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節食古不化(1)
用晚膳的時候,皇帝翻了紫雲的牌子(關於這一節,感謝讀者貝貝殼朋友的提點,誠然,風月出身,不可能晉級為妃,一個貴人就已經算得上是天恩浩蕩了,以後的文字中,皆是以貴人相稱。前麵的文字,不再多做更改,請讀者朋友見諒)。草草用過,看看天色依舊明亮,皇帝忽然想起自己的幾個孩子來,不知道他們最近的學業怎麽樣了?心中想,口中問道,“六福?幾個阿哥現在在哪裏?”
“回主子爺的話,三阿哥以上,都在長春書屋,以下的,都在各自房中。”
“傳他們來……哦,不,還是朕過去吧。也好看看他們的功課。”說著話,不等六福下去準備,向驚羽擺擺手,當先走了出去。
長春書屋在萬方安和以南,名字叫武陵春色,因為距離河岸邊不遠處生長著很多名本的桃花,故而又叫桃花塢,乾隆為皇子的時候,曾經在這裏讀書,後來娶親,移居到長春仙館,雍正給兒子起了個號,叫長春居士,等到乾隆登基之後,把這裏改名叫長春書屋——大阿哥載澧,二阿哥載瀅,三阿哥載澦,並大格格秀慧,二格格穎慧,就居住在這裏,每天早上起來,由諳達、太監、嬤嬤伺候著梳洗以畢,到皇帝居住的寢宮中去請聖安,然後到母後、各自母妃的房中去請慈安。
說來無奈,每天早上起來,是這一天之中父子、父女幾個僅有的見麵之時,還經常說不到幾句話,就得跪安出來,旁的人也就罷了,兩個逐漸長成的公主,貪戀和阿瑪在一起的時光,經常要太監、嬤嬤強自拉著才肯離開,看在皇帝眼睛裏,也分外覺得舍不得。
今天閑來無事,皇帝動了親親之念,居然親自到長春書屋來了?聽到皇阿瑪身前的楊三兒事先通傳,載澧幾個不敢怠慢,換上香色素緞單衣,女孩兒則穿著品藍繡花的小緞裙,腳下踩著放足的弓鞋,嫋嫋婷婷的跟在三個兄弟的後麵,由嬤嬤領著,出到閬苑門前,眼見皇帝來得近了,五個孩子連同身後的大人,紛紛跪了下去,口中參差不齊的請著聖安,“參見皇上。”
“都起來吧,今兒阿瑪來看看你們,就不必行那些朝堂儀態了。”皇帝腳下不停,一路入內,“朕當年也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裏讀書學習的,你們幾個人過來……”皇帝用手指著書屋中擺放了一麵牆的百寶閣,“你們看這裏?”
孩子們探頭看過去,百寶閣的木製格柵,最矮的幾層靠外的地方,都給人用不知道什麽東西磨得圓滑至極,“皇阿瑪,這是什麽啊?”
“有一次啊,阿瑪和你五叔、七叔他們打鬧,你五叔為人毛躁,走路不小心,額頭撞到格柵的角上,雖然沒有破皮流血,卻也腫了好幾天,後來還是阿瑪,命人找來銼刀,將這最下麵的四層,全數打磨光滑的呢!”
載澧嘿嘿笑著,用手撓撓頭,“阿瑪,您原來也是這般淘氣的啊?”
皇帝給孩子的話逗得撲哧一笑,大大方方的點點頭,“是啊,阿瑪當年可不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說起來,讓你們的皇爺爺,操碎了心啊!”
載瀅想了想,猛的一仰首,大聲說道,“兒子記下了,兒子一定會秉承皇阿瑪今日教誨,恭敬做人,認真做事,上慰皇阿瑪聖心。”
皇帝笑了一下,“來,把你們的功課拿來,給朕看看,可有所長進了嗎?”
幾個孩子小心翼翼的把自己所寫的文章取來,“是誰出的題目啊?”
“是翁師傅。”
皇帝拿過一本,題目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也?子曰,行己有恥。看到這樣的題目,皇帝楞了一下,怎麽給孩子出這樣的題目,不會太深了一點嗎?把課本掉轉過來看看,是載瀅的文字:“……詢所謂於士,聖人先勵之以恥焉,夫謂之曰,士,必有無愧於己者也,子貢問以何如?子能不先勵之以有恥乎?”
皇帝真有點驚訝了,八股文章他自然也是會做的,但因為特殊的經曆,從來不是特別放在心上,當年上學的時候,隻有師傅、皇上一再逼迫,方才肯動筆寫上幾個字,有一點放鬆,就立刻丟到九霄雲外去了。卻想不到,一個不足十齡的孩子,竟然能夠寫出這樣的文字來?
文字起承轉合,盡脫童騃之色,若是不知道的話,還以為是多年苦讀出來的老童生的文字呢!皇帝大感有趣,繼續看了下去,“且衡士不徒循其名,而賞士必先探其本。夫亦重乎其恥而已?唯賢者循名以核士之實,……”
他看了片刻,把課本放在一邊,“二阿哥?這些文字,都是你自己寫的嗎?”
“是,兒子荒唐之作,有辱皇阿瑪龍目,請皇阿瑪原宥則個。”
做父親的讚許的點點頭,伸手把其他幾個孩子的課本拿了過來,卻不忙著看,而是問道,“朕給你們出一個謎語吧:月彎如勾。猜唐詩中的一句。嗯,限時一炷香的時間,猜對的,阿瑪有獎勵。”說完,也不理孩子們,低頭看起了文字來。
載澧生性荒誕,猜謎這樣的事情,連想也不必想,他自知猜不來。兄弟幾個中,隻以老二的腦筋最好使,當即讓賢,“老二,你來猜吧,左右我們也猜不到,阿瑪的獎勵,還是給你吧?”
載瀅倒也不推辭,小手托著腮幫,認真的想著,唐詩也是他們在上書房讀書時所要學的,在心中苦苦思考,隻覺得哪一個與皇阿瑪口中所言的題麵不相吻合,眼看著皇阿瑪手中的課本一本本放下,一炷香的時候轉眼就到,心中著急,額頭上冒出了汗水,;終於等到皇帝看過了所有的課本,抬起眼睛向這邊看來,載瀅跪了下來,“兒子愚鈍,未能解皇阿瑪所出之謎,請……”
“朕來告訴你們吧,謎底是:此曲隻應天上有。”
“啊?”載瀅的腦筋轉得飛快,立刻通曉其故,“是這個曲啊?兒子明白了,月兒彎彎,正扣得一個曲字解!”
皇帝歎了口氣,向幾個孩子招招手,像攏小老鼠一般,把孩子們叫到自己身前,望著一雙雙黝黑烏亮的眸子,低聲問道,“在上書房讀書,可辛苦嗎?大阿哥,你可覺得辛苦?”
載澧天生好動不好靜,在上書房每天讀書寫字,早就憋得狠了,隻是皇阿瑪的問話,卻不敢直抒胸臆,扁扁嘴巴,低下頭去,“回皇阿瑪的話,兒子不苦的。”
“載澧,你是大阿哥,朕知道,你喜歡多多活動,不愛在書房久呆。”他說,“隻是啊,你現在年紀還小,等過上幾年,你要是仍自對讀書不感興趣的話,阿瑪再為你覓一個善地,可以施展你所長的,好嗎?”
“好!”載澧脫口而出,隨即跪了下來,“兒子謝皇阿瑪。”
皇帝又看向載瀅,“二阿哥,你是阿瑪日漸成年的幾個孩子中,學業最佳的,隻是不知道,你可還有精力,多學一點、多承擔一點嗎?”
“皇阿瑪有所教益,兒子自當甘心領受。”
皇帝拉著載瀅的手,讓他站到自己身前來,“這和朕沒有關係,”他說,“朕想給你再找一個師傅,在每天學習之餘,更多多的學一點西洋知識。不過,此事非是朕的旨意,隻是要看你本心是否願意,是否能夠承受得住。朕知道,你現在的學業很累……”
載瀅雙目一亮,“兒子不累的,皇阿瑪,兒子願意學習西洋知識!”
***********************************
軍機處幾個人進到殿中,跪倒行禮,不等有所陳奏,皇帝先拿起一份昨天晚上寫好的上諭,向下一遞,文祥起身接過,展開來看了看,立刻楞住了,“即日起,著總理各國事物衙門四品讚襄政事容閎,入值上書房,專司二阿哥載瀅典學事宜,欽此。”
這是任何都不知道,也是想不到的,更加是沒有前例的,入值上書房,啟沃聖學的,都是要兩榜進士,翰林院出身,響當當的金馬玉堂,容閎……,除了文祥之外,其他人於他都沒有絲毫印象,隻是依稀記得,他是天朝第一個負笈異域,求學歸來的學子,後來因為成立總署衙門,方始有了進身之階。這樣的人,自己都完全不通,怎麽能夠將聖人之學,教授給孩子們呢?而且,皇帝的這道上諭,沒有絲毫的前兆和脈絡,是因為對上書房幾位師傅的教授不滿意嗎?還是有什麽旁的原因?
皇帝看出來了,“其實,此事並非是朕開創先河,我朝聖祖仁皇帝,踐祚之初,也曾經多方學習西洋文法,舉凡數數,幾何、物理、天文,甚或技擊之術,也都有所涉獵,朕不過是有意效法前賢罷了。”
以本朝聖君為立言之基,眾人不好多說,朝章故事,在場的幾個人早就熟稔於心。皇帝並不是在撒謊,康熙皇帝的好學是很有名的,不但是經史子集,諸子百家之學,就是那西洋知識,也多有涉獵,舉凡天文、物理、幾何,術數都稱得上是相當深厚——人稱‘聖學’,唯一的遺憾是,這種知識,康熙隻是將其作為帝王個人喜好,並未能夠一以貫之的傳承而下,否則,若是能夠作為家法、祖製遞嬗下來,則大清的江山社稷,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了。
皇帝搖搖頭,拋開了這些胡亂的想法,和軍機處的幾個人議起政來。
*********************************************
邸抄發出,眾人目瞪口呆,第一個猛烈反彈的,就是上書房的一眾理學大家,尤其以倭仁、徐桐為首。
在他們看來,皇上踐祚之初成立的總署衙門就大有可商榷處,隻不過礙於天子,倭仁又給皇帝、奕幾個心照不宣的以‘請君入甕’之法,弄得灰頭土臉,再不敢亢直進言,方才罷了,但數載而下,卻從來不肯和總署衙門有半點勾連處——本來也沒有。
隻是想不到,皇上突發奇想,居然要一個連廩生都算不上的容閎進到這樣的清貴之地,居然還要他典學二阿哥的學問?他什麽都不會,典什麽學?而且,上書房幾個人公認,二阿哥是幾個孩子中最聰慧,最乖巧,而且是最有上進心的一個,這樣的孩子,竟然要學什麽西洋知識?那些蠻夷之國***來的學子,又能夠有什麽典章文字可以教化童心的嗎?
倭仁第一個出言反對,“隻要容……”
“容閎,字純樸。”旁邊有人接上了話頭。
“隻要容純樸來了,老夫第一個上折子請辭差事!”倭仁一雙眼睛在上書房直廬中掃了一圈,隨即問道,“哪一個肯與老夫做同聲之應?”
“老師,學生不才,願意與老師同進退。”
倭仁看過去,是自己的學生,漢軍正白旗下的徐桐,“好,豫如,好!”
有了這樣的聲音,身為上書房總師傅的翁心存便很有點不安了,他左右看看,“艮老、豫如,何必如此呢?君子與人為善,絕交尚不可出惡語,又為何為平生未曾一見之人,如此大動肝火?”
“銘公,非是老夫不講道理,冰炭尚且不能同爐,又何況胸中所見,乃是華夷之分?”倭仁絲毫不賣翁心存的麵子,“來人,到慎德堂,老夫要遞牌子請起。”說罷起身,由徐桐攙扶著,慢吞吞的出長春書屋而去。
皇帝正在和崇實說話,為日後履任兩江,勇於任事多有訓教,便在這時候,內侍來奏,“萬歲爺,上書房倭仁倭大人遞牌子進來了。”
“傳他進來。”皇帝頭也不回,繼續對崇實說道,“……便如同在四川一般,該處置的,不要顧及是任何人的門生弟子,也不要考慮循循私情。”
“是,奴才記下了,這一年多來,奴才在龍茂道任上也算小有所成,總之就是以當初行之鐵麵之法,在上海推行而下就是了。至於旁的人,愛怎麽想,奴才不會理會。”
“還有一節,便是上海地處要衝。往來之間多有各國洋人,英國、法國、美國都有駐上海是領事館,朕知道你不通洋務,若真的有和洋人有繞不開的地方,隻管具折而奏——倭仁,徐桐,你們兩個人可是為朕撿拔容閎入值上書房之事而來的?”
崇實沒有想到皇帝會突然轉向,聞言一愣,向旁邊跪了一點,給兩個人騰出位置來,“是。”倭仁伏地奏答,“老奴才智愚鈍,自問與新近同僚難以融會貫通,故而特來君前請旨,請皇上免了老奴上書房師傅之職。”
皇帝立刻覺得怒火上衝,瞪眼瞅著倭仁,“倭師傅,朕在上諭中寫得清楚明白,請人傳授西洋知識,在當年,聖祖臨朝之初,也是有過先例的,又何嚐有損明君威儀於萬一?容閎是我天朝第一負笈歸來的學子,論及典章教化,傳世之學,不但比不上你,就是你身邊的徐桐,上書房中的瑞常,他也隻能瞠乎其後的。朕讓他到上書房,隻是為了將一些西洋語言、文字、科技之學循序漸進的傳授給朕的子嗣,和上書房中於西洋之學從心底喜好的孩子們——你又何必以求去相爭呢?”
跪在倭仁身邊的徐桐想了想,貿貿然趨前奏答,“皇上?”
隻說了兩個字,就給侍立在一邊的端華打斷了,“你住口!這裏也輪得到你來說話嗎?”徐桐為他撞得臉紅脖子粗,委屈的低下頭去,一言不發。
倭仁碰頭答說,“老奴不敢!”他說,“老奴從未敢有荒怠聖學之心,隻不過,老奴聽聞,容大人行止之間,迥異常度,老奴擔心,和他彼此不能融洽,為免除日後難以兩全,還是請皇上免了老奴的職銜吧?”
“朕倒不知道,你居然還有這麽一份未卜先知的本事?這也是你平生所學,並以之傳導世人的?”
“這,子不語怪力亂神,子平之道,老奴不曾學過。”
“那你怎麽就知道,你和容閎一定會有不能融洽之處?”皇帝大聲向外招呼:“六福?你現在即刻出園子,到總署衙門,傳容閎來見!”說完又回頭對倭仁說,“朕倒要看看,他是怎樣個‘行止之間,迥異常度’的?倭仁,朕可告訴你,若是有也還罷了,若是沒有,朕先問你一個誣蔑大臣、構陷同僚的罪名!現在你出去,殿外候著!”
倭仁恭恭敬敬的碰了個響頭,仍自由徐桐攙扶著,師弟兩個到了慎德堂殿外,跪在金階下,等待著。
皇帝從窗戶向外長身看了看,口中罵了一聲,“食古不化!不必理他,朕方才說到哪裏了?”
“皇上,倭艮峰兩朝老臣,又是先皇和皇上期許的重臣,還是為其留幾分體麵吧。”崇實說道,“況且說,此事是為容閎入值上書房而起,要是弄得皇上心中不喜的話,奴才隻怕,日後容大人入值的時候,亦多有憂懼之心呢?”
皇帝搖搖頭,“崇實,有些事情,你是不懂的,以後和肅順在一起,多多學學吧。”
崇實不明所以,唯唯的應承了下來。
用晚膳的時候,皇帝翻了紫雲的牌子(關於這一節,感謝讀者貝貝殼朋友的提點,誠然,風月出身,不可能晉級為妃,一個貴人就已經算得上是天恩浩蕩了,以後的文字中,皆是以貴人相稱。前麵的文字,不再多做更改,請讀者朋友見諒)。草草用過,看看天色依舊明亮,皇帝忽然想起自己的幾個孩子來,不知道他們最近的學業怎麽樣了?心中想,口中問道,“六福?幾個阿哥現在在哪裏?”
“回主子爺的話,三阿哥以上,都在長春書屋,以下的,都在各自房中。”
“傳他們來……哦,不,還是朕過去吧。也好看看他們的功課。”說著話,不等六福下去準備,向驚羽擺擺手,當先走了出去。
長春書屋在萬方安和以南,名字叫武陵春色,因為距離河岸邊不遠處生長著很多名本的桃花,故而又叫桃花塢,乾隆為皇子的時候,曾經在這裏讀書,後來娶親,移居到長春仙館,雍正給兒子起了個號,叫長春居士,等到乾隆登基之後,把這裏改名叫長春書屋——大阿哥載澧,二阿哥載瀅,三阿哥載澦,並大格格秀慧,二格格穎慧,就居住在這裏,每天早上起來,由諳達、太監、嬤嬤伺候著梳洗以畢,到皇帝居住的寢宮中去請聖安,然後到母後、各自母妃的房中去請慈安。
說來無奈,每天早上起來,是這一天之中父子、父女幾個僅有的見麵之時,還經常說不到幾句話,就得跪安出來,旁的人也就罷了,兩個逐漸長成的公主,貪戀和阿瑪在一起的時光,經常要太監、嬤嬤強自拉著才肯離開,看在皇帝眼睛裏,也分外覺得舍不得。
今天閑來無事,皇帝動了親親之念,居然親自到長春書屋來了?聽到皇阿瑪身前的楊三兒事先通傳,載澧幾個不敢怠慢,換上香色素緞單衣,女孩兒則穿著品藍繡花的小緞裙,腳下踩著放足的弓鞋,嫋嫋婷婷的跟在三個兄弟的後麵,由嬤嬤領著,出到閬苑門前,眼見皇帝來得近了,五個孩子連同身後的大人,紛紛跪了下去,口中參差不齊的請著聖安,“參見皇上。”
“都起來吧,今兒阿瑪來看看你們,就不必行那些朝堂儀態了。”皇帝腳下不停,一路入內,“朕當年也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裏讀書學習的,你們幾個人過來……”皇帝用手指著書屋中擺放了一麵牆的百寶閣,“你們看這裏?”
孩子們探頭看過去,百寶閣的木製格柵,最矮的幾層靠外的地方,都給人用不知道什麽東西磨得圓滑至極,“皇阿瑪,這是什麽啊?”
“有一次啊,阿瑪和你五叔、七叔他們打鬧,你五叔為人毛躁,走路不小心,額頭撞到格柵的角上,雖然沒有破皮流血,卻也腫了好幾天,後來還是阿瑪,命人找來銼刀,將這最下麵的四層,全數打磨光滑的呢!”
載澧嘿嘿笑著,用手撓撓頭,“阿瑪,您原來也是這般淘氣的啊?”
皇帝給孩子的話逗得撲哧一笑,大大方方的點點頭,“是啊,阿瑪當年可不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說起來,讓你們的皇爺爺,操碎了心啊!”
載瀅想了想,猛的一仰首,大聲說道,“兒子記下了,兒子一定會秉承皇阿瑪今日教誨,恭敬做人,認真做事,上慰皇阿瑪聖心。”
皇帝笑了一下,“來,把你們的功課拿來,給朕看看,可有所長進了嗎?”
幾個孩子小心翼翼的把自己所寫的文章取來,“是誰出的題目啊?”
“是翁師傅。”
皇帝拿過一本,題目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也?子曰,行己有恥。看到這樣的題目,皇帝楞了一下,怎麽給孩子出這樣的題目,不會太深了一點嗎?把課本掉轉過來看看,是載瀅的文字:“……詢所謂於士,聖人先勵之以恥焉,夫謂之曰,士,必有無愧於己者也,子貢問以何如?子能不先勵之以有恥乎?”
皇帝真有點驚訝了,八股文章他自然也是會做的,但因為特殊的經曆,從來不是特別放在心上,當年上學的時候,隻有師傅、皇上一再逼迫,方才肯動筆寫上幾個字,有一點放鬆,就立刻丟到九霄雲外去了。卻想不到,一個不足十齡的孩子,竟然能夠寫出這樣的文字來?
文字起承轉合,盡脫童騃之色,若是不知道的話,還以為是多年苦讀出來的老童生的文字呢!皇帝大感有趣,繼續看了下去,“且衡士不徒循其名,而賞士必先探其本。夫亦重乎其恥而已?唯賢者循名以核士之實,……”
他看了片刻,把課本放在一邊,“二阿哥?這些文字,都是你自己寫的嗎?”
“是,兒子荒唐之作,有辱皇阿瑪龍目,請皇阿瑪原宥則個。”
做父親的讚許的點點頭,伸手把其他幾個孩子的課本拿了過來,卻不忙著看,而是問道,“朕給你們出一個謎語吧:月彎如勾。猜唐詩中的一句。嗯,限時一炷香的時間,猜對的,阿瑪有獎勵。”說完,也不理孩子們,低頭看起了文字來。
載澧生性荒誕,猜謎這樣的事情,連想也不必想,他自知猜不來。兄弟幾個中,隻以老二的腦筋最好使,當即讓賢,“老二,你來猜吧,左右我們也猜不到,阿瑪的獎勵,還是給你吧?”
載瀅倒也不推辭,小手托著腮幫,認真的想著,唐詩也是他們在上書房讀書時所要學的,在心中苦苦思考,隻覺得哪一個與皇阿瑪口中所言的題麵不相吻合,眼看著皇阿瑪手中的課本一本本放下,一炷香的時候轉眼就到,心中著急,額頭上冒出了汗水,;終於等到皇帝看過了所有的課本,抬起眼睛向這邊看來,載瀅跪了下來,“兒子愚鈍,未能解皇阿瑪所出之謎,請……”
“朕來告訴你們吧,謎底是:此曲隻應天上有。”
“啊?”載瀅的腦筋轉得飛快,立刻通曉其故,“是這個曲啊?兒子明白了,月兒彎彎,正扣得一個曲字解!”
皇帝歎了口氣,向幾個孩子招招手,像攏小老鼠一般,把孩子們叫到自己身前,望著一雙雙黝黑烏亮的眸子,低聲問道,“在上書房讀書,可辛苦嗎?大阿哥,你可覺得辛苦?”
載澧天生好動不好靜,在上書房每天讀書寫字,早就憋得狠了,隻是皇阿瑪的問話,卻不敢直抒胸臆,扁扁嘴巴,低下頭去,“回皇阿瑪的話,兒子不苦的。”
“載澧,你是大阿哥,朕知道,你喜歡多多活動,不愛在書房久呆。”他說,“隻是啊,你現在年紀還小,等過上幾年,你要是仍自對讀書不感興趣的話,阿瑪再為你覓一個善地,可以施展你所長的,好嗎?”
“好!”載澧脫口而出,隨即跪了下來,“兒子謝皇阿瑪。”
皇帝又看向載瀅,“二阿哥,你是阿瑪日漸成年的幾個孩子中,學業最佳的,隻是不知道,你可還有精力,多學一點、多承擔一點嗎?”
“皇阿瑪有所教益,兒子自當甘心領受。”
皇帝拉著載瀅的手,讓他站到自己身前來,“這和朕沒有關係,”他說,“朕想給你再找一個師傅,在每天學習之餘,更多多的學一點西洋知識。不過,此事非是朕的旨意,隻是要看你本心是否願意,是否能夠承受得住。朕知道,你現在的學業很累……”
載瀅雙目一亮,“兒子不累的,皇阿瑪,兒子願意學習西洋知識!”
***********************************
軍機處幾個人進到殿中,跪倒行禮,不等有所陳奏,皇帝先拿起一份昨天晚上寫好的上諭,向下一遞,文祥起身接過,展開來看了看,立刻楞住了,“即日起,著總理各國事物衙門四品讚襄政事容閎,入值上書房,專司二阿哥載瀅典學事宜,欽此。”
這是任何都不知道,也是想不到的,更加是沒有前例的,入值上書房,啟沃聖學的,都是要兩榜進士,翰林院出身,響當當的金馬玉堂,容閎……,除了文祥之外,其他人於他都沒有絲毫印象,隻是依稀記得,他是天朝第一個負笈異域,求學歸來的學子,後來因為成立總署衙門,方始有了進身之階。這樣的人,自己都完全不通,怎麽能夠將聖人之學,教授給孩子們呢?而且,皇帝的這道上諭,沒有絲毫的前兆和脈絡,是因為對上書房幾位師傅的教授不滿意嗎?還是有什麽旁的原因?
皇帝看出來了,“其實,此事並非是朕開創先河,我朝聖祖仁皇帝,踐祚之初,也曾經多方學習西洋文法,舉凡數數,幾何、物理、天文,甚或技擊之術,也都有所涉獵,朕不過是有意效法前賢罷了。”
以本朝聖君為立言之基,眾人不好多說,朝章故事,在場的幾個人早就熟稔於心。皇帝並不是在撒謊,康熙皇帝的好學是很有名的,不但是經史子集,諸子百家之學,就是那西洋知識,也多有涉獵,舉凡天文、物理、幾何,術數都稱得上是相當深厚——人稱‘聖學’,唯一的遺憾是,這種知識,康熙隻是將其作為帝王個人喜好,並未能夠一以貫之的傳承而下,否則,若是能夠作為家法、祖製遞嬗下來,則大清的江山社稷,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了。
皇帝搖搖頭,拋開了這些胡亂的想法,和軍機處的幾個人議起政來。
*********************************************
邸抄發出,眾人目瞪口呆,第一個猛烈反彈的,就是上書房的一眾理學大家,尤其以倭仁、徐桐為首。
在他們看來,皇上踐祚之初成立的總署衙門就大有可商榷處,隻不過礙於天子,倭仁又給皇帝、奕幾個心照不宣的以‘請君入甕’之法,弄得灰頭土臉,再不敢亢直進言,方才罷了,但數載而下,卻從來不肯和總署衙門有半點勾連處——本來也沒有。
隻是想不到,皇上突發奇想,居然要一個連廩生都算不上的容閎進到這樣的清貴之地,居然還要他典學二阿哥的學問?他什麽都不會,典什麽學?而且,上書房幾個人公認,二阿哥是幾個孩子中最聰慧,最乖巧,而且是最有上進心的一個,這樣的孩子,竟然要學什麽西洋知識?那些蠻夷之國***來的學子,又能夠有什麽典章文字可以教化童心的嗎?
倭仁第一個出言反對,“隻要容……”
“容閎,字純樸。”旁邊有人接上了話頭。
“隻要容純樸來了,老夫第一個上折子請辭差事!”倭仁一雙眼睛在上書房直廬中掃了一圈,隨即問道,“哪一個肯與老夫做同聲之應?”
“老師,學生不才,願意與老師同進退。”
倭仁看過去,是自己的學生,漢軍正白旗下的徐桐,“好,豫如,好!”
有了這樣的聲音,身為上書房總師傅的翁心存便很有點不安了,他左右看看,“艮老、豫如,何必如此呢?君子與人為善,絕交尚不可出惡語,又為何為平生未曾一見之人,如此大動肝火?”
“銘公,非是老夫不講道理,冰炭尚且不能同爐,又何況胸中所見,乃是華夷之分?”倭仁絲毫不賣翁心存的麵子,“來人,到慎德堂,老夫要遞牌子請起。”說罷起身,由徐桐攙扶著,慢吞吞的出長春書屋而去。
皇帝正在和崇實說話,為日後履任兩江,勇於任事多有訓教,便在這時候,內侍來奏,“萬歲爺,上書房倭仁倭大人遞牌子進來了。”
“傳他進來。”皇帝頭也不回,繼續對崇實說道,“……便如同在四川一般,該處置的,不要顧及是任何人的門生弟子,也不要考慮循循私情。”
“是,奴才記下了,這一年多來,奴才在龍茂道任上也算小有所成,總之就是以當初行之鐵麵之法,在上海推行而下就是了。至於旁的人,愛怎麽想,奴才不會理會。”
“還有一節,便是上海地處要衝。往來之間多有各國洋人,英國、法國、美國都有駐上海是領事館,朕知道你不通洋務,若真的有和洋人有繞不開的地方,隻管具折而奏——倭仁,徐桐,你們兩個人可是為朕撿拔容閎入值上書房之事而來的?”
崇實沒有想到皇帝會突然轉向,聞言一愣,向旁邊跪了一點,給兩個人騰出位置來,“是。”倭仁伏地奏答,“老奴才智愚鈍,自問與新近同僚難以融會貫通,故而特來君前請旨,請皇上免了老奴上書房師傅之職。”
皇帝立刻覺得怒火上衝,瞪眼瞅著倭仁,“倭師傅,朕在上諭中寫得清楚明白,請人傳授西洋知識,在當年,聖祖臨朝之初,也是有過先例的,又何嚐有損明君威儀於萬一?容閎是我天朝第一負笈歸來的學子,論及典章教化,傳世之學,不但比不上你,就是你身邊的徐桐,上書房中的瑞常,他也隻能瞠乎其後的。朕讓他到上書房,隻是為了將一些西洋語言、文字、科技之學循序漸進的傳授給朕的子嗣,和上書房中於西洋之學從心底喜好的孩子們——你又何必以求去相爭呢?”
跪在倭仁身邊的徐桐想了想,貿貿然趨前奏答,“皇上?”
隻說了兩個字,就給侍立在一邊的端華打斷了,“你住口!這裏也輪得到你來說話嗎?”徐桐為他撞得臉紅脖子粗,委屈的低下頭去,一言不發。
倭仁碰頭答說,“老奴不敢!”他說,“老奴從未敢有荒怠聖學之心,隻不過,老奴聽聞,容大人行止之間,迥異常度,老奴擔心,和他彼此不能融洽,為免除日後難以兩全,還是請皇上免了老奴的職銜吧?”
“朕倒不知道,你居然還有這麽一份未卜先知的本事?這也是你平生所學,並以之傳導世人的?”
“這,子不語怪力亂神,子平之道,老奴不曾學過。”
“那你怎麽就知道,你和容閎一定會有不能融洽之處?”皇帝大聲向外招呼:“六福?你現在即刻出園子,到總署衙門,傳容閎來見!”說完又回頭對倭仁說,“朕倒要看看,他是怎樣個‘行止之間,迥異常度’的?倭仁,朕可告訴你,若是有也還罷了,若是沒有,朕先問你一個誣蔑大臣、構陷同僚的罪名!現在你出去,殿外候著!”
倭仁恭恭敬敬的碰了個響頭,仍自由徐桐攙扶著,師弟兩個到了慎德堂殿外,跪在金階下,等待著。
皇帝從窗戶向外長身看了看,口中罵了一聲,“食古不化!不必理他,朕方才說到哪裏了?”
“皇上,倭艮峰兩朝老臣,又是先皇和皇上期許的重臣,還是為其留幾分體麵吧。”崇實說道,“況且說,此事是為容閎入值上書房而起,要是弄得皇上心中不喜的話,奴才隻怕,日後容大人入值的時候,亦多有憂懼之心呢?”
皇帝搖搖頭,“崇實,有些事情,你是不懂的,以後和肅順在一起,多多學學吧。”
崇實不明所以,唯唯的應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