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你說說這陳公台到底打著什麽算盤。.tw[]…,”
因為曹操差人送來的一封信中附上的某些話語,李書實很快便失去了思考鄒氏長期被蘇小蘿莉長期“包養”可能造成各種後果的興趣,甚至當天回到家中不論是吃飯還是在書房用功的時候腦海之中都不斷在琢磨著那些話中所蘊含的味道。
自己對於現如今的大漢到底抱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如果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講,漢唐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為輝煌的兩個盛世,而比起血統中混雜了大量北方胡人血脈的唐朝,漢朝顯然更有資格被稱為漢人的代表。
話說漢朝和漢人這兩個字怎麽聽都覺得關係很密切好不好。
不得不說,來到這個時代,又生活了這麽多年,李書實對於這個時代雖不能說是有著較為深刻的了解,但怎麽也算得上是融入到了這個時代之中。
比起現代社會,這並不是什麽能夠令一般人感到太過舒心的時代——知識缺乏普及導致百姓或許會表現的很淳樸,但在某些或許對於未來人屬於常識性的問題上表現的迷信且固執,某些風俗讓人感到很舒暢,但某些風俗卻顯得極為的落後和野蠻。
也正因為如此,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們從一出生就注定了這一輩子的經曆——麵朝黃土背朝天,要麽死於層層盤剝之下,要麽死於世家豪強所帶來的各種危險,又或者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而參與的各種冒險活動中——哪怕這個位麵某些法則對於生靈而言已經足夠的友好。
作為一個來自現代社會的靈魂,對於這個接近一潭死水的社會顯然不可能會喜歡,就算曾經身為宅男的李書實並不是什麽鍵盤政治家,但對於門閥這種東西也有著天然的階級仇恨。
所以他來到這個時代之後的很多做法便是為了打破這樣的一種逐漸向死水變遷的趨勢。
西晉的混亂和東晉門閥的壟斷。李書實並不希望出現,隻不過那顯然不可能是弄死一隻死螞蟻就能解決問題的,甚至如果讓袁紹來做,或許會比司馬氏的政權在這方麵更加的激進。
也正因為如此,李書實對於大漢的感情也是極為的複雜。
一方麵他對於這個漢人的帝國,對於這個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承載了漢人無數的奮發和自豪的國度有著發自肺腑的熱愛。可是另一方麵,他同樣非常清楚,如果讓這個帝國存續下去,那麽將意味著必須要保留這個帝國流傳到現在所積累的很多時弊和流毒。
那些已經積累了太多的問題如果不能通過革新和流血解決掉,東西晉的遭遇隻怕依然還會上演。甚至因為李書實的民族融合策略,五胡亂華的情況將會比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更加恐怖——當然也有可能那個時候將不會有“五胡亂華”,而是“十八路諸侯爭天下”也說不一定。
不過,李書實也很理解陳宮這一次逼迫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想法。
李書實對於陳宮的了解並不算多,不論是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還是如今這個時代的陳公台。他的了解都並不算多,唯一知道的不過是這並非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隻不過他的野心並不是稱王稱霸,在這方麵他有著極為清醒的認識,所以他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文終侯蕭何或者留侯張良那樣輔佐一屆諸侯成就帝王偉業。
當然,他要做的是蕭何和張良那個級別的存在,而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打發了的阿貓阿狗。
所以他與曹操的決裂與其說是理念上的不同,又或者利益上的紛爭。倒不如說是發現曹操吃進了荀彧這位無雙花美男之後根本就沒打算再更換寵信的人選。
不論陳宮是改弦更張緊隨腳步,亦或是傲嬌的與曹操處處作對都改變不了這個既成事實。
這才是讓陳宮感到絕望的地方。
其實荀彧不是既有秩序的維護者麽?
在陳宮看來荀彧的本質與他並無不同。而且兩個人其實都可以允許自己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妥協,隻不過在曹操這位陳宮看好的潛力股看來,陳宮背後有著兗州各地的世家豪強做後盾,而荀彧身後的潁川乃至豫州世家則遠隔千裏鞭長莫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顯然荀彧更符合曹操的“孤臣”這一定義。結果身上看起來羈絆很多的陳宮哪怕做得再多也始終讓曹操帶著審慎的態度去麵對他,同時思考著對方的那些“幫助”背後是否另有目的。[..tw超多好看小說]
所以說陳宮也夠冤,但也可以說並不算冤。
原本陳宮都已經打算破罐子破摔了,隨便找一個和曹操作對的主子,就算注定打不過曹操這個他“眾裏尋他千百度”才得來的潛力股。可若是能給曹操添添堵,那也是極好的。
說不定曹操會對他當初的選擇後悔不已也說不定。
但錯過就是錯過,就算曹操抱著腿痛哭流涕請他回去,他也一定不會答應的。
哼~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將他陳公台當做是什麽人了!
隻不過很幸運的是,陳宮發現自己一夜之間似乎找到了一個看起來比曹操還要粗的“金大腿”——也就是沒有兵,沒有地盤,身邊也缺乏足夠的人手而已。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全天下的軍隊不都是他的兵,全天下的土地不都是他的地盤,全天下的人都應該是他的手下。
作為大漢的皇帝劉協,至少在在名義上的確是可以這樣來宣稱。
至於具體情況還是具體分析好了。
可以說,大概是有了新的目標,陳宮的所作所為與其說是為了其自身的野心著想,倒不如說更多的還是在為自己的新主公——漢帝劉協著想,向著新主公展現自己的才華。
可以說陳宮選擇出手的時間是恰到好處。
也許有的人會說,在這種北方的局勢依舊晦澀不明,各種各樣強大的敵人依舊還未平定。對於漢帝劉協而言放縱陳宮這樣刺激李書實顯然不是什麽明智的行為。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現在的這個時候,其實是陳宮唯一可以利用的機會,因為直到現在為止,北方依舊呈現出三國演義……好吧,雖然是三方諸侯。但是還達不到國的程度。也隻有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劉協代言人的陳宮(李書實現在還不知道這是不是他自封)才能有施展的空間,劉協的這個招牌還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等到了哪怕僅僅是北方的局麵安定下來,如果劉協還不能在這之前建立足夠的力量,那麽劉協將徹底成為一尊吉祥物,就好像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的劉協與曹操之間的關係那樣,到了那樣的情況,就算是依然有人試圖阻撓,甚至是如同荀彧這樣曾經是曹操政權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位高權重足以引領一個勢力集團的門閥領袖,依舊無法阻擋那曆史的滾滾車輪。
陳宮不希望那樣的情況出現,所以才要用這樣的方式逼迫李書實做出決斷。
是繼續披著所謂的“大漢忠臣”的皮被皇帝剝削,還是撕破最後的麵皮向天下昭告自己的野心?
或許就算是李書實的手下們,也一直有意無意的利用各種渠道試圖引導李書實的想法
是的,對於大多數手下而言,他們自然希望李書實能夠走上後一條道路,因為那不僅僅意味著李書實一個人的榮耀。更意味著他們這些追隨者個人和家族的榮耀!
“所以說這可就要看主公你的想法了,反正看起來就算主公想要做一個安靜的逗比大概所有人也是不會相信了。是不是呢,仲德?”
“文和說得不錯,所以主公您到底是想要做周公呢,還是王莽,亦或是……周文王?”
“主公對這個問題應該已經想了很久了吧。”
“先帝可是對我有大恩呢。”李書實臉上露出了一絲絲緬懷的神色。
或許某些龍傲天會覺得這些古人所謂的“施恩”實在是太不值一提,對於他們而言那些看起來十分“粗糙”的施恩方式顯然不可能動搖他們那堪稱恐怖的神經。
但是對於李書實而言。他卻不能不記下已故的漢靈帝劉宏曾經與自己的那些過往,或許李書實在劉宏眼中隻是一顆達成其某些目的的棋子,但不論拔擢他成為很多人一輩子奮鬥都無法達到的兩千石太守,後來更是願意信任他讓他成為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或許這其中不乏他的努力和幸運,同樣不乏來自於其他人的幫助。但劉宏在李書實來到這個位麵的這十餘年的時間裏依然占據了他生命中相當重要的作用。
似乎就好像一家家族企業,如果沒有前企業掌門人的提拔,李書實不可能達到如今的地位,可是如今的情況是新的公司掌門顯然無法駕馭手下那些勞苦功高的老臣,而李書實麵對的情況是腳下的路有兩條,要麽自立門戶另起爐灶,然後轉頭將這間曾經給予他夢想和輝煌的公司收購。要麽便是在內部爭權奪利,並進而下克上取代原本掌控這家企業的家族。
該如何選擇呢?
“果然我還是無法放棄大漢賜予我的這一切,我曾經為之深深奮鬥過的這一切。如果可以的話,我寧願做周文王,大概也不會希望做王莽吧。至於成為周公……話說我們都已經走到了這一步,諸位覺得我還有成為周公的可能麽?”
“這個嘛,隻要主公做出了決定,我們一定都會支持您的。”
“仲德就不要在那裏說好話安慰我。我也不怕說錯話,要是我真的選擇做周公,在場的諸位究竟會有多少人還願意跟隨我呢?嗯,別人先不說,文和,你是不是會立刻卷鋪蓋走人呢?”
“家裏的東西太多,大概一時半會是整理不完的。”
賈詡的一個冷笑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禁莞爾,但卻也同樣表達了自己的意思——東西太多一時半會整理不完,但終有一天能夠整理完,等到整理完的那一天該走還是要走。當然在整理的時候還可以繼續觀察,隨時都可以放棄。但如果在這期間依然還看不到改變,那麽最終的結果自然也不會發生改變。
賈詡用這樣的方法向李書實表達了他對於這件事的態度。
就好像李書實之前所想的那樣,一開始的時候就算某些人心中懷著些許的野心,但對於他們而言,時局尚不明朗,不論是李書實還是這個世道的未來都是不那麽確定的。所以就算李書實抱著某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他們也可以抱著相當的耐心去思考。
或者說就算那個時候李書實失敗了,也有很大可能帶著部屬投降或者投奔其他勢力,不論是對他自己還是對於他的手下而言都能夠有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局勢已經明朗,李書實已經成為了有資格角逐天下的諸侯之一,就好像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魯肅對孫權所說的那樣,李書實首先就不可能投降其他人,除非他有劉禪那份政治智慧。可就算如此,那樣的生活也一定是萬分憋屈,而且還需要祈禱不要遇到一個如同趙光義那樣除了殺害老哥之外屁本事沒有卻偏偏好色如命偏偏命好的家夥。
好吧,就算蘇小蘿莉戰鬥力超級彪悍,帶著李書實躲到一個誰都找不到的地方去也並不算難,但是對於並州軍的其他核心成員呢?
想一想張郃在曹操軍所受到的遭遇吧。
五子良將中張遼、徐晃和張郃都是降將的身份,隻是略有些不同的是,前兩者投降的時候比較早。或者說那個時候曹操所擁有的勢力並不算太大,而張郃則是在關鍵時刻拋棄了袁紹並最終引發了袁紹軍的總崩潰——這種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事實上徐晃的投靠也並不比張郃好到哪裏,但事實上兩者後來在曹操軍享受到的待遇卻全然不同。
張遼和徐晃後來都成為了曹操軍中被賦予鎮守一方,而張郃呢?能力並不亞於前兩者的他實際上一直都是以前兩者以及其他曹軍將領的副將身份出現——從堂堂袁紹軍中四庭柱一般的存在變成了別人手邊揮之即來呼之即去的副將,張郃的經曆足以令很多人警示。
好吧,張郃還算是幸運的,趕上了定軍山一戰夏侯淵戰死。又得到了年輕的郭淮的支持這才第一次有了在曹操麵前顯露能力的機會,使得其擁有了鎮守西方的可能。
與張郃同時期降曹的高覽,到了最後幹脆就沒了聲音,就算死於流矢也還有個記載,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從此被埋沒於某個清水衙門。最後被埋沒於曆史的長河之中,僅僅掀起一朵浪花。
張郃和高覽的事例便是最有可能發生的,而且越是並州軍的核心將領,就越有可能被投閑置散,畢竟他們已經為了並州軍獻出了足夠多的忠誠,他們又該如何向新的老板盡忠呢?
沒有漫長時間的積累,沒有突如其來的機遇,沒有幾代人的落地生根帶來的安全感,想要融入到新的圈子裏顯然並不容易。
最為關鍵的是,這些人跟隨並州軍能夠獲得的是從龍之功,有機會獲得一個巨大蛋糕中極為龐大的一塊,而如果進入到新的圈子,那麽顯然他們根本不可能有機會獲得如此巨大的份額。
擋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就算這件事是李書實所為,想必大多數人都會直接反水。
到時候像是賈詡這樣直接卷鋪蓋卷走人的都已經算得上仁至義盡了。
就好像他對於張繡所做過的那樣。
至於其他人,李書實可不知道會有多少張郃,或者那些與其他家族暗通書信的存在。
“但是就算未來有一天這個國家可能會倒掉,我也希望是這個國家負我,而不是我負這個國家,這樣一來不論是對於我個人,還是對於我的後代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吧。”
李書實的話看起來還是有些顯得怯懦,但是出奇的,程昱和沮授兩個人的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而郭嘉和法正則搖了搖頭,一臉的苦笑,不過翹起的嘴角的弧度卻表明這兩位此時的心情或許並不似表麵上那般糟糕。至於賈詡老狐狸嘛……不說他也罷。
“主公的態度我們已經明了,我們會按照主公的想法繼續前進下去。不過既然主公選擇了這樣的一條道路,那麽就要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因為這條道路的前景雖然最為光明,但道路上的荊棘卻也是最多最多,如果主公不能提前做好準備的話。隻怕對未來會非常的不利。”
“‘忍’嘛,心上懸著一把刀,刀上還淌著一滴血,你們已經為我隱忍了這麽久,我又怎麽可能不可以為了你們,也是為了我自己隱忍下去呢?”
“既然主公已經有所覺悟,那麽陳公台的這一番言語也就很好應付了。”
“仲德此話何解?”
“陳公台此舉大概是想要試探主公對陛下的意圖,曹孟德如今挾天子令諸侯,若是無人可以製衡。則長此以往曹操之令便猶如天子之令。兗州之亂過後,陳公台已經不見容於兗州諸豪強,亦不見容於曹孟德所部,則必有強援才可以達成所需製衡。但人心之間尚隔了肚皮,晉陽距離許昌相隔何止千裏,主公所部實力更甚於當年的董仲穎,袁紹四世三公,大漢對於袁氏的恩德可謂是累世之恩。遠甚於主公,卻依舊不思於國家危難之時力挽狂瀾。反而做出種種悖逆之舉,主公若是如袁紹般,則危害也會更甚於袁紹之於大漢的基業。”
“也就是說陳公台並不是真的打算針對我們?”
“比起我們,怎麽看對於陳公台來說最為要緊和麻煩的對手都應該是近在眼前的曹孟德吧,不過陳公台或許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采用各種的手段試探我們,隻不過在試探的同時。也應該會給予我們一定的幫助,這些幫助對我們而言或許會有些用處,或許並沒有什麽用處甚至是反作用,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陳公台短時間內還不會真的妄想能夠控製我們。”
“那麽長時間以後呢?”
“如果他還能保持如今的地位。還有了某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對於我們來說或許反而會是個不錯的消息,不知道主公覺得是也不是?”
從某隻浪子和法孝直那有些陰森的笑容李書實便可以知曉,若是陳宮以為憑自己靠近皇帝劉協和某些名義上的東西便能夠吃定自己,那麽他一定會成為自己麾下謀士們所喜歡的獵物。
之後,大家又議論了其他的一些事情,比如春播,還有秋收後增加官倉糧食儲量等問題。
大戰的氣氛看起來似乎是愈發的濃烈起來。
不過,對於李書實而言,這些事情被稱為雞毛蒜皮大概也不為過。
事實上當他走會議室走出來的時候,忽然有一種渾身都輕鬆了的感覺。
這大概就是一個人終於從他原本一直所處的迷霧之中走出時那種一身輕鬆的感覺吧,雖然說能夠走上今天的這條路對於李書實自己而言多少有些出乎意料,那種不確定的感覺總是無時無刻不在環繞著他,麵對眾人的期盼和渴望,他總是會在第一時間選擇逃避和躲避。
可是今天卻不同了,就算是智商和情商都還有待進一步開發的他都能察覺出來,大家那種發自肺腑的舒了口氣和暢快的感覺,因為作為並州軍領袖的李書實終於下定了決心的緣故,他們也終於可以確信自己之前的努力並不會變成鏡花水月。
或許努力的結果有成有敗,但他們至少是曾經為了通向那最終的終點而努力過,而不是明明他們在努力,卻偏偏有個人為了什麽奇奇怪怪的理念在他們身後扯後腿。
或許現在可能不得不選擇後退,選擇讓步,選擇各種妥協,但是為了那最終的結果,為了能夠贏得那個光明的未來,他們並不畏懼!(未完待續。。)
因為曹操差人送來的一封信中附上的某些話語,李書實很快便失去了思考鄒氏長期被蘇小蘿莉長期“包養”可能造成各種後果的興趣,甚至當天回到家中不論是吃飯還是在書房用功的時候腦海之中都不斷在琢磨著那些話中所蘊含的味道。
自己對於現如今的大漢到底抱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如果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講,漢唐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為輝煌的兩個盛世,而比起血統中混雜了大量北方胡人血脈的唐朝,漢朝顯然更有資格被稱為漢人的代表。
話說漢朝和漢人這兩個字怎麽聽都覺得關係很密切好不好。
不得不說,來到這個時代,又生活了這麽多年,李書實對於這個時代雖不能說是有著較為深刻的了解,但怎麽也算得上是融入到了這個時代之中。
比起現代社會,這並不是什麽能夠令一般人感到太過舒心的時代——知識缺乏普及導致百姓或許會表現的很淳樸,但在某些或許對於未來人屬於常識性的問題上表現的迷信且固執,某些風俗讓人感到很舒暢,但某些風俗卻顯得極為的落後和野蠻。
也正因為如此,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們從一出生就注定了這一輩子的經曆——麵朝黃土背朝天,要麽死於層層盤剝之下,要麽死於世家豪強所帶來的各種危險,又或者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而參與的各種冒險活動中——哪怕這個位麵某些法則對於生靈而言已經足夠的友好。
作為一個來自現代社會的靈魂,對於這個接近一潭死水的社會顯然不可能會喜歡,就算曾經身為宅男的李書實並不是什麽鍵盤政治家,但對於門閥這種東西也有著天然的階級仇恨。
所以他來到這個時代之後的很多做法便是為了打破這樣的一種逐漸向死水變遷的趨勢。
西晉的混亂和東晉門閥的壟斷。李書實並不希望出現,隻不過那顯然不可能是弄死一隻死螞蟻就能解決問題的,甚至如果讓袁紹來做,或許會比司馬氏的政權在這方麵更加的激進。
也正因為如此,李書實對於大漢的感情也是極為的複雜。
一方麵他對於這個漢人的帝國,對於這個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承載了漢人無數的奮發和自豪的國度有著發自肺腑的熱愛。可是另一方麵,他同樣非常清楚,如果讓這個帝國存續下去,那麽將意味著必須要保留這個帝國流傳到現在所積累的很多時弊和流毒。
那些已經積累了太多的問題如果不能通過革新和流血解決掉,東西晉的遭遇隻怕依然還會上演。甚至因為李書實的民族融合策略,五胡亂華的情況將會比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更加恐怖——當然也有可能那個時候將不會有“五胡亂華”,而是“十八路諸侯爭天下”也說不一定。
不過,李書實也很理解陳宮這一次逼迫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想法。
李書實對於陳宮的了解並不算多,不論是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還是如今這個時代的陳公台。他的了解都並不算多,唯一知道的不過是這並非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隻不過他的野心並不是稱王稱霸,在這方麵他有著極為清醒的認識,所以他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文終侯蕭何或者留侯張良那樣輔佐一屆諸侯成就帝王偉業。
當然,他要做的是蕭何和張良那個級別的存在,而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打發了的阿貓阿狗。
所以他與曹操的決裂與其說是理念上的不同,又或者利益上的紛爭。倒不如說是發現曹操吃進了荀彧這位無雙花美男之後根本就沒打算再更換寵信的人選。
不論陳宮是改弦更張緊隨腳步,亦或是傲嬌的與曹操處處作對都改變不了這個既成事實。
這才是讓陳宮感到絕望的地方。
其實荀彧不是既有秩序的維護者麽?
在陳宮看來荀彧的本質與他並無不同。而且兩個人其實都可以允許自己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妥協,隻不過在曹操這位陳宮看好的潛力股看來,陳宮背後有著兗州各地的世家豪強做後盾,而荀彧身後的潁川乃至豫州世家則遠隔千裏鞭長莫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顯然荀彧更符合曹操的“孤臣”這一定義。結果身上看起來羈絆很多的陳宮哪怕做得再多也始終讓曹操帶著審慎的態度去麵對他,同時思考著對方的那些“幫助”背後是否另有目的。[..tw超多好看小說]
所以說陳宮也夠冤,但也可以說並不算冤。
原本陳宮都已經打算破罐子破摔了,隨便找一個和曹操作對的主子,就算注定打不過曹操這個他“眾裏尋他千百度”才得來的潛力股。可若是能給曹操添添堵,那也是極好的。
說不定曹操會對他當初的選擇後悔不已也說不定。
但錯過就是錯過,就算曹操抱著腿痛哭流涕請他回去,他也一定不會答應的。
哼~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將他陳公台當做是什麽人了!
隻不過很幸運的是,陳宮發現自己一夜之間似乎找到了一個看起來比曹操還要粗的“金大腿”——也就是沒有兵,沒有地盤,身邊也缺乏足夠的人手而已。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全天下的軍隊不都是他的兵,全天下的土地不都是他的地盤,全天下的人都應該是他的手下。
作為大漢的皇帝劉協,至少在在名義上的確是可以這樣來宣稱。
至於具體情況還是具體分析好了。
可以說,大概是有了新的目標,陳宮的所作所為與其說是為了其自身的野心著想,倒不如說更多的還是在為自己的新主公——漢帝劉協著想,向著新主公展現自己的才華。
可以說陳宮選擇出手的時間是恰到好處。
也許有的人會說,在這種北方的局勢依舊晦澀不明,各種各樣強大的敵人依舊還未平定。對於漢帝劉協而言放縱陳宮這樣刺激李書實顯然不是什麽明智的行為。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現在的這個時候,其實是陳宮唯一可以利用的機會,因為直到現在為止,北方依舊呈現出三國演義……好吧,雖然是三方諸侯。但是還達不到國的程度。也隻有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劉協代言人的陳宮(李書實現在還不知道這是不是他自封)才能有施展的空間,劉協的這個招牌還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等到了哪怕僅僅是北方的局麵安定下來,如果劉協還不能在這之前建立足夠的力量,那麽劉協將徹底成為一尊吉祥物,就好像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的劉協與曹操之間的關係那樣,到了那樣的情況,就算是依然有人試圖阻撓,甚至是如同荀彧這樣曾經是曹操政權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位高權重足以引領一個勢力集團的門閥領袖,依舊無法阻擋那曆史的滾滾車輪。
陳宮不希望那樣的情況出現,所以才要用這樣的方式逼迫李書實做出決斷。
是繼續披著所謂的“大漢忠臣”的皮被皇帝剝削,還是撕破最後的麵皮向天下昭告自己的野心?
或許就算是李書實的手下們,也一直有意無意的利用各種渠道試圖引導李書實的想法
是的,對於大多數手下而言,他們自然希望李書實能夠走上後一條道路,因為那不僅僅意味著李書實一個人的榮耀。更意味著他們這些追隨者個人和家族的榮耀!
“所以說這可就要看主公你的想法了,反正看起來就算主公想要做一個安靜的逗比大概所有人也是不會相信了。是不是呢,仲德?”
“文和說得不錯,所以主公您到底是想要做周公呢,還是王莽,亦或是……周文王?”
“主公對這個問題應該已經想了很久了吧。”
“先帝可是對我有大恩呢。”李書實臉上露出了一絲絲緬懷的神色。
或許某些龍傲天會覺得這些古人所謂的“施恩”實在是太不值一提,對於他們而言那些看起來十分“粗糙”的施恩方式顯然不可能動搖他們那堪稱恐怖的神經。
但是對於李書實而言。他卻不能不記下已故的漢靈帝劉宏曾經與自己的那些過往,或許李書實在劉宏眼中隻是一顆達成其某些目的的棋子,但不論拔擢他成為很多人一輩子奮鬥都無法達到的兩千石太守,後來更是願意信任他讓他成為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或許這其中不乏他的努力和幸運,同樣不乏來自於其他人的幫助。但劉宏在李書實來到這個位麵的這十餘年的時間裏依然占據了他生命中相當重要的作用。
似乎就好像一家家族企業,如果沒有前企業掌門人的提拔,李書實不可能達到如今的地位,可是如今的情況是新的公司掌門顯然無法駕馭手下那些勞苦功高的老臣,而李書實麵對的情況是腳下的路有兩條,要麽自立門戶另起爐灶,然後轉頭將這間曾經給予他夢想和輝煌的公司收購。要麽便是在內部爭權奪利,並進而下克上取代原本掌控這家企業的家族。
該如何選擇呢?
“果然我還是無法放棄大漢賜予我的這一切,我曾經為之深深奮鬥過的這一切。如果可以的話,我寧願做周文王,大概也不會希望做王莽吧。至於成為周公……話說我們都已經走到了這一步,諸位覺得我還有成為周公的可能麽?”
“這個嘛,隻要主公做出了決定,我們一定都會支持您的。”
“仲德就不要在那裏說好話安慰我。我也不怕說錯話,要是我真的選擇做周公,在場的諸位究竟會有多少人還願意跟隨我呢?嗯,別人先不說,文和,你是不是會立刻卷鋪蓋走人呢?”
“家裏的東西太多,大概一時半會是整理不完的。”
賈詡的一個冷笑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禁莞爾,但卻也同樣表達了自己的意思——東西太多一時半會整理不完,但終有一天能夠整理完,等到整理完的那一天該走還是要走。當然在整理的時候還可以繼續觀察,隨時都可以放棄。但如果在這期間依然還看不到改變,那麽最終的結果自然也不會發生改變。
賈詡用這樣的方法向李書實表達了他對於這件事的態度。
就好像李書實之前所想的那樣,一開始的時候就算某些人心中懷著些許的野心,但對於他們而言,時局尚不明朗,不論是李書實還是這個世道的未來都是不那麽確定的。所以就算李書實抱著某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他們也可以抱著相當的耐心去思考。
或者說就算那個時候李書實失敗了,也有很大可能帶著部屬投降或者投奔其他勢力,不論是對他自己還是對於他的手下而言都能夠有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局勢已經明朗,李書實已經成為了有資格角逐天下的諸侯之一,就好像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魯肅對孫權所說的那樣,李書實首先就不可能投降其他人,除非他有劉禪那份政治智慧。可就算如此,那樣的生活也一定是萬分憋屈,而且還需要祈禱不要遇到一個如同趙光義那樣除了殺害老哥之外屁本事沒有卻偏偏好色如命偏偏命好的家夥。
好吧,就算蘇小蘿莉戰鬥力超級彪悍,帶著李書實躲到一個誰都找不到的地方去也並不算難,但是對於並州軍的其他核心成員呢?
想一想張郃在曹操軍所受到的遭遇吧。
五子良將中張遼、徐晃和張郃都是降將的身份,隻是略有些不同的是,前兩者投降的時候比較早。或者說那個時候曹操所擁有的勢力並不算太大,而張郃則是在關鍵時刻拋棄了袁紹並最終引發了袁紹軍的總崩潰——這種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事實上徐晃的投靠也並不比張郃好到哪裏,但事實上兩者後來在曹操軍享受到的待遇卻全然不同。
張遼和徐晃後來都成為了曹操軍中被賦予鎮守一方,而張郃呢?能力並不亞於前兩者的他實際上一直都是以前兩者以及其他曹軍將領的副將身份出現——從堂堂袁紹軍中四庭柱一般的存在變成了別人手邊揮之即來呼之即去的副將,張郃的經曆足以令很多人警示。
好吧,張郃還算是幸運的,趕上了定軍山一戰夏侯淵戰死。又得到了年輕的郭淮的支持這才第一次有了在曹操麵前顯露能力的機會,使得其擁有了鎮守西方的可能。
與張郃同時期降曹的高覽,到了最後幹脆就沒了聲音,就算死於流矢也還有個記載,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從此被埋沒於某個清水衙門。最後被埋沒於曆史的長河之中,僅僅掀起一朵浪花。
張郃和高覽的事例便是最有可能發生的,而且越是並州軍的核心將領,就越有可能被投閑置散,畢竟他們已經為了並州軍獻出了足夠多的忠誠,他們又該如何向新的老板盡忠呢?
沒有漫長時間的積累,沒有突如其來的機遇,沒有幾代人的落地生根帶來的安全感,想要融入到新的圈子裏顯然並不容易。
最為關鍵的是,這些人跟隨並州軍能夠獲得的是從龍之功,有機會獲得一個巨大蛋糕中極為龐大的一塊,而如果進入到新的圈子,那麽顯然他們根本不可能有機會獲得如此巨大的份額。
擋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就算這件事是李書實所為,想必大多數人都會直接反水。
到時候像是賈詡這樣直接卷鋪蓋卷走人的都已經算得上仁至義盡了。
就好像他對於張繡所做過的那樣。
至於其他人,李書實可不知道會有多少張郃,或者那些與其他家族暗通書信的存在。
“但是就算未來有一天這個國家可能會倒掉,我也希望是這個國家負我,而不是我負這個國家,這樣一來不論是對於我個人,還是對於我的後代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吧。”
李書實的話看起來還是有些顯得怯懦,但是出奇的,程昱和沮授兩個人的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而郭嘉和法正則搖了搖頭,一臉的苦笑,不過翹起的嘴角的弧度卻表明這兩位此時的心情或許並不似表麵上那般糟糕。至於賈詡老狐狸嘛……不說他也罷。
“主公的態度我們已經明了,我們會按照主公的想法繼續前進下去。不過既然主公選擇了這樣的一條道路,那麽就要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因為這條道路的前景雖然最為光明,但道路上的荊棘卻也是最多最多,如果主公不能提前做好準備的話。隻怕對未來會非常的不利。”
“‘忍’嘛,心上懸著一把刀,刀上還淌著一滴血,你們已經為我隱忍了這麽久,我又怎麽可能不可以為了你們,也是為了我自己隱忍下去呢?”
“既然主公已經有所覺悟,那麽陳公台的這一番言語也就很好應付了。”
“仲德此話何解?”
“陳公台此舉大概是想要試探主公對陛下的意圖,曹孟德如今挾天子令諸侯,若是無人可以製衡。則長此以往曹操之令便猶如天子之令。兗州之亂過後,陳公台已經不見容於兗州諸豪強,亦不見容於曹孟德所部,則必有強援才可以達成所需製衡。但人心之間尚隔了肚皮,晉陽距離許昌相隔何止千裏,主公所部實力更甚於當年的董仲穎,袁紹四世三公,大漢對於袁氏的恩德可謂是累世之恩。遠甚於主公,卻依舊不思於國家危難之時力挽狂瀾。反而做出種種悖逆之舉,主公若是如袁紹般,則危害也會更甚於袁紹之於大漢的基業。”
“也就是說陳公台並不是真的打算針對我們?”
“比起我們,怎麽看對於陳公台來說最為要緊和麻煩的對手都應該是近在眼前的曹孟德吧,不過陳公台或許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采用各種的手段試探我們,隻不過在試探的同時。也應該會給予我們一定的幫助,這些幫助對我們而言或許會有些用處,或許並沒有什麽用處甚至是反作用,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陳公台短時間內還不會真的妄想能夠控製我們。”
“那麽長時間以後呢?”
“如果他還能保持如今的地位。還有了某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對於我們來說或許反而會是個不錯的消息,不知道主公覺得是也不是?”
從某隻浪子和法孝直那有些陰森的笑容李書實便可以知曉,若是陳宮以為憑自己靠近皇帝劉協和某些名義上的東西便能夠吃定自己,那麽他一定會成為自己麾下謀士們所喜歡的獵物。
之後,大家又議論了其他的一些事情,比如春播,還有秋收後增加官倉糧食儲量等問題。
大戰的氣氛看起來似乎是愈發的濃烈起來。
不過,對於李書實而言,這些事情被稱為雞毛蒜皮大概也不為過。
事實上當他走會議室走出來的時候,忽然有一種渾身都輕鬆了的感覺。
這大概就是一個人終於從他原本一直所處的迷霧之中走出時那種一身輕鬆的感覺吧,雖然說能夠走上今天的這條路對於李書實自己而言多少有些出乎意料,那種不確定的感覺總是無時無刻不在環繞著他,麵對眾人的期盼和渴望,他總是會在第一時間選擇逃避和躲避。
可是今天卻不同了,就算是智商和情商都還有待進一步開發的他都能察覺出來,大家那種發自肺腑的舒了口氣和暢快的感覺,因為作為並州軍領袖的李書實終於下定了決心的緣故,他們也終於可以確信自己之前的努力並不會變成鏡花水月。
或許努力的結果有成有敗,但他們至少是曾經為了通向那最終的終點而努力過,而不是明明他們在努力,卻偏偏有個人為了什麽奇奇怪怪的理念在他們身後扯後腿。
或許現在可能不得不選擇後退,選擇讓步,選擇各種妥協,但是為了那最終的結果,為了能夠贏得那個光明的未來,他們並不畏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