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你們相當有自信呢。也好,你們說說看,如果能令我滿意的話交易自然可以達成。”
看著那張四人桌,李書實一邊毫不掩飾的將那一串數量雖然並不算多但是卻是實打實的意外之財的銅錢推到了店主的身前,一邊玩味的打量著那四個看到銅錢後露出期待表情的大漢。
“好,沒問題,隻要你說話算話。”一邊吞咽著口中的唾液,一個顯然是頭目的大漢同意了李書實的提議。雖說這幾個家夥並不是什麽貧苦之人,從他們那桌相對而言還算豐盛的飯菜就能看出,不過也正因為這樣,能夠賺些心安理得的外快又有何妨,這年頭時局動亂生活不易,能省一個是一個。當然,或許能夠借此搭上李書實這條線才是對方的真正目的。
“如果說南邊最大的事情,就是雕陰縣的封氏家族與那馮翊郡的勒氏還有黃巾軍餘孽趙青龍之間之間爆發的大戰了。原本上郡與馮翊郡之間的山路就不太好走,現在再遇上這樣的情況,那些家夥又競相封鎖了兩地之間的幾處重要的山口,那就真真是飛鳥不過啊。”
看到李書實點頭,那似乎是頭領的漢子也不多廢話,向李書實介紹起了他所知道的情況。
“哦?這趙青龍身為黃巾軍對官府豪強不滿倒也不難理解,可是這封氏與勒氏之間又有什麽恩怨呢?而且馮翊郡身為三輔要地,他們這麽大動幹戈就沒有人來管麽?”
“兩家具體有什麽恩怨我也不甚清楚,不過估計還是和那趙青龍有關。那封氏是來自雕陰縣的豪強,而那勒氏據說是來自馮翊郡的祋祤縣,兩方原本也應該是井水犯不到河水。可是偏偏這個趙青龍自從黃巾軍失敗之後不知道從哪裏糾結了一批黃巾軍殘部去攻打雕陰南部祋祤北部位於上郡南端的漆垣縣縣城,而且還被他給打了下來,於是這就捅了大簍子。”
那疑似頭領之人嘴皮子很好,聽他的敘述很有一種聽評書的感覺,對於這個缺少娛樂的時代而言卻也是難得的消磨時間的好嚼頭。所以那兩桌原本安心吃喝的客人也明顯能夠感到他們將注意力投向了這邊,而店主更是興致盎然,或許正在捉摸將其變成招攬客人的手段吧。
“說起來朝廷聚重兵於三輔地帶,要與那作亂的羌人一戰,可是那些羌人端的非常厲害,雖說朝廷這邊也多是北軍的士兵以及征討黃巾軍的老兵,但是卻也支撐的甚為辛苦,所以黃巾軍這種比起羌人來說不過是疥癬之疾的小角色一時之間也就顧不上了。”
想起那道因為郡兵疲敝而在黃巾起義初期屢戰屢敗不得不發出但卻飽受後代詬病的“各地嚴防賊寇,命各州郡長官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如果有怠慢不尊命令者,下級可越級上告”的詔書,再想一想那疑似頭領的家夥的斷言,李書實有些明白了。
“可是畢竟是黃巾餘孽舉兵反叛,朝廷又不能不管,所以車騎將軍張大人就下了將令,表示隻要有義軍能夠剿滅那趙青龍的黃巾軍,那麽就可以得到張車騎的舉薦。可以說此令一出群情激奮,附近的豪強紛紛招兵買馬想要趁此機會搏出一個功名。而這其中最為積極的就是那雕陰的封氏和祋祤的勒氏,兩方各顯神通都欲得了這頭功。”
那疑似頭領的漢子似乎來了興致,或許是從沒有被這麽多人如此矚目過,原本就因為濁酒而顯得有些微醺的臉上此時更是紅光滿麵,就連他身邊的三個人也是與有榮焉。
“這上郡是個什麽樣子大家也都清楚,所以那雕陰的封氏怕是想將子弟送到中原腹地,再不濟太原、上黨乃至西河也比這地方強得多,以後的出路總比窩在這個半死不活的地方強。而那勒氏聽聞是匈奴人的血統,雖然部曲頗為勇猛善戰,但是卻頗受馮翊的諸多豪門大閥輕視,想來也是打著憑軍功起家的打算。隻是羌人沒那麽好對付,而黃巾軍比起凶殘的羌人而言卻實在是如同溫順的看門狗一樣。封家在雕陰那是大族,能夠召集的人馬不少,而勒氏雖說部曲的數量上比不上對方,但是他們有著匈奴人的血統,所以部曲的實力要高於對方。照理說兩方如果合作的話那趙青龍絕無幸免的可能,隻不過誰叫張車騎的推薦名額隻有一個呢?於是相互之間耍心眼下絆子各逞心機,甚至在下聽說他們為了壓倒對方還與那趙青龍合作,結果讓他原本必死的趙青龍左右逢源不但沒死反而幾仗下來隊伍還擴大了不少。”
領頭之人說的甚是詳細,這讓李書實對於南部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不過他還需要等將他人獲得的消息匯總後再行決定,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嘛。
不過李書實還是非常滿意的,畢竟除了封氏、勒氏和趙青龍之間的複雜關係之外李書實還獲得了不少情報,比如物價信息,比如沿途的路況以及一些可能出現的盜匪的信息。不過這些信息也僅限於上郡境內,顯然因為漆垣的那場混戰,四人桌的這些家夥被堵在了上郡。
當然,不是他們不像繞道,可問題是真的沒路可走了。西邊是已經被基本廢棄了的北地郡以及草原地帶,那裏是鮮卑人和羌人的接壤地區,甚至匈奴人以及一些小部落也雜居在那裏,所以局勢非常混亂,一個不小心就會被不知道哪一股勢力心血來潮的幹掉。
東邊是西河,問題是想要到達河東郡,就要穿過黃河走李書實赴西河上任時所走過的路。可是這途中需要經過匈奴人的控製區,其中的危險李書實是體會到了。至於上郡與河東接壤區域的黃河,那一段不但水流湍急而且落差很大,水底的水文也異常複雜。否則藺縣的孟門關也不會被李書實那樣的重視了,畢竟那裏是附近數百裏之內最適合做渡口的地方了。
而原本最快捷也最為安全的南線現在又遇上了三家大勢力數家小勢力的混戰,看對方所點的菜肴就可以知道對方不是商人就是身家殷實,這樣的人打算通關的話不被那些豪強和幾近盜匪的黃巾軍扒下一層皮才怪呢。於是,他們在這裏也可以算是借酒消愁了。
李書實在他們感激的目光下替他們將飯前結了,而且還給了他們百枚五銖錢算是情報費,雖說剛才那番話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對方被堵回這裏鬱悶的想要發泄一下,不過確實為李書實提供了不少的谘詢,而且看對方對於附近山川地理的熟悉,李書實相信對方應該是經常在這一代活動的地頭蛇。那些谘詢費既可以看做是對他們提供的訊息的感謝,也可以看做是希望能夠得到對方幫助的感謝費的預支。先砸出好感,之後的事情也就好繼續談了。
“我看公子也是有身份的人,想來也是外出遊學訪友,這一代在下也算熟悉,不如我等結伴而行,也算有個照應。而且如果再能找些人手的話,那麽對方也就不敢輕易為難我等了。”
隻是還沒等李書實提出自己的方案,接過李書實的銅錢覺得李書實待人沒什麽傲氣而且又言而守信的疑似頭領的男人說出了自己的方案,而且還與李書實暗合。
“哈哈,那倒是巧了,正好我也有此意,那麽我等就結伴而行吧。”
如果李書實僅僅隻帶著典韋、許褚和幾個護衛的話,那麽李書實也許要猶豫一下對方的目的或者其他方麵的因素。但是李書實身邊的可是數百護衛啊,隻要不是遇到胡人精兵的話,那麽等閑的部曲黃巾軍絕對攔不住李書實的隊伍,更不要說隊伍中還有曹性這樣出色的斥候。
於是,當隊伍再一次在城門口集合的時候,那個疑似頭領的家夥目瞪口呆的看著城門口那數百讓人不寒而栗的部隊,而且一看就知道是殺過人經曆過戰爭的老兵,因為那個疑似頭領的家夥也算是走南闖北了,在他看來,或許駐防三輔的虎牙營和雍營才能與他們一較高下吧。
當然,這支龐大的隊伍也讓這個疑似頭領的家夥對於自己的安全有了更多的信心。
同時這位老兄還拉來不少同行者,都是些膚施豪強的子弟,打算到中原腹地拜師遊學,可是因為黃巾之亂結果一直拖到了現在。不過他們的出現並非完全是因為那個疑似頭領的口才有多麽好,而是因為他們早在李書實部隊進城的時候就得到了消息,原本就存著將李書實這支明顯不好惹的部隊“禮送出境”的願望。而現在那個疑似頭領又給他們提供了新的選擇——跟著李書實的部隊一起闖關,這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於是大家也就順著台階走了。
當然,“護送金”是少不了的,這些事情的處理李書實都交給了張繡。雖說這位大哥練武練得腦袋有些直,不過好歹也是豪強出身,尤其是黃巾之亂那半年的鍛煉,對待這些家夥也算不落下風了。而且他還有一個非常好用的身份——董卓愛將張濟的侄子。
雖說這個稱呼也算是夠長夠拗口了,但是董卓是誰,並州人都知道,更別說那董肥肥在上郡與鮮卑人打了不止一次,他的那些個玩命的手下也可以稱得上是凶名遠播了。
啥?你說張繡有可能是冒充的?如果張繡孤身一人也許別人信,可是如果加上李書實身邊的這支部隊的話那估計就沒人敢懷疑了。這年頭能拿出數百實力不亞於龜茲胡騎和虎牙營的部隊出來溜達的家夥和軍隊沒有一點關係你信麽?反正那些豪強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所以說如果有一個董卓麾下愛將張濟的親侄子在,那就一切都說的通了。至於李書實,人家可是張繡師傅的外孫,都是一家人嘛,理解理解,大家都理解。
就這樣,當李書實的隊伍離開膚施縣城的時候,隊伍已經擴大到了將近八百餘人,而且為了保證安全,那些豪強排出的護衛雖說比不上李書實手上的這支親衛,但是也都是實力不錯的存在了,甚至其中的某些人用典韋的話來說就是“當年咱的同行”。
當然,那個疑似頭領的身份也清楚了,說起來還真是一個遊走於各地的行商啊。
看著那張四人桌,李書實一邊毫不掩飾的將那一串數量雖然並不算多但是卻是實打實的意外之財的銅錢推到了店主的身前,一邊玩味的打量著那四個看到銅錢後露出期待表情的大漢。
“好,沒問題,隻要你說話算話。”一邊吞咽著口中的唾液,一個顯然是頭目的大漢同意了李書實的提議。雖說這幾個家夥並不是什麽貧苦之人,從他們那桌相對而言還算豐盛的飯菜就能看出,不過也正因為這樣,能夠賺些心安理得的外快又有何妨,這年頭時局動亂生活不易,能省一個是一個。當然,或許能夠借此搭上李書實這條線才是對方的真正目的。
“如果說南邊最大的事情,就是雕陰縣的封氏家族與那馮翊郡的勒氏還有黃巾軍餘孽趙青龍之間之間爆發的大戰了。原本上郡與馮翊郡之間的山路就不太好走,現在再遇上這樣的情況,那些家夥又競相封鎖了兩地之間的幾處重要的山口,那就真真是飛鳥不過啊。”
看到李書實點頭,那似乎是頭領的漢子也不多廢話,向李書實介紹起了他所知道的情況。
“哦?這趙青龍身為黃巾軍對官府豪強不滿倒也不難理解,可是這封氏與勒氏之間又有什麽恩怨呢?而且馮翊郡身為三輔要地,他們這麽大動幹戈就沒有人來管麽?”
“兩家具體有什麽恩怨我也不甚清楚,不過估計還是和那趙青龍有關。那封氏是來自雕陰縣的豪強,而那勒氏據說是來自馮翊郡的祋祤縣,兩方原本也應該是井水犯不到河水。可是偏偏這個趙青龍自從黃巾軍失敗之後不知道從哪裏糾結了一批黃巾軍殘部去攻打雕陰南部祋祤北部位於上郡南端的漆垣縣縣城,而且還被他給打了下來,於是這就捅了大簍子。”
那疑似頭領之人嘴皮子很好,聽他的敘述很有一種聽評書的感覺,對於這個缺少娛樂的時代而言卻也是難得的消磨時間的好嚼頭。所以那兩桌原本安心吃喝的客人也明顯能夠感到他們將注意力投向了這邊,而店主更是興致盎然,或許正在捉摸將其變成招攬客人的手段吧。
“說起來朝廷聚重兵於三輔地帶,要與那作亂的羌人一戰,可是那些羌人端的非常厲害,雖說朝廷這邊也多是北軍的士兵以及征討黃巾軍的老兵,但是卻也支撐的甚為辛苦,所以黃巾軍這種比起羌人來說不過是疥癬之疾的小角色一時之間也就顧不上了。”
想起那道因為郡兵疲敝而在黃巾起義初期屢戰屢敗不得不發出但卻飽受後代詬病的“各地嚴防賊寇,命各州郡長官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如果有怠慢不尊命令者,下級可越級上告”的詔書,再想一想那疑似頭領的家夥的斷言,李書實有些明白了。
“可是畢竟是黃巾餘孽舉兵反叛,朝廷又不能不管,所以車騎將軍張大人就下了將令,表示隻要有義軍能夠剿滅那趙青龍的黃巾軍,那麽就可以得到張車騎的舉薦。可以說此令一出群情激奮,附近的豪強紛紛招兵買馬想要趁此機會搏出一個功名。而這其中最為積極的就是那雕陰的封氏和祋祤的勒氏,兩方各顯神通都欲得了這頭功。”
那疑似頭領的漢子似乎來了興致,或許是從沒有被這麽多人如此矚目過,原本就因為濁酒而顯得有些微醺的臉上此時更是紅光滿麵,就連他身邊的三個人也是與有榮焉。
“這上郡是個什麽樣子大家也都清楚,所以那雕陰的封氏怕是想將子弟送到中原腹地,再不濟太原、上黨乃至西河也比這地方強得多,以後的出路總比窩在這個半死不活的地方強。而那勒氏聽聞是匈奴人的血統,雖然部曲頗為勇猛善戰,但是卻頗受馮翊的諸多豪門大閥輕視,想來也是打著憑軍功起家的打算。隻是羌人沒那麽好對付,而黃巾軍比起凶殘的羌人而言卻實在是如同溫順的看門狗一樣。封家在雕陰那是大族,能夠召集的人馬不少,而勒氏雖說部曲的數量上比不上對方,但是他們有著匈奴人的血統,所以部曲的實力要高於對方。照理說兩方如果合作的話那趙青龍絕無幸免的可能,隻不過誰叫張車騎的推薦名額隻有一個呢?於是相互之間耍心眼下絆子各逞心機,甚至在下聽說他們為了壓倒對方還與那趙青龍合作,結果讓他原本必死的趙青龍左右逢源不但沒死反而幾仗下來隊伍還擴大了不少。”
領頭之人說的甚是詳細,這讓李書實對於南部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不過他還需要等將他人獲得的消息匯總後再行決定,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嘛。
不過李書實還是非常滿意的,畢竟除了封氏、勒氏和趙青龍之間的複雜關係之外李書實還獲得了不少情報,比如物價信息,比如沿途的路況以及一些可能出現的盜匪的信息。不過這些信息也僅限於上郡境內,顯然因為漆垣的那場混戰,四人桌的這些家夥被堵在了上郡。
當然,不是他們不像繞道,可問題是真的沒路可走了。西邊是已經被基本廢棄了的北地郡以及草原地帶,那裏是鮮卑人和羌人的接壤地區,甚至匈奴人以及一些小部落也雜居在那裏,所以局勢非常混亂,一個不小心就會被不知道哪一股勢力心血來潮的幹掉。
東邊是西河,問題是想要到達河東郡,就要穿過黃河走李書實赴西河上任時所走過的路。可是這途中需要經過匈奴人的控製區,其中的危險李書實是體會到了。至於上郡與河東接壤區域的黃河,那一段不但水流湍急而且落差很大,水底的水文也異常複雜。否則藺縣的孟門關也不會被李書實那樣的重視了,畢竟那裏是附近數百裏之內最適合做渡口的地方了。
而原本最快捷也最為安全的南線現在又遇上了三家大勢力數家小勢力的混戰,看對方所點的菜肴就可以知道對方不是商人就是身家殷實,這樣的人打算通關的話不被那些豪強和幾近盜匪的黃巾軍扒下一層皮才怪呢。於是,他們在這裏也可以算是借酒消愁了。
李書實在他們感激的目光下替他們將飯前結了,而且還給了他們百枚五銖錢算是情報費,雖說剛才那番話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對方被堵回這裏鬱悶的想要發泄一下,不過確實為李書實提供了不少的谘詢,而且看對方對於附近山川地理的熟悉,李書實相信對方應該是經常在這一代活動的地頭蛇。那些谘詢費既可以看做是對他們提供的訊息的感謝,也可以看做是希望能夠得到對方幫助的感謝費的預支。先砸出好感,之後的事情也就好繼續談了。
“我看公子也是有身份的人,想來也是外出遊學訪友,這一代在下也算熟悉,不如我等結伴而行,也算有個照應。而且如果再能找些人手的話,那麽對方也就不敢輕易為難我等了。”
隻是還沒等李書實提出自己的方案,接過李書實的銅錢覺得李書實待人沒什麽傲氣而且又言而守信的疑似頭領的男人說出了自己的方案,而且還與李書實暗合。
“哈哈,那倒是巧了,正好我也有此意,那麽我等就結伴而行吧。”
如果李書實僅僅隻帶著典韋、許褚和幾個護衛的話,那麽李書實也許要猶豫一下對方的目的或者其他方麵的因素。但是李書實身邊的可是數百護衛啊,隻要不是遇到胡人精兵的話,那麽等閑的部曲黃巾軍絕對攔不住李書實的隊伍,更不要說隊伍中還有曹性這樣出色的斥候。
於是,當隊伍再一次在城門口集合的時候,那個疑似頭領的家夥目瞪口呆的看著城門口那數百讓人不寒而栗的部隊,而且一看就知道是殺過人經曆過戰爭的老兵,因為那個疑似頭領的家夥也算是走南闖北了,在他看來,或許駐防三輔的虎牙營和雍營才能與他們一較高下吧。
當然,這支龐大的隊伍也讓這個疑似頭領的家夥對於自己的安全有了更多的信心。
同時這位老兄還拉來不少同行者,都是些膚施豪強的子弟,打算到中原腹地拜師遊學,可是因為黃巾之亂結果一直拖到了現在。不過他們的出現並非完全是因為那個疑似頭領的口才有多麽好,而是因為他們早在李書實部隊進城的時候就得到了消息,原本就存著將李書實這支明顯不好惹的部隊“禮送出境”的願望。而現在那個疑似頭領又給他們提供了新的選擇——跟著李書實的部隊一起闖關,這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於是大家也就順著台階走了。
當然,“護送金”是少不了的,這些事情的處理李書實都交給了張繡。雖說這位大哥練武練得腦袋有些直,不過好歹也是豪強出身,尤其是黃巾之亂那半年的鍛煉,對待這些家夥也算不落下風了。而且他還有一個非常好用的身份——董卓愛將張濟的侄子。
雖說這個稱呼也算是夠長夠拗口了,但是董卓是誰,並州人都知道,更別說那董肥肥在上郡與鮮卑人打了不止一次,他的那些個玩命的手下也可以稱得上是凶名遠播了。
啥?你說張繡有可能是冒充的?如果張繡孤身一人也許別人信,可是如果加上李書實身邊的這支部隊的話那估計就沒人敢懷疑了。這年頭能拿出數百實力不亞於龜茲胡騎和虎牙營的部隊出來溜達的家夥和軍隊沒有一點關係你信麽?反正那些豪強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所以說如果有一個董卓麾下愛將張濟的親侄子在,那就一切都說的通了。至於李書實,人家可是張繡師傅的外孫,都是一家人嘛,理解理解,大家都理解。
就這樣,當李書實的隊伍離開膚施縣城的時候,隊伍已經擴大到了將近八百餘人,而且為了保證安全,那些豪強排出的護衛雖說比不上李書實手上的這支親衛,但是也都是實力不錯的存在了,甚至其中的某些人用典韋的話來說就是“當年咱的同行”。
當然,那個疑似頭領的身份也清楚了,說起來還真是一個遊走於各地的行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