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艱難!無語的新書《鐵血宏圖》已經同步更新,您的每一個推薦、每一個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極為珍貴的!新書不易,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群: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嘿嘿!再次重申,新書不會影響老書!老書會正常更新。ps:這推薦是為新書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錯了!)


    列車轟鳴著沿著津浦鐵路一路南行,在一定程度上津浦鐵路是關內修建速度最快的鐵路,全長1009公裏的津浦鐵路,僅隻用4年時間就修建完成,不過這條承載著勾通南北的幹線鐵路,在全線通車之時,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如蘆漢鐵路一般,生意興隆,全因此時津滬客貨輪已經開通幾十年,大批北方的煤炭仍由天津從海上南運,加之靠近運河,所以津浦鐵路北段貨運長期清淡,隻有南段較為繁忙。


    可盡管如此,在通車以來的近兩年時間中,津浦鐵路依然改變了沿線的許多城市,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正是因為這條鐵路的存在,使得北方的列車可以直抵與江寧隔江相對的浦口,從而勾通了南北。


    “……以整個中國的形式來看,江寧雖屬東南,但卻可北望中原,南製閩越,西入馬蜀,東臨吳越,屬江南富饒之地,控沿海七省之腰脊……”


    在唐浩然的口中,南京似乎成了一個再好不過的建都所在,自從排除了北京作為首都的可能之後,在這尚在組建的朝廷內部,對京師設畿所在便爭論不已,不少官員傾向於大連,在他們看來那座城市是現在中國最為現代的城市,更能展現出新朝的特點。至於關內的舊城,在這些某種程度上無疑有些入不了這些相對西化的官員眼。


    更何況,對於他們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大連良好的市街環境,習慣了那座近乎公園般的城市。總之,在確定了不會遷都北京之後,他們的心思便立即動了起來,甚至有一些官員已經開始大造輿論之勢。


    但對於京師設畿所在,唐浩然卻有著自己的一番打算,他選擇了江寧,不,選擇了南京,而選擇南京的原因,正是因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當初之所以不選擇北京,除了因為滿人兩百多年間造成影響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後世的經驗教訓,告訴他那裏並不適合作為帝國未來的首都,淡水的嚴重,就已經決定了那座城市的命運。而相比之下,南京無論是地理位置亦或是自然資源,都是最好的選擇。


    “且依托便利的江湖運輸可南京可與沿江諸省連為一體……”


    總之一句話,對於唐浩然來說,他選擇了南京,如果說作為皇帝有什麽好處,那就是獨斷專行,雖說在登基之後,他曾對外界表示,將會製定憲法,並將派出政府要員遠赴歐洲學習考察各國憲法。考察要點包括:歐洲君主立憲國憲法的淵源、沿革以及實施的現狀,皇室的特權地位及權利,皇室及其財產的設置,內閣組織法及立法、行政、司法、外交各職能部門的權限,內閣責任法、內閣大臣與上下兩院的關係,上下兩院的構成、權限及相互關係,貴族院的製度特權等19項內容。


    但在憲法製定之前,在這新舊革鼎之際,各項製度還不是很完善,那麽一切都將遵從於中國舊的政治製度以及東北的政治製度,唐浩然自然也就成了一言九鼎的皇帝。在中華帝國朝廷參照東北的施政經驗組建各類官僚機構的同時,傳統的帝製也在新朝找到了契和點。


    而那種一言九鼎又為唐浩然帶來了獨斷專行的權力,而對此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無論是東北係的官員也好,亦或是納入新政府的北洋、兩江、陝甘等地的官員也罷,他們都習慣性的選擇了遵從,畢竟即便是在東北的官員接受的傳統教育中,他們也困擾的相信一個觀點——君命不可違。


    也正因如此,盡管許多官員對於“金陵建朝無百年”頗有微詞,但另一方麵,卻在反對無效後,紛紛選擇了遵從,而且靜下心來的話,他們也能體諒皇帝的苦心,未來的首都不可能偏居東北,關內仍然是中國的根本,在拋除北京之後,南京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好了,建都南京重要性,我……朕也就不再解釋了,下麵還是讓孫玉純介紹一下未來的都城規劃……”


    盡管已經做了十五天的皇帝,可對於唐浩然來說,一切仍然都在適應之中,正像適應那個“朕”字以及適應那種生殺於我的大權。


    “是,陛下!”


    向著深鞠行禮後,孫玉純這位東北最具聲望的建築師,便開始向眾人展示他的設計。在他掀開桌上蓋著的白布之色,一座城市的模型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而那蜿蜒的城牆則清楚的提醒著眾人,這座城市就是南京,隻不過與舊時的南京有著明顯的不同,市街遠比過去更為寬敞,雖不能與大連相比,但卻遠非舊城所能相比,而更為重要的是,在城市中一座座現代中式建築更是極為醒目的存在。


    在過去的十年間,通過不斷的嚐試在東北設計出了數百棟帶有東方式建築風格的現代建築,其構成了現在於東北流行的、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擁有中式傳統屋頂的現代建築,是一種“華洋折衷”的建築樣式。經過十年的發展,這種現代中式建築早已經從最初的加個“大屋頂”發展成熟起來。而現在在規劃設計未來的都城時,他幾乎是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這種帶有宮殿風格的“現代中式建築”作為帝國都城的地標。


    “根據陛下的旨意,在下以及建築事務所內的同事先,首先對南京進行了基本的初步規劃,根據這一規劃將南京分成三個區域,其中下關地區將會作為未來的城市商業中心,依托便利的水運以及鐵路運輸,其將會成為首都最重要的商業中心……”


    對於商業中心,人們並不陌生,而此時的下關在碼頭的帶動下盡管已經隱隱初顯作為商業區的潛力,但距離真正的商業中心仍然差距甚遠,在下關至外城一片片稻田,為商業區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廉價土地。


    “……目前兩江總督府已經凍結了江寧府境內全部土地、房產交易,接下來最大的任務就是土地的征購、平整和土地經營的內容了。根據初步的計劃,國都建設委員會將首先收購下關地區62.8平方公裏的土地,土地收購後,按照土地平整法規,進行了上下水道、電氣、煤氣的基礎設置配置……而在土地經營上將借鑒東北諸新城的經驗,製定《國都土地建築物出售及租賃的有關規定》,其中對建設周期、轉讓原則、土地用途、麵積大小、競買方式都做了詳細和嚴格的規定,除了政府官廳用地、官辦學校用地、道路、公園綠化等公共用地外,其餘土地均上市交易。從距離碼頭、火車站比較近的地區開始銷售,再逐步向城市方向擴展……”


    對於土地的經營,東北早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熟的土地經營模式,而且在大連以及濱江、長春、沈陽等地的建設中,更是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地產商業上的熟練運用,在國都建設中同樣也不例外。


    “初步預計收購土地需花費3500萬元左右,而通過對第一期五年規劃地區土地售出,將獲得收益2000萬元左右,這筆資金將完全用於下關新區的街路、廣場、上下水、公園建設,待五年規劃完成後,預計環境良好的下關地區地價將上漲十五至三十五倍,屆時除出售第二期五年規劃地區土地外,亦將展開任務最為繁重,同時也是成本最高的“市街改正”計劃,也就是南京老城區的改造,預計屆時投入資金五億元,對南京內外老城區實施改造……”


    在孫玉純的講解中,李經述這位新晉的廬陽公,則好奇的打量著城市模型中的一片空白的區域,對南京的了解,使得他認出了那裏是南京的滿城,所謂的滿城,也就是當年滿清入關後,除了將半數的八旗兵駐於京師近畿一帶外,同時又將大約半數的八旗兵派駐全國各大戰略城市和水陸要衝,而為了防止八旗被漢族同化,強化八旗駐防兵鎮壓漢族的力量,滿清在各駐防城市興建供八旗軍兵及其家屬居住的滿城,所謂的興建就是將城內的原住居趕出。


    而南京的滿城則是在南京明皇城的基礎上加以修建,既然是國都所在,那麽為何沒有提皇宮還有各衙門所在?更何況現在明宮城早在發匪之亂時,就已經完全毀於戰火,若是於滿城興建,那為何這一區域反倒留白。


    當然,盡管內心有百般的疑惑,但李經述並沒有去提出來,作為新朝的一等公,實際上也是中華朝目前僅有六位國公之一,雖說他貴為廬陽公,但是他卻比誰都清楚,像他這樣的“權臣”,最為新朝所忌憚,所謂的“六位國公”實際上就是過去的六位總督,如果張之洞同意歸附的話,那麽這一等國公必將增至七位,至於閩浙那邊,恐怕全不在陛下考慮之列,而這所謂的“一等國公”的背後是什麽呢?是安撫,同樣也是防範。


    盡管心知唐浩然的氣量遠非許多史書中的明君所能相比,可熟讀史書的李經述卻非常清楚,皇權麵前是沒有任何溫情可言的,所以他隻能將自己的疑問埋於心底,依如過去一般小心謹慎的應該著一切。


    恰在這時,一旁的李光澤卻在一旁提問道。


    “那麽,未來的皇城在什麽地方?皇宮在何處?畢竟這裏是國都!”


    盡管現在的李光澤貴為內務大臣,可卻並沒有封襲勳號,但他非常清楚一切隻是時間問題,中華朝不同於任何其它朝代,隻有待到對俄戰爭結束之後,才會論功行賞。


    “當然,”


    點點頭,孫玉純朝著陛下看了一眼,在其點頭示意後,方才繼續說道,


    “未來的皇城,自然仍位於原址,皇宮的位置既是以明故宮舊址為基,而禦道兩側的五軍都督府舊址以及五部舊址,將作為新的政府官廳所在,不過在新皇城的建設上,仍然還需要聽取各位大臣的意見,比如,這內城的西安門舊城牆是否拆除……”


    在孫玉純言道著對皇城的一些疑問時,唐浩然的視線卻不時的投向車外,此時車廂外的田野已經不見了北方的小麥,而是遍地水田,此時列車早已經過了蚌埠,進入了淮河以南,這是他來到這個時代十幾年來,第一次來到這一地區,即便是當年離開武昌的時候,也不過隻是沿江航至上海,


    未來,南京將會作為帝國的首都,而這一地區呢?都將成為近畿所在,在未來的幾十年間,蘇、皖、浙三省將會形成一個“帝都都市圈”一係列的大都市將會出現在這片土地上,這裏的人口將會再次集中,甚至全國半數以上的人口都將會集中於此,到那時,這裏又會變成什麽模樣?


    對於未來,此時唐浩然並沒有太多清晰的意識,甚至於規劃,因為他比誰都清楚,未來實際上早已經改變了,而在他一手締造的這個帝國之中,現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的執掌著這個帝國的舵輪,使其不至偏航,至於其它,他恐怕已經無能為力了。


    “希望一切都順利吧!”


    默默的,唐浩然又在心底暗自祈禱著,為了自己的帝國,當然也是為了這個國家,未來這個國家將會經曆什麽樣的風浪,這並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但是他卻非常清楚一點,這個國家應該朝著什麽方向發展。同樣清楚的知道,現在需要去解決什麽樣的問題。


    就像當下,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麽?


    並不是北方的戰事,因為逃往芬蘭的米哈伊爾二世沙皇已經通過駐英大使向英國傳遞了希望和談的信號,現在對於俄羅斯而言,恢複內部的秩序,鎮壓革命已經成為壓倒外部戰爭的首要事務,那麽對於中國呢?


    內務在一定程度上,同樣也超過了外部的戰爭,可以說,現在兩大帝國都已經被內務所牽絆,現在的問題是,誰能夠最先抽開身、騰出手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朝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帝國的朝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