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致敬,我的元首!”


    身穿灰綠色軍裝的士兵,他們排列成整齊的方陣,數量超過一萬的國防軍士兵挺拔著身軀,高高昂起了他們的頭顱,一張張堅毅的臉龐之上滿是最崇高的敬意。


    在國防軍的右邊是兩萬身穿黑色軍裝的武裝黨衛軍士兵,相對於國防軍士兵的激動,這些黨衛軍士兵隻有用“狂熱”這個詞來形容他們目前的姿態。


    對於武裝黨衛軍來說,元首的意誌便是他們為之行動的方向,元首的需要是他們必須做到的事情。在宣誓中,黨衛軍早就將自己的生命乃至於靈魂完全奉獻給至高無上的元首,哪怕是上帝都要靠邊站。


    無一例外的,所有士兵注視站在高台的卡恩-馮-斯達克,不願意放棄捕捉元首的任何一個動作。


    這裏是巴黎,位於星形廣場。其實這個廣場經常更換名字,幾乎每一個曆史階段它都會被統治者摘掉舊名換上新名。該廣場始建於1892年,1899年落成。就像前麵所說的那樣,廣場時常更換名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當時的統治者將該廣場改名為勝利廣場,而現在統治者又換了,第三帝國叫它“貝當廣場”。


    星形廣場出門嗎?毫無疑問,它在歐洲極為出名。當然,之所以出名並不是因為靠近**enuedeschampselysees的關係,實際上“神話中的仙景”是因為它而聞名遐邇。“神話中的仙景”是什麽鬼東西?哈!缺乏語言天份的白人用它來描述希臘神話中的故事,其實它的名字叫香榭麗舍大街。


    凱旋門處於星形廣場的正中央,這座拿破侖為了紀念“奧斯特利茨戰爭的勝利”而建立的建築,它曾經迎來許多次的閱兵儀式。曾經的法國統治者,他們酷愛在這個地方炫耀法蘭西的武力,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脆弱的法國在這舉行的閱兵儀式的次數讓人感到咂舌。他們的閱兵並不是檢閱部隊,而是在沒有安全感之下,期望用表麵的強大威懾潛在的敵人。可惜的是意圖根本沒有實現,再多的閱兵儀式也無法讓世仇日耳曼人望而怯步。


    在巴黎淪陷之後,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武裝部隊曾經在凱旋門進行過簡單的行軍。注意,並不是閱兵儀式,而是在占領巴黎的武裝部隊進城時路過。


    這一次,為了吸引盟國情報部門的注意力,盡管航空部隊還在繼續猛烈轟炸不列顛群島,徐陽達成專機慰問部隊後專門選擇在這裏舉行盛大的閱兵式。


    他的出現極其有意義,一方麵鼓勵了軍隊的士氣,一方麵則是在釋放一個信號,表示德意誌第三帝國不想再為不列顛浪費時間了!


    德意誌第三帝國指定《海獅計劃》對於無孔不入的英國情報部門來說並不是秘密,英國人隻是不知道該計劃的核心,但是英國人知道一點就足夠了,德意誌第三帝國沒有放棄對英國的趕盡殺絕,41年之前絕對會執行登陸,具體是哪一天執行,在哪裏登陸,參戰部隊的構成,兵力的總數等等,英國人無法獲得相關情報,隻能進行猜測。


    其實,對於是否登陸不列顛群島德意誌內部也有分歧,他們並不是反對繼續進攻不列顛群島,而是懷疑失去了突然性,德意誌是否能夠在損失輕微的情況下登上英倫,成功登入後在盟國海軍的截擊下部隊的補給應該怎麽送上去。


    在反對者看來,不列顛是一個島,但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島,更象是一塊大陸。盟軍部隊在上麵有足夠的戰略縱深,盡管前期盟軍特別是英軍在戰場損失慘重,但可以想象英國人在本土還有著相當數量的守備部隊。


    從各種資料和現象判斷,英國在本土還有完善的產業體係,可以保證戰爭期間的大量消耗,這從德意誌航空部隊兩個月來的轟炸英國人還有充足的彈藥反擊可以看得出來。


    德意誌的對英作戰計劃不難被猜出,不過那也隻是一些表麵的東西。


    除了有限的人,所有人隻看到德意誌從五月份才開始征集相關船隻,而且經過統計噸位隻有不到七萬,而且那些船舶並非登陸艦,基本上不具備搶灘能力,隻能在登陸部隊至少奪取一座港口後才能發揮作用。


    誰都知道從海上直接進入並奪取一個敵人嚴密設防的港口,即使是從理論上來說也是天方夜譚。雖然從技術上來說可以修建人工港,但目前德意誌明顯沒有這方麵的理論幫助,除了在挪威那次不成比例的作戰,軍隊也沒有這方麵的實踐經驗。


    他們認為幾波部隊上岸後,部隊的運送隻能依靠駁船和摩托艇大軍。按每條駁船運載1個排,每條摩托艇運載1個班計算,這隻船隊可以一次性運送約10萬名隻攜帶輕型武器的步兵上岸,德意誌速遞送。部隊的戰鬥力並不僅僅看人數,1個師有2萬人,並不是說10萬人就等於5個師。一個編製齊全的師,除了步兵以外,還有炮兵部隊、裝甲部隊、工程部隊、防空部隊、後勤部隊等單位。他們深深懷疑德意誌的投送能力。


    “我實在猜不出沒有重武器支援下的步兵應該怎麽搶灘。好吧,假設步兵如果在沒有人的區域登陸成功了,他們在隻有步槍、手榴彈、火箭筒、迫擊炮等等武器的情況下還能擁有多少戰鬥力?”


    “有人說德意誌的士兵由鋼鐵鑄成,我並不反對這個形容方式。問題是,我們會在搶灘登陸的過程中損失多少人?”


    “英吉利海峽的天氣十分糟糕,誰也不乏確定今天的晴空萬裏在明日會不會變成狂風暴雨。”


    上麵那一句話基本是對的。英吉利海峽的天氣一直鬥十分糟糕,德意誌第三帝國本來應該在法國投降後馬上進行登陸,但是那段時間英吉利海峽就沒有過好天氣,登陸計劃隨即胎死腹中,甚至是大部分將領根本不知道這個計劃曾經被提起和即將執行。


    同時,英國並不是孤軍奮戰,法國敗亡之後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等傀儡國,最值得憂心的是美國隨時有參戰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還不低。


    由於長期的勝利,讚成者似乎對反對者的言論感到非常之不屑,他們認為英國人已經筋疲力盡,在一片失敗情緒下的不列顛抵抗不會激烈,德意誌完全可以像擊敗法國那樣快速地占領英國本土。


    德意誌第三帝國已經為登陸英倫三島準備了很久,甚至是在戰爭還沒有爆發之前,武裝部和後勤部就已經將登陸的相關器材和船舶準備完畢。至於士兵,德意誌目前還缺乏善戰的士兵嗎?可以說,德意誌目前最不缺的就是敢戰能戰的士兵!


    不過,很多人仍然存在疑慮,他們認為盡管做了那麽多的準備,登陸英倫依然沒有可能不經受嚴重的損失。他們從之前的戰爭中得出一個結論,稍前的戰事中,無論是對波蘭還是法國,德意誌武裝部隊的突然性都是一項重要的因素。然而,這一次似乎沒有突然性可言,畢竟英國人不是瞎子,他們可以看出的軸心國擺出的勢在必得架勢。


    反對者還拿出一個有事實根據的數據,那便是軸心國在海上力量的薄弱。


    論調有著許多種,他們有著這樣那樣的看法,期望能夠引起政府的重視,然而事實卻表明政府的注意力不在這方麵,行使權力的高官們冷冷地看著高談闊論的各式人等,對此不發言論。


    海德裏希曾經私下說過:“那些高姿態或者藏頭露尾的人,他們之中或許真的有愛國者,然而更多的恐怕是潛伏的英國特工鼓動下跳出來當小醜的人物。”


    沒人否認英國情報部門的實力,畢竟英國已經在歐洲大陸各國布置了不知道多少時間,短短的幾年內德意誌根本不可能完全拔除幹淨。


    相對於那些各式各樣人物的高談闊論,參謀部則是不斷地進行推演和完善,近期的猛烈轟炸在《海獅計劃》本來是沒有的,計劃的改善讓施舍有了變動,為數五天的高強度轟炸隨之展開。情報工作上,為了達到欺騙盟國的目的,本來準備用來迷惑盟國的區域增加到四個,同時完全遷移了原本生活在那些區域的法國平民,使隱秘性更加擁有保障。


    徐陽在閱兵之後沒有多做停留,在各式各樣的眼光中,他登上了前往諾曼底的火車。


    在刻意的疏導和迷惑下,次日擺在丘吉爾辦公桌上的報告會指出,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元首抵達法國,在巴黎與許多將領交談中多次提到11月20號。


    或許是在第三天,報告會變成,德意誌第三帝國的元首前往加萊後隨即隱匿行蹤,兩個小時後突然出現於瑟堡。同時,位處加萊、巴黎、諾曼底、瑟堡、聖馬洛的德意誌部隊多有異動,聯合軸心國艦船的規律,大規模入侵或許會在11月20號實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