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站在烏巢大營的轅門外,臉色在那衝天火光的映照下宛若厲鬼降臨。(..tw)
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淳於瓊當真能玩忽職守的這種程度,雖然為了整個謀劃著想,他並沒有告知淳於瓊自己具體的計劃,但卻也很多次通過各種手段告誡他要提高警惕,畢竟是當年一起在西園共事的同僚,袁紹也不希望淳於瓊在這把年紀栽跟頭。
可是爛泥扶不上牆,淳於瓊竟然真的還是將他的千叮嚀萬囑咐當成了耳邊風。
這混蛋,自己找死也就罷了,為何還要將整個烏巢作為自己的陪葬品!既然那麽想死,完全可以提前知會他袁紹一聲啊,無論是怎樣的死法,哪怕隻是老死袁紹也能看在昔日同僚的麵子上一應滿足,反正隻是一口飯而已,他袁本初難道還養不起一個閑人麽!
想到這裏,袁紹的臉孔變得愈發猙獰起來,渾身上下都散發著生人勿進的氣場。
哎,當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烏巢營地內的火焰燃燒得愈發歡快,整個夜空似乎都在這火焰的映襯下返回到剛剛離開和即將到來的白晝,不得不說並州軍提供的火油質量相當不錯——雖然他們其實也是一群二道販子,至少王凱對於那些來自西域的“特色商品”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原本應該是曹操軍完成目標的利器,可是在如今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下,反而稱為讓曹操軍陷入更大困境的幫凶。
熱,炙熱,仿佛都能夠聽到身體內的脂肪在高溫之下發出的呲呲拉拉的聲音。
而他們身上厚重的盔甲則在加速這一過程。
想要在這樣混亂的局麵下整理好隊伍當真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雖然說四周的亮度絕對不會出現認錯人的情況,但那份炙熱不但扭曲了光線。同樣也令很多地方變成了正常人根本無法通過的禁區,同樣也有的地方因為大火而遭到阻隔,明明兩個人麵對麵站在不遠的地方。可是卻因為中間正在熊熊燃燒的“天塹”而不得不選擇一條不知道能否走通的遠路。
事實上當自己身邊的主要將領和虎豹騎集結後,曹操已經放棄了那些依然還在火場中不知道是被困住了。還是依然在與敵人周旋的曹操軍士兵,他們的生死注定隻能自求天命。
原本五千人的隊伍,到了此時還能夠圍繞在曹操身邊的,隻剩下兩千出頭,剩下的不是無法找回便是已經壯烈成為了戰損報表中的數字。
看了看身邊的將士,就算心誌堅定的曹操也忍不住微微地歎了口氣。
以他對袁紹這位好基友的了解,既然搞出這麽龐大的計劃,尤其是竟然還將烏巢作為誘餌拋了出來。那麽他對自己的項上人頭一定是誌在必得,那麽想來在烏巢外圍一定圍攏了數目驚人的部隊,恐怕不論向哪一個方向突圍,都可能會遇到袁紹軍層出不窮的阻截。
那些士兵並不需要與曹操軍拚死戰鬥,甚至隻需要不斷拖延曹操軍的腳步,那麽憑借著兵力上巨大的優勢,袁紹軍都可以在第一時間改變自己的軍陣從而將自己的部隊重重包圍。
就好像蜘蛛捕食獵物那樣,將獵物用堅韌的蛛絲重重包裹,就算獵物再如何掙紮,最終也隻能成為那再也無法掙脫的死物。成為蜘蛛口腹之中的美味和營養。
而且因為剛才放火放得太過爽快,到了現在想要依托烏巢的防禦設施防守同樣變成了不現實的選項,甚至那越燒越旺的大火從之前覆滅袁紹軍的友軍。變成了吞噬曹操軍的幫凶和催命符,曹操有足夠多的理由相信,隻要他和他的部隊再在這個環境中待上一段時間,就算不被熊熊烈焰燒成烤乳豬,也會因為不充分燃燒的大火所釋放出的毒氣集體暴斃——
雖說曹操不知道什麽是一氧化碳中毒,但並不妨礙他知道大火會產生毒氣這樣一個常識。(..tw好看的小說棉花糖
所以說怎麽看都是天亡他曹孟德的節奏啊!
曹操大部分的情況倒是都猜得不錯,不過他唯一沒有料到的,卻是袁紹根本沒有那麽大的氣魄,或者說他還不至於傻到用如此龐大數目的糧草作為誘餌來引誘曹操。雖說效果那當真是特級棒,曹操當真是成為甕中之鱉。可足可供十萬大軍支持大半年的糧草燒毀對於袁紹軍而言同樣是無法接受的結果,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足夠多的糧草補給。那麽將意味著袁紹不得不退回河北休整至少半年的時間,等到明年糧食收獲後才有重新進軍的能力。
在這段真空期內,袁紹果然可以利用這一次大勝的威勢從而讓為數眾多的中原世家豪強倒向他,但這同樣給了一旁一直強力圍觀的並州軍以可趁之機。
別看並州軍在中原世家豪強當中的風評很差,絕大多數世家豪強對其的印象除了厭惡之外便是反人類之類極為糟糕的評價,可這並不意味著並州軍就真的對中原地區毫無影響。
不論是這些年從中原地區帶走的徐州世家,據說還有漢室血統的下邳陳氏家族的少公子陳登,還是東海糜家的二公子糜芳,又或者是與汝南袁同出一祖的陳郡袁氏,還是早些年便已經在李書實身邊輔佐的程昱、鍾繇等人,可以說李書實身邊並不缺乏世家豪強中夠分量的代言人,而且這還沒有算上那些一貫喜歡待在並州官學或者圖書館裏不問世事的老夫子們。
話說裏麵的那些老人家就算是袁紹見到了隻要他還不是皇帝還是要拱手施禮。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曹操死去,李書實對曹操軍的影響力同樣不容小覷,不說他與曹仁當年有著不短的一段君臣關係,也不說他與夏侯兄弟之間的袍澤情誼,單說就憑袁紹與皇帝之間已經近乎於撕破臉皮的關係,隻要那位年輕的皇帝再一次站出來登高一呼,文官如荀彧、陳宮、劉曄等人。武將如劉備這位已經被列為漢家宗室且又和李書實是同鄉的故友,這樣一算的話甚至並州軍不需要直接出麵,隻需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支援。單憑這些人就依然能夠給袁紹軍造成不小的麻煩,那麽袁紹原本打算合並袁曹兩家勢力以對抗李書實這個他眼中的“最終幕後黑手大boss魔王”的計劃也有泡湯的可能。
這樣一來對於袁紹而言最好的結果那便是東邊的青州能夠打出一場輝煌的“左勾拳”。先把地盤占到,然後在慢慢消化,到時候就算還有一點地方諸如河南、潁川、南陽之類的就算暫時放棄也無妨,畢竟今時不比往日,更別說他撤退前也會好好梳理梳理這些地方,力求盡量不給並州軍留下什麽好東西,那麽這些殘破之地袁紹軍就算放棄了也無妨大雅。
終歸對袁紹而言,雖然這一番謀劃因為烏巢的大火而顯得不太完美。但還算得上是占了大便宜的,所以除非袁紹是處女座,否則倒也不必真的自己跟自己較勁到那種程度。
有那種閑工夫還不如想一想先把眼前的那隻黑皮矮子吃到嘴裏吧。
畢竟傳說中冴子這種生物就算煮熟了也還是能從嘴邊飛走的。
總覺得有什麽不對,但又似乎沒什麽不對的,至少孟波童鞋對於這一點那是深有感觸的吧。
至於在袁紹身後的逢紀和郭圖,兩位分屬於兩位袁氏公子陣營的首席謀士都從彼此的眼睛裏看到驚駭的神色。他們都並未掩飾自己此時的心情,或者說就算想要掩飾也是完全做不到。
眼前發生的這一切讓他們兩個人都有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他們兩個都不是這一計劃的製定者,但當這個計劃執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卻都參與了進來,雖說這並不能讓他們窺探到這個計劃的全貌。可哪怕僅僅隻是管中窺豹,也足以讓他們這樣的智者了解到很多的東西,而也恰是如此。才會讓他們此時的內心如此不平靜。
這一係列的計劃並非出自袁紹身邊任何的一位謀士,而是源於那位已經動身前往青州的袁家庶子和圍繞在他身邊,以潁川荀氏庶子荀蕤和河內山氏庶子山陽為核心“袁方幕僚團”。
如果不是袁紹最後揭開謎底,這兩位甚至根本不知道那一係列的謀劃來自於遠在官渡數百裏之外的地方,而且那一步一步的計算也讓兩個人感到真真正正的心寒。
雖然整個謀劃的最開端,便是那孟岱囚殺許攸家人的事情應該隻是一個偶發事件,但能夠快速反應過來並且將這個突然的事件演化成一場龐大的謀略,袁方的智慧當真是令人驚訝。
而且在逢紀和郭圖這兩位崇尚陰謀論的謀士看來,就算是在孟岱殺人這件事上。若是真的有心,其實也完全可以通過一步步精妙的動作。借著孟岱之手到達其想要的結果。
否則許攸固然是個貪婪無度之人,他的家人在索賄這一行也算得上是行家裏手。卻又為何會突然犯下那麽低級的錯誤,貪婪到衝昏了頭腦才會收受多家賄賂,最終引發一場巨大的風波。
更不要說許攸當時那也算得上是袁紹身邊的寵臣,並沒有被袁紹所疏遠,所不能說言聽計從,但當田豐失勢的情況下,縱然逢紀和郭圖都有心爭奪,但不可否認的是,許攸的確是當時最有可能登上那個位置的人。所以試想要對這樣的袁紹寵臣的家人開刀問斬,就算孟岱不將公文直接發到袁紹手中,私底下也至少應該問一問他的好友逢紀的意見吧。
可惜沒有,一切都沒有,孟岱就好像一個莽夫一樣,將許攸百餘口的家人乃至家仆統統砍了腦袋,固然引得信都熱會輿論一片叫好的同時,也將許攸推向那個極為尷尬的境地。
其實不論是逢紀,還是郭圖,都曾經在私底下向袁紹諫言,表示許攸家人被殺,沒有了與冀州的羈絆反而增加了無數的怨恨,絕對會成為一顆不安定的變數。唯一不同的是,作為孟岱的好友,為了不削弱支持三公子袁尚的力量,逢紀是建議袁紹這個借口處理掉許攸。而郭圖則還希望能夠替他所支持的大公子再多找尋一些助力,所以希望袁紹將許攸發配到青州。
但是這兩個人萬萬沒有想到那個家夥竟然讓許攸在不自覺中成為了一位“死間”,可以說以如今的情勢發展下去。就算曹操能夠得以身免,許攸也必然會成為曹操泄憤的對象。
之後許攸的行動顯然都在那一位的算計之中。於是袁紹做出準備攻打敖倉的假象,還有烏巢所存在的漏洞都被許攸告知給了曹操,並最終變成了如今的這個局麵。
雖然淳於瓊的愚蠢讓袁紹的計劃最終有了一點瑕疵,但這熊熊烈火也的確成為了曹操的催命符,身陷死地的窘境讓他根本沒有辦法從容調度部隊,袁紹甚至可以從從容容圍殺那位英勇地站出來努力為曹操爭取哪怕並不多時間的路昭和他的親隨們。
但也恰恰是曹操這位袁紹眼中的生死大敵之一的敗亡,更是讓兩位謀主對導演了這一切的那個男人更加忌憚起來,尤其是已經到達青州。離開了各種桎梏之後,他將會一飛衝天到什麽程度——昔日楚地有一神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卻隻為一飛衝天,一鳴驚人。
袁紹還活著的時候,尚且能夠用父子的恩情壓製得住這位庶出的袁家公子,可是一旦袁紹離世,以如今的情況看,不論袁譚還是袁尚。恐怕就算有他們的輔佐想要戰勝那個人也並不容易吧,哪怕他已經從幕後走向前台,理論上的威脅度小了一點。可在如今袁紹有些心急,任何隻要能夠讓他獲勝的辦法他都會放棄一切成見采納的情況下,一個好用的兒子恐怕無論如何都會比一個有正統血統的兒子更能得到他的親睞吧。
他們兩個看起來都不能再坐以待斃,甚至再繼續內鬥下去的話隻會給那個庶子更多的機會。
相視一笑,雖然彼此之間的笑容都有著幾分無奈和苦澀,但無疑的是,兩個人的這一笑,標誌著曾經劍拔弩張,幾乎快要陷入到明麵上分裂的兩股勢力。在今夜完成了重組和合並。
接下來,他們將再一次攜手共進。就好像當初麵對董卓,麵對韓馥。麵對公孫瓚那樣,而且他們相信就算敵人再如何難纏,隻要他們精誠合作,就一定能夠戰勝那些強敵!
雖然在下一刻兩個人立刻將頭撇向另一邊做嘔吐狀的結果讓人實在是不得不對上麵的說法產生各種各樣的懷疑,不過不管怎麽說,兩個人總算是又一次在某個問題上取得了一致。
真是可喜可賀可口可樂。
眼看著曹操寧願在烏巢的熊熊烈火裏待著,似乎也沒有想要突圍的意思,雖然袁紹覺得以他對曹操這位好基友的了解簡直不科學,但考慮到曹操的人設畢竟和那位第六天燒烤魔王差不多,所以說在自己的最期讓火焰徹底吞噬自己的屍體,讓袁紹連手捧著屍體或者頭顱好好哭上一哭紀念一下曾經與好基友的美好時光的機會也沒有倒也不能說完全不可能。
雖然還打算再等一等,等火勢變小之後再去給自己的好基友收屍,不過總覺得如果不能親眼看見那隻黑皮矮子的屍體,袁紹就總覺得對方或許並不會死,就好像那位第六天燒烤魔王一樣就算被幹掉,也能夠通過與不知道哪裏來的奇奇怪怪的生物簽訂契約重回這個世界。
畢竟他袁紹的身邊可沒有身上裝著奇怪的可以吸收光球的護臂的勇(ben)者(dan),所以說果然還是自己親自確認一下才能讓袁紹感到安心。
於是,他下達了向曹操軍發起最後一戰的命令。
而就在他的聲音剛剛落下,一個巨大的嗓門便在夜空中響起:
“袁紹軍的士兵你們聽好了,你們已經被包圍了!再重複一遍,你們已經被包圍了!立刻放下你們手中的武器,陛下會給你們寬大處理的!不要試圖采取任何的攻擊行為,這都將會引發我們對你們的攻擊,勿謂言之不預……書實,這會台詞沒念錯吧。”
原本緊張的情緒卻被最後那一句雖然明顯聲音小了很多,但依然可以清晰傳進每一個人耳朵裏的話給衝淡了不少,可即使是這樣,這突如其來出現的莫名的聲音,和聲音之中表達出來的目的,卻讓那些在這種情況下依然還能夠保持冷靜的人產生了深深的憂慮。
最為重要的是,這位人覺得剛才似乎在耳邊響起了一個他們極為熟悉的名字,那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宛如夢魘一般一樣的名字。
這,這怎麽可能?!
而更加令他們感到不安的,是原本一直躲在烏巢裏的曹操軍也在這個時候選擇了突圍——雖然他並不清楚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麽,甚至因為火海的阻擋他也聽不太清楚剛才回蕩在夜空中的那聲響到底意味著什麽,但身為一名優秀的戰場統帥的他敏銳地感覺到了袁紹軍出現的動搖,於是二話不說便下達了突圍的命令。
不趁你病要你命,難道還等著你反殺麽!
雖然曹操的心中這個時候多少還帶著一點點逃出生天的僥幸吧。
雖然認真來說,他現在距離脫險還有著相當的一段距離。(未完待續)
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淳於瓊當真能玩忽職守的這種程度,雖然為了整個謀劃著想,他並沒有告知淳於瓊自己具體的計劃,但卻也很多次通過各種手段告誡他要提高警惕,畢竟是當年一起在西園共事的同僚,袁紹也不希望淳於瓊在這把年紀栽跟頭。
可是爛泥扶不上牆,淳於瓊竟然真的還是將他的千叮嚀萬囑咐當成了耳邊風。
這混蛋,自己找死也就罷了,為何還要將整個烏巢作為自己的陪葬品!既然那麽想死,完全可以提前知會他袁紹一聲啊,無論是怎樣的死法,哪怕隻是老死袁紹也能看在昔日同僚的麵子上一應滿足,反正隻是一口飯而已,他袁本初難道還養不起一個閑人麽!
想到這裏,袁紹的臉孔變得愈發猙獰起來,渾身上下都散發著生人勿進的氣場。
哎,當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烏巢營地內的火焰燃燒得愈發歡快,整個夜空似乎都在這火焰的映襯下返回到剛剛離開和即將到來的白晝,不得不說並州軍提供的火油質量相當不錯——雖然他們其實也是一群二道販子,至少王凱對於那些來自西域的“特色商品”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原本應該是曹操軍完成目標的利器,可是在如今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下,反而稱為讓曹操軍陷入更大困境的幫凶。
熱,炙熱,仿佛都能夠聽到身體內的脂肪在高溫之下發出的呲呲拉拉的聲音。
而他們身上厚重的盔甲則在加速這一過程。
想要在這樣混亂的局麵下整理好隊伍當真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雖然說四周的亮度絕對不會出現認錯人的情況,但那份炙熱不但扭曲了光線。同樣也令很多地方變成了正常人根本無法通過的禁區,同樣也有的地方因為大火而遭到阻隔,明明兩個人麵對麵站在不遠的地方。可是卻因為中間正在熊熊燃燒的“天塹”而不得不選擇一條不知道能否走通的遠路。
事實上當自己身邊的主要將領和虎豹騎集結後,曹操已經放棄了那些依然還在火場中不知道是被困住了。還是依然在與敵人周旋的曹操軍士兵,他們的生死注定隻能自求天命。
原本五千人的隊伍,到了此時還能夠圍繞在曹操身邊的,隻剩下兩千出頭,剩下的不是無法找回便是已經壯烈成為了戰損報表中的數字。
看了看身邊的將士,就算心誌堅定的曹操也忍不住微微地歎了口氣。
以他對袁紹這位好基友的了解,既然搞出這麽龐大的計劃,尤其是竟然還將烏巢作為誘餌拋了出來。那麽他對自己的項上人頭一定是誌在必得,那麽想來在烏巢外圍一定圍攏了數目驚人的部隊,恐怕不論向哪一個方向突圍,都可能會遇到袁紹軍層出不窮的阻截。
那些士兵並不需要與曹操軍拚死戰鬥,甚至隻需要不斷拖延曹操軍的腳步,那麽憑借著兵力上巨大的優勢,袁紹軍都可以在第一時間改變自己的軍陣從而將自己的部隊重重包圍。
就好像蜘蛛捕食獵物那樣,將獵物用堅韌的蛛絲重重包裹,就算獵物再如何掙紮,最終也隻能成為那再也無法掙脫的死物。成為蜘蛛口腹之中的美味和營養。
而且因為剛才放火放得太過爽快,到了現在想要依托烏巢的防禦設施防守同樣變成了不現實的選項,甚至那越燒越旺的大火從之前覆滅袁紹軍的友軍。變成了吞噬曹操軍的幫凶和催命符,曹操有足夠多的理由相信,隻要他和他的部隊再在這個環境中待上一段時間,就算不被熊熊烈焰燒成烤乳豬,也會因為不充分燃燒的大火所釋放出的毒氣集體暴斃——
雖說曹操不知道什麽是一氧化碳中毒,但並不妨礙他知道大火會產生毒氣這樣一個常識。(..tw好看的小說棉花糖
所以說怎麽看都是天亡他曹孟德的節奏啊!
曹操大部分的情況倒是都猜得不錯,不過他唯一沒有料到的,卻是袁紹根本沒有那麽大的氣魄,或者說他還不至於傻到用如此龐大數目的糧草作為誘餌來引誘曹操。雖說效果那當真是特級棒,曹操當真是成為甕中之鱉。可足可供十萬大軍支持大半年的糧草燒毀對於袁紹軍而言同樣是無法接受的結果,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足夠多的糧草補給。那麽將意味著袁紹不得不退回河北休整至少半年的時間,等到明年糧食收獲後才有重新進軍的能力。
在這段真空期內,袁紹果然可以利用這一次大勝的威勢從而讓為數眾多的中原世家豪強倒向他,但這同樣給了一旁一直強力圍觀的並州軍以可趁之機。
別看並州軍在中原世家豪強當中的風評很差,絕大多數世家豪強對其的印象除了厭惡之外便是反人類之類極為糟糕的評價,可這並不意味著並州軍就真的對中原地區毫無影響。
不論是這些年從中原地區帶走的徐州世家,據說還有漢室血統的下邳陳氏家族的少公子陳登,還是東海糜家的二公子糜芳,又或者是與汝南袁同出一祖的陳郡袁氏,還是早些年便已經在李書實身邊輔佐的程昱、鍾繇等人,可以說李書實身邊並不缺乏世家豪強中夠分量的代言人,而且這還沒有算上那些一貫喜歡待在並州官學或者圖書館裏不問世事的老夫子們。
話說裏麵的那些老人家就算是袁紹見到了隻要他還不是皇帝還是要拱手施禮。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曹操死去,李書實對曹操軍的影響力同樣不容小覷,不說他與曹仁當年有著不短的一段君臣關係,也不說他與夏侯兄弟之間的袍澤情誼,單說就憑袁紹與皇帝之間已經近乎於撕破臉皮的關係,隻要那位年輕的皇帝再一次站出來登高一呼,文官如荀彧、陳宮、劉曄等人。武將如劉備這位已經被列為漢家宗室且又和李書實是同鄉的故友,這樣一算的話甚至並州軍不需要直接出麵,隻需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支援。單憑這些人就依然能夠給袁紹軍造成不小的麻煩,那麽袁紹原本打算合並袁曹兩家勢力以對抗李書實這個他眼中的“最終幕後黑手大boss魔王”的計劃也有泡湯的可能。
這樣一來對於袁紹而言最好的結果那便是東邊的青州能夠打出一場輝煌的“左勾拳”。先把地盤占到,然後在慢慢消化,到時候就算還有一點地方諸如河南、潁川、南陽之類的就算暫時放棄也無妨,畢竟今時不比往日,更別說他撤退前也會好好梳理梳理這些地方,力求盡量不給並州軍留下什麽好東西,那麽這些殘破之地袁紹軍就算放棄了也無妨大雅。
終歸對袁紹而言,雖然這一番謀劃因為烏巢的大火而顯得不太完美。但還算得上是占了大便宜的,所以除非袁紹是處女座,否則倒也不必真的自己跟自己較勁到那種程度。
有那種閑工夫還不如想一想先把眼前的那隻黑皮矮子吃到嘴裏吧。
畢竟傳說中冴子這種生物就算煮熟了也還是能從嘴邊飛走的。
總覺得有什麽不對,但又似乎沒什麽不對的,至少孟波童鞋對於這一點那是深有感觸的吧。
至於在袁紹身後的逢紀和郭圖,兩位分屬於兩位袁氏公子陣營的首席謀士都從彼此的眼睛裏看到驚駭的神色。他們都並未掩飾自己此時的心情,或者說就算想要掩飾也是完全做不到。
眼前發生的這一切讓他們兩個人都有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他們兩個都不是這一計劃的製定者,但當這個計劃執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卻都參與了進來,雖說這並不能讓他們窺探到這個計劃的全貌。可哪怕僅僅隻是管中窺豹,也足以讓他們這樣的智者了解到很多的東西,而也恰是如此。才會讓他們此時的內心如此不平靜。
這一係列的計劃並非出自袁紹身邊任何的一位謀士,而是源於那位已經動身前往青州的袁家庶子和圍繞在他身邊,以潁川荀氏庶子荀蕤和河內山氏庶子山陽為核心“袁方幕僚團”。
如果不是袁紹最後揭開謎底,這兩位甚至根本不知道那一係列的謀劃來自於遠在官渡數百裏之外的地方,而且那一步一步的計算也讓兩個人感到真真正正的心寒。
雖然整個謀劃的最開端,便是那孟岱囚殺許攸家人的事情應該隻是一個偶發事件,但能夠快速反應過來並且將這個突然的事件演化成一場龐大的謀略,袁方的智慧當真是令人驚訝。
而且在逢紀和郭圖這兩位崇尚陰謀論的謀士看來,就算是在孟岱殺人這件事上。若是真的有心,其實也完全可以通過一步步精妙的動作。借著孟岱之手到達其想要的結果。
否則許攸固然是個貪婪無度之人,他的家人在索賄這一行也算得上是行家裏手。卻又為何會突然犯下那麽低級的錯誤,貪婪到衝昏了頭腦才會收受多家賄賂,最終引發一場巨大的風波。
更不要說許攸當時那也算得上是袁紹身邊的寵臣,並沒有被袁紹所疏遠,所不能說言聽計從,但當田豐失勢的情況下,縱然逢紀和郭圖都有心爭奪,但不可否認的是,許攸的確是當時最有可能登上那個位置的人。所以試想要對這樣的袁紹寵臣的家人開刀問斬,就算孟岱不將公文直接發到袁紹手中,私底下也至少應該問一問他的好友逢紀的意見吧。
可惜沒有,一切都沒有,孟岱就好像一個莽夫一樣,將許攸百餘口的家人乃至家仆統統砍了腦袋,固然引得信都熱會輿論一片叫好的同時,也將許攸推向那個極為尷尬的境地。
其實不論是逢紀,還是郭圖,都曾經在私底下向袁紹諫言,表示許攸家人被殺,沒有了與冀州的羈絆反而增加了無數的怨恨,絕對會成為一顆不安定的變數。唯一不同的是,作為孟岱的好友,為了不削弱支持三公子袁尚的力量,逢紀是建議袁紹這個借口處理掉許攸。而郭圖則還希望能夠替他所支持的大公子再多找尋一些助力,所以希望袁紹將許攸發配到青州。
但是這兩個人萬萬沒有想到那個家夥竟然讓許攸在不自覺中成為了一位“死間”,可以說以如今的情勢發展下去。就算曹操能夠得以身免,許攸也必然會成為曹操泄憤的對象。
之後許攸的行動顯然都在那一位的算計之中。於是袁紹做出準備攻打敖倉的假象,還有烏巢所存在的漏洞都被許攸告知給了曹操,並最終變成了如今的這個局麵。
雖然淳於瓊的愚蠢讓袁紹的計劃最終有了一點瑕疵,但這熊熊烈火也的確成為了曹操的催命符,身陷死地的窘境讓他根本沒有辦法從容調度部隊,袁紹甚至可以從從容容圍殺那位英勇地站出來努力為曹操爭取哪怕並不多時間的路昭和他的親隨們。
但也恰恰是曹操這位袁紹眼中的生死大敵之一的敗亡,更是讓兩位謀主對導演了這一切的那個男人更加忌憚起來,尤其是已經到達青州。離開了各種桎梏之後,他將會一飛衝天到什麽程度——昔日楚地有一神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卻隻為一飛衝天,一鳴驚人。
袁紹還活著的時候,尚且能夠用父子的恩情壓製得住這位庶出的袁家公子,可是一旦袁紹離世,以如今的情況看,不論袁譚還是袁尚。恐怕就算有他們的輔佐想要戰勝那個人也並不容易吧,哪怕他已經從幕後走向前台,理論上的威脅度小了一點。可在如今袁紹有些心急,任何隻要能夠讓他獲勝的辦法他都會放棄一切成見采納的情況下,一個好用的兒子恐怕無論如何都會比一個有正統血統的兒子更能得到他的親睞吧。
他們兩個看起來都不能再坐以待斃,甚至再繼續內鬥下去的話隻會給那個庶子更多的機會。
相視一笑,雖然彼此之間的笑容都有著幾分無奈和苦澀,但無疑的是,兩個人的這一笑,標誌著曾經劍拔弩張,幾乎快要陷入到明麵上分裂的兩股勢力。在今夜完成了重組和合並。
接下來,他們將再一次攜手共進。就好像當初麵對董卓,麵對韓馥。麵對公孫瓚那樣,而且他們相信就算敵人再如何難纏,隻要他們精誠合作,就一定能夠戰勝那些強敵!
雖然在下一刻兩個人立刻將頭撇向另一邊做嘔吐狀的結果讓人實在是不得不對上麵的說法產生各種各樣的懷疑,不過不管怎麽說,兩個人總算是又一次在某個問題上取得了一致。
真是可喜可賀可口可樂。
眼看著曹操寧願在烏巢的熊熊烈火裏待著,似乎也沒有想要突圍的意思,雖然袁紹覺得以他對曹操這位好基友的了解簡直不科學,但考慮到曹操的人設畢竟和那位第六天燒烤魔王差不多,所以說在自己的最期讓火焰徹底吞噬自己的屍體,讓袁紹連手捧著屍體或者頭顱好好哭上一哭紀念一下曾經與好基友的美好時光的機會也沒有倒也不能說完全不可能。
雖然還打算再等一等,等火勢變小之後再去給自己的好基友收屍,不過總覺得如果不能親眼看見那隻黑皮矮子的屍體,袁紹就總覺得對方或許並不會死,就好像那位第六天燒烤魔王一樣就算被幹掉,也能夠通過與不知道哪裏來的奇奇怪怪的生物簽訂契約重回這個世界。
畢竟他袁紹的身邊可沒有身上裝著奇怪的可以吸收光球的護臂的勇(ben)者(dan),所以說果然還是自己親自確認一下才能讓袁紹感到安心。
於是,他下達了向曹操軍發起最後一戰的命令。
而就在他的聲音剛剛落下,一個巨大的嗓門便在夜空中響起:
“袁紹軍的士兵你們聽好了,你們已經被包圍了!再重複一遍,你們已經被包圍了!立刻放下你們手中的武器,陛下會給你們寬大處理的!不要試圖采取任何的攻擊行為,這都將會引發我們對你們的攻擊,勿謂言之不預……書實,這會台詞沒念錯吧。”
原本緊張的情緒卻被最後那一句雖然明顯聲音小了很多,但依然可以清晰傳進每一個人耳朵裏的話給衝淡了不少,可即使是這樣,這突如其來出現的莫名的聲音,和聲音之中表達出來的目的,卻讓那些在這種情況下依然還能夠保持冷靜的人產生了深深的憂慮。
最為重要的是,這位人覺得剛才似乎在耳邊響起了一個他們極為熟悉的名字,那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宛如夢魘一般一樣的名字。
這,這怎麽可能?!
而更加令他們感到不安的,是原本一直躲在烏巢裏的曹操軍也在這個時候選擇了突圍——雖然他並不清楚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麽,甚至因為火海的阻擋他也聽不太清楚剛才回蕩在夜空中的那聲響到底意味著什麽,但身為一名優秀的戰場統帥的他敏銳地感覺到了袁紹軍出現的動搖,於是二話不說便下達了突圍的命令。
不趁你病要你命,難道還等著你反殺麽!
雖然曹操的心中這個時候多少還帶著一點點逃出生天的僥幸吧。
雖然認真來說,他現在距離脫險還有著相當的一段距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