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反思
胡雲峰甩手把軍隊的事情交給蔣百裏和曹遠征後回到了別墅。他放心地把軍隊交給蔣百裏和曹遠征不是沒有理由的。蔣百裏的人品和能力胡雲峰不用質疑。而曹遠征跟了他五年,雖然年紀輕輕當上了軍隊的總政委,但這幾年他不僅僅是擔任軍隊政委的角色,而且還要負責軍隊的後勤,特種部隊包括女子特種部隊的訓練和後勤。並且胡雲峰時不時還要交給他一些別的事情,但曹遠征顯示出與年紀不符的能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胡雲峰在大別山時就跟曹遠征交心談過話,使他認定曹遠征不可能會有異心。何況整支軍隊都被“血衛社”牢牢地控製的,還有桑德拉的情報人員混在軍隊進行監視。所以,胡雲峰放心大膽的把軍隊交給他們負責。
胡雲峰是有自知之明的,他非常清楚他的長處在哪?短處在哪?做為特種部隊出身的狙擊手,想在戰爭中活下去,就必須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不犯錯誤,才能利用自身的長處和對手的錯誤消滅對手,讓自己在戰爭中存活下去。
所以,胡雲峰隻須利用他的先知先覺的優勢掌握住大方向即可,他雖然穿越而來,但畢竟不是神,不能包辦一切。
在去德國參加對蘇作戰之前,胡雲峰除了要把他四個懷孕的女人送到澳大利亞去,安排好偽造蘇聯貨幣和把鴉片變成海洛外。他回到別墅後馬上一個個靜心反思德國為什麽會在蘇德戰中失敗。以吸取其中教訓,在奪取遠東時不再犯希特勒和德國犯下的錯誤,爭取一擊而成。當然,他不希望蘇聯被他和德國聯手滅亡,蘇聯是他對以後對抗美英的棋子。而且他要是和德國一起滅亡蘇聯,他十分清楚那時蘇維埃港離滅亡的時間也不會太遠了。
蘇德戰爭之所以以德國失敗而告終,後世各國的戰略戰術專家們和軍迷們都做過無數的分析和推測。胡雲峰當然明白蘇德莫斯科會戰是德國第三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莫斯科會戰時是蘇聯最虛弱的時候,胡雲峰奪取遠東的“家園”計劃也是準備在那時實施。所以,明白莫斯科會戰德國為什麽會失敗,是胡雲峰去德國前必須想清楚的事情。
胡雲峰邊想邊拿筆記下,蘇維埃港還沒有建國,他純粹是靠欺騙來獲得各列強的支持和容忍。但他明白,在建國後外交的重要性。所以他首先分析了德國進攻蘇聯前的德國內政外交情況。
早在希特勒在國會競選總理之前,希特勒及其納粹黨就千方百計地討好德國陸軍,希望在今後的一係列計劃和陰謀中得到陸軍的支持,但是德國陸軍素來具有的職業**性,使他們不願意受到政治家的幹涉。因此,當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並野心勃勃地夢想征服整個歐洲乃至世界時,陸軍的將軍們表示得很冷淡,他們即沒有希特勒的狂妄野心,也不希望受這個“門外漢”的領導。
但是後來出現了一係列即成的事實,德軍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領兵不血刃,對波蘭和挪威的勝利也是易如反掌,這些勝利使得陸軍的將軍們對希特勒的態度有所好轉,並開始支持他。這種支持雖然為希特勒領導陸軍掃清了某些障礙,但是馮?布勞希奇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的事實也表明,陸軍失去了他們以往的職業**性,陸軍總司令部也成了希特勒發布命令的一個執行工具,這種一人獨斷專行的軍事作風,在未來的大規模進攻作戰中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嚴重的隱患。
在經濟和工業生產方麵,德國是一個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讓希特勒更為頭疼的是,德軍的進攻主要依賴於裝甲部隊的領先突擊角色,但是以德國的工業能力再也無法將坦克的生產達到質的突破,按照閃電戰之父古德裏安將軍的要求,以德國在未來時間內所要達到的進攻目標,德國的軍工廠需要將坦克產量提高到800-1000輛/月,最低的標準也不能低於600輛/月,然而在希特勒的強烈要求下,盡管軍事工業的運作加了百分百的力氣,也隻能將坦克產量提高到230輛/月。
而在燃料供給方麵,德國已無法通過貿易手段購得大量的石油,最近的也是最容易的方案就是首先實現對巴爾幹和南歐的控製,德國需要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每一滴石油以維持裝甲和機械化部隊的運行。
軸心國同盟方麵,德國與意大利、***的結盟在形式上雖然擴大了法西斯的力量,但是由於三個國家在總戰略方針上沒有達成默契,而意大利和***同德國結盟,很大程度上又依賴於德國的實力,加之意大利與***自身軍事實力上的不足,使他們從一開始就注定成為德國侵略戰爭中的累贅。在***人眼裏,他們的海軍實力要比陸軍更強大,更可靠,更有威懾力,而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更深刻地證明了這一點,如果***連被芬蘭打得一敗塗地的蘇聯都無法取得任何優勢,即使***人不怕蘇聯人,他們也很清楚自己的陸軍不是蘇聯人的對手,因此***放棄進攻蘇聯奪取西伯利亞的石油的計劃是必然的,***也必將放棄對德國侵蘇戰爭的兵力支援。
而意大利人的野心,就其軍事實力來說,與其是野心,倒不如說是幻想,意大利軍隊在英國遭到沉重打擊的情況下出擊地中海和北非,在結結失敗後不得不請求德國的支援,德軍抽調了兩個裝甲師到了北非,也許兵力上的減少對德軍的侵蘇戰爭還不至於造成太多困難,然而少了一名優秀的將領,就無法估計將給德軍的實力造成多麽大的損力了,當然,這個將領就是埃爾溫?隆美爾將軍。
胡雲峰想到這裏也為希特勒和德國表示同情,雖然他將會配合德國,到時會給德國一定的支援,但他不可能讓德國成功占領蘇聯,不管曆史有沒有他的到來,德國人注定了要失敗的。
不過,德國人失不失敗不關他的事,隻要他能從蘇德戰爭中得到好處就行。胡雲峰斷下來的思路又重新開啟,開始為分析戰爭最直接取勝的因素,德軍的武器配備。
根據古德裏安將軍的設想,德軍在未來戰爭中將具備兩種不同用途的坦克,一種是裝備反坦克炮的主戰坦克,另一種是裝備近、中距離射程榴彈炮的步兵支援坦克。這種設想最終形成潘澤爾iii和潘澤爾iv型坦克。然而,由於《凡爾賽合約》的限製,德國不允許裝備裝甲車輛,使德國在坦克的設計上還處於不發達的程度,拋開無線電技術,就坦克的三項基本性能――火力、防護力、機動性而言,德國坦克,特別是在1941年以前,較比法國和蘇聯坦克在總體性能上要差許多。
法國坦克雖然不重視機動性,但主力中型坦克索瑪35的時速要在馬克ii型之上,法國還有查b重型坦克,而德國在重型坦克方麵的發展更是一項空白。蘇聯在坦克開發中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德國人遙不可及的,以bt係列的坦克為例,bt-7型坦克的最高時速達到了80公裏/小時,其裝備的45毫米炮可以與蘇德戰爭前德國3號坦克裝備的50毫米l-42炮相抗衡,雖然bt係列的坦克裝備較薄,容易被擊毀,但是相對而言,在同樣的距離上,bt係列坦克同樣可以擊毀德國的3號坦克。加上蘇聯在1940年已經裝備了更先進的kv係列坦克和t-34型坦克,德國在蘇聯的閃電進攻必將遭到巨大的損失。
工業能力的有限,加之坦克生產方麵的超負荷要求,使得德國坦克不僅生產速度慢,而且經常出現新的技術問題。潘澤爾iii型坦克作為德國的主戰坦克被研製出來,原本計劃安裝50毫米的l-42炮由於技術原因而被迫改裝37毫米炮,威力減小了許多,更嚴重的是,就是正常的坦克生產也難以進行,最後隻能擇中生產一種火力強於1號坦克的潘澤爾ii型坦克,2號坦克裝備了一門20毫米炮,可以對空射擊,其總重量隻有13噸,原本是作為輕型偵察坦克研製的,沒有人會想到這種坦克竟然成為德國閃擊波蘭和法國的主戰坦克,雖然德軍在整個對西歐的作戰行動中牢牢把握著製空權,但德國坦克本身的弱點卻明顯暴露出來,即:裝甲防護性不足,火炮威力欠佳。
其它武器方麵,德國在對蘇戰爭中可以投入的作戰飛機隻有2400架而無法再增加了,而在法國戰役中,德國空軍投入的作戰飛機高達4000架,即便是這樣,德國坦克的損毀也達到了50%,而德國對蘇聯的進攻僅比法蘭西戰役中投入的戰機數量的一半多一點的數量,要想在對付領土麵積為2200萬平方公裏的蘇聯時,完成所有的對地麵支援任務將是多麽的困難和不現實。
胡雲峰想到這裏無奈搖了搖頭,蘇維埃港的軍隊現在的武器裝備雜亂,造成後勤保障困難,胡雲峰也是沒能辦法。
統一蘇維埃港軍隊武器的製式,胡雲峰隻能等奪取遠東地區以後在實施。好在讓他放心的是,雖然蘇維埃港的軍隊裝備雜亂,但準備奪取遠東地區軍隊裝備主要是德蘇兩國武器,重型裝備的零部件蘇維埃港都能生產。
胡雲峰點燃一根雪茄繼續想著德國對蘇戰爭前的軍事部署及作戰思想。
巴爾幹戰役一結束,德軍的裝甲部隊就開始朝東部進發,與已經在蘇德邊境就位的部隊匯合,對蘇作戰開始的時間被重新定在6月22日。德軍將75%的陸軍總兵力投入到東線作戰中,共305萬人。但是,德國的全民總動員尚未開始。一個原因是,希特勒和陸軍大本營過低地估計了蘇聯可以投入的兵力,他們認為蘇聯在境內部署了200個師,而實際上蘇軍在境內一共部署了超過360個師。當然,胡雲峰早已將蘇軍的情報透露給希特勒了,至於希特勒相信沒有,胡雲峰就不知道了,隻能等到了德國後才知道。
曆史上在法國戰役中,希特勒儲備了45個師的兵力作為總預備隊,而在對蘇戰爭前夕,希特勒隻儲備了15個師的兵力,這表明希特勒在對蘇作戰的思想準備遠遠不夠,導致後備兵力和某些特需補給嚴重不足,其中包括他拒絕為德軍預備過冬補給的提案。
這就產生了兩個隱患,如果德軍在對蘇戰爭中因為兵力不足而在歸定時間內達不到預定目標,則沒有足夠的兵力可以調集;如果德軍在冬季到來之前不能完成對蘇作戰的決定性勝利,那麽德國士兵就隻能穿著單衣在惡劣的俄羅斯寒冬作戰,其結果可想而知。希特勒再一次神經質地犯了嚴重錯誤,而這種錯誤所帶來的負麵影響是否是德軍所承受得起的,完全要憑天由命了。
德軍為進攻蘇聯,在總部署上分成三大集團軍群,在北方和中央集群中,霍普納、霍特和古德裏安三位裝甲集群司令都是精明強幹、雷厲風行的優秀指揮官,而隸屬於南方集群的第1裝甲集群司令克萊斯特則是德軍中思想最古板的一名陸軍軍官,他是步兵出身,對裝甲部隊向敵方縱深突破的能力表示懷疑,在法蘭西戰役期間,他下達的保守命令常常成為克萊斯特與古德裏安爭執的主要原因。希特勒讓這位將軍出任裝甲集群司令,使南方集團軍群的戰術突破能力大為下降,使得這支擁有三支集團軍群中最強大步兵的南方集團軍群在開戰後不久便幾乎陷入了陣地戰的泥潭。
就整個巴巴羅薩計劃中,北方集團軍群合圍波羅地海沿岸地區,中央集團軍群通過合圍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完成殲滅蘇軍在西線防禦的主力,之後,兩個集團軍群將合力攻取列寧格勒,德軍將占領一些重要的港口以維持補給,並完成北方作戰計劃。
而南方集團軍群則將自身兵力深入烏克蘭,並沿第聶伯河挺進,之後向蘇聯西南方麵軍後背***並將其殲滅,之後南方集團軍群將向高加索進擊,主要目的是切斷蘇聯主要的石油運輸。也就是說,德軍必希須在占領列寧格勒、斯摩棱斯克並由南方集團軍群**完成殲滅烏克蘭蘇軍的前提下才能正式向莫斯科發動總攻。
但是在具體的細節和在進攻中可能存在的新情況上,希特勒並沒有從正麵考慮問題,他隻是說“是否以莫斯科為主攻方向,應當視情況而定”。這個簡單的想法使其在蘇德戰爭中一再輕率地改變主動方向,並放棄戰略的優先位勢。除了希特勒本人的原因外,巴巴羅薩計劃本身就存在很多“想當然”的細節問題。如:希特勒強調一定要在第聶伯河和得維納河以西將蘇軍主力殲滅之,但是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卻沒有明確指出在向西南縱深挺進時須跨越第聶伯河,很明顯蘇軍不可能象被切蛋糕一樣輕易讓德軍從第聶伯河截斷其後路,因此,座落在第聶伯河上的基輔,要麽將其攻去一半,並集結大量的部隊以阻止蘇軍在河對岸實施反突擊,要麽跨越第聶伯河,以重兵向基輔進攻。
從中可以看出,南方集團軍群無論實施哪一種方案,都將無法達到預定計劃,屆時,德軍也必然要從中央集團軍群抽調側翼部隊給予支援,這就又產生了一個新問題:被抽調南翼的中央集團軍群又如何完成與北方集團軍群合圍列寧格勒的計劃?結論隻有一個:巴巴羅薩計劃是一個草率的、不可操作的計劃,德國在精心準備了一年之後,卻要在最重要的環節上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些都是希特勒和德國犯下的致命錯誤,不過胡雲峰到德國後準備提醒希特勒。而且冬裝他早在一年前就讓林叔生產儲備了。一是給蘇維埃港的軍隊奪取遠東地區準備的。二是,他當然到時要狠狠敲詐希特勒一筆。
又將是一批可觀的收入,胡雲峰先記下,等會通知林叔安排把冬裝開始啟運到阿姆斯特朗儲存起來。
上麵三個方麵都是造成德國奪取蘇聯首都莫斯科失敗的原因,有些是可以改變的,有些是德國自身無法彌補的缺陷。但胡雲峰認為最為後要的原因還是希特勒在進攻莫斯科時犯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傻瓜式的錯誤。這也是胡雲峰必須吸取的教訓練,也是他把軍隊交給蔣百裏這位軍事專家來指揮的原因,他可不想他這個門外漢來指揮專業人員,造成蘇維埃港奪取遠東地區失敗。
希特勒在德軍攻到莫斯科城下時犯了很多不可挽回的錯誤,胡雲峰回想著用筆記下,以警告自己。
1941年6月22日,淩晨3點15分,德軍與其仆叢***隊以550萬人的總兵力分三路突然對蘇聯發動全麵進攻,曆時近四年的蘇德戰爭爆發了。德軍的三支集團軍群都在戰爭爆發不久取得了邊境交戰的勝利,而中央集團軍群的進展尤為迅速,不到一個月就攻占了莫斯科的門戶斯摩棱斯克,則在北方和南方,德軍的進展顯得緩慢且沒有足夠的能力有效地向前推進。這首先暴露了希特勒沒有為對蘇戰爭儲備更多的預備隊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加之沒有過冬的準備計劃,德軍已經無法切實完成預定目標,麵對德軍的隻有兩條路可行,要麽忽略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安全,猛打猛衝向莫斯科,要麽放棄在入冬前攻取莫斯科的計劃,並首先完成北方和南方的戰術目標,殲滅蘇軍在該地區的主力。如果想兩者兼顧,則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1941年的冬季的氣候相對良好,否則德軍的攻勢將最終毀於嚴寒的影響。
胡雲峰甩手把軍隊的事情交給蔣百裏和曹遠征後回到了別墅。他放心地把軍隊交給蔣百裏和曹遠征不是沒有理由的。蔣百裏的人品和能力胡雲峰不用質疑。而曹遠征跟了他五年,雖然年紀輕輕當上了軍隊的總政委,但這幾年他不僅僅是擔任軍隊政委的角色,而且還要負責軍隊的後勤,特種部隊包括女子特種部隊的訓練和後勤。並且胡雲峰時不時還要交給他一些別的事情,但曹遠征顯示出與年紀不符的能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胡雲峰在大別山時就跟曹遠征交心談過話,使他認定曹遠征不可能會有異心。何況整支軍隊都被“血衛社”牢牢地控製的,還有桑德拉的情報人員混在軍隊進行監視。所以,胡雲峰放心大膽的把軍隊交給他們負責。
胡雲峰是有自知之明的,他非常清楚他的長處在哪?短處在哪?做為特種部隊出身的狙擊手,想在戰爭中活下去,就必須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不犯錯誤,才能利用自身的長處和對手的錯誤消滅對手,讓自己在戰爭中存活下去。
所以,胡雲峰隻須利用他的先知先覺的優勢掌握住大方向即可,他雖然穿越而來,但畢竟不是神,不能包辦一切。
在去德國參加對蘇作戰之前,胡雲峰除了要把他四個懷孕的女人送到澳大利亞去,安排好偽造蘇聯貨幣和把鴉片變成海洛外。他回到別墅後馬上一個個靜心反思德國為什麽會在蘇德戰中失敗。以吸取其中教訓,在奪取遠東時不再犯希特勒和德國犯下的錯誤,爭取一擊而成。當然,他不希望蘇聯被他和德國聯手滅亡,蘇聯是他對以後對抗美英的棋子。而且他要是和德國一起滅亡蘇聯,他十分清楚那時蘇維埃港離滅亡的時間也不會太遠了。
蘇德戰爭之所以以德國失敗而告終,後世各國的戰略戰術專家們和軍迷們都做過無數的分析和推測。胡雲峰當然明白蘇德莫斯科會戰是德國第三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莫斯科會戰時是蘇聯最虛弱的時候,胡雲峰奪取遠東的“家園”計劃也是準備在那時實施。所以,明白莫斯科會戰德國為什麽會失敗,是胡雲峰去德國前必須想清楚的事情。
胡雲峰邊想邊拿筆記下,蘇維埃港還沒有建國,他純粹是靠欺騙來獲得各列強的支持和容忍。但他明白,在建國後外交的重要性。所以他首先分析了德國進攻蘇聯前的德國內政外交情況。
早在希特勒在國會競選總理之前,希特勒及其納粹黨就千方百計地討好德國陸軍,希望在今後的一係列計劃和陰謀中得到陸軍的支持,但是德國陸軍素來具有的職業**性,使他們不願意受到政治家的幹涉。因此,當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並野心勃勃地夢想征服整個歐洲乃至世界時,陸軍的將軍們表示得很冷淡,他們即沒有希特勒的狂妄野心,也不希望受這個“門外漢”的領導。
但是後來出現了一係列即成的事實,德軍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領兵不血刃,對波蘭和挪威的勝利也是易如反掌,這些勝利使得陸軍的將軍們對希特勒的態度有所好轉,並開始支持他。這種支持雖然為希特勒領導陸軍掃清了某些障礙,但是馮?布勞希奇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的事實也表明,陸軍失去了他們以往的職業**性,陸軍總司令部也成了希特勒發布命令的一個執行工具,這種一人獨斷專行的軍事作風,在未來的大規模進攻作戰中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嚴重的隱患。
在經濟和工業生產方麵,德國是一個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讓希特勒更為頭疼的是,德軍的進攻主要依賴於裝甲部隊的領先突擊角色,但是以德國的工業能力再也無法將坦克的生產達到質的突破,按照閃電戰之父古德裏安將軍的要求,以德國在未來時間內所要達到的進攻目標,德國的軍工廠需要將坦克產量提高到800-1000輛/月,最低的標準也不能低於600輛/月,然而在希特勒的強烈要求下,盡管軍事工業的運作加了百分百的力氣,也隻能將坦克產量提高到230輛/月。
而在燃料供給方麵,德國已無法通過貿易手段購得大量的石油,最近的也是最容易的方案就是首先實現對巴爾幹和南歐的控製,德國需要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每一滴石油以維持裝甲和機械化部隊的運行。
軸心國同盟方麵,德國與意大利、***的結盟在形式上雖然擴大了法西斯的力量,但是由於三個國家在總戰略方針上沒有達成默契,而意大利和***同德國結盟,很大程度上又依賴於德國的實力,加之意大利與***自身軍事實力上的不足,使他們從一開始就注定成為德國侵略戰爭中的累贅。在***人眼裏,他們的海軍實力要比陸軍更強大,更可靠,更有威懾力,而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更深刻地證明了這一點,如果***連被芬蘭打得一敗塗地的蘇聯都無法取得任何優勢,即使***人不怕蘇聯人,他們也很清楚自己的陸軍不是蘇聯人的對手,因此***放棄進攻蘇聯奪取西伯利亞的石油的計劃是必然的,***也必將放棄對德國侵蘇戰爭的兵力支援。
而意大利人的野心,就其軍事實力來說,與其是野心,倒不如說是幻想,意大利軍隊在英國遭到沉重打擊的情況下出擊地中海和北非,在結結失敗後不得不請求德國的支援,德軍抽調了兩個裝甲師到了北非,也許兵力上的減少對德軍的侵蘇戰爭還不至於造成太多困難,然而少了一名優秀的將領,就無法估計將給德軍的實力造成多麽大的損力了,當然,這個將領就是埃爾溫?隆美爾將軍。
胡雲峰想到這裏也為希特勒和德國表示同情,雖然他將會配合德國,到時會給德國一定的支援,但他不可能讓德國成功占領蘇聯,不管曆史有沒有他的到來,德國人注定了要失敗的。
不過,德國人失不失敗不關他的事,隻要他能從蘇德戰爭中得到好處就行。胡雲峰斷下來的思路又重新開啟,開始為分析戰爭最直接取勝的因素,德軍的武器配備。
根據古德裏安將軍的設想,德軍在未來戰爭中將具備兩種不同用途的坦克,一種是裝備反坦克炮的主戰坦克,另一種是裝備近、中距離射程榴彈炮的步兵支援坦克。這種設想最終形成潘澤爾iii和潘澤爾iv型坦克。然而,由於《凡爾賽合約》的限製,德國不允許裝備裝甲車輛,使德國在坦克的設計上還處於不發達的程度,拋開無線電技術,就坦克的三項基本性能――火力、防護力、機動性而言,德國坦克,特別是在1941年以前,較比法國和蘇聯坦克在總體性能上要差許多。
法國坦克雖然不重視機動性,但主力中型坦克索瑪35的時速要在馬克ii型之上,法國還有查b重型坦克,而德國在重型坦克方麵的發展更是一項空白。蘇聯在坦克開發中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德國人遙不可及的,以bt係列的坦克為例,bt-7型坦克的最高時速達到了80公裏/小時,其裝備的45毫米炮可以與蘇德戰爭前德國3號坦克裝備的50毫米l-42炮相抗衡,雖然bt係列的坦克裝備較薄,容易被擊毀,但是相對而言,在同樣的距離上,bt係列坦克同樣可以擊毀德國的3號坦克。加上蘇聯在1940年已經裝備了更先進的kv係列坦克和t-34型坦克,德國在蘇聯的閃電進攻必將遭到巨大的損失。
工業能力的有限,加之坦克生產方麵的超負荷要求,使得德國坦克不僅生產速度慢,而且經常出現新的技術問題。潘澤爾iii型坦克作為德國的主戰坦克被研製出來,原本計劃安裝50毫米的l-42炮由於技術原因而被迫改裝37毫米炮,威力減小了許多,更嚴重的是,就是正常的坦克生產也難以進行,最後隻能擇中生產一種火力強於1號坦克的潘澤爾ii型坦克,2號坦克裝備了一門20毫米炮,可以對空射擊,其總重量隻有13噸,原本是作為輕型偵察坦克研製的,沒有人會想到這種坦克竟然成為德國閃擊波蘭和法國的主戰坦克,雖然德軍在整個對西歐的作戰行動中牢牢把握著製空權,但德國坦克本身的弱點卻明顯暴露出來,即:裝甲防護性不足,火炮威力欠佳。
其它武器方麵,德國在對蘇戰爭中可以投入的作戰飛機隻有2400架而無法再增加了,而在法國戰役中,德國空軍投入的作戰飛機高達4000架,即便是這樣,德國坦克的損毀也達到了50%,而德國對蘇聯的進攻僅比法蘭西戰役中投入的戰機數量的一半多一點的數量,要想在對付領土麵積為2200萬平方公裏的蘇聯時,完成所有的對地麵支援任務將是多麽的困難和不現實。
胡雲峰想到這裏無奈搖了搖頭,蘇維埃港的軍隊現在的武器裝備雜亂,造成後勤保障困難,胡雲峰也是沒能辦法。
統一蘇維埃港軍隊武器的製式,胡雲峰隻能等奪取遠東地區以後在實施。好在讓他放心的是,雖然蘇維埃港的軍隊裝備雜亂,但準備奪取遠東地區軍隊裝備主要是德蘇兩國武器,重型裝備的零部件蘇維埃港都能生產。
胡雲峰點燃一根雪茄繼續想著德國對蘇戰爭前的軍事部署及作戰思想。
巴爾幹戰役一結束,德軍的裝甲部隊就開始朝東部進發,與已經在蘇德邊境就位的部隊匯合,對蘇作戰開始的時間被重新定在6月22日。德軍將75%的陸軍總兵力投入到東線作戰中,共305萬人。但是,德國的全民總動員尚未開始。一個原因是,希特勒和陸軍大本營過低地估計了蘇聯可以投入的兵力,他們認為蘇聯在境內部署了200個師,而實際上蘇軍在境內一共部署了超過360個師。當然,胡雲峰早已將蘇軍的情報透露給希特勒了,至於希特勒相信沒有,胡雲峰就不知道了,隻能等到了德國後才知道。
曆史上在法國戰役中,希特勒儲備了45個師的兵力作為總預備隊,而在對蘇戰爭前夕,希特勒隻儲備了15個師的兵力,這表明希特勒在對蘇作戰的思想準備遠遠不夠,導致後備兵力和某些特需補給嚴重不足,其中包括他拒絕為德軍預備過冬補給的提案。
這就產生了兩個隱患,如果德軍在對蘇戰爭中因為兵力不足而在歸定時間內達不到預定目標,則沒有足夠的兵力可以調集;如果德軍在冬季到來之前不能完成對蘇作戰的決定性勝利,那麽德國士兵就隻能穿著單衣在惡劣的俄羅斯寒冬作戰,其結果可想而知。希特勒再一次神經質地犯了嚴重錯誤,而這種錯誤所帶來的負麵影響是否是德軍所承受得起的,完全要憑天由命了。
德軍為進攻蘇聯,在總部署上分成三大集團軍群,在北方和中央集群中,霍普納、霍特和古德裏安三位裝甲集群司令都是精明強幹、雷厲風行的優秀指揮官,而隸屬於南方集群的第1裝甲集群司令克萊斯特則是德軍中思想最古板的一名陸軍軍官,他是步兵出身,對裝甲部隊向敵方縱深突破的能力表示懷疑,在法蘭西戰役期間,他下達的保守命令常常成為克萊斯特與古德裏安爭執的主要原因。希特勒讓這位將軍出任裝甲集群司令,使南方集團軍群的戰術突破能力大為下降,使得這支擁有三支集團軍群中最強大步兵的南方集團軍群在開戰後不久便幾乎陷入了陣地戰的泥潭。
就整個巴巴羅薩計劃中,北方集團軍群合圍波羅地海沿岸地區,中央集團軍群通過合圍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完成殲滅蘇軍在西線防禦的主力,之後,兩個集團軍群將合力攻取列寧格勒,德軍將占領一些重要的港口以維持補給,並完成北方作戰計劃。
而南方集團軍群則將自身兵力深入烏克蘭,並沿第聶伯河挺進,之後向蘇聯西南方麵軍後背***並將其殲滅,之後南方集團軍群將向高加索進擊,主要目的是切斷蘇聯主要的石油運輸。也就是說,德軍必希須在占領列寧格勒、斯摩棱斯克並由南方集團軍群**完成殲滅烏克蘭蘇軍的前提下才能正式向莫斯科發動總攻。
但是在具體的細節和在進攻中可能存在的新情況上,希特勒並沒有從正麵考慮問題,他隻是說“是否以莫斯科為主攻方向,應當視情況而定”。這個簡單的想法使其在蘇德戰爭中一再輕率地改變主動方向,並放棄戰略的優先位勢。除了希特勒本人的原因外,巴巴羅薩計劃本身就存在很多“想當然”的細節問題。如:希特勒強調一定要在第聶伯河和得維納河以西將蘇軍主力殲滅之,但是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卻沒有明確指出在向西南縱深挺進時須跨越第聶伯河,很明顯蘇軍不可能象被切蛋糕一樣輕易讓德軍從第聶伯河截斷其後路,因此,座落在第聶伯河上的基輔,要麽將其攻去一半,並集結大量的部隊以阻止蘇軍在河對岸實施反突擊,要麽跨越第聶伯河,以重兵向基輔進攻。
從中可以看出,南方集團軍群無論實施哪一種方案,都將無法達到預定計劃,屆時,德軍也必然要從中央集團軍群抽調側翼部隊給予支援,這就又產生了一個新問題:被抽調南翼的中央集團軍群又如何完成與北方集團軍群合圍列寧格勒的計劃?結論隻有一個:巴巴羅薩計劃是一個草率的、不可操作的計劃,德國在精心準備了一年之後,卻要在最重要的環節上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些都是希特勒和德國犯下的致命錯誤,不過胡雲峰到德國後準備提醒希特勒。而且冬裝他早在一年前就讓林叔生產儲備了。一是給蘇維埃港的軍隊奪取遠東地區準備的。二是,他當然到時要狠狠敲詐希特勒一筆。
又將是一批可觀的收入,胡雲峰先記下,等會通知林叔安排把冬裝開始啟運到阿姆斯特朗儲存起來。
上麵三個方麵都是造成德國奪取蘇聯首都莫斯科失敗的原因,有些是可以改變的,有些是德國自身無法彌補的缺陷。但胡雲峰認為最為後要的原因還是希特勒在進攻莫斯科時犯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傻瓜式的錯誤。這也是胡雲峰必須吸取的教訓練,也是他把軍隊交給蔣百裏這位軍事專家來指揮的原因,他可不想他這個門外漢來指揮專業人員,造成蘇維埃港奪取遠東地區失敗。
希特勒在德軍攻到莫斯科城下時犯了很多不可挽回的錯誤,胡雲峰回想著用筆記下,以警告自己。
1941年6月22日,淩晨3點15分,德軍與其仆叢***隊以550萬人的總兵力分三路突然對蘇聯發動全麵進攻,曆時近四年的蘇德戰爭爆發了。德軍的三支集團軍群都在戰爭爆發不久取得了邊境交戰的勝利,而中央集團軍群的進展尤為迅速,不到一個月就攻占了莫斯科的門戶斯摩棱斯克,則在北方和南方,德軍的進展顯得緩慢且沒有足夠的能力有效地向前推進。這首先暴露了希特勒沒有為對蘇戰爭儲備更多的預備隊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加之沒有過冬的準備計劃,德軍已經無法切實完成預定目標,麵對德軍的隻有兩條路可行,要麽忽略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安全,猛打猛衝向莫斯科,要麽放棄在入冬前攻取莫斯科的計劃,並首先完成北方和南方的戰術目標,殲滅蘇軍在該地區的主力。如果想兩者兼顧,則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1941年的冬季的氣候相對良好,否則德軍的攻勢將最終毀於嚴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