的。”


    說到治學,石青慎重起來,斟酌道:“孟兄。貴先祖曾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石青對此,心羨不已。然,數千年來,民何曾貴過!孟兄可知其中緣由?”


    孟還真凝神思索道:“隻因世人皆以君為貴。如孟某先人這般想者,少之又少。”


    “不錯!若欲民貴,比先讓世人知道民比君貴的道理,其次,民需開智,需成為天下的主人,如此,不貴也貴。這就是。。。”石青鄭重無比地叮囑道:“。。。治學司治學的宗旨。孟兄切切在意!”


    孟還真悚然一驚,盯著石青,結舌道:“石帥。。。你。。。這是?”


    “孟兄切勿多想。石青認為,新義軍下轄之地必須由開智的民眾管理,如此而已。”石青笑了一笑,不經意地說道:“否則,我等拚死鏖戰有何意義,替世家望族作嫁衣麽?”


    這是永和五年冬,十一月十六的下午。


    和孟還真敘談一番後,石青牽著黑雪從南門而出,隨即在原野上縱馬狂馳。馬如矯龍,來去如風,他的腦海裏,霹靂電閃,諸般事宜一一掠過:


    樂陵倉三分之一的兵甲和全部糧草已經運回,除了三四千鹽工及家眷,樂陵城所有人搬遷到曆城、廣固和牟縣安置妥當;軍帥府運作井然有序;一萬八千新義軍整編完畢;家園計劃拉開序幕;鄉學一處處地辦了起來;民眾正在建築房屋,整修溝渠。。。。。。


    還有什麽牽掛嗎?不!沒有了!出發的時候到了。


    遙首西望,那裏是鄴城,那裏是北方的中心,那裏正在發生的大動蕩,將影響整個北方,將改變整個天下格局。


    新義軍必須投身焚世烘爐!必須改變曆史原有的軌跡!


    石青厲聲長嘯,滿懷激烈。黑雪嘶聲長鳴,歡欣鼓舞。


    “去鄴城!去鄴城。。。傳令!誌願兵各營校尉、義務兵各營都尉立即趕往軍帥府,接受指令!”軍帥府親衛騎的蹄聲在青兗大地上震響,新義軍各營將領齊聚肥子,新義軍即將投身入亂世洪流之中。


    “軍帥府組建西進行營。中壘營、鋒銳營、跳蕩營帶足半月輜用,隨行營西去鄴城。”


    “輕騎營駐紮曆城,整訓待命!”


    “陷陣營駐紮稟丘,整訓待命!”


    “陸戰營、衡水營駐紮東萊,繼續操練,黃河解凍之後,移鎮東平湖!”


    “天騎營駐紮肥子,整訓待命!”


    “戍衛將軍坐鎮泰山縣,負責整個青兗的衛戍防護!”


    “軍帥府孫叔掌總,參讚司協助。隨時與西進行營保持聯係。”


    隨著一道道命令下達各地,整個青兗再次忙碌起來,換防移師,集結動員,一支支軍隊在原野上匆忙遊走,來去如風。


    永和五年,冬十一月十九日。新義軍西進行營誓師出征。


    “出發!”一聲令下,三千四百餘虎賁猛士昂首向西。


    石青跨上黑雪,眼睛一閃,撞到祖鳳投來的目光,默默凝視片刻,他一甩頭,打馬而去,那道目光卻一直在他身後,久久不舍;走出很遠,石青憾然回頭,遠方,人跡渺渺,佳人已不可見。


    噓――


    輕聲歎息間,石青忽地想起一件事:小耗子怎麽還不回來?莫非遇上了危險。。。


    (從下一章開始,就要進入第三集了。第三集很不好寫,有太多的陰謀紛爭,為了不出現紕漏,我需要仔細檢查。這會影響更新速度。希望兄弟們能夠諒解。但我保證每天四千字更新、保證不斷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言無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言無咎並收藏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