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父,您回來啦,這一趟收獲如何,遇到了什麽麻煩沒有。[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你個臭小子,竟然不先問問你義父的身體,就關心這一趟到底賺了多少錢,真讓人傷心。”
“哈哈,隻要看義父你的臉色就知道一切都沒問題,就算是打我兩個也是一點都不費勁吧。”
“哼哼,想騙我和你打?想得美你這個滑頭小子,想報當年的仇,沒門嘍~”
“那麽讓義父你一隻手?”
“你除非讓我車馬炮才行!”
“沒問題,就算是用小卒子也能拱死你,你就等著吃敗仗吧!”
雖然談話的內容略有些跳躍,不過周圍的那些商人和商隊護衛卻對這樣的情景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他們該卸貨的卸貨,該結算這一次行程所應得傭金的數著每一枚銅板。
至於那兩個一會看上去要在比武場上拚命,一會又似乎打算用棋類遊戲一較高下的父子,想來大抵不過是兩個人表現互相之間感情的一種方式,隻不過與常人父嚴子孝多少有些差別。
這是一間並不算多麽豪華的居室,說不奢華那是與這裏其他的房間作比較得出的結論,事實上不論是居室的麵積,還是那粉刷的雪白的牆壁和精致的窗格都顯示出此地主人的財力。
但比起那些真正門閥世家的居所內各種家什都十分考究的擺設,又或者說那些暴發戶家中隨意堆砌一些昂貴的物品不同的是,這間屋內的擺設十分的簡樸,甚至可以說有些簡陋。
室內所有的器物都是按照生活所需的最低數量為標準,而那些器物除了看上去很是簇新之外無論用料還是做工都很普通。或許這裏唯獨與平常人家不同的地方,便是麵向東方的那麵牆壁上,掛著一麵看上去便很有些年頭依舊有些掉色的杏黃色的綢布。以及黃布下麵的那座可以堪稱是整個室內所有器物當中用料最為考究,做工也能看出是自名家之手的木製神龕。
那杏黃綢布大致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以圖畫為主。下半部分則完全是文字,上半部分大約占據整個杏黃綢布三分之二的麵積。而剩下的部分則書寫著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
上半部分的正中央,繪製著一副巨大的太極八卦圖,太極八卦圖四周則是日月星辰,間或會有一兩尊大約是天神的人物,手執拂塵寶劍,身披甲衣,卻看不清臉上的麵容表情。
而下半部分的文字,則因為每一個字的個頭太小又是密密麻麻。若不能靠近仔細觀察,咋一看上去,就好似一片烏雲密布,隱藏著神龍一條,在太極八卦圖下準備行雲布雨。
除了這些之外,此時室內比較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席地而坐的兩個人,以及兩人中間的矮幾上擺放著的木製棋盤了。此時棋盤上的棋子已經所剩不多,棋盤兩邊更是摞起了兩摞高高的棋子,無不顯示著此時的棋局已經進入盤末。什麽時候都有可能結束。
不過嘛,越是到了這個時候,雙方便越是盡心竭力不敢有絲毫懈怠。每走一步都需要長考一番,就算如此也往往手執棋子在空中停頓半天也不願落子,需要對方催促許久才下定決心。
雖然楚河漢界的曆史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很久很久,但兩個人卻好似置身於戰場之中,周圍都是金戈鐵馬,不斷有高貴的將軍或者低賤的士卒倒下,帶著不甘和絕望離開這個世界。
棋盤之內硝煙彌漫,而棋盤之外也是唇槍舌劍,各種垃圾話此起彼伏。
不得不說。這又是李書實帶給這個位麵的一個看起來很小卻也算得上頗有影響的改變。
其實在商周時代就已經有了很原始的兵棋遊戲,隻不過那種東西更加類似於兵棋推演而非這種更像是遊戲的東西。尤其在春秋戰國的兵家手中,那更是以實戰為出發。雖說李書實是沒有見過什麽實物,這個年代雖然盜墓賊很多,但是那些盜墓賊顯然更關注的是能夠換到錢或者變成錢的東西,那些其實很具有文化意義的東西反而棄之不顧。
至於發展考古學什麽的,那就更是難之又難,畢竟沒幾個人願意自己家祖墳被人發掘。
至於到了近現代,因為時代變遷,尤其是人口多次大規模遷徙,讓人們與遠古之間聯係的紐帶逐漸破裂,再加上各方列強虎視眈眈,你不發掘但阻止不了別人發掘,更無法阻止強盜將祖宗的寶貝掠奪走,那麽還是自己發掘出來然後藏在更安全的地方,免得便宜了外人。<strong>txt全集下載</strong>
再加上又套上了研究和科學的外衣,於是大家才逐漸接受了這種既成事實一樣的東西。
當然,也是因為洋大人創造了這門學科,那自然是高大上的,自然也就沒有一點問題了。
雖然這麽說其實並不算錯,至少李書實就覺得漢代厚葬尤其是將各種金銀器和銅錢陪葬的製度不但讓市麵上流通的貨幣變得匱乏,而且還加重普通百姓乃至寒門的負擔,如果不是他的身份讓他不可能隨意行事,至少他自己是真的想要設置“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
他可不信鬼神之道,就算頭頂上的確有幾隻賣萌的萌物實力超群,但亡者注定是亡者,那些埋葬的金銀財寶也好還是其他什麽也罷都注定無法穿越時空進入到另一個世界,嗯,假如的確有那麽一個世界的話,而如果真能發生那種事情,這個世界也早就沒有盜墓賊這個行當了。
好吧,扯得有些遠了。
雖然說遠古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象棋的雛形,但是直到漢代,甚至是李書實所處的東漢末,也依然沒有形成如同現代象棋那樣形式的遊戲方式,棋類遊戲的老大依舊無可動搖的是圍棋。
李書實上輩子玩象棋不過是臭棋簍子一隻,圍棋倒是挺喜歡看但也就那麽個水平。可是卻並不意味著他無法“發明”出象棋這種遊戲方式,更別說他還在遠征西域的時候在波調那裏見到過一種名為恰圖蘭卡的類似於原始國際象棋的棋類遊戲,更是底氣十足。
當然。為了彰顯自己內心中那一點小小的“自尊心”,李書實並沒有完全照搬中國象棋的全部形製規則――雖然是這麽說。但他也僅僅隻是將中國象棋中原本叫做“士”的棋子改成了“衛”,然後將原本的“象”改成了“士”,另外便是引入了國際象棋的規則,那就是當過河的卒子到達底線的時候,就能升格為車馬炮三種棋子中的一種,算是給防禦方增加了些難度。
如果說圍棋的很多東西更趨近於戰略上的交鋒,那麽象棋則更趨近於戰術上的爭勝,雖然李書實所“創造出”的這個遊戲因為他自身的臭棋簍子屬性反而成為了被人嘲笑的地方。但是這並未阻擋這種遊戲就如同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其應有的地位那般,迅速成為這個缺乏娛樂節目的時代很多人茶餘飯後休閑的一種方式。
至於那些軍校中的學生,雖然也很喜歡這種遊戲,但卻並未將其上升到多麽高的高度,最多隻是認為這樣的東西有利於他們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但並不能完全幫助他們贏得戰爭。
好吧,這個世界奉行的是即時戰略遊戲,如果真的是回合製的遊戲,或許會更加重要一些?
“呼,這一盤看樣子應該是我贏了吧。”
“嘿嘿。小滑頭這一盤下得不錯,要是你再晚一步,我的卒子就能晉升。到時候誰勝誰負可就不好說了喲。不過這也是戰場的法則,更是人生的法則,有的時候就差那麽一步。”
“義父這是在感慨什麽麽?”
“能感慨什麽?教主走了,我的心也死了。李州牧做得不錯,雖然他的想法和教主差別很大,但是至少我覺得她做得不錯,就算讓他這樣的人當皇帝我也不會討厭。或許如果當初是他當皇帝的話,不論是我,還是教主。應該都不會考慮造反這種事情了吧。”
“是啊,義父這句話孩兒是絕對讚同的。這明明風裏來雨裏去的挺辛苦,可是義父您是身體也胖了。嬌妻美妾也娶了不少,現在就連孩子都有了好幾個,生活隻怕是樂無邊了吧。”
“嘿嘿,忙忙碌碌大半生,其實回想回想不是為了什麽理想,也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吃口飯,然後能吃口好飯。理想什麽的離我太遠,那是教主和李州牧他們要考慮的事情,反正我就隻知道教主是好人,跟著好人走總是不會吃虧的。李州牧大概也是一個好人,所以你小子跟著他走總也是不錯的,若是能當個千戶侯萬戶侯什麽的,我以後見了熟人不也能誇耀一下,看我張牛角這一輩子雖然沒啥大本事,但是看人挺準,收了飛燕這麽個孩子。”
“義父您怎麽能這麽說呢,如果由您來當這個太守,一定比我這個不成器的孩子做得好。”
“好啦好啦,咱們爺倆間就別學著那些個當官的推來推去,那叫什麽來著……虛偽,對,太虛偽了。好啦,再陪我下三盤棋,然後跟著我去看看這一次都帶回來了什麽好東西。”
於是,屋內又再一次響起了劈裏啪啦棋子與桌麵、棋子撞擊的聲音。
張牛角,張角的遠房親戚,太平道冀北大方,張角的絕對親信部下,也曾是黃巾軍中僅次於“三公將軍”和有著相當於副教主級別的馬元義之後最具影響力的一位大方。
可是如今,在黃巾起義已經徹底失敗後的現在,已經脫去征衣的他卻成為了一名遊走於邊塞的大商人,既是促進了中原地區與邊塞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同時也將邊塞地區甚至更遠地區胡人的種種動向告知給自己的義子張燕,讓其能夠更準確的把握草原上的種種變化。
不論是之前在雲中和上郡,還是現在在金城,張牛角似乎都能很快在當地重新建立起各種渠道,甚至不需要多少次接觸,張牛角便能夠讓那些胡人將他引為座上賓客,以禮相待。而後便是兄弟相稱,從此張牛角所操控的商隊不但在草原上少了很多麻煩,還多了很多消息渠道。
在這一點上。就算是覺得自己已經很優秀了的張燕,也一直都很是嘖嘖稱奇。
對於張燕每一次好奇的詢問。張牛角的回答總是一樣的:
“這都是教主大人的遺澤。我沒有讀過書,所以也隻能學著教主大人曾經用過的方法而已。”
這樣的回答張燕自然是不相信的,但是對於自己義子的不解,張牛角卻隻是淡然一笑。
因為,這真的不是他故意推諉隱藏,而的的確確是他內心的真情實感,肺腑之言。
就好像張牛角所說的那樣,他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戶家。主要的工作便是下田種地,當然也會通過給地主家或者成立的富商做短工賺錢補貼家用。也曾經作為代替地主家子弟去邊塞服良家子徭役,雖然隻是戍卒,但多少也懂了不少軍事常識,甚至還參與了幾場小規模的戰鬥,而這也算是張牛角平淡的人生之路前半段中為數不多可以稱得上“不太一樣”的風景。
而改變他人生軌跡的那個人,自然便是張角。
說起來因為去過邊塞打過仗,也從軍隊裏學了些把式,當時張牛角雖然年紀不大,卻也在附近的七裏八鄉間有了些名氣。至少農閑的時候可以指導一下鄉村的民兵,換點酸酸的村醪。
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曆,他通過民兵之中太平道的信眾認識了張角。
那個時候的張角正值盛年。雖不能說是意氣風發,卻也是躊躇滿誌,認為自己能夠用從那《太平清領道》中學得的法術改變一些事情。隻不過就算張角神通廣大,卻也希望能夠將力量更多運用在造福鄉裏上,而不是去打發那些麻煩的匪徒和豪強。
張角需要有一支可以幫助他的衛隊,而張牛角則是七裏八鄉都有點名氣的兵頭,張角自然對張牛角很滿意,而張牛角也覺得張角給出的薪俸不錯,後來敘了一下宗譜。發現兩個人還是遠親的關係,於是彼此間便更是覺得似乎有了一種獨特的羈絆。
張牛角沒啥學問。所以張角傳教的時候他便僅僅隻是侍立一旁,不說。不做。他隻是在看――看張角如何傳教,看那些信眾的一言一行還有每一個表情。隻是在聽――聽張角傳播的教義,聽張角在各種人麵前對教義的一些細微不同的解釋,聽張角如何遊走於各方之間。
其實對於張牛角而言,張角的一言一行他很多都看不明白,也聽不明白。
但時間就是這麽的神奇,就好像那些當鋪培養活計的時候會先讓他看真品,隻看真品,三年之後,自然便對贗品有著本能的反應。張牛角也是如此,時間讓他明白了很多,更讓他明白了很多事情就算他不明白為什麽,但是在相同的情況下,他隻要學習張角的應對方式就好。
所以當太平道發揚壯大,張角讓張牛角到冀北獨立傳教,準備看一看這位在自己身邊待了那麽多年的護衛到底都學到了些什麽的時候,所有人都愕然發現,原來張牛角做的是如此之好。
或許這也算得上是一種才能了吧,就好像會使用電視機的人不一定要知道電視機的工作原理,反正張牛角傳道的方向主要是中下層的百姓,也用不到那些高深的理論知識,憑借跟隨張角那麽多年看到的聽到的東西,足夠張牛角成為民間盛傳的“睿智的大方”。
而這,也同樣是張牛角為什麽每一次到了不同的地方,都能迅速與當地邊塞的胡人建立起長期且穩定的友誼的重要原因――論智力,鄉民與胡人都有著短視但卻不失狡黠的樸素智慧;論對神秘的崇敬,鄉民與胡人同樣毫無二致,他們都敬畏著這個蒼天,或者說這個獨特的位麵當中很少有人會像李書實那樣對待天神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崇拜。
於是,憑借著曾經作為太平道大方所練就出來的交際能力,張牛角不但成為了胡人部落中的座上賓,而且還逐漸將太平道傳播到了胡人部落那裏,畢竟比起原始質樸的圖騰崇拜和薩滿教義,植根於大漢智慧的太平道教義有著碾壓一樣的優勢。就算有些薩滿巫醫會提出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問題,但怎麽說也是傳播太平道十數年的行家裏手。此時的張牛角已經完全不會懼怕這些不會引經據典,也不會咬文嚼字,更不會人身攻擊人道毀滅思想敵人的薩滿教義的維護者。甚至為了學習來源於中原人的智慧,他成功說服了某些薩滿巫醫成為了太平道的信眾――也許在中原地區。太平道已經成為了一種禁忌,但在草原上,卻不會在乎這些。
當然,張牛角的成功還依托於並州軍的強大,強大並州軍的統治階層當中很多都是出自於當年的黃巾軍,這也成為張牛角能夠傳教成功的另外一張巨大的虎皮,甚至他並不諱言當年流傳於黃巾軍中對李書實的評價――那是張角真正欽定的接班人,唯一有資格與天公將軍平起平坐的仙人門徒。讓很多聽到這種傳言胡人部落更加不願意與並州軍為敵。
自然,也不願意與張牛角的商隊為敵。
既然不是敵人,那麽就可以成為朋友。既然成為朋友,自然可以得到極大的利益。
李書實或許並不知道,他原本僅僅隻是打算將張燕放在隴西敲打敲打的舉動,卻在無意間將一個隱藏在張燕背後看似閑雲野鶴卻有著巨大能量的男人推向了一個很奇特的位置。
當然,張牛角在雲中和上郡所做的一切李書實自然不是沒有耳聞,張牛角在隴西的那一套更是被並州軍的情報部門整理成冊送到了參謀部並研究了很久很久。
隻不過那個時候,李書實還沒有記起西方的高原上所蘊含的巨大利益,所用精力都放在了北方和東方的李書實倒也並不是太過在意這件事情。
可惜等到他借著高利貸和貨幣戰爭這兩件事將西部資源之地這枚誘餌拋出去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才不到兩年的時間,張牛角竟然又一次成功紮下了深深的根基。
不過與賈詡、郭嘉和法正嘀咕了許久,李書實終於還是覺得就算放任一下也不錯。甚至如果張牛角能夠讓那些胡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好吧,這種事情李書實都不認為可能會達成,就算達成了也會是像某個島國那樣,年輕的時候使勁殺,然後殺夠本了,年紀也大了,就來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於是心靈也解脫了。是功業也賺到了,甚至某些家夥還以和尚的身份繼續殺。反正隻要回頭補上幾句經文就好了嘛,就算是某隻正義感爆棚的姐姐不也是如此麽。
所以說。李書實真正期待的,是張牛角如果能夠用這種方式將那些胡人重新組織成為一支黃巾軍,然後成為可以供並州軍驅使的利器,顯然會是一件能夠令李書實做夢也會笑醒的事情。
就算最高目標稍稍有些妄想,但多增加一群帶路黨這種最低目標應該可以實現吧。
當然,有些必要的工作也是要做的。
“對了義父,您聽說了州牧大人的‘西進計劃’麽?”
“嗬嗬,別說是我了,就算是那些羌人部落的頭領也都聽說了這件事,隻不過各種各樣的消息太多,就算是他們也不知道李州牧到底想要做什麽。”
“那義父您這次到羌人那裏進行貿易受到這件事的影響了麽?”
“影響自然是會有的,不過也未必全都是壞事,畢竟想要生活得更好,自力更生是一條好路子,但是依附於某些強者同樣是條不錯的路。”
“義父您的意思是……”
“我跟隨教主大人也算得上是走南闖北,什麽樣的事情什麽樣的人沒見過呢。以前覺得沒了教主大人,無論做什麽事請都提不起勁,做個商人四處走一走,看一看也不錯。不過現在有了家,也有了孩子,就明白了有些人為什麽會做出在我看來有些傻的舉動了。
你這個臭小子做得不錯,我也不能保證會比你做得更好,所以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繼續安心做下去。說實話,跟著李州牧,比我跟著教主大人有前途的多。
至於我嘛,如果這個賊老天能讓我繼續這樣硬朗的活個一二十年,或許我可以試試完成教主大人一些很遺憾沒能完成的事情也說不定啊。”
“又感覺到了義父您身上散發出的當初那種令人忍不住跟隨您的膽氣,真好。”
“我也感覺不錯,就好像又年輕了十歲一樣。
看來,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目標去實現,怎麽也要比渾渾噩噩地過這下半輩子要好太多了!”(未完待續)
“你個臭小子,竟然不先問問你義父的身體,就關心這一趟到底賺了多少錢,真讓人傷心。”
“哈哈,隻要看義父你的臉色就知道一切都沒問題,就算是打我兩個也是一點都不費勁吧。”
“哼哼,想騙我和你打?想得美你這個滑頭小子,想報當年的仇,沒門嘍~”
“那麽讓義父你一隻手?”
“你除非讓我車馬炮才行!”
“沒問題,就算是用小卒子也能拱死你,你就等著吃敗仗吧!”
雖然談話的內容略有些跳躍,不過周圍的那些商人和商隊護衛卻對這樣的情景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他們該卸貨的卸貨,該結算這一次行程所應得傭金的數著每一枚銅板。
至於那兩個一會看上去要在比武場上拚命,一會又似乎打算用棋類遊戲一較高下的父子,想來大抵不過是兩個人表現互相之間感情的一種方式,隻不過與常人父嚴子孝多少有些差別。
這是一間並不算多麽豪華的居室,說不奢華那是與這裏其他的房間作比較得出的結論,事實上不論是居室的麵積,還是那粉刷的雪白的牆壁和精致的窗格都顯示出此地主人的財力。
但比起那些真正門閥世家的居所內各種家什都十分考究的擺設,又或者說那些暴發戶家中隨意堆砌一些昂貴的物品不同的是,這間屋內的擺設十分的簡樸,甚至可以說有些簡陋。
室內所有的器物都是按照生活所需的最低數量為標準,而那些器物除了看上去很是簇新之外無論用料還是做工都很普通。或許這裏唯獨與平常人家不同的地方,便是麵向東方的那麵牆壁上,掛著一麵看上去便很有些年頭依舊有些掉色的杏黃色的綢布。以及黃布下麵的那座可以堪稱是整個室內所有器物當中用料最為考究,做工也能看出是自名家之手的木製神龕。
那杏黃綢布大致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以圖畫為主。下半部分則完全是文字,上半部分大約占據整個杏黃綢布三分之二的麵積。而剩下的部分則書寫著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
上半部分的正中央,繪製著一副巨大的太極八卦圖,太極八卦圖四周則是日月星辰,間或會有一兩尊大約是天神的人物,手執拂塵寶劍,身披甲衣,卻看不清臉上的麵容表情。
而下半部分的文字,則因為每一個字的個頭太小又是密密麻麻。若不能靠近仔細觀察,咋一看上去,就好似一片烏雲密布,隱藏著神龍一條,在太極八卦圖下準備行雲布雨。
除了這些之外,此時室內比較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席地而坐的兩個人,以及兩人中間的矮幾上擺放著的木製棋盤了。此時棋盤上的棋子已經所剩不多,棋盤兩邊更是摞起了兩摞高高的棋子,無不顯示著此時的棋局已經進入盤末。什麽時候都有可能結束。
不過嘛,越是到了這個時候,雙方便越是盡心竭力不敢有絲毫懈怠。每走一步都需要長考一番,就算如此也往往手執棋子在空中停頓半天也不願落子,需要對方催促許久才下定決心。
雖然楚河漢界的曆史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很久很久,但兩個人卻好似置身於戰場之中,周圍都是金戈鐵馬,不斷有高貴的將軍或者低賤的士卒倒下,帶著不甘和絕望離開這個世界。
棋盤之內硝煙彌漫,而棋盤之外也是唇槍舌劍,各種垃圾話此起彼伏。
不得不說。這又是李書實帶給這個位麵的一個看起來很小卻也算得上頗有影響的改變。
其實在商周時代就已經有了很原始的兵棋遊戲,隻不過那種東西更加類似於兵棋推演而非這種更像是遊戲的東西。尤其在春秋戰國的兵家手中,那更是以實戰為出發。雖說李書實是沒有見過什麽實物,這個年代雖然盜墓賊很多,但是那些盜墓賊顯然更關注的是能夠換到錢或者變成錢的東西,那些其實很具有文化意義的東西反而棄之不顧。
至於發展考古學什麽的,那就更是難之又難,畢竟沒幾個人願意自己家祖墳被人發掘。
至於到了近現代,因為時代變遷,尤其是人口多次大規模遷徙,讓人們與遠古之間聯係的紐帶逐漸破裂,再加上各方列強虎視眈眈,你不發掘但阻止不了別人發掘,更無法阻止強盜將祖宗的寶貝掠奪走,那麽還是自己發掘出來然後藏在更安全的地方,免得便宜了外人。<strong>txt全集下載</strong>
再加上又套上了研究和科學的外衣,於是大家才逐漸接受了這種既成事實一樣的東西。
當然,也是因為洋大人創造了這門學科,那自然是高大上的,自然也就沒有一點問題了。
雖然這麽說其實並不算錯,至少李書實就覺得漢代厚葬尤其是將各種金銀器和銅錢陪葬的製度不但讓市麵上流通的貨幣變得匱乏,而且還加重普通百姓乃至寒門的負擔,如果不是他的身份讓他不可能隨意行事,至少他自己是真的想要設置“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
他可不信鬼神之道,就算頭頂上的確有幾隻賣萌的萌物實力超群,但亡者注定是亡者,那些埋葬的金銀財寶也好還是其他什麽也罷都注定無法穿越時空進入到另一個世界,嗯,假如的確有那麽一個世界的話,而如果真能發生那種事情,這個世界也早就沒有盜墓賊這個行當了。
好吧,扯得有些遠了。
雖然說遠古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象棋的雛形,但是直到漢代,甚至是李書實所處的東漢末,也依然沒有形成如同現代象棋那樣形式的遊戲方式,棋類遊戲的老大依舊無可動搖的是圍棋。
李書實上輩子玩象棋不過是臭棋簍子一隻,圍棋倒是挺喜歡看但也就那麽個水平。可是卻並不意味著他無法“發明”出象棋這種遊戲方式,更別說他還在遠征西域的時候在波調那裏見到過一種名為恰圖蘭卡的類似於原始國際象棋的棋類遊戲,更是底氣十足。
當然。為了彰顯自己內心中那一點小小的“自尊心”,李書實並沒有完全照搬中國象棋的全部形製規則――雖然是這麽說。但他也僅僅隻是將中國象棋中原本叫做“士”的棋子改成了“衛”,然後將原本的“象”改成了“士”,另外便是引入了國際象棋的規則,那就是當過河的卒子到達底線的時候,就能升格為車馬炮三種棋子中的一種,算是給防禦方增加了些難度。
如果說圍棋的很多東西更趨近於戰略上的交鋒,那麽象棋則更趨近於戰術上的爭勝,雖然李書實所“創造出”的這個遊戲因為他自身的臭棋簍子屬性反而成為了被人嘲笑的地方。但是這並未阻擋這種遊戲就如同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其應有的地位那般,迅速成為這個缺乏娛樂節目的時代很多人茶餘飯後休閑的一種方式。
至於那些軍校中的學生,雖然也很喜歡這種遊戲,但卻並未將其上升到多麽高的高度,最多隻是認為這樣的東西有利於他們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但並不能完全幫助他們贏得戰爭。
好吧,這個世界奉行的是即時戰略遊戲,如果真的是回合製的遊戲,或許會更加重要一些?
“呼,這一盤看樣子應該是我贏了吧。”
“嘿嘿。小滑頭這一盤下得不錯,要是你再晚一步,我的卒子就能晉升。到時候誰勝誰負可就不好說了喲。不過這也是戰場的法則,更是人生的法則,有的時候就差那麽一步。”
“義父這是在感慨什麽麽?”
“能感慨什麽?教主走了,我的心也死了。李州牧做得不錯,雖然他的想法和教主差別很大,但是至少我覺得她做得不錯,就算讓他這樣的人當皇帝我也不會討厭。或許如果當初是他當皇帝的話,不論是我,還是教主。應該都不會考慮造反這種事情了吧。”
“是啊,義父這句話孩兒是絕對讚同的。這明明風裏來雨裏去的挺辛苦,可是義父您是身體也胖了。嬌妻美妾也娶了不少,現在就連孩子都有了好幾個,生活隻怕是樂無邊了吧。”
“嘿嘿,忙忙碌碌大半生,其實回想回想不是為了什麽理想,也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吃口飯,然後能吃口好飯。理想什麽的離我太遠,那是教主和李州牧他們要考慮的事情,反正我就隻知道教主是好人,跟著好人走總是不會吃虧的。李州牧大概也是一個好人,所以你小子跟著他走總也是不錯的,若是能當個千戶侯萬戶侯什麽的,我以後見了熟人不也能誇耀一下,看我張牛角這一輩子雖然沒啥大本事,但是看人挺準,收了飛燕這麽個孩子。”
“義父您怎麽能這麽說呢,如果由您來當這個太守,一定比我這個不成器的孩子做得好。”
“好啦好啦,咱們爺倆間就別學著那些個當官的推來推去,那叫什麽來著……虛偽,對,太虛偽了。好啦,再陪我下三盤棋,然後跟著我去看看這一次都帶回來了什麽好東西。”
於是,屋內又再一次響起了劈裏啪啦棋子與桌麵、棋子撞擊的聲音。
張牛角,張角的遠房親戚,太平道冀北大方,張角的絕對親信部下,也曾是黃巾軍中僅次於“三公將軍”和有著相當於副教主級別的馬元義之後最具影響力的一位大方。
可是如今,在黃巾起義已經徹底失敗後的現在,已經脫去征衣的他卻成為了一名遊走於邊塞的大商人,既是促進了中原地區與邊塞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同時也將邊塞地區甚至更遠地區胡人的種種動向告知給自己的義子張燕,讓其能夠更準確的把握草原上的種種變化。
不論是之前在雲中和上郡,還是現在在金城,張牛角似乎都能很快在當地重新建立起各種渠道,甚至不需要多少次接觸,張牛角便能夠讓那些胡人將他引為座上賓客,以禮相待。而後便是兄弟相稱,從此張牛角所操控的商隊不但在草原上少了很多麻煩,還多了很多消息渠道。
在這一點上。就算是覺得自己已經很優秀了的張燕,也一直都很是嘖嘖稱奇。
對於張燕每一次好奇的詢問。張牛角的回答總是一樣的:
“這都是教主大人的遺澤。我沒有讀過書,所以也隻能學著教主大人曾經用過的方法而已。”
這樣的回答張燕自然是不相信的,但是對於自己義子的不解,張牛角卻隻是淡然一笑。
因為,這真的不是他故意推諉隱藏,而的的確確是他內心的真情實感,肺腑之言。
就好像張牛角所說的那樣,他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戶家。主要的工作便是下田種地,當然也會通過給地主家或者成立的富商做短工賺錢補貼家用。也曾經作為代替地主家子弟去邊塞服良家子徭役,雖然隻是戍卒,但多少也懂了不少軍事常識,甚至還參與了幾場小規模的戰鬥,而這也算是張牛角平淡的人生之路前半段中為數不多可以稱得上“不太一樣”的風景。
而改變他人生軌跡的那個人,自然便是張角。
說起來因為去過邊塞打過仗,也從軍隊裏學了些把式,當時張牛角雖然年紀不大,卻也在附近的七裏八鄉間有了些名氣。至少農閑的時候可以指導一下鄉村的民兵,換點酸酸的村醪。
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曆,他通過民兵之中太平道的信眾認識了張角。
那個時候的張角正值盛年。雖不能說是意氣風發,卻也是躊躇滿誌,認為自己能夠用從那《太平清領道》中學得的法術改變一些事情。隻不過就算張角神通廣大,卻也希望能夠將力量更多運用在造福鄉裏上,而不是去打發那些麻煩的匪徒和豪強。
張角需要有一支可以幫助他的衛隊,而張牛角則是七裏八鄉都有點名氣的兵頭,張角自然對張牛角很滿意,而張牛角也覺得張角給出的薪俸不錯,後來敘了一下宗譜。發現兩個人還是遠親的關係,於是彼此間便更是覺得似乎有了一種獨特的羈絆。
張牛角沒啥學問。所以張角傳教的時候他便僅僅隻是侍立一旁,不說。不做。他隻是在看――看張角如何傳教,看那些信眾的一言一行還有每一個表情。隻是在聽――聽張角傳播的教義,聽張角在各種人麵前對教義的一些細微不同的解釋,聽張角如何遊走於各方之間。
其實對於張牛角而言,張角的一言一行他很多都看不明白,也聽不明白。
但時間就是這麽的神奇,就好像那些當鋪培養活計的時候會先讓他看真品,隻看真品,三年之後,自然便對贗品有著本能的反應。張牛角也是如此,時間讓他明白了很多,更讓他明白了很多事情就算他不明白為什麽,但是在相同的情況下,他隻要學習張角的應對方式就好。
所以當太平道發揚壯大,張角讓張牛角到冀北獨立傳教,準備看一看這位在自己身邊待了那麽多年的護衛到底都學到了些什麽的時候,所有人都愕然發現,原來張牛角做的是如此之好。
或許這也算得上是一種才能了吧,就好像會使用電視機的人不一定要知道電視機的工作原理,反正張牛角傳道的方向主要是中下層的百姓,也用不到那些高深的理論知識,憑借跟隨張角那麽多年看到的聽到的東西,足夠張牛角成為民間盛傳的“睿智的大方”。
而這,也同樣是張牛角為什麽每一次到了不同的地方,都能迅速與當地邊塞的胡人建立起長期且穩定的友誼的重要原因――論智力,鄉民與胡人都有著短視但卻不失狡黠的樸素智慧;論對神秘的崇敬,鄉民與胡人同樣毫無二致,他們都敬畏著這個蒼天,或者說這個獨特的位麵當中很少有人會像李書實那樣對待天神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崇拜。
於是,憑借著曾經作為太平道大方所練就出來的交際能力,張牛角不但成為了胡人部落中的座上賓,而且還逐漸將太平道傳播到了胡人部落那裏,畢竟比起原始質樸的圖騰崇拜和薩滿教義,植根於大漢智慧的太平道教義有著碾壓一樣的優勢。就算有些薩滿巫醫會提出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問題,但怎麽說也是傳播太平道十數年的行家裏手。此時的張牛角已經完全不會懼怕這些不會引經據典,也不會咬文嚼字,更不會人身攻擊人道毀滅思想敵人的薩滿教義的維護者。甚至為了學習來源於中原人的智慧,他成功說服了某些薩滿巫醫成為了太平道的信眾――也許在中原地區。太平道已經成為了一種禁忌,但在草原上,卻不會在乎這些。
當然,張牛角的成功還依托於並州軍的強大,強大並州軍的統治階層當中很多都是出自於當年的黃巾軍,這也成為張牛角能夠傳教成功的另外一張巨大的虎皮,甚至他並不諱言當年流傳於黃巾軍中對李書實的評價――那是張角真正欽定的接班人,唯一有資格與天公將軍平起平坐的仙人門徒。讓很多聽到這種傳言胡人部落更加不願意與並州軍為敵。
自然,也不願意與張牛角的商隊為敵。
既然不是敵人,那麽就可以成為朋友。既然成為朋友,自然可以得到極大的利益。
李書實或許並不知道,他原本僅僅隻是打算將張燕放在隴西敲打敲打的舉動,卻在無意間將一個隱藏在張燕背後看似閑雲野鶴卻有著巨大能量的男人推向了一個很奇特的位置。
當然,張牛角在雲中和上郡所做的一切李書實自然不是沒有耳聞,張牛角在隴西的那一套更是被並州軍的情報部門整理成冊送到了參謀部並研究了很久很久。
隻不過那個時候,李書實還沒有記起西方的高原上所蘊含的巨大利益,所用精力都放在了北方和東方的李書實倒也並不是太過在意這件事情。
可惜等到他借著高利貸和貨幣戰爭這兩件事將西部資源之地這枚誘餌拋出去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才不到兩年的時間,張牛角竟然又一次成功紮下了深深的根基。
不過與賈詡、郭嘉和法正嘀咕了許久,李書實終於還是覺得就算放任一下也不錯。甚至如果張牛角能夠讓那些胡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好吧,這種事情李書實都不認為可能會達成,就算達成了也會是像某個島國那樣,年輕的時候使勁殺,然後殺夠本了,年紀也大了,就來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於是心靈也解脫了。是功業也賺到了,甚至某些家夥還以和尚的身份繼續殺。反正隻要回頭補上幾句經文就好了嘛,就算是某隻正義感爆棚的姐姐不也是如此麽。
所以說。李書實真正期待的,是張牛角如果能夠用這種方式將那些胡人重新組織成為一支黃巾軍,然後成為可以供並州軍驅使的利器,顯然會是一件能夠令李書實做夢也會笑醒的事情。
就算最高目標稍稍有些妄想,但多增加一群帶路黨這種最低目標應該可以實現吧。
當然,有些必要的工作也是要做的。
“對了義父,您聽說了州牧大人的‘西進計劃’麽?”
“嗬嗬,別說是我了,就算是那些羌人部落的頭領也都聽說了這件事,隻不過各種各樣的消息太多,就算是他們也不知道李州牧到底想要做什麽。”
“那義父您這次到羌人那裏進行貿易受到這件事的影響了麽?”
“影響自然是會有的,不過也未必全都是壞事,畢竟想要生活得更好,自力更生是一條好路子,但是依附於某些強者同樣是條不錯的路。”
“義父您的意思是……”
“我跟隨教主大人也算得上是走南闖北,什麽樣的事情什麽樣的人沒見過呢。以前覺得沒了教主大人,無論做什麽事請都提不起勁,做個商人四處走一走,看一看也不錯。不過現在有了家,也有了孩子,就明白了有些人為什麽會做出在我看來有些傻的舉動了。
你這個臭小子做得不錯,我也不能保證會比你做得更好,所以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繼續安心做下去。說實話,跟著李州牧,比我跟著教主大人有前途的多。
至於我嘛,如果這個賊老天能讓我繼續這樣硬朗的活個一二十年,或許我可以試試完成教主大人一些很遺憾沒能完成的事情也說不定啊。”
“又感覺到了義父您身上散發出的當初那種令人忍不住跟隨您的膽氣,真好。”
“我也感覺不錯,就好像又年輕了十歲一樣。
看來,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目標去實現,怎麽也要比渾渾噩噩地過這下半輩子要好太多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