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一下自己的實力麽?也好,徐州終究還是不要再起刀兵比較好。”


    經過了一番思想掙紮後,陶謙終究決定接受曹操“好意”的提醒,抬頭看了看天空那兩隻仿佛如同擺設一般的白色貓科動物和天青色的長蛇,略帶苦澀的呼出一口涼氣。


    可惜他陶謙終究早生了二十年啊……


    當然,這樣的感慨對於現在的陶謙來說實在是沒什麽意義就是了,隻不過是老頭子麵對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的一種天然的羨慕嫉妒恨而已,完全沒有什麽實際的意義。


    “刺史大人,您真的想要向那閹人之後妥協麽,我們著實不需要擔心哪怕是袁本初事後的報複,以董卓的實力,隻要我們稍稍動些手腳就能讓其與聯軍兩敗俱傷,到時候……”


    作為曹宏的族兄,曹豹雖然文采上比不得他的那位族弟,但是作為陶謙的鐵杆擁護者,曹豹能夠被陶謙授予徐州最為精銳的部隊之一的丹陽兵一部的指揮權可見其還是有些能力,同時陶謙對於其的信任也是徐州四境之中少有的。


    雖然曹豹不是什麽名士,曹家也不是東海郡內的什麽官宦世家,但是論起察言觀色以及對於時局的把握,曹豹卻也有著自己一套頗為行之有效的理論,再加上他對於徐州內部事務的了解,如今他說出這樣的一番話顯然並非狂妄自大的胡言亂語——雖然聽起來有那麽點味道。


    “漢瑜,你來說說看,我應該怎麽選擇,不要跟我繞圈子。”


    陶謙並沒有出言解釋或者訓斥曹豹,反而一轉臉,看向了身邊一位身著紅色鶴氅的男子。


    男子身量不低,騎在馬上竟然比陶謙高了將近一個頭,麵容看上去比起陶謙來似乎要小上十餘歲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兩個人的年紀相差並不大,而且舉孝廉的時間也沒相差幾年,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一代人。隻是如今看起來,卻是一個蒼老一個看上去還是年富力強的樣子。


    “陶公何必問珪,以珪今時今日之身份,隻怕有些話並非為陶公謀劃……”


    “那麽如果是從朋友的角度呢?我陶恭祖雖然並非善類,但是總算也為百姓做了點好事;雖然德行上不見得有多麽的高尚,但是至少應該還不至於讓漢瑜你洗耳朵的程度吧。”


    “如果是朋友的話……那麽陶公以為想要徐州成為當今之世中的一方樂土該如何選擇呢?”


    男子雖然話是對著陶謙說的,但是眼光卻看向了陶謙身邊的人——包括剛才出言的曹豹和曹宏兄弟,兩位麵容有些相似,雖然一身戎裝但是卻完全沒有軍人感覺的年輕人以及一位身上與其穿著同樣的紅色鶴氅,麵容有些倨傲的中年文士。


    果然,聽到男子的問話,這些被男子眼神掃過的人臉上同時露出了認真傾聽的神色。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塞徐州四塞以待天時。”陶謙想了一下才眼神有些閃躲的說了出來。


    雖然前麵一句說的仿佛陶謙多麽期盼和平似的,但是從後麵一句便可知道,這位老爺子正好像曹操那首《龜雖壽》中說的那樣:老驥伏櫪,誌在千裏。陶謙的誌向顯然不小。


    不,或者說自從當初在西北見到了那場天降流星的奇觀,陶謙心中便升起了某些異樣的心思,隻不過當時當日陶謙顯然沒有將其轉化為現實的能力,而現在,陶謙覺得自己或許有機會了。


    “那麽刺史大人以為袁本初其人誌向如何?”


    “進可為周武,退可為周公。”陶謙對於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停頓。


    “以袁紹的野心以及韓馥的表現,冀州對其可以說是輕而易舉。冀州之西是並州李學,此人自討黃巾起戰功累累不亞於孫文台、公孫伯圭、劉玄德之流。冀州之東不過是群書生,而且內部矛盾重重,但偏偏物產豐饒,兩相對比袁紹會如何選擇想必並不難猜,接下來……”


    “漢瑜的意思是……”陶謙隱隱已經猜到對方想要講的事情。


    “袁紹和袁術這兄弟倆的事情現在隻怕是天下皆知,而且袁術身處南陽、汝南一帶,不但需要防備身後的劉表,同時也要提防董卓,所以比起袁紹,他想要將手伸到徐州怕是很難。”


    “漢瑜的意思是我得罪了袁紹和曹操事小,惡了整個關東的所有諸侯才是最大的問題,是也不是。董卓雖強,但是從今日之事看來終歸還是勢單力薄了些。這董卓一倒,自然會有人急不可耐的跳出來興風作浪,我徐州自然可以在其中縱橫捭闔。進,可為我徐州百姓拚一個名傳千古的機會;退,亦可保我徐州的安寧,大家各自的家族安康。”


    “刺史大人一直都是一個明白人,說起來我這個沛相還希望能夠借助刺史大人來保全在下治下的百姓呢。到時候還請刺史大人不要因為沛國身處豫州而袖手旁觀啊。”


    “好你個陳漢瑜,我一區區徐州刺史插手豫州的事物,你是打算陷我於不義啊。”


    當然,陶謙這話完全是一副開玩笑的樣子說出來的,而且所有人都知道這僅僅是個玩笑。


    至於身為沛相的陳珪內心深處到底打著怎樣的算盤,陶謙並沒有在意,畢竟陳珪飛得再高,他的根基依然還在徐州境內,還在下邳國當中,隻要這一點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那麽陶謙就有信心控製得住局麵。


    河東發生的一切已經證明,豪強再怎麽鬧騰,如果沒有足夠的軍隊,那麽一切就都是虛妄。


    “陶謙動了,沒想到孟德你的主意竟然這麽好用。”


    作為打了多年仗的宿將,曹仁能夠清晰地感覺到陶謙軍的攻擊強度在逐漸提升,而對此沒有多少準備的李傕部隊哪怕是麵對陶謙軍逐步提升的攻擊強度依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如果不是為了大漢,我也不希望出此下策,憑白與其他諸侯交惡。”


    雖然陶謙的表現極為符合曹操的預期,但是他的表情卻並沒有多少自得。他並不清楚陶謙是因為什麽原因開始變得主動起來,不過影響他做出決定的因素當中夏侯兄弟的襲擊絕對不會是改變天平平衡的那顆砝碼。而且,以陶謙的身份實力,真能夠咽下這樣的恥辱麽?


    曹操雖然對於自己的決定並不後悔,但是心裏多少是有些不暢快的。


    畢竟如果他擁有陶謙那麽多的兵力,他即使是自己單獨奮戰也能夠解決問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空有主將之名卻對手下的諸侯並沒有多少節製能力。


    看樣子或許我也應該考慮一下地盤的問題了吧……


    隨著陶謙軍的改弦更張,曹操這邊的壓力登時減少了很多,也讓他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一些其他的事情。當然,與習慣性走神的李書實不一樣的是,曹操兩隻眼還有半隻留在戰場上。


    感覺上麵的那個比喻似乎有些重口了點……


    不過,曹操顯然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舉動會成為後來一係列事情的導火索,就好像那位林平之一般,雖然青城派的的確確是對林家的辟邪劍譜極為感興趣,但是林平之殺了餘滄海兒子這件事顯然對整個事情有著相當的加速作用,最後落了個家破人差點亡的下場。


    好吧,未來的事情屬於未來而非現在,我們就不要多考慮了,還是將目光放到現在。


    因為陶謙的加入,戰場局勢開始向聯軍一方傾斜,不過雖然發生了傾斜,但是一時半會卻也無法真正發生什麽根本性的影響,隻不過是李傕無法像一開始那樣優哉遊哉而已。


    隻不過,李傕的運氣顯然開始變得杯具起來,因為他的胃部有像郭汜的胃部轉變的趨向。


    原因在於某個人的爆發……


    “多謝將軍救援!”


    “戰場之上,不要廢話,多注意注意身邊,不要再中了敵人的詭計!”


    剛剛將因為冒進而陷入到敵陣中的己方士兵救出重圍,曹仁便迫不及待的換來了傳令。


    “通知主公,讓兩位夏侯將軍挑選敢死健兒,我們要‘擒賊先擒王’!”


    說完,曹仁便帶著自己的親衛衝向西涼軍並大聲向西涼軍邀戰。


    曹仁當初在並州曾經多次跟隨呂布外出“狩獵”,對於呂布的作戰風格非常熟悉,而我們的呂小強童鞋最習慣做的事情便是利用自己的武勇和那些胡人玩單挑,將對方最為勇猛的勇士一一幹掉後敵方士氣大降的同時還會因為指揮係統出現混亂而變得破綻更多,畢竟對於更加信奉力量和強者為尊的胡人部隊中,基本上那些勇士占據著指揮係統的最高層級。


    曹仁一開始不是沒有想過這樣的方法,隻是呂布的這種戰鬥方式更適合規模比較小的戰鬥,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大兵團戰鬥,同時曹仁也並不熟悉西涼軍的戰鬥方式,更加穩健的他很擔心衝上去之後反而被對方抓住破綻將曹操軍的精英們圍殺從而讓自家損失慘重。


    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因為曹仁敏銳的發現了孫堅所洞察的西涼軍的弱點。雖然一時之間憑曹仁的實力無法達到孫堅那樣驚人的戰果,但是不要忘了右翼軍隊的數量本就占據著相當大的優勢,所以倍增效應顯然比左翼更加明顯。


    現在,隨著左右翼同時陷入到被動局麵,尤其是左翼已經顯出較大的頹勢,董卓軍明顯陷入到了危局之中,董卓會做出怎樣的決斷呢?


    真是令人拭目以待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人物的英傑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服部正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服部正成並收藏小人物的英傑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