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到底發生了什麽,對於並州人來說基本上是沒有什麽影響的,雖然說並州商人的觸角並沒有放過江東那片尚未完全開發的土地,但是遙遠的路程和並不順暢的道路顯然讓江東商品根本無法對並州的市場造成多大的影響,認真說起來甚至還不如道路同樣艱難的益州。<strong>txt全集下載</strong>.訪問:.。※%哈,


    畢竟益州不論是茶葉還是蜀錦那可都是硬通貨一樣的名牌商品,絕對是眾人追逐的焦點。


    當然,並州的情報部‘門’與並州百姓的想法自然不會相同,他們一直都在關注著江東所發生的一切,雖然同樣因為地理上的原因,拿到手上的情資基本上都是一個月以前的“舊聞”,但就算是這些“舊聞”,也依舊能夠幫助並州人推測出很多的事情,又或者說是將很多事情逐漸理出一個可見的脈絡,然後分‘門’別類送達到李書實和程昱等人的案頭,供他們參考。


    所以說對於在荊州所發生的戰鬥,並州這邊雖然並不能在第一時間偵知,但是也還是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拿到足夠多的情報,尤其是荊州水軍與孫策軍水軍之間的戰鬥更是重中之重,畢竟並州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完全便是一個陸上軍事強諸侯,但是在水軍建設上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是因為用處實在是有限所以一直不成體係。


    否則管承也不會被趕到不知道什麽地方去自由發展了。


    就算‘弄’到了甘寧這樣在水軍訓練和作戰上有著豐富經驗的人才,但是卻又苦於沒有可以讓其施展的地方,畢竟並州什麽的一不靠海,二也不臨近大江大河,唯一的黃河,大部分的河段也是難以逾越的險灘。也隻有關中和三河兩地的河段可以利用。


    想一想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就因為沒有拿到靠近長江的地區,以致於掃平北方後的曹‘操’軍實力發現自己竟然沒有越過長江天險的能力,最後不得不在北方耗費人力開鑿玄武湖來訓練水師,可是就算長江江麵無法與‘激’‘蕩’的大海媲美,可是水文方麵也遠比水池子要複雜得多。


    更別說還有氣候適應方麵的問題同樣沒有考慮周全。


    於是那場事關曆史走向的赤壁之戰當中曹‘操’不得不依靠投降過來的荊州水軍——不說那個時候的荊州水軍軍心如何,單單從戰鬥力上也已經被‘精’練數年的江東水軍拋在了身後。再加上身為降將降兵卻成為戰爭的主力,令曹‘操’不得不對其有著深深的忌憚和猜疑,於是稍稍出現一些問題事實上曹‘操’就已經有了後退的心思,隻不過因為之前牛皮吹得太響,導致直接後撤實在是太傷麵子。可是真到了不得不後退的時候,卻又退得元氣大傷。


    於是曹魏政權‘浪’費了或許是整個勢力從建立到完結唯一一次統一全國的可能。


    當然,有人會說當年夷陵之戰時的曹魏也有著很好的機會,不過先不說作為當時曹魏領導者的曹丕從能力上差了劉備和孫權兩隻梟雄多大的差距,單從國力上來說。連年征戰又內部不穩的曹魏政權從實力上也根本無法壓製擁有天府之國的西蜀和長江天險又經營多年的東吳。


    作為未來必然要麵對的對手,如何解決水軍的建設和實戰問題已經成為李書實現如今需要考慮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哪怕他眼下最大的對手依然還是河北的袁紹。


    當然,還有占據中原地區的曹‘操’。雖然暫時來說雙方應該沒有開戰的可能,但對於任何的野心家而言,都不可能容忍一個國家擁有兩個強大的軍事集團存在。


    就好像中國人很喜歡說的某句話——“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一樣,早晚都是要分出勝負的。


    所以說眼光稍稍放得長遠一些應該不是什麽太大的錯誤吧。


    “說起來我已經很久沒有出場了吧,大概又有人在吐槽‘這一卷主角又在一片打醬油了’吧。”


    “嗯?主公您又在自言自語什麽了啊。”


    “不不不。隻不過是看到這一次荊州派來‘和談’的陣容有些感慨罷了。”


    李書實自然是無法解釋自己為什麽突然從口中蹦出來了那樣一堆“不明所以”的話語,所以也隻能找借口轉移視線。不過至少他所選擇的這個用來轉移話題的新話題並不算生硬。


    “是啊,這一次荊州派來的陣容還真是‘豪華’的令立很是吃驚。雖然說這些人都不是什麽荊州的實權人物,但是卻也都是劉荊州的座上客,‘私’底下接觸過後也確信都是有著與其名氣相符的才學,就算不一定都擅長實幹,但是能夠匯聚如此多的名士。(..tw)多少令人有點眼紅啊。”


    “話是這麽說,不過我還是有些想不明白,這些人為何會組團來我們這裏呢?”


    抖了抖手上的紙張,做了一個無語的表情,李書實表示自己是真的想不明白名單上的名字腦子裏到底都在想些什麽。話說記得那邊的某隻黑皮矮子已經發表了傳說中震古爍今的《招賢令》了吧,雖然說自己這邊其實類似的東西也早就發表過,不過現在隨著教育體係的逐漸成熟,除非是非常優秀的人物,否則如名單上的這些“名士”們以現如今並州的情況根本沒有地方可以安排他們吧——除非他們願意接受遠赴西域和烏孫,甚至是貴霜這樣的異國他鄉。


    “啊,如果主公說的是這件事的話,黃忠我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哦~”


    “我說黃大叔啊,就算你裝嫩賣萌也改變不了你已經人過中年的本質,如果你再這樣下去的話,小心你家黃敘回來述職的時候鄙視你,上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可是變得很成熟可靠了呢。”


    “哈哈,鄙視好,再多鄙視一些也不要緊,隻要孩子健健康康我就滿足了。嗯,不過如果能夠在三年內讓老黃我抱上孫子就更好了,明明都已經成婚了半年多。竟然一點動靜都沒有。”


    好吧,果然一提到自己的寶貝兒子,原本嚴肅正常堪稱並州軍中的良心的黃漢升也開啟了“老年逗比”模式,那一臉幸福到讓李書實覺得略有些猥瑣的笑容著實嘲諷能力十足。


    “黃漢升,你記住,我程仲德一定能比你早抱上孫子!”


    “嗯。雖然覺得很無趣,但是既然連主公都已經表示了關心,我賈文和也湊個熱鬧好了。”


    所以說在後代傳承的問題上,這群年紀已經漸漸年長的家夥都開始有了些許執念,而且不論是程昱的兒子程武,還是賈詡的兒子賈穆都已經在這幾年內陸續成年,而且也都在冠禮後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甚至他們的婚禮儀式還是由李書實所主持,眼瞅著第三代的問題已經可以擺上日程。雖說這樣的速度讓並州軍裏的年輕人們各種羨慕嫉妒恨,可這也是沒辦法的吧。


    說起來包括賈詡在內,這幾家的兒媳‘婦’選擇的都是與並州軍關係密切的世家豪強的嫡係小姐——比如黃敘的夫人是太原郭氏,也就是曾經的漢末賢者郭泰郭林宗的嫡親;程武的夫人則是晉陽王氏,也就是現在在並州軍中擔任武威郡太守的王柔的嫡‘女’。


    至於賈詡這個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因為擔心自己並非是曹‘操’舊臣卻謀策深長,又曾經讓曹‘操’吃過大虧,擔心曹‘操’的猜忌,於是閉‘門’自守也不與別人有什麽‘私’底下的‘交’往。子‘女’的婚嫁更是不敢攀附權貴隻求自保的家夥,則因為在這個位麵裏已經與並州軍之間捆綁得極為緊密。所以最終在李書實的說合下,同意了自己的兒子與司馬懿庶出的堂姐的婚事。


    雖然同樣是繼承家業的嫡子的婚事,但到最後賈詡依然讓自己的兒子娶了一位世家庶出的‘女’子,顯然這位平日裏一直很是低調的男人依然不希望自己的後代過於高調,不過他的這種行為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算是夠“高調”了,若不是李書實從中調和。司馬氏的大家長司馬防險些打算跑到賈詡麵前好好“理論理論”,畢竟將庶出的‘女’兒嫁給並州軍文官體係中排名前三的人物,讓世人總是忍不住非議司馬氏的家‘門’是否太過高貴,平添了許多的麻煩。


    就連平素一貫寡言少語的司馬懿,也曾在‘私’底下很明確的向自己的“大姐頭”蘇小蘿莉抱怨。覺得賈詡的這種行為令司馬家那些嫡親的‘女’兒很是尷尬。


    當然,這件事隻不過是小小的‘插’曲,最多也不過是幾個月內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事實上經過這樣一番的聯係,讓圍繞在李書實身邊的核心利益集團的聯係變得更加緊密了不少,或許這個團體中依舊會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矛盾,但是在一致對外上卻能更加的緊密。


    自然,李書實的並州軍與這些家族之間也捆綁得更加緊密了。


    幾個老家夥閑聊了幾句活躍了一下氣氛後,話題再一次回到了荊州來訪的“使節團”上。


    這一次黃忠沒有在吊人胃口。


    “雖然官學的確是能夠為我並州軍提供足夠多的人才,但是為了主公未來考慮,也需要廣納賢才,而非拘泥於一地。隻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才能讓天下之人都感受到主公的氣魄,那麽當主公征服新地方的時候,當地的士紳百姓隻會期盼主公的到來而非抗拒。”


    “所以咯~”


    “所以忠與公達商量了下,由公達給他荊州的同鄉寫了些信件……”


    “話說如此一來我這麽晾著他們豈不是會招致更大的怨恨麽,明明專‘門’寫了信叫人過來,結果又玩什麽放置y,這不真成了‘君以草芥待我,我必仇寇報之’了麽。”


    “這主公倒是不必擔心,比起主公的召見,或許他們現在對晉陽的裏裏外外更加的感興趣。”


    黃忠這句話說得很有自信,不過考慮到‘私’底下接待這些人的極有可能便是給他們寫信的荀攸,這樣的自信顯然是有所依據的,雖說不能完全令李書實放心,但也不用太過擔憂了。


    就是不知道荀攸這位被李書實從董卓那裏‘弄’過來後一直看起來對李書實“不太感冒”的家夥會在‘私’底下如何評價他,哪怕李書實數次明裏暗裏詢問過黃忠荀攸對自己的評價,但是黃忠卻每一次都是一笑而過。完全沒有正麵回答的想法,偏偏在這種事情上李書實也沒有什麽立場‘逼’迫對方,所以這或許也可以算是一種另類的懸於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好吧,反正從走上這條路以來,李書實也知道自己在士林中的名聲一直就非常的微妙就是了。


    不過認真來說,這一次荊州人派來的“使節團”的確豪華的讓人吃驚。


    趙儼、杜襲。這兩位都是很有能力,可以治理一方的優秀人才,也都是汝穎集團的優質出產,而且兩個人年少的時候便與同郡的陳群和辛毗同為知名的青年才俊。隻不過與後兩者不同的是,在戰‘亂’來臨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選擇去依附強力的諸侯,而是選擇避居在荊州,做了一介隱士,縱然劉表因為他們的名氣想要征召。可是卻被這兩個人婉言謝絕,甚至還告知他們的友人也放棄了繼續在劉表麵前顯示自己的機會,並沒有參與到荊州那潭渾水之中。


    繁欽、王粲,這兩位則是以詩文見長。前者同樣來自潁川,與趙儼和杜襲相識於荊州,他鄉遇故知的加成下讓三個人可以說是相‘交’莫逆。至於後者,“建安七子”之一的王仲宣甚至可以說是幾個人當中對於李書實而言名氣最大的那個。尤其是他喜歡驢叫聲,而曹丕在他的喪禮上帶著群臣學驢叫為其送行的軼事更是讓李書實牢牢記住了這位“建安風骨”的代表之一。


    這四位還僅僅隻是“使節團”裏的隨行人員。便已經如此豪華,哪怕在李書實看來“使節團”裏的隨行人員比那正副兩位“使節”要更加具有才華。不過若隻是單論現在的名氣,兩位“使節”卻要遠遠勝出,就好像那位正使韓嵩韓德高,便曾經在劉表身邊擔任過別駕和從事中郎,雖說因為勸誡劉表郊祭天地的事情而與劉表有些疏遠,但也因此而變得更加聞名天下。


    另外一位使節傅巽傅公悌則出自北地傅家。也就是說與李書實的朔州刺史傅燮還有一些遠親的關係,隻不過因為避‘亂’於南方,一直無緣得見。這一次劉表大概是希望能夠利用這一層的關係,便將自己身邊擔任東曹掾的傅巽作為副使派了過來。


    如此“星光熠熠”的陣容,甚至讓大概隻能算是小‘毛’頭的裴潛僅僅才在“使節團”裏‘混’到一個端茶倒水的小廝一般的地位。不過看起來這位世家子弟倒是並不在乎,或許能夠在這些優秀的人物麵前早晚請教,對於一個年輕且熱愛學習的人來說已經是最為快樂的事情了。


    當然之所以要提這裴潛小‘毛’頭一句,主要是因為這家夥現在正躲在李書實的府邸裏擔驚受怕ing,不斷地向李書實哀求,希望李書實能夠替他說情。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因為這位出身河東裴氏的裴潛不但與李書實治下的漢陽郡太守裴茂有著親緣關係,實際上幹脆便是裴茂的長子,隻不過因為遊學的時候正巧趕上了黃巾之‘亂’,便不得不滯留在了南方,或許是因為流連於襄陽突然興盛起來的文學氛圍,就算後來並州與兩河等地逐漸在李書實的威壓和治理下平靜下來,關心兒子的裴茂數次書信相招,沒有出仕的小家夥愣是不願回來。


    若不是隨著並州與荊州之間‘交’惡,令身處荊州的裴潛感受到了來自各方各麵濃濃的惡意——不同於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諸葛瑾和潘濬,這兩位畢竟在孫權的麾下效力多年,縱然有一些讒言,但是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孫權也不可能真的對這兩位勤勉工作的下屬怎麽樣而寒了其他人的心,更別說以這兩個人又還都是孫權平衡江東本土勢力的重要棋子,屬於“自己人”。


    裴潛就不同了,他一沒有出仕劉表,用實際行動向劉表表達自己的“忠誠”,二來年紀輕輕的他也沒有創出多麽大的名聲令劉表這個喜好虛名的家夥投鼠忌器,自然便任由荊州的本土派對其進行打壓,並最終讓其心灰意冷之下搭上了返回並州的這班“列車”。


    自然了,麵對老爹相招卻不回家這樣的行為躲在外麵的時候還可以不去在意,可是真等到回來了之後。就算在其頭頂上安上一個“不孝”的名義也不為過,畢竟裴潛可沒有一個“忠孝不能兩全”的借口,如此一來裴潛的仕途生涯幾乎可以說是完完全全沒有了希望。


    當然了,裴潛的老爹裴茂自然不可能真的斷了自己親兒子,又是長子的裴潛未來的仕途,但是也可以想見裴潛如果見到裴茂的話到底會遭遇到怎樣的待遇——其實回來的路上裴潛未必沒有做好這方麵的心理準備。隻不過李書實的‘插’手讓事情多少有了一些變化。


    其實裴潛落到如今的田地李書實這隻小蝴蝶是要負上很大的責任的——若不是他當初的影響,令原本同樣會避居荊州的河內人司馬芝不但沒有離開,反而在並州軍與司馬氏的妥協中選擇了出仕並州軍。如今的司馬芝不但年紀輕輕便成為了張掖郡的郡太守,而且幹得還頗為出‘色’,幾次明裏暗裏的考級都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是未來州刺史的絕佳人選之一。


    正因為李書實對司馬芝命運的影響,讓年輕的裴潛沒能在荊州聽到司馬芝的勸告,自然也就沒有了繼續南下避難長沙的舉動。如果裴潛避難長沙,就算沒有出仕或者返回並州。但至少也不會遇到在襄陽所遭受的無奈境遇,就算未來還是和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一樣,隨著張羨早亡令劉表兵不血刃將荊南四郡重新收回到手中,對於裴潛這樣的小人物也不會太過在意。


    所以說我們的李書實童鞋在對待裴潛的事情上動了“惻隱”之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大概吧……


    可以確信的是,這個“使節團”之中除了正副使節,其餘幾位來到晉陽絕對另有目的,而且絕對與荀攸的那些書信有關,而且根據黃忠之前的說法。難不成是希望他們投效於自己?


    考慮到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隨著曹‘操’得到身為皇帝的劉協。又逐步理順治下的各種問題並頒布了很多求取賢才的政令,雖不能說立刻便讓天下賢才歸心與他,但也令很多避難於荊州的士人們心動,而其中行動的最為迅速的那一批人中便有趙儼、杜畿和繁欽這鐵三角。


    那麽,這一次這些人是否懷著同樣的目的呢?


    畢竟文聘在李書實的手上也和一隻燙手山芋一般,殺了覺得可惜。可是在劉表的勢力倒台前想要‘逼’迫這位投降顯然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李書實固然是不會在乎那點好酒好菜好住房的‘花’費,可是除了與文聘結個善緣之外看起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好吧,不想這些讓人稍稍有些鬱悶的方麵,還是想一想積極一點的東西。


    隨著“使節團”的到來。基本上可以意味著並州軍與荊州軍之間將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比較和平的關係。


    經過發生在南陽郡的這一次“‘交’換”,單從將領上來說,並州軍折損了前西涼軍的大佬張濟,但是收獲了未來的猛將和水軍統帥甘寧,從眼下看似乎損失並不大。


    至於荊州軍如果能夠將文聘贖回(這可以說是必然的事情),損失的也不過是幾個跟隨“使節團”來到北方的士人。事實上考慮到這幾個家夥要麽原本就不願意在荊州任職,要麽則僅僅被委任了一些閑散的職務,就算損失掉除了名聲上可能有些損失外對荊州同樣無關痛癢。


    至於其他方麵的損失——既然是戰爭怎麽可能會沒有損失呢?


    既然雙方並沒有損失到了可以讓雙方失去理智的程度,在並州軍這一階段的戰略重點依舊是北方的袁紹不變,而荊州軍的主要對手則是抵禦荊南和江東的襲擾的前提下,雙方根本沒有為自己再找一個新麻煩的必要。


    事實上單從並州軍自己來說,若非張濟的突然身亡,他們原本是打算今年就向袁紹軍發起試探‘性’的進攻。如今不需要繼續節外生枝下去,自然也會樂得見好就收。


    如此一來,原本偏離的路線,終於又能重新回到原本的軌道上了。


    當然,因為被荊州軍這麽一打岔,在並州軍與袁紹軍正式宣戰前,並州軍還需要完成一件說大不大,可是說小也不小的事情。


    李書實在去年向蘇小蘿莉承諾的婚禮,怎麽看也到了應該兌現承諾的時候了。


    感覺大概什麽事情都不可能阻擋這一天的來臨吧,畢竟那可是意味著搗‘亂’的人將會麵對一隻發飆的蘿莉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人物的英傑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服部正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服部正成並收藏小人物的英傑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