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叛軍、一炷香的時間內被全殲在七裏峽的北口。
嶽飛一接到耶律真這樣的回報,當即就要發怒、向他問責。
然而當奉命傳遞軍牒的通行傳兵說出是那些叛軍自尋死路、主動對著峽穀北口發起攻擊,才迫使耶律統領不得不下令全軍開火之後,嶽飛卻笑了。
嶽飛為什麽笑呢?因為耶律真是他的學生,能夠被他看重、少數幾個出身名門的官宦子弟。
他了解耶律真,長期以來被旁人流言蜚語、背後指點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耶律真總算是有了一次揚眉吐氣的機會。
不要說那些北燕的少壯派將領本身就是一群牛一樣身體、豬一般頭腦的蠢貨。用嶽飛相信,如果耶律真下令讓宋軍開始辱罵,宋軍的咒罵話語會讓諸如夾穀謝奴那樣的老將都絕對難以忍受。
不能忍受,必然發起攻擊。一發起攻擊,便中了耶律真的激將法。隻要中了激將法,他耶律真不用如蕭斛寧一般去抗命,還是奪取了這場“獻禮之戰”的頭功。
知子莫若父、知徒莫如師。嶽飛笑過之後,不想再為此事去與耶律真過多計較。因為嶽飛此刻更關心的是王貴、那個跟隨他一起從湯陰老家走出來的好兄弟帶著那七千名選鋒騎兵進展得如何了。
就在嶽飛翹首企盼時,一份軍牒送至了他的麵前。
王貴分兵兩路,充分發揚了紅巾軍時代傳承下來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優良傳統。隻用了一個多時辰便全軍翻閱崇山雲嶺,穿插到了剩下的那七八千、三路叛軍的身後。
當耶律真在七裏峽北口全殲第一波叛軍的時候,王貴也帶著他的七千騎兵從後方對著那七八千叛軍展開了攻擊。
不過王貴的攻擊不是為了消滅敵人發起的,他是在得知七裏峽是嶽飛定下來要作為圍殲所有叛軍之地的通報後,對著那七八千叛軍展開了壓迫式佯攻戰術。
在王貴的佯攻之下。那七八千叛軍果然中計,被打了幾次之後集體調頭就朝著七裏峽方向逃竄過去。
趕鴨子上架、攆狗進洞。王貴在給嶽飛的軍牒上的這段話,讓嶽飛看過之後忍不住放聲大笑。口中道:“兄弟就是兄弟,哈哈。雖然他用詞很粗鄙,但卻是真的說出了本將軍的心中所想來……”
知道嶽飛心中所想的,不隻是王貴一個人。
黃縱,本是文官、宣和三年進士出身。當日在東峽關上初次見到劉行的時候,他還隻是嶽飛帳下的一名參讚、一個幕僚而已。
可是如今,黃縱的才幹在東峽關上被劉行發現後,一顆明珠不再暗淡。惜才、愛才的劉行沒有因為他是嶽飛的幕僚而刻意防備他與嶽飛,讓他進了講武堂。
先是高級將官班第二名畢業。黃縱成為了劉行的門生。接著他便被留在了講武堂中,擔任起教官來。
教官,不是教授。教授是隻管講兵法、傳陣法,授文學、說規法的文職教務。教官不同,教官是要研習戰術戰法、和學兵一起練騎術、練射術,一起去潛心修行的武職教務……
如今的黃縱,在劉行調撥給講武堂那源源不斷地神丹幫助下,也已經變成了一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全才。
這樣一位全才,從一接到嶽飛的號令時便已猜出了嶽飛是要在北燕之地尋一處地方,將原本是劉行最擅長的“包餃子”戰法使出來。
所以在王貴帶著選鋒騎兵一路追趕之下。那些北燕叛軍亡命被逃的時候,黃縱帶著他的炮兵標分兵撒向了北燕叛軍逃竄必經之路的兩側大山上。
叛軍奔逃,完全是沒有了軍紀的。失去了軍紀。自然一跑起來就變得異常渙散。
黃縱讓他的炮兵們占據了山上、挖掘好陣地要做什麽呢?他要做的隻是一件事,用火炮把那些不按照王貴希望他們奔逃路線亂跑的叛軍給轟到正軌豎行去,逼著他們按照王貴和嶽飛想要的路線朝著七裏坡方向逃。
在給嶽飛回報的軍牒中,黃縱也難得一見的粗鄙了一次,是這樣寫的:不讓喪家之犬去亂竄,免得害了無辜人……
黃縱拿大炮逼著逃兵走“正路”,與他相比,同樣也是文官出身的孫革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因為王貴手下那是騎兵,來求如風、形如閃電、攻如猛虎。叛軍想擋擋不住。黃縱手下那是炮兵,製敵千步外、殺敵於無形。叛軍根本不敢去嚐試靠近對攻。
而孫革手下呢?那是一群隻穿著薄薄軟甲,全都是一手火銃一手鉤鐮短槍、北上背著一麵青藤盾的山地步兵。
無論是從行軍速度上、殺敵能力上。還是自身防禦能力上。山地步兵比不了騎兵,更比不上炮兵。
但是孫革和黃縱一樣,都是從帶兵一行動便猜出了嶽飛的用意。明知實力不如王貴和黃縱,孫革還是下了個狠心、帶著他的山地步兵接上黃縱炮兵部隊構築的兩翼防線,從兩側山上列出陣勢來加入到“趕狗入洞”的行列中。
可是那些北燕叛軍雖然愚蠢,卻不是真的很傻。當一些北燕叛軍逃到靠近七裏峽附近的時候,看清楚兩翼山上不再是那些千步之外殺人於無形的宋軍炮兵,而是一群輕裝輕火力的山地步兵後,他們呼嘯著縱馬便撲向了孫革的手下。
不過可惜、十分可惜的是,孫革手下的兵馬是四路大軍中火力最弱、防禦力最差的。可惜的是那些叛軍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是,那就是強加手下無弱兵、劉行手下沒孬兵。
孫革兵馬戰力不足,孫革卻是個擅長使用山地戰術和各種陷阱、機關的人。
當那些叛軍呼嘯著才衝到半山腰時,獵人捕獵的釘排、木刺,各種機關中射出去的木箭和從高處掉落的巨石,隻在一眨眼的功夫便讓幾百個叛軍在根本連宋軍影子都摸到時去了酆都城。
沒等剩下的叛軍回過神來,孫革一聲令下、號角聲起。在那片叛軍衝鋒地帶的兩側,成群的宋軍山地步兵迅速穿越叢林、穿插到了叛軍的左右。
“砰、砰、砰……”
火銃聲齊響,各種箭矢、短弩齊射。隻是一個回合,剩下的數千叛軍也大步去追趕著先死去的那些叛軍,一起去了酆都城向十殿閻羅述說劉行手下的軍隊如今有多麽可怕了……
五千人,在王貴追趕、黃縱規製、孫革血戰阻擊之下,最後隻有五千名叛軍逃進了七裏峽。
然而就在那五千人逃入七裏峽的時候,嶽飛的軍令由幾隻飛鷂送到了王貴、耶律真、孫革和黃縱的手上。四人接到的軍令是相同的,隻有一行字:四路合擊、峽穀圍殲,為太傅加冠壽辰獻禮。(未完待續。)
嶽飛一接到耶律真這樣的回報,當即就要發怒、向他問責。
然而當奉命傳遞軍牒的通行傳兵說出是那些叛軍自尋死路、主動對著峽穀北口發起攻擊,才迫使耶律統領不得不下令全軍開火之後,嶽飛卻笑了。
嶽飛為什麽笑呢?因為耶律真是他的學生,能夠被他看重、少數幾個出身名門的官宦子弟。
他了解耶律真,長期以來被旁人流言蜚語、背後指點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耶律真總算是有了一次揚眉吐氣的機會。
不要說那些北燕的少壯派將領本身就是一群牛一樣身體、豬一般頭腦的蠢貨。用嶽飛相信,如果耶律真下令讓宋軍開始辱罵,宋軍的咒罵話語會讓諸如夾穀謝奴那樣的老將都絕對難以忍受。
不能忍受,必然發起攻擊。一發起攻擊,便中了耶律真的激將法。隻要中了激將法,他耶律真不用如蕭斛寧一般去抗命,還是奪取了這場“獻禮之戰”的頭功。
知子莫若父、知徒莫如師。嶽飛笑過之後,不想再為此事去與耶律真過多計較。因為嶽飛此刻更關心的是王貴、那個跟隨他一起從湯陰老家走出來的好兄弟帶著那七千名選鋒騎兵進展得如何了。
就在嶽飛翹首企盼時,一份軍牒送至了他的麵前。
王貴分兵兩路,充分發揚了紅巾軍時代傳承下來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優良傳統。隻用了一個多時辰便全軍翻閱崇山雲嶺,穿插到了剩下的那七八千、三路叛軍的身後。
當耶律真在七裏峽北口全殲第一波叛軍的時候,王貴也帶著他的七千騎兵從後方對著那七八千叛軍展開了攻擊。
不過王貴的攻擊不是為了消滅敵人發起的,他是在得知七裏峽是嶽飛定下來要作為圍殲所有叛軍之地的通報後,對著那七八千叛軍展開了壓迫式佯攻戰術。
在王貴的佯攻之下。那七八千叛軍果然中計,被打了幾次之後集體調頭就朝著七裏峽方向逃竄過去。
趕鴨子上架、攆狗進洞。王貴在給嶽飛的軍牒上的這段話,讓嶽飛看過之後忍不住放聲大笑。口中道:“兄弟就是兄弟,哈哈。雖然他用詞很粗鄙,但卻是真的說出了本將軍的心中所想來……”
知道嶽飛心中所想的,不隻是王貴一個人。
黃縱,本是文官、宣和三年進士出身。當日在東峽關上初次見到劉行的時候,他還隻是嶽飛帳下的一名參讚、一個幕僚而已。
可是如今,黃縱的才幹在東峽關上被劉行發現後,一顆明珠不再暗淡。惜才、愛才的劉行沒有因為他是嶽飛的幕僚而刻意防備他與嶽飛,讓他進了講武堂。
先是高級將官班第二名畢業。黃縱成為了劉行的門生。接著他便被留在了講武堂中,擔任起教官來。
教官,不是教授。教授是隻管講兵法、傳陣法,授文學、說規法的文職教務。教官不同,教官是要研習戰術戰法、和學兵一起練騎術、練射術,一起去潛心修行的武職教務……
如今的黃縱,在劉行調撥給講武堂那源源不斷地神丹幫助下,也已經變成了一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全才。
這樣一位全才,從一接到嶽飛的號令時便已猜出了嶽飛是要在北燕之地尋一處地方,將原本是劉行最擅長的“包餃子”戰法使出來。
所以在王貴帶著選鋒騎兵一路追趕之下。那些北燕叛軍亡命被逃的時候,黃縱帶著他的炮兵標分兵撒向了北燕叛軍逃竄必經之路的兩側大山上。
叛軍奔逃,完全是沒有了軍紀的。失去了軍紀。自然一跑起來就變得異常渙散。
黃縱讓他的炮兵們占據了山上、挖掘好陣地要做什麽呢?他要做的隻是一件事,用火炮把那些不按照王貴希望他們奔逃路線亂跑的叛軍給轟到正軌豎行去,逼著他們按照王貴和嶽飛想要的路線朝著七裏坡方向逃。
在給嶽飛回報的軍牒中,黃縱也難得一見的粗鄙了一次,是這樣寫的:不讓喪家之犬去亂竄,免得害了無辜人……
黃縱拿大炮逼著逃兵走“正路”,與他相比,同樣也是文官出身的孫革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因為王貴手下那是騎兵,來求如風、形如閃電、攻如猛虎。叛軍想擋擋不住。黃縱手下那是炮兵,製敵千步外、殺敵於無形。叛軍根本不敢去嚐試靠近對攻。
而孫革手下呢?那是一群隻穿著薄薄軟甲,全都是一手火銃一手鉤鐮短槍、北上背著一麵青藤盾的山地步兵。
無論是從行軍速度上、殺敵能力上。還是自身防禦能力上。山地步兵比不了騎兵,更比不上炮兵。
但是孫革和黃縱一樣,都是從帶兵一行動便猜出了嶽飛的用意。明知實力不如王貴和黃縱,孫革還是下了個狠心、帶著他的山地步兵接上黃縱炮兵部隊構築的兩翼防線,從兩側山上列出陣勢來加入到“趕狗入洞”的行列中。
可是那些北燕叛軍雖然愚蠢,卻不是真的很傻。當一些北燕叛軍逃到靠近七裏峽附近的時候,看清楚兩翼山上不再是那些千步之外殺人於無形的宋軍炮兵,而是一群輕裝輕火力的山地步兵後,他們呼嘯著縱馬便撲向了孫革的手下。
不過可惜、十分可惜的是,孫革手下的兵馬是四路大軍中火力最弱、防禦力最差的。可惜的是那些叛軍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是,那就是強加手下無弱兵、劉行手下沒孬兵。
孫革兵馬戰力不足,孫革卻是個擅長使用山地戰術和各種陷阱、機關的人。
當那些叛軍呼嘯著才衝到半山腰時,獵人捕獵的釘排、木刺,各種機關中射出去的木箭和從高處掉落的巨石,隻在一眨眼的功夫便讓幾百個叛軍在根本連宋軍影子都摸到時去了酆都城。
沒等剩下的叛軍回過神來,孫革一聲令下、號角聲起。在那片叛軍衝鋒地帶的兩側,成群的宋軍山地步兵迅速穿越叢林、穿插到了叛軍的左右。
“砰、砰、砰……”
火銃聲齊響,各種箭矢、短弩齊射。隻是一個回合,剩下的數千叛軍也大步去追趕著先死去的那些叛軍,一起去了酆都城向十殿閻羅述說劉行手下的軍隊如今有多麽可怕了……
五千人,在王貴追趕、黃縱規製、孫革血戰阻擊之下,最後隻有五千名叛軍逃進了七裏峽。
然而就在那五千人逃入七裏峽的時候,嶽飛的軍令由幾隻飛鷂送到了王貴、耶律真、孫革和黃縱的手上。四人接到的軍令是相同的,隻有一行字:四路合擊、峽穀圍殲,為太傅加冠壽辰獻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