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原本袁紹的手下到底亂成了什麽樣子對於李書實而言其實並沒有多少關心的興趣,事實上若非突然有情報送來,他也不可能將視線從對麵窩在營地裏的土偶們身上轉過來,可是因為剛剛發生了“小強、子龍醬失貞(劃掉)屁股獻出第一次(再劃掉)第一次當眾受罰”事件,這才讓李書實對於那片仿佛距離並州軍極為遙遠的戰場有了興趣。<strong>txt全集下載.80txt</strong>
雖然從空間距離看,雙方之間的最短直線距離似乎僅僅隻有五十裏剛出頭的樣子。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消息我們竟然也能夠知道,主公您真是太厲害了。”
雖然子龍醬用崇拜的眼神看著李書實讓李書實很是受用,不過李書實也知道這件事情與自己並沒有什麽直接關係,或者說他在這種事情上總是扮演著甩手掌櫃的角色,所以最終他還是沒有接受子龍醬的讚美。
當然,作為極為了解並州軍一票高層的子龍醬今天竟然會一反常態為了這種事情讚美李書實,想來大概也有為之前的事情在李書實麵前刷好感度的因素在其中。
而李書實之所以會這麽想,完全是因為平日裏在這種場合下一貫一副中二逗比形象的小強童鞋,這一次竟然也轉換角色一副“我是忠犬”的模樣,說著除了讓人遍體生寒之外沒有其他效果的冷笑話,望向李書實的雙眼更是充滿了令人誤會的炙熱光芒。
也難怪這兩位如此做派,畢竟他們兩個很清楚,如果這個時候不讓李書實明白他們已經“改過自新”並徹底認識到之前的錯誤,那麽李書實絕對會將他們留在這裏繼續“反省”,而不是如之前那般將他們帶在身邊和一個又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對手交戰。
怎麽說李書實現在手上也算是人才濟濟。就算真將他們兩個扔在這也不會乏人使用。
哪怕袁紹這樣的對手顯然不如與對麵的土偶正麵杠來的刺激,但現在的情況是兩方都已經采取了各種手段,最終卻將自己玩到現在這般模樣,彼此顧忌之下戰鬥完全沒有了之前的爽快。
所以說就算是袁紹軍,隻要有仗可打,對於這些因為心理落差過大甚至讓李書實懷疑他們是否患上了什麽精神疾病的家夥估計都是無任歡迎。
**到了饑不擇食的程度大概就是說的這些人吧。
畢竟如果不是現在關中戰場陷入到僵局之中。恐怕對待袁紹軍,並州軍隻會派出偏師吧。
嗯,也不能如此托大,李書實可是想起來現如今據說身體還未完全恢複的麴義,他不就因為過於輕視了留守黎陽大營的袁紹的那些兒子們,這才在魏郡的戰場上吃了一個大虧麽。
說起來其實麴義輕視袁熙和袁尚兄弟二人那本也是沒什麽太大的問題,袁紹嫡親的四個兒子不算最小的那個還不知道會不會走路的袁買之外,剩下的三個在李書實看來最多也不過是中人之姿,或許這樣的說法在這個時代而言都算得上是抬舉他們。尤其是和他們的父親袁紹,在和他們同輩之人的曹昂、曹丕,以及孫策和孫權相比,差了不知道多少條街。
可是李書實明明已經讓情報部門將袁方的情報劃歸為重點注意,可是從實戰看來這位這些年一直被袁紹刻意壓製的庶長子顯然比賈詡的存在感更低,以至於並州軍裏的那些驕兵悍將們顯然不認為那個沒有什麽機會露臉的年輕人能夠對他們構成什麽威脅。
但是從隨後送達到李書實這裏的秘密情報看,袁方在那一戰中的動作顯然遠超人們的想象。
而說起袁紹這邊的動作,卻也不得不提上一提這個位麵那依舊僵持在了官渡的戰爭。
曹操這邊沒多少好說的。手下人才包括親族在內,若非他的老爹曹嵩出麵。隻怕是要大半被李書實這邊撬走。可就算有曹老爺子的麵子,曹純依舊在李書實這邊兢兢業業,絲毫沒有看出想要離開的可能——也不知道是這個年輕人真的忠義無雙,還是某隻蘿莉魅力逆天。[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雖然李書實的直覺是更傾向於後者,隻不過果然這種問題還是不要多想比較好。
除了核心人員上的問題,曹操能夠控製的地區同樣無法給他和他的部隊太多支持——徐州和青州的一部分需要防備來自南方江東。以及北方袁譚的威脅,雖然說前者在孫策死後,繼任者孫權為了平定江東內部出現的各種不同聲音而決定與曹操停戰,並將目標重新放在了西邊的殺父仇人劉表身上,但曹操依舊不能不防備來自江東可能的威脅。
尤其是廬江和九江兩郡大半落入到江東手中。而孫權也沒打算吐出來這些從曹操軍手中搶來的地盤的情況下。
所以說徐州方麵哪怕是能夠為曹操這邊提供一點糧草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都變成一種奢望,不過因為臧霸很好的完成了牽製袁譚的工作,至少讓曹操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側翼會出什麽問題,雖然這並沒有達到曹操心目中的最高預期,可也至少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兗州和豫州的情況同樣並不能讓曹操太過樂觀,縱然同樣實施了屯田的策略,但因為曹操在施行這項政策的時候所立下的條款多少有些苛刻,對於一般的流民而言或許為了生存還能夠忍受,可是對於那些多少了解一點並州相關政策的流民感到十分不滿。所以很多地方推行這項政策的效果實在是隻能說差強人意。但對此曹操也的確是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畢竟李書實當年實施這項政策的時候有強大的漢帝國作為後盾,到了後來家底殷實之後為了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更是在某些方麵給出了不錯的優惠措施,甚至人口在戰亂時期重要性的李書實為了開發那些因為戰亂而變得蕭條的土地和北方拓展的土地,自然不可能給出太苛刻的條款。
隻能說某隻黑皮矮子明明是原版的發明人,卻因為某隻超重的蝴蝶影響而成了山寨品,人生最大的悲哀大概莫過於此。可惜曹操和荀彧發現自家的家底著實不夠豐盈,也隻能咬牙堅持。
如果再加上中原地區連年征戰人口流失嚴重這一原因,可想而知曹操在兵源、賦稅和糧草方麵到底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以曹老爺子留下的財富對於一個家族而言或許是天文數字,可是對於一方諸侯勢力而言除了作為啟動資金之外著實是杯水車薪而已。
畢竟天底下如同和珅那樣富可敵國的人物,家中罰沒的財富才能擁有匹敵國家的力量。而且那還是因為和珅身處盛世(姑且這麽算吧),古董、字畫之類的東西價格虛高,若是換成這樣的亂世,恐怕那些財富縮水個一半多都應該是保守估計,一倍兩倍都實屬正常。
但比起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曹操那捉襟見肘的官渡之戰,這一次曹操的底氣顯然要更足一些,而能夠讓曹操腰杆子更直的最重要原因,便在於劉協通過“刷臉”的方式,從李書實這裏獲得了糧草的支援——這當然不可能是免費的。而是通過並州軍保護下的那些商人們通過貿易的方式送達到河南郡內指定的貨倉,然後曹操軍再將貨倉中堆積的糧食帶走,而那些商人們則帶走金錢或者其他一些他們喜歡的貨物。
糧食的價格比起兗豫一帶市麵上的價格還要便宜兩成,而且這個價格還是包含了運費的,對於曹操而言也算是良心大奉送,不過對並州人而言他們也不吃虧——不說金錢結算方麵,單說將中原緊俏的商品帶回到並州同樣可以賺到不少的額外收入,而且這樣一來還將並朔一帶各地府庫內的陳化糧清理出去。反正那玩意除了口感和營養價值之外,煮熟了還吃不死人。
嗯。畢竟這可不是未來那個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人們對於物質品質的追求已經到了某種程度上來說有些吹毛求疵的地步,對於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而言,隻要東西能吃就是幸福,酸了或者餿了。倒進大鍋裏煮透也能吃,或許還別有一番滋味。就算是很多地方豪強,想要大肆浪費,讓朱門酒肉臭什麽的也不是那麽輕鬆,雖然對於他們而言豆腐腦喝一碗倒一碗。油條吃一根扔一根,再吃幾個茶葉蛋什麽的其實還是能夠做到的。
等等,一般的豪強真的能夠消費得起茶葉蛋那種東西麽,茶葉雖然在並州軍一票人物的帶動下成為了流行,但總體來說應該還算是奢侈品吧。
果然在這個時代整個大陸很少有人能夠吃得起茶葉蛋這種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嗯哼。
雖然說這樣的交易模式可能會存在某位黑皮矮子翻臉扣人扣貨的可能,不過考慮到卸貨的地點就在河內對麵距離黃河岸邊並不算太過遙遠的敖倉,就算真的發生了什麽也能夠及時挽回,而且曹操為了取信於並州軍,那裏派駐的都是曹仁的嫡係人馬,而這也意味著哪怕隻是出現防線調動的情況,並州軍也能夠在第一時間切斷這條商業補給線,將損失減小到最低。
當然,在如今官渡的雙方僵持不下的局麵下,曹操想要翻臉大概也不容易,至少有著李書實這條通道,除了解決曹操一部分糧草方麵的問題之外,還能輸送一點高價戰馬這樣的“違禁品”,雖然到目前為止不到千匹的數量,而且其中的半數以上還是曹純利用職務之便定向交易給自家老哥的,可就算這樣也足以令曹操大大送上一口氣。
畢竟另外能夠弄到戰馬的渠道裏,西涼乃至西域地區都已經無法指望,關中的戰事已經讓那裏的商路徹底斷絕,而繞道並朔無論是路程長短還是行動難易度而言都會大大增加那些商人的成本,所以很多商人聽到關中大戰的消息都將貨物在敦煌到武威一帶便處理掉,或許兩三年後才能重新看到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大漢的境內。
不過更加令曹操感到開心的,卻是袁紹一方的戰馬供應更是不堪。
隨著李書實和他麾下控製的部落成為草原上最為強大的力量,就算那些與並州軍關係並不密切的部落在這段時間內也對並州軍表達出了足夠的善意。在這種情況下,袁紹就算花費更大的價錢,想要在草原各部落的手上采購到戰馬資源就變得相當的困難。
私底下十幾二十匹的交易或許還有可能在掩人耳目的情況下交易成功。但即使是這樣,如果被發現的話依然有可能遭遇到拓跋力微、耶力達等人率領的部落聯軍的聯手絞殺。而沒有了戰馬的補充,原本對曹操軍還能略居於優勢的袁紹軍騎兵部隊已經變得越來越缺乏衝擊力。
所以說和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完全不同的是,就算雙方之間悠哉悠哉地互相消耗下去,最後輸的那個人也不一定會是中原地區的那隻黑皮矮子,而且袁紹還需要擔心一旦並州軍騰出手來。兩麵夾攻之下就算袁紹再如何自大也不認為自己有獲勝的可能。
嗯,最大的可能便是鷸蚌相爭的袁曹兩家被並州軍這隻漁翁一鍋端。
這可不是說笑的事情,畢竟換位思考的話,袁紹認為自己可能不會錯過那麽好的機會。
畢竟,隻要解決掉袁曹兩家,先不說李書實的名望是否能夠讓他登上那個九五之尊的位置,至少放眼天下已經不可能再有能夠與他一爭高下的諸侯,就算李書實暫時停下腳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後。並州軍統一天下的腳步也隻有命運才能阻攔。
大概也正是因為感覺到時間的緊迫,袁紹才會那麽的焦躁,甚至將勸誡他的田豐一擼到底——或許休養生息個三五年後袁紹的力量的確會得到極大地增強,但是已經確定與皇帝翻臉,又與並州軍齷齪不斷的袁紹真的不認為自己得到這個天下的可能還能剩多少。
所以現在,他依然再一次決定先發製人。
隻不過這一次,他的臣屬當中依然有著不少的不同意見。
“明公,逢紀對於其他計劃並無反對的意思。可唯獨將‘那個人’派到青州的決定,屬下思前想後實在是覺得大為不妥。不論是對大公子,還是對我袁氏基業而言,隻怕都危險啊!”
“明公,圖也覺得此舉實在是有些……不太妥當,大公子……大公子在青州做得還不錯,隻要明公再給大公子一些時間。大公子一定能夠突破敵軍阻攔,完成明公交給他的任務。”
自從許攸出局後,局勢變得愈發明朗(雖然隻是他們自己認為)的情況下,逢紀和郭圖這兩位原本的外來派先鋒“大將”的關係便愈發的惡劣起來,有一段時間兩個人幾乎完美地上演了“你支持我就反對。你反對我就支持”的經典大戲,而且兩個人還拉上了不少“幫凶”,一時之間就連袁紹都對這兩個人所代表的派係感到頭疼且無可奈何。
可是今天,此時此刻,兩個人卻為著一件事而重新攜手站在一起,這可是很長時間都沒有見到過的“勝景”啊,就算是他們二人之間,彼此相顧也頗有幾分尷尬的氣氛在縈繞。
當然了,就算再如何尷尬,在重要的事情上,兩個人也不會放棄自己的立場。
比如眼前反對袁紹將自己的庶子袁方派往青州袁譚那裏的想法。而在他們之後,逢紀一方比較傾向三公子袁尚的荀諶等人,以及郭圖一方比較傾向於大公子袁譚的辛評等人也紛紛出言反對此事,以至於一時之間袁紹身邊竟然全都是一片反對的聲音。
袁譚的支持者們自然是要堅決反對袁方去往青州,畢竟那完全意味著袁紹對袁譚已經失望,才會讓這個雖然已經蟄伏許久但依然被眾多謀士所警惕的袁家庶子前往協助。或者就算沒有這樣一層關係,單單袁紹給袁譚派遣監軍的行為本身也已經說明了問題。
至於袁尚一方,雖然說袁譚如果失勢怎麽看都應該是他們彈冠相慶的事情,隻是逢紀顯然想得更深一層,他很擔心袁方會借這個機會表現出其所擁有的更多更加出色的能力,然後順理成章的加入到對袁紹繼承權的爭奪之中,而比起除了嫡長子的名分之外並無沒有表現出太多過人之處的袁譚,袁方這個令很多人都捉摸不透甚至感到恐懼的對手顯然更加令人擔憂。
或者說若是袁譚稍稍爭氣一些,或許根本就不會有如今對於袁紹繼承者問題的爭議。
都說袁紹耳根子軟,通常來說如果哪邊的聲音比較大,他就有可能倒向哪一邊。
這樣的說法不能說錯,但也不能說全對,隻能說這位堪稱到現在為止都算得上是比較順風順水的年輕人擁有著太多的機會可以選擇,而不像很多人根本就是華山一條路。雖然說選擇多了是件好事,畢竟意味著你可以優中選優,但作為跟隨家族長輩看了太多太多的袁紹十分的清楚,有些選項短期內或許有著不錯的收益但長期卻會變成巨大的負擔,而有些則恰恰相反,當然還有的根本就是徹頭徹尾披著羊皮的狼,所以如何優中選優也很是一門學問,久而久之出現選擇恐懼症什麽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嘛(笑)~
但如果他內心之中真的有了決斷,那麽袁紹的意誌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撼動得了的。
否則他也不可能真的闖下偌大的一份基業,哪怕身邊還有一隻超重量級的人型蝴蝶。
“都無需多言,你們現在需要做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將計劃變得更加周密詳盡,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提前做好預案。
接下來的戰鬥,隻許勝,不許敗!”
袁紹站在那裏,展現著他威風凜凜的貴胄姿態,一如當年他作為盟主麵對討董聯軍時。
看到這樣的袁紹,所有熟悉他的人都是心中一凜,隨後立刻躬身下拜,再也沒有人敢於向此時的袁紹提出哪怕一絲一毫的意見。
這樣的袁紹,一定已經做出最為正確的選擇。
這是所有身處於營帳之內的眾人心中此時此刻共同的想法。
隻是,
某個沒有資格列席這次會議的家夥,大概會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吧。(未完待續。。)
原本袁紹的手下到底亂成了什麽樣子對於李書實而言其實並沒有多少關心的興趣,事實上若非突然有情報送來,他也不可能將視線從對麵窩在營地裏的土偶們身上轉過來,可是因為剛剛發生了“小強、子龍醬失貞(劃掉)屁股獻出第一次(再劃掉)第一次當眾受罰”事件,這才讓李書實對於那片仿佛距離並州軍極為遙遠的戰場有了興趣。<strong>txt全集下載.80txt</strong>
雖然從空間距離看,雙方之間的最短直線距離似乎僅僅隻有五十裏剛出頭的樣子。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消息我們竟然也能夠知道,主公您真是太厲害了。”
雖然子龍醬用崇拜的眼神看著李書實讓李書實很是受用,不過李書實也知道這件事情與自己並沒有什麽直接關係,或者說他在這種事情上總是扮演著甩手掌櫃的角色,所以最終他還是沒有接受子龍醬的讚美。
當然,作為極為了解並州軍一票高層的子龍醬今天竟然會一反常態為了這種事情讚美李書實,想來大概也有為之前的事情在李書實麵前刷好感度的因素在其中。
而李書實之所以會這麽想,完全是因為平日裏在這種場合下一貫一副中二逗比形象的小強童鞋,這一次竟然也轉換角色一副“我是忠犬”的模樣,說著除了讓人遍體生寒之外沒有其他效果的冷笑話,望向李書實的雙眼更是充滿了令人誤會的炙熱光芒。
也難怪這兩位如此做派,畢竟他們兩個很清楚,如果這個時候不讓李書實明白他們已經“改過自新”並徹底認識到之前的錯誤,那麽李書實絕對會將他們留在這裏繼續“反省”,而不是如之前那般將他們帶在身邊和一個又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對手交戰。
怎麽說李書實現在手上也算是人才濟濟。就算真將他們兩個扔在這也不會乏人使用。
哪怕袁紹這樣的對手顯然不如與對麵的土偶正麵杠來的刺激,但現在的情況是兩方都已經采取了各種手段,最終卻將自己玩到現在這般模樣,彼此顧忌之下戰鬥完全沒有了之前的爽快。
所以說就算是袁紹軍,隻要有仗可打,對於這些因為心理落差過大甚至讓李書實懷疑他們是否患上了什麽精神疾病的家夥估計都是無任歡迎。
**到了饑不擇食的程度大概就是說的這些人吧。
畢竟如果不是現在關中戰場陷入到僵局之中。恐怕對待袁紹軍,並州軍隻會派出偏師吧。
嗯,也不能如此托大,李書實可是想起來現如今據說身體還未完全恢複的麴義,他不就因為過於輕視了留守黎陽大營的袁紹的那些兒子們,這才在魏郡的戰場上吃了一個大虧麽。
說起來其實麴義輕視袁熙和袁尚兄弟二人那本也是沒什麽太大的問題,袁紹嫡親的四個兒子不算最小的那個還不知道會不會走路的袁買之外,剩下的三個在李書實看來最多也不過是中人之姿,或許這樣的說法在這個時代而言都算得上是抬舉他們。尤其是和他們的父親袁紹,在和他們同輩之人的曹昂、曹丕,以及孫策和孫權相比,差了不知道多少條街。
可是李書實明明已經讓情報部門將袁方的情報劃歸為重點注意,可是從實戰看來這位這些年一直被袁紹刻意壓製的庶長子顯然比賈詡的存在感更低,以至於並州軍裏的那些驕兵悍將們顯然不認為那個沒有什麽機會露臉的年輕人能夠對他們構成什麽威脅。
但是從隨後送達到李書實這裏的秘密情報看,袁方在那一戰中的動作顯然遠超人們的想象。
而說起袁紹這邊的動作,卻也不得不提上一提這個位麵那依舊僵持在了官渡的戰爭。
曹操這邊沒多少好說的。手下人才包括親族在內,若非他的老爹曹嵩出麵。隻怕是要大半被李書實這邊撬走。可就算有曹老爺子的麵子,曹純依舊在李書實這邊兢兢業業,絲毫沒有看出想要離開的可能——也不知道是這個年輕人真的忠義無雙,還是某隻蘿莉魅力逆天。[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雖然李書實的直覺是更傾向於後者,隻不過果然這種問題還是不要多想比較好。
除了核心人員上的問題,曹操能夠控製的地區同樣無法給他和他的部隊太多支持——徐州和青州的一部分需要防備來自南方江東。以及北方袁譚的威脅,雖然說前者在孫策死後,繼任者孫權為了平定江東內部出現的各種不同聲音而決定與曹操停戰,並將目標重新放在了西邊的殺父仇人劉表身上,但曹操依舊不能不防備來自江東可能的威脅。
尤其是廬江和九江兩郡大半落入到江東手中。而孫權也沒打算吐出來這些從曹操軍手中搶來的地盤的情況下。
所以說徐州方麵哪怕是能夠為曹操這邊提供一點糧草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都變成一種奢望,不過因為臧霸很好的完成了牽製袁譚的工作,至少讓曹操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側翼會出什麽問題,雖然這並沒有達到曹操心目中的最高預期,可也至少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兗州和豫州的情況同樣並不能讓曹操太過樂觀,縱然同樣實施了屯田的策略,但因為曹操在施行這項政策的時候所立下的條款多少有些苛刻,對於一般的流民而言或許為了生存還能夠忍受,可是對於那些多少了解一點並州相關政策的流民感到十分不滿。所以很多地方推行這項政策的效果實在是隻能說差強人意。但對此曹操也的確是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畢竟李書實當年實施這項政策的時候有強大的漢帝國作為後盾,到了後來家底殷實之後為了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更是在某些方麵給出了不錯的優惠措施,甚至人口在戰亂時期重要性的李書實為了開發那些因為戰亂而變得蕭條的土地和北方拓展的土地,自然不可能給出太苛刻的條款。
隻能說某隻黑皮矮子明明是原版的發明人,卻因為某隻超重的蝴蝶影響而成了山寨品,人生最大的悲哀大概莫過於此。可惜曹操和荀彧發現自家的家底著實不夠豐盈,也隻能咬牙堅持。
如果再加上中原地區連年征戰人口流失嚴重這一原因,可想而知曹操在兵源、賦稅和糧草方麵到底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以曹老爺子留下的財富對於一個家族而言或許是天文數字,可是對於一方諸侯勢力而言除了作為啟動資金之外著實是杯水車薪而已。
畢竟天底下如同和珅那樣富可敵國的人物,家中罰沒的財富才能擁有匹敵國家的力量。而且那還是因為和珅身處盛世(姑且這麽算吧),古董、字畫之類的東西價格虛高,若是換成這樣的亂世,恐怕那些財富縮水個一半多都應該是保守估計,一倍兩倍都實屬正常。
但比起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曹操那捉襟見肘的官渡之戰,這一次曹操的底氣顯然要更足一些,而能夠讓曹操腰杆子更直的最重要原因,便在於劉協通過“刷臉”的方式,從李書實這裏獲得了糧草的支援——這當然不可能是免費的。而是通過並州軍保護下的那些商人們通過貿易的方式送達到河南郡內指定的貨倉,然後曹操軍再將貨倉中堆積的糧食帶走,而那些商人們則帶走金錢或者其他一些他們喜歡的貨物。
糧食的價格比起兗豫一帶市麵上的價格還要便宜兩成,而且這個價格還是包含了運費的,對於曹操而言也算是良心大奉送,不過對並州人而言他們也不吃虧——不說金錢結算方麵,單說將中原緊俏的商品帶回到並州同樣可以賺到不少的額外收入,而且這樣一來還將並朔一帶各地府庫內的陳化糧清理出去。反正那玩意除了口感和營養價值之外,煮熟了還吃不死人。
嗯。畢竟這可不是未來那個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人們對於物質品質的追求已經到了某種程度上來說有些吹毛求疵的地步,對於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而言,隻要東西能吃就是幸福,酸了或者餿了。倒進大鍋裏煮透也能吃,或許還別有一番滋味。就算是很多地方豪強,想要大肆浪費,讓朱門酒肉臭什麽的也不是那麽輕鬆,雖然對於他們而言豆腐腦喝一碗倒一碗。油條吃一根扔一根,再吃幾個茶葉蛋什麽的其實還是能夠做到的。
等等,一般的豪強真的能夠消費得起茶葉蛋那種東西麽,茶葉雖然在並州軍一票人物的帶動下成為了流行,但總體來說應該還算是奢侈品吧。
果然在這個時代整個大陸很少有人能夠吃得起茶葉蛋這種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嗯哼。
雖然說這樣的交易模式可能會存在某位黑皮矮子翻臉扣人扣貨的可能,不過考慮到卸貨的地點就在河內對麵距離黃河岸邊並不算太過遙遠的敖倉,就算真的發生了什麽也能夠及時挽回,而且曹操為了取信於並州軍,那裏派駐的都是曹仁的嫡係人馬,而這也意味著哪怕隻是出現防線調動的情況,並州軍也能夠在第一時間切斷這條商業補給線,將損失減小到最低。
當然,在如今官渡的雙方僵持不下的局麵下,曹操想要翻臉大概也不容易,至少有著李書實這條通道,除了解決曹操一部分糧草方麵的問題之外,還能輸送一點高價戰馬這樣的“違禁品”,雖然到目前為止不到千匹的數量,而且其中的半數以上還是曹純利用職務之便定向交易給自家老哥的,可就算這樣也足以令曹操大大送上一口氣。
畢竟另外能夠弄到戰馬的渠道裏,西涼乃至西域地區都已經無法指望,關中的戰事已經讓那裏的商路徹底斷絕,而繞道並朔無論是路程長短還是行動難易度而言都會大大增加那些商人的成本,所以很多商人聽到關中大戰的消息都將貨物在敦煌到武威一帶便處理掉,或許兩三年後才能重新看到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大漢的境內。
不過更加令曹操感到開心的,卻是袁紹一方的戰馬供應更是不堪。
隨著李書實和他麾下控製的部落成為草原上最為強大的力量,就算那些與並州軍關係並不密切的部落在這段時間內也對並州軍表達出了足夠的善意。在這種情況下,袁紹就算花費更大的價錢,想要在草原各部落的手上采購到戰馬資源就變得相當的困難。
私底下十幾二十匹的交易或許還有可能在掩人耳目的情況下交易成功。但即使是這樣,如果被發現的話依然有可能遭遇到拓跋力微、耶力達等人率領的部落聯軍的聯手絞殺。而沒有了戰馬的補充,原本對曹操軍還能略居於優勢的袁紹軍騎兵部隊已經變得越來越缺乏衝擊力。
所以說和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完全不同的是,就算雙方之間悠哉悠哉地互相消耗下去,最後輸的那個人也不一定會是中原地區的那隻黑皮矮子,而且袁紹還需要擔心一旦並州軍騰出手來。兩麵夾攻之下就算袁紹再如何自大也不認為自己有獲勝的可能。
嗯,最大的可能便是鷸蚌相爭的袁曹兩家被並州軍這隻漁翁一鍋端。
這可不是說笑的事情,畢竟換位思考的話,袁紹認為自己可能不會錯過那麽好的機會。
畢竟,隻要解決掉袁曹兩家,先不說李書實的名望是否能夠讓他登上那個九五之尊的位置,至少放眼天下已經不可能再有能夠與他一爭高下的諸侯,就算李書實暫時停下腳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後。並州軍統一天下的腳步也隻有命運才能阻攔。
大概也正是因為感覺到時間的緊迫,袁紹才會那麽的焦躁,甚至將勸誡他的田豐一擼到底——或許休養生息個三五年後袁紹的力量的確會得到極大地增強,但是已經確定與皇帝翻臉,又與並州軍齷齪不斷的袁紹真的不認為自己得到這個天下的可能還能剩多少。
所以現在,他依然再一次決定先發製人。
隻不過這一次,他的臣屬當中依然有著不少的不同意見。
“明公,逢紀對於其他計劃並無反對的意思。可唯獨將‘那個人’派到青州的決定,屬下思前想後實在是覺得大為不妥。不論是對大公子,還是對我袁氏基業而言,隻怕都危險啊!”
“明公,圖也覺得此舉實在是有些……不太妥當,大公子……大公子在青州做得還不錯,隻要明公再給大公子一些時間。大公子一定能夠突破敵軍阻攔,完成明公交給他的任務。”
自從許攸出局後,局勢變得愈發明朗(雖然隻是他們自己認為)的情況下,逢紀和郭圖這兩位原本的外來派先鋒“大將”的關係便愈發的惡劣起來,有一段時間兩個人幾乎完美地上演了“你支持我就反對。你反對我就支持”的經典大戲,而且兩個人還拉上了不少“幫凶”,一時之間就連袁紹都對這兩個人所代表的派係感到頭疼且無可奈何。
可是今天,此時此刻,兩個人卻為著一件事而重新攜手站在一起,這可是很長時間都沒有見到過的“勝景”啊,就算是他們二人之間,彼此相顧也頗有幾分尷尬的氣氛在縈繞。
當然了,就算再如何尷尬,在重要的事情上,兩個人也不會放棄自己的立場。
比如眼前反對袁紹將自己的庶子袁方派往青州袁譚那裏的想法。而在他們之後,逢紀一方比較傾向三公子袁尚的荀諶等人,以及郭圖一方比較傾向於大公子袁譚的辛評等人也紛紛出言反對此事,以至於一時之間袁紹身邊竟然全都是一片反對的聲音。
袁譚的支持者們自然是要堅決反對袁方去往青州,畢竟那完全意味著袁紹對袁譚已經失望,才會讓這個雖然已經蟄伏許久但依然被眾多謀士所警惕的袁家庶子前往協助。或者就算沒有這樣一層關係,單單袁紹給袁譚派遣監軍的行為本身也已經說明了問題。
至於袁尚一方,雖然說袁譚如果失勢怎麽看都應該是他們彈冠相慶的事情,隻是逢紀顯然想得更深一層,他很擔心袁方會借這個機會表現出其所擁有的更多更加出色的能力,然後順理成章的加入到對袁紹繼承權的爭奪之中,而比起除了嫡長子的名分之外並無沒有表現出太多過人之處的袁譚,袁方這個令很多人都捉摸不透甚至感到恐懼的對手顯然更加令人擔憂。
或者說若是袁譚稍稍爭氣一些,或許根本就不會有如今對於袁紹繼承者問題的爭議。
都說袁紹耳根子軟,通常來說如果哪邊的聲音比較大,他就有可能倒向哪一邊。
這樣的說法不能說錯,但也不能說全對,隻能說這位堪稱到現在為止都算得上是比較順風順水的年輕人擁有著太多的機會可以選擇,而不像很多人根本就是華山一條路。雖然說選擇多了是件好事,畢竟意味著你可以優中選優,但作為跟隨家族長輩看了太多太多的袁紹十分的清楚,有些選項短期內或許有著不錯的收益但長期卻會變成巨大的負擔,而有些則恰恰相反,當然還有的根本就是徹頭徹尾披著羊皮的狼,所以如何優中選優也很是一門學問,久而久之出現選擇恐懼症什麽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嘛(笑)~
但如果他內心之中真的有了決斷,那麽袁紹的意誌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撼動得了的。
否則他也不可能真的闖下偌大的一份基業,哪怕身邊還有一隻超重量級的人型蝴蝶。
“都無需多言,你們現在需要做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將計劃變得更加周密詳盡,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提前做好預案。
接下來的戰鬥,隻許勝,不許敗!”
袁紹站在那裏,展現著他威風凜凜的貴胄姿態,一如當年他作為盟主麵對討董聯軍時。
看到這樣的袁紹,所有熟悉他的人都是心中一凜,隨後立刻躬身下拜,再也沒有人敢於向此時的袁紹提出哪怕一絲一毫的意見。
這樣的袁紹,一定已經做出最為正確的選擇。
這是所有身處於營帳之內的眾人心中此時此刻共同的想法。
隻是,
某個沒有資格列席這次會議的家夥,大概會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