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枚赤金方印,大約三厘米見方,一厘米厚,上刻“漢烏孫國王”。金印雖然不大,但是入手卻有著不輕的分量,顯然應該是具有相當成色的足金,也就是說這東西絕對是真貨。
這樣一來,帶著這枚璽印的勒靡應該的確是烏孫國的王族成員。
不過,為什麽烏孫要讓自己的王子攜帶這樣的重寶前往大漢呢?難不成他不怕在路上遺失或者被有心人拿來做一些讓烏孫的情況更加複雜的事情?
“嗬嗬,這枚金印雖說是我烏孫國的重寶,但是一般被供奉在神廟之中,國王手中還有一枚平日裏用來發號施令的璽印,所以這枚璽印除了本身異常貴重以及能夠證明我的身份外似乎也並無其他用處,畢竟鐵錠或許還能熔鑄成鐵水鑄造一件鋒利的兵器幫助我們對抗外敵。”
似乎是看出了曆史上的疑惑,勒靡出言解釋道,不過他最後的話語卻讓人感到很不舒服。
這或許正是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以及試探吧。
就像他說的那樣,這枚璽印是大漢賜予烏孫國王的,是烏孫依附於大漢的象征。現在烏孫正遭受到滅國的危險,如果大漢這個烏孫曾經的宗主國願意發兵援救的話這枚璽印自然有著與其奢華的材質相符的價值,如果大漢不願意發兵的話,這也不過是一塊黃金而已。
當然,憑這枚金印倒是可以獲得大漢政府的承認然後以一個亡國國王的身份在大漢受到足夠的禮遇,從這一點來說,這位名叫勒靡的烏孫國四王子倒是與他的那位國王兄長關係不錯。
雖然,並不能排除那個國王沒有其他的什麽後手就是了。
“不知道烏孫國現在情況如何?”
“鮮卑十餘萬大軍壓境,烏孫人雖然明知不敵卻也不會輕易放棄。”
“哦,那看樣子就沒我們什麽事了。反正我們這次的目標也隻是打通伊吾和敦煌的聯係,順便再往西看看,是否有友邦願意與我們談一談西域的發展問題。”
“鮮卑人獲得烏孫之後便可以以之為據點吞並整個西域,到時候隻怕大漢要寢食難安了吧。”
“我們既然能以區區一郡之力讓鮮卑單於和連授首,以一州之力讓魁頭、騫曼之輩大敗虧輸,而且現在鮮卑大軍雲集於西域,正是我等漢軍拔掉彈汗山王庭之時!”
不知道是烏孫人的普遍認識還是眼前這個烏孫使者的個人看法,似乎認定了大漢為了鮮卑的威脅必須救援烏孫,而不是烏孫有滅國之患有求於大漢,無論從言語中還是神態上都透著讓人不舒服的感覺,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的話或許哪怕李書實真的救烏孫人於水火之中他們也絕對不會有一點感激,頂多隻不過礙於大軍的緣故表達出謝意,等到李書實帶著軍隊一走,或許就會在國內大肆宣揚他們的領袖是多麽的英明神武,領導著偉大的本**民和卑微的大漢軍隊拿下了一場偉大的衛國戰爭,由此可以證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嗯,或許許多年以後烏孫人的文獻中大漢的軍隊膽小怕事無惡不作,如果不是偉大領袖強大的感召力的話或許他們這一輩子都沒有什麽值得回憶的故事。
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出現諸如“偉大的烏孫國王坐於敵陣之前飲酒,敵萬箭齊發卻不能傷其一毫”之類的傳奇故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總是有很多人相信的。
雖然到達西域之前便聽不止一人說起過有關烏孫人桀驁難製的話語,但是沒有親身經曆總是體會的不是很清楚,如今看來不僅僅隻是桀驁的問題,或許還有那麽點夜郎自大的感覺。
或者說大漢在西域的存在感總是不太強,讓這些西域國家多少有些輕視大漢的天威。
對他們而言,大漢更像是他們用來製衡草原民族以保持**的一個手段,所以哪怕大漢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斷斷續續存在了百餘年,但是西域國家的**性依然很強。
而這,既是李書實烏孫之行的一個麻煩,同樣是班複今後統和西域的一大障礙。
想到這裏,李書實忍不住將視線投向了班複,果然這位老者此時眉頭也微微皺了起來,不過讓李書實欣慰的是,雖然露出了思考的神色,不過班複此時臉上的表情更多的還是興奮,或許對於他而言越是困難才能越體現出他個人的能力,就好像他的先祖定遠侯班超一般。
也隻有那樣,才能真正在青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至於現在,雙方的第一次會麵理所當然的以不歡而散告終。
不過比起讓人不舒服的烏孫人,車師前部的國王濃滑卻是異常的熱情,不但邀請一行人前往他的王宮做客,而且還為眾人準備了酒宴、樂舞……以及美姬。
當然,因為身邊蘇小蘿莉那緊盯的目光,李書實隻能婉言謝絕了國王的這份美意,同樣拒絕的還有兩位――司馬懿就算有心現在也是無力的,而趙雲……好吧,時代好男人的稱號或許應該從呂布的頭上拿下來放到趙雲身上,畢竟明顯受到美姬歡迎的趙雲竟然能夠下定決心一一拒絕,這份定力以及所帶來的安全感當真是讓人對其佩服得五體投地。
而因為無法把握烏孫人的態度,李書實也決定借著車師前部王的邀請暫時留在交河城幾日。
這並不是說李書實決定放棄這次西域之行,隻不過如果證明勒靡的態度是整個烏孫比較普遍的認知的話,那麽李書實對於烏孫的態度和采用的手段隻怕要做一些修改。
雖然或許用不上,但是有備無患終歸不是什麽壞事。
當然,如果那個烏孫的使者因為在李書實這裏碰了釘子而選擇返回烏孫或者撇開李書實一行前往長安那就更好了,因為那枚大漢賜予烏孫王的金印在李書實眼中可是很有用的。
至於對李書實一行表現得異常殷勤的車師前部王濃滑,李書實也不認為對方真的便會對初次見麵的己方好感度如此之高,很有可能是麵對已經搶占先手獲得了鮮卑人支持且不論是實力還是地盤都很龐大的車師後部,車師前部想要不被滅國,那麽拉攏大漢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注意――再怎麽說比起車師後部,前部似乎往日裏對大漢表現的相對比較恭順。
而這還僅僅是數個國家之間的關係需要花費的心思便已經不小,李書實不由的對班超再一次升起了濃厚的崇拜之情,這位西域的開拓者之一不但有勇有謀,更重要的是他的一切行動幾乎都拿捏到恰到好處,往往一個簡單的動作便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最為重要的是,那個時候的班超對於西域的情況了解的並不多也不詳細,很多決定完全便是臨機決斷,這無疑加大了準確決斷的難度,可就這樣他依然挺了過來。
一次兩次可以用幸運來形容,那麽十數年的經曆顯然就不僅僅是運氣二字所能解釋的了。
隻不過,李書實剛剛決定安心在車師前部休息兩天,沒想到第二天事情便出現了轉機。
“請務必出兵支援我們烏孫國,我國之命運完全係於大人一身,如果大人能夠救我烏孫於水火之中,必為我烏孫國的再生父母,我等子孫都不會忘記大人的恩惠……”
看著眼前態度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勒靡,李書實完全不知道應該露出怎樣的表情。
“文和……你說這是怎麽一回事。”正因為太過吃驚,李書實當著烏孫使者的麵便向賈詡詢問起來。實在無法想象究竟是怎樣的魔法才能讓昨天還是針鋒相對過於倨傲的對方在一夜之間態度發生了180°的大轉彎,至少也該是大師級的蠱惑人心才行吧。
“主公明鑒,我們此次到達車師前部已經大大出乎預計的行程了,如果再前往烏孫那就真的實在是太過遙遠,而且回去之後也不好交代。再說我們這麽點人馬對於十數萬的鮮卑大軍似乎也起不到什麽作用,我看勒靡大人情真意切,不如我等現在立刻動身趕回長安,麵奏陛下請求陛下調集河西郡兵以及屬國胡騎,這樣才能與鮮卑人一戰。”
似乎看出了李書實現在的狀態有些不穩定,賈詡大聲地回答了李書實的問話,而且話語中還透露出濃濃的拒絕的味道,似乎是在提醒李書實現在應該做什麽。
於是雖然勒靡萬般無奈,但是現在的情況似乎是主客移位,他也隻能無奈離去。
“文和,這勒靡的舉動也太過奇怪了吧,難不成他收到什麽非常不利的消息麽?”
“主公猜得沒錯,他的確收到了相當糟糕的消息。正如詡所猜想的那樣,對方之所以有底氣對我等如此態度,他們最大的依仗便是康居人,至於大漢的援軍他們原本就沒有抱著多大的期望――有了自然不錯,沒有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所以……”“所以在下利用濃滑的侍從將鮮卑主力大軍向北離去,現在留在這邊的隻有不過三千軍隊而已的消息透露給了勒靡。向北而行的鮮卑人到底有著怎樣的打算不用猜都可以想到,麵對鮮卑的大軍康居自己能夠保證不被滅國已經不容易,更別說支援烏孫。而且……”
“而且?”
“而且我還在流言中參雜了鮮卑人與貴霜人結盟的消息,想來也足以讓那個勒靡驚慌一下了。”
“所以,他們現在隻能將我們當做最後的希望。”
“可是如果實在不行他們完全可以投降鮮卑人吧。”
“問題是與大漢不同的是,鮮卑人隻怕不會僅僅隻是要一個藩屬國,自從和連即位以來鮮卑一直采取資助周邊其他民族從而達成多民族聯盟共主的野心,但是這樣的做法雖然獲得了那些獲得資助的部落的歡迎,卻受到鮮卑內部的激烈反對,這件事主公也應該聽日律推演提起過。既然魁頭和騫曼想要穩固自己的地位,那麽必然要讓那些鮮卑貴族看到足夠的利益,烏孫人的土地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刨開周邊的山地,至少也要比漠北富饒的多。”
“所以那個勒靡終於感受到壓力了?”
“我想主公想的應該不錯。”
“雖然局勢似乎對我們有利,不過備用的計劃還是要做,現在隻是局勢所迫才使得勒靡不得不向我們低頭,日後局麵緩和了會變成什麽樣子誰也無法說清楚。而由勒靡前後的態度便可以想見烏孫國內的那些人會是怎樣的想法,我們不得不防。”
“主公的決斷詡萬分讚同。”
ps:今天是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公車上書”的日子。從公車上書和百日維新的失敗可以證明,不論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的變法都需要暴力作為保證,否則一切就都隻會在保守勢力奮起反擊下毀滅。
ps2:今天是巨匠列奧納多?達?芬奇逝世的日子。仔細搜刮了一下咱的記憶,發現第一次對這個名字感興趣竟然是因為一群烏龜……
ps3:今天還是約瑟夫?麥卡錫和埃德加?胡佛去世的日子。雖然這兩個人的級別相差不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某一個時間段呢,這兩個人都一度操控了美國人的生活,其恐怖程度並不亞於我們的激進年代。
這樣一來,帶著這枚璽印的勒靡應該的確是烏孫國的王族成員。
不過,為什麽烏孫要讓自己的王子攜帶這樣的重寶前往大漢呢?難不成他不怕在路上遺失或者被有心人拿來做一些讓烏孫的情況更加複雜的事情?
“嗬嗬,這枚金印雖說是我烏孫國的重寶,但是一般被供奉在神廟之中,國王手中還有一枚平日裏用來發號施令的璽印,所以這枚璽印除了本身異常貴重以及能夠證明我的身份外似乎也並無其他用處,畢竟鐵錠或許還能熔鑄成鐵水鑄造一件鋒利的兵器幫助我們對抗外敵。”
似乎是看出了曆史上的疑惑,勒靡出言解釋道,不過他最後的話語卻讓人感到很不舒服。
這或許正是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以及試探吧。
就像他說的那樣,這枚璽印是大漢賜予烏孫國王的,是烏孫依附於大漢的象征。現在烏孫正遭受到滅國的危險,如果大漢這個烏孫曾經的宗主國願意發兵援救的話這枚璽印自然有著與其奢華的材質相符的價值,如果大漢不願意發兵的話,這也不過是一塊黃金而已。
當然,憑這枚金印倒是可以獲得大漢政府的承認然後以一個亡國國王的身份在大漢受到足夠的禮遇,從這一點來說,這位名叫勒靡的烏孫國四王子倒是與他的那位國王兄長關係不錯。
雖然,並不能排除那個國王沒有其他的什麽後手就是了。
“不知道烏孫國現在情況如何?”
“鮮卑十餘萬大軍壓境,烏孫人雖然明知不敵卻也不會輕易放棄。”
“哦,那看樣子就沒我們什麽事了。反正我們這次的目標也隻是打通伊吾和敦煌的聯係,順便再往西看看,是否有友邦願意與我們談一談西域的發展問題。”
“鮮卑人獲得烏孫之後便可以以之為據點吞並整個西域,到時候隻怕大漢要寢食難安了吧。”
“我們既然能以區區一郡之力讓鮮卑單於和連授首,以一州之力讓魁頭、騫曼之輩大敗虧輸,而且現在鮮卑大軍雲集於西域,正是我等漢軍拔掉彈汗山王庭之時!”
不知道是烏孫人的普遍認識還是眼前這個烏孫使者的個人看法,似乎認定了大漢為了鮮卑的威脅必須救援烏孫,而不是烏孫有滅國之患有求於大漢,無論從言語中還是神態上都透著讓人不舒服的感覺,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的話或許哪怕李書實真的救烏孫人於水火之中他們也絕對不會有一點感激,頂多隻不過礙於大軍的緣故表達出謝意,等到李書實帶著軍隊一走,或許就會在國內大肆宣揚他們的領袖是多麽的英明神武,領導著偉大的本**民和卑微的大漢軍隊拿下了一場偉大的衛國戰爭,由此可以證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嗯,或許許多年以後烏孫人的文獻中大漢的軍隊膽小怕事無惡不作,如果不是偉大領袖強大的感召力的話或許他們這一輩子都沒有什麽值得回憶的故事。
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出現諸如“偉大的烏孫國王坐於敵陣之前飲酒,敵萬箭齊發卻不能傷其一毫”之類的傳奇故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總是有很多人相信的。
雖然到達西域之前便聽不止一人說起過有關烏孫人桀驁難製的話語,但是沒有親身經曆總是體會的不是很清楚,如今看來不僅僅隻是桀驁的問題,或許還有那麽點夜郎自大的感覺。
或者說大漢在西域的存在感總是不太強,讓這些西域國家多少有些輕視大漢的天威。
對他們而言,大漢更像是他們用來製衡草原民族以保持**的一個手段,所以哪怕大漢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斷斷續續存在了百餘年,但是西域國家的**性依然很強。
而這,既是李書實烏孫之行的一個麻煩,同樣是班複今後統和西域的一大障礙。
想到這裏,李書實忍不住將視線投向了班複,果然這位老者此時眉頭也微微皺了起來,不過讓李書實欣慰的是,雖然露出了思考的神色,不過班複此時臉上的表情更多的還是興奮,或許對於他而言越是困難才能越體現出他個人的能力,就好像他的先祖定遠侯班超一般。
也隻有那樣,才能真正在青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至於現在,雙方的第一次會麵理所當然的以不歡而散告終。
不過比起讓人不舒服的烏孫人,車師前部的國王濃滑卻是異常的熱情,不但邀請一行人前往他的王宮做客,而且還為眾人準備了酒宴、樂舞……以及美姬。
當然,因為身邊蘇小蘿莉那緊盯的目光,李書實隻能婉言謝絕了國王的這份美意,同樣拒絕的還有兩位――司馬懿就算有心現在也是無力的,而趙雲……好吧,時代好男人的稱號或許應該從呂布的頭上拿下來放到趙雲身上,畢竟明顯受到美姬歡迎的趙雲竟然能夠下定決心一一拒絕,這份定力以及所帶來的安全感當真是讓人對其佩服得五體投地。
而因為無法把握烏孫人的態度,李書實也決定借著車師前部王的邀請暫時留在交河城幾日。
這並不是說李書實決定放棄這次西域之行,隻不過如果證明勒靡的態度是整個烏孫比較普遍的認知的話,那麽李書實對於烏孫的態度和采用的手段隻怕要做一些修改。
雖然或許用不上,但是有備無患終歸不是什麽壞事。
當然,如果那個烏孫的使者因為在李書實這裏碰了釘子而選擇返回烏孫或者撇開李書實一行前往長安那就更好了,因為那枚大漢賜予烏孫王的金印在李書實眼中可是很有用的。
至於對李書實一行表現得異常殷勤的車師前部王濃滑,李書實也不認為對方真的便會對初次見麵的己方好感度如此之高,很有可能是麵對已經搶占先手獲得了鮮卑人支持且不論是實力還是地盤都很龐大的車師後部,車師前部想要不被滅國,那麽拉攏大漢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注意――再怎麽說比起車師後部,前部似乎往日裏對大漢表現的相對比較恭順。
而這還僅僅是數個國家之間的關係需要花費的心思便已經不小,李書實不由的對班超再一次升起了濃厚的崇拜之情,這位西域的開拓者之一不但有勇有謀,更重要的是他的一切行動幾乎都拿捏到恰到好處,往往一個簡單的動作便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最為重要的是,那個時候的班超對於西域的情況了解的並不多也不詳細,很多決定完全便是臨機決斷,這無疑加大了準確決斷的難度,可就這樣他依然挺了過來。
一次兩次可以用幸運來形容,那麽十數年的經曆顯然就不僅僅是運氣二字所能解釋的了。
隻不過,李書實剛剛決定安心在車師前部休息兩天,沒想到第二天事情便出現了轉機。
“請務必出兵支援我們烏孫國,我國之命運完全係於大人一身,如果大人能夠救我烏孫於水火之中,必為我烏孫國的再生父母,我等子孫都不會忘記大人的恩惠……”
看著眼前態度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勒靡,李書實完全不知道應該露出怎樣的表情。
“文和……你說這是怎麽一回事。”正因為太過吃驚,李書實當著烏孫使者的麵便向賈詡詢問起來。實在無法想象究竟是怎樣的魔法才能讓昨天還是針鋒相對過於倨傲的對方在一夜之間態度發生了180°的大轉彎,至少也該是大師級的蠱惑人心才行吧。
“主公明鑒,我們此次到達車師前部已經大大出乎預計的行程了,如果再前往烏孫那就真的實在是太過遙遠,而且回去之後也不好交代。再說我們這麽點人馬對於十數萬的鮮卑大軍似乎也起不到什麽作用,我看勒靡大人情真意切,不如我等現在立刻動身趕回長安,麵奏陛下請求陛下調集河西郡兵以及屬國胡騎,這樣才能與鮮卑人一戰。”
似乎看出了李書實現在的狀態有些不穩定,賈詡大聲地回答了李書實的問話,而且話語中還透露出濃濃的拒絕的味道,似乎是在提醒李書實現在應該做什麽。
於是雖然勒靡萬般無奈,但是現在的情況似乎是主客移位,他也隻能無奈離去。
“文和,這勒靡的舉動也太過奇怪了吧,難不成他收到什麽非常不利的消息麽?”
“主公猜得沒錯,他的確收到了相當糟糕的消息。正如詡所猜想的那樣,對方之所以有底氣對我等如此態度,他們最大的依仗便是康居人,至於大漢的援軍他們原本就沒有抱著多大的期望――有了自然不錯,沒有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所以……”“所以在下利用濃滑的侍從將鮮卑主力大軍向北離去,現在留在這邊的隻有不過三千軍隊而已的消息透露給了勒靡。向北而行的鮮卑人到底有著怎樣的打算不用猜都可以想到,麵對鮮卑的大軍康居自己能夠保證不被滅國已經不容易,更別說支援烏孫。而且……”
“而且?”
“而且我還在流言中參雜了鮮卑人與貴霜人結盟的消息,想來也足以讓那個勒靡驚慌一下了。”
“所以,他們現在隻能將我們當做最後的希望。”
“可是如果實在不行他們完全可以投降鮮卑人吧。”
“問題是與大漢不同的是,鮮卑人隻怕不會僅僅隻是要一個藩屬國,自從和連即位以來鮮卑一直采取資助周邊其他民族從而達成多民族聯盟共主的野心,但是這樣的做法雖然獲得了那些獲得資助的部落的歡迎,卻受到鮮卑內部的激烈反對,這件事主公也應該聽日律推演提起過。既然魁頭和騫曼想要穩固自己的地位,那麽必然要讓那些鮮卑貴族看到足夠的利益,烏孫人的土地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刨開周邊的山地,至少也要比漠北富饒的多。”
“所以那個勒靡終於感受到壓力了?”
“我想主公想的應該不錯。”
“雖然局勢似乎對我們有利,不過備用的計劃還是要做,現在隻是局勢所迫才使得勒靡不得不向我們低頭,日後局麵緩和了會變成什麽樣子誰也無法說清楚。而由勒靡前後的態度便可以想見烏孫國內的那些人會是怎樣的想法,我們不得不防。”
“主公的決斷詡萬分讚同。”
ps:今天是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公車上書”的日子。從公車上書和百日維新的失敗可以證明,不論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的變法都需要暴力作為保證,否則一切就都隻會在保守勢力奮起反擊下毀滅。
ps2:今天是巨匠列奧納多?達?芬奇逝世的日子。仔細搜刮了一下咱的記憶,發現第一次對這個名字感興趣竟然是因為一群烏龜……
ps3:今天還是約瑟夫?麥卡錫和埃德加?胡佛去世的日子。雖然這兩個人的級別相差不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某一個時間段呢,這兩個人都一度操控了美國人的生活,其恐怖程度並不亞於我們的激進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