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旅是徹底安頓下來,可以在伊吾好好休整一段時間,他們的戰鬥經過也被報到野戰軍總部,報告給了軍、兵團以及野戰軍的各級首長機關。
根據統計,胡青山和戰士們在伊吾地區與數十倍於自己的土匪鏖戰了四十三天,不但保衛了伊吾縣城,還大量殲滅了土匪的有生力量,並且有效的牽製了烏斯滿匪幫的精銳之依麗爾部,牽製住了嘩變的騎兵第七師,為後續的剿匪工作打下了基礎。
聽聞了消息的總部首長非常高興,彭老總還特意發來了嘉獎電,對胡青山和戰士們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英雄們的事跡給予充分的評價,說他們不愧為人民解放軍的光榮稱號。
後來野戰軍總部授予伊吾保衛戰全體官兵立集體一等功,副營長胡青山被授予“特等戰鬥英雄”所在部隊被授予“鋼鐵部隊。”
戰後**旅就在伊吾暫時休整,一萬幾千人的大部隊,把整個伊吾縣城空閑的房間裝的滿滿的,好在伊吾雖然小,但再怎麽小也是個縣城,房子還是夠用的。
上級的命令是,**旅不但要在伊吾地區休整,還要借休整的時機穩定當地局麵,恢複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搞好春耕生產。
這一下,伊吾的天是真正變了過來,囂張一時的騎兵七師被消滅,艾拜肚拉極其掌握的區鄉自衛隊被全殲,整個伊吾地區再也沒有什麽可以翻起浪花的反動勢力,加上**旅強大的威懾力,地區局勢迅速得到好轉。
李勇和王成德帶領戰士們幫助當地老鄉修複損壞的農田基礎設施,擴大耕種麵積,擴大水澆地麵積,在一排長老周犧牲的地方把水渠修複,爭取經過一年的努力,在秋後的時候讓當地老百姓有個好收成,也好讓伊吾地區的經濟得到恢複。
**旅的戰士們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對幹農活是行家裏手,加上有老戰士在南泥灣開荒的經驗(犧牲的一排長就是三五九旅的老戰士),整個伊吾地區都被一股子熱騰騰的氣氛所籠罩著。
戰士們的努力人們都看在眼裏也記在心上,熟話說的好,人心都是肉長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當地老百姓與部隊的感情熱乎起來,再也沒有了開始時的生疏感,人們私下裏說,嘿,這才是真正的解放軍,以前的什麽邊卡大隊的騎兵連,還有什麽騎兵七師都是扯淡。
百姓說的確實是沒錯,當地因為地理位置偏僻,解放軍的大部隊雖然進疆有一段時間了,但力量還沒有波及到這個偏遠小縣,而邊卡大隊和騎兵七師這些所謂的解放軍部隊在他們眼裏和以前的國民黨部隊沒有什麽區別,不過是改了個名字而已,現在,才算是徹底感受到了什麽是解放軍的部隊。
除了這一切以外,**旅還按照上級的指示精神,在伊吾新設立了人民政府,縣政府的組成人員就由來伊吾的工作隊學生們擔任,縣長就是原來工作隊的張隊長。
隻有五十多人的工作隊,要新組建一個縣級別的政府,難度很大,人員的缺口也大,但是這些學生們的熱情很高,四十多天的艱苦戰鬥讓這些生瓜蛋子快速的成熟起來,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困難再大還有和幾千土匪拚命大嗎?困難就是用來克服的,否則還要我們來幹什麽?
學生的行為讓李勇也很受感動,別看姑娘小夥子們年齡不大,但幹工作的熱情和能力沒的說,為了支持他們的工作,李勇動員了一些在戰鬥中負重傷的老兵,讓他們傷好以後就留在伊吾縣城,和這些學生們一起建立新的人民政府。
這麽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可以從人員上支援組建新政府的學生們,要知道,這些老戰士可都是些很了不起的老兵,戰鬥經驗豐富,對今後當地的治安會很有幫助,二是可以為重傷員找一條出路,讓他們安心以後的工作和生活。
被動員的老戰士們都哭了,犧牲他們不害怕,早就有思想準備,誰的腦袋也不是鐵包的,負傷也不害怕,可讓他們離開部隊卻比殺了他們還難受,當兵當慣了的老戰士不想脫下這身軍裝。
李勇理解他們的心情,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打仗就得有傷亡,輕傷員還可以回到部隊,負過傷的老戰士是部隊裏最寶貴的財富,可是重傷員就很難了,殘疾的身體讓他們很難再跟上部隊的戰鬥節奏。
**旅的很多戰士早就沒了家,傷員的複轉工作始終是困擾在李勇和王成德心中的一大難題,怎麽辦?
李勇和王成德給戰士們講道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誰也沒有辦法能肯定在部隊裏幹一輩子,在當地政府裏工作一樣能為建設新中國出力,咱**旅在各地留下來的老兵還少嗎?榆林地區就有一個補給站,也是由重傷的老戰士們建立的,還不是一樣在為部隊出力嗎。
道理講通,心裏的疙瘩就解開了,被留下來的重傷員紛紛表示,跟犧牲的戰友們比起來,他們能活著就已經很幸運了,他們就留在當地幹了,紮根伊吾地區,在他們戰鬥過的地方奉獻一輩子。
勝利是用鮮血和生命換回來的,雖然**旅的武器裝備比土匪強大,雖然部隊的戰術比土匪高明,可是也不可避免有戰士犧牲,胡青山的小分隊在伊吾保衛戰中犧牲了四十一個,在後來的大部隊解圍戰鬥中**旅又犧牲了五十六個,加在一起的總傷亡是九十七名,也就是說,有九十七名戰士伊吾保衛戰中犧牲,這還隻是犧牲的戰士數,重傷的還不算在內。
都是百戰沙場的老兵,都是李勇從西北一手帶到新疆的老戰士,他們的傷亡讓李勇很難受,但這就是戰爭,戰爭有他自己的法則。
所以才有了用刺刀把幾百個被抓住的土匪都挑了的事情發生,李勇告訴重傷的老戰士們,不管你們今後到了那裏,不管以後你們幹什麽工作,不管你們是否脫下了軍裝,你們都將永遠都是咱**旅的兵,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困難,**旅都會全力相助,一個電話和一紙書信就可以。
留在當地工作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難過,知道了消息的學生們高興壞了,哎呀,這可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有了這些老戰士的幫助,起碼以後組建當地政府的公安局不發愁了,有戰鬥經驗的老兵們是最合適的人選。
工作隊的張隊長在保衛伊吾的戰鬥中重傷,由於土匪的圍困,沒有辦法得到及時醫治,在當時的環境下也根本不可能把傷員送出去,雖然胡青山的小分隊帶有一部分的藥品,但也隻能是暫時維持他的傷口不至於化膿感染而威脅生命,大的手術就沒有辦法了。
伊吾解圍以後,**旅的衛生隊長胡小蓮帶著最有經驗的醫生和護士,為張張隊長動了大手術,但由於胳膊上的骨頭都被子彈近距離打碎,加上耽擱了太長的時間,所以隻好是截肢了,年輕的張隊長,現在要稱呼為張縣長了,在保衛伊吾的戰鬥中丟了一條胳膊。
李勇和王成德還曾經擔心張縣長想不開,不到三十歲的人,有思想顧慮也是正常的,可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戴著一副近視眼鏡,文質彬彬的張縣長對截肢一事並不太在意,揮動剩下的一條胳膊和李勇、王成德說道:“兩位首長,這沒啥了不起,我還有一條胳臂,照樣能拿筆寫字,照樣能拿槍戰鬥,一樣幹工作,一樣能為新中國出力。”
誰說文化人沒有血性,別看張縣長身體瘦弱,卻是一條響當當的血性漢子,所作所為讓人佩服,李勇和王成德頻頻點頭,這家夥不錯,當伊吾的縣長夠資格。
李勇告訴張縣長,能這樣想就對了,部隊裏一條胳臂的人不少,咱們野戰軍裏的賀炳炎司令員(五五年上將)和餘秋裏政委(五五年中將),都是一條胳膊,怎麽樣?還不是一樣帶領千軍萬馬,還不是一樣當大英雄嗎!聽首長們說,咱們**都說過,一條胳膊的賀炳炎司令員見到他以後可以不用敬禮,這得是多大的榮譽!!!
一切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另外還值得有一提的是,是在伊吾保衛戰中立下了大功的棗遛馬,神奇的棗遛馬用它出色的表現在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它所有的一切都被伊吾戰鬥中的有關人員所傳頌,上級首長也從事後的戰鬥總結裏知道了這件事情。
在戰後的慶功大會上,戴著大紅花的棗遛馬被授予“大功軍馬”,同時部隊還做出了不做退役處理,長期飼養一直到老死的決定。
棗遛馬老了,加上**旅已經基本上實現了部隊機動的摩步化,體力下降的棗遛馬很難再跟上部隊的步伐,它再想和老揚班長在一起行軍打仗變得有些不現實。
棗遛馬後來被移交給伊吾地方政府養老送終,好在有當年那些老戰士們的存在,棗遛馬也不算寂寞。
十七年後,也就是一九六七年,棗遛馬因病在它戰鬥過的地方靜靜的躺下,再也沒有睜開眼睛。
當年參見剿匪戰鬥的新疆軍區各級領導,驅車數百公裏,專程參加了這匹軍功馬的追悼活動,它的老主人揚班長也特意趕來為它送行,當眾人散去後,老揚班長獨自在棗遛馬的墓前整整坐了一宿,然後俏然離去。
棗遛馬被安葬在勝利峰(原來的北山主峰)下,若幹年後,伊吾人民在縣城裏為棗遛馬修建了一座四蹄騰空,腳踏浪花,背著兩隻木桶,昂首矗立的大理石雕像,向後人述說那段感人的故事。
以上篇幅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十六師四十六團一營副營長胡青山和他所率領的二連戰士的真實曆史事跡改編,戰無不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92ks就愛看書網】)
根據統計,胡青山和戰士們在伊吾地區與數十倍於自己的土匪鏖戰了四十三天,不但保衛了伊吾縣城,還大量殲滅了土匪的有生力量,並且有效的牽製了烏斯滿匪幫的精銳之依麗爾部,牽製住了嘩變的騎兵第七師,為後續的剿匪工作打下了基礎。
聽聞了消息的總部首長非常高興,彭老總還特意發來了嘉獎電,對胡青山和戰士們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英雄們的事跡給予充分的評價,說他們不愧為人民解放軍的光榮稱號。
後來野戰軍總部授予伊吾保衛戰全體官兵立集體一等功,副營長胡青山被授予“特等戰鬥英雄”所在部隊被授予“鋼鐵部隊。”
戰後**旅就在伊吾暫時休整,一萬幾千人的大部隊,把整個伊吾縣城空閑的房間裝的滿滿的,好在伊吾雖然小,但再怎麽小也是個縣城,房子還是夠用的。
上級的命令是,**旅不但要在伊吾地區休整,還要借休整的時機穩定當地局麵,恢複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搞好春耕生產。
這一下,伊吾的天是真正變了過來,囂張一時的騎兵七師被消滅,艾拜肚拉極其掌握的區鄉自衛隊被全殲,整個伊吾地區再也沒有什麽可以翻起浪花的反動勢力,加上**旅強大的威懾力,地區局勢迅速得到好轉。
李勇和王成德帶領戰士們幫助當地老鄉修複損壞的農田基礎設施,擴大耕種麵積,擴大水澆地麵積,在一排長老周犧牲的地方把水渠修複,爭取經過一年的努力,在秋後的時候讓當地老百姓有個好收成,也好讓伊吾地區的經濟得到恢複。
**旅的戰士們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對幹農活是行家裏手,加上有老戰士在南泥灣開荒的經驗(犧牲的一排長就是三五九旅的老戰士),整個伊吾地區都被一股子熱騰騰的氣氛所籠罩著。
戰士們的努力人們都看在眼裏也記在心上,熟話說的好,人心都是肉長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當地老百姓與部隊的感情熱乎起來,再也沒有了開始時的生疏感,人們私下裏說,嘿,這才是真正的解放軍,以前的什麽邊卡大隊的騎兵連,還有什麽騎兵七師都是扯淡。
百姓說的確實是沒錯,當地因為地理位置偏僻,解放軍的大部隊雖然進疆有一段時間了,但力量還沒有波及到這個偏遠小縣,而邊卡大隊和騎兵七師這些所謂的解放軍部隊在他們眼裏和以前的國民黨部隊沒有什麽區別,不過是改了個名字而已,現在,才算是徹底感受到了什麽是解放軍的部隊。
除了這一切以外,**旅還按照上級的指示精神,在伊吾新設立了人民政府,縣政府的組成人員就由來伊吾的工作隊學生們擔任,縣長就是原來工作隊的張隊長。
隻有五十多人的工作隊,要新組建一個縣級別的政府,難度很大,人員的缺口也大,但是這些學生們的熱情很高,四十多天的艱苦戰鬥讓這些生瓜蛋子快速的成熟起來,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困難再大還有和幾千土匪拚命大嗎?困難就是用來克服的,否則還要我們來幹什麽?
學生的行為讓李勇也很受感動,別看姑娘小夥子們年齡不大,但幹工作的熱情和能力沒的說,為了支持他們的工作,李勇動員了一些在戰鬥中負重傷的老兵,讓他們傷好以後就留在伊吾縣城,和這些學生們一起建立新的人民政府。
這麽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可以從人員上支援組建新政府的學生們,要知道,這些老戰士可都是些很了不起的老兵,戰鬥經驗豐富,對今後當地的治安會很有幫助,二是可以為重傷員找一條出路,讓他們安心以後的工作和生活。
被動員的老戰士們都哭了,犧牲他們不害怕,早就有思想準備,誰的腦袋也不是鐵包的,負傷也不害怕,可讓他們離開部隊卻比殺了他們還難受,當兵當慣了的老戰士不想脫下這身軍裝。
李勇理解他們的心情,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打仗就得有傷亡,輕傷員還可以回到部隊,負過傷的老戰士是部隊裏最寶貴的財富,可是重傷員就很難了,殘疾的身體讓他們很難再跟上部隊的戰鬥節奏。
**旅的很多戰士早就沒了家,傷員的複轉工作始終是困擾在李勇和王成德心中的一大難題,怎麽辦?
李勇和王成德給戰士們講道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誰也沒有辦法能肯定在部隊裏幹一輩子,在當地政府裏工作一樣能為建設新中國出力,咱**旅在各地留下來的老兵還少嗎?榆林地區就有一個補給站,也是由重傷的老戰士們建立的,還不是一樣在為部隊出力嗎。
道理講通,心裏的疙瘩就解開了,被留下來的重傷員紛紛表示,跟犧牲的戰友們比起來,他們能活著就已經很幸運了,他們就留在當地幹了,紮根伊吾地區,在他們戰鬥過的地方奉獻一輩子。
勝利是用鮮血和生命換回來的,雖然**旅的武器裝備比土匪強大,雖然部隊的戰術比土匪高明,可是也不可避免有戰士犧牲,胡青山的小分隊在伊吾保衛戰中犧牲了四十一個,在後來的大部隊解圍戰鬥中**旅又犧牲了五十六個,加在一起的總傷亡是九十七名,也就是說,有九十七名戰士伊吾保衛戰中犧牲,這還隻是犧牲的戰士數,重傷的還不算在內。
都是百戰沙場的老兵,都是李勇從西北一手帶到新疆的老戰士,他們的傷亡讓李勇很難受,但這就是戰爭,戰爭有他自己的法則。
所以才有了用刺刀把幾百個被抓住的土匪都挑了的事情發生,李勇告訴重傷的老戰士們,不管你們今後到了那裏,不管以後你們幹什麽工作,不管你們是否脫下了軍裝,你們都將永遠都是咱**旅的兵,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困難,**旅都會全力相助,一個電話和一紙書信就可以。
留在當地工作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難過,知道了消息的學生們高興壞了,哎呀,這可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有了這些老戰士的幫助,起碼以後組建當地政府的公安局不發愁了,有戰鬥經驗的老兵們是最合適的人選。
工作隊的張隊長在保衛伊吾的戰鬥中重傷,由於土匪的圍困,沒有辦法得到及時醫治,在當時的環境下也根本不可能把傷員送出去,雖然胡青山的小分隊帶有一部分的藥品,但也隻能是暫時維持他的傷口不至於化膿感染而威脅生命,大的手術就沒有辦法了。
伊吾解圍以後,**旅的衛生隊長胡小蓮帶著最有經驗的醫生和護士,為張張隊長動了大手術,但由於胳膊上的骨頭都被子彈近距離打碎,加上耽擱了太長的時間,所以隻好是截肢了,年輕的張隊長,現在要稱呼為張縣長了,在保衛伊吾的戰鬥中丟了一條胳膊。
李勇和王成德還曾經擔心張縣長想不開,不到三十歲的人,有思想顧慮也是正常的,可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戴著一副近視眼鏡,文質彬彬的張縣長對截肢一事並不太在意,揮動剩下的一條胳膊和李勇、王成德說道:“兩位首長,這沒啥了不起,我還有一條胳臂,照樣能拿筆寫字,照樣能拿槍戰鬥,一樣幹工作,一樣能為新中國出力。”
誰說文化人沒有血性,別看張縣長身體瘦弱,卻是一條響當當的血性漢子,所作所為讓人佩服,李勇和王成德頻頻點頭,這家夥不錯,當伊吾的縣長夠資格。
李勇告訴張縣長,能這樣想就對了,部隊裏一條胳臂的人不少,咱們野戰軍裏的賀炳炎司令員(五五年上將)和餘秋裏政委(五五年中將),都是一條胳膊,怎麽樣?還不是一樣帶領千軍萬馬,還不是一樣當大英雄嗎!聽首長們說,咱們**都說過,一條胳膊的賀炳炎司令員見到他以後可以不用敬禮,這得是多大的榮譽!!!
一切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另外還值得有一提的是,是在伊吾保衛戰中立下了大功的棗遛馬,神奇的棗遛馬用它出色的表現在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它所有的一切都被伊吾戰鬥中的有關人員所傳頌,上級首長也從事後的戰鬥總結裏知道了這件事情。
在戰後的慶功大會上,戴著大紅花的棗遛馬被授予“大功軍馬”,同時部隊還做出了不做退役處理,長期飼養一直到老死的決定。
棗遛馬老了,加上**旅已經基本上實現了部隊機動的摩步化,體力下降的棗遛馬很難再跟上部隊的步伐,它再想和老揚班長在一起行軍打仗變得有些不現實。
棗遛馬後來被移交給伊吾地方政府養老送終,好在有當年那些老戰士們的存在,棗遛馬也不算寂寞。
十七年後,也就是一九六七年,棗遛馬因病在它戰鬥過的地方靜靜的躺下,再也沒有睜開眼睛。
當年參見剿匪戰鬥的新疆軍區各級領導,驅車數百公裏,專程參加了這匹軍功馬的追悼活動,它的老主人揚班長也特意趕來為它送行,當眾人散去後,老揚班長獨自在棗遛馬的墓前整整坐了一宿,然後俏然離去。
棗遛馬被安葬在勝利峰(原來的北山主峰)下,若幹年後,伊吾人民在縣城裏為棗遛馬修建了一座四蹄騰空,腳踏浪花,背著兩隻木桶,昂首矗立的大理石雕像,向後人述說那段感人的故事。
以上篇幅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十六師四十六團一營副營長胡青山和他所率領的二連戰士的真實曆史事跡改編,戰無不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92ks就愛看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