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後顯得焦躁起來,秦少遊如此生生的打臉,自己就這樣輕易的放過他?無論如何,韋後顯然心有不甘。


    可是心有不甘又有什麽法子呢?要追究武三思的事,就必須先追究狄仁傑,而要追究狄仁傑,很顯然……這對於韋家來說,無疑是人心散盡的結果。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韋後顯得有些慍怒,她不禁道:“好好好,好得很,那秦少遊……哼!”


    韋弘敏見韋後震怒,心裏隻是叫苦,卻是無計可施。這件事,確實有些棘手,以至於連他也隻能心中歎息。


    “那秦少遊得了整個河南,豈不是如虎添翼,本宮擔心的是這個,倒是韋正德在那兒,就更加教人不放心了,子義,你看該怎麽辦才好?”


    韋弘敏知道,這時候若是再不想出點什麽,娘娘少不得真要責怪了,他想了想,到:“娘娘,狄仁傑是劍,那秦少遊拿了狄仁傑來傷人,卻也未必不會傷己。”


    “嗯?”韋後眼眸一沉,似乎摸到了一點門道。


    狄仁傑是劍……不,理應是雙刃劍,一把雙刃劍,意味著什麽?狄仁傑這種人,身上背負了太多太多的盛名,他殺武三思,這是因為他確實占著道理,武三思是證據確鑿。


    可是換句話來說,秦少遊難道就沒有可以詬病的地方嗎?或者說,神策府裏,難道就一定清正廉明嗎?難道就沒有藏汙納垢,就沒有不軌之徒嗎?


    想到這裏,韋後眼眸一亮,不禁道:“你的意思……”


    韋弘敏正色道:“今日秦少遊拿狄仁傑傷我們,卻是忘了,留著這個狄仁傑,遲早會被他反傷,以臣的愚見,不如此次,就順水推舟,那秦少遊不是任狄仁傑為判官嗎?那麽索性,朝廷就加一道旨意去,任免狄仁傑為東都通判,再兼以刑部尚書職,就讓他留在河南府,到了那時,整個神策府,乃至各縣,俱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以狄仁傑的性子,當然要盡忠職守,那些秦少遊的黨羽,一旦犯有什麽過錯,狄仁傑若是容情,那麽朝廷大可以追究狄仁傑,可是狄仁傑若是鐵麵無私,這樣最好,索性就借狄仁傑的手,去懲治秦少遊和這些徒子徒孫, 以我之見,這狄仁傑,有這盛名在身,是絕不敢徇私的,隻要他不徇私,神策府用不了多久,就會與他反目,那秦少遊,隻怕會將的狄仁傑視作是眼中釘、肉中刺,非要除之而後快不可,而一旦狄仁傑與秦少遊反目,娘娘……若是站在狄仁傑這邊,那秦少遊既在天下人眼裏成了亂臣賊子,在朝廷眼裏,也成了亂臣 ,他……死定了!”


    這番話,聽得韋後眼前一亮。


    狄仁傑……


    萬萬想不到,韋弘敏這個家夥,居然有這樣的敏思,狄仁傑這樣的人,確實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至少……這個家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個蒼蠅一般的人物,而神策府之內,俱都是秦少遊的黨羽,這些黨羽不可能人人清白,隻要狄仁傑‘盡忠職守’,隻怕用不了多久,一個個大案就將挖出來,而挖出來的案子越多,秦少遊的黨羽遭受的打擊就越大,可以想象,這秦少遊坐得住嗎?自己的老部下若是犯了法,求情都沒有用,秦少遊難道還笑得出來?自己的親戚,被狄仁傑拿住了,要去殺頭,你秦少遊能無動於衷,自己的故舊撞到了狄仁傑手裏,你秦少遊不需要去求情?


    可是狄仁傑若是鐵麵無私呢?


    那麽雙方的矛盾,將會不斷的積攢,可是秦少遊就未必對付的了狄仁傑,因為狄仁傑兼了個掛職的刑部尚書,這個職缺可是不小,秦少遊這個大總管,至多也就是和狄仁傑平級罷了,誰也指揮不動誰,依著秦少遊的性子,難道不該發瘋不可?


    韋後莞爾笑了:“有一句話叫做,水至清則無魚,可是就有這麽一個執拗之人,非要讓這河水清澈見底不可,那麽這河中的泥沙,隻怕要發瘋不可吧,神策府的上下官吏未嚐不是這些泥沙,而秦少遊,也未嚐不是這些泥沙,這樣很好,就這麽辦,看來,本宮倒是該好好褒獎這狄仁傑了,此人……可用。”


    韋弘敏笑了笑,對於他來說,這顯然是個陽謀,一個像狄仁傑那樣討厭的人,隻要給他掌握了權利,他就總能給誰去添堵,偏偏,這一次添堵的不是韋家,而是神策府了。


    韋後的臉色,終於緩和了不少,不管如何,此前是用武三思製衡,偏偏武三思這個人行事不密,既然死了,那就死了吧,如今……韋弘敏居然用上了狄仁傑。


    這一步,似乎是可行的。


    韋弘敏見韋後心情平複,心裏也一塊大石落定,這個法子,本是他靈機一動想出來的,現在細細一思量,確實很可行,狄仁傑這種人是條瘋狗,逮誰咬誰,今日咬的是韋家,明日難保咬的不是秦少遊,畢竟,這世上想要做一時的好人容易,想做一輩子的好人,卻是難上加難,可是隻要使了一次的壞,那狄仁傑,是絕不會手下留情的。


    …………………………………………………………………………………………………………………………………………………………………………………………


    朝廷的反應,很是平常,楊再思負責了這樁公案,這位三省中的不倒翁倒是很幹脆,直接表示了武三思死有餘辜,至於狄仁傑,自然是免不了要嘉獎的,不過中途卻是橫生了枝節,宮中卻突然來了暗示,要敕狄仁傑為刑部尚書,還要許他中書省平章事,這幾乎又等同於是宰相了,隻不過這個宰相卻留在了洛陽,因為他的實職是河南府通判。


    楊再思有些摸不著頭腦,最後,他似乎琢磨出了什麽,眼睛不由一亮,有意思。


    不過此番,更有意思的卻是,朝廷打算讓楊再思去宣讀這份旨意,這……又是什麽意思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小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山打老虎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山打老虎額並收藏唐朝小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