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權是長安城守軍中極為普通的一員。<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tw</strong>
不到四十歲的年紀,卻有著就算被稱為五十歲的老爺爺也不為過的麵容,上麵布滿了溝壑和滄桑――在這個時代像他這樣的並非特例,從少年時便開始不斷與日曬和風沙為伴的生活讓他很早便已經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而沒有保養機會和能力的麵孔便是那段艱苦歲月留下的注腳。相比起來,這些年的軍旅生涯反而感覺要幸福不少。
畢竟這長安城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是難以得到長時間的太平,可是對於他這樣的小卒子來說,隻要稍稍注意一點,卻也比那些野戰部隊的士兵更容易保得性命。
也正因為如此,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對那些總是不太安分的年輕人說著諸如“在這個年代能活下去就已經是天幸,那些能闖出名堂的家夥哪一個不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幸運兒”,或者“你不知道當年有多少人比我高,比我壯,也比我能打,可是他們都已經死在戰場上,隻剩下我這個看起來最為弱小的,因為愛惜自己,所以才活到現在”。
年輕人對於這樣的話總是會露出不屑一顧的神色。
是啊,他的確是個會讓年輕人尊重不起來的家夥,畢竟從軍數載,到了現在竟然連一個伍長都沒能混上,一直做著他的大頭兵到現在,就好像軍官們在考慮升遷問題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便將他漏掉,仿佛他本就應該待在現在的那個位置上,完全不需要考慮挪動。
其實更加令人感到吃驚的,卻是他哪怕如此貪生怕死,可是並沒有成為執法隊的刀下亡魂――剛才說過,長安這地界這些年總是未曾太平過。就算是負責守衛城門的城衛軍和負責管理街市教坊的衙役都屢屢被牽扯到各方麵的爭鬥中,戰鬥的慘烈程度或許比不得在野外廝殺的野戰軍,但論其數量來卻絕對是猶有勝之。
這麽多場仗打下來。這個貪生怕死的家夥卻沒有做哪怕一次逃兵,或者說那家夥成為逃兵的時候也大抵是部隊完全崩潰。執法隊自己都自顧不暇的情況下,自然是管不得混在大部隊中的某個人,或許這應該算是一種本事?
當然對於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的年輕人,自然對這份本事隻是唾棄而不會仰慕。
也隻有那些徹徹底底,不了解他底細的新兵蛋子,才會認為他這樣的老兵有些本事,希望從他這裏學到些經驗,甚至還讓他騙來幾頓酒菜。不過通常有著這樣想法的年輕人大抵是有抱負的。所以在了解他是個有著什麽本質的人後,紛紛咒罵離去,再也不願意與他同行。
或許是覺得與他這樣毫無抱負的家夥同行是一種恥辱,又可能僅僅隻是被騙後的惱羞成怒。
總而言之,因為他比較矮壯,“樹墩子”這樣的綽號已經快要代替他的本名成為對他正式的稱呼――蓋因為就算再如何高大的樹木,被砍倒移走成為各種棟梁之才,與之同期的那樹墩子依然留在原地,一動也不能動,就好像這個永遠也做不了哪怕是伍長的矮個子“小老頭”。
大概。是擔心他所帶領的那一伍的士兵都會變成他這樣頹廢的模樣吧。
但不管別人怎麽想,“樹墩子”依然故我,並沒有打算改變自己的生活準則。
今天晚上是他當值。
事實上因為那連續幾個月遮天蔽日的怪風的緣故。他和他的袍澤們最近的工作輕鬆了不少。
比起鄉村,長安城,乃至整個關中地區的大小城池在內所有城鎮的生產生活都受到了這場連綿不絕的怪風極其巨大的影響,往來關中的商旅基本上已經很難再看到,城內的各種商鋪也不再外出擺攤設點,如非必要,城內的居民自然也不會外出閑逛,進而導致原本熙熙攘攘的街市和酒肆都變得冷清起來――沒有人會願意頂著風沙去享受美味,然後再在享受美味過後返程的路上吃到一嘴腥臭的沙子。[.tw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那絕對是最倒胃口的回憶。
理所當然的,如非必要。那些巡邏的差役和守衛城池的城衛軍如無必要也不會外出工作,除了每天慣常的開門關門之外。也隻剩下夜間的巡邏沒有被怪風所影響。
這也讓很多人的生物鍾開始變得日夜顛倒。
“哎,‘樹墩子’,你聽沒有聽說,傳說這長安城附近的地底下有一座巨大的地宮,裏麵據說是前朝的君王給自己準備的用來征伐冥界的軍隊。不過還有人說那是前朝的帝王為了暫避風頭,將自己的部隊躲進地宮中,等待合適的時間再次打開地宮,君臨天下。
還有人說,那個可怕的西楚霸王當年火燒關中的時候發現了通向地宮的通道,便率兵攻打,結果你猜怎麽著,號稱無敵的西楚霸王竟然被打得屁滾尿流。哈哈~最後那個西楚霸王也隻能草草在地宮裏放了把火,便灰溜溜的逃走了,而且再也不敢踏足那裏。”
耿璐是耿權的同鄉,也是耿權的後輩,比耿權更加年輕,也更加具有上進心,是個年輕有活力的壯小夥,雖說與耿權的年紀相差不超過十歲,也有著充滿鄉土氣息的麵容,但兩個人站在一起的時候,總會讓旁人認為耿權是耿璐的父輩人物。
雖說耿璐是個很有上進心的小夥子,似乎應該遠離耿權這樣碌碌無為,得過且過的“樹墩子”,不過兩個人的關係卻並沒有收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一直都比較親密。甚至因為耿璐是個做什麽事都很主動的人,而耿權則很是個被動型的家夥,在外人看來,反而更像是耿璐為了不冷落同鄉的耿權而主動結交,甚至還有好友為此勸過耿璐,希望他能遠離耿權這樣的“麻煩”。
對於友人的勸誡,耿璐從來都隻是微微笑過,事實上兩個人親密的關係不僅僅是因為同鄉之誼,更重要的是。作為曾經為耿權貢獻過不少酒菜的新兵蛋子中的一個,耿璐是難得認為耿權教會他很多寶貴經驗的人,所以對於耿權也一直懷有著某種感恩的心。
當然。已經有幾年從軍經曆的耿璐,倒也不會像當初那樣傻嗬嗬的一有錢就把大半孝敬給前輩。不過耿權大概也不會在乎這種待遇上的落差,在耿璐偶爾心情好邀請他一起去喝酒的時候,還是會樂嗬嗬的點頭答應,來一次賓主盡興的小人物間的飲宴。
耿璐很喜歡交朋友,而他交朋友的一大利器,便是他總能找尋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然後經過自己的加工,將故事說得更加離奇。隻不過因為耿璐的故事總是虛無縹緲。所以這位八卦男倒也沒有被什麽人盯上,故而這份本事也足以稱得上是其所擁有的專屬技能。
耿璐今天也恰好當值。
雖說兩個人巡邏的地段並不一樣,但以如今的情況,隻要不出大問題,上麵也不會真查得太狠,哪怕坐鎮長安城內的,是曾經在西涼有著鼎鼎大名的名將皇甫嵩。
哦,對了,現在是晉陽軍校的執行校長,掄起行政級別來那可是與州刺史同級的存在。
所以說隻要城外沒有敵軍攻城。他們就算是開點小差也不打緊,隻是這種怪異的天氣下,又有什麽人會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其實若非皇甫嵩坐鎮。隻怕大家早就忘記自己還有巡邏的職責了吧。
也隻有像耿權這樣的“樹墩子”,才一邊聽著耿璐在一旁講著那些有的沒的,真的假的東西,一邊還算得上頗為仔細地檢查著沿途是否有什麽問題需要注意。
當然,耿璐雖然講得很歡,但並不會抱怨耿權沒有用心聽他的故事,或者說他其實是非常佩服這樣的耿權,甚至在很長時間裏都覺得耿權沒能升職實在是有些冤屈。
“就算你那故事是真的,都幾百年過去了。那些人還不早就死透了。”
耿璐講了半天,這耿權才回了這麽一句。可就這一句,便將耿璐噎得說不出話來。
不過耿璐到底是耿璐。眼睛一轉,便再一次露出了神神秘秘的表情。
“嘿嘿,‘樹墩子’你一定沒有聽說過,我告訴你啊,你知不知道,咱們並州軍在這幾年可是一直都在和鮮卑人對著幹……好吧,我知道這些事情你很清楚,前兩年你還差一點就隨著關大將軍和鮮卑人幹上一仗。可是我這也有你不知道的,我告訴你啊……”
似乎為了增加自己消息的神秘感,耿璐不但壓低了自己的聲音,而且還將腦袋湊到耿權的耳朵旁,呼出的熱氣直直便入了耿權的耳朵裏,讓那黝黑的耳朵都泛起了微微的紅色――也幸虧這個時候天色昏暗,街上也不會有什麽行人,倒也看不出什麽異狀。
“我悄悄告訴你哈,一般人我還不會和他說呢。其實咱們並州軍的主力,就是李州牧統帥的那支部隊,這幾年一直在代郡、雁門等地麵對的那些鮮卑軍裏麵,基本上沒有活人。聽說那些鮮卑人,就算你今天將他砍下腦袋當球踢,明天照樣出現在戰場上和你對著砍。這事一般人都不知道,就算是我也不能隨便亂說,否則肯定要被按上一個擾亂軍紀的名頭……”
“別騙人,怎麽可能有死……”
“噓,小點聲!知道就好,可別說出來,更別說是我說的。”
眼看著耿權似乎又要說些什麽,耿璐連忙再一次將他的嘴捂上,又把他不斷拚命遠離的腦袋拽到自己耳朵邊,又是一番叮嚀,這才將耿權的腦袋放開。
至於為啥之後耿權蹭蹭蹭遠離自己到三步開外的地方,耿璐表示自己很純潔,什麽都不明白。
耿璐講過很多故事,後來大多都證明那些的確隻是一段故事,縱然那些故事聽起來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但故事就是故事,不可能成為現實發生的真實事情。
但如果耿璐僅僅隻是會講故事,那麽他去長安城,甚至晉陽城內的茶樓發展或許會更有前途,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總會有人圍著他。因為大家不僅僅隻是想要聽故事,更是希望他能夠打探來什麽內幕消息――就好像他曾經做過的那些類似的事情。
或許有些故事聽起來很是離奇。但最後卻證明那至少也是空穴來風,縱然這樣的數量相對於耿璐講述的那些故事的比率實在慘不忍睹,可對於這樣的基層小兵而言。能夠弄到一些原本被封鎖起來很是隱瞞的消息,哪怕是隻鱗片爪。也算是有幾分本事了。
甚至就連那些什長、隊率,大概都沒有耿璐這樣的本事。
就算是耿權在喝酒的時候都忍不住為耿璐抱不平,認為他當小兵實在是太過屈才。
當然,耿權是希望耿璐能夠去做說書先生之類的職業,又是安全,又有高薪,指不定哪一個段子便撥動了那位小姐的心弦,然後上演一出同樣可以寫成故事的……故事。
接下來的好一段路程。雙方之間的氣氛都顯得有些尷尬――這倒不是因為耿璐剛才的動作讓某位真.大叔的某個部位感受到了巨大的危險,而是因為那個被耿璐說得好像是真的一樣的亡者怪談所具有的衝擊力實在是太過巨大。
不要說這種事情是否真的存在,就算隻是在腦海裏想一想,都會有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尤其是對於這個讖緯之風盛行的年代,人們更是願意將這種東西進行各種上掛下聯,得出一些匪夷所思但卻又讓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深信不疑的結論。
如果那是真的,如果那是真的……
“嗯?”
耿權突然停下了腳步,在耿璐疑惑的目光下迅速趴伏在地並將臀部高高翹起――這並非是某人覺醒了什麽了不得的屬性,也不是看到了地上那無比吸引人的肥皂。至少從耿權此時此刻凝重的神色看,耿璐絕對不會對他此時的動作發生錯誤的理解。
“怎麽回事?”
“大地好像在顫動,不是地龍在動。便是有大隊騎兵向這邊行進,總而言之情況不太妙!”
雖然話是真麽說,可其實耿權的表情卻表明他更傾向於後一種可能,畢竟若是前一種可能性的話以這樣晃動的規模,並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可是如今這震動不但持續時間很長,而且還頗有幾分節奏感,而且明顯有著由遠及近的感覺,就算頻率上與騎兵高速移動的時候所發出的震動並不完全一致,但生物的本能令耿權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那是一種隨著震動越來越靠近這裏。整個後脊梁骨從尾椎到頸椎,先是被人用炭火灌注其中。然後又被扔進刺骨的冰水,冰火兩重天之間卻是無盡的恐怖。幾乎令他無法動彈分毫。
還是耿璐看出他狀態似乎出了問題,將他從地上扶起,這才讓他定了定心神,勉強可以將話說得分明:
“你去通報值守的將軍,城外或許有敵情。我去找皇甫將軍!”
雖然也有可能是友軍趁夜色進行調動,但耿權聽得分明,那種震動絕對不是數千軍隊可以發得出來,至於具體的輸入如何,耿權覺得自己就算是去猜想也沒有任何用處。
他唯一知道的是,如果不盡快將這個消息通知給大部分人,那麽長安城在猝不及防下肯定會陷入到巨大的麻煩之中,而如果出現那樣的情況,作為城衛軍一員的他,性命也一定會受到更大的威脅。
雖說歸根結底耿權的行事準則還是安全至上,但比起成為逃兵那種消極避世的想法,耿權的態度無疑要積極主動得多。
而這也是他一直沒有成為執法隊刀下亡魂的最大原因吧。
原本很是平靜的長安城很快便出現了小規模的騷動,而後騷動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廣。
而讓這騷動達到頂點的,卻是那提示著守軍有緊急軍情的鍾聲。
有些驚慌的士兵不得不從被窩中爬出來,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依然睡眼惺忪,有的忘記穿戴盔甲,有的則忘記帶上理應是最好戰友的兵刃,至於穿錯鞋之類的事情同樣不曾缺少。
對於這座雖然遭遇到了不少怪事,但惟獨似乎已經遠離戰爭的城市而言,這樣突然的警報鍾聲與其說讓他們驚醒,倒不如說令他們感到驚恐。
縱然從戰區最高決策機構中不斷有條不紊的發出著各種命令,但縱然再如何有條理的命令,假如接到命令的執行者無法平靜自己的心態,依然慌亂如故的話,那些命令的執行程度依舊需要大打折扣。
先哲兵書《司馬法》有雲:“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固然時刻繃緊著心弦並不利於健康,可當人們被光怪陸離的事情迷惑了心神,進而忘記防備可能發生的災禍,或者說認為災禍距離自己還很遙遠的時候,往往就會在突如其來的變故中變得驚慌失措。
眼前所發生的一幕幕慌亂不堪的劇目,或許便是這一切最好的寫照。
而那些從另一個世界走出的軍團,依然隱藏在黑幕之中,隻有那來自於大地,愈發明顯的顫動,像是在向世人宣告著,某個曾經橫掃天下的軍團,正在歸來。(未完待續)
不到四十歲的年紀,卻有著就算被稱為五十歲的老爺爺也不為過的麵容,上麵布滿了溝壑和滄桑――在這個時代像他這樣的並非特例,從少年時便開始不斷與日曬和風沙為伴的生活讓他很早便已經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而沒有保養機會和能力的麵孔便是那段艱苦歲月留下的注腳。相比起來,這些年的軍旅生涯反而感覺要幸福不少。
畢竟這長安城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是難以得到長時間的太平,可是對於他這樣的小卒子來說,隻要稍稍注意一點,卻也比那些野戰部隊的士兵更容易保得性命。
也正因為如此,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對那些總是不太安分的年輕人說著諸如“在這個年代能活下去就已經是天幸,那些能闖出名堂的家夥哪一個不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幸運兒”,或者“你不知道當年有多少人比我高,比我壯,也比我能打,可是他們都已經死在戰場上,隻剩下我這個看起來最為弱小的,因為愛惜自己,所以才活到現在”。
年輕人對於這樣的話總是會露出不屑一顧的神色。
是啊,他的確是個會讓年輕人尊重不起來的家夥,畢竟從軍數載,到了現在竟然連一個伍長都沒能混上,一直做著他的大頭兵到現在,就好像軍官們在考慮升遷問題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便將他漏掉,仿佛他本就應該待在現在的那個位置上,完全不需要考慮挪動。
其實更加令人感到吃驚的,卻是他哪怕如此貪生怕死,可是並沒有成為執法隊的刀下亡魂――剛才說過,長安這地界這些年總是未曾太平過。就算是負責守衛城門的城衛軍和負責管理街市教坊的衙役都屢屢被牽扯到各方麵的爭鬥中,戰鬥的慘烈程度或許比不得在野外廝殺的野戰軍,但論其數量來卻絕對是猶有勝之。
這麽多場仗打下來。這個貪生怕死的家夥卻沒有做哪怕一次逃兵,或者說那家夥成為逃兵的時候也大抵是部隊完全崩潰。執法隊自己都自顧不暇的情況下,自然是管不得混在大部隊中的某個人,或許這應該算是一種本事?
當然對於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的年輕人,自然對這份本事隻是唾棄而不會仰慕。
也隻有那些徹徹底底,不了解他底細的新兵蛋子,才會認為他這樣的老兵有些本事,希望從他這裏學到些經驗,甚至還讓他騙來幾頓酒菜。不過通常有著這樣想法的年輕人大抵是有抱負的。所以在了解他是個有著什麽本質的人後,紛紛咒罵離去,再也不願意與他同行。
或許是覺得與他這樣毫無抱負的家夥同行是一種恥辱,又可能僅僅隻是被騙後的惱羞成怒。
總而言之,因為他比較矮壯,“樹墩子”這樣的綽號已經快要代替他的本名成為對他正式的稱呼――蓋因為就算再如何高大的樹木,被砍倒移走成為各種棟梁之才,與之同期的那樹墩子依然留在原地,一動也不能動,就好像這個永遠也做不了哪怕是伍長的矮個子“小老頭”。
大概。是擔心他所帶領的那一伍的士兵都會變成他這樣頹廢的模樣吧。
但不管別人怎麽想,“樹墩子”依然故我,並沒有打算改變自己的生活準則。
今天晚上是他當值。
事實上因為那連續幾個月遮天蔽日的怪風的緣故。他和他的袍澤們最近的工作輕鬆了不少。
比起鄉村,長安城,乃至整個關中地區的大小城池在內所有城鎮的生產生活都受到了這場連綿不絕的怪風極其巨大的影響,往來關中的商旅基本上已經很難再看到,城內的各種商鋪也不再外出擺攤設點,如非必要,城內的居民自然也不會外出閑逛,進而導致原本熙熙攘攘的街市和酒肆都變得冷清起來――沒有人會願意頂著風沙去享受美味,然後再在享受美味過後返程的路上吃到一嘴腥臭的沙子。[.tw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那絕對是最倒胃口的回憶。
理所當然的,如非必要。那些巡邏的差役和守衛城池的城衛軍如無必要也不會外出工作,除了每天慣常的開門關門之外。也隻剩下夜間的巡邏沒有被怪風所影響。
這也讓很多人的生物鍾開始變得日夜顛倒。
“哎,‘樹墩子’,你聽沒有聽說,傳說這長安城附近的地底下有一座巨大的地宮,裏麵據說是前朝的君王給自己準備的用來征伐冥界的軍隊。不過還有人說那是前朝的帝王為了暫避風頭,將自己的部隊躲進地宮中,等待合適的時間再次打開地宮,君臨天下。
還有人說,那個可怕的西楚霸王當年火燒關中的時候發現了通向地宮的通道,便率兵攻打,結果你猜怎麽著,號稱無敵的西楚霸王竟然被打得屁滾尿流。哈哈~最後那個西楚霸王也隻能草草在地宮裏放了把火,便灰溜溜的逃走了,而且再也不敢踏足那裏。”
耿璐是耿權的同鄉,也是耿權的後輩,比耿權更加年輕,也更加具有上進心,是個年輕有活力的壯小夥,雖說與耿權的年紀相差不超過十歲,也有著充滿鄉土氣息的麵容,但兩個人站在一起的時候,總會讓旁人認為耿權是耿璐的父輩人物。
雖說耿璐是個很有上進心的小夥子,似乎應該遠離耿權這樣碌碌無為,得過且過的“樹墩子”,不過兩個人的關係卻並沒有收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一直都比較親密。甚至因為耿璐是個做什麽事都很主動的人,而耿權則很是個被動型的家夥,在外人看來,反而更像是耿璐為了不冷落同鄉的耿權而主動結交,甚至還有好友為此勸過耿璐,希望他能遠離耿權這樣的“麻煩”。
對於友人的勸誡,耿璐從來都隻是微微笑過,事實上兩個人親密的關係不僅僅是因為同鄉之誼,更重要的是。作為曾經為耿權貢獻過不少酒菜的新兵蛋子中的一個,耿璐是難得認為耿權教會他很多寶貴經驗的人,所以對於耿權也一直懷有著某種感恩的心。
當然。已經有幾年從軍經曆的耿璐,倒也不會像當初那樣傻嗬嗬的一有錢就把大半孝敬給前輩。不過耿權大概也不會在乎這種待遇上的落差,在耿璐偶爾心情好邀請他一起去喝酒的時候,還是會樂嗬嗬的點頭答應,來一次賓主盡興的小人物間的飲宴。
耿璐很喜歡交朋友,而他交朋友的一大利器,便是他總能找尋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然後經過自己的加工,將故事說得更加離奇。隻不過因為耿璐的故事總是虛無縹緲。所以這位八卦男倒也沒有被什麽人盯上,故而這份本事也足以稱得上是其所擁有的專屬技能。
耿璐今天也恰好當值。
雖說兩個人巡邏的地段並不一樣,但以如今的情況,隻要不出大問題,上麵也不會真查得太狠,哪怕坐鎮長安城內的,是曾經在西涼有著鼎鼎大名的名將皇甫嵩。
哦,對了,現在是晉陽軍校的執行校長,掄起行政級別來那可是與州刺史同級的存在。
所以說隻要城外沒有敵軍攻城。他們就算是開點小差也不打緊,隻是這種怪異的天氣下,又有什麽人會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其實若非皇甫嵩坐鎮。隻怕大家早就忘記自己還有巡邏的職責了吧。
也隻有像耿權這樣的“樹墩子”,才一邊聽著耿璐在一旁講著那些有的沒的,真的假的東西,一邊還算得上頗為仔細地檢查著沿途是否有什麽問題需要注意。
當然,耿璐雖然講得很歡,但並不會抱怨耿權沒有用心聽他的故事,或者說他其實是非常佩服這樣的耿權,甚至在很長時間裏都覺得耿權沒能升職實在是有些冤屈。
“就算你那故事是真的,都幾百年過去了。那些人還不早就死透了。”
耿璐講了半天,這耿權才回了這麽一句。可就這一句,便將耿璐噎得說不出話來。
不過耿璐到底是耿璐。眼睛一轉,便再一次露出了神神秘秘的表情。
“嘿嘿,‘樹墩子’你一定沒有聽說過,我告訴你啊,你知不知道,咱們並州軍在這幾年可是一直都在和鮮卑人對著幹……好吧,我知道這些事情你很清楚,前兩年你還差一點就隨著關大將軍和鮮卑人幹上一仗。可是我這也有你不知道的,我告訴你啊……”
似乎為了增加自己消息的神秘感,耿璐不但壓低了自己的聲音,而且還將腦袋湊到耿權的耳朵旁,呼出的熱氣直直便入了耿權的耳朵裏,讓那黝黑的耳朵都泛起了微微的紅色――也幸虧這個時候天色昏暗,街上也不會有什麽行人,倒也看不出什麽異狀。
“我悄悄告訴你哈,一般人我還不會和他說呢。其實咱們並州軍的主力,就是李州牧統帥的那支部隊,這幾年一直在代郡、雁門等地麵對的那些鮮卑軍裏麵,基本上沒有活人。聽說那些鮮卑人,就算你今天將他砍下腦袋當球踢,明天照樣出現在戰場上和你對著砍。這事一般人都不知道,就算是我也不能隨便亂說,否則肯定要被按上一個擾亂軍紀的名頭……”
“別騙人,怎麽可能有死……”
“噓,小點聲!知道就好,可別說出來,更別說是我說的。”
眼看著耿權似乎又要說些什麽,耿璐連忙再一次將他的嘴捂上,又把他不斷拚命遠離的腦袋拽到自己耳朵邊,又是一番叮嚀,這才將耿權的腦袋放開。
至於為啥之後耿權蹭蹭蹭遠離自己到三步開外的地方,耿璐表示自己很純潔,什麽都不明白。
耿璐講過很多故事,後來大多都證明那些的確隻是一段故事,縱然那些故事聽起來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但故事就是故事,不可能成為現實發生的真實事情。
但如果耿璐僅僅隻是會講故事,那麽他去長安城,甚至晉陽城內的茶樓發展或許會更有前途,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總會有人圍著他。因為大家不僅僅隻是想要聽故事,更是希望他能夠打探來什麽內幕消息――就好像他曾經做過的那些類似的事情。
或許有些故事聽起來很是離奇。但最後卻證明那至少也是空穴來風,縱然這樣的數量相對於耿璐講述的那些故事的比率實在慘不忍睹,可對於這樣的基層小兵而言。能夠弄到一些原本被封鎖起來很是隱瞞的消息,哪怕是隻鱗片爪。也算是有幾分本事了。
甚至就連那些什長、隊率,大概都沒有耿璐這樣的本事。
就算是耿權在喝酒的時候都忍不住為耿璐抱不平,認為他當小兵實在是太過屈才。
當然,耿權是希望耿璐能夠去做說書先生之類的職業,又是安全,又有高薪,指不定哪一個段子便撥動了那位小姐的心弦,然後上演一出同樣可以寫成故事的……故事。
接下來的好一段路程。雙方之間的氣氛都顯得有些尷尬――這倒不是因為耿璐剛才的動作讓某位真.大叔的某個部位感受到了巨大的危險,而是因為那個被耿璐說得好像是真的一樣的亡者怪談所具有的衝擊力實在是太過巨大。
不要說這種事情是否真的存在,就算隻是在腦海裏想一想,都會有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尤其是對於這個讖緯之風盛行的年代,人們更是願意將這種東西進行各種上掛下聯,得出一些匪夷所思但卻又讓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深信不疑的結論。
如果那是真的,如果那是真的……
“嗯?”
耿權突然停下了腳步,在耿璐疑惑的目光下迅速趴伏在地並將臀部高高翹起――這並非是某人覺醒了什麽了不得的屬性,也不是看到了地上那無比吸引人的肥皂。至少從耿權此時此刻凝重的神色看,耿璐絕對不會對他此時的動作發生錯誤的理解。
“怎麽回事?”
“大地好像在顫動,不是地龍在動。便是有大隊騎兵向這邊行進,總而言之情況不太妙!”
雖然話是真麽說,可其實耿權的表情卻表明他更傾向於後一種可能,畢竟若是前一種可能性的話以這樣晃動的規模,並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可是如今這震動不但持續時間很長,而且還頗有幾分節奏感,而且明顯有著由遠及近的感覺,就算頻率上與騎兵高速移動的時候所發出的震動並不完全一致,但生物的本能令耿權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那是一種隨著震動越來越靠近這裏。整個後脊梁骨從尾椎到頸椎,先是被人用炭火灌注其中。然後又被扔進刺骨的冰水,冰火兩重天之間卻是無盡的恐怖。幾乎令他無法動彈分毫。
還是耿璐看出他狀態似乎出了問題,將他從地上扶起,這才讓他定了定心神,勉強可以將話說得分明:
“你去通報值守的將軍,城外或許有敵情。我去找皇甫將軍!”
雖然也有可能是友軍趁夜色進行調動,但耿權聽得分明,那種震動絕對不是數千軍隊可以發得出來,至於具體的輸入如何,耿權覺得自己就算是去猜想也沒有任何用處。
他唯一知道的是,如果不盡快將這個消息通知給大部分人,那麽長安城在猝不及防下肯定會陷入到巨大的麻煩之中,而如果出現那樣的情況,作為城衛軍一員的他,性命也一定會受到更大的威脅。
雖說歸根結底耿權的行事準則還是安全至上,但比起成為逃兵那種消極避世的想法,耿權的態度無疑要積極主動得多。
而這也是他一直沒有成為執法隊刀下亡魂的最大原因吧。
原本很是平靜的長安城很快便出現了小規模的騷動,而後騷動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廣。
而讓這騷動達到頂點的,卻是那提示著守軍有緊急軍情的鍾聲。
有些驚慌的士兵不得不從被窩中爬出來,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依然睡眼惺忪,有的忘記穿戴盔甲,有的則忘記帶上理應是最好戰友的兵刃,至於穿錯鞋之類的事情同樣不曾缺少。
對於這座雖然遭遇到了不少怪事,但惟獨似乎已經遠離戰爭的城市而言,這樣突然的警報鍾聲與其說讓他們驚醒,倒不如說令他們感到驚恐。
縱然從戰區最高決策機構中不斷有條不紊的發出著各種命令,但縱然再如何有條理的命令,假如接到命令的執行者無法平靜自己的心態,依然慌亂如故的話,那些命令的執行程度依舊需要大打折扣。
先哲兵書《司馬法》有雲:“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固然時刻繃緊著心弦並不利於健康,可當人們被光怪陸離的事情迷惑了心神,進而忘記防備可能發生的災禍,或者說認為災禍距離自己還很遙遠的時候,往往就會在突如其來的變故中變得驚慌失措。
眼前所發生的一幕幕慌亂不堪的劇目,或許便是這一切最好的寫照。
而那些從另一個世界走出的軍團,依然隱藏在黑幕之中,隻有那來自於大地,愈發明顯的顫動,像是在向世人宣告著,某個曾經橫掃天下的軍團,正在歸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