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財政預算(1)


    三月的熱河行宮,桃紅映目,柳絮飛揚,風景著實不惡,新任熱河都統的常清也不知道從哪裏打聽來皇帝的喜好,城中街道兩邊,處處鋪陳的都是綠油油的青草,滿眼看去,蔥鬱一片,皇帝看在眼裏,喜在心頭,“要說這五顏六色,繁華一片的勝景嘛,也隻有圓明園比熱河穩勝一籌,大內深宮,到處紅牆綠瓦,乍一看還好,過了這幾十年,也實在是沒什麽味道了,你們說呢?”


    翁同龢和額勒和布亦步亦趨的跟在他身後,三個人同做常服打扮,身後更遠一點是額裏汗帶領的禦前侍衛和常清所帶的熱河都統衙門派出來的兵員,遙相護持著,遠遠綴著。聽皇帝說起,額勒和布賠笑說道,“主子所見,發人深省,奴才偶然所得,不過其中皮毛,但也覺得,這等繁華勝景,全是皇上登基以來,一心求治,方才有今天這樣海內升平,萬民安居的盛世氣度呢!”


    這番話實在說不上得體,皇帝呲牙一樂,“翁同龢,你父親的病,怎麽樣了?”


    “家父患病多日,皇上屢有溫旨,賜藥賞假,天語問切,臣父於微臣幾次訓教,每每言及君父榮寵之恩,粉身難報,……”


    “翁心存國之重臣,伺候過皇考,伺候過朕,朕當年在上書房讀書的時候,偶有頑皮,翁師傅也是經常為朕和老五等人捉弄的對象,如今想來,曆曆在目,”說著,他歎了口氣,下麵的話沒有說出口。但眼見老臣離喪之情,卻是躍然而出。


    街麵上人流如織,迎麵走過一個身穿灰鼠馬甲的老者,胖大的身軀,腦滿腸肥,一路走來,左顧右盼,一眼看見這君臣幾個,這個胖子雙眼放光,忽地搶上幾步,當街跪倒,“老爺,小的給您請安了!”


    這突如其來的一下,把翁同龢和額勒和布嚇得不輕,眼角餘光掃過,身邊左右腳步淩亂,是額裏汗帶人快速圍攏了過來,把三個人圍在了當中,皇帝也是一愣,“你是?”


    “小的是黃世仁!老爺當年到小的所開的也閑居的時候,小的也曾經給老爺碰過頭,請過安的。”


    “啊!想起來了。”皇帝含笑相望,“黃老板,看你的樣子,這幾年生意做得很不錯嘛?比之當初,足足旁了三圈!”


    “承您老人家貴言,更是仰仗老爺如天之德,小的是也閑居,在這熱河城中,已經是第一號的買賣了。”黃世仁諂媚的笑著,又說道,“老爺,您當初用過的雅座,小的一直為老爺留著,……”


    聞弦歌知雅意,皇帝點頭一笑,“也好,到你的也閑居去看看。”


    黃世仁大喜,轉身在前引路,轉過前麵的街角,就是也閑居的墨字招牌,和十年前比較起來,也閑居的店麵擴大了三倍也不止!樓高五層,雕梁畫棟,一片繁華氣象,黃世仁親自引領著皇帝登樓而坐,推開麵南的窗戶,熱河城中的景致盡收眼底,黃世仁二次跪倒,行了君臣大禮,“草民黃世仁,恭請皇上聖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你好閑在。怎麽,沒事就到街麵上閑逛嗎?”


    “草民不敢。”黃世仁說道,“草民不敢欺瞞聖主,自本年三月十二日,皇上駕幸熱河以來,草民便經常在街上閑逛,隻盼著洪福齊天,能夠遇上。今兒個可算是上天垂憐,草民有幸,得睹聖顏,這不但是小人的福氣,也是我黃氏列祖列宗的福氣,小的給皇上磕頭了。”


    “行啦,起來吧。”皇帝也覺得好笑,黃世仁居然想出這樣一個守株待兔的辦法來?可見自己喜好白龍魚服之事,已經廣為人知了。“這幾年來,你在熱河城中營業,收益可還好啊?”


    “好!好得讓小人都不敢相信呢!”黃世仁說道,“不瞞萬歲爺,自從鹹豐二年,皇上起駕回鑾之後,也不知道是哪一個傳出去的消息,小人這也閑居中,曾經有真龍降臨。客似雲來,高朋滿座,百姓不希冀旁的,隻盼著能夠沾一分皇上的福澤之氣,從皇上當年所定的天字第一號雅間前走一走,回到家中,就有了與家人、相鄰言說的本錢了。”


    皇帝不以為忤的揚聲大笑,“這樣說來的話,朕倒是給你帶來不少好處了?那,朕的好處呢?”


    黃世仁看皇帝心情極好,說話也大膽起來,“萬歲爺富有四海,小人這一點小小之利,想來萬歲爺也不會看在眼內。”他察言觀色的本事高人一籌,眼見皇帝臉色一扳,又再說道,“不過,小人也不是不懂報恩的豬狗之輩,聽人說,報國便等若報君,故而小人經人指點,在上一年我天朝用兵東北之際,自捐銀貲七十萬兩,以報國用。”


    “哦?”


    “是。”黃世仁帶著一點得意之色的說道,“小人捐銀之後,蒙朝廷賞賜,給了小人七品參事職銜。”


    皇帝心中一動,“好啊,總算你還有君父家國之念。也不枉朕今天撥冗傳見你的一番恩德。”他擺擺手說道,“你下去吧,日後得空,還有見朕之機。”


    黃世仁還有一肚子話,都給憋了回去,沒奈何,碰頭而出,命人操持、準備飲饌之物去了。


    等他出去,皇帝回頭問肅順,“此事,你知道嗎?”


    “這,奴才不知道,奴才隨皇上身在關外,京中事……”


    “朕明白的。這都是皇後的決斷。”皇帝冷笑著說道,“真不知道禮部是怎麽想的。哼!居然拿著朝廷的名器,做此等收受銀兩,售賣官爵之實!”


    翁同龢在皇帝身邊多年,深知他的脾氣,自鹹豐元年下一道永遠取消捐資為官的上諭之後,便是斷絕了任何人想捐貲為政的渠道,想不到在熱河城中一場奏對,居然給他知道,這種風氣又有抬頭的跡象了?這樣的事情若是深究不放的話,怕又是一場禍事呢!想了想,轉而言道,“臣以為,黃某人以七十萬兩銀子,所換來的參事職銜,不過微末之流,皇上……”


    “你是想說,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嗎?”皇帝冷笑著搖搖頭,“這話可就錯了。”


    “是。”翁同龢不敢反駁,躬身行禮,“臣請皇上天語教誨。”


    皇帝卻不忙著解釋,話題一轉,說到另外一件事上,“朕在駕幸熱河的路上,得戶部奏稿,鹹豐十一年各省解部的銀子,已經逐一到達京中,你們猜猜,總數有多少?”


    “這,奴才略有所聞,在一萬萬五千萬兩上下。”


    “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數字了。”他說,“你們想想,各省的稅銀,有億萬上下,這一來可以看出我天朝國用日足,而百姓安康樂業,家家戶戶多有收益,也是可以想見的。”他用力一擺手,製止了眾人將欲出口的拍馬的廢話,神色轉為凝重的說道,“常人富而求貴,這是不變之理。於是,便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今日不提,將來的歲月中,如同黃世仁這般家產富有,吃穿不愁的商賈,意圖以捐貲之道,為進身之階,甚至想在廟堂上換取一分建言之機,朝廷該怎麽辦呢?”


    他說,“隻憑朝廷的封堵,怕未必是長久之策,以朕想來,鹹豐年間,尚不虞及此,但後世之君,又當如何?你們以為呢?”


    許乃釗斟酌了一番,說道,“臣以為,於今之世,國門打開,允準各國商人,到大清經營商貿往來,百姓得利,感戴天恩之外,更多有從外洋之國,學習各種西洋治國安邦之法者,若說隻是靠封堵,斷非良法,但我大清承襲而下,治國之道,遠勝列國,旁的不提,隻是各省生員學而有成,進身廟堂,便絕非各國所能相比。故而臣以為,隻要天朝子民,能夠切實體行,則聖慮所及,未為憂愁也。”


    “你這番話不能說不對,最起碼,在當今之世,不能說不對,但百十年之後呢?你們知道未來會是一番如何的景致?學而優則仕的話,本是用諸四海而皆準的聖人之言,但朕所憂慮的,不僅於此,而是萬世之下,就如同當年肅順促請,在天下各省行以厘金之製時,朕和你們說過的那個小故事一樣。百姓拿錢出來,捐助國用,為銀錢是否應用得當,適宜百姓捐貲初衷,而不會為為人君父者做虛靡耗費之途,又有誰能知道?即便知道了,難道以一介商賈,還能幹預後世之君的行事之法嗎?”他的問題非常犀利,把軍機處的幾個人都給問楞了,“若是給人家知道了,日後再不肯主動遵守國法,行樂捐之事,到那時,又當如何?難道還有人能夠管得住皇帝嗎?”


    “這,請恕臣說一句大不敬的話,凡此種種,隻有後世為君父者,多行聖人之言……”


    “這是空話!”皇帝大聲說道,“便稱朕躬,不敢說如何步武先賢,但從登基之日起,便立下洪誓,要使萬民安康,天下大治。數載之下,國家略有豐盈之景,不是也有順應內務府所請,在圓明園中大興土木之功的嗎?”


    當年之事,是肅順一手促成,聽他這樣說話,嚇了一跳,趕忙進言,“皇上富有四海,而在圓明園中修葺幾處景觀,也是為使先皇苦心所建,不至為風雨凋零的聖舉,皇上所言虛靡之行的話,奴才不敢苟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山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嵩山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嵩山坳並收藏清山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