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左右兩翼都打得極為熱鬧,看起來似乎戰爭的勝負即將揭曉,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周瑜心中都很清楚,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並不在大規模的軍隊上,而僅僅是在那正鬥得不亦樂乎的四位或許可以稱得上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將領之間的勝負上。
孫策勝,那麽將再一次複製其當初在陳留之戰中的所作所為,用一種近乎於刺客的方式不斷破壞著敵人的指揮係統,讓敵軍陷入到空間的混亂和恐懼之中,如此便可以為周瑜帶來大量可供利用的空當和機會,扭轉此時不利的戰局。
夏侯惇、張飛和韓老將軍勝,那麽依照此時的戰場局勢,不但處於下風的袁術軍很難再有翻盤的機會,甚至因為他們心中不敗的霸王的倒下所造成的連鎖反應而徹底崩潰。
至於打平?
這是最不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因為事實已經證明,想要用人海戰術來堆死孫策這個亙古未有的奇葩怪物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脫力或者說體力不支這種人類所擁有的正常生理現象在他身上從未體現過。甚至就算他受到一些比較大的傷害似乎也無法影響到他的戰鬥能力,如果這個時代的人知道傳說中t係列戰鬥機人的話一定會驚呼:
這丫的絕對不是人類!絕對應該是未來機器人世界派到人類世界的臥底!
所以說除非能夠在短時間內徹底壓製住孫策,讓袁術軍清楚地感受到“孫策敗了”的訊息,否則拚持久戰這樣的事情隻會讓勝利的天平重重倒向孫策那邊。
聽起來似乎孫策應該是較為占便宜的一方,畢竟隻要他願意,他便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時間不是他的敵人而是他的戰友。傷痛如果不是致命或者說無法在短時間內愈合的話也將不會對他構成太大的威脅,而他的敵人不論如何在這兩點上都不可能與他相提並論。
原本應該就是這樣的。
但是孫策看起來卻是越戰越是急躁,反而原本應該速戰速決以防止體力過度消耗的韓老將軍卻反其道行之。看上去似乎隻是在與孫策纏鬥,長槍上下翻飛卻更多是在防禦。
這真是反常了——應該搶攻的卻在防守。應該拖時間的那個卻有點要拚命的架勢。
看上去似乎的確有些反常,但細細思量下,卻又發現事實上這種情況正常無比。
因為現在戰場上的局勢已經愈發的向袁術軍不利的方向發展。
在袁術軍的左翼,曹操放出的近兩千騎出現在了戰場邊緣,他們的目標直指被周瑜命令穿插曹操軍後方但卻隻是運動到了左翼遠端便不再行動的陳蘭雷薄所部。
如果說之前弓兵後撤出現的破綻是意外造成的話,那麽陳蘭和雷薄所部就完全是周瑜給曹操挖的一個坑,而曹操看上去似乎也好像愣頭青一樣就這麽直直撞了過來。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當周瑜發現曹操果然如同他預料中的那樣衝向自己所設好的陷阱時,想要發動陷阱的他卻產生了猶豫,因為他無法確定此時發動後手是否有利於戰局發展!
按照周瑜原本的布置,此時的弓兵應該已經安全後撤,然後不論敵人的目標是自己的中路還是自己的左翼,都需要麵對總計高達一萬兩千名輕步兵的夾擊,如此一來即使是全部的攻擊都應該由左翼承擔,也能夠有足夠的富餘兵力讓戰線不至於一下崩壞。
周瑜在左翼的六千輕步兵中是布置了很多暗子的,包括超過三百人的策士部隊,以及副職業為弓兵的一千五百名孫堅軍老兵。這些強火力加上那三千弓兵。如果一起向進攻左翼“薄弱”處的曹操軍騎兵開火,則曹操軍的右翼“重拳”就有癱瘓的可能。
就算還有三千大戟士,但周瑜也可以放心將孫策留給他的中軍精銳投入戰場。(..tw好看的小說)
這也是左翼戰線防守反擊打法的由來。
隻是因為蔡陽的魯莽和狂妄。讓李典抓住了機會放棄了對袁術軍前軍的進攻,轉而直直裹挾著慌亂的弓兵插進了袁術軍左翼戰線,不但讓左翼的輕步兵部隊產生了一定的混亂,甚至還就是將輕步兵的陣勢鑿穿,攻擊到了退到後方的弓兵。
這樣的變故讓整個左翼變得支離破碎,雖然前軍的夾擊掩殺讓各部隊之間有些脫節的聯合軍吃了些虧,但卻也讓周瑜之前的布置幾乎化為了泡影——除了那些被保護著的偽裝成普通輕步兵的文官部隊,那些副職業為弓兵的輕步兵已經與敵人叫啥在了一起,如果讓他們此時張弓搭箭。那無異於將後背送到了聯合軍的手中,結果是什麽可以說是不言而喻。
更不要說作為攻擊主力的弓兵不但被吃掉了一塊。而且還正持續遭到攻擊,同樣絞殺到了一起。讓周瑜就算是有心出動中軍的精銳近衛部隊也是有心無力。反而不得不擔心如果將這些寶貴的部隊派出去會不會也被卷進這個血肉磨盤當中浪費了這支勁旅。
左翼的危局已經到了周瑜不得不立刻做決定的關鍵時刻,可周瑜的心神還有不少被右翼的戰局所牽扯,因為如果說左翼原本隻是有些混亂,就算是即將遭受到很有可能會是致命一擊也還僅僅隻是懸而未決引而未發的話,那麽袁術軍右翼從現在的情況看則是敗象已現。
山越人的確是悍勇的,在揚州的土地上他們是一群能夠讓每一位來到揚州的官員無論是州、郡還是縣一級都感到頭疼無比,背靠著江南群山的山越人總是能夠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發起進攻,然後在你還未反應過來之前逃之夭夭。而如果你打算進山進剿——好了,在山越人的主場之內,你會發現你四周哪怕僅僅是山水樹木花花草草都成為了你的敵人。
所以說長時間與山越人對抗的丹陽兵成為了天下有名的勁旅。
可是那是在揚州的土地上,在山越人世世代代生活著的地形上。
可是如果離開了本土,離開了他們所熟悉的山山水水,來到了一望無際的平原之上。他們還能有原本的戰鬥力麽?
或許還是有的,至少陶謙引為近衛的丹陽兵可以說為他穩定徐州局勢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是那些丹陽兵的對手是什麽樣子的呢?
有衣不遮體的亂民,有呼嘯而起的黃巾軍殘部。有依靠傳播邪那個啥教讓士兵們吸食精神毒那個啥品而構成的不怕死宗教兵團,有從東海海島上跨海而來的水賊海匪。也有從泰山郡的群山中走出來的山賊匪盜,同樣會還有徐州世家豪強所豢養的私兵。
這些敵人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的部隊中騎兵極其匱乏。
也就是說陶謙手下丹陽兵的輝煌幾乎都是在與步兵的交戰中獲得,可他們對抗騎兵的能力到底如何,卻並沒能得到實戰的檢驗。不過從許耽統帥的丹陽兵並不敢與劉備在野外拉開陣勢來上一場轟轟烈烈大戰的事實看,隻怕在許耽的內心之中多少還是有些心虛的。
這當然不是說越人不擅長騎兵,反而因為越地之人手腳靈活,經過訓練後他們在馬背上衝殺和騎射的技巧並不遜於北方人。甚至在無馬鞍的條件下,靈巧的越人表現的更加出色。
就好像曾經在楚漢戰爭中大放異彩的西楚霸王項羽的親隨,那支秦末縱橫天下的騎兵便是由楚地與越地之民構成的,而這支軍隊的風采更是不需細說。
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需要有馬匹可以訓練,有肉食改善身體。如果達不到這些條件,就會變成如史書中所說的那樣“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又無車騎弓弩之用”了。
且不提漢代對於軍馬的官製到了什麽程度,單說北方的良馬被販運到了南方究竟身價飆升幾何。絕對不是哪怕是小富之家能夠承受得起的。況且山越之民本就窮苦,再加上一些無良官吏的欺壓,隻能靠躲在山林之內打遊擊。偶爾外出劫掠過活。縱然是練就出了一身跋山涉水箭無虛發的好本事,可對於騎兵一道卻可以稱得上是“隻知道豬跑,沒有嚐過豬肉”。
這樣的山越義從,麵對夏侯淵派出的精銳騎兵,雖說數量上夏侯淵的騎兵僅僅隻是山越義從的一半,但甚至不需要衝鋒衝殺,隻是配合自家步兵在遠處用弓箭逐漸消磨那些山越義從的鬥誌,便已經足以令本就沒打算真的為袁術賣命隻是想來賺筆外快的山越義從崩潰掉。
而程普手上的那支被周瑜看作是右翼部隊底牌的騎兵部隊,則僅僅隻能與夏侯淵留下的另一半騎兵部隊拚一個旗鼓相當。看上去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是因為夏侯淵手上的騎兵終歸要多於程普,而程普的武力也無法像孫策那樣通過壓製住夏侯淵來扭轉戰局。
最後為了能夠保護這支對孫策未來征戰有著重要意義的部隊不會浪費在這裏。程普不得不在損失了百餘騎後命令自家的騎兵部隊緩緩後撤離開戰場,將山越義從的後背扔給了聯合軍。
雖說袁術曾經承諾隻要贏了這次對曹操軍的戰役便會放孫策單飛。但如果為了這個虛無縹緲的承諾就為袁術這個並不怎麽注重信諾而且最近越來越反複無常的家夥拚上身家性命怎麽看都不是一件劃算的事情。
如果到時候拚了老命贏了戰爭但是袁術最後卻翻臉不認人,試問他們該如何應對呢?
翻臉吧,手下都拚光了。
不翻臉吧,繼續待著還會覺得晦氣。
這還是程普不知道蔡陽與孫河之間那檔子事的前提下,若是他知道了這件事,隻怕更會火冒三丈,認定自己的判斷,同時也能夠更清楚孫策到底在袁術心中的地位是個什麽樣子。
畢竟就算蔡陽再如何狂妄,若孫策真的是袁術身邊的紅人,給他十個膽子隻怕也不會做出那麽魯莽的舉動,反而應該會緊跟孫策身邊不說拍馬屁吹捧也是要努力拚搏博取功名。
孫策或許年輕有衝勁,周瑜或許很聰明,這些程普都是遠遠不及的。但作為一名從北走到南,經曆了太多太多是是非非的年長者,程普卻有著屬於年長者經驗的智慧和狡猾。
或許也正因為這樣。周瑜才敢將手上重要的一支部隊托付給他,而他也恰恰在判斷了局勢後選擇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令人不齒但卻符合孫策利益的決斷。
不論孫堅還是孫策。都不是與袁術一條心,從來都不是,反之亦然。
至於騎兵撤走後會讓頂在最前麵的山越義從遭遇到怎樣的滅頂之災,那已經不在程普思考的範圍之內,最多派個人告訴周瑜,加入孫策不能在短時間內取勝的話,不但那支騎兵不會返身再戰,就連那些屬於孫堅軍的舊部也會開始緩步撤離戰場。
他有這個權力。雖然孫策沒有明說,但周瑜在私底下是給了他這個權力的,而相同的權力,左翼的黃蓋手上同樣擁有,由此可以看出周瑜的內心其實同樣對袁術沒有多少信任。
不過,這一切顯然並沒有對孫策明說,畢竟這些老狐狸和小狐狸很擔心孫家大少會不會因為那位虛無縹緲的袁家小娘子的青睞便做出什麽熱血上頭的事情,畢竟年輕人嘛。
這不,大概是被蒙在鼓裏的孫策眼瞅著戰場上的局勢對己方愈發的不利,心情越來越急躁。手上的動作受到心態的影響而變得愈發的散亂,空有巨大的力量卻似乎受到了什麽限製一般,怎麽樣都使不出來。反而感覺從攻來的那杆長槍上傳遞過來的力道越發的強大。
不是說時間是自己的盟友麽?為什麽對麵的老家夥竟然是越戰越猛而自己則恰恰相反!
“好厲害,真的是好厲害,不知道並州的童先生是否也能有這麽厲害!”
當局者或許還會因為身處局中而感到迷茫,但在一旁掠陣的夏侯惇卻看得清清楚楚。
這年頭雖然沒有太極拳太極劍什麽的,那是很久遠以後的事情,但是借力打力這種思想卻並非完全沒有,而且這反而是相當高級的技巧,沒有一定年月對武藝的磨礪,那是決計無法用處這樣的高級技巧的。因為這需要對手眼配合和個人經驗要求極高。
而韓老將軍此時所用的,正是這樣的一種高級技巧。
當然。雖然夏侯惇下意識就將韓老將軍與曾經也算是指點過他的童淵進行比較,但因為他從來都沒能見過童老頭的真本事。畢竟以夏侯惇的本事還逼不出童老頭全部的真才實學,所以他說話的語氣中十分卻是有八分是疑問和不太相信。
話說這夏侯元讓雖然是個天然呆,而且腦袋一陣短路的時候也可能化身為熊孩子,但這家夥有一個大大的優點那就是對給予過自己幫助的師長那是絕對很尊重的。年輕的時候就曾經因為有人辱罵師傅而提刀殺人,雖然自己差點栽了進去又一度被官府通緝,但也不曾後悔。
童老頭與夏侯惇雖說沒有師徒名分,但也是給過夏侯惇很多指點和啟迪,故而哪怕覺得場下能夠與狂暴的孫策越打越順手的韓老將軍實力非凡,心中還是下意識地更偏向童老頭。
“的確如此,確實太厲害了。可是為什麽這麽厲害的人竟然之前的名聲並不算響亮,而且還是以刀法凜冽名震江湖,可是看他的槍法明明遠勝他拿刀的時候。真是太奇怪了……”
另外一邊的張飛也是在搖頭晃腦,臉上寫滿了疑惑。隻不過與夏侯惇不太一樣的是,張飛畢竟是出身北地幽州,平素有喜歡結交江湖豪俠,對於這位韓老將軍的一些事情也有些了解。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著了解,才會讓他感到更加奇怪——明明這位叫做韓相的老將軍年輕的時候是一位很有名的刀客,雖然名聲不算多麽響亮,但正如老將軍對曹操說過的那樣,不論是蔡陽還是陽群以及很多很多人,都曾經拜訪過他並得到他的一些指點。所以說作為與童淵同時代的老人,哪怕在武藝上的名聲不是很響,但人脈卻是一流的。
可誰曾想,這位做了大半輩子刀客的老爺子如今卻棄刀用槍,反而功力大漲。
“這還不簡單,大概是因為什麽原因所以不能用槍。所以才不得不改成使刀,現在發現孫策小兒不好對付,自然是要用最好的本事。不過這一招。哦,童先生曾經說過這招……”
夏侯惇是完全沉浸在了兩個人的龍爭虎鬥之中。所謂的回答也不過是隨後一說。
“不能用槍,隻能用刀。不能用槍,隻能用刀。不能用槍,隻能用刀……”
隻不過說著無心聽者有意,張飛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什麽,但一時之間卻又想不起來。
許久過後……
“元讓,我知道韓老將軍到底為什麽要用刀而不能用槍了!”
雖然就這樣被張飛從對精彩比武的體悟中拉了出來很是不滿,但八卦這種東西還是相當吸引人的。而且張飛隨後也向他解釋了,這件事似乎還與指點過他的童老頭有些瓜葛。
“那是我聽江湖朋友說過的一則秘聞。說是當年上黨曾經出過一位年輕人,一杆長槍用的那是出神入化,在江湖上創出了赫赫威名,於是便在江湖同道的吹捧下自號‘槍王’……”
“不對啊,‘槍王’的名號不是童先生的麽?童先生可不是出身上黨吧。”
“沒錯,這位年輕人自然不是童先生。所以當他聽到童先生也被稱為‘槍王’的時候便非常生氣,要去找童先生比試一下,看看究竟是何人更加適合這‘槍王’的名號。
童先生對這種虛名自然是不在乎的,甚至表示‘槍王’的名號給了年輕人也無妨。但是年輕人很驕傲。總要比試一場將童先生徹底壓倒才算了結。
這一戰據說當年能看到的人不多,而且到現在為止除了兩位當事人之外,觀戰的人都已經因為各種原因作了古。所以這一戰的結果直到最後也是一個謎團。不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自從這一戰之後,年輕人便放棄了‘槍王’的稱號,甚至放下了槍,消失得無影無蹤。”
“所以你說他就是故事裏的那個消失的年輕人?”
夏侯惇是個天然呆不假,但是可沒有笨到家,故事講到這種程度他總也能聽出張飛的意思。
“我隻能說當時這故事已經沒有了下文,但結合今天看到的這些奇怪現象,用某個家夥的話來說就是。‘排除掉一切的可能性,那個看起來最不可能的可能就隻能是事情的真相’。”
“這話我雖然沒聽過。但是我能猜到是誰說的,也隻有他才能說出這麽古怪的話。”
而就在兩個人可以比較輕鬆的聊天時。終於,已經沉寂了許久的韓老將軍忽然一聲暴喝,手中的長槍更是不斷發出微微的顫動,而受到這顫動的影響,被韓老將軍鎖住的手中長槍竟然有些無法握住的感覺,這讓孫策既驚且怒,卻偏偏怎麽都想不出辦法,隻能用蠻力抗衡。
可恰在此時,他耳邊又響起了來自於聯合軍滿含興奮的怒吼聲,那吼聲中所蘊含的興奮讓孫策哪怕不去關注戰局也知道戰場大概的情況。
顯然這一次的戰鬥,他敗了。
在戰場上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縱橫無敵的他,敗了。
心神失守下,孫策的長槍終於脫手了,雖然長槍筆直插在距離孫策不遠處的土地上,可這短短的距離對於孫策而言卻是咫尺天涯。不僅僅是韓老將軍緊緊盯著他,就連夏侯惇和張飛也再度圍了上來,與發現情況不對趕了過來的孫策親衛軍們遙遙對峙。
袁術軍開始緩緩撤退,周瑜的中軍也用鳴金的方式呼喚孫策返回。
“老家夥,你叫什麽名字。孫伯符學藝不精,今日已敗,希望日後還有機會再來討教!”
“咳咳,真是個不服輸的小夥子,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能和你這樣的年輕人再戰一場。記住了,老夫河北韓相韓莒子,是個沒能保守誓言的刀客!”
雖然憑著手中長槍戰勝自己的老將軍卻強調自己是個刀客的舉動多少讓人有些無語,但孫策卻很認真的點了點頭,表示了解。之後再一次深深看了與自己拚鬥至今的三位將軍一眼,仿佛要將他們三人的音容笑貌記入腦海之中,然後才終於流露出少許不甘的表情,在親衛們的護衛下返身疾馳而去。
至於那依舊插在地上的長槍,雖然槍身依舊筆挺,可卻已經成為了他人的戰利品。
而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大勢已定的時候,戰場的邊緣卻突然出現了一支規模頗為龐大的部隊。
潘森:再一次替漁翁的《傳奇締造者》拉拉票,如果手上有多餘票的,可以扔給他的說,正在衝擊新書月票榜的最關鍵時刻,希望大家能夠支持的說~(未完待續)
孫策勝,那麽將再一次複製其當初在陳留之戰中的所作所為,用一種近乎於刺客的方式不斷破壞著敵人的指揮係統,讓敵軍陷入到空間的混亂和恐懼之中,如此便可以為周瑜帶來大量可供利用的空當和機會,扭轉此時不利的戰局。
夏侯惇、張飛和韓老將軍勝,那麽依照此時的戰場局勢,不但處於下風的袁術軍很難再有翻盤的機會,甚至因為他們心中不敗的霸王的倒下所造成的連鎖反應而徹底崩潰。
至於打平?
這是最不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因為事實已經證明,想要用人海戰術來堆死孫策這個亙古未有的奇葩怪物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脫力或者說體力不支這種人類所擁有的正常生理現象在他身上從未體現過。甚至就算他受到一些比較大的傷害似乎也無法影響到他的戰鬥能力,如果這個時代的人知道傳說中t係列戰鬥機人的話一定會驚呼:
這丫的絕對不是人類!絕對應該是未來機器人世界派到人類世界的臥底!
所以說除非能夠在短時間內徹底壓製住孫策,讓袁術軍清楚地感受到“孫策敗了”的訊息,否則拚持久戰這樣的事情隻會讓勝利的天平重重倒向孫策那邊。
聽起來似乎孫策應該是較為占便宜的一方,畢竟隻要他願意,他便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時間不是他的敵人而是他的戰友。傷痛如果不是致命或者說無法在短時間內愈合的話也將不會對他構成太大的威脅,而他的敵人不論如何在這兩點上都不可能與他相提並論。
原本應該就是這樣的。
但是孫策看起來卻是越戰越是急躁,反而原本應該速戰速決以防止體力過度消耗的韓老將軍卻反其道行之。看上去似乎隻是在與孫策纏鬥,長槍上下翻飛卻更多是在防禦。
這真是反常了——應該搶攻的卻在防守。應該拖時間的那個卻有點要拚命的架勢。
看上去似乎的確有些反常,但細細思量下,卻又發現事實上這種情況正常無比。
因為現在戰場上的局勢已經愈發的向袁術軍不利的方向發展。
在袁術軍的左翼,曹操放出的近兩千騎出現在了戰場邊緣,他們的目標直指被周瑜命令穿插曹操軍後方但卻隻是運動到了左翼遠端便不再行動的陳蘭雷薄所部。
如果說之前弓兵後撤出現的破綻是意外造成的話,那麽陳蘭和雷薄所部就完全是周瑜給曹操挖的一個坑,而曹操看上去似乎也好像愣頭青一樣就這麽直直撞了過來。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當周瑜發現曹操果然如同他預料中的那樣衝向自己所設好的陷阱時,想要發動陷阱的他卻產生了猶豫,因為他無法確定此時發動後手是否有利於戰局發展!
按照周瑜原本的布置,此時的弓兵應該已經安全後撤,然後不論敵人的目標是自己的中路還是自己的左翼,都需要麵對總計高達一萬兩千名輕步兵的夾擊,如此一來即使是全部的攻擊都應該由左翼承擔,也能夠有足夠的富餘兵力讓戰線不至於一下崩壞。
周瑜在左翼的六千輕步兵中是布置了很多暗子的,包括超過三百人的策士部隊,以及副職業為弓兵的一千五百名孫堅軍老兵。這些強火力加上那三千弓兵。如果一起向進攻左翼“薄弱”處的曹操軍騎兵開火,則曹操軍的右翼“重拳”就有癱瘓的可能。
就算還有三千大戟士,但周瑜也可以放心將孫策留給他的中軍精銳投入戰場。(..tw好看的小說)
這也是左翼戰線防守反擊打法的由來。
隻是因為蔡陽的魯莽和狂妄。讓李典抓住了機會放棄了對袁術軍前軍的進攻,轉而直直裹挾著慌亂的弓兵插進了袁術軍左翼戰線,不但讓左翼的輕步兵部隊產生了一定的混亂,甚至還就是將輕步兵的陣勢鑿穿,攻擊到了退到後方的弓兵。
這樣的變故讓整個左翼變得支離破碎,雖然前軍的夾擊掩殺讓各部隊之間有些脫節的聯合軍吃了些虧,但卻也讓周瑜之前的布置幾乎化為了泡影——除了那些被保護著的偽裝成普通輕步兵的文官部隊,那些副職業為弓兵的輕步兵已經與敵人叫啥在了一起,如果讓他們此時張弓搭箭。那無異於將後背送到了聯合軍的手中,結果是什麽可以說是不言而喻。
更不要說作為攻擊主力的弓兵不但被吃掉了一塊。而且還正持續遭到攻擊,同樣絞殺到了一起。讓周瑜就算是有心出動中軍的精銳近衛部隊也是有心無力。反而不得不擔心如果將這些寶貴的部隊派出去會不會也被卷進這個血肉磨盤當中浪費了這支勁旅。
左翼的危局已經到了周瑜不得不立刻做決定的關鍵時刻,可周瑜的心神還有不少被右翼的戰局所牽扯,因為如果說左翼原本隻是有些混亂,就算是即將遭受到很有可能會是致命一擊也還僅僅隻是懸而未決引而未發的話,那麽袁術軍右翼從現在的情況看則是敗象已現。
山越人的確是悍勇的,在揚州的土地上他們是一群能夠讓每一位來到揚州的官員無論是州、郡還是縣一級都感到頭疼無比,背靠著江南群山的山越人總是能夠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發起進攻,然後在你還未反應過來之前逃之夭夭。而如果你打算進山進剿——好了,在山越人的主場之內,你會發現你四周哪怕僅僅是山水樹木花花草草都成為了你的敵人。
所以說長時間與山越人對抗的丹陽兵成為了天下有名的勁旅。
可是那是在揚州的土地上,在山越人世世代代生活著的地形上。
可是如果離開了本土,離開了他們所熟悉的山山水水,來到了一望無際的平原之上。他們還能有原本的戰鬥力麽?
或許還是有的,至少陶謙引為近衛的丹陽兵可以說為他穩定徐州局勢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是那些丹陽兵的對手是什麽樣子的呢?
有衣不遮體的亂民,有呼嘯而起的黃巾軍殘部。有依靠傳播邪那個啥教讓士兵們吸食精神毒那個啥品而構成的不怕死宗教兵團,有從東海海島上跨海而來的水賊海匪。也有從泰山郡的群山中走出來的山賊匪盜,同樣會還有徐州世家豪強所豢養的私兵。
這些敵人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的部隊中騎兵極其匱乏。
也就是說陶謙手下丹陽兵的輝煌幾乎都是在與步兵的交戰中獲得,可他們對抗騎兵的能力到底如何,卻並沒能得到實戰的檢驗。不過從許耽統帥的丹陽兵並不敢與劉備在野外拉開陣勢來上一場轟轟烈烈大戰的事實看,隻怕在許耽的內心之中多少還是有些心虛的。
這當然不是說越人不擅長騎兵,反而因為越地之人手腳靈活,經過訓練後他們在馬背上衝殺和騎射的技巧並不遜於北方人。甚至在無馬鞍的條件下,靈巧的越人表現的更加出色。
就好像曾經在楚漢戰爭中大放異彩的西楚霸王項羽的親隨,那支秦末縱橫天下的騎兵便是由楚地與越地之民構成的,而這支軍隊的風采更是不需細說。
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需要有馬匹可以訓練,有肉食改善身體。如果達不到這些條件,就會變成如史書中所說的那樣“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又無車騎弓弩之用”了。
且不提漢代對於軍馬的官製到了什麽程度,單說北方的良馬被販運到了南方究竟身價飆升幾何。絕對不是哪怕是小富之家能夠承受得起的。況且山越之民本就窮苦,再加上一些無良官吏的欺壓,隻能靠躲在山林之內打遊擊。偶爾外出劫掠過活。縱然是練就出了一身跋山涉水箭無虛發的好本事,可對於騎兵一道卻可以稱得上是“隻知道豬跑,沒有嚐過豬肉”。
這樣的山越義從,麵對夏侯淵派出的精銳騎兵,雖說數量上夏侯淵的騎兵僅僅隻是山越義從的一半,但甚至不需要衝鋒衝殺,隻是配合自家步兵在遠處用弓箭逐漸消磨那些山越義從的鬥誌,便已經足以令本就沒打算真的為袁術賣命隻是想來賺筆外快的山越義從崩潰掉。
而程普手上的那支被周瑜看作是右翼部隊底牌的騎兵部隊,則僅僅隻能與夏侯淵留下的另一半騎兵部隊拚一個旗鼓相當。看上去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是因為夏侯淵手上的騎兵終歸要多於程普,而程普的武力也無法像孫策那樣通過壓製住夏侯淵來扭轉戰局。
最後為了能夠保護這支對孫策未來征戰有著重要意義的部隊不會浪費在這裏。程普不得不在損失了百餘騎後命令自家的騎兵部隊緩緩後撤離開戰場,將山越義從的後背扔給了聯合軍。
雖說袁術曾經承諾隻要贏了這次對曹操軍的戰役便會放孫策單飛。但如果為了這個虛無縹緲的承諾就為袁術這個並不怎麽注重信諾而且最近越來越反複無常的家夥拚上身家性命怎麽看都不是一件劃算的事情。
如果到時候拚了老命贏了戰爭但是袁術最後卻翻臉不認人,試問他們該如何應對呢?
翻臉吧,手下都拚光了。
不翻臉吧,繼續待著還會覺得晦氣。
這還是程普不知道蔡陽與孫河之間那檔子事的前提下,若是他知道了這件事,隻怕更會火冒三丈,認定自己的判斷,同時也能夠更清楚孫策到底在袁術心中的地位是個什麽樣子。
畢竟就算蔡陽再如何狂妄,若孫策真的是袁術身邊的紅人,給他十個膽子隻怕也不會做出那麽魯莽的舉動,反而應該會緊跟孫策身邊不說拍馬屁吹捧也是要努力拚搏博取功名。
孫策或許年輕有衝勁,周瑜或許很聰明,這些程普都是遠遠不及的。但作為一名從北走到南,經曆了太多太多是是非非的年長者,程普卻有著屬於年長者經驗的智慧和狡猾。
或許也正因為這樣。周瑜才敢將手上重要的一支部隊托付給他,而他也恰恰在判斷了局勢後選擇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令人不齒但卻符合孫策利益的決斷。
不論孫堅還是孫策。都不是與袁術一條心,從來都不是,反之亦然。
至於騎兵撤走後會讓頂在最前麵的山越義從遭遇到怎樣的滅頂之災,那已經不在程普思考的範圍之內,最多派個人告訴周瑜,加入孫策不能在短時間內取勝的話,不但那支騎兵不會返身再戰,就連那些屬於孫堅軍的舊部也會開始緩步撤離戰場。
他有這個權力。雖然孫策沒有明說,但周瑜在私底下是給了他這個權力的,而相同的權力,左翼的黃蓋手上同樣擁有,由此可以看出周瑜的內心其實同樣對袁術沒有多少信任。
不過,這一切顯然並沒有對孫策明說,畢竟這些老狐狸和小狐狸很擔心孫家大少會不會因為那位虛無縹緲的袁家小娘子的青睞便做出什麽熱血上頭的事情,畢竟年輕人嘛。
這不,大概是被蒙在鼓裏的孫策眼瞅著戰場上的局勢對己方愈發的不利,心情越來越急躁。手上的動作受到心態的影響而變得愈發的散亂,空有巨大的力量卻似乎受到了什麽限製一般,怎麽樣都使不出來。反而感覺從攻來的那杆長槍上傳遞過來的力道越發的強大。
不是說時間是自己的盟友麽?為什麽對麵的老家夥竟然是越戰越猛而自己則恰恰相反!
“好厲害,真的是好厲害,不知道並州的童先生是否也能有這麽厲害!”
當局者或許還會因為身處局中而感到迷茫,但在一旁掠陣的夏侯惇卻看得清清楚楚。
這年頭雖然沒有太極拳太極劍什麽的,那是很久遠以後的事情,但是借力打力這種思想卻並非完全沒有,而且這反而是相當高級的技巧,沒有一定年月對武藝的磨礪,那是決計無法用處這樣的高級技巧的。因為這需要對手眼配合和個人經驗要求極高。
而韓老將軍此時所用的,正是這樣的一種高級技巧。
當然。雖然夏侯惇下意識就將韓老將軍與曾經也算是指點過他的童淵進行比較,但因為他從來都沒能見過童老頭的真本事。畢竟以夏侯惇的本事還逼不出童老頭全部的真才實學,所以他說話的語氣中十分卻是有八分是疑問和不太相信。
話說這夏侯元讓雖然是個天然呆,而且腦袋一陣短路的時候也可能化身為熊孩子,但這家夥有一個大大的優點那就是對給予過自己幫助的師長那是絕對很尊重的。年輕的時候就曾經因為有人辱罵師傅而提刀殺人,雖然自己差點栽了進去又一度被官府通緝,但也不曾後悔。
童老頭與夏侯惇雖說沒有師徒名分,但也是給過夏侯惇很多指點和啟迪,故而哪怕覺得場下能夠與狂暴的孫策越打越順手的韓老將軍實力非凡,心中還是下意識地更偏向童老頭。
“的確如此,確實太厲害了。可是為什麽這麽厲害的人竟然之前的名聲並不算響亮,而且還是以刀法凜冽名震江湖,可是看他的槍法明明遠勝他拿刀的時候。真是太奇怪了……”
另外一邊的張飛也是在搖頭晃腦,臉上寫滿了疑惑。隻不過與夏侯惇不太一樣的是,張飛畢竟是出身北地幽州,平素有喜歡結交江湖豪俠,對於這位韓老將軍的一些事情也有些了解。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著了解,才會讓他感到更加奇怪——明明這位叫做韓相的老將軍年輕的時候是一位很有名的刀客,雖然名聲不算多麽響亮,但正如老將軍對曹操說過的那樣,不論是蔡陽還是陽群以及很多很多人,都曾經拜訪過他並得到他的一些指點。所以說作為與童淵同時代的老人,哪怕在武藝上的名聲不是很響,但人脈卻是一流的。
可誰曾想,這位做了大半輩子刀客的老爺子如今卻棄刀用槍,反而功力大漲。
“這還不簡單,大概是因為什麽原因所以不能用槍。所以才不得不改成使刀,現在發現孫策小兒不好對付,自然是要用最好的本事。不過這一招。哦,童先生曾經說過這招……”
夏侯惇是完全沉浸在了兩個人的龍爭虎鬥之中。所謂的回答也不過是隨後一說。
“不能用槍,隻能用刀。不能用槍,隻能用刀。不能用槍,隻能用刀……”
隻不過說著無心聽者有意,張飛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什麽,但一時之間卻又想不起來。
許久過後……
“元讓,我知道韓老將軍到底為什麽要用刀而不能用槍了!”
雖然就這樣被張飛從對精彩比武的體悟中拉了出來很是不滿,但八卦這種東西還是相當吸引人的。而且張飛隨後也向他解釋了,這件事似乎還與指點過他的童老頭有些瓜葛。
“那是我聽江湖朋友說過的一則秘聞。說是當年上黨曾經出過一位年輕人,一杆長槍用的那是出神入化,在江湖上創出了赫赫威名,於是便在江湖同道的吹捧下自號‘槍王’……”
“不對啊,‘槍王’的名號不是童先生的麽?童先生可不是出身上黨吧。”
“沒錯,這位年輕人自然不是童先生。所以當他聽到童先生也被稱為‘槍王’的時候便非常生氣,要去找童先生比試一下,看看究竟是何人更加適合這‘槍王’的名號。
童先生對這種虛名自然是不在乎的,甚至表示‘槍王’的名號給了年輕人也無妨。但是年輕人很驕傲。總要比試一場將童先生徹底壓倒才算了結。
這一戰據說當年能看到的人不多,而且到現在為止除了兩位當事人之外,觀戰的人都已經因為各種原因作了古。所以這一戰的結果直到最後也是一個謎團。不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自從這一戰之後,年輕人便放棄了‘槍王’的稱號,甚至放下了槍,消失得無影無蹤。”
“所以你說他就是故事裏的那個消失的年輕人?”
夏侯惇是個天然呆不假,但是可沒有笨到家,故事講到這種程度他總也能聽出張飛的意思。
“我隻能說當時這故事已經沒有了下文,但結合今天看到的這些奇怪現象,用某個家夥的話來說就是。‘排除掉一切的可能性,那個看起來最不可能的可能就隻能是事情的真相’。”
“這話我雖然沒聽過。但是我能猜到是誰說的,也隻有他才能說出這麽古怪的話。”
而就在兩個人可以比較輕鬆的聊天時。終於,已經沉寂了許久的韓老將軍忽然一聲暴喝,手中的長槍更是不斷發出微微的顫動,而受到這顫動的影響,被韓老將軍鎖住的手中長槍竟然有些無法握住的感覺,這讓孫策既驚且怒,卻偏偏怎麽都想不出辦法,隻能用蠻力抗衡。
可恰在此時,他耳邊又響起了來自於聯合軍滿含興奮的怒吼聲,那吼聲中所蘊含的興奮讓孫策哪怕不去關注戰局也知道戰場大概的情況。
顯然這一次的戰鬥,他敗了。
在戰場上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縱橫無敵的他,敗了。
心神失守下,孫策的長槍終於脫手了,雖然長槍筆直插在距離孫策不遠處的土地上,可這短短的距離對於孫策而言卻是咫尺天涯。不僅僅是韓老將軍緊緊盯著他,就連夏侯惇和張飛也再度圍了上來,與發現情況不對趕了過來的孫策親衛軍們遙遙對峙。
袁術軍開始緩緩撤退,周瑜的中軍也用鳴金的方式呼喚孫策返回。
“老家夥,你叫什麽名字。孫伯符學藝不精,今日已敗,希望日後還有機會再來討教!”
“咳咳,真是個不服輸的小夥子,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能和你這樣的年輕人再戰一場。記住了,老夫河北韓相韓莒子,是個沒能保守誓言的刀客!”
雖然憑著手中長槍戰勝自己的老將軍卻強調自己是個刀客的舉動多少讓人有些無語,但孫策卻很認真的點了點頭,表示了解。之後再一次深深看了與自己拚鬥至今的三位將軍一眼,仿佛要將他們三人的音容笑貌記入腦海之中,然後才終於流露出少許不甘的表情,在親衛們的護衛下返身疾馳而去。
至於那依舊插在地上的長槍,雖然槍身依舊筆挺,可卻已經成為了他人的戰利品。
而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大勢已定的時候,戰場的邊緣卻突然出現了一支規模頗為龐大的部隊。
潘森:再一次替漁翁的《傳奇締造者》拉拉票,如果手上有多餘票的,可以扔給他的說,正在衝擊新書月票榜的最關鍵時刻,希望大家能夠支持的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