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愧是晶壁之子啊,哪怕是根本不知道具體的日期卻也依然能夠將各個事件發生的時間配合到嚴絲合縫。聽到那陣陣喊殺之聲,李書實發出了如此的感慨。


    “書實賢弟,我等是否等高一望,也好看清楚到底是何方勢力再次廝殺。不過聽聲音,似乎兩方人馬加起來規模恐怕遠超萬人。怕不是一般的地方勢力可以做得到的啊。”


    劉備怎麽說也領兵作戰數月之久,大小戰鬥也經曆了數十場之多,所以咋一聽聲音,便知道山對麵正在進行一場規模頗大的戰鬥。而這個時候能夠爆發如此規模戰鬥的隻能是黃巾軍與官軍,可是就憑劉備這麽點人馬,他還真的沒有把握在這麽大規模的戰鬥中發揮什麽影響。


    劉備心裏很清楚,他這點家底恐怕還沒等他在戰場上亮個相,就會被數萬的軍隊淹沒。所以與其魯莽的參與到戰鬥之中,還不如與李書實這邊商議一下,勝算總歸高上不少。


    “玄德公不必心急,我相信我軍的斥候一定會將前方的消息告知於我等的。而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在此靜候前方情報的傳來,然後再根據情報決定如何行動。”


    李書實曾在朱?和皇甫嵩麵前說要學程不識卻也不是口上說說那麽簡單的。他確實有仿效程不識的打算,畢竟正如馬援點評的那樣,學習程不識卻又不得其神的話,那麽總算也是一個作戰嚴謹之人。尤其是作為一軍的統帥,李書實知道自己的能耐,所以更不敢輕動。


    當然,這也不代表他就要做縮頭烏龜。因為他認為陸戰之中最為優秀的三位將軍一個是魏國的張?,一個還是魏國的徐晃,最後一個是吳國的呂蒙。此三人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將之才。


    這裏就要說一下李書實心中大將和主帥的區別。在李書實看來,優秀的主帥需要的是冷靜而全麵的大腦。也就是決定作戰計劃,設計作戰方略以及可能用到的計策謀略。但是這些人大部分時間都站在戰場後方,遠離戰場第一線,用冷靜的大腦來掌控全局的方向。所以對於優秀的主帥而言,智力的高低決定了他們謀劃的戰役的水平。


    大將影響戰爭走向的方式則與主帥不盡相同。他們大多數時間戰鬥在戰場最前沿,用自己的戰場直覺和武勇來引導戰局的走向。他們同樣可以製定戰略目標並努力完善,但是他們的優勢並不在於運籌帷幄,而更多的是體現在戰場嗅覺上,也就是那種越老越妖的家夥。


    李書實很有自知之明,憑自己的那個腦袋基本上沒有可能成為諸葛亮、周瑜和司馬懿那樣即使是放到曆史長河之中也堪稱優秀的主帥,他現在能做的隻是希望自己能夠做一麵將將合格的大將就好了。畢竟雖然他的武藝同樣差勁,但是戰場上的威力卻不可小覷。


    而李書實現在重點學習的武將便是徐晃徐公明。畢竟程不識的年代過於遙遠且記載不多,而徐晃則不同,雖然同樣沒能獲得單獨列傳的機會,但是拜偉大的《三國演義》所賜,徐晃的粉絲顯然要比程不識多的多,研究的透徹程度也高的多。


    徐晃行兵打仗最大的特色主要有兩點。其一是注重斥候的應用,每次作戰都會在部隊周圍使用大量的斥候,保證行軍作戰的安全。另外一點便是戰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最壞的情況都料想周全,這樣可以在作戰之中隻要發現敵人的破綻便敢於放手猛打。


    所以,雖然手中實力有限,李書實卻仍然將曹性訓練了一批輕騎兵作為斥候,而這批輕騎兵的統領太史慈經過慎重的考慮後決定轉職為弓騎兵以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


    而此時回來向李書實報信的正是太史慈。


    “主公,據報前方山腳下有黃巾軍與官軍正在廝殺。根據旗號看,黃巾軍的統帥似乎是‘天公將軍’張角,官軍統帥打的是‘董’字帥旗。雙方戰況頗為激烈,不過官軍的情勢似乎有些不妙。如果我等不前往支援的話,恐怕官軍支撐不了多久。”


    “玄德公,你看這樣好不好。讓奉先率領兩家騎兵沿著山腳奔赴戰場給予敵軍一定的騷擾。而我等主力翻過這座山崗,然後突襲黃巾軍的側後方,給黃巾軍一個出其不意。”


    聽了太史慈的回報,兵力比較多所以話語權更大的李書實做出了如此的分配。


    “這樣也好,讓騎兵牽製一下黃巾軍的注意力不但可以緩解敵軍的壓力,而且也可以為我等趕到戰場拖延時間。玄德沒有什麽異議,就依書實賢弟的建議吧。”


    劉備略微思索了一下,也覺得李書實的建議沒有什麽問題,欣然同意了李書實的分派。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對於劉備而言,如果這一戰打的足夠漂亮的話,那麽今後與董卓打交道的時候腰杆也能更直一些。


    當然,他不知道的是,擁有大漢最強陸戰物理係兵種西涼騎兵的董卓雖然有可能會被張角的法術弄的頗為狼狽,但是麵對已經被盧植困得幾無還手之力的張角又怎麽可能處於劣勢呢?


    是的,在李書實看來,董卓的這一戰完全就是以一種敷衍了事的心態在對抗。雖然不排除黃巾軍麵對死亡的威脅和對麵官軍換帥的利好消息影響爆發出了最大的戰鬥力,但是董卓的主觀意願顯然才是這場戰鬥董卓慘敗的根本原因。


    可是李書實會那麽好心的告訴劉備董卓其實是因為盧植的緣故而在自汙其身麽?


    於是,等到李書實和劉備一起縱馬登上高崗的時候,他們望見的是大漢官軍潰敗的場景。


    是的,這是一場潰敗。即使李書實在戰場上看到了努力拚殺的呂布、趙雲和張飛等猛將的身影。可是他們不到去千人的騎兵部隊麵對數萬士氣正盛的黃巾軍而且又喪失了衝刺優勢的時候,他們唯一能做的隻有在呂布的指揮下保存實力了。


    當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眼力見長的李書實也能夠清楚地看到,“董”字帥旗下的那支軍隊雖然戰敗了,但是他們卻一點也不慌亂,隊形也不似其他官軍敗軍那樣鬆散。當然,說其他人隊形鬆散其實已經是極大地褒揚了,有些部隊你怎麽找也找不到隊形二字。


    而官軍後麵則是漫山塞野的黃巾軍蓋地而來,在這片黃色的中間位置豎立著一杆大旗,旗上大書“天公將軍”。帥旗下方,可以清楚地看見一座由64個人抬著的小號祭壇。張角身上穿著杏黃色的鶴氅,披著一片純白的散發,經過陽光的照射,頭上的黃色發箍都顯得不甚清楚了。但是他依然右手舉著一把寶劍斜指蒼天,一副慷慨激昂的樣子。


    “是張角,怎麽能讓他從廣宗城中出來了。書實賢弟,我們必須要打退黃巾軍的攻勢啊。”


    劉備一看到張角的樣子,大為震驚,顯然張角的妖術也在他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是啊,確實需要做一個決斷了啊。”


    凝視著張角那蒼白的長發,李書實喃喃的發出了感慨。


    原本李書實以為自己可以輕鬆地拜托張角給予自己的影響,畢竟曆史的滾滾車輪早就表明張角是一個注定要被淘汰的人物,他李書實的所作所為不過是順應了曆史潮流罷了。


    可是當真看到張角那蒼老憔悴卻依然傲立卓群的身影,再回想到他曾經對自己闡述著自己理想是那意氣風發的樣子,李書實感覺自己的眼角不知不覺的濕潤了起來。


    “其實,我想對大漢的百姓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我們所生活的這片土地的夢想中的。”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巍峨的泰山之巔,從前逃戶的後嗣將能夠和奴役他們的後嗣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中原大地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


    任由淚水劃過自己的臉頰,放肆宣泄著自己的情感。直到現在,李書實終於不得不承認,那個身影,那個在夕陽下高舉雙手一臉幸福模樣的身影,那個初一見麵便平易近人的與自己交談的身影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大腦之中。


    李書實不過是一個來自鋼鐵社會叢林法則下的小人物罷了,平日裏看慣了那些弱肉強食的場景,也看慣了因為金錢而逐漸冷漠和無情的人際關係,內心早已冰冷和功利。


    可是,他本質上還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做壞人無法壞到極致,做好人又害怕受傷的普通人。於是,當他靠近張角這團燃燒著理想主義烈火的失敗者的時候,李書實原本被冰封的心卻慢慢開始融化。


    而當李書實的心被童淵、呂布、蘇玉等身邊之人慢慢加熱起來的時候。張角,卻已經即將燃盡他的最後一縷殘魂。可是,李書實卻永遠也不能忘卻那個最初微笑著麵對自己的大叔,那個讓他真正有一種親切感覺的大叔。


    看著遲遲不下命令卻隻是自顧自的仰脖流淚的李書實,劉備雖然不清楚為什麽李書實會在這個時候發呆,但是他依然攔下了有些不耐煩的潘宮。而就在劉備用眼神與潘宮交流的時候,卻突然聽到耳邊傳來一聲略顯沙啞的童音。


    “張角,既然你的理想已經無法實現,那麽今日,就讓我來終結你那虛幻的理想吧。全軍聽令,目標黃巾軍帥旗,衝鋒!!!”


    p.s.小李子與黃巾軍正式決裂了。其實張角最初的形象在咱的腦海中是一個溫和版的無雙3張角形象。隻不過後來發生了很多巧合,讓本來打算讓小李子沒啥心理負擔的對黃巾軍提起屠刀的咱在提筆的時候竟然忍不住落淚了。


    雖然黃巾軍注定要失敗,可是他們當中也有很可愛的人,更有一個溫和的,有些喜歡幻想的大叔。當一個從鋼鐵叢林之中走出的普通人,從這些人之中感受到心靈的溫暖的時候,他的屠刀還能提的那麽堅決麽?


    說到底,我們的小李子還是個小人物,甚至連做一個大俠夢都已經不會了的小人物。寫到這裏,多多少少覺得有些寫出了咱最開始想要追求的感覺。


    再p.s.小李子已經有了靈兒了,月如又在哪裏呢?而且是不是應該也學大宇便當幾個人氣女主,或者是田中大神那樣便當掉幾個人氣角色?一笑……可是如今看來,曆史的厚重感依然未曾遠離我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人物的英傑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服部正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服部正成並收藏小人物的英傑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