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得到消息了麽,趙青龍那反賊是否有膽子出城一試?”


    “嗯,這方麵老夫倒是不擔心,那趙青龍雖然有些小聰明,可是為人過於貪婪而且喜歡冒險,現在我給了他這樣一個機會,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隻不過比起那趙青龍,老夫更擔心那個公子哥,雖說老弟你如此推崇他,隻是老夫實在看不出來他有什麽樣的能耐。”[bsp;清晨,在陶謙的率領下,萬餘人的豪強聯軍離開了他們臨時搭建的軍營,再一次踏上了奔向漆垣城的路途。隻不過由於之前一段時間屢戰屢敗的緣故,除了陶謙身邊的千餘人似乎還頗有鬥誌之外,剩下的那些豪強聯軍的士兵們則都是一副士氣低迷的樣子。


    對於這樣一支平均士氣低下的部隊,陶謙似乎並不在乎,而且有點出乎李書實意料的是,陶謙及其部隊所處的位置遠比李書實想象的靠前許多,除了似乎是預防對方突襲而擺在帥旗前的少量豪強部隊外,包括勒氏和封氏在內的幾大豪強部隊都位於陶謙部隊的後方。


    不過對於這樣很容易就會讓中軍與對方接觸的陣型,陶謙似乎並不太擔心,此時的他正一臉悠閑的與身旁的一個親兵服飾的家夥閑聊著什麽。


    如果李書實在這裏的話,他一定會對此時此刻陶謙的表現大為吃驚,因為陶謙對那個親兵服飾的家夥的態度竟然沒有一點的倨傲的表情,反而對對方似乎很尊重的樣子。要知道陶謙當年即使是對與自己同鄉的上司也是不假辭色,對舉薦提攜自己的張溫更曾經因為看不起對方的能力而大加譏諷過,由此可見那個身著親兵服飾的男子顯然並不是什麽普通的貨色。


    當然,更讓人驚異的是陶謙身邊那千餘士兵對於這樣的情況似乎並沒有感到多少吃驚表情,反而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這個將自己身份隱藏起來的男人的身份就很值得玩味了。


    “哈哈,那陶公絕對是小瞧那小子了。那小子雖說看上去一副懶懶散散好像是個沒什麽本事的紈絝子弟,可是實際上精明著呢,而且武藝很差也不是四大神社畢業,但是恐怕其另有奇遇,至少他的那幾個法術可是相當的難纏啊。更何況他身邊能人異士多得很,你說的那兩個經常跟在他身邊的壯漢應該就是典韋和許褚二人,雖然名聲不顯,但是說實話我是打不過他們兩個之中的任何一人,其餘諸人雖然沒有看到,但是想來也都是難纏的家夥。”


    “連你也不是那二人的對手,莫非那敵酋和連於西河授首並非僅僅是因為盧公的妙手?”


    “或許盧公的作用到底起了幾分還需懷疑啊,當初右車騎就曾經告訴我,說那小子是隱居在北方的童淵童老將軍的外孫,雖說不過是過繼來的,不過兩人關係非常親密,所以我想若是童老將軍願意出手的話,恐怕盧公也會主動退位讓賢的吧。”


    “原來他還真的是童老將軍的外孫啊,那麽想來其麾下士卒應當足以擔此重任了。”


    對於陶謙話語中對李書實依然輕視的味道,那個穿著親兵服飾的男子笑而不語,對於他而言,雖然眼前的陶謙頗對他的胃口,不過兩個人交往的時日畢竟還很短暫,所以也沒有必要說的那麽清楚,或許這一戰結束之後陶謙就要對李書實另眼相看了吧。


    不過呢,不得不承認的是,他其實對李書實現在所取得的成績還是相當的羨慕和嫉妒的,畢竟看看人家不但力挫鮮卑大軍的進攻,而且最後還幸運的斬殺了對方的首領,可是自己這邊雖然也是強手雲集可是依然被以湟中義從為主的羌族軍隊壓製的喘不過氣來。單從結果來看,或許張溫在部隊指揮上還不如李書實吧,男人每每想到這裏都不自覺的暗自苦笑。


    當然,這個隱藏身份的男人並不清楚的是,李書實或許的的確確在指揮上甚至連張溫都不如,隻不過李書實非常的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將製定作戰計劃的工作交給了更為擅長的賈詡、程昱等人,而將指揮的工作交給了呂布、高順等人,而自己僅僅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吉祥物順便貢獻一下自己能夠貢獻的力量,結果反而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想要成功,很容易,隻要你把問題都交給專家處理就行了,你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虛心采納。”這就是李書實對於大漢帝國開國皇帝劉邦成功經驗的總結。


    想想看,劉邦的謀士不過蕭何、張良、陳平再勉強算上韓信和酈食其,數量遠不如曹操和袁紹,可是他卻獲得了最大的成功。所以說李書實身邊雖然優秀的文官不多,但是因為李書實的大膽放權,任憑他們發揮自己的才幹,反而產生了相當良好的化學反應。


    至於武將,因為半成品占了大部分,所以李書實想要確立一個核心也比較容易,然後在稍作製衡,不但無損於軍隊的戰鬥力,而且良性的競爭還能在無形之中成為鞭策將領的動力。


    李書實雖然不能像劉邦那樣喊出“不善將兵善將將”之類的豪言壯語,但是稍稍借鑒一下還是可以的,而且與此同時他還打造出了一支強力並且可以信任的核心團隊,並能夠做根據自己的某些知識和特殊能力做到人盡其才,這或許才是李書實迄今為止成功的原因吧。


    陶謙的計謀實施的非常順利,果然得到了消息的趙青龍按捺不住內心的貪欲決定趁此機會將陶謙就此幹掉,他甚至還計劃趁著陶謙戰死對於豪強聯軍士氣的影響一鼓作氣將整個豪強聯軍擊潰,為自己贏得更大的活動空間和喘息時間。正因為有著如此龐大的胃口,所以他不但親自出戰,而且還將漆垣城中的所有部隊都帶了出來,隻留下一些隨軍婦孺在城中。


    這種不顧一切的宛若輸紅了眼的賭徒一般的做法並不是因為趙青龍頭腦愚笨,他的內心反而並沒有他表現出來的那麽瘋狂。他其實非常清楚,單單依靠那些雜七雜八且內鬥不止的豪強聯軍對他構不成太大的威脅,因為他可以很輕鬆的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坐收漁翁之利。


    可是如果陶謙連續戰敗不得不改變策略轉而采用圍困的戰術,那麽他和他手下的軍隊才真的遇上麻煩了。畢竟到那個時候即使他可以通過灰色渠道獲得需要的物資,但是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會是相當巨大的,那種軟刀子割肉的結果就是想反抗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被庖丁解牛卻渾然不覺。到時候隻要各豪強穩守各路關卡,抵擋住他的拚死反擊,那麽對於他這支部隊而言就隻有死路一條。就算是能夠突圍而走,所受到的損失也會讓他沒了翻身的可能。


    你說他趙青龍為什麽會想這麽多?原因就在於當初盧植就是用這種壓縮空間的戰術將張角的黃巾軍逐步逐步壓製到廣宗城一帶動彈不得,若不是董卓那假的不能再假的放水一戰,恐怕皇甫嵩連黃河都不需要跨越就可以收工回京過冬節,而不是還要在冰天雪地裏待上數月。


    當然,陶謙不是不知道這些,他知道這是最為穩妥的方法。隻不過大漢與羌人之間的戰鬥很不順利,所以哪怕是側翼出現一點點的動蕩都有可能成為壓垮士兵心中天平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了保證前線士兵不產生不必要的擔心,陶謙必須要速戰速決。如果能夠獲得一成輝煌的大勝的話,那麽稍稍加工一下說不定還能提升一下士兵們的士氣。


    雖然雙方看似都耗不起,但是似乎陶謙這邊更加著急。隻不過因為信息不對稱的緣故,所以趙青龍並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到底在哪裏,或許在他看來陶謙攻打他不過是官軍想要顯示武力的一種表現罷了,甚至陶謙的種種布置反而合了他的胃口,讓他少了幾分擔心吧。


    於是,誰也耗不起的兩方在這個春日的早晨吹響了決戰的號角。


    其實對李書實而言,經曆了與凶殘的鮮卑人的那場戰鬥之後,以這些賊兵的戰鬥力所能造成的壓力已經小了很多,而且士兵們的配合也遠比當初要熟練和默契的多。


    當然,以上優點可不僅限於李書實的傭兵團成員,讓李書實有些吃驚的是那些來自於膚施的豪強子弟和跟隨保護他們的家丁雖然戰鬥力上不能與李書實的正規軍相提並論,但是在配合的默契程度上甚至比李書實的部隊還要強上少許,這也讓李書實對這些生活在與異族交往最為頻繁的地區的豪強的實力有了新的認識。嗯,賈詡和曹翎似乎又有新的工作了。


    陶謙正麵迎擊的部隊相當的有韌性,雖然要承受趙青龍部隊大部分的打擊,但是卻進退有度,讓重傷者可以及時得到治療。當然最讓李書實以及陶謙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以雕陰封氏為首的上郡豪強似乎從一開始就積極投入到了進攻之中,與一開始便收縮兵力以求自保的勒氏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是陶謙那千餘人能夠拖住趙青龍的大軍讓李書實有機會下手的重要原因。


    戰局如果照此發展的話或許陶謙甚至連攻城戰都不需要考慮,因為趙青龍的部隊顯然不太可能在這種背腹受敵士氣低落的情況下逃出生天,隻不過意外這種事情總會在這個時候發生。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再放任下去的話那個不知道從哪裏來的雜牌部隊就會拿到頭功的。”


    看著已經突進到距離趙青龍的親衛不遠的地方的李書實的部隊,再看到因為先前收縮部隊導致此時部隊已經完全被擠壓到戰場邊緣的勒氏部曲,領導這支部隊的首領也是勒氏家族的家主勒富終於發出了不甘的聲音。


    “不管了,如果被那些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小子或者該死的外地蠻子搶了頭籌的話,我勒氏還能再抬起頭嗎?哼,不要怪我狠啊,誰叫你們這麽不知道進退呢。”


    於是,在李書實和陶謙同時露出的“早就料到”的表情中,位於豪強聯軍後方的勒氏部曲忽然調轉槍頭向原本的友軍發起了襲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人物的英傑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服部正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服部正成並收藏小人物的英傑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