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麵打得熱熱鬧鬧,南邊袁曹這對好基友自然也不可能停下手。[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求書小說網.qiushu]
不,因為受到了並州軍被鮮卑人絆住腳的消息後,雖然心中一塊大石落地,但卻並沒有讓袁紹減慢自己的腳步,甚至從某種程度上還令他感到了絲絲緊張的氣氛。
鮮卑人內部的問題袁紹通過種種渠道並非沒有絲毫的了解,他同樣對那越來越恐怖的戰爭巨獸感到畏懼,所以將之拋給並州軍讓其互相之間狗咬狗,對於袁紹而言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但同時,袁紹也需要盡快拿下更多的地區來擴充自己的力量,畢竟以現在的情況看,就算並州軍與鮮卑人之間真的拚了個兩敗俱傷,袁紹也沒有把握在對抗已經被打殘了的兩家中任何一家的戰鬥中取得百分百的勝利。
是的,百分百,袁紹是這樣要求自己的,畢竟他的對手,不論是並州軍還是那些鮮卑人,都是一群很喜歡弄出一些出人意料事情的存在,袁紹可不希望自己經營的大好局勢因為一小點突如其來的變數,又或者是某些人的靈光一閃而遭受重創。
他袁氏家族的王朝未來可是要做到比大漢王朝還要輝煌的程度。
雖然口中從來都沒有提過,但是當他看到李書實統帥並州軍橫掃西域,重開都護府,更是讓包括貴霜在內的西域諸國再一次來到許昌朝拜,內心的確是有些羨慕嫉妒恨。
所以,他要做得更好,要超過那些出身尚不及他的家夥所創造的功業,證明他袁紹和他袁氏的血統,要超過那些卑賤的血脈,隻有他這樣有著高貴血統的人。才有資格來引領這個國家。
東邊的袁譚和臧霸是一對好對手,一個手上擁有著相當充裕的資源,可以調動足夠多的力量。雖說也不是沒有人越級上書,向他彈劾袁譚在青州的種種暴行。可是這些事情都被袁紹給壓了下來。不但因為大戰之時不易輕易臨陣換將,同樣也是有著其他的目的。
至於袁譚的對手臧霸,固然無論從能力還是實力都稱不上一流,不過作為鄉野名士臧戒的後代,常年活動於泰山郡和琅邪郡的山區地帶,依托山區複雜的地形還是能給袁譚帶來些麻煩。
南邊的孫策經過遊說,已經基本上確定暫時與劉表和解,轉而向北。
袁紹看得出來。年輕的幼虎有著並不亞於晉陽城裏的那位的野心,甚至在沙場上也有著與其野心相匹配的能力,隻不過之前一直受困於江東世家豪強的暗中敵對,這才無法發揮出其全部的力量。若非袁紹親自出手,孫策想要放心北上還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當然,就算孫策能夠像他所說的那樣攻下許昌,占據淮泗一帶的大片地區,成為新的禍患,可是對於袁紹而言依然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畢竟孫策心腹之地是否安穩。那不過是在袁紹一念之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言。
至少在對本土世家豪強的同化工作上。孫策顯然沒有並州軍那麽長的時間去打造一個相對比較穩固的體係,讓袁紹就算有心施展,但也還是會出現不少碰壁的結果。
當然,讓袁紹煩心的地方還是有一些的,比如……暴躁的顏良。
顏良文醜好基友一對,這一點就算是袁紹也清楚的很。事實上每當袁紹看到這兩個家夥一起勾肩搭背走向演武場又或者滿臉糟糕的笑容打算去某個銷金窟做壞事的時候,就會想起當年的自己,與曹操,還有其他江湖上的朋友大概也是這樣吧。
那可是後他是自由的。隻可惜他終究不可能永遠留在那個時代……好吧,思維似乎有些跑偏。
顏良和文醜之間的感情是極好的。所以說當顏良聽聞自己的好基友被曹操軍陣斬,家傳的寶物也成為了曹操的戰利品後。便一直表現的暴躁不安,不斷向袁紹進言表示要南下報仇。
有的人說這是顏良想要搶回自己家傳的貴重寶物,不過袁紹終究還是更願意相信顏良僅僅隻是想要複仇而已,如果真的那麽重視寶物的話,當初也不會輕易便將其借給文醜。.tw
是這樣吧。
正因為袁紹覺得自己很能體會顏良的心情,對於顏良一次次的要求,袁紹非常有耐心的一次次予以駁回,而且每一次的口氣都很平和,看起來並沒有因為顏良冒犯的舉動而生氣。
畢竟為了這麽點小事便處罰自己的大將,怎麽看都是很愚蠢的事情吧。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袁紹需要顏良,需要顏良為他看守住河內的並州軍麹義所部。
畢竟蔣奇和淳於瓊已經用行動證明了,這兩個家夥在重要時刻往往會有些不靠譜。
好吧,那天都發生了些什麽事情對於袁紹而言想要弄清楚並不困難,隻不過他並沒有因為淳於瓊等人的行為而對他們做出什麽處罰。
這自然是比較偏向外來派的一個結果。
雖然文醜的戰歿令袁紹有些傷感,但歸根到底也不過是一陣子的事情,甚至心底還有一陣莫名的竊喜吧,畢竟從袁紹在冀州組建起自己的勢力開始,軍權就大部分把握在冀州本土派的手中,那些曾經跟隨過皇甫嵩西征的兵將們一直是袁紹非常頭疼的團體。
究竟有多頭疼呢?
就算袁紹不斷扶植自己的親信淳於瓊分其權力,暗中支持外來派分化收買蔣奇,可是卻依然沒有對這個集團造成傷筋動骨的影響。
這種情況令袁紹十分的擔心,他很害怕自己活著的時候還能夠抑製住這些擁有實權的冀州本土派,可是他的兒子,不論是長子袁譚還是他更加看好的三子袁尚似乎都很難控製那些驕兵悍將,到時候若是出現什麽“黃袍加身”那絕對是袁紹所不願意見到的。
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黃袍加身”的典故,不過袁紹卻並不會因此而忘記未雨綢繆。
怎麽說,袁氏家族的發跡軌跡也大抵相當。雖然說主要還是以文事起家,本質上卻並無不同。
大概也正因為袁紹的這種態度,才刺激的顏良對袁紹短時期內發兵為文醜報仇一事感到絕望吧。畢竟哪怕和文醜同為猛將,但作為顏回的後人。顏良從小就被家裏逼迫著讀了好多書。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才會讓顏良在叛逆期到來的時候選擇離家出走。不過書都沒有白讀的,就算曾經覺得沒什麽太大用處又令人厭煩,但時過境遷,那些書籍總會有用到的時候。
可惜,顏良倒是希望自己這個時候什麽也不知道,因為這樣他便可以安安心心為袁紹穩守住西邊的門戶。而不像現在這樣日日夜夜被好友的亡魂所糾纏,每當闔上雙眼的時候,那熟悉的身影便會出現在麵前,可惜不是往日或豪邁或猥瑣的表情,而是渾身浴滿鮮血,身上到處都是刀劍創傷,甚至身首分離的慘狀,以及那怎麽也無法瞑目,圓瞪著的雙目。
“若是不能報仇,我顏公驥大概也沒有臉活在這個世界上了吧。”
當袁紹再一次將顏良提兵南下的請求駁回時。遙遙望著南方,顏良眼中盡是陰霾。
於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主力駐紮在蕩陰的顏良所部突然有了反常的行動。
之前也曾經說過,黃河上的渡口很多,比如河內與河南之間便有孟津、小平津等地,都是位列洛陽八關之中。而東郡與河北之地也有很是著名的渡口,比如剛剛發生過激戰的白馬地區便有白馬津,而延津同樣是很有名的渡口。
當然,與幾千年後不同的是,此時延津之所以出名可不是因為這裏曾經發生過什麽重要的戰事,而是因為孔子門下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澹台滅明字子羽在這裏留下了“澹台子羽投璧斷蛟處”的典故。甚至澹台這個姓氏曾一度成為太原郡內的顯姓,在晉陽留下了“斬蛟堂”和“毀璧堂”的堂號。隻不過時過境遷,現如今澹台氏的後人若想恢複先祖的榮光。就隻能在李書實的官學裏努力學習,爭取能夠成為優秀的畢業生,拿到晉身之資。
好吧,似乎有點跑題了。
延津距離淇水匯入黃河處的河口並不算遠,可以說就算並州軍如今與袁紹軍隔河對峙,但想要監控到延津袁紹軍的異動也並不算太難。
或許是因為報仇心切,或許是壓根就不認為並州軍會對自己南下的舉動有什麽反應,在延津一帶收集渡船的行為固然做得還算謹慎,可看起來也並沒有打算徹底瞞過對麵的並州軍,或許在他們看來隻要能夠出乎河南地區的曹操軍意料便已足夠。所以當顏良所部有所行動的時候,哪怕他們的行動足夠隱秘,可是並州軍依然很快便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
畢竟河內地區並州軍經營日久,就算真的無法完全掌控那些豪強家族,但在城內埋設一些常人所不知的“暗樁”倒也並不費什麽功夫,甚至在袁紹軍無法注意到的地方,並州軍的暗探也有著極為出色的發揮,這些人在蕩陰陷落的時候並沒有匆忙暴露或者撤回,反而將自己隱藏得更深,並在這樣的時刻發揮出了自己應有的作用。
“孝直先生,如今顏公驥已經有所動作,不出意料的話應該是準備領兵南下,雖然先生的計劃不可謂不精妙,但主公如今率主力於北方,我等此舉是否會刺激到袁紹,令其選擇與我軍全麵開戰?當然,義並不是怕了那袁紹,隻是擔心此舉會誤了主公的大業。”
“正道將軍務憂,正與將軍所想並無不同。既然袁曹雙方已經打得如此熱鬧,無論結果如何對我們而言都是好事,隻不過唯一不好的結果,便是其中一方敗的太快而已。”
“孝直先生的意思是擔心曹操那邊敗的太快?”
“沒錯,正是這樣。一個文醜便已經令曹操那邊狼狽不堪,若非主公早有布置,或許白馬一戰便能讓曹操人頭落地。而沒了曹操,就憑許昌的那個小皇帝,怎麽可能是袁紹的對手。就算再加一個劉玄德也不過能夠多一點苟延殘喘的時間罷了。”
“可是若我軍介入得太深,難保袁紹那廝不會突然調轉槍頭。”
“所以我們這一戰並不求收回失地,又或者取得多大的戰果。不過是給曹操那邊一個信號,讓他們知道我們這邊在必要的時候還是有能力支援他們。”
“他們大概不會領情吧。”
“我們需要他們領情麽?隻要他們別敗得太快就算是對我們幫助最大的回報了。不是麽~”
“也對,雖然多少還是有點遺憾,畢竟曹操那邊都拿下了文醜的腦袋,我們這邊竟然不能用顏良的腦袋對等一下……算了,就把這份榮耀讓給曹操那邊吧,希望他們這一次能加把勁。”
“正道將軍這句話,某位‘大力士’可是會非常傷心的。”
“也對,那麽就當我什麽都沒說好了。”
“那麽。正道將軍覺得哪位將軍最適合執行那個任務呢?”
“我來好了!”
一個陌生的聲音突然插入到了麴義和法正的對話之中,這讓兩個人都十分驚訝,畢竟這可是他們製定作戰計劃的絕密之地,等閑人怎麽可能會進入到這裏。不,就算是歸屬於麴義指揮的那些將領,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也沒有這樣的資格,包括那個看起來桀驁不馴的甘寧。
隻不過當他們看到說話的人是誰的時候,原本臉上憤怒的表情立時平靜了不少。
“原來是生然啊,前線有什麽新的情報傳來麽?”
曹性雖然同樣被李書實配屬到了麴義麾下,但與其他將領的地位卻頗有幾分不同。
一來是他的資曆足夠的老。跟隨李書實的時間遠超麴義的司州方麵軍中的所有將領,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認為曹性隱隱有著監軍的職責。隻不過沒有明說罷了。二來則是因為他身上所肩負的任務——考慮到之前麴義這邊可能需要承擔很重的戰爭負擔,故而將曹性這位並州軍當中最為優秀的斥候和斥候指揮者派過來協助麴義。
不僅如此,跟隨曹性來到麴義身邊的,還有一支數量大約是三百人的“特戰部隊”——雖然這是李書實的說法,不過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們最多隻能算是精銳的斥候人員,隻不過掌握了一些很特殊的技巧,在進攻某些特殊目標的時候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當然,這些人倒也不會反對李書實將這支由其親自出謀劃策。曹性操刀實施的部隊神秘化,反正不過是李書實心血來潮的產物。畢竟秉持著對李書實的心血來潮一貫的態度,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在幾年後再去評價李書實的那些“傑作”。或許會有什麽驚喜也說不定?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雖然名義上曹性是被配屬到了麴義麾下,但他實質上依然歸李書實直屬,所以對於曹性在某些方麵略顯無禮的行為隻要不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大家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不要說今天這個情況準確來說也隻能算是一個意外而已。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顏公驥應該是玩了一出障眼法,表麵上他調撥了近三萬人的部隊,征集的船隻也能保證在兩到三個時辰之內將這些部隊送到河對岸。不過實際上顏良真正的依仗是他麾下的五千精銳,大概他也是擔心袁紹會命令那些將校阻止他複仇的魯莽行為吧。”
“也就是說雖然兵力少了,但是突襲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是這樣沒錯。”
“那麽生然你剛才的意思是?”
“正道也知道我與那顏公驥有舊,以主公的布置,相信顏公驥這一次應當是有去無回,所以隻是打算到渡口那裏去‘送送’他,算是見他最後一麵吧,順便也斷了他北返的可能。”
“這樣麽?那麽生然你需要多少人馬。”
“五千足以,雖然大概不會是顏公驥的對手,但這一次僅僅隻是送別而已。”
“那麽也就是說我至少還要對付兩萬人麽……那麽正合我意!”
“既然兩位將軍已經有了決斷,那麽我會盡快讓‘參謀部’拿出一個條陳和計劃來。”
“孝直先生辛苦了,另外北麵的黃將軍是否也應該知會一聲呢?”
“那是自然,否則若是讓黃將軍知道我們在這裏吃肉喝湯卻沒有他什麽事,二位將軍常年在外倒是沒什麽問題,正隻怕是要沒有回晉陽的膽量,說不得要在二位的府邸裏避避風頭才好。”
法正雖然是在說笑,但除了微微翹起的嘴角,任誰也無法從他的臉上感到一絲絲的笑意,顯然在即將要發生戰鬥的時候,這位深受賈詡熏陶的謀士唯一的想法便是如何在敵人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
至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那的確是法正追求的境界,隻不過很可惜的是,他現在的道行顯然還有些不足。
轉眼間,屋內就隻剩下了兩個人。
“那顏良和文醜應該是主公曾經的友人吧。”
“是啊,雖然相處的時間並不多,但卻很快樂。而且主公的很多生意最開始也是借助他們兩位才取得了很好的銷路。”
“還真是沒有想到啊……”
“這大概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正因為太了解他們,所以才知道若是讓他們站在麵前,會對我們的大業有著怎樣的阻礙。”
“不,我並非是在感歎諸如是否太過心狠手辣的問題,而是感覺‘果然這才是有資格爭奪天下的人應該做的事情’而已。”
“是的,既然連主公都有了這樣的覺悟,我們又怎麽能拖了主公的後腿呢?”
“讚同!”(未完待續)
不,因為受到了並州軍被鮮卑人絆住腳的消息後,雖然心中一塊大石落地,但卻並沒有讓袁紹減慢自己的腳步,甚至從某種程度上還令他感到了絲絲緊張的氣氛。
鮮卑人內部的問題袁紹通過種種渠道並非沒有絲毫的了解,他同樣對那越來越恐怖的戰爭巨獸感到畏懼,所以將之拋給並州軍讓其互相之間狗咬狗,對於袁紹而言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但同時,袁紹也需要盡快拿下更多的地區來擴充自己的力量,畢竟以現在的情況看,就算並州軍與鮮卑人之間真的拚了個兩敗俱傷,袁紹也沒有把握在對抗已經被打殘了的兩家中任何一家的戰鬥中取得百分百的勝利。
是的,百分百,袁紹是這樣要求自己的,畢竟他的對手,不論是並州軍還是那些鮮卑人,都是一群很喜歡弄出一些出人意料事情的存在,袁紹可不希望自己經營的大好局勢因為一小點突如其來的變數,又或者是某些人的靈光一閃而遭受重創。
他袁氏家族的王朝未來可是要做到比大漢王朝還要輝煌的程度。
雖然口中從來都沒有提過,但是當他看到李書實統帥並州軍橫掃西域,重開都護府,更是讓包括貴霜在內的西域諸國再一次來到許昌朝拜,內心的確是有些羨慕嫉妒恨。
所以,他要做得更好,要超過那些出身尚不及他的家夥所創造的功業,證明他袁紹和他袁氏的血統,要超過那些卑賤的血脈,隻有他這樣有著高貴血統的人。才有資格來引領這個國家。
東邊的袁譚和臧霸是一對好對手,一個手上擁有著相當充裕的資源,可以調動足夠多的力量。雖說也不是沒有人越級上書,向他彈劾袁譚在青州的種種暴行。可是這些事情都被袁紹給壓了下來。不但因為大戰之時不易輕易臨陣換將,同樣也是有著其他的目的。
至於袁譚的對手臧霸,固然無論從能力還是實力都稱不上一流,不過作為鄉野名士臧戒的後代,常年活動於泰山郡和琅邪郡的山區地帶,依托山區複雜的地形還是能給袁譚帶來些麻煩。
南邊的孫策經過遊說,已經基本上確定暫時與劉表和解,轉而向北。
袁紹看得出來。年輕的幼虎有著並不亞於晉陽城裏的那位的野心,甚至在沙場上也有著與其野心相匹配的能力,隻不過之前一直受困於江東世家豪強的暗中敵對,這才無法發揮出其全部的力量。若非袁紹親自出手,孫策想要放心北上還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當然,就算孫策能夠像他所說的那樣攻下許昌,占據淮泗一帶的大片地區,成為新的禍患,可是對於袁紹而言依然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畢竟孫策心腹之地是否安穩。那不過是在袁紹一念之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言。
至少在對本土世家豪強的同化工作上。孫策顯然沒有並州軍那麽長的時間去打造一個相對比較穩固的體係,讓袁紹就算有心施展,但也還是會出現不少碰壁的結果。
當然,讓袁紹煩心的地方還是有一些的,比如……暴躁的顏良。
顏良文醜好基友一對,這一點就算是袁紹也清楚的很。事實上每當袁紹看到這兩個家夥一起勾肩搭背走向演武場又或者滿臉糟糕的笑容打算去某個銷金窟做壞事的時候,就會想起當年的自己,與曹操,還有其他江湖上的朋友大概也是這樣吧。
那可是後他是自由的。隻可惜他終究不可能永遠留在那個時代……好吧,思維似乎有些跑偏。
顏良和文醜之間的感情是極好的。所以說當顏良聽聞自己的好基友被曹操軍陣斬,家傳的寶物也成為了曹操的戰利品後。便一直表現的暴躁不安,不斷向袁紹進言表示要南下報仇。
有的人說這是顏良想要搶回自己家傳的貴重寶物,不過袁紹終究還是更願意相信顏良僅僅隻是想要複仇而已,如果真的那麽重視寶物的話,當初也不會輕易便將其借給文醜。.tw
是這樣吧。
正因為袁紹覺得自己很能體會顏良的心情,對於顏良一次次的要求,袁紹非常有耐心的一次次予以駁回,而且每一次的口氣都很平和,看起來並沒有因為顏良冒犯的舉動而生氣。
畢竟為了這麽點小事便處罰自己的大將,怎麽看都是很愚蠢的事情吧。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袁紹需要顏良,需要顏良為他看守住河內的並州軍麹義所部。
畢竟蔣奇和淳於瓊已經用行動證明了,這兩個家夥在重要時刻往往會有些不靠譜。
好吧,那天都發生了些什麽事情對於袁紹而言想要弄清楚並不困難,隻不過他並沒有因為淳於瓊等人的行為而對他們做出什麽處罰。
這自然是比較偏向外來派的一個結果。
雖然文醜的戰歿令袁紹有些傷感,但歸根到底也不過是一陣子的事情,甚至心底還有一陣莫名的竊喜吧,畢竟從袁紹在冀州組建起自己的勢力開始,軍權就大部分把握在冀州本土派的手中,那些曾經跟隨過皇甫嵩西征的兵將們一直是袁紹非常頭疼的團體。
究竟有多頭疼呢?
就算袁紹不斷扶植自己的親信淳於瓊分其權力,暗中支持外來派分化收買蔣奇,可是卻依然沒有對這個集團造成傷筋動骨的影響。
這種情況令袁紹十分的擔心,他很害怕自己活著的時候還能夠抑製住這些擁有實權的冀州本土派,可是他的兒子,不論是長子袁譚還是他更加看好的三子袁尚似乎都很難控製那些驕兵悍將,到時候若是出現什麽“黃袍加身”那絕對是袁紹所不願意見到的。
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黃袍加身”的典故,不過袁紹卻並不會因此而忘記未雨綢繆。
怎麽說,袁氏家族的發跡軌跡也大抵相當。雖然說主要還是以文事起家,本質上卻並無不同。
大概也正因為袁紹的這種態度,才刺激的顏良對袁紹短時期內發兵為文醜報仇一事感到絕望吧。畢竟哪怕和文醜同為猛將,但作為顏回的後人。顏良從小就被家裏逼迫著讀了好多書。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才會讓顏良在叛逆期到來的時候選擇離家出走。不過書都沒有白讀的,就算曾經覺得沒什麽太大用處又令人厭煩,但時過境遷,那些書籍總會有用到的時候。
可惜,顏良倒是希望自己這個時候什麽也不知道,因為這樣他便可以安安心心為袁紹穩守住西邊的門戶。而不像現在這樣日日夜夜被好友的亡魂所糾纏,每當闔上雙眼的時候,那熟悉的身影便會出現在麵前,可惜不是往日或豪邁或猥瑣的表情,而是渾身浴滿鮮血,身上到處都是刀劍創傷,甚至身首分離的慘狀,以及那怎麽也無法瞑目,圓瞪著的雙目。
“若是不能報仇,我顏公驥大概也沒有臉活在這個世界上了吧。”
當袁紹再一次將顏良提兵南下的請求駁回時。遙遙望著南方,顏良眼中盡是陰霾。
於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主力駐紮在蕩陰的顏良所部突然有了反常的行動。
之前也曾經說過,黃河上的渡口很多,比如河內與河南之間便有孟津、小平津等地,都是位列洛陽八關之中。而東郡與河北之地也有很是著名的渡口,比如剛剛發生過激戰的白馬地區便有白馬津,而延津同樣是很有名的渡口。
當然,與幾千年後不同的是,此時延津之所以出名可不是因為這裏曾經發生過什麽重要的戰事,而是因為孔子門下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澹台滅明字子羽在這裏留下了“澹台子羽投璧斷蛟處”的典故。甚至澹台這個姓氏曾一度成為太原郡內的顯姓,在晉陽留下了“斬蛟堂”和“毀璧堂”的堂號。隻不過時過境遷,現如今澹台氏的後人若想恢複先祖的榮光。就隻能在李書實的官學裏努力學習,爭取能夠成為優秀的畢業生,拿到晉身之資。
好吧,似乎有點跑題了。
延津距離淇水匯入黃河處的河口並不算遠,可以說就算並州軍如今與袁紹軍隔河對峙,但想要監控到延津袁紹軍的異動也並不算太難。
或許是因為報仇心切,或許是壓根就不認為並州軍會對自己南下的舉動有什麽反應,在延津一帶收集渡船的行為固然做得還算謹慎,可看起來也並沒有打算徹底瞞過對麵的並州軍,或許在他們看來隻要能夠出乎河南地區的曹操軍意料便已足夠。所以當顏良所部有所行動的時候,哪怕他們的行動足夠隱秘,可是並州軍依然很快便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
畢竟河內地區並州軍經營日久,就算真的無法完全掌控那些豪強家族,但在城內埋設一些常人所不知的“暗樁”倒也並不費什麽功夫,甚至在袁紹軍無法注意到的地方,並州軍的暗探也有著極為出色的發揮,這些人在蕩陰陷落的時候並沒有匆忙暴露或者撤回,反而將自己隱藏得更深,並在這樣的時刻發揮出了自己應有的作用。
“孝直先生,如今顏公驥已經有所動作,不出意料的話應該是準備領兵南下,雖然先生的計劃不可謂不精妙,但主公如今率主力於北方,我等此舉是否會刺激到袁紹,令其選擇與我軍全麵開戰?當然,義並不是怕了那袁紹,隻是擔心此舉會誤了主公的大業。”
“正道將軍務憂,正與將軍所想並無不同。既然袁曹雙方已經打得如此熱鬧,無論結果如何對我們而言都是好事,隻不過唯一不好的結果,便是其中一方敗的太快而已。”
“孝直先生的意思是擔心曹操那邊敗的太快?”
“沒錯,正是這樣。一個文醜便已經令曹操那邊狼狽不堪,若非主公早有布置,或許白馬一戰便能讓曹操人頭落地。而沒了曹操,就憑許昌的那個小皇帝,怎麽可能是袁紹的對手。就算再加一個劉玄德也不過能夠多一點苟延殘喘的時間罷了。”
“可是若我軍介入得太深,難保袁紹那廝不會突然調轉槍頭。”
“所以我們這一戰並不求收回失地,又或者取得多大的戰果。不過是給曹操那邊一個信號,讓他們知道我們這邊在必要的時候還是有能力支援他們。”
“他們大概不會領情吧。”
“我們需要他們領情麽?隻要他們別敗得太快就算是對我們幫助最大的回報了。不是麽~”
“也對,雖然多少還是有點遺憾,畢竟曹操那邊都拿下了文醜的腦袋,我們這邊竟然不能用顏良的腦袋對等一下……算了,就把這份榮耀讓給曹操那邊吧,希望他們這一次能加把勁。”
“正道將軍這句話,某位‘大力士’可是會非常傷心的。”
“也對,那麽就當我什麽都沒說好了。”
“那麽。正道將軍覺得哪位將軍最適合執行那個任務呢?”
“我來好了!”
一個陌生的聲音突然插入到了麴義和法正的對話之中,這讓兩個人都十分驚訝,畢竟這可是他們製定作戰計劃的絕密之地,等閑人怎麽可能會進入到這裏。不,就算是歸屬於麴義指揮的那些將領,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也沒有這樣的資格,包括那個看起來桀驁不馴的甘寧。
隻不過當他們看到說話的人是誰的時候,原本臉上憤怒的表情立時平靜了不少。
“原來是生然啊,前線有什麽新的情報傳來麽?”
曹性雖然同樣被李書實配屬到了麴義麾下,但與其他將領的地位卻頗有幾分不同。
一來是他的資曆足夠的老。跟隨李書實的時間遠超麴義的司州方麵軍中的所有將領,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認為曹性隱隱有著監軍的職責。隻不過沒有明說罷了。二來則是因為他身上所肩負的任務——考慮到之前麴義這邊可能需要承擔很重的戰爭負擔,故而將曹性這位並州軍當中最為優秀的斥候和斥候指揮者派過來協助麴義。
不僅如此,跟隨曹性來到麴義身邊的,還有一支數量大約是三百人的“特戰部隊”——雖然這是李書實的說法,不過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們最多隻能算是精銳的斥候人員,隻不過掌握了一些很特殊的技巧,在進攻某些特殊目標的時候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當然,這些人倒也不會反對李書實將這支由其親自出謀劃策。曹性操刀實施的部隊神秘化,反正不過是李書實心血來潮的產物。畢竟秉持著對李書實的心血來潮一貫的態度,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在幾年後再去評價李書實的那些“傑作”。或許會有什麽驚喜也說不定?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雖然名義上曹性是被配屬到了麴義麾下,但他實質上依然歸李書實直屬,所以對於曹性在某些方麵略顯無禮的行為隻要不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大家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不要說今天這個情況準確來說也隻能算是一個意外而已。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顏公驥應該是玩了一出障眼法,表麵上他調撥了近三萬人的部隊,征集的船隻也能保證在兩到三個時辰之內將這些部隊送到河對岸。不過實際上顏良真正的依仗是他麾下的五千精銳,大概他也是擔心袁紹會命令那些將校阻止他複仇的魯莽行為吧。”
“也就是說雖然兵力少了,但是突襲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是這樣沒錯。”
“那麽生然你剛才的意思是?”
“正道也知道我與那顏公驥有舊,以主公的布置,相信顏公驥這一次應當是有去無回,所以隻是打算到渡口那裏去‘送送’他,算是見他最後一麵吧,順便也斷了他北返的可能。”
“這樣麽?那麽生然你需要多少人馬。”
“五千足以,雖然大概不會是顏公驥的對手,但這一次僅僅隻是送別而已。”
“那麽也就是說我至少還要對付兩萬人麽……那麽正合我意!”
“既然兩位將軍已經有了決斷,那麽我會盡快讓‘參謀部’拿出一個條陳和計劃來。”
“孝直先生辛苦了,另外北麵的黃將軍是否也應該知會一聲呢?”
“那是自然,否則若是讓黃將軍知道我們在這裏吃肉喝湯卻沒有他什麽事,二位將軍常年在外倒是沒什麽問題,正隻怕是要沒有回晉陽的膽量,說不得要在二位的府邸裏避避風頭才好。”
法正雖然是在說笑,但除了微微翹起的嘴角,任誰也無法從他的臉上感到一絲絲的笑意,顯然在即將要發生戰鬥的時候,這位深受賈詡熏陶的謀士唯一的想法便是如何在敵人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
至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那的確是法正追求的境界,隻不過很可惜的是,他現在的道行顯然還有些不足。
轉眼間,屋內就隻剩下了兩個人。
“那顏良和文醜應該是主公曾經的友人吧。”
“是啊,雖然相處的時間並不多,但卻很快樂。而且主公的很多生意最開始也是借助他們兩位才取得了很好的銷路。”
“還真是沒有想到啊……”
“這大概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正因為太了解他們,所以才知道若是讓他們站在麵前,會對我們的大業有著怎樣的阻礙。”
“不,我並非是在感歎諸如是否太過心狠手辣的問題,而是感覺‘果然這才是有資格爭奪天下的人應該做的事情’而已。”
“是的,既然連主公都有了這樣的覺悟,我們又怎麽能拖了主公的後腿呢?”
“讚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