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刑部勾決
皇帝拿起筆在禮部具折陳奏的《奉旨辦理回鸞事宜》折子的留白處批了一句:“知道了。”隨手交給一旁伺候的內侍,後者拿過晾好歸總不提。這邊,刑部六堂官已經打起門簾,有鄭親王端華引領著走進殿來。
內侍擺好拜墊退在一邊,以阿勒精阿為首,周祖培,趙光等拜倒在地:“給皇上請安。”
“伊裏。”這是一句滿語,起立的意思。
“謝皇上。”幾個人爬起身來,阿勒精阿越班而出。他也是刑部尚書,不過更多的時候都是由周祖培奏對,這一次大約是想在皇上麵前表功,主動的搶過了這個差事:“皇上,奴才們這一次是為桂省逆案一事而來的。刑部與大理寺,都察院的幾位老爺會商過了。”
“不許這樣和皇上說話,什麽老爺不老爺的?”
一句話沒有說完就給端華迎頭訓斥了一句,阿勒精阿嚇得縮了下脖子,期期艾艾的抬眼瞄了一下皇帝,趕忙又低下頭去:“是!王爺教訓的是,是奴才糊塗!”
“朕看你也是個懵懂的,還是讓他來奏對吧?”皇帝口中的他,自然就是周祖培了。
阿勒精阿求榮不成,居然孩子氣的撅起了嘴角,皇帝高居在上,這個小動作給他看見了,心中甚是覺得好笑:“鄭王?”
端華站在那裏,是看不見低頭奏答的他的表情的,不知道皇帝叫自己做什麽,趕忙一躬身:“奴才在!”
“阿勒精阿還不願意了呢!唔,你沒有看見嗎?他還撅嘴呢!”
皇帝難得的一句雋語出口,端華下意識的一樂:“奴才失儀!”
“算了。朕恕過了。”皇帝搖搖頭,放下了這段小小的插曲,看向周祖培:“周祖培,你來說吧?”
“是!”周祖培等人跪在後麵,也看不見阿勒精阿的表情,當然更加不能探身去端詳,當下躬身回奏:“回皇上話,老臣奉旨與三法司同審桂省逆案一節,已有定讞。具結成文,恭請皇上禦覽。”
“呈上來。”
內侍呈上奏折,皇帝接過來打開仔細端詳,一開始的內容是案情和捕獲經過,隨即便是審訊記錄,最後是刑部擬定的刑罰:洪秀全身為邪教首腦,謀大逆之事體清晰明白,該犯也已於桂省及押解赴京,三法司會同審理中供認不諱,按大清律,著淩遲處死、其家人,包括父,母,妻,兄一體同罪,具照此例處置。這便是所謂的誅九族了!
除了這些在世的之外,為了彰顯天威赫赫,派專差赴桂省,會同當地臬台衙門,將洪氏一族祖墳掘開,將上溯至三代的屍骨掘出,斷洪氏一族世世代代祭享。而其他的韋昌輝,楊秀清,肖朝貴,馮雲山,蒙上天等人,也俱照此辦理。同樣的是滅九族,斷祭享。
皇帝沉吟了很久,沒有就刑部擬定的刑罰做任何的表示,倒讓周祖培等人心下惴惴:“朕記得,有一名會逆匪首,名叫石達開的,在金田縣城外已經逃去了?是不是?”
“是!回皇上話,廣西那邊隨同會逆遞交來的公文中有此記載,石達開是在金田縣城外逸去的。時至今日,尚沒有捕獲。不過,他的家人卻已經一體捕獲,押到京中待審了。”
“你們是怎麽擬的?”
“回皇上話,臣等擬的是依成例辦理。”
“重了!”皇帝快速的說了一句,端起禦案旁的茶杯喝了一口:“洪秀全等人不用提,身犯不赦之罪,淩遲處死正是該犯人等應得之報。隻是,該犯父母蒼老,妻孥無辜,若是綁至街口,處以淩遲之刑,朕稍有不忍之意。”
“皇上宅心仁厚,誠乃聖明之君。”
“不用你來拍朕的馬屁。”皇帝的嘴角噙著一絲笑意,慢吞吞的接下去說道:“尚有一節:若是將洪犯人等的家人也綁至法場,隻恐場麵嘈雜,哭聲震天。見此場景,百姓怕也是心存寬憫的居多,認為彼等罪有應得的居少吧?而朕,萬萬不允許有此等狀況出現,洪秀全等犯乃是我朝開國以來第一大反案之首逆,若是不能彰顯天威,不能使百姓從中學得棄惡從善四字,這煌煌法理,條條律例,也便毋庸存留於世了。這一節,你要明白!”
“是!臣謹記皇上教誨。不敢有片刻或忘。”
“至於洪犯等人的家人嘛,就改為絞立決吧。於獄中行刑。”說到之類,皇帝清秀的臉蛋扳得緊緊的,似乎很是不解氣似的:“命眾犯臨場觀刑!也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做律法。”
周祖培心中一哆嗦,想不到這平時看起來溫文爾雅的主子,處罰起人犯來居然這麽狠毒!“還有,不要讓他們在刑前有自行了結之隙。朕要的是洪秀全等人一定要在天下人麵前被淩遲處死!”
“是!”
“哦,還有一節。石達開的家人暫時不在此列,待將該犯捕獲之後,循例辦理。”
“是。”周祖培答應一聲,看皇帝沒有其他的吩咐,這才跪安退出。
這一次辦差,三法司十三位堂官全數到齊,一個個翎頂輝煌,端坐如儀。刑部大堂中靜悄悄的,各人的跟班站在身後,侍奉茶水,準備手巾把,已經是八月初的天氣,卻覺得像是黃梅雨天一般,讓人難以開懷。
阿勒精阿抬頭看了看外麵的天色:“什麽時辰了?”
“回大人的話,已經是午正了。”
“午正了?駕帖怎麽還沒有到?不會是路上耽擱了吧?”
坐在一邊的大理寺正卿許乃普掏出打簧金表看了看,慢吞吞的搖搖頭:“不會的,今天之事事關重大,吳老爺不會誤了時辰的。”
阿勒精阿一扭臉:“來人,傳提牢司夏老爺!”
提牢司主事夏有權聽見傳喚,趕忙跑了上來:“給幾位大人請安!”
“夏老爺,這一次的差使是皇上吩咐下來的。可不敢出了半分紕漏。你知道嗎?”
“是,大人,小的已經讓人都準備好了。”
“那就好。”阿勒精阿點點頭:“下去吧,把洪秀全等人提出來,皇上的旨意說的清楚,讓一幹反賊臨場觀刑。”
“是!”
夏有權剛剛離開,刑部大街口傳來馬蹄聲,步軍統領衙門的武官,率領八名騎兵,在前開道,一輛藍呢後檔車緊隨在後,到了刑部大門前停穩――這是都察院掌京畿道的監察禦史吳克英到了。
按照清例,由刑部擬定斬監侯的犯人,在秋後處決的那一天,一律先綁赴刑場,臨時等皇帝禦殿,朱筆勾決,再由京畿道禦史,齎本到場,何者留,何者決?一一宣示,方可判定生死。這一次雖然是在刑部獄中行絞立決,也要等待皇帝勾決之後,再行辦理。
吳克英大步走進正堂,手中托著朱筆勾決的旨意,麵南而立,待眾人跪倒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之後,這才由周祖培升案,主管刑名的左侍郎趙光依禮庭參,再一次在聖旨前行了禮,然後齎本而出。
周祖培也隨即站了起來:“諸位,我們一起去吧?”
皇帝拿起筆在禮部具折陳奏的《奉旨辦理回鸞事宜》折子的留白處批了一句:“知道了。”隨手交給一旁伺候的內侍,後者拿過晾好歸總不提。這邊,刑部六堂官已經打起門簾,有鄭親王端華引領著走進殿來。
內侍擺好拜墊退在一邊,以阿勒精阿為首,周祖培,趙光等拜倒在地:“給皇上請安。”
“伊裏。”這是一句滿語,起立的意思。
“謝皇上。”幾個人爬起身來,阿勒精阿越班而出。他也是刑部尚書,不過更多的時候都是由周祖培奏對,這一次大約是想在皇上麵前表功,主動的搶過了這個差事:“皇上,奴才們這一次是為桂省逆案一事而來的。刑部與大理寺,都察院的幾位老爺會商過了。”
“不許這樣和皇上說話,什麽老爺不老爺的?”
一句話沒有說完就給端華迎頭訓斥了一句,阿勒精阿嚇得縮了下脖子,期期艾艾的抬眼瞄了一下皇帝,趕忙又低下頭去:“是!王爺教訓的是,是奴才糊塗!”
“朕看你也是個懵懂的,還是讓他來奏對吧?”皇帝口中的他,自然就是周祖培了。
阿勒精阿求榮不成,居然孩子氣的撅起了嘴角,皇帝高居在上,這個小動作給他看見了,心中甚是覺得好笑:“鄭王?”
端華站在那裏,是看不見低頭奏答的他的表情的,不知道皇帝叫自己做什麽,趕忙一躬身:“奴才在!”
“阿勒精阿還不願意了呢!唔,你沒有看見嗎?他還撅嘴呢!”
皇帝難得的一句雋語出口,端華下意識的一樂:“奴才失儀!”
“算了。朕恕過了。”皇帝搖搖頭,放下了這段小小的插曲,看向周祖培:“周祖培,你來說吧?”
“是!”周祖培等人跪在後麵,也看不見阿勒精阿的表情,當然更加不能探身去端詳,當下躬身回奏:“回皇上話,老臣奉旨與三法司同審桂省逆案一節,已有定讞。具結成文,恭請皇上禦覽。”
“呈上來。”
內侍呈上奏折,皇帝接過來打開仔細端詳,一開始的內容是案情和捕獲經過,隨即便是審訊記錄,最後是刑部擬定的刑罰:洪秀全身為邪教首腦,謀大逆之事體清晰明白,該犯也已於桂省及押解赴京,三法司會同審理中供認不諱,按大清律,著淩遲處死、其家人,包括父,母,妻,兄一體同罪,具照此例處置。這便是所謂的誅九族了!
除了這些在世的之外,為了彰顯天威赫赫,派專差赴桂省,會同當地臬台衙門,將洪氏一族祖墳掘開,將上溯至三代的屍骨掘出,斷洪氏一族世世代代祭享。而其他的韋昌輝,楊秀清,肖朝貴,馮雲山,蒙上天等人,也俱照此辦理。同樣的是滅九族,斷祭享。
皇帝沉吟了很久,沒有就刑部擬定的刑罰做任何的表示,倒讓周祖培等人心下惴惴:“朕記得,有一名會逆匪首,名叫石達開的,在金田縣城外已經逃去了?是不是?”
“是!回皇上話,廣西那邊隨同會逆遞交來的公文中有此記載,石達開是在金田縣城外逸去的。時至今日,尚沒有捕獲。不過,他的家人卻已經一體捕獲,押到京中待審了。”
“你們是怎麽擬的?”
“回皇上話,臣等擬的是依成例辦理。”
“重了!”皇帝快速的說了一句,端起禦案旁的茶杯喝了一口:“洪秀全等人不用提,身犯不赦之罪,淩遲處死正是該犯人等應得之報。隻是,該犯父母蒼老,妻孥無辜,若是綁至街口,處以淩遲之刑,朕稍有不忍之意。”
“皇上宅心仁厚,誠乃聖明之君。”
“不用你來拍朕的馬屁。”皇帝的嘴角噙著一絲笑意,慢吞吞的接下去說道:“尚有一節:若是將洪犯人等的家人也綁至法場,隻恐場麵嘈雜,哭聲震天。見此場景,百姓怕也是心存寬憫的居多,認為彼等罪有應得的居少吧?而朕,萬萬不允許有此等狀況出現,洪秀全等犯乃是我朝開國以來第一大反案之首逆,若是不能彰顯天威,不能使百姓從中學得棄惡從善四字,這煌煌法理,條條律例,也便毋庸存留於世了。這一節,你要明白!”
“是!臣謹記皇上教誨。不敢有片刻或忘。”
“至於洪犯等人的家人嘛,就改為絞立決吧。於獄中行刑。”說到之類,皇帝清秀的臉蛋扳得緊緊的,似乎很是不解氣似的:“命眾犯臨場觀刑!也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做律法。”
周祖培心中一哆嗦,想不到這平時看起來溫文爾雅的主子,處罰起人犯來居然這麽狠毒!“還有,不要讓他們在刑前有自行了結之隙。朕要的是洪秀全等人一定要在天下人麵前被淩遲處死!”
“是!”
“哦,還有一節。石達開的家人暫時不在此列,待將該犯捕獲之後,循例辦理。”
“是。”周祖培答應一聲,看皇帝沒有其他的吩咐,這才跪安退出。
這一次辦差,三法司十三位堂官全數到齊,一個個翎頂輝煌,端坐如儀。刑部大堂中靜悄悄的,各人的跟班站在身後,侍奉茶水,準備手巾把,已經是八月初的天氣,卻覺得像是黃梅雨天一般,讓人難以開懷。
阿勒精阿抬頭看了看外麵的天色:“什麽時辰了?”
“回大人的話,已經是午正了。”
“午正了?駕帖怎麽還沒有到?不會是路上耽擱了吧?”
坐在一邊的大理寺正卿許乃普掏出打簧金表看了看,慢吞吞的搖搖頭:“不會的,今天之事事關重大,吳老爺不會誤了時辰的。”
阿勒精阿一扭臉:“來人,傳提牢司夏老爺!”
提牢司主事夏有權聽見傳喚,趕忙跑了上來:“給幾位大人請安!”
“夏老爺,這一次的差使是皇上吩咐下來的。可不敢出了半分紕漏。你知道嗎?”
“是,大人,小的已經讓人都準備好了。”
“那就好。”阿勒精阿點點頭:“下去吧,把洪秀全等人提出來,皇上的旨意說的清楚,讓一幹反賊臨場觀刑。”
“是!”
夏有權剛剛離開,刑部大街口傳來馬蹄聲,步軍統領衙門的武官,率領八名騎兵,在前開道,一輛藍呢後檔車緊隨在後,到了刑部大門前停穩――這是都察院掌京畿道的監察禦史吳克英到了。
按照清例,由刑部擬定斬監侯的犯人,在秋後處決的那一天,一律先綁赴刑場,臨時等皇帝禦殿,朱筆勾決,再由京畿道禦史,齎本到場,何者留,何者決?一一宣示,方可判定生死。這一次雖然是在刑部獄中行絞立決,也要等待皇帝勾決之後,再行辦理。
吳克英大步走進正堂,手中托著朱筆勾決的旨意,麵南而立,待眾人跪倒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之後,這才由周祖培升案,主管刑名的左侍郎趙光依禮庭參,再一次在聖旨前行了禮,然後齎本而出。
周祖培也隨即站了起來:“諸位,我們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