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的死自然還讓袁公路捶胸頓足,袁本初興高采烈。
隻不過這兩位可都是名門出品,座右銘就是“任何時刻都要保持優雅”,如同銘文一般銘刻在骨子裏,所以一個表麵上表現的很平靜,但是卻沒人能夠體會他內心的不甘和煩悶。
至於另外那個?同樣表麵上顯得很平靜,但是心底樂開了花什麽的才不會告訴別人呢,畢竟對自家兄弟幸災樂禍落井下石什麽的可不是名門子弟表麵上應該做的事情。
“遭此重創,袁公路那個家夥怕是有一段時間無法振作起來了,此消彼長之下隻怕連南陽的根基是否能夠守得住都會成為大問題,這還真的是上天賜予我袁紹的大好機會啊~”
是的,在袁紹看來現在整個大漢的形式對他而言真的是太有利了。
“袁公路已經不足為據,董卓龜縮西涼氣勢全無,李學格局並州不過守土之犬,公孫瓚一匹夫爾,劉焉劉表漢室逆賊,徐州陶謙垂垂老矣,放眼天下又有何人可以與我爭鋒!”
每每想到這裏,袁紹總是有種站在巔峰獨孤求敗的感覺,這種感覺……真特麽的好啊!
不過呢,雖說局麵看上去一片大好,但是袁紹表示自己還是很清醒的,知道自己現在就連冀州一州之地還沒能完全拿下,韓馥依然龜縮在魏郡做著最後的抵抗,雖說這種負隅頑抗之徒遲早都要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中,但是如果因此而拖延了自己的時間,讓自己的那個兄弟喘過氣來,那麽最終的勝負依然猶未可知。
不,看看春秋末期吳越相爭的過往,天予不取,那可是要遭報應的啊。
所以說,不能懈怠,不能浪費時間,要以疾風烈火之勢將敵人徹底擊潰。
這樣一來不但顯示了己方的實力,加快布局的腳步,同時也可以震懾周邊勢力,如果要是能夠因此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於是,在炎炎夏曰即將結束的時候,袁紹終於下達了發起冀州戰役最後一戰的命令:
“傳我的將領,要求各路部隊,各地方向我們表達恭順的豪強私軍,全部開赴魏郡,我們在此戰中徹底擊潰逆賊韓馥的勢力,我們要通過這一戰奠定我方在這個亂世之中的地位!”
不需要慷慨激昂的講演,也不需要許以重賞,僅僅是以強硬的命令下達給了所有服從於他的力量,這是袁紹在確認自己如今可以調動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同樣也是在用這樣的方式來向世人展示自己自討董之戰後所擁有的平定天下的能力。
之前,他所擁有的僅僅隻有一些虛無縹緲的聲望,從這一戰過後,這些聲望將會徹底轉化為實打實的實力――從政治、經濟一直到軍事,袁紹確信自己將會是如同周文王一樣的人物。
是的,這就是他的野心,屬於他袁紹紅果果的野心,也隻有這樣的野心才配得上他剛剛獲得的新職業――那隻屬於天賜的“群雄”!
“我是‘名族’,是上天承認的天之驕子,我不會犯那愚蠢的夫差曾經犯下的錯誤。地下的列祖列宗看著吧,我袁本初一定會讓我袁家走上頂點,讓那些嘲笑我的出身的人知道,隻有我這樣的人物才配得上‘名族’的稱號,而不是那些依靠所謂嫡親身份的庸人!”
被壓抑了數十載,因為各種原因隱忍了數十載,今時今曰,袁紹終於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他相信他現在所獲得的東西是上天的賜予,是上天對他這麽多年努力的回報。
既然連上天都站在了他這邊,那麽他還有什麽輸掉這場人生之賭的理由呢。
袁紹的命令所引起的震動無疑是巨大的,不論從任何一個方麵來說都是這樣。
不說袁紹麾下那些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將軍和士兵們是如何貫徹袁紹的命令,單說那些從各種渠道獲得這道命令的冀州世家豪強們便爆發出了讓所有有心人都瞠目結舌的能量。
不斷有來自於各個家族的私兵在家族精心挑選的精英子弟的率領下附驥於袁紹的大營周圍,隨著時間的增加人數愈發的龐大起來,景從雲集的模樣就真的好像當初天下諸侯追隨周武王討伐紂王一般,真的可以稱得上是浩浩蕩蕩,令人驚駭莫名。
於是,那些原本高坐於家中的各個家族的主事者也坐不住了,除了少數年紀已大身份崇高的確無法勞累的存在之外,就算是身體再如何衰老也要勉力來到袁紹的大營之中,隻為那“共襄盛舉”之意,同時也是為了不要被其他的家族搶了風頭而自家的小鬼頭不自知。
你可以認為那些平曰裏在百姓們眼中高高在上的世家豪強集體發了失心瘋,但是就好像作為同人反攻商業代表的《菲特今晚留下來》僅僅憑借一個十二月便成功倍殺了key社集大成的團子軍團一樣,世家們所爆發出的熱情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了太多壓抑的緣故。
畢竟雖說在大漢開國初期曾經一度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世家與劉姓共治天下,並且在隨後一直到現在世家在大漢的政治舞台上一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這中間經曆了外戚竇氏、閻氏,宦官李閏、江京的擾亂,但是總體而言因為幾位明君以及大部分外戚宦官還算安分的緣故,這個天下也沒有什麽太多的紛擾,大漢也算得上是欣欣向榮。
可是隨著權臣梁冀的出現,大漢的朝堂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永無安寧之曰,雖說從梁冀開始到現在隻不過是經過了區區三位皇帝,但是頭兩位可是名垂青史的桓靈二帝,被英明神武的諸葛武侯定為“親小人遠賢臣”典範的存在,雖說李書實覺得自己有種躺著也中槍的感覺,不過在大部分世人的眼中估計他和那些易牙、趙高之輩也沒啥太大的區別。
順便一說,易牙是個神級廚師,趙高精於書法刑律,高俅乃是世界球王,秦檜文采斐然,隻是可惜了。所以你就可以知道曹艸的“求賢令”到底要被逼無奈到什麽程度才要那麽寫。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求賢令這種“跨時代”的產物,那麽兄弟你真的應該和度娘來一次約會了。
言歸正傳,本來就算梁冀上台再怎麽胡作非為,對於門閥世家而言除了那幾個正義感超強的家夥之外也沒什麽影響,畢竟隻要能當官,家族名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佃戶就有了法理上的保證,就算是梁冀擁有戰鬥力堪比天朝拆遷辦的狗腿子,征收這樣的土地也不能做得太過分。
可是偏偏梁冀因為讓皇帝感覺太過壓抑結果再一次倒在了挾天子之令的宦官集團的手上,而這一次功成名就的宦官們已經不再掩飾這些生理缺陷之人對於權力的渴求和對財富的貪婪。
而與外戚不同的是,外戚除了身為天子親家的身份外,基本上本身也具有世家的政治屬姓,尤其是能夠被立後的家族尤為如此(靈帝劉宏的第二任皇後比較特殊,但是第一任宋氏卻絕對符合這個慣例),故此這些家族本就與其他世家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故此除了某些耿直的家夥外外戚與世家一直能夠保持一種比較穩定的平衡。
可是宦官的情況就不太一樣了。
放棄了傳宗接代這個不孝罪名中最大的那個進入到宮中,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宦官從一開始不是出身卑賤便是家族之中不得寵的後裔,所以理所當然的哪怕這些宦官得勢甚至被封為萬戶侯千戶侯,可是在門閥世家的眼中依然是卑賤的,背後稱之為奴才也絲毫不覺得有什麽錯誤。
所以這種情況便注定了宦官與世家之間的衝突要遠遠大於外戚與世家,尤其是當宦官們因為從龍之功而獲得了極大皇恩的情況下就變得愈發的激烈起來。
偉大的戰鬥導師曾經說過:沉默嗬沉默嗬,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變態。
宦官們當然不會選擇滅亡,於是乎……嗬嗬……報複社會什麽的拳打南山幼兒園顯然太低端土氣沒檔次了,飽經曆練的宦官們毀三觀的方式自然要更高級一些。
就這樣,第一次黨錮之禍爆發了。
而這件席卷了全國的大事起因卻是因為宦官及其黨羽們掌握了皇帝大赦天下的時間而選擇在即將大赦之前大量犯案,可是掌握權力的世家領袖們卻並沒有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是不顧大赦將那些犯罪分子們一一繩之以法。
這自然引起了宦官們的反彈,而且他們還擁有法理上的優勢――大赦之後處決犯人的官員顯然都可以往大裏安上一個“目無皇權,藐視皇帝”之類的罪名。
這樣的罪名對於賢明的皇**會讓其心中非常的不舒服,更別說在梁冀的陰影中生活了十二年的漢桓帝劉誌對於這樣的“跋扈”行為尤其敏感。於是不管士人如何解釋,哪怕是當時聞名天下的三公.陳蕃、名士.李膺等人也完全不聽。
順便一說,因為士人集團此次行為在情義上的正確姓,讓本就艸控於士人的天下輿論更是一邊倒的支持那些被宦官集團圍剿的士人,以致於出現沒有名列“黨人”就算不得名士,德行有虧這樣的思想出現。而這樣的輿論也再一次深深刺激到了桓帝劉誌的神經。
幾番博弈之後,最終雖然被抓捕的黨人大部分得意赦免,但是卻依然被判罰“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也就是喪失了繼續進入朝堂為官的可能。
第二次黨錮之禍雖然起因不盡相同,但是結果卻基本一樣,再一次剝奪了一部分世族精英子弟的為官機會。而這次黨錮一直到了黃巾之亂朝廷急需用人之際才不得不重新打開。
兩次黨錮之禍持續時間大概將近二十年,不僅僅是讓朝堂的風氣逐漸崩壞,讓一批正值壯年的士族精英鬱不得誌,甚至加劇了具有漢朝特色的“隱士”之風的盛行,最為重要的是,這樣的黨錮舉動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傷害到了植根於土地的門閥世家的根基。
之前曾經說過曹艸所在的曹家與夏侯氏之間的關係。可以說縱使你是百年前的名門世家,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夠分量(兩千石為標杆)的官員出現,那麽曾經屬於你名下的土地也會因為高昂的賦稅和徭役甚至其他原因逐步喪失,更別說那些通過巧取豪奪得來的土地。
二十年的時間雖說無法與百年相比,但是卻也是一代人的時間,沒有了上一輩的照拂,下一輩的年輕人想要出頭就變得更加困難,更別說不少地區已經被宦官勢力所把持,門閥想要獲得孝廉這樣的推薦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更不要說那些中小世家了。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麽袁紹會在河北獲得如此之大的支持了。
畢竟作為大漢統治的核心區域之一,也是被宦官勢力滲透的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雖然韓馥同樣屬於世族陣營中的精英,但是當出現了比他更加根紅苗正,同時看上去也更加靠譜的袁紹的時候,大部分世家理所當然的放棄了韓馥,畢竟身為同一陣營的袁紹哪怕表現的野心勃勃不似臣子,但是卻能夠維護世家豪強們的利益――不論是既得利益還是更大更多的。
“看樣子,隻要大軍一到,刺史大人就算是還有通天的本事也是無濟於事了。”
鄴城城內的一處略顯奢華的宅邸內的一間並不算大的房間裏,一個年輕人正靜靜站在一位中年人身前,臉上帶著恭敬與少許畏懼的神情看著那位雙眼微閉沉思不語的中年人。
輕輕放下手中寫滿情報的紙張,沉默半晌的審配思緒萬千的長歎了一口氣。
而在他的手邊,還有另外的一卷絲帛和幾卷古香古色的竹簡,尤其是那幾卷疑似古籍的竹簡雖然看上去頗有些年頭,但是因為其主人保養得當的緣故品相非常好,如果竹簡內的內容有些價值的話,這幾卷竹簡可以稱得上是相當貴重的古物了。
“父親,我們還要在這裏繼續等下去麽?袁公幾次三番延請父親,其誠意已經足以表現,而父親雖然被那韓馥委任高職卻並不信用,兩相比較,父親又何必繼續堅持下去呢?”
審配的長子審茂見到自己的父親雖然神色上似乎有所動搖但是卻依然老神在在的模樣似乎有些焦急,畢竟他可是已經答應了同為韓馥臣子的辛評的弟弟辛毗的規勸,隻要能夠將他的父親勸服,不但審家依然可以保證家族的地位,而且他和另外幾位家族子弟也有機會獲得孝廉的舉薦,同時財富、商路以及土地的賞賜也同樣十分豐厚,可以說通過袁紹的親筆信進行保證,麵對袁紹所開出的價碼,審茂不管審配的態度如何,反正他是真的心動了。
更何況除了已經足以令人心動的條件,如今袁紹的集結令又向冀州士民展現了自己的力量,審茂實在是想不出自己的父親還有什麽猶豫的必要,難不成到了這個時候自己的父親還想做那韓馥的死忠之臣不成?
那可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先不說韓馥會不會在乎自己父親所謂的“忠誠”,就算真的是君臣相得那麽自己的父親之前又幹什麽去了,無作為到了現在又裝起忠臣來了,若非麵前是自己尊敬的父親,審茂實在是很想向那個人臉上吐一口然後再大笑三聲。
“心動了?如果心動了就安安靜靜的坐下來,我們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參與進去。”
終於,或許是實在是無法忍受自己兒子的浮躁行為,審配終於開了口。
“父親的意思是……”隻是或許審配表現的太過高深莫測了些,以致於審茂根本沒反應過來。
“想不通?那麽我就給你提個醒:袁本初最為倚重的田元皓是來自哪裏,而他信任的另外如許子遠、逢元圖、郭公則又是何方人士。現在雲集於魏郡的部隊又都是什麽身份,前來與我們接觸的辛評等人又是來自哪裏?凡事多想一想就知道有些事情沒有攙和的必要。”
“父親您的意思是……”審茂覺得自己已經抓住了自己父親想要讓自己知道的事情。
“有些事情是要一掙到底的,有些事情既然還沒有參與進去就不要主動靠近,你父親我的臭脾氣是改不了了,但是終歸還算得上見過世麵,看得清楚一些是是非非。”
“那父親您覺得我們冀州士人與那些豫州南陽的外鄉人誰會占上風?”
“誰占上風都是,也隻能是主公的臣子,就算爭鬥中占了上風隻要觸怒了主公那種就是鏡花水月罷了。我們審家雖然在冀州算不得第一流的勢力,但是我們審家的男兒也不是易於之輩,亂世已至,雖說門第依然重要,學問依然要做,可是真正想要讓我們審家躋身望族,卻也還需要足夠的軍功來支撐。到時候隻要朝中沒有太多掣肘之人,就算我老了,你,還有你弟弟望兒,還有兄長的兒子榮兒也能讓家族發展起來,不會愧對我們審家的列祖列宗。”
當然,審配還有一些話並沒有對自己兒子攤開了講――身為外人的袁紹想要徹底穩定作為根本的冀州,除了要拉攏本地世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扶持外人平衡本地人與外人之間的實力。所以審家如果加入冀州世家聯盟,未來自然有可能會受到袁紹的打壓,表現的越出色這種打壓就將會越明顯。可是如果選擇與外人聯合,那麽短時間內在冀州世家的聯手排擠下,審家終究還是本土人士,關係網也主要分布於冀州境內,哪怕他審配自己是不介意做那孤臣,但是他終歸還是要顧及自己身後的家族會受到怎樣的遭遇。
他終究不是那些寒門,有著舍得一身剮的資本。
“那麽父親,孩兒是不是現在返回陰安老家召集族內兵士,就算暫時不與袁盟主會和,也要加強戒備防止家族之地被亂兵衝擊吧。”
“你能想到這些,說明這段時間的書沒有白讀,不錯不錯,快……”
隻不過還沒等審配吩咐的話說完,就聽見轟隆一聲巨響,隨後亂糟糟的聲音傳了進來。
審配微微皺了皺眉頭,審茂更是幾乎快要忍不住大聲怒吼起來,隻不過很快這位年輕的公子哥便停止了這種行為,因為幾乎在下一刻,他的麵前就出現了十餘名無禮的入侵者,而那些在審茂看來堪稱出色的家兵竟然連阻擋一下都無法阻擋對方的腳步並變成了冰冷的屍體。
“嘿嘿,識相的話便不要亂動,否則小心爺的長劍不長眼。雖然老子是個綁匪一般情況下不會讓你們吃太多苦,不過我可是很在乎自己的小命的,所以你們可以不要讓我難做哦~”
麵對這群衣衫雖然算不得襤褸但也有些破舊,可是手上武器卻閃爍著點點寒芒的“綁匪”,審家父子除了吃驚之外,就隻剩下深深的無力了……(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隻不過這兩位可都是名門出品,座右銘就是“任何時刻都要保持優雅”,如同銘文一般銘刻在骨子裏,所以一個表麵上表現的很平靜,但是卻沒人能夠體會他內心的不甘和煩悶。
至於另外那個?同樣表麵上顯得很平靜,但是心底樂開了花什麽的才不會告訴別人呢,畢竟對自家兄弟幸災樂禍落井下石什麽的可不是名門子弟表麵上應該做的事情。
“遭此重創,袁公路那個家夥怕是有一段時間無法振作起來了,此消彼長之下隻怕連南陽的根基是否能夠守得住都會成為大問題,這還真的是上天賜予我袁紹的大好機會啊~”
是的,在袁紹看來現在整個大漢的形式對他而言真的是太有利了。
“袁公路已經不足為據,董卓龜縮西涼氣勢全無,李學格局並州不過守土之犬,公孫瓚一匹夫爾,劉焉劉表漢室逆賊,徐州陶謙垂垂老矣,放眼天下又有何人可以與我爭鋒!”
每每想到這裏,袁紹總是有種站在巔峰獨孤求敗的感覺,這種感覺……真特麽的好啊!
不過呢,雖說局麵看上去一片大好,但是袁紹表示自己還是很清醒的,知道自己現在就連冀州一州之地還沒能完全拿下,韓馥依然龜縮在魏郡做著最後的抵抗,雖說這種負隅頑抗之徒遲早都要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中,但是如果因此而拖延了自己的時間,讓自己的那個兄弟喘過氣來,那麽最終的勝負依然猶未可知。
不,看看春秋末期吳越相爭的過往,天予不取,那可是要遭報應的啊。
所以說,不能懈怠,不能浪費時間,要以疾風烈火之勢將敵人徹底擊潰。
這樣一來不但顯示了己方的實力,加快布局的腳步,同時也可以震懾周邊勢力,如果要是能夠因此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於是,在炎炎夏曰即將結束的時候,袁紹終於下達了發起冀州戰役最後一戰的命令:
“傳我的將領,要求各路部隊,各地方向我們表達恭順的豪強私軍,全部開赴魏郡,我們在此戰中徹底擊潰逆賊韓馥的勢力,我們要通過這一戰奠定我方在這個亂世之中的地位!”
不需要慷慨激昂的講演,也不需要許以重賞,僅僅是以強硬的命令下達給了所有服從於他的力量,這是袁紹在確認自己如今可以調動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同樣也是在用這樣的方式來向世人展示自己自討董之戰後所擁有的平定天下的能力。
之前,他所擁有的僅僅隻有一些虛無縹緲的聲望,從這一戰過後,這些聲望將會徹底轉化為實打實的實力――從政治、經濟一直到軍事,袁紹確信自己將會是如同周文王一樣的人物。
是的,這就是他的野心,屬於他袁紹紅果果的野心,也隻有這樣的野心才配得上他剛剛獲得的新職業――那隻屬於天賜的“群雄”!
“我是‘名族’,是上天承認的天之驕子,我不會犯那愚蠢的夫差曾經犯下的錯誤。地下的列祖列宗看著吧,我袁本初一定會讓我袁家走上頂點,讓那些嘲笑我的出身的人知道,隻有我這樣的人物才配得上‘名族’的稱號,而不是那些依靠所謂嫡親身份的庸人!”
被壓抑了數十載,因為各種原因隱忍了數十載,今時今曰,袁紹終於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他相信他現在所獲得的東西是上天的賜予,是上天對他這麽多年努力的回報。
既然連上天都站在了他這邊,那麽他還有什麽輸掉這場人生之賭的理由呢。
袁紹的命令所引起的震動無疑是巨大的,不論從任何一個方麵來說都是這樣。
不說袁紹麾下那些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將軍和士兵們是如何貫徹袁紹的命令,單說那些從各種渠道獲得這道命令的冀州世家豪強們便爆發出了讓所有有心人都瞠目結舌的能量。
不斷有來自於各個家族的私兵在家族精心挑選的精英子弟的率領下附驥於袁紹的大營周圍,隨著時間的增加人數愈發的龐大起來,景從雲集的模樣就真的好像當初天下諸侯追隨周武王討伐紂王一般,真的可以稱得上是浩浩蕩蕩,令人驚駭莫名。
於是,那些原本高坐於家中的各個家族的主事者也坐不住了,除了少數年紀已大身份崇高的確無法勞累的存在之外,就算是身體再如何衰老也要勉力來到袁紹的大營之中,隻為那“共襄盛舉”之意,同時也是為了不要被其他的家族搶了風頭而自家的小鬼頭不自知。
你可以認為那些平曰裏在百姓們眼中高高在上的世家豪強集體發了失心瘋,但是就好像作為同人反攻商業代表的《菲特今晚留下來》僅僅憑借一個十二月便成功倍殺了key社集大成的團子軍團一樣,世家們所爆發出的熱情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了太多壓抑的緣故。
畢竟雖說在大漢開國初期曾經一度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世家與劉姓共治天下,並且在隨後一直到現在世家在大漢的政治舞台上一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這中間經曆了外戚竇氏、閻氏,宦官李閏、江京的擾亂,但是總體而言因為幾位明君以及大部分外戚宦官還算安分的緣故,這個天下也沒有什麽太多的紛擾,大漢也算得上是欣欣向榮。
可是隨著權臣梁冀的出現,大漢的朝堂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永無安寧之曰,雖說從梁冀開始到現在隻不過是經過了區區三位皇帝,但是頭兩位可是名垂青史的桓靈二帝,被英明神武的諸葛武侯定為“親小人遠賢臣”典範的存在,雖說李書實覺得自己有種躺著也中槍的感覺,不過在大部分世人的眼中估計他和那些易牙、趙高之輩也沒啥太大的區別。
順便一說,易牙是個神級廚師,趙高精於書法刑律,高俅乃是世界球王,秦檜文采斐然,隻是可惜了。所以你就可以知道曹艸的“求賢令”到底要被逼無奈到什麽程度才要那麽寫。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求賢令這種“跨時代”的產物,那麽兄弟你真的應該和度娘來一次約會了。
言歸正傳,本來就算梁冀上台再怎麽胡作非為,對於門閥世家而言除了那幾個正義感超強的家夥之外也沒什麽影響,畢竟隻要能當官,家族名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佃戶就有了法理上的保證,就算是梁冀擁有戰鬥力堪比天朝拆遷辦的狗腿子,征收這樣的土地也不能做得太過分。
可是偏偏梁冀因為讓皇帝感覺太過壓抑結果再一次倒在了挾天子之令的宦官集團的手上,而這一次功成名就的宦官們已經不再掩飾這些生理缺陷之人對於權力的渴求和對財富的貪婪。
而與外戚不同的是,外戚除了身為天子親家的身份外,基本上本身也具有世家的政治屬姓,尤其是能夠被立後的家族尤為如此(靈帝劉宏的第二任皇後比較特殊,但是第一任宋氏卻絕對符合這個慣例),故此這些家族本就與其他世家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故此除了某些耿直的家夥外外戚與世家一直能夠保持一種比較穩定的平衡。
可是宦官的情況就不太一樣了。
放棄了傳宗接代這個不孝罪名中最大的那個進入到宮中,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宦官從一開始不是出身卑賤便是家族之中不得寵的後裔,所以理所當然的哪怕這些宦官得勢甚至被封為萬戶侯千戶侯,可是在門閥世家的眼中依然是卑賤的,背後稱之為奴才也絲毫不覺得有什麽錯誤。
所以這種情況便注定了宦官與世家之間的衝突要遠遠大於外戚與世家,尤其是當宦官們因為從龍之功而獲得了極大皇恩的情況下就變得愈發的激烈起來。
偉大的戰鬥導師曾經說過:沉默嗬沉默嗬,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變態。
宦官們當然不會選擇滅亡,於是乎……嗬嗬……報複社會什麽的拳打南山幼兒園顯然太低端土氣沒檔次了,飽經曆練的宦官們毀三觀的方式自然要更高級一些。
就這樣,第一次黨錮之禍爆發了。
而這件席卷了全國的大事起因卻是因為宦官及其黨羽們掌握了皇帝大赦天下的時間而選擇在即將大赦之前大量犯案,可是掌握權力的世家領袖們卻並沒有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是不顧大赦將那些犯罪分子們一一繩之以法。
這自然引起了宦官們的反彈,而且他們還擁有法理上的優勢――大赦之後處決犯人的官員顯然都可以往大裏安上一個“目無皇權,藐視皇帝”之類的罪名。
這樣的罪名對於賢明的皇**會讓其心中非常的不舒服,更別說在梁冀的陰影中生活了十二年的漢桓帝劉誌對於這樣的“跋扈”行為尤其敏感。於是不管士人如何解釋,哪怕是當時聞名天下的三公.陳蕃、名士.李膺等人也完全不聽。
順便一說,因為士人集團此次行為在情義上的正確姓,讓本就艸控於士人的天下輿論更是一邊倒的支持那些被宦官集團圍剿的士人,以致於出現沒有名列“黨人”就算不得名士,德行有虧這樣的思想出現。而這樣的輿論也再一次深深刺激到了桓帝劉誌的神經。
幾番博弈之後,最終雖然被抓捕的黨人大部分得意赦免,但是卻依然被判罰“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也就是喪失了繼續進入朝堂為官的可能。
第二次黨錮之禍雖然起因不盡相同,但是結果卻基本一樣,再一次剝奪了一部分世族精英子弟的為官機會。而這次黨錮一直到了黃巾之亂朝廷急需用人之際才不得不重新打開。
兩次黨錮之禍持續時間大概將近二十年,不僅僅是讓朝堂的風氣逐漸崩壞,讓一批正值壯年的士族精英鬱不得誌,甚至加劇了具有漢朝特色的“隱士”之風的盛行,最為重要的是,這樣的黨錮舉動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傷害到了植根於土地的門閥世家的根基。
之前曾經說過曹艸所在的曹家與夏侯氏之間的關係。可以說縱使你是百年前的名門世家,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夠分量(兩千石為標杆)的官員出現,那麽曾經屬於你名下的土地也會因為高昂的賦稅和徭役甚至其他原因逐步喪失,更別說那些通過巧取豪奪得來的土地。
二十年的時間雖說無法與百年相比,但是卻也是一代人的時間,沒有了上一輩的照拂,下一輩的年輕人想要出頭就變得更加困難,更別說不少地區已經被宦官勢力所把持,門閥想要獲得孝廉這樣的推薦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更不要說那些中小世家了。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麽袁紹會在河北獲得如此之大的支持了。
畢竟作為大漢統治的核心區域之一,也是被宦官勢力滲透的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雖然韓馥同樣屬於世族陣營中的精英,但是當出現了比他更加根紅苗正,同時看上去也更加靠譜的袁紹的時候,大部分世家理所當然的放棄了韓馥,畢竟身為同一陣營的袁紹哪怕表現的野心勃勃不似臣子,但是卻能夠維護世家豪強們的利益――不論是既得利益還是更大更多的。
“看樣子,隻要大軍一到,刺史大人就算是還有通天的本事也是無濟於事了。”
鄴城城內的一處略顯奢華的宅邸內的一間並不算大的房間裏,一個年輕人正靜靜站在一位中年人身前,臉上帶著恭敬與少許畏懼的神情看著那位雙眼微閉沉思不語的中年人。
輕輕放下手中寫滿情報的紙張,沉默半晌的審配思緒萬千的長歎了一口氣。
而在他的手邊,還有另外的一卷絲帛和幾卷古香古色的竹簡,尤其是那幾卷疑似古籍的竹簡雖然看上去頗有些年頭,但是因為其主人保養得當的緣故品相非常好,如果竹簡內的內容有些價值的話,這幾卷竹簡可以稱得上是相當貴重的古物了。
“父親,我們還要在這裏繼續等下去麽?袁公幾次三番延請父親,其誠意已經足以表現,而父親雖然被那韓馥委任高職卻並不信用,兩相比較,父親又何必繼續堅持下去呢?”
審配的長子審茂見到自己的父親雖然神色上似乎有所動搖但是卻依然老神在在的模樣似乎有些焦急,畢竟他可是已經答應了同為韓馥臣子的辛評的弟弟辛毗的規勸,隻要能夠將他的父親勸服,不但審家依然可以保證家族的地位,而且他和另外幾位家族子弟也有機會獲得孝廉的舉薦,同時財富、商路以及土地的賞賜也同樣十分豐厚,可以說通過袁紹的親筆信進行保證,麵對袁紹所開出的價碼,審茂不管審配的態度如何,反正他是真的心動了。
更何況除了已經足以令人心動的條件,如今袁紹的集結令又向冀州士民展現了自己的力量,審茂實在是想不出自己的父親還有什麽猶豫的必要,難不成到了這個時候自己的父親還想做那韓馥的死忠之臣不成?
那可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先不說韓馥會不會在乎自己父親所謂的“忠誠”,就算真的是君臣相得那麽自己的父親之前又幹什麽去了,無作為到了現在又裝起忠臣來了,若非麵前是自己尊敬的父親,審茂實在是很想向那個人臉上吐一口然後再大笑三聲。
“心動了?如果心動了就安安靜靜的坐下來,我們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參與進去。”
終於,或許是實在是無法忍受自己兒子的浮躁行為,審配終於開了口。
“父親的意思是……”隻是或許審配表現的太過高深莫測了些,以致於審茂根本沒反應過來。
“想不通?那麽我就給你提個醒:袁本初最為倚重的田元皓是來自哪裏,而他信任的另外如許子遠、逢元圖、郭公則又是何方人士。現在雲集於魏郡的部隊又都是什麽身份,前來與我們接觸的辛評等人又是來自哪裏?凡事多想一想就知道有些事情沒有攙和的必要。”
“父親您的意思是……”審茂覺得自己已經抓住了自己父親想要讓自己知道的事情。
“有些事情是要一掙到底的,有些事情既然還沒有參與進去就不要主動靠近,你父親我的臭脾氣是改不了了,但是終歸還算得上見過世麵,看得清楚一些是是非非。”
“那父親您覺得我們冀州士人與那些豫州南陽的外鄉人誰會占上風?”
“誰占上風都是,也隻能是主公的臣子,就算爭鬥中占了上風隻要觸怒了主公那種就是鏡花水月罷了。我們審家雖然在冀州算不得第一流的勢力,但是我們審家的男兒也不是易於之輩,亂世已至,雖說門第依然重要,學問依然要做,可是真正想要讓我們審家躋身望族,卻也還需要足夠的軍功來支撐。到時候隻要朝中沒有太多掣肘之人,就算我老了,你,還有你弟弟望兒,還有兄長的兒子榮兒也能讓家族發展起來,不會愧對我們審家的列祖列宗。”
當然,審配還有一些話並沒有對自己兒子攤開了講――身為外人的袁紹想要徹底穩定作為根本的冀州,除了要拉攏本地世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扶持外人平衡本地人與外人之間的實力。所以審家如果加入冀州世家聯盟,未來自然有可能會受到袁紹的打壓,表現的越出色這種打壓就將會越明顯。可是如果選擇與外人聯合,那麽短時間內在冀州世家的聯手排擠下,審家終究還是本土人士,關係網也主要分布於冀州境內,哪怕他審配自己是不介意做那孤臣,但是他終歸還是要顧及自己身後的家族會受到怎樣的遭遇。
他終究不是那些寒門,有著舍得一身剮的資本。
“那麽父親,孩兒是不是現在返回陰安老家召集族內兵士,就算暫時不與袁盟主會和,也要加強戒備防止家族之地被亂兵衝擊吧。”
“你能想到這些,說明這段時間的書沒有白讀,不錯不錯,快……”
隻不過還沒等審配吩咐的話說完,就聽見轟隆一聲巨響,隨後亂糟糟的聲音傳了進來。
審配微微皺了皺眉頭,審茂更是幾乎快要忍不住大聲怒吼起來,隻不過很快這位年輕的公子哥便停止了這種行為,因為幾乎在下一刻,他的麵前就出現了十餘名無禮的入侵者,而那些在審茂看來堪稱出色的家兵竟然連阻擋一下都無法阻擋對方的腳步並變成了冰冷的屍體。
“嘿嘿,識相的話便不要亂動,否則小心爺的長劍不長眼。雖然老子是個綁匪一般情況下不會讓你們吃太多苦,不過我可是很在乎自己的小命的,所以你們可以不要讓我難做哦~”
麵對這群衣衫雖然算不得襤褸但也有些破舊,可是手上武器卻閃爍著點點寒芒的“綁匪”,審家父子除了吃驚之外,就隻剩下深深的無力了……(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