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萬幾閑情
九月底的時候,金佳氏從***再一次返回熱河——剛剛到熱河不久的五月,京城的承恩公府中有人送來口信,說是老太太患病在床,請側福晉回京去探望一番。
金佳氏不敢怠慢,趕忙讓人準備了大車,一路回了京城,果然,老福晉赫舍裏氏喘疾發作,每天都有命懸一線之險,聽府裏的下人說,到了夜間的時候,連平躺下來休息都做不到,隻能是由丫鬟仆人抱扶著,在床上坐上一宿。其中苦楚多多,實在一言難盡。
金佳氏趕回京中,一邊延請醫藥,一邊在府中幫著姐姐主持家務,過了夏天,赫舍裏氏的身體舒服了很多,卻仍舊故意裝作病體難支的樣子,隻是為了將這個年少嫵媚的妹子,留在自己身邊。
到了七月間,皇上差了身邊的一個小太監著人來***探問病情,在得知病體略有好轉之後,婉轉的提出,想讓金佳氏再回熱河,而且說,如果赫舍裏氏願意的話,也可以同赴行在,一來是陪老太妃,娘兒幾個在一起,也好說說話;二來熱河那邊天氣晴好,溫度適中,也更好讓她養病。
赫舍裏氏有心不從,看對方盤馬彎弓,隻等回信,沒辦法,隻好敷衍下來,說是等到再過上幾天,身體能夠經受的住遠路奔波了,再到行在去給老太妃和皇上請安。
這一拖延,就到了九月底,赫舍裏氏不敢再多拖,帶著丫鬟仆人,偕金佳氏一起從***出發,到了熱河。
安頓下來,先到院子門口遞牌子請安,第二天得旨進宮,到了老太妃居處的延熏山館,老太妃剛才起床,聽見她們來了,立刻傳見,行禮落座,先問赫舍裏氏的病體:“在熱河聽說你病了,和皇帝念叨了幾次,後來聽他說,派了京中‘撫局’的禦醫過府為你診治,現在看來,倒真的是大好了?”
“是。奴才叩謝太妃,皇上恩典。因為奴才賤軀不適,還讓皇上萬幾之暇聖心掛念,實在是驚擾過甚。”
“話也不是這樣說的。”老太妃拿過玉嘴方竹的煙袋,就著一邊的康熙宣德爐點燃了,吸了幾口:“上一次皇帝到我這裏來請安,我和他說,派禦醫過去,沒得給公爺府上平增咎戾,她們一家人也會不知如何自處。皇帝說,宗室近人,能夠數得上的,近年來日漸凋零;隻剩下那些每天裏放鷹走狗,亭台樓榭之間打轉的庸人充斥廟堂。便不是看在當年和公爺的麵子上,也要看在善公爺做事勤勉的份上——像他這樣任勞任怨的宗室近人,已經不多了。”
善公爺指的是襲了爵位的和世泰之子善奎,補上了一個內務府大臣的差事。善奎為人不是很精明,卻很是踏實肯幹,於交下的差事盡職盡責,而且有一個極大的長處就是口緊,從來不肯做無謂言論,好事也就罷了,壞事到了他嘴裏,就算走到了盡頭——內務府的同僚都願意和他說話,也願意把一些對旁的人不能說、不敢說的話和他言講。
聽老太妃提起皇上對兒子的嘉獎之語,赫舍裏氏自然是起身立聽,聽完謝恩,方始重新落座:“今兒個你們姐妹遠道而來,中午就不要趕回去了。正好,等一會兒她們就要過來給我請早安,大家在一起說說話,陪我鬥鬥葉子牌。”
赫舍裏氏點頭一笑:“既然老太妃有這樣的雅興,奴才自當伺候老人家開心。”
皇帝還不知道金佳氏和赫舍裏氏都來到了熱河,早上起來由內侍服侍著下床穿衣,大解,梳洗,用過一碗燕窩粥,這才升座寶座:“叫吧。”
“是。”六福先指揮人擺上幾個龍須草的拜墊,然後退了出去,這麵,彭蘊章挑起青布棉門簾,賽尚阿領頭進到暖閣,在拜墊上躬身跪倒行禮:“奴才叩見皇上。”
“老六又上折子了,說天朝鐵路選址之事已經英人與總署衙門商談安妥,第一條鐵路就定在江寧與上海之間。軍機處是怎麽議的?”
“是。奴才以為,江寧與上海之間水路縱橫,原是不需要此等外來之物增進交通。而且,以上兩地之間多為民戶田產,若是一概損毀,不但百姓心懷怨懟,更會傷了皇上愛民之德。”
賽尚阿知道今天第一起一定是會問到這件事,所以早有準備,心下不免得意,“是而奴才以為,當另選界址為好。”
“季芝昌,江蘇是你的老家,你又是曾經做過上海道的,你怎麽說?”
軍機奏對的規矩是隻能由首輔奏答,旁的人,即使是像季芝昌這樣的軍機大臣,照例是不能說話的——除非的皇帝點名問到。
季芝昌猶豫了一下,肚中打著腹稿,斟酌著詞句說道:“臣也以為賽大人所言確是的論。上海江寧之間水路縱橫,舟船往來,帆影蔽日,可算是我天朝第一繁忙水路。本來是無需在這兩地之間另行修建鐵路工程的。”
“……隻是,臣以為,皇上登基以來銳行新法,天下人無不歡欣鼓舞,鐵路一物,臣雖不明所以,卻也知道,實在是聖心所時刻記掛,是而,臣以為,是否應該在兩地之間修建鐵路,全憑皇上一言而決。”
一番話出口,眾人心中大罵季芝昌圓滑!這樣八麵見線的奏答虧他是怎麽想出來的?
皇帝輕笑了幾聲,“不論季芝昌的話對不對,都讓朕想到了一個事情。便是當年朕允準英夷入天朝首都,袁甲三給朕上了一道奏折,說‘轂攆之下,各方夷人招搖而過,百姓駐足觀望,引夷人以為我天朝百姓少見多怪尚在其次,臣深恐夷人秉性反複,意中有大不敬之處,屆時釀成巨禍,臣身為言官,不能料敵機先,罪在不赦。’”
“這份折子朕留中了。不是為了效法前明,開一惡例。隻是為了袁甲三見事不明,傳揚出去,不但更適以引發英人恥笑,更容易為朝臣誤解,以為朕心中對他的這番話大以為然,則日後這類的奏折必然紛至遝來,朝堂之上為了英人進城之事鬧得沸反盈天,朕也實在是怕了。”
聽皇上訴苦,賽尚阿第一個碰了個響頭:“總是奴才等無任事之能,勞煩聖懷。”
“朕不是要和你們訴苦,隻是想告訴你們,和英人合作,不論是前期向他們提出購買火炮等武備,還是今天我們議到的鐵路之物,皆是利國、便民之舉,所以,不論有任何的阻力或者幹擾,你我君臣都要上下一心,將此事推行到底!”
“至於在上海和江寧之間修建鐵路嘛,”皇帝沉吟了一下,無奈的笑著,“當初老六來熱河,朕和他說過,憑總署衙門想要說動當地百姓順應其事,怕還是有些難度,朕也曾經和他保證過,從軍機處派一員出去,到修建鐵路的省份,向百姓宣講朕的這番至意。朕想,既然鐵路要在江蘇省內修建,季芝昌,就讓你走一趟吧。你可願意?”
“是。臣自當竭誠以報,隻恐臣能力所限,有負皇上重托。”
“隻要你用心辦差,就說不上什麽有負不有負的。”皇帝說:“這一次你到江蘇,除了要將朝廷銳意改革的旨意向小民曉諭之外,更主要的就是要將百姓疾苦如實上奏,不論是田土喪失,還是賦額減少,又或者是鐵路修建沿途有百姓祖宗墳塋之處,都要一一和百姓做好交代。你記住,鐵路本是強國之術,若是為了這一節而使百姓心中大有怨言,朕不饒你!”
季芝昌心中叫苦,江蘇一省民風淳厚,若是以朝廷旨意為名,大行掘墳掀墓之事,必然引起百姓強烈的反彈,聽皇上說,既要讓鐵路興建之事順利推行,又不能讓百姓對此事有所怨言,具體怎麽做,可真是要大費周章了,“皇上體念百姓疾苦,臣欽服之至,隻是,田土一物尚在其次,隻是所經之途若是有百姓墳塋,當持何策?請皇上示下。”
“這個啊,能夠繞行的便繞行,實在不能繞行的,和省內府道衙門,將百姓找來,認真研商,不要怕花錢,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到,總要讓百姓心悅誠服才是。”
“是。臣明白了。”
“再有一件事,徐繼佘的案子啊,朕這幾天想了想,雖然徐繼佘在朕即位之初所刊行的著述之中大有荒唐之言,不過細細想來,他也是道聽途說,並非親身所見,其中舛誤之處,料想經過這幾年的懲戒,他也應該學會教訓。”
“朝廷律法之設,本是為了匡正糾邪。皇上為徐繼佘書中大出悖逆之言事,以重法相繩,原也是保全其人、其名計。數年之後另行起用,也是棄瑕錄用的善善之舉,臣以為,不但徐繼佘感戴天恩,今後再不敢行差踏錯,就是天下人知道了,也會默念聖德,日後行事之間,更會謹慎勤勉。”
“就這樣,下去擬旨,派人回京到刑部宣喻,然後讓徐繼佘到熱河來,朕先見他一次,再做處置。”
軍機處的幾個人出去,皇帝把肅順招到禦前:“肅六兒啊,”得知肅順在家中排行也是第六之後,皇帝在私下裏就習慣用這樣的稱謂來叫他了:“今兒個天氣難得的晴朗,等一會兒朕想出去,到上一次的那家也閑居去坐坐,你下去準備吧。”
“是。”肅順自從幾件差事辦得不錯,皇帝又有新提拔,成為天子近臣之後,給他逐漸發現,這位主子的脾性很是古怪,熱河行宮之中大有可供賞玩之處,不論是勤政殿前的福壽園、澹泊敬誠殿、如意洲等處的戲台,還是芝徑雲堤的行帳,都是風景極美,清幽之極的所在。雖然現在已經入了冬,不宜在此處駐足,但是夏天炎熱之時,上麵幾處正好用來避暑,也沒見他多次移駕,倒是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怎麽樣偷偷跑出去,到外麵領略小民氣象上了。“奴才請皇上的旨意,可要再帶什麽人嗎?”
“不用帶太多的人,除了崇實和翁同龢,就讓西淩阿隨駕吧。”
“是。”肅順答應著,退步出來,到外麵張羅準備。
過了巳時,一乘後擋車到了也閑居的門口,還不到正式用餐的時辰,飯莊之中卻已經有了五成的上座率,踩著侍衛的後背下了車,君臣幾個登樓而上,在西淩阿當初定下來的雅座中落座,不一會兒的功夫,也閑居的老板帶著一頂瓜皮小帽,在一個夥計的隨同下到了雅座的門口,負責守衛的侍衛伸手一攔:“喂,幹什麽?”
老板趕忙賠笑:“回您的話,小的姓黃,這間小店是小的產業。今天聽我這夥計說,有貴客登門,想親臨拜會。煩請……”
“得得,”能夠在皇上麵前當值的,都是眼睛長在頭頂上,聞言很是不屑,“憑你也想拜見我家主子?你趁早躲遠點!隻是讓你家的夥計用心伺候,就是你的福分了。”
黃老板不敢不從,心中又存著萬一之想,繼續和侍衛在門口蘑菇:“這位公爺,小的隻想給裏麵這位爺磕個頭,磕完了馬上就走。”
“我說,你這個人怎麽這麽討厭呢?”侍衛還想把他哄開,門簾一挑,肅順和西淩阿從裏麵走了出來:“吵什麽?”
“是。大人,這個也閑居的老板想進去給主子爺碰頭請安,卑職不敢驚擾,正在驅趕。他還不依不饒?”
黃老板不敢多說,隻是一個勁的賠著笑:“兩位大人,請多多關照,多多關照。”
肅順呲牙一樂:“你就是也閑居的老板?”
“不敢,不敢,不過是小本生意,混口飯吃。”
“小本生意?我家主子萬千至重,公務繁忙之際,隻是到你這‘小本生意’的店中來‘吃口飯’的嗎?”
黃老板第一句話就說錯了,張口結舌麵紅耳赤了半天,才擠出一句:“小的糊塗,小的糊塗!隻是想給裏麵的貴人磕個頭,請個安就走。”
“沒有旁的了?”肅順冷笑著看著他:“若是趕上我家老爺興致上來,你大約還有旁的所請吧?”
“全憑大人栽培,全憑大人栽培!”
肅順想了想,“你等一等,能不能見你,就看你的造化了。”
九月底的時候,金佳氏從***再一次返回熱河——剛剛到熱河不久的五月,京城的承恩公府中有人送來口信,說是老太太患病在床,請側福晉回京去探望一番。
金佳氏不敢怠慢,趕忙讓人準備了大車,一路回了京城,果然,老福晉赫舍裏氏喘疾發作,每天都有命懸一線之險,聽府裏的下人說,到了夜間的時候,連平躺下來休息都做不到,隻能是由丫鬟仆人抱扶著,在床上坐上一宿。其中苦楚多多,實在一言難盡。
金佳氏趕回京中,一邊延請醫藥,一邊在府中幫著姐姐主持家務,過了夏天,赫舍裏氏的身體舒服了很多,卻仍舊故意裝作病體難支的樣子,隻是為了將這個年少嫵媚的妹子,留在自己身邊。
到了七月間,皇上差了身邊的一個小太監著人來***探問病情,在得知病體略有好轉之後,婉轉的提出,想讓金佳氏再回熱河,而且說,如果赫舍裏氏願意的話,也可以同赴行在,一來是陪老太妃,娘兒幾個在一起,也好說說話;二來熱河那邊天氣晴好,溫度適中,也更好讓她養病。
赫舍裏氏有心不從,看對方盤馬彎弓,隻等回信,沒辦法,隻好敷衍下來,說是等到再過上幾天,身體能夠經受的住遠路奔波了,再到行在去給老太妃和皇上請安。
這一拖延,就到了九月底,赫舍裏氏不敢再多拖,帶著丫鬟仆人,偕金佳氏一起從***出發,到了熱河。
安頓下來,先到院子門口遞牌子請安,第二天得旨進宮,到了老太妃居處的延熏山館,老太妃剛才起床,聽見她們來了,立刻傳見,行禮落座,先問赫舍裏氏的病體:“在熱河聽說你病了,和皇帝念叨了幾次,後來聽他說,派了京中‘撫局’的禦醫過府為你診治,現在看來,倒真的是大好了?”
“是。奴才叩謝太妃,皇上恩典。因為奴才賤軀不適,還讓皇上萬幾之暇聖心掛念,實在是驚擾過甚。”
“話也不是這樣說的。”老太妃拿過玉嘴方竹的煙袋,就著一邊的康熙宣德爐點燃了,吸了幾口:“上一次皇帝到我這裏來請安,我和他說,派禦醫過去,沒得給公爺府上平增咎戾,她們一家人也會不知如何自處。皇帝說,宗室近人,能夠數得上的,近年來日漸凋零;隻剩下那些每天裏放鷹走狗,亭台樓榭之間打轉的庸人充斥廟堂。便不是看在當年和公爺的麵子上,也要看在善公爺做事勤勉的份上——像他這樣任勞任怨的宗室近人,已經不多了。”
善公爺指的是襲了爵位的和世泰之子善奎,補上了一個內務府大臣的差事。善奎為人不是很精明,卻很是踏實肯幹,於交下的差事盡職盡責,而且有一個極大的長處就是口緊,從來不肯做無謂言論,好事也就罷了,壞事到了他嘴裏,就算走到了盡頭——內務府的同僚都願意和他說話,也願意把一些對旁的人不能說、不敢說的話和他言講。
聽老太妃提起皇上對兒子的嘉獎之語,赫舍裏氏自然是起身立聽,聽完謝恩,方始重新落座:“今兒個你們姐妹遠道而來,中午就不要趕回去了。正好,等一會兒她們就要過來給我請早安,大家在一起說說話,陪我鬥鬥葉子牌。”
赫舍裏氏點頭一笑:“既然老太妃有這樣的雅興,奴才自當伺候老人家開心。”
皇帝還不知道金佳氏和赫舍裏氏都來到了熱河,早上起來由內侍服侍著下床穿衣,大解,梳洗,用過一碗燕窩粥,這才升座寶座:“叫吧。”
“是。”六福先指揮人擺上幾個龍須草的拜墊,然後退了出去,這麵,彭蘊章挑起青布棉門簾,賽尚阿領頭進到暖閣,在拜墊上躬身跪倒行禮:“奴才叩見皇上。”
“老六又上折子了,說天朝鐵路選址之事已經英人與總署衙門商談安妥,第一條鐵路就定在江寧與上海之間。軍機處是怎麽議的?”
“是。奴才以為,江寧與上海之間水路縱橫,原是不需要此等外來之物增進交通。而且,以上兩地之間多為民戶田產,若是一概損毀,不但百姓心懷怨懟,更會傷了皇上愛民之德。”
賽尚阿知道今天第一起一定是會問到這件事,所以早有準備,心下不免得意,“是而奴才以為,當另選界址為好。”
“季芝昌,江蘇是你的老家,你又是曾經做過上海道的,你怎麽說?”
軍機奏對的規矩是隻能由首輔奏答,旁的人,即使是像季芝昌這樣的軍機大臣,照例是不能說話的——除非的皇帝點名問到。
季芝昌猶豫了一下,肚中打著腹稿,斟酌著詞句說道:“臣也以為賽大人所言確是的論。上海江寧之間水路縱橫,舟船往來,帆影蔽日,可算是我天朝第一繁忙水路。本來是無需在這兩地之間另行修建鐵路工程的。”
“……隻是,臣以為,皇上登基以來銳行新法,天下人無不歡欣鼓舞,鐵路一物,臣雖不明所以,卻也知道,實在是聖心所時刻記掛,是而,臣以為,是否應該在兩地之間修建鐵路,全憑皇上一言而決。”
一番話出口,眾人心中大罵季芝昌圓滑!這樣八麵見線的奏答虧他是怎麽想出來的?
皇帝輕笑了幾聲,“不論季芝昌的話對不對,都讓朕想到了一個事情。便是當年朕允準英夷入天朝首都,袁甲三給朕上了一道奏折,說‘轂攆之下,各方夷人招搖而過,百姓駐足觀望,引夷人以為我天朝百姓少見多怪尚在其次,臣深恐夷人秉性反複,意中有大不敬之處,屆時釀成巨禍,臣身為言官,不能料敵機先,罪在不赦。’”
“這份折子朕留中了。不是為了效法前明,開一惡例。隻是為了袁甲三見事不明,傳揚出去,不但更適以引發英人恥笑,更容易為朝臣誤解,以為朕心中對他的這番話大以為然,則日後這類的奏折必然紛至遝來,朝堂之上為了英人進城之事鬧得沸反盈天,朕也實在是怕了。”
聽皇上訴苦,賽尚阿第一個碰了個響頭:“總是奴才等無任事之能,勞煩聖懷。”
“朕不是要和你們訴苦,隻是想告訴你們,和英人合作,不論是前期向他們提出購買火炮等武備,還是今天我們議到的鐵路之物,皆是利國、便民之舉,所以,不論有任何的阻力或者幹擾,你我君臣都要上下一心,將此事推行到底!”
“至於在上海和江寧之間修建鐵路嘛,”皇帝沉吟了一下,無奈的笑著,“當初老六來熱河,朕和他說過,憑總署衙門想要說動當地百姓順應其事,怕還是有些難度,朕也曾經和他保證過,從軍機處派一員出去,到修建鐵路的省份,向百姓宣講朕的這番至意。朕想,既然鐵路要在江蘇省內修建,季芝昌,就讓你走一趟吧。你可願意?”
“是。臣自當竭誠以報,隻恐臣能力所限,有負皇上重托。”
“隻要你用心辦差,就說不上什麽有負不有負的。”皇帝說:“這一次你到江蘇,除了要將朝廷銳意改革的旨意向小民曉諭之外,更主要的就是要將百姓疾苦如實上奏,不論是田土喪失,還是賦額減少,又或者是鐵路修建沿途有百姓祖宗墳塋之處,都要一一和百姓做好交代。你記住,鐵路本是強國之術,若是為了這一節而使百姓心中大有怨言,朕不饒你!”
季芝昌心中叫苦,江蘇一省民風淳厚,若是以朝廷旨意為名,大行掘墳掀墓之事,必然引起百姓強烈的反彈,聽皇上說,既要讓鐵路興建之事順利推行,又不能讓百姓對此事有所怨言,具體怎麽做,可真是要大費周章了,“皇上體念百姓疾苦,臣欽服之至,隻是,田土一物尚在其次,隻是所經之途若是有百姓墳塋,當持何策?請皇上示下。”
“這個啊,能夠繞行的便繞行,實在不能繞行的,和省內府道衙門,將百姓找來,認真研商,不要怕花錢,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到,總要讓百姓心悅誠服才是。”
“是。臣明白了。”
“再有一件事,徐繼佘的案子啊,朕這幾天想了想,雖然徐繼佘在朕即位之初所刊行的著述之中大有荒唐之言,不過細細想來,他也是道聽途說,並非親身所見,其中舛誤之處,料想經過這幾年的懲戒,他也應該學會教訓。”
“朝廷律法之設,本是為了匡正糾邪。皇上為徐繼佘書中大出悖逆之言事,以重法相繩,原也是保全其人、其名計。數年之後另行起用,也是棄瑕錄用的善善之舉,臣以為,不但徐繼佘感戴天恩,今後再不敢行差踏錯,就是天下人知道了,也會默念聖德,日後行事之間,更會謹慎勤勉。”
“就這樣,下去擬旨,派人回京到刑部宣喻,然後讓徐繼佘到熱河來,朕先見他一次,再做處置。”
軍機處的幾個人出去,皇帝把肅順招到禦前:“肅六兒啊,”得知肅順在家中排行也是第六之後,皇帝在私下裏就習慣用這樣的稱謂來叫他了:“今兒個天氣難得的晴朗,等一會兒朕想出去,到上一次的那家也閑居去坐坐,你下去準備吧。”
“是。”肅順自從幾件差事辦得不錯,皇帝又有新提拔,成為天子近臣之後,給他逐漸發現,這位主子的脾性很是古怪,熱河行宮之中大有可供賞玩之處,不論是勤政殿前的福壽園、澹泊敬誠殿、如意洲等處的戲台,還是芝徑雲堤的行帳,都是風景極美,清幽之極的所在。雖然現在已經入了冬,不宜在此處駐足,但是夏天炎熱之時,上麵幾處正好用來避暑,也沒見他多次移駕,倒是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怎麽樣偷偷跑出去,到外麵領略小民氣象上了。“奴才請皇上的旨意,可要再帶什麽人嗎?”
“不用帶太多的人,除了崇實和翁同龢,就讓西淩阿隨駕吧。”
“是。”肅順答應著,退步出來,到外麵張羅準備。
過了巳時,一乘後擋車到了也閑居的門口,還不到正式用餐的時辰,飯莊之中卻已經有了五成的上座率,踩著侍衛的後背下了車,君臣幾個登樓而上,在西淩阿當初定下來的雅座中落座,不一會兒的功夫,也閑居的老板帶著一頂瓜皮小帽,在一個夥計的隨同下到了雅座的門口,負責守衛的侍衛伸手一攔:“喂,幹什麽?”
老板趕忙賠笑:“回您的話,小的姓黃,這間小店是小的產業。今天聽我這夥計說,有貴客登門,想親臨拜會。煩請……”
“得得,”能夠在皇上麵前當值的,都是眼睛長在頭頂上,聞言很是不屑,“憑你也想拜見我家主子?你趁早躲遠點!隻是讓你家的夥計用心伺候,就是你的福分了。”
黃老板不敢不從,心中又存著萬一之想,繼續和侍衛在門口蘑菇:“這位公爺,小的隻想給裏麵這位爺磕個頭,磕完了馬上就走。”
“我說,你這個人怎麽這麽討厭呢?”侍衛還想把他哄開,門簾一挑,肅順和西淩阿從裏麵走了出來:“吵什麽?”
“是。大人,這個也閑居的老板想進去給主子爺碰頭請安,卑職不敢驚擾,正在驅趕。他還不依不饒?”
黃老板不敢多說,隻是一個勁的賠著笑:“兩位大人,請多多關照,多多關照。”
肅順呲牙一樂:“你就是也閑居的老板?”
“不敢,不敢,不過是小本生意,混口飯吃。”
“小本生意?我家主子萬千至重,公務繁忙之際,隻是到你這‘小本生意’的店中來‘吃口飯’的嗎?”
黃老板第一句話就說錯了,張口結舌麵紅耳赤了半天,才擠出一句:“小的糊塗,小的糊塗!隻是想給裏麵的貴人磕個頭,請個安就走。”
“沒有旁的了?”肅順冷笑著看著他:“若是趕上我家老爺興致上來,你大約還有旁的所請吧?”
“全憑大人栽培,全憑大人栽培!”
肅順想了想,“你等一等,能不能見你,就看你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