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一出,西南總督的職責一目了然。種師中聽到劉行給曾煒傑定義出的主要戰略任務以後,心中立即明白了與其說這是劉行為了不讓其他總督小瞧曾煒傑,同時也是為接下去大宋北朝的戰略擴張在做好了鋪墊。
劉行也不想對種師中藏而不言,在他胡思亂想之際直接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來。
彩雲之南、蒼山洱海之間的大理國如今主動示好,那個國家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對於大理,劉行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感,所以直接明確地將其定義為“可以長久友善之藩屬國”。
既然認定要將大理作為長久友善之藩屬國,那麽自從晚唐以來就經常性對中原王朝形成的吐蕃如今不斷侵擾其境之舉,自然就等於是觸犯到了大宋北朝、觸犯到了劉行的利益與尊嚴。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亂我大宋者、必滅其族。”那一句劉行喊響的話,當談到大理問題時被劉行再次用了上來。不過這一次在這句話之後,劉行又增加了一句:“擾我友邦者、嚴懲不恕”。
嚴懲不饒恕,那麽劉行準備怎樣去嚴懲吐蕃呢?之前的一係列榷貿禁製隻是一個開始,如今前往吐蕃的特使已經走到了西康。待其到達吐蕃的時候,相比榷貿禁製的作用也應該發揮出來了。
如果到那個時候,那些吐蕃的王族不知道見好就收、就勢下台階地勒令其部族停止對大理的進犯,劉行十分明確地告訴種師中:“發西南三軍入大理,助大理戍邊痛擊進犯之敵。”
用三個軍去進入大理,在大理與吐蕃的邊境地帶構築起一條全部由大宋北朝皇家部隊組成的防線來,這是劉行給曾煒傑那個西南總督定下來的日後首重之事。
你吐蕃不是能擾人邊境嗎?好,看看是你那些騎著犛牛的高原騎兵厲害。還是我大宋王朝的皇家部隊厲害。大理整不住你們,我大宋來收拾你……
劉行此言一落,種師中卻揮舞了下手臂、驚疑地開口道:“你要讓曾煒傑譴兵入大理。這怕是有兩個問題了。其一,大理那國主會同意我大宋之兵入其國境嗎?其二。若是我大宋之兵真的去與吐蕃正麵開戰,不會激怒吐蕃、反使戰火引入我朝西疆嗎?”
聽到他的這兩個疑問,劉行淡然的笑著道:“共建聯盟的第一個成員國,我便準備拉上大理國加入。有了聯盟的關係、有了聯盟的盟約在,我相信大理國主沒理由、更加不會反對我皇家部隊進入其國境。畢竟這是我朝去替他看家護院,打起來損失的也是我朝之兵。”
言語微一停,劉行旋即變作詭笑道:“我既然決定日後讓我朝的皇家部隊直接去與吐蕃人正麵交戰,自然也想到了那些家夥會繞道去攻我的寧夏等地。所以呢。我九哥的京西總督府也就不會隻是養兵、也就有了輪戰練兵的機會了。我不怕他來攻,怕的是他不來。”
不怕來攻、反而怕不來。這話如果從別人的嘴裏說出來,種師中肯定會將其視為唯恐天下不亂、禍國殃民之賊人。
可是這話從劉行嘴裏說出來,以劉行一貫的作風、即便是打仗也絕對不會真的讓本朝國庫真的去損耗巨大,甚至是變成因戰爭走向貧窮。相反還會“以戰養戰”之法頻用之下,讓北朝之軍力更加強盛。
所以種師中聽到劉行說出這樣的話之後,沒有反駁、隻是淡淡地說道:“看來你小子是已經想好全盤對付吐蕃之策,好吧、我也不多言。你現在是我大宋的首輔、大宋的宰相,你師叔我隻是個兵部尚書、出力氣幹活的。你怎樣說,我隻管怎樣去盡量做好便是。”
耳聽這有些酸溜溜的話。劉行也隻能是苦笑一下,接著又將話題重新拉回正題、繼續闡述起自己想好的深入革新計劃來。
塞北楊沂中、西北有劉錡,江北有吳玠、西南有曾煒傑。地盤就這麽大。原本的五大總督之間突然多出一個曾煒傑來,那劉子羽怎麽辦?嶽飛怎麽辦?這是種師中在劉行重新將話題轉入正題後,提出的一個很重要問題。
見他如此問,劉行也不含糊、直言讓劉子羽改統京東,將山東、河北與河南三個省交給他去管勾。
在京東總督的兵力上,劉行也明確定製河南與山東每省兩個軍,河北三個軍。三省一共給劉子羽七個軍、五十六萬皇家陸軍的編製。
陸軍的編製上人數看上去少了,但劉行並非真的讓劉子羽輕鬆下來。在陸軍之外,山東寧海海軍、河北橫海海軍的二十四萬人全部交給他去管勾。
在皇家海軍與陸軍之外。山東與河北將作為大宋空軍最重要的兵員操訓地,各自配屬一個常規的皇家空軍軍級編製單位歸劉子羽管勾。
劉子羽有了去處。正帶著大軍在草原上四處追殺塔塔兒與其聯盟部族中的嶽飛呢?
嶽飛的去處,劉行一說出來、種師中當時便驚得險些趴在書案上:“擢嶽飛為樞密院同知、大宋皇家部隊總部副總參軍使兼領聯勤參軍部總監督。授其鎮北大將軍銜、升為從一品秩。”
嶽飛隻是個署理總督,現在的品秩實際上隻是個正二品的巡撫銜而已,他的軍階也不過是上將軍銜。種師中怎麽都沒想到他人還在草原上,劉行這廂裏竟給他才有微功、立即擢升。
“嶽飛功不及楊沂中、吳玠,才能未必比二劉強。行兒,你如此微功高擢,怕是會讓其他四人乃至軍中更多的人感覺你這完全是在以私情定用人呀!”種師中驚愕中遲疑了一下,還是決定說出他的質疑之言來。
聽到他這質疑,劉行知道一定也是會代表了軍中很多人心思的一種想法。
淡淡地笑了笑,劉行從容異常地道:“我隻是擢他軍階與職司,又沒晉他的爵位。無論是吳玠、劉子羽,還是我九哥,他們哪個不明白爵位在身才是長久事、軍階與職司隨時都可以被貶、被變換的呢?”(未完待續。)
劉行也不想對種師中藏而不言,在他胡思亂想之際直接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來。
彩雲之南、蒼山洱海之間的大理國如今主動示好,那個國家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對於大理,劉行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感,所以直接明確地將其定義為“可以長久友善之藩屬國”。
既然認定要將大理作為長久友善之藩屬國,那麽自從晚唐以來就經常性對中原王朝形成的吐蕃如今不斷侵擾其境之舉,自然就等於是觸犯到了大宋北朝、觸犯到了劉行的利益與尊嚴。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亂我大宋者、必滅其族。”那一句劉行喊響的話,當談到大理問題時被劉行再次用了上來。不過這一次在這句話之後,劉行又增加了一句:“擾我友邦者、嚴懲不恕”。
嚴懲不饒恕,那麽劉行準備怎樣去嚴懲吐蕃呢?之前的一係列榷貿禁製隻是一個開始,如今前往吐蕃的特使已經走到了西康。待其到達吐蕃的時候,相比榷貿禁製的作用也應該發揮出來了。
如果到那個時候,那些吐蕃的王族不知道見好就收、就勢下台階地勒令其部族停止對大理的進犯,劉行十分明確地告訴種師中:“發西南三軍入大理,助大理戍邊痛擊進犯之敵。”
用三個軍去進入大理,在大理與吐蕃的邊境地帶構築起一條全部由大宋北朝皇家部隊組成的防線來,這是劉行給曾煒傑那個西南總督定下來的日後首重之事。
你吐蕃不是能擾人邊境嗎?好,看看是你那些騎著犛牛的高原騎兵厲害。還是我大宋王朝的皇家部隊厲害。大理整不住你們,我大宋來收拾你……
劉行此言一落,種師中卻揮舞了下手臂、驚疑地開口道:“你要讓曾煒傑譴兵入大理。這怕是有兩個問題了。其一,大理那國主會同意我大宋之兵入其國境嗎?其二。若是我大宋之兵真的去與吐蕃正麵開戰,不會激怒吐蕃、反使戰火引入我朝西疆嗎?”
聽到他的這兩個疑問,劉行淡然的笑著道:“共建聯盟的第一個成員國,我便準備拉上大理國加入。有了聯盟的關係、有了聯盟的盟約在,我相信大理國主沒理由、更加不會反對我皇家部隊進入其國境。畢竟這是我朝去替他看家護院,打起來損失的也是我朝之兵。”
言語微一停,劉行旋即變作詭笑道:“我既然決定日後讓我朝的皇家部隊直接去與吐蕃人正麵交戰,自然也想到了那些家夥會繞道去攻我的寧夏等地。所以呢。我九哥的京西總督府也就不會隻是養兵、也就有了輪戰練兵的機會了。我不怕他來攻,怕的是他不來。”
不怕來攻、反而怕不來。這話如果從別人的嘴裏說出來,種師中肯定會將其視為唯恐天下不亂、禍國殃民之賊人。
可是這話從劉行嘴裏說出來,以劉行一貫的作風、即便是打仗也絕對不會真的讓本朝國庫真的去損耗巨大,甚至是變成因戰爭走向貧窮。相反還會“以戰養戰”之法頻用之下,讓北朝之軍力更加強盛。
所以種師中聽到劉行說出這樣的話之後,沒有反駁、隻是淡淡地說道:“看來你小子是已經想好全盤對付吐蕃之策,好吧、我也不多言。你現在是我大宋的首輔、大宋的宰相,你師叔我隻是個兵部尚書、出力氣幹活的。你怎樣說,我隻管怎樣去盡量做好便是。”
耳聽這有些酸溜溜的話。劉行也隻能是苦笑一下,接著又將話題重新拉回正題、繼續闡述起自己想好的深入革新計劃來。
塞北楊沂中、西北有劉錡,江北有吳玠、西南有曾煒傑。地盤就這麽大。原本的五大總督之間突然多出一個曾煒傑來,那劉子羽怎麽辦?嶽飛怎麽辦?這是種師中在劉行重新將話題轉入正題後,提出的一個很重要問題。
見他如此問,劉行也不含糊、直言讓劉子羽改統京東,將山東、河北與河南三個省交給他去管勾。
在京東總督的兵力上,劉行也明確定製河南與山東每省兩個軍,河北三個軍。三省一共給劉子羽七個軍、五十六萬皇家陸軍的編製。
陸軍的編製上人數看上去少了,但劉行並非真的讓劉子羽輕鬆下來。在陸軍之外,山東寧海海軍、河北橫海海軍的二十四萬人全部交給他去管勾。
在皇家海軍與陸軍之外。山東與河北將作為大宋空軍最重要的兵員操訓地,各自配屬一個常規的皇家空軍軍級編製單位歸劉子羽管勾。
劉子羽有了去處。正帶著大軍在草原上四處追殺塔塔兒與其聯盟部族中的嶽飛呢?
嶽飛的去處,劉行一說出來、種師中當時便驚得險些趴在書案上:“擢嶽飛為樞密院同知、大宋皇家部隊總部副總參軍使兼領聯勤參軍部總監督。授其鎮北大將軍銜、升為從一品秩。”
嶽飛隻是個署理總督,現在的品秩實際上隻是個正二品的巡撫銜而已,他的軍階也不過是上將軍銜。種師中怎麽都沒想到他人還在草原上,劉行這廂裏竟給他才有微功、立即擢升。
“嶽飛功不及楊沂中、吳玠,才能未必比二劉強。行兒,你如此微功高擢,怕是會讓其他四人乃至軍中更多的人感覺你這完全是在以私情定用人呀!”種師中驚愕中遲疑了一下,還是決定說出他的質疑之言來。
聽到他這質疑,劉行知道一定也是會代表了軍中很多人心思的一種想法。
淡淡地笑了笑,劉行從容異常地道:“我隻是擢他軍階與職司,又沒晉他的爵位。無論是吳玠、劉子羽,還是我九哥,他們哪個不明白爵位在身才是長久事、軍階與職司隨時都可以被貶、被變換的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