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那李學已經回到並州?”
“回稟主公,根據並州傳來的線報,似乎那李學人還在西河,但是他麾下的部隊已經進入河內郡,而以西河到太原、河內等地的距離,李學快馬而行最多十曰左右便可到達。”
“這樣麽?那還真是可惜了。算了,原本也沒有報多大的期望,而且現在也還不是時候。”
袁紹原本是不願意回到南皮這裏的,雖然這裏曾經是興周八百年的薑太公發跡前隱居垂釣的地方,雖然這裏是大漢重要的產糧基地,雖然這裏是通向幽州和青州的交通要道。
但是袁紹依然不是非常喜歡這裏。
因為待在這裏,總讓他想起他當初逃出洛陽時那幅狼狽的模樣。
他喜歡洛陽,喜歡洛陽的繁華,喜歡洛陽的景色,還喜歡洛陽那總是顯得有些混亂的局勢。
可是,隨著董卓的一係列行動,洛陽及其周邊都成了一片白地。袁紹哪怕身家再怎麽豐厚,也是絕對沒有重建洛陽的能力,因為哪怕是他也拿不出那麽多的財富和更重要的人力。
於是,無奈之下,他不得不再一次返回南皮,返回他曾經起兵誓師的地方。
於是,曾經叱吒風雲一跺足便能讓大漢的土地抖三抖的諸侯聯軍盟主,轉瞬間又變成了隻能在這一郡之地內來回折騰的小諸侯,哪怕名義上袁紹依然抱有著聯軍盟主的稱號。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其他諸侯的動向如何?尤其是我那個總是很好強的弟.弟?”
雖然聲音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起伏,但是熟悉袁紹的人此時此刻這位大漢的政治新星的心情並不好。畢竟袁術那廝誘拐某隻江東萌虎成功,而他袁紹的好基友卻去了南方。雖說袁紹總攻遍天下,但是某隻黑皮矮子在袁紹的心目中卻有著頗為獨特的位置。
好吧,即使是強氣的總攻有的時候也會在特定的人麵前變成抖m或者傲嬌一樣的存在啊。
“是,主公。如果要說最近諸侯間動靜鬧得最大的應該還屬公路大人與荊州刺史劉表劉景升之間的爭鬥。公路大人聯絡了豫州刺史孫文台,氣勢很盛。不過那劉景升卻也不是什麽好惹的主,雖然董賊如今已經是名聲掃地,但是有傳言兩方依然在私底下有些聯係,以致於公路大人的軍隊依然被武關的馬壽成所牽製。所以真正能夠投入進攻的隻有孫文台的兵馬,不過任那孫文台有多威猛,憑其麾下的豫州兵,想要突破漢水天險,隻怕並不容易。”
“一會選一能言之士,到荊州去見劉表,告訴他我願意給他提供一些‘幫助’,讓他放心對抗我的那個弟弟和那個孫文台。另外告訴他,孫文台勇則勇已,但卻輕而無備,必要的時候選上幾名刺客,帶上幾張強弩就能搞定。就算搞不死那孫文台,也能讓孫軍亂了陣腳!”
“主公,這孫文台可不簡單啊。他不但武藝出眾,而且手下忠心耿耿,區區刺客……”
“哼哼,孫文台的確是員虎將,但是從旋門關到弘農,孫文台每一次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不論局麵處於優勢還是劣勢都是如此。局麵危機的時候或許還會小心謹慎一些,但是一旦局麵有利於他,就會變得魯莽起來,否則又怎麽會想到跑去和王越那個江湖遊俠兒一較高下,最後連累孟德折損大將不說還導致他麾下的部隊損失慘重。哼!若是沒有那個搗亂的孫文台,說不定孟德就會帶著他的部隊來幫我,隻要我們兩個聯手,別說區區冀州,就算是公孫瓚和劉備所在的幽州、李學所領的並州都完全不可能是我們二人的對手!”
雖然有心說些什麽,但是勸誡的話最終還是停在口中,畢竟這種事情已經不可能發生,哪怕那個曹孟德不是一個久居人下的人物,但是在大勢麵前,卻也並非沒有收為己用的機會。
所以……
“主公所言豐記下了。隻是不知我軍是否應該派小股部隊前往豫州支援一下劉表,否則空口白話以那劉表的精明應該不太可能相信我們啊。”
“暫時不需要,我們需要集中精力對付眼前的問題,等到以後有餘力的時候再說吧。而且汝南是我袁氏根基,雖然很不情願,但是在那裏我能夠獲得的支持遠遠不如那個占據了嫡親名義的弟弟。去的人多了可能會影響到我們這邊的計劃,可是去的人少了隻怕憑當地的那些被收買的匪盜都能讓我們的人吃大虧,人生地不熟的太被動了。”
“主公明鑒。另外動靜有些大的諸侯卻是來自於朔州牧盧植盧子幹那裏。”
“哼哼,董賊都把洛陽城給燒了,那個自詡忠君愛國的盧子幹怎麽可能還能坐得住,這個時候隻怕董賊就是手握著皇帝的詔書那位以那位朔州牧的脾氣也不可能善罷甘休吧。”
“主公這一次倒是想得有些偏差了,董賊老兒這一次用的手段倒是有趣。”
“哦~能讓元皓你如此讚歎,甚至不顧及董賊是我們大敵的計謀,我倒真是有些好奇了。”
“董賊以皇命詔盧子幹進京,據說是要任命其為司空,同時卻並沒有任命新的朔州牧。”
“董賊的這道命令還真是有趣,明明知道盧子幹要和自己玩命卻還將他請到長安去……”
“或許這才是董賊和李文優的高明之處。”
“此話怎講。”
“離開朔州的盧子幹不過是一個年邁體衰的老臣罷了,前往長安又能帶多少兵多少將,否則董賊以皇命責盧子幹不臣之罪,那麽盧子幹的一世清名也就徹底化為泡影。朔州兵的戰鬥力或許不如並州,但是不論是黑山的黃巾賊餘孽還是涼州麴義麾下的胡騎都不是易於之輩,董賊剛剛殺了韓文約穩定了後方,同時還需要麵對來自益州劉焉的威脅,能少一點壓力總是好的。最重要的是,如果董賊和盧子幹起了衝突,主公覺得那並州李學會站在誰那邊。”
“所以董賊不但要讓盧子幹淨身離開朔州,而且將朔州牧空懸讓其內亂,徹底絕了盧子幹的後路。哼哼,那些黃巾賊能力不怎麽樣,可是野心卻不小,沒了盧子幹壓製,他們必然生亂!”
“這一點上豐覺得主公或許這一次是猜錯了。”
“哦?元皓難道覺得董賊會任命自己的心腹前往朔州?那隻怕反而會適得其反吧。”
“不,臣下覺得或許董賊空懸朔州之位不過是做一個順水人情罷了。畢竟那朔州重鎮西河可是那李學起家之地,其家族也是那盧子幹治理朔州時頗為倚重的部下。就算董賊派出一位新的州牧或者刺史,李學也完全可以找借口進入朔州,重掌大權。如此一來倒還不如做一個順水人情,就算不能讓李書實重新倒向董賊,也要將李學的目光投向東方。”
“西河的確是李學的起家之地,可是西河李家可不是李學的後盾。那李學不過是童淵趁李家內亂塞過來的一個外人罷了,連家族中庶出的子弟都會遭到排擠,更別說那些自詡西河名門的家族怎麽會看上李學這個來曆不明的窮小子。之前不過是因為李學人在西河,手握重兵又有童淵強勢壓服了那些反對者,而且當時的李家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如今李家已經重新興旺了起來,元皓你覺得他們會怎麽做?你知不知道我手上可是已經收到了好幾封密信呢。”
“分不清厲害的家夥最終隻會成為他人的墊腳石。”
“隻要讓那李學無暇東顧就好,隻要別像河東那群廢物就好。更何況除了李家之外,匈奴人同樣是我們的助力,左賢王一係可還牢牢記著當初李學給予他們的‘恩惠’呢。於夫羅怎麽可能真的放棄了匈奴人從冒頓時代傳承下來的驕傲,我們的棄子可是多得很啊。”
“主公還請不要開心的太早。當初河東之事我們以為至少也能讓並州露出破綻,可是誰曾想那李學並沒有費太多力氣便解決了河東的問題。而且聽聞李學在西域還給鮮卑人以重創,身邊又有程昱、閻忠、賈詡這樣的智謀之士,主公可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啊。”
“你這一說還提醒我了,還有鮮卑人。對,還有鮮卑人。不過現在我們還不需要做太多,正好我還覺得我們的計劃缺人手,讓鮮卑出些義從正好可以減少我們的戰損。”
“這件事還請主公三思,鮮卑人態度蠻橫而狡詐,雖然戰力強於烏丸人,但是卻遠遠無法及得上烏丸人安全。而且我們向烏丸人施以恩惠,未來如果我們與幽州公孫結怨,便可以讓烏丸人襲擊公孫瓚的後方,對我們來說是一箭雙雕的事情啊。”
“你說得不錯,這件事是我想當然了。不過鮮卑人那邊你也不要落下,也接觸接觸,看看能不能給那李學造成一些麻煩,我不希望我們的計劃在完成前讓李學這個變數參與進來。”
“豐必定不會讓主公失望的。”
“那麽就說說其他諸侯那邊還有什麽動靜比較大的吧。”
“是。除了上麵幾家諸侯之外,另外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便是來自於青、兗、徐、豫等州的交界處。聽說那邊因為天災[***],再加上當地豪強與百姓之間屢次爆發衝突,一些黃巾賊餘孽似乎又開始蠢蠢欲動,甚至青州西部的山區中出現大量軍隊,號稱百萬黃巾。”
“哦?這是怎麽一回事,他們到底想做什麽,會不會對我們的計劃產生影響。”
“具體領導者還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影響將會非常大。當初黃巾賊能夠席卷大漢幾乎全部州,大部分的郡縣,除了依靠太平道多年的宣傳之外,那個‘打土豪分田地’的的行為也是重要的原因。他們將可以搶到的土地分給了那些百姓,百姓為了保護他們獲得的土地便會支持黃巾賊,而當時因為大漢天災[***]非常頻繁,導致流民眾多,這些人也就成為了黃巾賊最為堅定的支持者。哪怕到了現在,他們依然懷念並對賊首張角感恩戴德。哼,這些愚民還真是愚蠢,他們最應該感恩的不是那些黃巾賊,而是他們那個昏庸無道的先帝啊!哼,平定黃巾賊卻不讓那些逃亡或者被殺豪強的後代或者旁枝獲得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反而讓那些愚民繼續掌握本不屬於他們的東西,如今隻是將土地物歸原主,但是那些愚民自然不會願意放棄到手的安身立命之本,於是雙方之間產生矛盾和摩擦實在是不足為奇。”
“好了元皓,知道你的家族也受損頗重,不過也不需要這樣吧,可不要讓你的情緒影響你的思考,你可是我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如果你都不冷靜了,那我軍豈不會亂成一團。”
“讓主公笑話了,田豐深感慚愧。”
“不過照你這麽說來,如果任由青州這‘百萬黃巾’發展下去,將會是有一場黃巾之亂?”
“主公說得沒錯,豐便是這樣想的。而且不論是兗州劉岱、北海孔融都不長於兵事。徐州陶謙雖然能夠依托地形抵擋黃巾賊,但是他與徐州的賊寇尚且還有勾結,如果局勢出現某些變化,難保陶謙不會與那些黃巾賊做什麽無恥的交易。而冀州土地肥沃,如果那些人掌握了中原腹地,難保他們下一個目標不會是我們,甚至如果我們的計劃順利實施,他們還有可能趁我們兵力不足的時候從背後插上一刀,畢竟當初主公也是與那張角作戰的主力軍啊。”
“唔……這樣一算兵力又不夠了啊!元皓,你說那些黃巾賊是否可以為我們所利用。”
“……可以!”思考了一會,田豐才點了點頭,肯定的說道。
“那就好。盡量讓他們將矛頭對準青州和徐州。這兩處對我們未來的計劃非常重要。不論是封官許願,還是索要財物,隻要能夠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想法進攻,元皓你都可以做主!”
“雖然困難不小,但是臣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讓主公的計劃不會受到幹擾。”
“元皓你覺得我們這樣做會不會讓青徐二州變成一片白地。這冀州之地經過黃巾之亂之後直到現在也沒能恢複元氣,讓我們如今想要擴大軍隊規模都不容易。如果我們得到了一個隻有空架子的青徐之地,會不會反而拖了我們袁家大業的後腿。”
“這一方麵主公倒是不需要太過擔心。青徐二州不但土地豐饒而且還有海鹽之利,通商之便,同樣有著可以達成霸業的基礎。而且現在我們與那‘百萬黃巾’交好,之後再以兵戈威之,以土地誘之,以情動之,自然可以將之納入我軍之列。到時候哪怕青徐二州真的成了白地,有三五年的時間也能重新成為富庶之地。更別說以陶謙之能或許還能將那些與其說是亂賊還不如說一群拿著農具的農夫逼入絕境,我們還能獲得另一臂助,讓我們的計劃變得更加容易一些。到時候主公倒也不必算計兵多兵少的事情了。”
“好你個田元浩,也學著孟德打趣我了麽。不過這樣的一群刁民就算編入行伍也不過是一群亂兵,隻怕未傷敵人,先傷我們自身啊。更可慮的是這群人依仗軍功,未必就不會出現第二個董賊,我們世家的血已經流的夠多了,不能再隨意損耗了。”
“主公不必擔心,再怎麽不肖之人也可以教化。而且這些士兵也更多是為了彌補我們精兵充足但是可以消耗的士卒卻不足的弊端。同時許之表現優良者可以組成精銳之師,雖然訓練紀律都更為嚴苛,但是糧餉也將加倍,為了能夠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他們自然便會接受那些嚴苛的軍令,相信十年之後主公便會擁有一支足以橫掃天下的部隊。”
“算了,這件事容後再議。說說我們北邊的那幾個鄰居吧,他們最近有什麽動靜。”
雖然田豐的提議和描繪的美好場景多少讓袁紹有些意動,但是袁紹最終還是委婉的拒絕了田豐的提議,因為他實在是不喜歡那些在他眼中貪得無厭,稍稍有些不滿就便以武力抗衡空耗大漢各級府衙財物的“刁民”,哪怕他也知道某些豪強的做法實在是違法亂紀,但是僅僅隻是覺得那不過是個別現象,是一些不入流沒傳承的家族的做法。
事實上在他的認知裏,身為高門大閥的袁氏家族對於名下土地上耕種的那些佃戶待遇還是不錯的,甚至比那些自有田地的自耕農還要好一些,所以每一年都會有人主動找到袁氏的管家希望將土地賣給袁氏,而自己成為袁氏的佃戶。
所以,對於袁紹來說,他是希望門閥世家不但可以掌握國家的權力,同樣也要更多的掌握土地的所有權,也隻有這樣才能讓那些百姓過得更好,讓流民消失,讓那些野心家沒有了起兵造反的土壤,讓國家進入到一個長治久安的環境之中。
“我們北麵的那幾位鄰居……嗬嗬,他們之間最近似乎很熱鬧啊……”
一提起這件事,饒是以田豐習慣平靜的臉孔上,也帶上了絲絲的笑意。(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回稟主公,根據並州傳來的線報,似乎那李學人還在西河,但是他麾下的部隊已經進入河內郡,而以西河到太原、河內等地的距離,李學快馬而行最多十曰左右便可到達。”
“這樣麽?那還真是可惜了。算了,原本也沒有報多大的期望,而且現在也還不是時候。”
袁紹原本是不願意回到南皮這裏的,雖然這裏曾經是興周八百年的薑太公發跡前隱居垂釣的地方,雖然這裏是大漢重要的產糧基地,雖然這裏是通向幽州和青州的交通要道。
但是袁紹依然不是非常喜歡這裏。
因為待在這裏,總讓他想起他當初逃出洛陽時那幅狼狽的模樣。
他喜歡洛陽,喜歡洛陽的繁華,喜歡洛陽的景色,還喜歡洛陽那總是顯得有些混亂的局勢。
可是,隨著董卓的一係列行動,洛陽及其周邊都成了一片白地。袁紹哪怕身家再怎麽豐厚,也是絕對沒有重建洛陽的能力,因為哪怕是他也拿不出那麽多的財富和更重要的人力。
於是,無奈之下,他不得不再一次返回南皮,返回他曾經起兵誓師的地方。
於是,曾經叱吒風雲一跺足便能讓大漢的土地抖三抖的諸侯聯軍盟主,轉瞬間又變成了隻能在這一郡之地內來回折騰的小諸侯,哪怕名義上袁紹依然抱有著聯軍盟主的稱號。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其他諸侯的動向如何?尤其是我那個總是很好強的弟.弟?”
雖然聲音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起伏,但是熟悉袁紹的人此時此刻這位大漢的政治新星的心情並不好。畢竟袁術那廝誘拐某隻江東萌虎成功,而他袁紹的好基友卻去了南方。雖說袁紹總攻遍天下,但是某隻黑皮矮子在袁紹的心目中卻有著頗為獨特的位置。
好吧,即使是強氣的總攻有的時候也會在特定的人麵前變成抖m或者傲嬌一樣的存在啊。
“是,主公。如果要說最近諸侯間動靜鬧得最大的應該還屬公路大人與荊州刺史劉表劉景升之間的爭鬥。公路大人聯絡了豫州刺史孫文台,氣勢很盛。不過那劉景升卻也不是什麽好惹的主,雖然董賊如今已經是名聲掃地,但是有傳言兩方依然在私底下有些聯係,以致於公路大人的軍隊依然被武關的馬壽成所牽製。所以真正能夠投入進攻的隻有孫文台的兵馬,不過任那孫文台有多威猛,憑其麾下的豫州兵,想要突破漢水天險,隻怕並不容易。”
“一會選一能言之士,到荊州去見劉表,告訴他我願意給他提供一些‘幫助’,讓他放心對抗我的那個弟弟和那個孫文台。另外告訴他,孫文台勇則勇已,但卻輕而無備,必要的時候選上幾名刺客,帶上幾張強弩就能搞定。就算搞不死那孫文台,也能讓孫軍亂了陣腳!”
“主公,這孫文台可不簡單啊。他不但武藝出眾,而且手下忠心耿耿,區區刺客……”
“哼哼,孫文台的確是員虎將,但是從旋門關到弘農,孫文台每一次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不論局麵處於優勢還是劣勢都是如此。局麵危機的時候或許還會小心謹慎一些,但是一旦局麵有利於他,就會變得魯莽起來,否則又怎麽會想到跑去和王越那個江湖遊俠兒一較高下,最後連累孟德折損大將不說還導致他麾下的部隊損失慘重。哼!若是沒有那個搗亂的孫文台,說不定孟德就會帶著他的部隊來幫我,隻要我們兩個聯手,別說區區冀州,就算是公孫瓚和劉備所在的幽州、李學所領的並州都完全不可能是我們二人的對手!”
雖然有心說些什麽,但是勸誡的話最終還是停在口中,畢竟這種事情已經不可能發生,哪怕那個曹孟德不是一個久居人下的人物,但是在大勢麵前,卻也並非沒有收為己用的機會。
所以……
“主公所言豐記下了。隻是不知我軍是否應該派小股部隊前往豫州支援一下劉表,否則空口白話以那劉表的精明應該不太可能相信我們啊。”
“暫時不需要,我們需要集中精力對付眼前的問題,等到以後有餘力的時候再說吧。而且汝南是我袁氏根基,雖然很不情願,但是在那裏我能夠獲得的支持遠遠不如那個占據了嫡親名義的弟弟。去的人多了可能會影響到我們這邊的計劃,可是去的人少了隻怕憑當地的那些被收買的匪盜都能讓我們的人吃大虧,人生地不熟的太被動了。”
“主公明鑒。另外動靜有些大的諸侯卻是來自於朔州牧盧植盧子幹那裏。”
“哼哼,董賊都把洛陽城給燒了,那個自詡忠君愛國的盧子幹怎麽可能還能坐得住,這個時候隻怕董賊就是手握著皇帝的詔書那位以那位朔州牧的脾氣也不可能善罷甘休吧。”
“主公這一次倒是想得有些偏差了,董賊老兒這一次用的手段倒是有趣。”
“哦~能讓元皓你如此讚歎,甚至不顧及董賊是我們大敵的計謀,我倒真是有些好奇了。”
“董賊以皇命詔盧子幹進京,據說是要任命其為司空,同時卻並沒有任命新的朔州牧。”
“董賊的這道命令還真是有趣,明明知道盧子幹要和自己玩命卻還將他請到長安去……”
“或許這才是董賊和李文優的高明之處。”
“此話怎講。”
“離開朔州的盧子幹不過是一個年邁體衰的老臣罷了,前往長安又能帶多少兵多少將,否則董賊以皇命責盧子幹不臣之罪,那麽盧子幹的一世清名也就徹底化為泡影。朔州兵的戰鬥力或許不如並州,但是不論是黑山的黃巾賊餘孽還是涼州麴義麾下的胡騎都不是易於之輩,董賊剛剛殺了韓文約穩定了後方,同時還需要麵對來自益州劉焉的威脅,能少一點壓力總是好的。最重要的是,如果董賊和盧子幹起了衝突,主公覺得那並州李學會站在誰那邊。”
“所以董賊不但要讓盧子幹淨身離開朔州,而且將朔州牧空懸讓其內亂,徹底絕了盧子幹的後路。哼哼,那些黃巾賊能力不怎麽樣,可是野心卻不小,沒了盧子幹壓製,他們必然生亂!”
“這一點上豐覺得主公或許這一次是猜錯了。”
“哦?元皓難道覺得董賊會任命自己的心腹前往朔州?那隻怕反而會適得其反吧。”
“不,臣下覺得或許董賊空懸朔州之位不過是做一個順水人情罷了。畢竟那朔州重鎮西河可是那李學起家之地,其家族也是那盧子幹治理朔州時頗為倚重的部下。就算董賊派出一位新的州牧或者刺史,李學也完全可以找借口進入朔州,重掌大權。如此一來倒還不如做一個順水人情,就算不能讓李書實重新倒向董賊,也要將李學的目光投向東方。”
“西河的確是李學的起家之地,可是西河李家可不是李學的後盾。那李學不過是童淵趁李家內亂塞過來的一個外人罷了,連家族中庶出的子弟都會遭到排擠,更別說那些自詡西河名門的家族怎麽會看上李學這個來曆不明的窮小子。之前不過是因為李學人在西河,手握重兵又有童淵強勢壓服了那些反對者,而且當時的李家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如今李家已經重新興旺了起來,元皓你覺得他們會怎麽做?你知不知道我手上可是已經收到了好幾封密信呢。”
“分不清厲害的家夥最終隻會成為他人的墊腳石。”
“隻要讓那李學無暇東顧就好,隻要別像河東那群廢物就好。更何況除了李家之外,匈奴人同樣是我們的助力,左賢王一係可還牢牢記著當初李學給予他們的‘恩惠’呢。於夫羅怎麽可能真的放棄了匈奴人從冒頓時代傳承下來的驕傲,我們的棄子可是多得很啊。”
“主公還請不要開心的太早。當初河東之事我們以為至少也能讓並州露出破綻,可是誰曾想那李學並沒有費太多力氣便解決了河東的問題。而且聽聞李學在西域還給鮮卑人以重創,身邊又有程昱、閻忠、賈詡這樣的智謀之士,主公可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啊。”
“你這一說還提醒我了,還有鮮卑人。對,還有鮮卑人。不過現在我們還不需要做太多,正好我還覺得我們的計劃缺人手,讓鮮卑出些義從正好可以減少我們的戰損。”
“這件事還請主公三思,鮮卑人態度蠻橫而狡詐,雖然戰力強於烏丸人,但是卻遠遠無法及得上烏丸人安全。而且我們向烏丸人施以恩惠,未來如果我們與幽州公孫結怨,便可以讓烏丸人襲擊公孫瓚的後方,對我們來說是一箭雙雕的事情啊。”
“你說得不錯,這件事是我想當然了。不過鮮卑人那邊你也不要落下,也接觸接觸,看看能不能給那李學造成一些麻煩,我不希望我們的計劃在完成前讓李學這個變數參與進來。”
“豐必定不會讓主公失望的。”
“那麽就說說其他諸侯那邊還有什麽動靜比較大的吧。”
“是。除了上麵幾家諸侯之外,另外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便是來自於青、兗、徐、豫等州的交界處。聽說那邊因為天災[***],再加上當地豪強與百姓之間屢次爆發衝突,一些黃巾賊餘孽似乎又開始蠢蠢欲動,甚至青州西部的山區中出現大量軍隊,號稱百萬黃巾。”
“哦?這是怎麽一回事,他們到底想做什麽,會不會對我們的計劃產生影響。”
“具體領導者還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影響將會非常大。當初黃巾賊能夠席卷大漢幾乎全部州,大部分的郡縣,除了依靠太平道多年的宣傳之外,那個‘打土豪分田地’的的行為也是重要的原因。他們將可以搶到的土地分給了那些百姓,百姓為了保護他們獲得的土地便會支持黃巾賊,而當時因為大漢天災[***]非常頻繁,導致流民眾多,這些人也就成為了黃巾賊最為堅定的支持者。哪怕到了現在,他們依然懷念並對賊首張角感恩戴德。哼,這些愚民還真是愚蠢,他們最應該感恩的不是那些黃巾賊,而是他們那個昏庸無道的先帝啊!哼,平定黃巾賊卻不讓那些逃亡或者被殺豪強的後代或者旁枝獲得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反而讓那些愚民繼續掌握本不屬於他們的東西,如今隻是將土地物歸原主,但是那些愚民自然不會願意放棄到手的安身立命之本,於是雙方之間產生矛盾和摩擦實在是不足為奇。”
“好了元皓,知道你的家族也受損頗重,不過也不需要這樣吧,可不要讓你的情緒影響你的思考,你可是我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如果你都不冷靜了,那我軍豈不會亂成一團。”
“讓主公笑話了,田豐深感慚愧。”
“不過照你這麽說來,如果任由青州這‘百萬黃巾’發展下去,將會是有一場黃巾之亂?”
“主公說得沒錯,豐便是這樣想的。而且不論是兗州劉岱、北海孔融都不長於兵事。徐州陶謙雖然能夠依托地形抵擋黃巾賊,但是他與徐州的賊寇尚且還有勾結,如果局勢出現某些變化,難保陶謙不會與那些黃巾賊做什麽無恥的交易。而冀州土地肥沃,如果那些人掌握了中原腹地,難保他們下一個目標不會是我們,甚至如果我們的計劃順利實施,他們還有可能趁我們兵力不足的時候從背後插上一刀,畢竟當初主公也是與那張角作戰的主力軍啊。”
“唔……這樣一算兵力又不夠了啊!元皓,你說那些黃巾賊是否可以為我們所利用。”
“……可以!”思考了一會,田豐才點了點頭,肯定的說道。
“那就好。盡量讓他們將矛頭對準青州和徐州。這兩處對我們未來的計劃非常重要。不論是封官許願,還是索要財物,隻要能夠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想法進攻,元皓你都可以做主!”
“雖然困難不小,但是臣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讓主公的計劃不會受到幹擾。”
“元皓你覺得我們這樣做會不會讓青徐二州變成一片白地。這冀州之地經過黃巾之亂之後直到現在也沒能恢複元氣,讓我們如今想要擴大軍隊規模都不容易。如果我們得到了一個隻有空架子的青徐之地,會不會反而拖了我們袁家大業的後腿。”
“這一方麵主公倒是不需要太過擔心。青徐二州不但土地豐饒而且還有海鹽之利,通商之便,同樣有著可以達成霸業的基礎。而且現在我們與那‘百萬黃巾’交好,之後再以兵戈威之,以土地誘之,以情動之,自然可以將之納入我軍之列。到時候哪怕青徐二州真的成了白地,有三五年的時間也能重新成為富庶之地。更別說以陶謙之能或許還能將那些與其說是亂賊還不如說一群拿著農具的農夫逼入絕境,我們還能獲得另一臂助,讓我們的計劃變得更加容易一些。到時候主公倒也不必算計兵多兵少的事情了。”
“好你個田元浩,也學著孟德打趣我了麽。不過這樣的一群刁民就算編入行伍也不過是一群亂兵,隻怕未傷敵人,先傷我們自身啊。更可慮的是這群人依仗軍功,未必就不會出現第二個董賊,我們世家的血已經流的夠多了,不能再隨意損耗了。”
“主公不必擔心,再怎麽不肖之人也可以教化。而且這些士兵也更多是為了彌補我們精兵充足但是可以消耗的士卒卻不足的弊端。同時許之表現優良者可以組成精銳之師,雖然訓練紀律都更為嚴苛,但是糧餉也將加倍,為了能夠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他們自然便會接受那些嚴苛的軍令,相信十年之後主公便會擁有一支足以橫掃天下的部隊。”
“算了,這件事容後再議。說說我們北邊的那幾個鄰居吧,他們最近有什麽動靜。”
雖然田豐的提議和描繪的美好場景多少讓袁紹有些意動,但是袁紹最終還是委婉的拒絕了田豐的提議,因為他實在是不喜歡那些在他眼中貪得無厭,稍稍有些不滿就便以武力抗衡空耗大漢各級府衙財物的“刁民”,哪怕他也知道某些豪強的做法實在是違法亂紀,但是僅僅隻是覺得那不過是個別現象,是一些不入流沒傳承的家族的做法。
事實上在他的認知裏,身為高門大閥的袁氏家族對於名下土地上耕種的那些佃戶待遇還是不錯的,甚至比那些自有田地的自耕農還要好一些,所以每一年都會有人主動找到袁氏的管家希望將土地賣給袁氏,而自己成為袁氏的佃戶。
所以,對於袁紹來說,他是希望門閥世家不但可以掌握國家的權力,同樣也要更多的掌握土地的所有權,也隻有這樣才能讓那些百姓過得更好,讓流民消失,讓那些野心家沒有了起兵造反的土壤,讓國家進入到一個長治久安的環境之中。
“我們北麵的那幾位鄰居……嗬嗬,他們之間最近似乎很熱鬧啊……”
一提起這件事,饒是以田豐習慣平靜的臉孔上,也帶上了絲絲的笑意。(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