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家的人,當然清楚趙德在東王衙門的分量。把話說到這份上,不敢再耍滑頭。天一亮,虞家兩個米鋪門麵就掀起了招牌,按官價售米。


    見大戶虞家“投誠”,陳、鄧二家氣憤之餘,也沒有了硬撐的底氣。李錦熙稍微敲打,陳鄧二家下午就開倉放糧。但畢竟落後了一步,李錦熙幹脆貼榜公示,由於二家出手晚了半天,將賞賜從兩個“上等民戶”,變成兩個“中等民戶”。


    幾個大戶開倉,讓市場上的糧食供應量非常充足。不需要穿越者再做什麽了,當官方米價按時間表掉到八厘時候,一些跟風囤糧的小戶就沉不住氣了,越來越多的糧食在市麵上銷售。三天之內,市場上的米價就被壓到董學普最終設定的目標:五厘一斤。而官鋪的賑災米,反而比市場高了一厘,變得無人問津。


    拋售大米的小戶們發現,雖然速度不快,但是他們爭先拋售的大米,還是令人欣慰地賣出去了。這個情況,讓最頑固的一些囤米者抱有幻想,幻想其他囤米者買進了市場上的大米,將會待機再次抬高米價。


    文昌馮姓是瓊州府最顯赫的家族,這三代人裏就出了四個舉人,如今在大陸做官的也有不少。馮家是鼎盛之時,在瓊州府開枝散葉,正是這場囤糧鬧劇的始作俑者之一。看到米價探到了底,馮家幾族人卻依然按兵不動。正月初八,馮姓族長以春祭的名義,從三縣一州叫來了各房族人,在文昌縣的馮姓祠堂碰了個頭。


    氣派的祠堂裏,十幾房血緣親戚坐進了明禮堂,七嘴八舌地議論起這次的糧價,


    “咱萬州黃家三十一口人,這次算是全賠進去了!囤了四千兩的糧食,現在連四成也收不回來!”


    “也不知道這麽多糧食放出來,是誰吃了,莫不是那五源賊官府?”


    一個遠房的老人聽到這些話,手上一抖,差點把茶杯摔在了地上。馮姓族長見眾族人一臉的灰敗,心底一片慘然,嘴上卻安慰道,


    “這幾個月糧食還是緊張!要說是其他人家吃進去的,這事還有轉機。”


    馮家族長和幾個族裏老人交換了意見,作出了決定,衝各房族人揮手道,


    “米價已經到底了,買家還沒弄清楚,大家莫急,說不得還有轉機!”


    當最後幾家大戶還抱有幻想,猜測誰在接這個盤的時候,府城軍管使趙武,已經按董學普的安排,悄悄地在市麵收購商人出售的糧食,已經在城外的官倉裏囤積了九萬石。


    更多的好消息送到了穿越者的辦公桌上:落灑峒去年參加了五源穀的軍事活動,去年大部分日常糧食消耗都由軍方供給,落灑峒首領符那恩聽史班說府城缺糧,也大方地支援了兩萬石平價大米。


    穿越者手裏的籌碼越來越多,但最頑固的囤糧者還是沒有打開糧倉。穿越者下定決心,要讓他們付出足夠長記性代價。在秦明韜和董學普的安排下,教訓囤米商人的行動開始展開了。


    ……


    正月下旬,供應趨穩的糧食市場又出現了波動,從五厘漲到了六厘。苦苦等候的馮姓族人見糧價上漲,無不彈冠相慶,猶如輸紅了眼的賭徒,幻想著扳回本錢,再也不肯離開賭局。


    漸漸的,各種小道消息傳了出來,號稱糧價還是要重新上漲。有一些商賈主動找到了黃家族人,表示可以借銀子給他們炒作大米。入局不深的黃姓族人當然不肯上當,但部分輸紅了眼的黃家人,卻抱著把本錢賺回來的決心,借錢囤米。


    二月中旬,馮家和少部分藐視南海國官府的商人還在苦苦支撐,北王卻公開了官倉的大量存量。這時,商人們才明白過來,前段時間市場上糧食,不是像謠傳那樣是儋州郭家、臨高文家吃下的,而是全被北王買下了!米價重新上漲的預期被徹底打破,米價又從六厘跌回五厘。


    馮家人此時麵對的,是讓他們欲哭無淚的討債人。


    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落下了帷幕。南海國政府成功調動了各方麵的力量,以十數個低級爵位的代價,取得了勝利。經此一敗,馮姓一族的財富縮水近三分之二,跟隨馮家囤積糧食的其他家族,也是元氣大傷,馮家在南海國的經濟和政治領域,再也沒有了任何影響力。


    米價穩定在了可接受的範圍,瓊州府的生活恢複了平靜。在普通百姓的眼裏,這場風波的平定理所當然。雖然很多幹部都沒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但穿越者依然對主要參與人員進行了隆重的嘉獎。在穿越者的眼裏,這次米價風波的平定,不輸給戰場上的任何一場勝利:


    在這次風波裏,南海國政府遵守了自己頒布的法律,僅僅以經濟手段打敗了這些投機倒把的商人,向所有人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可靠的商業秩序維護者。既然麵對糧食價格失控壓力情,南海國都沒有對投機倒把商人采用暴力。這是一個暗示,暗示南海國自對待其他合法的商人,更不會使用極端手段。


    穿越者用行動證明了,那些極端行為隻針對明朝官僚和地主,並不針對合法商人。


    在明末的中國,有一些商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惜背叛民族,向入侵中原的建州女真交易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南海國千金買馬骨,希望自己所表明的開放姿態,能夠吸引這樣的商人到南方來,吸引他們繞開朱明王朝的封鎖,和穿越者一起建設漢族更光明的未來。


    不管是通天耳目的走私商人,還是縱橫南海的武裝海盜,都是一樣滴,南海國歡迎您!


    ...…


    明末使用的曆法,接近於後世的農曆。崇禎三年二月的昌化,已經是萬物複蘇的暖春景象。三千多農墾大軍暫停了開荒工作,在已經開墾出的水田上架起了耬車,在田邊燒出了土法肥料,開始了一季忙碌的春耕。


    史班這天正在辦公室處理一些文件,門口的侍衛走了進來,輕聲報道,“下等差辦張羅寒率五名農夫求見。”


    基本上,到了中等民戶這一級的屬下,史班都叫得出名字。但史班努力想了想,卻沒能想起這個下等差辦張羅寒是哪裏來的。不禁好奇問道,“張羅寒是誰,我怎麽沒什麽映像?”


    那侍衛這段時間一直跟在史班左右,倒是比史班記得更清楚,提醒道,“張羅寒是上個月北王重新分配幹部時候,分到昌化州農墾局的,目前擔任‘錄事’職位。”


    史班這才想起這個人來。這個人以前是跟著龐寧的,在儋州負責治安。後來龐寧一直沒回來,董學普就把儋州管了起來,在儋州換了一批順手的幹部,這個張羅寒就暫時離職,在山前港賦閑待職了。這個月,張羅寒被董學普分到他這,掛在農墾局下麵。農墾局是史班親自領導的,但史班最近忙,一直沒來得及給張羅寒安排事情。


    史班想起這個人,知道是五源穀的老功臣,趕緊讓侍衛請他們進來。


    張羅寒帶著五個農民走進了辦公室,正要下跪,就被史班迎到門口的史班攔住。史班指著辦公桌前麵六個椅子說,“不要拘禮,坐!”


    張羅寒抬頭看了看,見史班已經轉身坐在了辦公桌後麵,便作揖答道,“謝太平王!”幾個農民也跟著喊了幾句,這才小心坐在了椅子上。


    史班看張羅寒一副幹練樣子,對張羅寒說話語氣又客氣了些。料想張羅寒是為了農民的事情而來,史班笑著問道,“先不說他們事情,最近人事變動很大,你個人有沒有什麽困難?”


    張羅寒聞言楞了楞,拱手答道,“謝謝殿下關心,小人沒什麽困難,初到農墾局,尚在熟悉局中事務。”史班是個直腸子,見張羅寒答了他一句中規中矩的廢話,想來是因為和自己不熟緣故,心裏有些失望。


    史班點了點頭,轉問道,“那今天這是什麽事情?”


    張羅寒答了句,“小人這次來,是為了農戶安居的事情。”張羅寒說了這句,便轉頭看向旁邊一個中年農戶


    那農戶似乎自進來起就有些緊張,見張羅寒果然讓他說話,咽了口口水,顫顫悠悠地站起來說,


    “小人是第三墾區第一支部的下等勞役黃二牛,托大王的福,在農墾大隊裏幹了兩個多月。這兩個月頓頓有管飽的白米飯吃,頓頓有大碗的豬肉湯喝。兩個月就把我們一村人都養得壯不少。晚上支部裏還有果子領,有些果子咱農家人當真沒吃過。村裏人都說要不是大王仁德,哪能給我們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黃二牛太緊張了,說著說著就跑了題,天馬行空地說起些不著邊際的話。史班開始還認真聽著,但見這黃二牛滿肚子的憨厚,越說越跑題,收起了笑臉,靠在了椅背上。張羅寒見狀,咳嗽了一聲,那黃二牛卻沒反應過來,還在說


    “昨天晚上支部又找我們去量尺寸,要做新衣服,這都是第三….”


    張羅寒隻有打斷黃二牛的話,提醒道,“黃二牛,你這都是些什麽亂七八糟的,撿緊要的說!”


    黃二牛被張羅寒說得一愣,這才發現自己偏題了,耽誤了大王的時間,張嘴結舌地看著史班。


    史班似乎想到什麽,皺眉問道,“衣服尺寸,一次性記下來便是,你們支部負責人來回找你們量?”


    那黃二牛滿腦子都覺得太平王好,支部書記好,哪裏想到自己這話,似乎不經意告了支部書記一狀。黃二牛大大地後悔,又一時說不出解釋的話來,張著嘴巴站在那裏。


    張羅寒趕緊幫黃二牛解釋道,“這幾個月飲食營養好,百姓比以前結實了不少。上次做衣服是剛來時候,那書記想來也是怕兩個月了尺寸有變,所以這次重新量。”


    史班這才點了點頭,問那個黃二牛,“你說的這些情況,我都了解過了,百姓能支持農墾是好事。今天是什麽事情要反映?”


    那黃二牛見史班不再怪責支部書記,想到不會對不起滿村子百姓的托付,大大地舒了一口氣,這才答道,


    “聽支部書記說,我們以後都要在這裏紮根的,沒法再照顧老村子的田地了。前些日子每人分了兩畝田,村裏女人聽到消息,就都嚷嚷著要跟過來。大王,我們些農漢,在自己破院子裏住慣了,大王的宿舍雖然好,但我們還是不習慣。求大王開恩,讓我們自己在田地邊上造些農家院子,好把婆娘女兒都接過來。”


    山前堡這裏一批基層幹部,開墾新田經驗非常豐富,加上小南關那邊水車等物資也充足,這兩個月新田開墾工作非常順利,目前已經開墾了一萬餘畝新田。


    為了鼓舞士氣,史班上個禮拜給每個農民都分了兩畝地。目前這些分出去的私田還是集體組織耕作,等一年後開墾初步完成,每人分到五畝田以上,才完全交到農民手上。但現在所分私地上的產出,已經完全交給其所有的農民。


    史班卻沒想到,短短兩個半月,良好的物質條件和充滿希望的未來,已經讓這些農漢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等到這兩畝田一分,樸實農民們,就迫不及待地要在新土地上紮根了。


    張羅寒見黃二牛說完了,咳嗽了一聲,補充道,“近來我在公務間隙,到各個支部調查了一番,撰了一個私宅建設方案,敢請殿下過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六二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斑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斑魚並收藏一六二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