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節初次辦差(2)
周祖培當然也知道奕的事情,大年初一第一天,就到這裏來給自己拜年,內中深意也是不用費很多腦筋,就能夠猜透,大開中門,把他請到廳中,命下人備上茶水、點心,陪著他說閑白兒,話題不好就朝政問訊,卻也怎麽躲避不開,“若是五爺幾個人在,就好了。”
惇郡王奕誴是在鹹豐八年出京的,中英兩國戰事休止,並簽訂《北京條約》、《各國戰事休止、戰俘對待辦法》的兩項條約之後,除了新開天津、登州、牛莊為商貿口岸,英、法、美各國方麵又提出一個要求,希望中國能夠更進一步加大和列國的關係,其中一條,就是希望能夠在各國成立大清國的領事場館。
為了這件事,朝堂翻覆了很久,一部分人認為,西洋不過是倚仗奇技淫巧之術勝人,但隻要我天朝上下一心,眾誌成城,就不怕彼邦船堅炮利——這一次在山東全殲聯軍部隊,就是一個最大的例證——這樣的國度,又有什麽必要派駐使領官員?
清流的聲音甚囂塵上,皇帝也不好擅專,最後他想出了一個折中的主意,派遣朝中郡王級的官員一名,帶領隨從,到歐洲各國走一遭,看一看兩國民生、風土種種不同之處,更主要的是,見識一下外國的先進與文明,回來之後,有他的實地考察作為立言之基,這件事方好推行——於是,惇郡王奕誴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帶同榮祿、容閎、李鴻章幾個,與英國外相格萊斯頓同乘從英國本土駛來的納爾遜號鐵甲戰船,一起返回英國。
這一次的差事費時非常長,除了英國之外,還要順路探訪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列國,據從裏斯本發回的電報稱,奕誴曆時一年,已經基本結束了對歐洲列國的訪問,於鹹豐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從裏斯本返航,向著祖國揚帆而來了。不過路上還要耗費一些時日而已。
奕歎了口氣,老五的脾氣他知道,若是在京中的話,一定會為自己進言,但這一次所犯的,真正是情真罪實。事發之後,朝野上下萬馬齊喑,說起來,也實在是怪不得旁人。
奕想了想,既然周祖培率先打開了這個話題,自己也就正好順勢向他請教一番了,想到這裏他端起逐漸放涼的君山茶啜了一口,“芝老,依您之見,此事可還有辦法挽回聖心一二嗎?”
“隻怕很難。”周祖培也不隱晦,“王爺這一次所行,實在是大大的失策了。若是第一天的晚間到園子中去,將奏折呈上,也就罷了。偏偏王爺左右瞻顧,耽誤了時辰,終至今日這般近乎萬劫不複的境地。”
“是,這都是小王一時疏忽……”奕沒有再說話,隻是以一雙眼睛期盼的望著他,希望從他嘴裏能夠得到一些幫助的話。
周祖培倒沒有讓他失望,“此事啊,錯非是極有力的奧援,在宮中為王爺進言一二,王爺再在皇上麵前痛陳己非,才有那麽一點挽回敗局的可能。”
奕搖搖頭,說道,“不瞞芝老,事發之後,小王讓內人到宮中,去求皇後,誰知道皇上連皇後的話也給駁了——還有什麽人比之皇後的麵子更大?說話更有力的嗎?”
“王爺這樣想就錯了。老夫說的,並不是身份尊貴,而是在皇上麵前得用的,能夠在皇上麵前說上話,而且平日裏和王爺往來並不頻密的,方好置辭。皇後與皇上固然是乾坤大體,但終究礙於祖製,不好過多進辭。你想想,若是皇後說得多了,皇上震怒,不但王爺之事益觸君父之怒,甚至還會連累皇後——若是那樣的話,王爺如何自處?”
想想也是的,若是為了自己,牽連到皇後,就太讓自己羞愧無地了,“那,您以為,何人最為合適呢?”
周祖培心中倒有幾個人選。若論及帝眷之隆,無過於軍機處一個曾國藩,外省一個肅順的。前者不提,和奕素來交好,而且彼此是軍機處同僚,說話的立場未必能夠那麽超然;肅順倒還好,但是也不行。這不是為了肅順和奕不大相溶是京中公開的秘密,怕是不會答應,而是無有立言之基!肅順剛剛升任山西巡撫,一國親王的升遷騰轉,哪裏由得他來進言?
再有一個就是端華。肅順家產被抄沒之後,家眷、孩子的生活雖然尚可保無憂,但終於還是比之往年那等烈火烹油、繁花似錦的日子差得多了,幸好有端華從旁幫襯,把徽善養在自己府中,也正好和弟弟承善作伴。
而端華這種兄友弟恭的做法,也很得皇帝的賞識,肅順被貶出京之後,端華駸駸大用,除了禦前大臣的職銜之外,又給他加了內務府大臣,圓明園守園大臣的職銜,並且讓他配印鑰,寵信益專。若是能夠得到他的奧援,時不時的從旁進言,料想會有一點效果的吧?
聽周祖培說完,奕遲疑了半晌,“肅雨亭與我不和,鄭王是他的兄長,這,怕是他們兄弟兩個,不會願意為我在皇上麵前說話的吧?”
“事在人為,更且說,肅順在京中用不到多久就要回晉省去了,到時候,王爺隻要多多和鄭王親近……這等言語春風的事情,隻要他有一點腦子,也不會斷然推拒的。”
周祖培的言外之意是說,奕終究是皇帝的血親兄弟,所謂疏不間親,現在固然是身擔咎戾,被棄置不用,日後安知不會起複?若是真有那樣一天的話,思及鄭王兄弟怎麽也不肯進一言以解救的話,於這兄弟兩個怕也沒有什麽好處。
奕苦笑著點點頭,“若說肅雨亭嘛,總算尚有可取之處,若是說鄭、怡二位,隻怕芝老一語成讖了!”
周祖培一愣,方才知道,他說的是針對自己剛才講的‘有一點腦子’的話而說的,苦笑著搖搖頭,恭親王就是這年輕、不沉穩的毛病,容易惹出禍事來,今日一看,似乎還是沒有從這一次的事情中吸取教訓呢!
兩個人說了會兒話,有客人登門拜年,是周祖培在上書房的同僚,名叫徐桐。徐桐是道光三十年的進士,與崇實一科,而且兩個人私交不錯,隻是宦海浮沉,機遇不同。崇實任職四川龍茂道,已經有五年光景,可稱是鹹豐朝新銳之中,僅次於翁同龢的大紅人;而徐桐,卻隻不過是個翰林院侍講學士,一直到上一年八月間,才第一次鄉試的副主考,是在廣西省。
他也是旗人,不過是漢軍旗下,每個月有俸祿,但任職翰林院這樣的清水衙門,戔戔鶴俸,根本不夠花用的,一直到上一年衡文桂省,學生贄敬,省內程儀,這些都是朝廷正用的俸享銀子,可以心安理得的放進口袋中的——數年來的欠債一筆勾銷,還很有一部分盈餘。這一次過年到周祖培府上來,是來給老師、師母拜年的。
奕看他有客人,起身要走,給周祖培攔住了,“來得正好,豫如也是有趣有才的,陪王爺說話,散散心。”同時吩咐門上,“請徐老爺進來。”
學生拜老師,是不能走正門的(也有例外,例如曾國藩類的學生,去拜翁心存類的老師,因為都已經是朝中一品大員,就要從正門進,正門出,謂之硬進硬出。不過這種情況很少),從偏門入內,又下人領著進到廳中,徐桐一愣,沒想到奕也在,趕忙行禮,“給王爺請安!”
清循例唐宋,親王禮絕百僚,後來簡化了一點,卻仍是要磕頭。奕也不推搪,受了他一禮,然後把他扶了起來,“蔭軒(徐桐字豫如,號蔭軒),多日不見,你也清減了。這一次桂省之行,很辛苦吧?”
“多承王爺垂問,職下一點也不苦。”和奕寒暄了幾句,又給周祖培碰頭請安,命下人奉上四色禮物,他此來本來還想給師母拜年,不過現在奕在坐,這件事暫時押後了。
賓主幾個人重新落座,再一次有丫鬟捧上茶水點心,周祖培給徐桐使了個眼色,示意他陪著王爺說話,自己命下人準備午飯、酒菜,要留兩個人在府裏用飯。
剛剛把下人打發出去,門上來報,“老爺,有客人到了。”
“是誰啊?”
“不知道呢!來人沒說名字。”門上把德馨的話重複了一遍,周祖培斥道,“你怎麽這麽糊裏糊塗的?連客人的名字都不知道嗎?”
“不知道呢!來人不說,小的看今天是元旦,也不好多問,哦,他還帶著孩子來的呢!”
帶著孩子?周祖培楞了一下,“可有女眷?”
“這倒沒有。”
“讓他們進來吧。”
載瀅給德馨領著,一路蹦蹦跳跳,像一隻快樂的地老鼠,離得還遠,就高聲呼喝,“師傅,師傅!”
周祖培覺得聲音聽起來無比熟悉,回頭一看,大大的吃了一驚,“二阿哥?”
載瀅到了廊下,嬉笑著躬身行禮,“師傅,學生給您和師母拜年來了!”
“哎呦!”周祖培快步跑下台階,將他小小的身子攏在懷中,“可冷嗎?小主子,您怎麽……到老臣府上來了?”
“不冷的,不冷的。”載瀅笑著說道,忽然手一揚,想起來什麽似的,“周師傅,有旨意!”
“哦。”周祖培趕忙從地上爬起身子,“二阿哥,容老臣到廳中擺下香案,恭聆聖訓。”
“不要的,皇阿瑪說了,不用周師傅跪聽。”
“是。”皇帝有口諭,周祖培不敢違逆,恭恭敬敬的站好,聽載瀅用一條清亮稚嫩的童音宣讀聖諭,“皇上說,朕以仁孝治國,天地五倫,師恩深重。及於朕躬,亦從不敢有片刻或忘。即以鹹豐九年起,派列位阿哥,代朕到府上,為師傅聊致新年祝福。著各位師傅毋庸多禮,欽此!”
“臣,周祖培,領旨,謝恩。”
皇帝的口諭,一個字也錯不得,載瀅背誦完上諭,笑著伸出小手去,學著大人的樣子拱了拱,“周師傅,皇阿瑪的旨意,您可不要違背哦?”
周祖培苦笑點頭,“老臣不敢。”拉著孩子的手,一路向廳上行去,一邊走,一邊彎腰和他說話。
“六叔?”眼見到了廳口,載瀅人小眼尖,一眼看見奕含笑站在門口,孩子歡呼一聲,掙開周祖培,快步跑了過去,到了階上方始站住身子,“六叔?侄兒給六叔請安!六叔,您怎麽也不到上書房來了?侄兒都想您了。問堂兄,他也不說。”
奕心裏不知道是個什麽滋味,他擔著的上書房總稽查的差事,為了這一次的變故,也給皇帝毫不留情的免了,微笑著扶起孩子,看他跑得一頭的熱汗,給他擦了擦,“這大冷的天,怎麽自己一個人出來了?身邊的下人呢?”
“在後麵。”就在這一會兒的時候,周祖培和德馨幾個也到了,載瀅回頭說道,“周師傅,阿瑪說了,還要給師母拜年呢!”
“哦,哦。‘周祖培答應著,和奕告罪一聲,由二阿哥身邊的兩個小太監陪著,向內院走去——內中的女眷居住的地方,德馨自然不能跟從,在廳中陪著奕幾個人說話。
過了片刻,周祖培一個人回來了,臉上的笑容怎麽也掩飾不住,“王爺,久等了。”
“怎麽了?有什麽事這麽高興?”
“二阿哥真正是天資聰穎,到內院不到一會兒的功夫,就裝滿了一口袋的紅包利是!”周祖培真誠的笑著,口中說道,“山荊身邊沒有孫兒,看見這樣一個孩子,歡喜得什麽似的,若不是知道是皇子,隻怕今天晚上就要留在府中過夜了。”
奕想象著一大家子的女眷中,多出一個聰慧漂亮的小娃娃,亦自失笑。
周祖培笑了一會兒,忽然想起一件事來,不過礙著徐桐和德馨在場,不好開口,暗中給徐桐使了個眼色,後者識竅的起身,向兩個人告辭,周祖培也不挽留,向外送了幾步,命人開中門,轉身回去了。
這一邊,奕擺擺手,示意德馨暫時退下,等二阿哥回來了,再傳他上來,德馨自然不敢反抗,乖乖的退了出去。
看廳中沒有旁的人,周祖培笑著說道,“王爺,天賜良機啊!”
“怎麽說?”
******************************************
一直到了下午的未申之交,載瀅才回到圓明園,皇帝當然已經返駕回萬方安和了,二阿哥到了殿閣門口,報名而入,皇帝正等得不耐煩,雖然麵上不說,但自己的骨血,平生又是第一次出宮‘辦差’,做父親的,又豈能不擔心?
聽說他回來了,立刻傳見,“兒子叩見皇阿瑪。”
“你是幾時出宮去的?”
“回阿瑪話,兒子是早上巳時整出宮的。”
“現在呢?”皇帝一指外麵的天色,“你看看,天都快黑了!就是不提你身為皇子,出外遊逛一整天的時間,給人家知道了,恥笑天家血脈,沒有教養,隻說你額娘、母後在宮中為你擔驚受怕,……你個不孝的東西!”
載瀅嚇壞了,乖乖的跪在那裏,心中又恐慌,又委屈,孩子在上書房學習良久,懂得規矩,不敢大聲分辨,眼淚卻止不住的落了下來,“兒子……兒子以後再也不敢了。請皇阿瑪恕罪。”
看孩子嚇得哭了起來,皇帝心中一軟,放緩了語氣問道,“差事辦得怎麽樣了?都去到哪一位師傅的府上了?”
載瀅把經過說了一遍——。
原來,在周祖培府上耽擱的時間並不很長,因為還要到倭仁和翁心存府上去,孩子也顧不得吃午飯,早早的就要告辭,奕似乎是怕孩子路上出什麽危險,主動提出,要帶著他一起辦差。
於是,叔侄主仆幾個到了倭仁府上,到了翁心存府上,若是隻有載瀅一個人也就罷了,傳旨、拜年、請安、拿上紅包利是,轉身走人,用不到很長時間,但有奕作陪,便不得自由了。
聽載瀅大約的把經過說了一遍,皇帝苦笑點頭:老六的盤算瞞不過自己,定然是想借孩子的口,為他做一番不明言的求懇心聲了!想通了這一節,皇帝心中歎息著擺擺手,“先到你額娘和母後房裏去吧,她們都等你等得極了。”
“阿瑪?”
“去吧,去吧。”打發兒子出去,皇帝有點發呆的坐在那裏,奕誠然是有過,但自己的處置是不是也太過決絕了一點呢?年終封衙之前,百官隨班祝暇,這樣的時刻,自己也把奕的名字勾掉,不讓他和自己見麵,就是不說兄弟之情,隻論君臣之誼……
思忖了片刻,左右沒有辦法,他也懶得多想,吩咐一聲,“著瑰嬪今晚在諶福堂伺候。”隨手拿起一本折子,翻看了起來。
周祖培當然也知道奕的事情,大年初一第一天,就到這裏來給自己拜年,內中深意也是不用費很多腦筋,就能夠猜透,大開中門,把他請到廳中,命下人備上茶水、點心,陪著他說閑白兒,話題不好就朝政問訊,卻也怎麽躲避不開,“若是五爺幾個人在,就好了。”
惇郡王奕誴是在鹹豐八年出京的,中英兩國戰事休止,並簽訂《北京條約》、《各國戰事休止、戰俘對待辦法》的兩項條約之後,除了新開天津、登州、牛莊為商貿口岸,英、法、美各國方麵又提出一個要求,希望中國能夠更進一步加大和列國的關係,其中一條,就是希望能夠在各國成立大清國的領事場館。
為了這件事,朝堂翻覆了很久,一部分人認為,西洋不過是倚仗奇技淫巧之術勝人,但隻要我天朝上下一心,眾誌成城,就不怕彼邦船堅炮利——這一次在山東全殲聯軍部隊,就是一個最大的例證——這樣的國度,又有什麽必要派駐使領官員?
清流的聲音甚囂塵上,皇帝也不好擅專,最後他想出了一個折中的主意,派遣朝中郡王級的官員一名,帶領隨從,到歐洲各國走一遭,看一看兩國民生、風土種種不同之處,更主要的是,見識一下外國的先進與文明,回來之後,有他的實地考察作為立言之基,這件事方好推行——於是,惇郡王奕誴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帶同榮祿、容閎、李鴻章幾個,與英國外相格萊斯頓同乘從英國本土駛來的納爾遜號鐵甲戰船,一起返回英國。
這一次的差事費時非常長,除了英國之外,還要順路探訪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列國,據從裏斯本發回的電報稱,奕誴曆時一年,已經基本結束了對歐洲列國的訪問,於鹹豐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從裏斯本返航,向著祖國揚帆而來了。不過路上還要耗費一些時日而已。
奕歎了口氣,老五的脾氣他知道,若是在京中的話,一定會為自己進言,但這一次所犯的,真正是情真罪實。事發之後,朝野上下萬馬齊喑,說起來,也實在是怪不得旁人。
奕想了想,既然周祖培率先打開了這個話題,自己也就正好順勢向他請教一番了,想到這裏他端起逐漸放涼的君山茶啜了一口,“芝老,依您之見,此事可還有辦法挽回聖心一二嗎?”
“隻怕很難。”周祖培也不隱晦,“王爺這一次所行,實在是大大的失策了。若是第一天的晚間到園子中去,將奏折呈上,也就罷了。偏偏王爺左右瞻顧,耽誤了時辰,終至今日這般近乎萬劫不複的境地。”
“是,這都是小王一時疏忽……”奕沒有再說話,隻是以一雙眼睛期盼的望著他,希望從他嘴裏能夠得到一些幫助的話。
周祖培倒沒有讓他失望,“此事啊,錯非是極有力的奧援,在宮中為王爺進言一二,王爺再在皇上麵前痛陳己非,才有那麽一點挽回敗局的可能。”
奕搖搖頭,說道,“不瞞芝老,事發之後,小王讓內人到宮中,去求皇後,誰知道皇上連皇後的話也給駁了——還有什麽人比之皇後的麵子更大?說話更有力的嗎?”
“王爺這樣想就錯了。老夫說的,並不是身份尊貴,而是在皇上麵前得用的,能夠在皇上麵前說上話,而且平日裏和王爺往來並不頻密的,方好置辭。皇後與皇上固然是乾坤大體,但終究礙於祖製,不好過多進辭。你想想,若是皇後說得多了,皇上震怒,不但王爺之事益觸君父之怒,甚至還會連累皇後——若是那樣的話,王爺如何自處?”
想想也是的,若是為了自己,牽連到皇後,就太讓自己羞愧無地了,“那,您以為,何人最為合適呢?”
周祖培心中倒有幾個人選。若論及帝眷之隆,無過於軍機處一個曾國藩,外省一個肅順的。前者不提,和奕素來交好,而且彼此是軍機處同僚,說話的立場未必能夠那麽超然;肅順倒還好,但是也不行。這不是為了肅順和奕不大相溶是京中公開的秘密,怕是不會答應,而是無有立言之基!肅順剛剛升任山西巡撫,一國親王的升遷騰轉,哪裏由得他來進言?
再有一個就是端華。肅順家產被抄沒之後,家眷、孩子的生活雖然尚可保無憂,但終於還是比之往年那等烈火烹油、繁花似錦的日子差得多了,幸好有端華從旁幫襯,把徽善養在自己府中,也正好和弟弟承善作伴。
而端華這種兄友弟恭的做法,也很得皇帝的賞識,肅順被貶出京之後,端華駸駸大用,除了禦前大臣的職銜之外,又給他加了內務府大臣,圓明園守園大臣的職銜,並且讓他配印鑰,寵信益專。若是能夠得到他的奧援,時不時的從旁進言,料想會有一點效果的吧?
聽周祖培說完,奕遲疑了半晌,“肅雨亭與我不和,鄭王是他的兄長,這,怕是他們兄弟兩個,不會願意為我在皇上麵前說話的吧?”
“事在人為,更且說,肅順在京中用不到多久就要回晉省去了,到時候,王爺隻要多多和鄭王親近……這等言語春風的事情,隻要他有一點腦子,也不會斷然推拒的。”
周祖培的言外之意是說,奕終究是皇帝的血親兄弟,所謂疏不間親,現在固然是身擔咎戾,被棄置不用,日後安知不會起複?若是真有那樣一天的話,思及鄭王兄弟怎麽也不肯進一言以解救的話,於這兄弟兩個怕也沒有什麽好處。
奕苦笑著點點頭,“若說肅雨亭嘛,總算尚有可取之處,若是說鄭、怡二位,隻怕芝老一語成讖了!”
周祖培一愣,方才知道,他說的是針對自己剛才講的‘有一點腦子’的話而說的,苦笑著搖搖頭,恭親王就是這年輕、不沉穩的毛病,容易惹出禍事來,今日一看,似乎還是沒有從這一次的事情中吸取教訓呢!
兩個人說了會兒話,有客人登門拜年,是周祖培在上書房的同僚,名叫徐桐。徐桐是道光三十年的進士,與崇實一科,而且兩個人私交不錯,隻是宦海浮沉,機遇不同。崇實任職四川龍茂道,已經有五年光景,可稱是鹹豐朝新銳之中,僅次於翁同龢的大紅人;而徐桐,卻隻不過是個翰林院侍講學士,一直到上一年八月間,才第一次鄉試的副主考,是在廣西省。
他也是旗人,不過是漢軍旗下,每個月有俸祿,但任職翰林院這樣的清水衙門,戔戔鶴俸,根本不夠花用的,一直到上一年衡文桂省,學生贄敬,省內程儀,這些都是朝廷正用的俸享銀子,可以心安理得的放進口袋中的——數年來的欠債一筆勾銷,還很有一部分盈餘。這一次過年到周祖培府上來,是來給老師、師母拜年的。
奕看他有客人,起身要走,給周祖培攔住了,“來得正好,豫如也是有趣有才的,陪王爺說話,散散心。”同時吩咐門上,“請徐老爺進來。”
學生拜老師,是不能走正門的(也有例外,例如曾國藩類的學生,去拜翁心存類的老師,因為都已經是朝中一品大員,就要從正門進,正門出,謂之硬進硬出。不過這種情況很少),從偏門入內,又下人領著進到廳中,徐桐一愣,沒想到奕也在,趕忙行禮,“給王爺請安!”
清循例唐宋,親王禮絕百僚,後來簡化了一點,卻仍是要磕頭。奕也不推搪,受了他一禮,然後把他扶了起來,“蔭軒(徐桐字豫如,號蔭軒),多日不見,你也清減了。這一次桂省之行,很辛苦吧?”
“多承王爺垂問,職下一點也不苦。”和奕寒暄了幾句,又給周祖培碰頭請安,命下人奉上四色禮物,他此來本來還想給師母拜年,不過現在奕在坐,這件事暫時押後了。
賓主幾個人重新落座,再一次有丫鬟捧上茶水點心,周祖培給徐桐使了個眼色,示意他陪著王爺說話,自己命下人準備午飯、酒菜,要留兩個人在府裏用飯。
剛剛把下人打發出去,門上來報,“老爺,有客人到了。”
“是誰啊?”
“不知道呢!來人沒說名字。”門上把德馨的話重複了一遍,周祖培斥道,“你怎麽這麽糊裏糊塗的?連客人的名字都不知道嗎?”
“不知道呢!來人不說,小的看今天是元旦,也不好多問,哦,他還帶著孩子來的呢!”
帶著孩子?周祖培楞了一下,“可有女眷?”
“這倒沒有。”
“讓他們進來吧。”
載瀅給德馨領著,一路蹦蹦跳跳,像一隻快樂的地老鼠,離得還遠,就高聲呼喝,“師傅,師傅!”
周祖培覺得聲音聽起來無比熟悉,回頭一看,大大的吃了一驚,“二阿哥?”
載瀅到了廊下,嬉笑著躬身行禮,“師傅,學生給您和師母拜年來了!”
“哎呦!”周祖培快步跑下台階,將他小小的身子攏在懷中,“可冷嗎?小主子,您怎麽……到老臣府上來了?”
“不冷的,不冷的。”載瀅笑著說道,忽然手一揚,想起來什麽似的,“周師傅,有旨意!”
“哦。”周祖培趕忙從地上爬起身子,“二阿哥,容老臣到廳中擺下香案,恭聆聖訓。”
“不要的,皇阿瑪說了,不用周師傅跪聽。”
“是。”皇帝有口諭,周祖培不敢違逆,恭恭敬敬的站好,聽載瀅用一條清亮稚嫩的童音宣讀聖諭,“皇上說,朕以仁孝治國,天地五倫,師恩深重。及於朕躬,亦從不敢有片刻或忘。即以鹹豐九年起,派列位阿哥,代朕到府上,為師傅聊致新年祝福。著各位師傅毋庸多禮,欽此!”
“臣,周祖培,領旨,謝恩。”
皇帝的口諭,一個字也錯不得,載瀅背誦完上諭,笑著伸出小手去,學著大人的樣子拱了拱,“周師傅,皇阿瑪的旨意,您可不要違背哦?”
周祖培苦笑點頭,“老臣不敢。”拉著孩子的手,一路向廳上行去,一邊走,一邊彎腰和他說話。
“六叔?”眼見到了廳口,載瀅人小眼尖,一眼看見奕含笑站在門口,孩子歡呼一聲,掙開周祖培,快步跑了過去,到了階上方始站住身子,“六叔?侄兒給六叔請安!六叔,您怎麽也不到上書房來了?侄兒都想您了。問堂兄,他也不說。”
奕心裏不知道是個什麽滋味,他擔著的上書房總稽查的差事,為了這一次的變故,也給皇帝毫不留情的免了,微笑著扶起孩子,看他跑得一頭的熱汗,給他擦了擦,“這大冷的天,怎麽自己一個人出來了?身邊的下人呢?”
“在後麵。”就在這一會兒的時候,周祖培和德馨幾個也到了,載瀅回頭說道,“周師傅,阿瑪說了,還要給師母拜年呢!”
“哦,哦。‘周祖培答應著,和奕告罪一聲,由二阿哥身邊的兩個小太監陪著,向內院走去——內中的女眷居住的地方,德馨自然不能跟從,在廳中陪著奕幾個人說話。
過了片刻,周祖培一個人回來了,臉上的笑容怎麽也掩飾不住,“王爺,久等了。”
“怎麽了?有什麽事這麽高興?”
“二阿哥真正是天資聰穎,到內院不到一會兒的功夫,就裝滿了一口袋的紅包利是!”周祖培真誠的笑著,口中說道,“山荊身邊沒有孫兒,看見這樣一個孩子,歡喜得什麽似的,若不是知道是皇子,隻怕今天晚上就要留在府中過夜了。”
奕想象著一大家子的女眷中,多出一個聰慧漂亮的小娃娃,亦自失笑。
周祖培笑了一會兒,忽然想起一件事來,不過礙著徐桐和德馨在場,不好開口,暗中給徐桐使了個眼色,後者識竅的起身,向兩個人告辭,周祖培也不挽留,向外送了幾步,命人開中門,轉身回去了。
這一邊,奕擺擺手,示意德馨暫時退下,等二阿哥回來了,再傳他上來,德馨自然不敢反抗,乖乖的退了出去。
看廳中沒有旁的人,周祖培笑著說道,“王爺,天賜良機啊!”
“怎麽說?”
******************************************
一直到了下午的未申之交,載瀅才回到圓明園,皇帝當然已經返駕回萬方安和了,二阿哥到了殿閣門口,報名而入,皇帝正等得不耐煩,雖然麵上不說,但自己的骨血,平生又是第一次出宮‘辦差’,做父親的,又豈能不擔心?
聽說他回來了,立刻傳見,“兒子叩見皇阿瑪。”
“你是幾時出宮去的?”
“回阿瑪話,兒子是早上巳時整出宮的。”
“現在呢?”皇帝一指外麵的天色,“你看看,天都快黑了!就是不提你身為皇子,出外遊逛一整天的時間,給人家知道了,恥笑天家血脈,沒有教養,隻說你額娘、母後在宮中為你擔驚受怕,……你個不孝的東西!”
載瀅嚇壞了,乖乖的跪在那裏,心中又恐慌,又委屈,孩子在上書房學習良久,懂得規矩,不敢大聲分辨,眼淚卻止不住的落了下來,“兒子……兒子以後再也不敢了。請皇阿瑪恕罪。”
看孩子嚇得哭了起來,皇帝心中一軟,放緩了語氣問道,“差事辦得怎麽樣了?都去到哪一位師傅的府上了?”
載瀅把經過說了一遍——。
原來,在周祖培府上耽擱的時間並不很長,因為還要到倭仁和翁心存府上去,孩子也顧不得吃午飯,早早的就要告辭,奕似乎是怕孩子路上出什麽危險,主動提出,要帶著他一起辦差。
於是,叔侄主仆幾個到了倭仁府上,到了翁心存府上,若是隻有載瀅一個人也就罷了,傳旨、拜年、請安、拿上紅包利是,轉身走人,用不到很長時間,但有奕作陪,便不得自由了。
聽載瀅大約的把經過說了一遍,皇帝苦笑點頭:老六的盤算瞞不過自己,定然是想借孩子的口,為他做一番不明言的求懇心聲了!想通了這一節,皇帝心中歎息著擺擺手,“先到你額娘和母後房裏去吧,她們都等你等得極了。”
“阿瑪?”
“去吧,去吧。”打發兒子出去,皇帝有點發呆的坐在那裏,奕誠然是有過,但自己的處置是不是也太過決絕了一點呢?年終封衙之前,百官隨班祝暇,這樣的時刻,自己也把奕的名字勾掉,不讓他和自己見麵,就是不說兄弟之情,隻論君臣之誼……
思忖了片刻,左右沒有辦法,他也懶得多想,吩咐一聲,“著瑰嬪今晚在諶福堂伺候。”隨手拿起一本折子,翻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