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鍛煉,並州軍的參謀部除了在信息獲取能力上還遠遠無法與現代社會相比之外,在情報收集和分析,還有戰術製定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strong>八零電子書</strong>
這樣的進步很大程度上並非是因為李書實做出了什麽跨時代的指點,而是在李書實一次次布置任務的鍛煉下,和一次次或正確,或錯誤的判斷中逐漸總結的結果。
永遠不要小瞧任何一個時代人的智慧,因為他們唯一欠缺的隻有眼界上的差別和知識上的積累,隻要在這方麵有所彌補,他們就能跨越時代達到原本完全達不到的高度。
當然,這並非是否認李書實的作用,畢竟很多時候時代的進步固然靠著的是普遍的積累,但普遍積累的意義隻是為了更好的醞釀出天才閃動的智慧火花,如果沒有智慧火花的出現從而引發質的變化,量的積累再如何多也隻是量的積累,甚至會造成過剩。
而最糟糕的結果,大概就是會引發更加可怕的固步自封吧。
索性現在的並州軍並不需要擔心這些事情。
審配被李書實調到了安定做太守,或許對於審配而言遠離繁華的鄴城跑到了西涼邊陲,縱然距離三輔可以說是近在咫尺,但想來心理落差終歸應該還是有的。
不過當李書實在晉陽看到他的時候,這個剛剛晉級成為50後,在這個時代可以算作是老人家的男人卻並沒有什麽怨言,看起來反而像是鬆了口氣的模樣。
或許他的內心也在糾結吧。
就好像當初的程昱,雖然是被李書實使用了很糟糕的手段挾持到身邊,可是這麽多年下來李書實給予了程昱很大的空間讓他盡情施展他的才華。以致於有些時候程昱不得不主動向李書實提出來分權的問題,因為這位被李書實“折磨”的滿鬢斑白,即將奔五成功的程昱可不想來個事業未盡,半道崩殂什麽的,雖然以他的級別。怎麽也夠不上崩這個字。
所以久而久之,最初相識的那段經曆也從原本的耿耿於懷,到現在變成了偶爾間的笑談,或許未來的史書上還會作為一則軼事,在某些野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審配的名聲很響,曾經在已故太尉陳球做廷尉的時候當過故吏。是冀州有名的剛正之士。可也正因為這樣的性格,讓他在韓馥主政冀州的時候並沒能得到重用。
審配原本是打算投奔世族的太陽、未來和明天的袁紹,隻可惜因為李書實和某個熟知魏郡人物的謀士的合謀,最終不得不留在了魏郡——恐怕時時的審配,心中充滿了對李書實的怨恨。
可是這麽多年下來。李書實對魏郡的事情固然有蓄意的放縱,但對於審配而言又何嚐不是一種信任,隻不過理念上的衝突終究還是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審配會後悔麽?
肯定不會,因為那些家族都是一同生活在魏郡的鄉黨,彼此間的關係本就錯綜複雜。
隻不過當他離開那裏的時候,當他知道自己即將遠赴那片遙遠且未知土地的時候,審配卻感覺心中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
嗯,終於不必再為到底是幫助那些自己熟悉的鄉黨。還是執行李書實的政策而頭疼。也不必為到底應該對那些世家豪強種種近乎於叛逆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是如實上報而猶豫。
事實上審配在來到晉陽之前,已經做好了接受極刑的心理準備,畢竟名義上隻是鄴縣一個縣的縣令。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實際上主管了整個魏郡的一應事務,那麽最近魏郡所掀起的叛亂,顯然他這個直接責任人絕對脫不了幹係。
不過李書實不但沒有過多責難於他,反而將他調任到安定並實受了兩千石的職位。
這是信任?還是試探?
其實李書實有一點想錯了,在這種事情上審配並沒有思考那麽多,那麽複雜。對於現在的他而言。能夠跳出那個複雜的旋渦,然後來到一個了無牽掛的地方任憑他施展。讓他在鄉黨情誼和對自己所效命之人的忠義之間不需要再進行來回取舍和選擇,這無疑是一種幸運。
安定那地方……正好一直都對那些西涼人耿耿於懷。這一次可不會再壞了我審正南的風骨!
那些鄉黨會在李書實和袁紹的爭鬥中迎來怎樣的結局,審配不打算再去考慮,或者說比起考慮那些已經令他糾結了這麽久的家夥,如今的他更希望依照自己的本心去做人做事。
至少這樣,才像是一個知天命的人應該會做的事情。<strong>.tw</strong>
相比於審配拋下包袱輕裝上陣的心態,被頂替了的樊稠的心情可沒那麽美好。
事實上這兩年這位西涼軍的先鋒猛將過得很是憋屈。
事實上這種事情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固然讓武將出任太守這樣需要內政能力,至少也需要協調組織能力的工作似乎有些困難,但東漢是個甚至比宋朝更加強悍的時代,因為這個時代能夠脫穎而出的優秀將軍基本上人人至少都會去修習哪怕是一門經學。
這既是日常交往所必備的能力,同樣也是這個朝代從開國起便留下的根深蒂固的影響,畢竟不論是開過的皇帝還是手下的功臣大將竟然大半都是儒生什麽的,別的朝代完全就是拍馬也趕不上的吧,同時也再一次證明了王莽的改革完全是激起了包括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在內幾乎全國上上下下所有勢力的反對,所以才會留下“諸朝皆國弱而亡,獨漢強而亡”的悲歌。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能絕對而論,就好有有人生來就不擅長讀書,但是卻能夠學會一門手藝並且將之發揚光大,甚至在現代社會裏這樣的人會被稱為“大國重器”而成為稀有的人才。
不過呢,這樣的人如果流落到古代。固然可以做到吃喝不愁,卻也絕對不會擁有那麽高的地位。畢竟古代的中國社會可是出了名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模式,縱然這年頭陳群小盆友才剛剛出世,“九品官人法”這個能夠影響中國思想千年的政令還未出現。
那麽在古代既沒有讀書的本事。又想出人頭地的話應該怎麽做呢?
當兵去吧,雖然如果沒有身家背景的話想要在軍口混出頭同樣不容易,如果沒有戰爭的出現很有可能撐到死也不過是個低階的小軍官,然後可以憑借著資曆和眼力在部隊裏耍耍橫,又或者吃點空餉,投機倒把什麽的。滿足一下自己的物質需求。
若是運氣好能撿到梁紅玉那樣的名妓……還是算了吧,小軍頭怎麽可能那麽有錢,有了錢又怎麽能那麽招搖,就算古代沒有一群網友將開會時的照片從頭到腳的分析,然後從手腕上的手表和桌子角的煙盒得出。或者幹脆是車禍現場的笑容得出你的犯罪事實,但若是因此衝撞了某某“有身份的人”,甚至可能是傳說中的“官家”,那麽距離大難臨頭也就不遠了。
索性現在處在真正的亂世之中,從來都不會缺少戰爭這能夠激發人類所有本能的東西。
就好像樊稠,之前就曾經說過,雖然西漢開國功臣樊噲後裔這樣的名字聽起來很是耀眼,可是就和曹參後裔與夏侯嬰後裔一樣。若不是出了一個當宦官的成功人士,或許那所謂的後裔最多也不過是跟著陶謙混口飯吃的程度,對於天下的影響可以說微乎甚微。
更別說如樊稠這樣的旁門支係。更是隻能靠賣力氣給人家做保鏢來討生活。
可想而知樊稠的受教育水平到底如何。
而且以他的性格,怎麽也不可能會在功成名就之後再撿起書本來刻苦攻讀什麽的。
事實上董卓的西涼軍麾下,書讀的比較多的,還就是走仕途的董老大,唯一能夠與他在這方麵掰一掰手腕的,隻有一直遊離於體係外的段煨。
至於同樣出身豪強的李傕等人。他們能夠讀到書的機會倒是比一般百姓還是要多出一點,隻是在西涼這種動蕩的地方。大多數人都需要與嚴酷的天氣,稀少的資源。以及不斷入侵的雜胡鬥爭,比起讀書這種事情,還是弓馬嫻熟更能在這個混亂的局麵下保護自己。
所以說閻忠、賈詡、傅燮這樣的人才會在西涼得到極大的尊重——物以稀為貴嘛。
如今你讓一個沒怎麽讀過書,而且還是習慣了自由自在的將軍去當一個循規蹈矩的太守,樊稠已經不知道該說李書實這是在褒獎他,還是一種另類的懲罰y的節奏。
其實若是將樊稠放到北地或者隴西這樣的邊郡,或許他就不會有那麽多的煩惱,每天要麽跑去胡人部落吃吃喝喝,要麽打打殺殺,反正這兩件業務樊稠那都是門清,熟練的很。隻是作為一名非嫡係的將領,李書實顯然不可能放心讓這尊“大佛”肆意行事,最後尾大不掉。
所以如今沒有了惱人的公務,可以躲在軍營裏隨便他折騰,這樣的結果也算是雙方都能接受的吧,唯一苦了的隻有審配,樊稠留下的爛攤子估計夠他喝一壺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並州軍的主力部隊陸續開始集結。
最先到達的,是征討西部程銀、馬玩叛亂,順便在西邊溜了一圈算是給那些不斷深入西海腹地的商人們撐腰的關羽雲長和他所率領的部隊。
原本是打算讓關羽帶著他的本部人馬留在西邊,隨時準備支援商人們的行動,可惜因為大戰在即,東線的需求更加強烈,而且關羽個人的參戰意願也很高,李書實也不忍拂了他的好意。
隨後趕過來的,是之前就已經接到了命令秘密返回的涼州將軍張遼與敦煌太守華雄。
雖然鮮卑依然還是保留了從檀石槐時期便留下來的習慣,將草原一分為三,分別由三部大人各自統領一方,其中西部鮮卑大人一般來說將會是彈汗山王庭的心腹,至少是前任領導者的心腹。又或者幹脆是由單於自己兼任。可是隨著鮮卑內部的變化逐漸加深,或者說隨著彈汗山王庭對於依附於鮮卑的那些小型部落聯盟的捕殺,使得其對於草原的控製力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則是如今彈汗山王庭所擁有的部隊數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那些不需要後勤給養的部隊縱然再如何多。也不會造成後勤上的壓力,這讓鮮卑變得極為危險的通是,卻也在無形中降低了邊塞受到襲擾的可能。
又或者說一旦遭遇到侵襲,能夠守住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低。
正因為如此,李書實才敢於提前布置,將張遼和華雄兩員幹將召回。而兩個人身邊在西北戰場鍛煉出的精兵,則成為李書實手中暫時還不為人知的一張底牌。
就連他們駐紮的地點,除了李書實和賈詡之外,知曉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不過更讓李書實慶幸的,是他這道命令發出的很早。這才讓部隊躲過了突降的大雪,否則別說是隱秘行軍,就算是傳遞消息,在這茫茫雪原中也會造成巨大的遲滯甚至阻礙,說不定這兩位根本不會有參與到這場大概可以決定北方歸屬權戰爭的機會。
就比如像武威太守王柔,就因為命令下達的比較晚,等到收拾妥當準備上路的時候,卻發現可能要到來年夏季雪化後泥濘的土地比較幹燥的時候。才能真正上路。這也意味著李書實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大概是見不到這位在武威表現出相當不錯軍事素質的太原王氏嫡係子弟。
“伯濟,你去元龍那裏看一下,問問他軍糧和民糧的調配情況。是否有什麽問題。”
“主公是否還需要淮順便去病曹那裏那裏詢問一下兵甲相關的事宜。”
“嗯,的確報告還沒有遞上來,那就順便去一趟好了,看看賈梁道那裏是不是出了什麽問題。”
“那麽屬下先行告退。”
看著屬下離去的背影,李書實終於可以使勁揉了揉自己的腦袋,頭頂原本打理得真整齊齊的發髻也因為這個動作而變得散亂起來。沒有人的時候,李書實終於不用繼續那副嚴肅的表情。就算整個表情都垮下來也不會被人看了笑話,從而讓自己得到難得的休息和放鬆。
不得不說程昱不在身邊的時候李書實一開始還覺得稍稍有些興奮。畢竟那多少也算是一種難得的體驗——自己要決定更多的事情,主動去傾聽臣屬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與僚屬討論每一件事的解決方略——可以說因為大戰來臨的刺激,李書實難得展現出了其勤勞的一麵。
雖然勞累的工作很快便榨幹了他幾乎全部的精力和體力,每每夜幕降臨,若是沒有蘇小蘿莉特製的愛心夜宵,李書實很懷疑自己能不能夠有力氣從那書山文海中走回到自己的寢室。
欺負家裏女孩子什麽的更是想也不要想,當真是有心無力。
“雖然很久以前就已經感慨過仲德的不容易,但是從來沒有想到竟然這麽不容易。”
固然經過這麽多年的培養和積累,李書實屬下的力量已經遠超當年初入西河之時,可是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大,所需要處理的事情也變得更加複雜和繁多起來,尤其是現在這種時候,一邊是即將展開的大戰,另一邊則需要處理因為雪災而引發的各種問題。前者是國之大事,無論如何也不能有絲毫懈怠,而後者若是處理不當則極有可能引發民亂,又或者是糧食危機,這同樣會成為影響到前線作戰的將士們是否能夠維持住士氣的關鍵之所在。
李書實覺得隻要是個勤政的皇帝,大概忙完了一天都沒有能力再去搞風搞雨,哪怕水晶宮中存有佳麗三千,可是奈何有心殺敵無力回天,若是強自硬上,隻怕第二天就該準備喪葬事宜。
畢竟這個世界可沒有什麽能夠提供補魔服務的神奇存在,晚上愉快的玩耍完全可以當做吃十全大補丸看待,第二天不但腰不酸背不疼,而且精神倍棒吃嘛嘛香。
【爸爸又開始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而且還忘記了下午的點心。涅涅隻是按照蘇玉媽媽的吩咐來檢查爸爸的工作狀態,絕對不是偷偷跑過來幹擾爸爸工作的~】
直到心底傳來那略顯嬌嗔又帶著一點奶香氣息的聲音,李書實才恍惚間注意到自己的桌角處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多了一盤點心,隻是因為旁邊便是“高聳”的文件山。雖然仔細看還是可以注意到,不過若是忙過了頭而沒有注意到也並不算多麽奇怪的事情。
“我的小涅涅這麽心疼爸爸,來提醒爸爸注意身體,爸爸怎麽可能會不高興呢~不,應該說高興得來不及。來來~~作為獎勵。小涅涅和爸爸一起吃點心吧。”
【涅涅不要,那是給爸爸補身體的,涅涅如果吃了的話爸爸就沒有足夠的精力應付工作了。】
“哈哈,不要緊不要緊,正好爸爸我要去整理整理儀容,趁機偷偷懶。大不了讓你的蘇玉媽媽再多做一些好了。總是這麽工作的話,就算是你爸爸我也是需要休息的。”
【爸爸真的可以放下工作麽?真的可以陪涅涅玩一會麽?】
“當然了,我的小涅涅既然有需求,那一定是要滿足滴~”
【總覺得這樣一來會被馬清媽媽說成是不聽話的女兒。】
“嗯嗯,那就當做是讓爸爸我補充一下女兒之力好了。沒有小涅涅提供的女兒之力,爸爸我可是會生病,甚至會死掉。所以工作神馬的放在一邊去吧,爸爸我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小涅涅也一定覺得爸爸說得好有道理吧。”
【雖然涅涅覺得爸爸說得好有道理,可是蘇玉媽媽卻告訴涅涅,如果爸爸對涅涅這麽說的話,一定是爸爸對涅涅心懷不軌。不論爸爸說什麽涅涅最好都不要聽。】
蘇小蘿莉你黑我!
【不過涅涅最喜歡爸爸了,所以相信爸爸一定不會騙涅涅的,對不對。爸爸~】
不知道為什麽,李書實忽然覺得自己肩上的壓力比山還要大,但是卻又好像有什麽奇奇怪怪的能量被注入到了自己的靈魂之中,依稀之間,李書實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秋月孝三、牧野賢一、散華團一郎、瀨川佑太、吳凡靈魂附體,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不是一個人!
咦?總覺得似乎混入了一個奇怪的人物,是錯覺麽……
於是當被派出去的某人歸來的時候。看到的卻是滿滿一副父女相親相愛的場麵……
想歪了的都給我麵壁去,還不能扭轉這種糟糕思想的就丟出去喂蕾奧娜!
不過蕾奧娜是什麽。為什麽隻要想一想就覺得會有什麽很重要的東西失去呢?
【涅涅不打擾爸爸工作了,不過爸爸要注意身體,不要讓媽媽們擔心。】
“乖~”輕輕摸了摸小李涅那一頭柔順爽滑的秀發,吞下女兒醬喂給自己的小點心,在女兒醬的額前輕輕一吻,用一個大大的笑容作為對愛操心的女兒醬的回答。
“好了伯濟,人都已經走遠了,你這是打算趁機偷懶麽。”
“啊,對不起主公,這是幾位主管提交的報告,除了因為需要留出足夠的民糧用於賑災,讓民糧的調撥比預計滯後了一些,其餘諸事都按照預定的進度。不過陳先生擔心今冬降下暴雪,恐怕會在明年春天的時候引發河水暴漲,恐怕會引發很多無法預測的意外。”
“嗯,元龍的提醒很及時,不過這件事隻怕還是交給仲德和元常去辦比較合適,反正根據之前傳回的消息,他們已經已經到了河內,那我的令信去找文和,讓他用加急的方式將命令送到河內,讓仲德和元常實際勘查一下當地的雪情和估計一下可能遇到的災害。”
結果這個年輕人屁股還沒坐熱,就又不得不一溜小跑離開了房間。
“不知不覺,就連郭伯濟這樣後三國時期的人物也開始嶄露頭角,也不知道袁本初和曹孟德那裏,又會有什麽令人驚豔的年輕人出現呢?竟然已經有點期待的感覺,果然這麽多年過去,我也已經改變了許多麽。”
可惜這樣的情懷並沒能維持多久便被一個壞消息所打破。
潘森:高考結束了,不過比起過去,高考的意義更多的是經曆而非決定,就算考壞了想要出頭也照樣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所以不要灰心,隻要還有一路向前的精神,前途依然還很光明。(未完待續)
這樣的進步很大程度上並非是因為李書實做出了什麽跨時代的指點,而是在李書實一次次布置任務的鍛煉下,和一次次或正確,或錯誤的判斷中逐漸總結的結果。
永遠不要小瞧任何一個時代人的智慧,因為他們唯一欠缺的隻有眼界上的差別和知識上的積累,隻要在這方麵有所彌補,他們就能跨越時代達到原本完全達不到的高度。
當然,這並非是否認李書實的作用,畢竟很多時候時代的進步固然靠著的是普遍的積累,但普遍積累的意義隻是為了更好的醞釀出天才閃動的智慧火花,如果沒有智慧火花的出現從而引發質的變化,量的積累再如何多也隻是量的積累,甚至會造成過剩。
而最糟糕的結果,大概就是會引發更加可怕的固步自封吧。
索性現在的並州軍並不需要擔心這些事情。
審配被李書實調到了安定做太守,或許對於審配而言遠離繁華的鄴城跑到了西涼邊陲,縱然距離三輔可以說是近在咫尺,但想來心理落差終歸應該還是有的。
不過當李書實在晉陽看到他的時候,這個剛剛晉級成為50後,在這個時代可以算作是老人家的男人卻並沒有什麽怨言,看起來反而像是鬆了口氣的模樣。
或許他的內心也在糾結吧。
就好像當初的程昱,雖然是被李書實使用了很糟糕的手段挾持到身邊,可是這麽多年下來李書實給予了程昱很大的空間讓他盡情施展他的才華。以致於有些時候程昱不得不主動向李書實提出來分權的問題,因為這位被李書實“折磨”的滿鬢斑白,即將奔五成功的程昱可不想來個事業未盡,半道崩殂什麽的,雖然以他的級別。怎麽也夠不上崩這個字。
所以久而久之,最初相識的那段經曆也從原本的耿耿於懷,到現在變成了偶爾間的笑談,或許未來的史書上還會作為一則軼事,在某些野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審配的名聲很響,曾經在已故太尉陳球做廷尉的時候當過故吏。是冀州有名的剛正之士。可也正因為這樣的性格,讓他在韓馥主政冀州的時候並沒能得到重用。
審配原本是打算投奔世族的太陽、未來和明天的袁紹,隻可惜因為李書實和某個熟知魏郡人物的謀士的合謀,最終不得不留在了魏郡——恐怕時時的審配,心中充滿了對李書實的怨恨。
可是這麽多年下來。李書實對魏郡的事情固然有蓄意的放縱,但對於審配而言又何嚐不是一種信任,隻不過理念上的衝突終究還是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審配會後悔麽?
肯定不會,因為那些家族都是一同生活在魏郡的鄉黨,彼此間的關係本就錯綜複雜。
隻不過當他離開那裏的時候,當他知道自己即將遠赴那片遙遠且未知土地的時候,審配卻感覺心中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
嗯,終於不必再為到底是幫助那些自己熟悉的鄉黨。還是執行李書實的政策而頭疼。也不必為到底應該對那些世家豪強種種近乎於叛逆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是如實上報而猶豫。
事實上審配在來到晉陽之前,已經做好了接受極刑的心理準備,畢竟名義上隻是鄴縣一個縣的縣令。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實際上主管了整個魏郡的一應事務,那麽最近魏郡所掀起的叛亂,顯然他這個直接責任人絕對脫不了幹係。
不過李書實不但沒有過多責難於他,反而將他調任到安定並實受了兩千石的職位。
這是信任?還是試探?
其實李書實有一點想錯了,在這種事情上審配並沒有思考那麽多,那麽複雜。對於現在的他而言。能夠跳出那個複雜的旋渦,然後來到一個了無牽掛的地方任憑他施展。讓他在鄉黨情誼和對自己所效命之人的忠義之間不需要再進行來回取舍和選擇,這無疑是一種幸運。
安定那地方……正好一直都對那些西涼人耿耿於懷。這一次可不會再壞了我審正南的風骨!
那些鄉黨會在李書實和袁紹的爭鬥中迎來怎樣的結局,審配不打算再去考慮,或者說比起考慮那些已經令他糾結了這麽久的家夥,如今的他更希望依照自己的本心去做人做事。
至少這樣,才像是一個知天命的人應該會做的事情。<strong>.tw</strong>
相比於審配拋下包袱輕裝上陣的心態,被頂替了的樊稠的心情可沒那麽美好。
事實上這兩年這位西涼軍的先鋒猛將過得很是憋屈。
事實上這種事情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固然讓武將出任太守這樣需要內政能力,至少也需要協調組織能力的工作似乎有些困難,但東漢是個甚至比宋朝更加強悍的時代,因為這個時代能夠脫穎而出的優秀將軍基本上人人至少都會去修習哪怕是一門經學。
這既是日常交往所必備的能力,同樣也是這個朝代從開國起便留下的根深蒂固的影響,畢竟不論是開過的皇帝還是手下的功臣大將竟然大半都是儒生什麽的,別的朝代完全就是拍馬也趕不上的吧,同時也再一次證明了王莽的改革完全是激起了包括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在內幾乎全國上上下下所有勢力的反對,所以才會留下“諸朝皆國弱而亡,獨漢強而亡”的悲歌。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能絕對而論,就好有有人生來就不擅長讀書,但是卻能夠學會一門手藝並且將之發揚光大,甚至在現代社會裏這樣的人會被稱為“大國重器”而成為稀有的人才。
不過呢,這樣的人如果流落到古代。固然可以做到吃喝不愁,卻也絕對不會擁有那麽高的地位。畢竟古代的中國社會可是出了名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模式,縱然這年頭陳群小盆友才剛剛出世,“九品官人法”這個能夠影響中國思想千年的政令還未出現。
那麽在古代既沒有讀書的本事。又想出人頭地的話應該怎麽做呢?
當兵去吧,雖然如果沒有身家背景的話想要在軍口混出頭同樣不容易,如果沒有戰爭的出現很有可能撐到死也不過是個低階的小軍官,然後可以憑借著資曆和眼力在部隊裏耍耍橫,又或者吃點空餉,投機倒把什麽的。滿足一下自己的物質需求。
若是運氣好能撿到梁紅玉那樣的名妓……還是算了吧,小軍頭怎麽可能那麽有錢,有了錢又怎麽能那麽招搖,就算古代沒有一群網友將開會時的照片從頭到腳的分析,然後從手腕上的手表和桌子角的煙盒得出。或者幹脆是車禍現場的笑容得出你的犯罪事實,但若是因此衝撞了某某“有身份的人”,甚至可能是傳說中的“官家”,那麽距離大難臨頭也就不遠了。
索性現在處在真正的亂世之中,從來都不會缺少戰爭這能夠激發人類所有本能的東西。
就好像樊稠,之前就曾經說過,雖然西漢開國功臣樊噲後裔這樣的名字聽起來很是耀眼,可是就和曹參後裔與夏侯嬰後裔一樣。若不是出了一個當宦官的成功人士,或許那所謂的後裔最多也不過是跟著陶謙混口飯吃的程度,對於天下的影響可以說微乎甚微。
更別說如樊稠這樣的旁門支係。更是隻能靠賣力氣給人家做保鏢來討生活。
可想而知樊稠的受教育水平到底如何。
而且以他的性格,怎麽也不可能會在功成名就之後再撿起書本來刻苦攻讀什麽的。
事實上董卓的西涼軍麾下,書讀的比較多的,還就是走仕途的董老大,唯一能夠與他在這方麵掰一掰手腕的,隻有一直遊離於體係外的段煨。
至於同樣出身豪強的李傕等人。他們能夠讀到書的機會倒是比一般百姓還是要多出一點,隻是在西涼這種動蕩的地方。大多數人都需要與嚴酷的天氣,稀少的資源。以及不斷入侵的雜胡鬥爭,比起讀書這種事情,還是弓馬嫻熟更能在這個混亂的局麵下保護自己。
所以說閻忠、賈詡、傅燮這樣的人才會在西涼得到極大的尊重——物以稀為貴嘛。
如今你讓一個沒怎麽讀過書,而且還是習慣了自由自在的將軍去當一個循規蹈矩的太守,樊稠已經不知道該說李書實這是在褒獎他,還是一種另類的懲罰y的節奏。
其實若是將樊稠放到北地或者隴西這樣的邊郡,或許他就不會有那麽多的煩惱,每天要麽跑去胡人部落吃吃喝喝,要麽打打殺殺,反正這兩件業務樊稠那都是門清,熟練的很。隻是作為一名非嫡係的將領,李書實顯然不可能放心讓這尊“大佛”肆意行事,最後尾大不掉。
所以如今沒有了惱人的公務,可以躲在軍營裏隨便他折騰,這樣的結果也算是雙方都能接受的吧,唯一苦了的隻有審配,樊稠留下的爛攤子估計夠他喝一壺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並州軍的主力部隊陸續開始集結。
最先到達的,是征討西部程銀、馬玩叛亂,順便在西邊溜了一圈算是給那些不斷深入西海腹地的商人們撐腰的關羽雲長和他所率領的部隊。
原本是打算讓關羽帶著他的本部人馬留在西邊,隨時準備支援商人們的行動,可惜因為大戰在即,東線的需求更加強烈,而且關羽個人的參戰意願也很高,李書實也不忍拂了他的好意。
隨後趕過來的,是之前就已經接到了命令秘密返回的涼州將軍張遼與敦煌太守華雄。
雖然鮮卑依然還是保留了從檀石槐時期便留下來的習慣,將草原一分為三,分別由三部大人各自統領一方,其中西部鮮卑大人一般來說將會是彈汗山王庭的心腹,至少是前任領導者的心腹。又或者幹脆是由單於自己兼任。可是隨著鮮卑內部的變化逐漸加深,或者說隨著彈汗山王庭對於依附於鮮卑的那些小型部落聯盟的捕殺,使得其對於草原的控製力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則是如今彈汗山王庭所擁有的部隊數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那些不需要後勤給養的部隊縱然再如何多。也不會造成後勤上的壓力,這讓鮮卑變得極為危險的通是,卻也在無形中降低了邊塞受到襲擾的可能。
又或者說一旦遭遇到侵襲,能夠守住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低。
正因為如此,李書實才敢於提前布置,將張遼和華雄兩員幹將召回。而兩個人身邊在西北戰場鍛煉出的精兵,則成為李書實手中暫時還不為人知的一張底牌。
就連他們駐紮的地點,除了李書實和賈詡之外,知曉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不過更讓李書實慶幸的,是他這道命令發出的很早。這才讓部隊躲過了突降的大雪,否則別說是隱秘行軍,就算是傳遞消息,在這茫茫雪原中也會造成巨大的遲滯甚至阻礙,說不定這兩位根本不會有參與到這場大概可以決定北方歸屬權戰爭的機會。
就比如像武威太守王柔,就因為命令下達的比較晚,等到收拾妥當準備上路的時候,卻發現可能要到來年夏季雪化後泥濘的土地比較幹燥的時候。才能真正上路。這也意味著李書實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大概是見不到這位在武威表現出相當不錯軍事素質的太原王氏嫡係子弟。
“伯濟,你去元龍那裏看一下,問問他軍糧和民糧的調配情況。是否有什麽問題。”
“主公是否還需要淮順便去病曹那裏那裏詢問一下兵甲相關的事宜。”
“嗯,的確報告還沒有遞上來,那就順便去一趟好了,看看賈梁道那裏是不是出了什麽問題。”
“那麽屬下先行告退。”
看著屬下離去的背影,李書實終於可以使勁揉了揉自己的腦袋,頭頂原本打理得真整齊齊的發髻也因為這個動作而變得散亂起來。沒有人的時候,李書實終於不用繼續那副嚴肅的表情。就算整個表情都垮下來也不會被人看了笑話,從而讓自己得到難得的休息和放鬆。
不得不說程昱不在身邊的時候李書實一開始還覺得稍稍有些興奮。畢竟那多少也算是一種難得的體驗——自己要決定更多的事情,主動去傾聽臣屬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與僚屬討論每一件事的解決方略——可以說因為大戰來臨的刺激,李書實難得展現出了其勤勞的一麵。
雖然勞累的工作很快便榨幹了他幾乎全部的精力和體力,每每夜幕降臨,若是沒有蘇小蘿莉特製的愛心夜宵,李書實很懷疑自己能不能夠有力氣從那書山文海中走回到自己的寢室。
欺負家裏女孩子什麽的更是想也不要想,當真是有心無力。
“雖然很久以前就已經感慨過仲德的不容易,但是從來沒有想到竟然這麽不容易。”
固然經過這麽多年的培養和積累,李書實屬下的力量已經遠超當年初入西河之時,可是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大,所需要處理的事情也變得更加複雜和繁多起來,尤其是現在這種時候,一邊是即將展開的大戰,另一邊則需要處理因為雪災而引發的各種問題。前者是國之大事,無論如何也不能有絲毫懈怠,而後者若是處理不當則極有可能引發民亂,又或者是糧食危機,這同樣會成為影響到前線作戰的將士們是否能夠維持住士氣的關鍵之所在。
李書實覺得隻要是個勤政的皇帝,大概忙完了一天都沒有能力再去搞風搞雨,哪怕水晶宮中存有佳麗三千,可是奈何有心殺敵無力回天,若是強自硬上,隻怕第二天就該準備喪葬事宜。
畢竟這個世界可沒有什麽能夠提供補魔服務的神奇存在,晚上愉快的玩耍完全可以當做吃十全大補丸看待,第二天不但腰不酸背不疼,而且精神倍棒吃嘛嘛香。
【爸爸又開始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而且還忘記了下午的點心。涅涅隻是按照蘇玉媽媽的吩咐來檢查爸爸的工作狀態,絕對不是偷偷跑過來幹擾爸爸工作的~】
直到心底傳來那略顯嬌嗔又帶著一點奶香氣息的聲音,李書實才恍惚間注意到自己的桌角處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多了一盤點心,隻是因為旁邊便是“高聳”的文件山。雖然仔細看還是可以注意到,不過若是忙過了頭而沒有注意到也並不算多麽奇怪的事情。
“我的小涅涅這麽心疼爸爸,來提醒爸爸注意身體,爸爸怎麽可能會不高興呢~不,應該說高興得來不及。來來~~作為獎勵。小涅涅和爸爸一起吃點心吧。”
【涅涅不要,那是給爸爸補身體的,涅涅如果吃了的話爸爸就沒有足夠的精力應付工作了。】
“哈哈,不要緊不要緊,正好爸爸我要去整理整理儀容,趁機偷偷懶。大不了讓你的蘇玉媽媽再多做一些好了。總是這麽工作的話,就算是你爸爸我也是需要休息的。”
【爸爸真的可以放下工作麽?真的可以陪涅涅玩一會麽?】
“當然了,我的小涅涅既然有需求,那一定是要滿足滴~”
【總覺得這樣一來會被馬清媽媽說成是不聽話的女兒。】
“嗯嗯,那就當做是讓爸爸我補充一下女兒之力好了。沒有小涅涅提供的女兒之力,爸爸我可是會生病,甚至會死掉。所以工作神馬的放在一邊去吧,爸爸我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小涅涅也一定覺得爸爸說得好有道理吧。”
【雖然涅涅覺得爸爸說得好有道理,可是蘇玉媽媽卻告訴涅涅,如果爸爸對涅涅這麽說的話,一定是爸爸對涅涅心懷不軌。不論爸爸說什麽涅涅最好都不要聽。】
蘇小蘿莉你黑我!
【不過涅涅最喜歡爸爸了,所以相信爸爸一定不會騙涅涅的,對不對。爸爸~】
不知道為什麽,李書實忽然覺得自己肩上的壓力比山還要大,但是卻又好像有什麽奇奇怪怪的能量被注入到了自己的靈魂之中,依稀之間,李書實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秋月孝三、牧野賢一、散華團一郎、瀨川佑太、吳凡靈魂附體,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不是一個人!
咦?總覺得似乎混入了一個奇怪的人物,是錯覺麽……
於是當被派出去的某人歸來的時候。看到的卻是滿滿一副父女相親相愛的場麵……
想歪了的都給我麵壁去,還不能扭轉這種糟糕思想的就丟出去喂蕾奧娜!
不過蕾奧娜是什麽。為什麽隻要想一想就覺得會有什麽很重要的東西失去呢?
【涅涅不打擾爸爸工作了,不過爸爸要注意身體,不要讓媽媽們擔心。】
“乖~”輕輕摸了摸小李涅那一頭柔順爽滑的秀發,吞下女兒醬喂給自己的小點心,在女兒醬的額前輕輕一吻,用一個大大的笑容作為對愛操心的女兒醬的回答。
“好了伯濟,人都已經走遠了,你這是打算趁機偷懶麽。”
“啊,對不起主公,這是幾位主管提交的報告,除了因為需要留出足夠的民糧用於賑災,讓民糧的調撥比預計滯後了一些,其餘諸事都按照預定的進度。不過陳先生擔心今冬降下暴雪,恐怕會在明年春天的時候引發河水暴漲,恐怕會引發很多無法預測的意外。”
“嗯,元龍的提醒很及時,不過這件事隻怕還是交給仲德和元常去辦比較合適,反正根據之前傳回的消息,他們已經已經到了河內,那我的令信去找文和,讓他用加急的方式將命令送到河內,讓仲德和元常實際勘查一下當地的雪情和估計一下可能遇到的災害。”
結果這個年輕人屁股還沒坐熱,就又不得不一溜小跑離開了房間。
“不知不覺,就連郭伯濟這樣後三國時期的人物也開始嶄露頭角,也不知道袁本初和曹孟德那裏,又會有什麽令人驚豔的年輕人出現呢?竟然已經有點期待的感覺,果然這麽多年過去,我也已經改變了許多麽。”
可惜這樣的情懷並沒能維持多久便被一個壞消息所打破。
潘森:高考結束了,不過比起過去,高考的意義更多的是經曆而非決定,就算考壞了想要出頭也照樣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所以不要灰心,隻要還有一路向前的精神,前途依然還很光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