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會議並沒有得出結論來,事實上在賈詡和郭嘉這兩位情報係統的一二號人物同時不在的情況下,就算腦筋同樣能拐一十八道彎的程昱和沮授也不敢隨意輕下結論。(..tw無彈窗廣告)
對於情報的重視從來都是一個合格的將軍和謀士應有的素質,而李書實所領導的並州軍中這一趨勢顯得尤為明顯,以致於到了現在的這種情況下,反而變得有些束手束腳起來。
看樣子情報部門需要擴大一些的想法已經變為迫切的需求。
雖然這樣的結果很有可能會讓兩隻大小狐狸變得更加沒什麽存在感來著。
隻要一想到兩隻狐狸躲在幕後嘿嘿陰笑的場景,李書實就覺得自己似乎變成給他們兩個打工的高級打工仔,完全沒有魔王應有的氣勢。
好吧,更慘的其實是想要討伐魔王的勇者。
好容易越過了魔王手下的六十四隊長、四十八羅漢、三十二統領、二十四神將、十六宮守將、十二使徒、八部天龍、六道輪回、五散人、四大天王、三大謀士、左右護法,衝過了美豔與實力並重並對魔王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魔王愛人,將魔王虐殺一百遍啊一百遍。
可是找了半天卻沒有發現自己想要救出的公主到底在哪裏。
雖然公主很可能已經淪為公車或者沒了雪白的牛奶就活不下去的奇(huai)葩(diao)生物,已經臣服於魔王的xx下麵,但勇者為了自己的仕途還是需要將公主救出來並迎娶公主,不過好在那就是個儀式而已,反正勇者一路上也收到各種屬性的厚宮若幹,不愁未來的幸福生活什麽的。
可惜找了半天並對魔王嚴刑拷打一百零八次卻依然沒能找到半分線索。
拖戲拖到現在大概編導們也覺得觀眾已經很是憤怒了。哪怕是裏番這種可以用賣肉和賣聲音來填補時間的作品這個時候也需要給觀眾一個交代,否則也是會被寄光盤碎片的。
於是終於在魔王城堡地下一百八十層下麵隱藏著的第一百九十層裏找到了公主。
什麽?你問地下一百八十層和一百九十層中間那些層都幹什麽去了。
嘛~不管是戰鬥還是啪啪啪什麽的,反正根據編導的要求和片子類型隨意選擇。就好像那些人氣民工漫或者xx小說一樣,如果劇情沒有什麽賣點的話那就升級吧。反正可以從絕對領域10%升級到1000%,從究極力量再升級到終極力量然後換個力量體係再升一遍。如果不是群眾要求看結局的聲浪過於劇烈,可以讓樓層再沒下限一點。
那麽勇者在地下一百九十層到底看到了什麽?
除了自然是看起來不光鮮但還算亮麗但根據片子屬性的不同內在會產生不同屬性的公主,真正令所有人意外的神轉折是那位在之前戰鬥中被勇者一劍撂倒的五散人之二。
嗯,也許不是一劍撂倒,但這兩個家夥哪怕是再怎麽拖戲的動畫似乎也沒用上幾個鏡頭就領了便當,所以別說讓諸如回憶殺,爆種殺。變身殺等等豬腳專用終極手段登場,就算是稍稍有些聲光效果的必殺技也因為監督的偷懶省錢而略過不提,如果到了某位休刊休到所有人淚眼婆娑直欲殺人泄憤的漫畫家,大概會幹脆將畫稿很用心地完全塗黑,以此虐殺畫麵過於凶殘不適合未成年觀看為由再加上幾句被圈在圓圈裏的旁白,就這樣將頁數混過去。
至於故事的結局到底會是個什麽樣子,李書實表示自己就不清楚了,因為他,已經死了。
咳咳,還是不要把自己代入到這種下九流的作品裏吧。就算是那種喜歡給女兒拍果照的沒下限老爹和這種故事比起來也顯得是那麽的節操滿滿。
雖然說如果將蘇小蘿莉代入到某位魔王愛人的角色中,想一想似乎還有一點小激動?
因為賈詡和法正同時離開,郭嘉還需要在情報部的整合問題上多費心力。於是李書實除了讓自己所倚重的梁為民謀主程昱和沮授多費費腦筋,也將同樣的問題通過各種渠道送到了皇甫嵩和荀攸的手中,而他參謀部裏的年輕人那裏也多了一份“如果在草原上快速發展”的議題,讓這些年輕人發揮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也許很多想法會被證實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但卻依然有著值得借鑒的可能,甚至說不定某些人就會想到某些令人驚喜的想法——不是說三個臭皮匠都能和諸葛亮掰掰腕子麽。
不過,今天大概注定是李書實的鬱悶日。
到了傍晚時分,剛剛用完晚餐的李書實打算再翻一翻那本由《寶物圖鑒》召喚而來的《青囊書》,最近他對醫術產生了不小的興趣。說不得將來什麽時候自己也可以裝一裝醫生什麽的。
才不是因為看到蘇小蘿莉一臉威風凜凜的出現在醫學院享受著大家敬仰而感到了不舒服。
咳咳,總之。開卷有益,多學一點說不定就能讓腦袋瓜子開開光也說不定來著。
雖然這種想法大概與某位鬥士所操控的那個不知姓名的可憐男人的想法相差仿佛。
但是沒等他將心神沉入書中。就聽到門被推開的聲音以及典韋那熟悉的腳步聲——隻有在有急事發生的時候才能夠如此清晰感覺到的散亂的步點。
看樣子應該不是什麽好事。
而這個判斷也立刻在李書實抬起頭的時候從典韋臉上的表情中得到了證實。
“主公,長安來的消息。上麵有朱刺史和徐將軍兩個人的印信。”
雖然看起來似乎並沒有說明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但從雍州刺史朱儁和雍州將軍徐榮這兩位雍州地位最高的軍政長官聯名上書就可以看出,發生的事情絕對很棘手。
怎麽說不論是朱儁還是徐榮都是經曆過各種大風浪的老將,一般的事情兩個人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去處理。而且兩位老人之間也不是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鬥氣關係,相反的是徐榮對朱儁很是尊重,朱儁也不是那種心高氣傲或者說到了他如今這個年紀和地位也早已經不需要去做什麽意氣之爭。.tw所以互相通氣的情況下兩人還覺得棘手的問題那就真的是大問題了。
至少比起其他幾個州,雍州原本可是李書實感覺最放心的地方。
將情報去了出來粗粗一覽,李書實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事情看上去沒有他原本想得那麽棘手。但雖說沒有細細品味,但總覺得讓人不甚舒服。
事情並不複雜。兩位老將軍隻是向李書實匯報了一下雍州西南部的戰事——以張任為主將的益州軍平定陰平郡(廣漢屬國)後並沒有如並州軍之前所料的那般退走,雖然沒有看到張任的旗號,但益州軍卻在劉璝的統率下進入到武都郡境內,名義上似乎是為了追繳羌氐部落,但從他們一路不停的腳步看,就算是趁勢占據武都也並不為奇。
也正因為這樣,原本還將部隊隱藏在武都山區內準備等待益州軍撤退的烏則和李敢二人再也按捺不住,領兵埋伏了劉璝所部並截斷其歸路。
可就在兩人打算打一個漂亮的殲滅戰時。卻傳來下辨受到不明身份武裝襲擊的消息。不過好在老將軍徐榮用兵穩健,提早對下辨的城防進行了一定的修補加固並留下都尉宋賀統率和近千人的部隊作為李敢、烏則兩人的預備隊。
宋賀是徐榮在北疆提拔起來的年輕人,為人悍勇,但不失機敏。這次也多虧了他足夠小心,從山民那邊提前知曉了敵軍的動向,這才能做到守禦得法,沒被人偷了城池。
可這位都尉能做的也僅限於此,麵對張任的進攻,下辨城看起來可謂是搖搖欲墜,如果李敢和烏則不領兵回援。兵力要少於益州軍的他們到底是包餃子還是被包餃子那可就不好說了。
聽聞並州軍回援,覺得機會不大的張任放棄了繼續進攻下辨,與並州軍默契的相互後撤。之後益州軍屯於武都郡南部的武功山,與位於河池縣扼守陳倉故道的並州軍遙遙對峙。
這一對峙就是一個月。
並州軍這邊因為還需要提防隴西的羌人,所以不敢將所有兵力都投入到武都郡的前線上,而反觀益州軍,看上去似乎也不打算與並州軍真的分個你死我活,但也絕對沒有撤離的欲望,甚至還在武功山附近開始修建大型營壘,有將那裏營建為一處永固堡壘的勢頭。
益州人到底想幹什麽?
這是李書實心中的疑問,也是身處前線的兩位年輕人心中的疑問。
而在這雖不算漫長但卻枯燥無味的對峙中。並州軍前線的兩位統帥也開始變得有些焦躁起來,而在這其中尤以烏則為甚。
畢竟他是李書實任命的陰平郡太守。可是如今卻隻能待在武都的地界上難以寸進。李敢的情緒雖說同樣有些不太穩定,但好歹武都還是有半數的土地掌握在並州軍的手中。與烏則比起來情況總也要好上不少,而且看看烏則的情況再看看自己,心情也能舒暢一點點。
果然幸福這東西都是比較出來的。
前方兩位名為太守實為將軍的年輕人在崇山峻嶺和茂密森林間“享受”著艱苦的環境的折磨,在後方的徐榮和朱儁也同樣密切注視著前線戰局的變化和益州人的動向。
經過這段時間的對峙,兩個人將自己的判斷聯名上交給了李書實,也就有了這封密函。
“我該露出什麽樣的表情才好呢?”
雖然是這麽說,但李書實的臉上卻已經泛起了些許哭笑不得的神色,顯得有些滑稽。
因為經過朱儁和徐榮的分析,他們兩個人對這次益州軍超出並州軍預計的行為大致有了兩個想法:
第一個猜想便是成都城內那位益州原本的主人劉焉死得或許比並州軍預期的要早,也許在張任出兵前就已經完成了劉焉和劉璋父子二人的交班工作,經過刻意的消息封鎖,再加上益州相對閉塞的環境和古代坑爹的交通通訊手段,並州軍沒能得到消息也情有可原。
畢竟益州從來都不是並州軍情報搜集的主要方向,因為劉焉已經用事實證明了他後期的最高理想也就是個土皇帝。而且隨著他四個兒子中有三個已經因為各種原因而掛掉。為了能夠讓自己不至於絕種,唯一剩下的那個兒子劉璋能夠順利繼位,劉焉在生命的最後兩年更是以肅清益州內部反對勢力為主。對外完全放棄了進攻的意圖。
隻要想一想堂堂益州天府之國沃野千裏兵甲充盈竟然被區區漢中一郡的力量所壓製,就知道益州在劉焉生命的最後階段到底戰略收縮到了何種程度。
至於劉璋。雖然李書實也知道不可盡信史書,但終歸對其是頗為輕視的,那個家夥比起劉焉還不如,畢竟如果劉焉想的話,壓倒漢中的張魯還是很輕鬆的,沒看張魯的老娘一直在劉焉的厚宮裏出不來麽。可是劉璋呢?張鬆說動劉璋迎劉備入川的借口大家還記得吧。
為了抵禦東川張魯的攻勢。
嗚呼哀哉,在這個遠離天下紛爭的地方也就劉璋和張魯這一對死敵,可是劉璋竟然還是被壓得需要向外尋找外援。讓人實在是懷疑他治下的那幾年益州兵到底被折騰成什麽樣子了。
如果這還不夠形象的話,可以想象一下劉備攻打劉璋時發生的葭萌之戰——想劉璋派兵萬餘進攻隻有數百士兵鎮守的葭萌城,結果不但攻了一年沒攻下來,而且還被守將霍峻瞅著機會打了個反擊,將領兵的兩位將領中的一人削了腦殼。
縱然守城的時候可以召集城內百姓幫忙,但也可想而知益州軍當時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不過現在的益州兵還是劉焉留下的老底子,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但就算如此,並州軍對益州的關注度和情報的優先級別都屬於比較低的那一檔次。
雖然因此而鬧出了這樣的烏龍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當然,也有可能劉焉還沒死,但也已經無法支撐下去。所以提前交出了手中的權力,反正他培養劉璋作為繼承人也不是一天兩天,就算或主動或被動隱居幕後做太上皇。將監國太子抬出來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說不定還能讓劉璋提前進入狀態。
而第二點猜想,則是從第一點猜想引申出來的。
不管劉焉死或沒死,劉璋作為益州的二代掌權者應該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之前並州軍認為在益州正逢權力交接的當口,張任這樣益州本土勢力的代表,而且還是蜀郡人士,必然無法長時間領兵在外,為的就是防止有什麽意外發生。
畢竟就算張任真的忠心不二,但劉焉父子還是會更加信任與他們同樣來自益州之外的東州兵而非那些叛了一次又一次的益州本土勢力。
但是如今政權交接已經結束。那麽劉璋需要的就不再是簡簡單單的用於過度的穩定,而是需要通過立威來震懾那些從來就不曾安分過的益州本土勢力。
暫時看起來似乎益州本土勢力還沒打算這個時候露頭。所以劉璋的目標就變成了在不合適的時間鬧騰得挺歡快的羌氐部落,以及一直不曾放棄對劉焉父子報仇雪恥的漢中張魯。
說起來這武都郡原本就在入川的金牛道與入漢中與關中的陳倉道的交匯之處。昔年大漢的開國皇帝劉邦上演的那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經過武都到達的陳倉。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當初張魯便是出白水關過武功山然後進入漢中沔陽奪陽平關,從而掌握住了這座入漢中的門戶並最終殺死了漢中太守蘇固。
後來劉焉派兵攻打張魯,張魯派兵攻打劉焉,也基本上沿著這條道路而行,然後時不時北上對武都所屬的河池、下辨等地劫掠一番,補充軍糧和軍資。可以說武都這地方已經成為兩大勢力交鋒的一條通道,兩者在這裏都可以稱得上是輕車熟路。
後來聽說關中變亂,武都之地更是再也無人顧及,更是讓益州軍的行動變得肆無忌憚起來。
隻不過未曾想了結了禍亂關中的西涼軍後,並州軍將視線投向了這裏,於是這才有了這一場突如其來的伏擊遭遇戰。至於張任的那一路偏師更不是什麽分兵的計謀,僅僅隻是想要再去下辨等地打打秋風,再掉頭與劉璝的部隊會合。隻不過歪打正著給被圍的劉璝解了圍。
益州人不知道陌生的並州軍是個什麽打算,又擔心與並州軍開戰會讓其背腹受敵,怎麽說張魯雖然最近一段時間窩在漢中不出來,但難保他聽到動靜不會出來摻上一腳,而以漢中與益州之間的惡劣關係,怎麽想漢中的部隊也不會幫助益州軍。
所以說到底是放任益州軍與漢中對掐,還是說將益州軍趕走代替益州人了解與漢中之間的因果,這可就是李書實應該做的事情了。
果然是讓人覺得頭疼的麻煩啊。
李書實想到這裏,忍不住再一次露出了苦惱的表情。
潘森:最近身體很糟糕,哮喘讓咱的大腦經常處於缺氧的狀態之中,結果就在不知不覺中忘掉了很多事情……(未完待續)
對於情報的重視從來都是一個合格的將軍和謀士應有的素質,而李書實所領導的並州軍中這一趨勢顯得尤為明顯,以致於到了現在的這種情況下,反而變得有些束手束腳起來。
看樣子情報部門需要擴大一些的想法已經變為迫切的需求。
雖然這樣的結果很有可能會讓兩隻大小狐狸變得更加沒什麽存在感來著。
隻要一想到兩隻狐狸躲在幕後嘿嘿陰笑的場景,李書實就覺得自己似乎變成給他們兩個打工的高級打工仔,完全沒有魔王應有的氣勢。
好吧,更慘的其實是想要討伐魔王的勇者。
好容易越過了魔王手下的六十四隊長、四十八羅漢、三十二統領、二十四神將、十六宮守將、十二使徒、八部天龍、六道輪回、五散人、四大天王、三大謀士、左右護法,衝過了美豔與實力並重並對魔王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魔王愛人,將魔王虐殺一百遍啊一百遍。
可是找了半天卻沒有發現自己想要救出的公主到底在哪裏。
雖然公主很可能已經淪為公車或者沒了雪白的牛奶就活不下去的奇(huai)葩(diao)生物,已經臣服於魔王的xx下麵,但勇者為了自己的仕途還是需要將公主救出來並迎娶公主,不過好在那就是個儀式而已,反正勇者一路上也收到各種屬性的厚宮若幹,不愁未來的幸福生活什麽的。
可惜找了半天並對魔王嚴刑拷打一百零八次卻依然沒能找到半分線索。
拖戲拖到現在大概編導們也覺得觀眾已經很是憤怒了。哪怕是裏番這種可以用賣肉和賣聲音來填補時間的作品這個時候也需要給觀眾一個交代,否則也是會被寄光盤碎片的。
於是終於在魔王城堡地下一百八十層下麵隱藏著的第一百九十層裏找到了公主。
什麽?你問地下一百八十層和一百九十層中間那些層都幹什麽去了。
嘛~不管是戰鬥還是啪啪啪什麽的,反正根據編導的要求和片子類型隨意選擇。就好像那些人氣民工漫或者xx小說一樣,如果劇情沒有什麽賣點的話那就升級吧。反正可以從絕對領域10%升級到1000%,從究極力量再升級到終極力量然後換個力量體係再升一遍。如果不是群眾要求看結局的聲浪過於劇烈,可以讓樓層再沒下限一點。
那麽勇者在地下一百九十層到底看到了什麽?
除了自然是看起來不光鮮但還算亮麗但根據片子屬性的不同內在會產生不同屬性的公主,真正令所有人意外的神轉折是那位在之前戰鬥中被勇者一劍撂倒的五散人之二。
嗯,也許不是一劍撂倒,但這兩個家夥哪怕是再怎麽拖戲的動畫似乎也沒用上幾個鏡頭就領了便當,所以別說讓諸如回憶殺,爆種殺。變身殺等等豬腳專用終極手段登場,就算是稍稍有些聲光效果的必殺技也因為監督的偷懶省錢而略過不提,如果到了某位休刊休到所有人淚眼婆娑直欲殺人泄憤的漫畫家,大概會幹脆將畫稿很用心地完全塗黑,以此虐殺畫麵過於凶殘不適合未成年觀看為由再加上幾句被圈在圓圈裏的旁白,就這樣將頁數混過去。
至於故事的結局到底會是個什麽樣子,李書實表示自己就不清楚了,因為他,已經死了。
咳咳,還是不要把自己代入到這種下九流的作品裏吧。就算是那種喜歡給女兒拍果照的沒下限老爹和這種故事比起來也顯得是那麽的節操滿滿。
雖然說如果將蘇小蘿莉代入到某位魔王愛人的角色中,想一想似乎還有一點小激動?
因為賈詡和法正同時離開,郭嘉還需要在情報部的整合問題上多費心力。於是李書實除了讓自己所倚重的梁為民謀主程昱和沮授多費費腦筋,也將同樣的問題通過各種渠道送到了皇甫嵩和荀攸的手中,而他參謀部裏的年輕人那裏也多了一份“如果在草原上快速發展”的議題,讓這些年輕人發揮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也許很多想法會被證實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但卻依然有著值得借鑒的可能,甚至說不定某些人就會想到某些令人驚喜的想法——不是說三個臭皮匠都能和諸葛亮掰掰腕子麽。
不過,今天大概注定是李書實的鬱悶日。
到了傍晚時分,剛剛用完晚餐的李書實打算再翻一翻那本由《寶物圖鑒》召喚而來的《青囊書》,最近他對醫術產生了不小的興趣。說不得將來什麽時候自己也可以裝一裝醫生什麽的。
才不是因為看到蘇小蘿莉一臉威風凜凜的出現在醫學院享受著大家敬仰而感到了不舒服。
咳咳,總之。開卷有益,多學一點說不定就能讓腦袋瓜子開開光也說不定來著。
雖然這種想法大概與某位鬥士所操控的那個不知姓名的可憐男人的想法相差仿佛。
但是沒等他將心神沉入書中。就聽到門被推開的聲音以及典韋那熟悉的腳步聲——隻有在有急事發生的時候才能夠如此清晰感覺到的散亂的步點。
看樣子應該不是什麽好事。
而這個判斷也立刻在李書實抬起頭的時候從典韋臉上的表情中得到了證實。
“主公,長安來的消息。上麵有朱刺史和徐將軍兩個人的印信。”
雖然看起來似乎並沒有說明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但從雍州刺史朱儁和雍州將軍徐榮這兩位雍州地位最高的軍政長官聯名上書就可以看出,發生的事情絕對很棘手。
怎麽說不論是朱儁還是徐榮都是經曆過各種大風浪的老將,一般的事情兩個人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去處理。而且兩位老人之間也不是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鬥氣關係,相反的是徐榮對朱儁很是尊重,朱儁也不是那種心高氣傲或者說到了他如今這個年紀和地位也早已經不需要去做什麽意氣之爭。.tw所以互相通氣的情況下兩人還覺得棘手的問題那就真的是大問題了。
至少比起其他幾個州,雍州原本可是李書實感覺最放心的地方。
將情報去了出來粗粗一覽,李書實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事情看上去沒有他原本想得那麽棘手。但雖說沒有細細品味,但總覺得讓人不甚舒服。
事情並不複雜。兩位老將軍隻是向李書實匯報了一下雍州西南部的戰事——以張任為主將的益州軍平定陰平郡(廣漢屬國)後並沒有如並州軍之前所料的那般退走,雖然沒有看到張任的旗號,但益州軍卻在劉璝的統率下進入到武都郡境內,名義上似乎是為了追繳羌氐部落,但從他們一路不停的腳步看,就算是趁勢占據武都也並不為奇。
也正因為這樣,原本還將部隊隱藏在武都山區內準備等待益州軍撤退的烏則和李敢二人再也按捺不住,領兵埋伏了劉璝所部並截斷其歸路。
可就在兩人打算打一個漂亮的殲滅戰時。卻傳來下辨受到不明身份武裝襲擊的消息。不過好在老將軍徐榮用兵穩健,提早對下辨的城防進行了一定的修補加固並留下都尉宋賀統率和近千人的部隊作為李敢、烏則兩人的預備隊。
宋賀是徐榮在北疆提拔起來的年輕人,為人悍勇,但不失機敏。這次也多虧了他足夠小心,從山民那邊提前知曉了敵軍的動向,這才能做到守禦得法,沒被人偷了城池。
可這位都尉能做的也僅限於此,麵對張任的進攻,下辨城看起來可謂是搖搖欲墜,如果李敢和烏則不領兵回援。兵力要少於益州軍的他們到底是包餃子還是被包餃子那可就不好說了。
聽聞並州軍回援,覺得機會不大的張任放棄了繼續進攻下辨,與並州軍默契的相互後撤。之後益州軍屯於武都郡南部的武功山,與位於河池縣扼守陳倉故道的並州軍遙遙對峙。
這一對峙就是一個月。
並州軍這邊因為還需要提防隴西的羌人,所以不敢將所有兵力都投入到武都郡的前線上,而反觀益州軍,看上去似乎也不打算與並州軍真的分個你死我活,但也絕對沒有撤離的欲望,甚至還在武功山附近開始修建大型營壘,有將那裏營建為一處永固堡壘的勢頭。
益州人到底想幹什麽?
這是李書實心中的疑問,也是身處前線的兩位年輕人心中的疑問。
而在這雖不算漫長但卻枯燥無味的對峙中。並州軍前線的兩位統帥也開始變得有些焦躁起來,而在這其中尤以烏則為甚。
畢竟他是李書實任命的陰平郡太守。可是如今卻隻能待在武都的地界上難以寸進。李敢的情緒雖說同樣有些不太穩定,但好歹武都還是有半數的土地掌握在並州軍的手中。與烏則比起來情況總也要好上不少,而且看看烏則的情況再看看自己,心情也能舒暢一點點。
果然幸福這東西都是比較出來的。
前方兩位名為太守實為將軍的年輕人在崇山峻嶺和茂密森林間“享受”著艱苦的環境的折磨,在後方的徐榮和朱儁也同樣密切注視著前線戰局的變化和益州人的動向。
經過這段時間的對峙,兩個人將自己的判斷聯名上交給了李書實,也就有了這封密函。
“我該露出什麽樣的表情才好呢?”
雖然是這麽說,但李書實的臉上卻已經泛起了些許哭笑不得的神色,顯得有些滑稽。
因為經過朱儁和徐榮的分析,他們兩個人對這次益州軍超出並州軍預計的行為大致有了兩個想法:
第一個猜想便是成都城內那位益州原本的主人劉焉死得或許比並州軍預期的要早,也許在張任出兵前就已經完成了劉焉和劉璋父子二人的交班工作,經過刻意的消息封鎖,再加上益州相對閉塞的環境和古代坑爹的交通通訊手段,並州軍沒能得到消息也情有可原。
畢竟益州從來都不是並州軍情報搜集的主要方向,因為劉焉已經用事實證明了他後期的最高理想也就是個土皇帝。而且隨著他四個兒子中有三個已經因為各種原因而掛掉。為了能夠讓自己不至於絕種,唯一剩下的那個兒子劉璋能夠順利繼位,劉焉在生命的最後兩年更是以肅清益州內部反對勢力為主。對外完全放棄了進攻的意圖。
隻要想一想堂堂益州天府之國沃野千裏兵甲充盈竟然被區區漢中一郡的力量所壓製,就知道益州在劉焉生命的最後階段到底戰略收縮到了何種程度。
至於劉璋。雖然李書實也知道不可盡信史書,但終歸對其是頗為輕視的,那個家夥比起劉焉還不如,畢竟如果劉焉想的話,壓倒漢中的張魯還是很輕鬆的,沒看張魯的老娘一直在劉焉的厚宮裏出不來麽。可是劉璋呢?張鬆說動劉璋迎劉備入川的借口大家還記得吧。
為了抵禦東川張魯的攻勢。
嗚呼哀哉,在這個遠離天下紛爭的地方也就劉璋和張魯這一對死敵,可是劉璋竟然還是被壓得需要向外尋找外援。讓人實在是懷疑他治下的那幾年益州兵到底被折騰成什麽樣子了。
如果這還不夠形象的話,可以想象一下劉備攻打劉璋時發生的葭萌之戰——想劉璋派兵萬餘進攻隻有數百士兵鎮守的葭萌城,結果不但攻了一年沒攻下來,而且還被守將霍峻瞅著機會打了個反擊,將領兵的兩位將領中的一人削了腦殼。
縱然守城的時候可以召集城內百姓幫忙,但也可想而知益州軍當時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不過現在的益州兵還是劉焉留下的老底子,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但就算如此,並州軍對益州的關注度和情報的優先級別都屬於比較低的那一檔次。
雖然因此而鬧出了這樣的烏龍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當然,也有可能劉焉還沒死,但也已經無法支撐下去。所以提前交出了手中的權力,反正他培養劉璋作為繼承人也不是一天兩天,就算或主動或被動隱居幕後做太上皇。將監國太子抬出來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說不定還能讓劉璋提前進入狀態。
而第二點猜想,則是從第一點猜想引申出來的。
不管劉焉死或沒死,劉璋作為益州的二代掌權者應該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之前並州軍認為在益州正逢權力交接的當口,張任這樣益州本土勢力的代表,而且還是蜀郡人士,必然無法長時間領兵在外,為的就是防止有什麽意外發生。
畢竟就算張任真的忠心不二,但劉焉父子還是會更加信任與他們同樣來自益州之外的東州兵而非那些叛了一次又一次的益州本土勢力。
但是如今政權交接已經結束。那麽劉璋需要的就不再是簡簡單單的用於過度的穩定,而是需要通過立威來震懾那些從來就不曾安分過的益州本土勢力。
暫時看起來似乎益州本土勢力還沒打算這個時候露頭。所以劉璋的目標就變成了在不合適的時間鬧騰得挺歡快的羌氐部落,以及一直不曾放棄對劉焉父子報仇雪恥的漢中張魯。
說起來這武都郡原本就在入川的金牛道與入漢中與關中的陳倉道的交匯之處。昔年大漢的開國皇帝劉邦上演的那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經過武都到達的陳倉。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當初張魯便是出白水關過武功山然後進入漢中沔陽奪陽平關,從而掌握住了這座入漢中的門戶並最終殺死了漢中太守蘇固。
後來劉焉派兵攻打張魯,張魯派兵攻打劉焉,也基本上沿著這條道路而行,然後時不時北上對武都所屬的河池、下辨等地劫掠一番,補充軍糧和軍資。可以說武都這地方已經成為兩大勢力交鋒的一條通道,兩者在這裏都可以稱得上是輕車熟路。
後來聽說關中變亂,武都之地更是再也無人顧及,更是讓益州軍的行動變得肆無忌憚起來。
隻不過未曾想了結了禍亂關中的西涼軍後,並州軍將視線投向了這裏,於是這才有了這一場突如其來的伏擊遭遇戰。至於張任的那一路偏師更不是什麽分兵的計謀,僅僅隻是想要再去下辨等地打打秋風,再掉頭與劉璝的部隊會合。隻不過歪打正著給被圍的劉璝解了圍。
益州人不知道陌生的並州軍是個什麽打算,又擔心與並州軍開戰會讓其背腹受敵,怎麽說張魯雖然最近一段時間窩在漢中不出來,但難保他聽到動靜不會出來摻上一腳,而以漢中與益州之間的惡劣關係,怎麽想漢中的部隊也不會幫助益州軍。
所以說到底是放任益州軍與漢中對掐,還是說將益州軍趕走代替益州人了解與漢中之間的因果,這可就是李書實應該做的事情了。
果然是讓人覺得頭疼的麻煩啊。
李書實想到這裏,忍不住再一次露出了苦惱的表情。
潘森:最近身體很糟糕,哮喘讓咱的大腦經常處於缺氧的狀態之中,結果就在不知不覺中忘掉了很多事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