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節的結束,不論是西涼和並州都逐漸平靜下來,忙碌了一年的大家似乎都想要藉此一個難得的時間養精蓄銳,好準備在來年大幹一場,爭取新的勝利。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個閑暇的時間。
李書實還在與程昱、沮授等人激烈地討論著各地太守的人選,另外根據李書實的想法進行的各州重新劃分也基本進入到尾聲,除了對定襄郡是否應該重新設立,設立之後應該劃歸並州還是朔州的問題存有異議,不過這也算不得什麽大問題。
至於那些縣令縣長的人選問題,則被李書實交給了以程昱為首的行政團隊,反正官員考核和委派的事物原本就是他們的工作,隻不過這一次驟然增加的工作量讓他們有些吃不消罷了。
這些事情都需要在這個冬天中拿出一個結果,然後迅速作出任命,這樣才能讓那些官員們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原本對他們大多數人而言有些陌生的地方,並在開春之後迅速開展工作。
就這樣,一晃兩個月過去了。
“嗚啊!終於都解決了,我想吃燒鵝,我想吃水豆腐,我想吃鬆鼠鯉魚~~~”
“主公吃飯的時候請算上我等,不過這裏還有一些……”
“停!那些不是仲德你的工作麽,而且你要是忙不完還有公與幫忙,我嘛,就……”
“政事自然是用不著勞煩主公大駕,立也擔待不起。不過這兩個月來可是壓了不少從關東傳過來的消息。主公難道不應該看上一看麽,還是說……哦對了,先吃飯,先吃飯。容立將家人叫來,忙碌這些時日也該享受一下那天倫之樂,飽嚐一下口腹之欲了。”
“程仲德,我要是不讓玉子醬將你家的小武玩壞掉我就不姓李!”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還請蘇夫人多多教訓吾兒,讓他那個死腦筋多開開竅。”
好吧,麵對李書實這種無良的主公,智商顯然是他好幾倍的程昱早就已經練成了水火不浸的臉皮。而且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憑此反擊。讓李書實鬱悶不已。
至於一邊的沮授,則完全是目不斜視,一副什麽都沒有看到的模樣。隻不過從他不斷捋著自己的胡須,嘴角微微翹起的模樣可知。他此時的心情也一定是異常解氣和開心的。
至於某隻被李書實當成廚娘的蘿莉。此時更是兩隻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臉上更是帶著揶揄的笑容,跟著身邊的甄小蘿莉和橋蘿莉一起慘無人道的圍觀著李書實的囧樣。
好吧,這樣的情況也已經成為這裏日常的放鬆方式之一。
雖然苦了李書實一個人。但看起來卻似乎造福了身邊千百人。
“好吧,說說最近關東都發生了什麽大事。”
雖然賈詡還沒來,但李書實相信該知道的程昱都知道,那些軍國大事的情報程昱的案頭從來不會少過一次,作為並州軍李書實手下的三駕馬車之一,程昱絕對有這樣的資格。
或者說加入哪一天那些情報不再出現在程昱的案頭,那出現的就應該是毒酒一杯或者三尺白綾——雖然李書實覺得這樣的情況應該是不會出現的才對。
“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還有一些需要主公自己來猜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的消息。怎麽樣,主公到底想聽哪一個?”
“先說這壞消息吧。我現在喜歡漸入佳境。”
“漸入佳境……聞所未聞,但望文生義,聽上去倒也有些味道,不止語出何典。”
“如果我說是你家主公我自己造的仲德會不會很佩服我呢?”
“願聞其詳。”
“呃,好吧。聽聞南方交州有植物曰甘蔗,食之甚甜。然人有十指,長短不一,這甘蔗雖甜卻有本末之分,本最甜而末幾無味矣。不知若仲德得到此物,從本而食乎,從末而食乎?”
“有趣有趣,若是有一天能到達交州,定不能錯過此物。”
“嘿嘿,到那個時候隻怕仲德你的牙齒都已經掉光,就算看到這甘蔗也是有心無力了啊。”
“那就請主公加把勁,盡快擊破這天下各路諸侯,讓立不必等到牙齒掉光之時。”
“反正隻要到那個時候我的牙齒沒有掉光就行,嗯,我似乎比仲德你小多少來著。”
“可以請主公您去死一遍麽!”
“當然……不可以。好吧,說說都有什麽壞消息吧。”
“這首當其衝的壞消息,便是益州牧劉焉派兵前往廣漢屬國,似乎是打算清剿興國氐、白馬羌和參狼羌,看樣子最近那些羌氐部落鬧得太凶,讓劉焉終於是坐不住了。不過也有消息說這劉焉已經病入膏肓,所以需要為他唯一剩下的那個骨血鋪路。巴郡有老將嚴顏,可以威懾荊州劉表。那麽在這北方,也還需要一場戰爭來震懾一下那些不安分的羌氐部落和張魯。”
“這怎麽能說是壞消息呢,雖然說益州經此一戰必然會讓益州北方的羌胡受到震懾,但這也不是同樣讓我們的勢力伸入此處時免除了一些原本需要麵對的麻煩麽?”
“那麽主公可是知道這領兵之人是誰麽?”
“益州亦有眾多豪傑,雖然有不少人折損在這幾年的內亂之中,隻是……咦?難不成……”
“看樣子主公猜到了,沒錯,便是那張任張子重!”
“原來是二師兄啊……這樣一來隻怕不論是李敢還是烏則都不一定是對方的對手啊。不,張子重與文巧、子龍師出同門,用兵也頗多相似之處,穩中有突變,就如他們所擅長的武藝一般,令人難以防範。再加上對當地情況也更加熟悉……這果然不是什麽好消息啊。”
“主公也覺得有些棘手了?”
“棘手倒也是真的很棘手。但卻也不能說是一籌莫展,或者說已經得到這個消息的我們反而有機會占據主動,相信仲德你也是這麽想的吧。”
“然也。隻要有文和配合,以靜製動,後發製人。張子重雖強,但若那劉焉真是病入膏肓,則以張子重在益州士人中的名望,必不能使之領有重兵屯於北方,否則就算張子重對劉焉父子忠心耿耿,也要擔心三人成虎的舊例啊。”
“好吧。反正有些事情不需要太過著急。就讓徐逢春帶一帶兩個年輕人,讓他們在老將軍身邊多學點本事。雖然他們兩個都是很有潛力的人物,但武都、廣漢終究與北方頗有不同,但願他們兩個能夠快點適應下來。否則可是要吃大虧的啊。”
“索性這漢中張魯暫時閉關自守。在漢中搞起了‘道君之國’。倒還不需我們擔心。”
“張魯啊……說起來有傳聞說這張魯一脈與張角所學都來自於《太平清領經》卻也不知是真是假,否則倒也可以與之談論一下香火之緣,說不定這漢中便可不戰而降。”
“主公莫不是說笑不成。張魯的野心遠近皆知,不過是因為實力不濟才不得不閉關自守,就算想要擴張也必然會選擇與其有不解之死仇的劉焉而非北方。故而才有我等的高枕無憂。可若說張魯和漢中會不戰而降,主公這笑話可真是一點也不好笑啊。”
“好啦好啦~說說還有什麽其他糟糕的消息麽?”
“在說剩下的那些不太好的消息之前,倒是有兩個很重要的消息需要告知於主公。”
“說吧說吧,反正對我們而言也算不得什麽重要的事情。”
“雖然主公此言某無法反駁,但若是從長遠看,影響隻怕是非常之大啊。”
“既然如此,倒不如讓我猜上一猜,或者賭上一賭,如何啊?”
“主公請。”
“幽州的公孫瓚終於忍耐不住動手幹掉劉虞,然後袁紹打著劉虞的旗號準備起兵報仇?”
“看樣子越來越瞞不過主公了啊。”
“畢竟很早以前我們就都知道公孫瓚這個牛脾氣會動手,隻不過時間早晚而已,不是麽。”
“雖然主公所言甚是,但這一點上主公倒是猜錯了。”
“怎麽?!難不成劉虞還會先向公孫瓚動手麽?難道他真的活膩歪了麽?”
“劉伯安心中到底想了些什麽我與文和都沒想明白,但這一次卻的確是劉伯安聯合烏丸人打算三路夾攻公孫伯圭。而且從種種跡象來看,立甚至懷疑劉伯安之前應該與袁本初之間是有過聯係的,隻不過袁本初大概另有打算所以選擇了按兵不動。”
“嗬嗬,袁本初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啊。”
劉虞死了。
對於這位大漢帝國最後的良心宗室的死,並不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畢竟從他與公孫瓚之間徹底撕破臉皮的那一天起,所有人就都在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以劉虞在朝廷內外的聲望和人脈,他想要玩死公孫瓚那可以說是不要太簡單喲,可惜現在是亂世,是槍杆子出政權的亂世。公孫瓚縱有千般萬般的問題,但不論是他的盟友還是他的敵人都承認,那個男人麾下擁有著一支實力不俗的兵團。
哪怕在與袁紹的拉鋸戰中這支精銳的兵團損失慘重,但隻要公孫瓚不死,軍團的靈魂就不會滅亡。更不要說在袁術的支援下,公孫瓚原本大損的元氣在一點點得到回複。
或許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劉虞才會如此急不可待的選擇動手吧。
又或者是袁紹在幕後推波助瀾,畢竟劉虞隻是一個人,而袁紹雖然無法直接影響到劉虞本人,但劉虞的手下甚至是他的兒子已經被袁紹滲透的千瘡百孔。
程昱說得沒錯,假若袁紹承諾與劉虞協同作戰,劉虞的行為可以稱得上是順理成章。
可惜啊可惜,劉虞永遠也不會意識到,正如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中袁紹放棄迎接天子的最好時機的理由一樣。他同樣無法容忍以為德高望重的大漢宗室始終高懸於他的頭頂。
如果說袁術的不臣之心可以稱得上是紅果果的話,那麽袁紹則是深埋於心中。
但很可惜的是,經過這一係列的事情,他的那些心思,已經如同司馬昭之心一樣了。
又或者說,他本就是司馬昭的先行者,所以他的行為遠沒有司馬昭那般謹慎且從容。
劉虞死了。
劉虞起兵攻打公孫瓚給了公孫瓚最好的一個借口,雖然這或許隻是公孫瓚自己認為的。但不能否認的是,哪怕身邊不乏手執強弓勁弩的勁卒,馬肥體壯的胡人騎兵。但在劉虞的手上。這些都隻會是公孫瓚眼中的土雞瓦狗,無法抵擋公孫瓚哪怕僅僅隻是一輪的衝擊。
是的,哪怕精銳軍團損失慘重,但就憑手上僅存的騎兵。公孫瓚也隻需要一輪衝鋒便能擊潰劉虞麾下那看上去相當鼎盛的陣容。讓那位文采斐然官聲卓著的幽州牧丟盔卸甲落荒而逃。
劉虞是個好官。可惜他終究隻是一位書生,他把戰場上的一切都看得太簡單了。
也許戰場上本不是什麽複雜的地方,但如果你不了解他。那麽那裏必然將會是深淵泥潭。
劉虞不是第一個陷進去而無法自拔的人,也將不會是最後一個。
想到這些,李書實便覺得自己當初是何等的幸運,身邊竟然有呂布、高順乃至麴義這樣經驗豐富的家夥,就連蘇小蘿莉對戰場的熟悉程度似乎也超過了當時懵懵懂懂的自己。
劉虞死了。
這個人的死帶來的影響是極大的,但正如程昱所說的那樣,是好是壞不但一時之間無法徹底捋出個頭緒來,就算是再過幾年這件事的影響依然可能在發酵著。
不過,至少從短期來看,得利的人不外乎兩者——袁紹和烏丸人。
前者自不必說,這件事固然是劉虞進攻在先,但誰教你公孫瓚殺了人。雖然有倒是“戰場無眼,生死天命”,可怎奈何嘴一張一閉,黑的也能說成是白的,白的自然能顛倒成黑的。
反正袁紹也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門清的緊,種種手段李書實自己就能操作一二,更不要說在這方麵那是行家裏手的袁紹和他的那匹軍師團隊。
不要看袁紹麾下內鬥得厲害,但滅亡公孫瓚可是關係到袁紹是否能夠在河北站穩腳跟的關鍵之關鍵,也許內鬥的苗頭一直沒有熄滅過,但在這關鍵之時,那些人卻也能齊心協力。或者說袁紹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允許手下繼續互相攻訐,壞了這個大好時機。
可以想見,哪怕如今公孫瓚也是手握數郡,甚至滅了劉虞後理論上除了遼東一帶之外整個幽州都應該被其所控製。
可惜死的人是劉虞——如果說死的人是正在益州準備當土皇帝的劉焉父子,那麽大概益州大部分的士人會拍手稱快。如果死的人是未來在揚州江東地區紮根的劉繇,也許大部分江東士人會對此莫不關心。如果死的人是荊州的劉表,也許荊州士人會分裂成兩個派別。
但是死的人是劉虞,一個讓你很難對他的行為產生惡感的政治家。
也許他的某些政策看起來讓人感覺有些不太舒服,也許他在對待外族的態度上顯得有些軟弱,也許他在某些事情上的表現似乎有些迂腐,也許,有很多的也許。但你唯一無法否認的是這是一個好人,這也是一位好官,這是一位如果能夠當皇帝會成為大漢中興之主的好宗室。
在他的治下,幽州從鬧黃巾之後可是過了難得的幾天好日子,縱然還有公孫瓚南下爭雄折損了不少幽州男兒,但比起往年來幽州百姓的生活可是安穩了不少,這些都是劉虞的功勞。
官員們會感念劉虞的文采和寬厚正直,百姓們會感念劉虞帶給他們安逸幸福的生活,而如果誰想要奪走這些東西,麵臨的將不僅僅是一個階級的反抗。
尤其還是在身旁有一個善於煽風點火的家夥存在的情況下。
公孫瓚看不到這些,他大概正沉浸於宿敵授首的快意之中。
袁術大概是能夠看到這一切的發展,但他距離幽冀一帶實在是有點遠,固然可以做出種種的謀劃但終究在時效性上天然存在著滯後的問題,就算是有心也鞭長莫及。
代郡、上穀郡、涿郡、廣陽郡以及漁陽郡這幾個與劉虞之間關係甚深的郡已經表明了拒不接受公孫瓚勢力的態度,郡內的世家豪強表現出了對公孫瓚強烈的抵製情緒,他們代表全郡軍民拒絕接納公孫瓚的勢力,包括公孫瓚所發出的任命。
好吧,這年頭很多百姓可沒有“被代表”就喪失了什麽的覺悟,或者說在土地兼並愈發劇烈的當下,那些地方世家豪強完全由代表當地的資格,因為地方上大部分的土地都是他們的,人口中大半都依附於他們,剩下的自由民反而成了少數派。
幽州東部的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和遼東屬國原本就是公孫度的勢力範圍,之前就對劉虞的命令經常陰奉陽違,而且和劉表一樣在襄平的郊外祭祀天地,一副想要自立的派頭。如今劉虞一死更是再無顧忌,而且還打算號令幽州諸郡,大大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
就算是原本屬於公孫瓚的遼西郡、右北平郡以及渤海河間大部也局勢不穩,群情洶湧,似乎一副要叛離公孫瓚的勢頭。
“公孫瓚,大概是蹦躂不了多久了吧……”
握著手中的茶盞,李書實闔上了雙眼,似乎又想起了當初在涿縣見到的那個英武的身影。(未完待續。。)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個閑暇的時間。
李書實還在與程昱、沮授等人激烈地討論著各地太守的人選,另外根據李書實的想法進行的各州重新劃分也基本進入到尾聲,除了對定襄郡是否應該重新設立,設立之後應該劃歸並州還是朔州的問題存有異議,不過這也算不得什麽大問題。
至於那些縣令縣長的人選問題,則被李書實交給了以程昱為首的行政團隊,反正官員考核和委派的事物原本就是他們的工作,隻不過這一次驟然增加的工作量讓他們有些吃不消罷了。
這些事情都需要在這個冬天中拿出一個結果,然後迅速作出任命,這樣才能讓那些官員們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原本對他們大多數人而言有些陌生的地方,並在開春之後迅速開展工作。
就這樣,一晃兩個月過去了。
“嗚啊!終於都解決了,我想吃燒鵝,我想吃水豆腐,我想吃鬆鼠鯉魚~~~”
“主公吃飯的時候請算上我等,不過這裏還有一些……”
“停!那些不是仲德你的工作麽,而且你要是忙不完還有公與幫忙,我嘛,就……”
“政事自然是用不著勞煩主公大駕,立也擔待不起。不過這兩個月來可是壓了不少從關東傳過來的消息。主公難道不應該看上一看麽,還是說……哦對了,先吃飯,先吃飯。容立將家人叫來,忙碌這些時日也該享受一下那天倫之樂,飽嚐一下口腹之欲了。”
“程仲德,我要是不讓玉子醬將你家的小武玩壞掉我就不姓李!”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還請蘇夫人多多教訓吾兒,讓他那個死腦筋多開開竅。”
好吧,麵對李書實這種無良的主公,智商顯然是他好幾倍的程昱早就已經練成了水火不浸的臉皮。而且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憑此反擊。讓李書實鬱悶不已。
至於一邊的沮授,則完全是目不斜視,一副什麽都沒有看到的模樣。隻不過從他不斷捋著自己的胡須,嘴角微微翹起的模樣可知。他此時的心情也一定是異常解氣和開心的。
至於某隻被李書實當成廚娘的蘿莉。此時更是兩隻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臉上更是帶著揶揄的笑容,跟著身邊的甄小蘿莉和橋蘿莉一起慘無人道的圍觀著李書實的囧樣。
好吧,這樣的情況也已經成為這裏日常的放鬆方式之一。
雖然苦了李書實一個人。但看起來卻似乎造福了身邊千百人。
“好吧,說說最近關東都發生了什麽大事。”
雖然賈詡還沒來,但李書實相信該知道的程昱都知道,那些軍國大事的情報程昱的案頭從來不會少過一次,作為並州軍李書實手下的三駕馬車之一,程昱絕對有這樣的資格。
或者說加入哪一天那些情報不再出現在程昱的案頭,那出現的就應該是毒酒一杯或者三尺白綾——雖然李書實覺得這樣的情況應該是不會出現的才對。
“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還有一些需要主公自己來猜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的消息。怎麽樣,主公到底想聽哪一個?”
“先說這壞消息吧。我現在喜歡漸入佳境。”
“漸入佳境……聞所未聞,但望文生義,聽上去倒也有些味道,不止語出何典。”
“如果我說是你家主公我自己造的仲德會不會很佩服我呢?”
“願聞其詳。”
“呃,好吧。聽聞南方交州有植物曰甘蔗,食之甚甜。然人有十指,長短不一,這甘蔗雖甜卻有本末之分,本最甜而末幾無味矣。不知若仲德得到此物,從本而食乎,從末而食乎?”
“有趣有趣,若是有一天能到達交州,定不能錯過此物。”
“嘿嘿,到那個時候隻怕仲德你的牙齒都已經掉光,就算看到這甘蔗也是有心無力了啊。”
“那就請主公加把勁,盡快擊破這天下各路諸侯,讓立不必等到牙齒掉光之時。”
“反正隻要到那個時候我的牙齒沒有掉光就行,嗯,我似乎比仲德你小多少來著。”
“可以請主公您去死一遍麽!”
“當然……不可以。好吧,說說都有什麽壞消息吧。”
“這首當其衝的壞消息,便是益州牧劉焉派兵前往廣漢屬國,似乎是打算清剿興國氐、白馬羌和參狼羌,看樣子最近那些羌氐部落鬧得太凶,讓劉焉終於是坐不住了。不過也有消息說這劉焉已經病入膏肓,所以需要為他唯一剩下的那個骨血鋪路。巴郡有老將嚴顏,可以威懾荊州劉表。那麽在這北方,也還需要一場戰爭來震懾一下那些不安分的羌氐部落和張魯。”
“這怎麽能說是壞消息呢,雖然說益州經此一戰必然會讓益州北方的羌胡受到震懾,但這也不是同樣讓我們的勢力伸入此處時免除了一些原本需要麵對的麻煩麽?”
“那麽主公可是知道這領兵之人是誰麽?”
“益州亦有眾多豪傑,雖然有不少人折損在這幾年的內亂之中,隻是……咦?難不成……”
“看樣子主公猜到了,沒錯,便是那張任張子重!”
“原來是二師兄啊……這樣一來隻怕不論是李敢還是烏則都不一定是對方的對手啊。不,張子重與文巧、子龍師出同門,用兵也頗多相似之處,穩中有突變,就如他們所擅長的武藝一般,令人難以防範。再加上對當地情況也更加熟悉……這果然不是什麽好消息啊。”
“主公也覺得有些棘手了?”
“棘手倒也是真的很棘手。但卻也不能說是一籌莫展,或者說已經得到這個消息的我們反而有機會占據主動,相信仲德你也是這麽想的吧。”
“然也。隻要有文和配合,以靜製動,後發製人。張子重雖強,但若那劉焉真是病入膏肓,則以張子重在益州士人中的名望,必不能使之領有重兵屯於北方,否則就算張子重對劉焉父子忠心耿耿,也要擔心三人成虎的舊例啊。”
“好吧。反正有些事情不需要太過著急。就讓徐逢春帶一帶兩個年輕人,讓他們在老將軍身邊多學點本事。雖然他們兩個都是很有潛力的人物,但武都、廣漢終究與北方頗有不同,但願他們兩個能夠快點適應下來。否則可是要吃大虧的啊。”
“索性這漢中張魯暫時閉關自守。在漢中搞起了‘道君之國’。倒還不需我們擔心。”
“張魯啊……說起來有傳聞說這張魯一脈與張角所學都來自於《太平清領經》卻也不知是真是假,否則倒也可以與之談論一下香火之緣,說不定這漢中便可不戰而降。”
“主公莫不是說笑不成。張魯的野心遠近皆知,不過是因為實力不濟才不得不閉關自守,就算想要擴張也必然會選擇與其有不解之死仇的劉焉而非北方。故而才有我等的高枕無憂。可若說張魯和漢中會不戰而降,主公這笑話可真是一點也不好笑啊。”
“好啦好啦~說說還有什麽其他糟糕的消息麽?”
“在說剩下的那些不太好的消息之前,倒是有兩個很重要的消息需要告知於主公。”
“說吧說吧,反正對我們而言也算不得什麽重要的事情。”
“雖然主公此言某無法反駁,但若是從長遠看,影響隻怕是非常之大啊。”
“既然如此,倒不如讓我猜上一猜,或者賭上一賭,如何啊?”
“主公請。”
“幽州的公孫瓚終於忍耐不住動手幹掉劉虞,然後袁紹打著劉虞的旗號準備起兵報仇?”
“看樣子越來越瞞不過主公了啊。”
“畢竟很早以前我們就都知道公孫瓚這個牛脾氣會動手,隻不過時間早晚而已,不是麽。”
“雖然主公所言甚是,但這一點上主公倒是猜錯了。”
“怎麽?!難不成劉虞還會先向公孫瓚動手麽?難道他真的活膩歪了麽?”
“劉伯安心中到底想了些什麽我與文和都沒想明白,但這一次卻的確是劉伯安聯合烏丸人打算三路夾攻公孫伯圭。而且從種種跡象來看,立甚至懷疑劉伯安之前應該與袁本初之間是有過聯係的,隻不過袁本初大概另有打算所以選擇了按兵不動。”
“嗬嗬,袁本初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啊。”
劉虞死了。
對於這位大漢帝國最後的良心宗室的死,並不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畢竟從他與公孫瓚之間徹底撕破臉皮的那一天起,所有人就都在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以劉虞在朝廷內外的聲望和人脈,他想要玩死公孫瓚那可以說是不要太簡單喲,可惜現在是亂世,是槍杆子出政權的亂世。公孫瓚縱有千般萬般的問題,但不論是他的盟友還是他的敵人都承認,那個男人麾下擁有著一支實力不俗的兵團。
哪怕在與袁紹的拉鋸戰中這支精銳的兵團損失慘重,但隻要公孫瓚不死,軍團的靈魂就不會滅亡。更不要說在袁術的支援下,公孫瓚原本大損的元氣在一點點得到回複。
或許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劉虞才會如此急不可待的選擇動手吧。
又或者是袁紹在幕後推波助瀾,畢竟劉虞隻是一個人,而袁紹雖然無法直接影響到劉虞本人,但劉虞的手下甚至是他的兒子已經被袁紹滲透的千瘡百孔。
程昱說得沒錯,假若袁紹承諾與劉虞協同作戰,劉虞的行為可以稱得上是順理成章。
可惜啊可惜,劉虞永遠也不會意識到,正如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中袁紹放棄迎接天子的最好時機的理由一樣。他同樣無法容忍以為德高望重的大漢宗室始終高懸於他的頭頂。
如果說袁術的不臣之心可以稱得上是紅果果的話,那麽袁紹則是深埋於心中。
但很可惜的是,經過這一係列的事情,他的那些心思,已經如同司馬昭之心一樣了。
又或者說,他本就是司馬昭的先行者,所以他的行為遠沒有司馬昭那般謹慎且從容。
劉虞死了。
劉虞起兵攻打公孫瓚給了公孫瓚最好的一個借口,雖然這或許隻是公孫瓚自己認為的。但不能否認的是,哪怕身邊不乏手執強弓勁弩的勁卒,馬肥體壯的胡人騎兵。但在劉虞的手上。這些都隻會是公孫瓚眼中的土雞瓦狗,無法抵擋公孫瓚哪怕僅僅隻是一輪的衝擊。
是的,哪怕精銳軍團損失慘重,但就憑手上僅存的騎兵。公孫瓚也隻需要一輪衝鋒便能擊潰劉虞麾下那看上去相當鼎盛的陣容。讓那位文采斐然官聲卓著的幽州牧丟盔卸甲落荒而逃。
劉虞是個好官。可惜他終究隻是一位書生,他把戰場上的一切都看得太簡單了。
也許戰場上本不是什麽複雜的地方,但如果你不了解他。那麽那裏必然將會是深淵泥潭。
劉虞不是第一個陷進去而無法自拔的人,也將不會是最後一個。
想到這些,李書實便覺得自己當初是何等的幸運,身邊竟然有呂布、高順乃至麴義這樣經驗豐富的家夥,就連蘇小蘿莉對戰場的熟悉程度似乎也超過了當時懵懵懂懂的自己。
劉虞死了。
這個人的死帶來的影響是極大的,但正如程昱所說的那樣,是好是壞不但一時之間無法徹底捋出個頭緒來,就算是再過幾年這件事的影響依然可能在發酵著。
不過,至少從短期來看,得利的人不外乎兩者——袁紹和烏丸人。
前者自不必說,這件事固然是劉虞進攻在先,但誰教你公孫瓚殺了人。雖然有倒是“戰場無眼,生死天命”,可怎奈何嘴一張一閉,黑的也能說成是白的,白的自然能顛倒成黑的。
反正袁紹也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門清的緊,種種手段李書實自己就能操作一二,更不要說在這方麵那是行家裏手的袁紹和他的那匹軍師團隊。
不要看袁紹麾下內鬥得厲害,但滅亡公孫瓚可是關係到袁紹是否能夠在河北站穩腳跟的關鍵之關鍵,也許內鬥的苗頭一直沒有熄滅過,但在這關鍵之時,那些人卻也能齊心協力。或者說袁紹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允許手下繼續互相攻訐,壞了這個大好時機。
可以想見,哪怕如今公孫瓚也是手握數郡,甚至滅了劉虞後理論上除了遼東一帶之外整個幽州都應該被其所控製。
可惜死的人是劉虞——如果說死的人是正在益州準備當土皇帝的劉焉父子,那麽大概益州大部分的士人會拍手稱快。如果死的人是未來在揚州江東地區紮根的劉繇,也許大部分江東士人會對此莫不關心。如果死的人是荊州的劉表,也許荊州士人會分裂成兩個派別。
但是死的人是劉虞,一個讓你很難對他的行為產生惡感的政治家。
也許他的某些政策看起來讓人感覺有些不太舒服,也許他在對待外族的態度上顯得有些軟弱,也許他在某些事情上的表現似乎有些迂腐,也許,有很多的也許。但你唯一無法否認的是這是一個好人,這也是一位好官,這是一位如果能夠當皇帝會成為大漢中興之主的好宗室。
在他的治下,幽州從鬧黃巾之後可是過了難得的幾天好日子,縱然還有公孫瓚南下爭雄折損了不少幽州男兒,但比起往年來幽州百姓的生活可是安穩了不少,這些都是劉虞的功勞。
官員們會感念劉虞的文采和寬厚正直,百姓們會感念劉虞帶給他們安逸幸福的生活,而如果誰想要奪走這些東西,麵臨的將不僅僅是一個階級的反抗。
尤其還是在身旁有一個善於煽風點火的家夥存在的情況下。
公孫瓚看不到這些,他大概正沉浸於宿敵授首的快意之中。
袁術大概是能夠看到這一切的發展,但他距離幽冀一帶實在是有點遠,固然可以做出種種的謀劃但終究在時效性上天然存在著滯後的問題,就算是有心也鞭長莫及。
代郡、上穀郡、涿郡、廣陽郡以及漁陽郡這幾個與劉虞之間關係甚深的郡已經表明了拒不接受公孫瓚勢力的態度,郡內的世家豪強表現出了對公孫瓚強烈的抵製情緒,他們代表全郡軍民拒絕接納公孫瓚的勢力,包括公孫瓚所發出的任命。
好吧,這年頭很多百姓可沒有“被代表”就喪失了什麽的覺悟,或者說在土地兼並愈發劇烈的當下,那些地方世家豪強完全由代表當地的資格,因為地方上大部分的土地都是他們的,人口中大半都依附於他們,剩下的自由民反而成了少數派。
幽州東部的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和遼東屬國原本就是公孫度的勢力範圍,之前就對劉虞的命令經常陰奉陽違,而且和劉表一樣在襄平的郊外祭祀天地,一副想要自立的派頭。如今劉虞一死更是再無顧忌,而且還打算號令幽州諸郡,大大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
就算是原本屬於公孫瓚的遼西郡、右北平郡以及渤海河間大部也局勢不穩,群情洶湧,似乎一副要叛離公孫瓚的勢頭。
“公孫瓚,大概是蹦躂不了多久了吧……”
握著手中的茶盞,李書實闔上了雙眼,似乎又想起了當初在涿縣見到的那個英武的身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