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把臂閑遊(1)


    肅順在府中等了兩天時間,***人始終杳如黃鶴,這讓他又是驚訝,又是惱怒。難道***人已經知道皇上的身份了?不會!他這樣對自己說,皇帝以甘子義的假名出外閑遊,隻是偶爾為之,且從來不曾以這樣的身份幹預過任何國事,不要說***人未必能夠查得到,就是在大清朝,也隻是皇上最親近的有限數人知道有這樣一個人。***人又何從打聽?


    至於惱怒,就有點難以啟齒了。


    世事本就是如此,這十餘年來,肅順不敢說狷介不取,但較諸當年的窮凶極惡,卻收斂了很多。而這一次奉旨納賄,重做馮婦,給了他撈錢的機會,而且,這一次的機會還是名正言順的,即便將來為言官所知,上麵有皇上給自己撐腰,心中也絲毫無懼。因為如此,他是打定了主意,要從***人身上把這些年的損失盡數找補回來的!隻是,***人始終不上門,肅順也是莫可奈何,這樣的事情總不好自己上趕著登門拜見,那還成什麽了?


    好在皇上要在兩天後到八達嶺長城去,肅順忙著前後差事,還算能夠消磨一點精力和時間,否則,真不知道該如何度日了。


    這兩天之中,肅順偶爾到禦前回話,也不敢提起此事——眼前放著一桶黃金,自己卻沒辦法取出來,說出去都是丟臉的事,更不用提這樣的事情自己當年是經常做的,這一次始終無功,倒顯得自己退步了一樣,因而皇帝不問,他也從不主動談及。


    等到***人和中國官員出發到城外去遊覽長城風光的前夜,***人終於重又來到肅順府前,遞上手本,由下人領著,進到堂上,來者還是副島種臣和井上馨兩個,行禮之後,副島種臣笑著說道,“夤夜登門,萬望老大人恕過冒昧之罪。”


    “哪裏。這幾日,貴使在我大清,可還住得慣嗎?若有未諧之處,盡管和老夫言明,等明天我進宮請起,當麵向皇上奏陳。想來我大清皇帝,對列洋國人,寬仁以待,定將有法的。”


    副島種臣心中暗罵,什麽寬仁?到今天為止,我們到北京居住的管驛、一切飲食用度,還都是要自己花錢的,這也稱得上寬仁的話,天下就沒有殘虐一說了。臉上卻裝出一副笑容,“是,貴國大皇帝陛下的隆情厚誼,我國人銘感五內,從不敢有片刻遺忘的。”


    肅順和他們說了幾句閑話,轉到了正題上,“上一次貴使托老夫之事啊,近來數日,也曾多向宮內執事等人打聽,不過所得不祥。隻知道,這個甘某人是北地直隸人士,早年曾經隨老父經商,足跡遍及大清行省之外,還曾有過往來大洋的經曆。據說最遠到過美國,和一些美國人也算相當不錯的朋友。至於如何對貴國事知曉甚多,卻是曖昧不明。恐怕還要多等上幾日,才能知曉。”


    副島種臣一麵聽,心中一麵想,大清百姓和洋人往來通商並不是從今日而起,而且也確實有人為求重利,不怕風波之險,遠去西洋之國采辦貨物,回國售賣。這樣說來的話,這個甘子義的父輩,就是做這種生意的了。至於肅順所說,還需要一段時日,才能有確信,不妨看做是貪饜不足,又要索賄的潛台詞——***人並不擔心花出去的錢會做了無用之功,能夠聯係上大清朝廷中如肅順這樣的重臣,就是花再多的錢也是值得的。


    於是,副島種臣知情識趣的又從懷裏取出一份紅皮的本本,遞了過去,“大人為我等之事,奔勞不息。我國感激之外,更覺得慚愧——***別無長物,唯有以黃白之物,略表寸心,請大人笑納。”


    肅順也老實不客氣,眼神在存折上掃過,忽然像想起來什麽似的,‘哦,’了一聲,“前幾天皇上招我進去,給我說了一件事。聽皇上說,貴國女子,溫良淑德,四容俱全,”


    副島種臣和井上馨誤會了,破顏一笑,“大人既有娛老之意,我等定當盡力安排,使老大人滿意。”


    “不,不不不。你們誤會了。不是我,是我家主子。”肅順笑著說道,“我們這位萬歲爺啊,什麽都好,就是色之一關,勘破不開。有意仿效當年朝鮮前例,由貴國貢獻佳女,充盈後宮。”他笑著說道,“這和老夫可沒有什麽相幹啊!”


    肅順並不很好色,這一點***人是知道的,如今聽他一說,料知不是撒謊——肅順雖然帝眷隆、膽子大,但也絕對沒有到敢假傳聖旨的地步!當下一諾無辭,等回國之後,即刻在國內搜羅家世、容貌俱佳的女子,用船送至北京,以慰藉皇帝陛下雲雲。


    等送走了***人,肅順拿起本本,驚訝的瞪大了眼睛,“十五萬兩?***人好大的手筆啊?”


    *************************************************


    第二天一早,馬車在前,官轎隨後,一路出北京城,向城東八達嶺方向而去,時值隆冬,這份差事實在不大好做,但王爺有令,不能違抗,神機營的兵士隻好硬著頭皮,踏上路途。好在八達嶺距離北京不遠,一百餘裏的道路,一天之內不能往返,所以按照一開始訂下的行程,在走到延慶縣的時候,暫時住下,在這裏休息一夜,明天一早登山。


    自古以來,京官就是最難做也是最好做的,說好做是因為能夠親近天子,一句話逢迎得皇上高興,升官進爵不在話下,但那隻是在翰苑清流之間;像是任職延慶縣這樣的地方,就隻剩下一個難字了!延慶縣大老爺姓馬,是個回回,祖上從西北遷居到山東——他和新任浙江巡撫的馬新貽是表親,是因為這樣的關係,得以補授此銜。


    延慶縣是京西北的重地,地當京綏孔道,衝要繁雜,光是驛馬就三百多匹,所以雖是一等大縣,卻是很不容易應付的一個缺分。馬回回年富力強,倒不以為苦。隻不過荒僻山城,財力有限,又要接辦這樣一個差事,想來又要大大的賠累一番了。


    把一行人迎進縣城,各自安排到打掃幹淨的驛館中休息,奕很是溫言慰藉幾句,便端茶送客了。這一邊,肅順和奕說了幾句話,轉身欲走,卻給奕叫住了,“肅大人,到哪裏去?”


    “我到……房中去看看。”


    “來之前的話你忘記了嗎?他說過,不準任何人到他房中去探望。給對方看見了,就是麻煩——哪有你這樣朝中一品,主動到一個三品文職官員的房中去的道理?”奕微笑著說道,“這等細節之事,正是主子所一再要我等謹慎小心的呢。”


    奕雖麵帶微笑,但語氣中滿是斥責之意,聽是肅順耳朵中,分外不是滋味。這一次皇帝暗中隨行,是極其秘密的舉動,也隻有肅順、奕、寶鋆三數人知曉。因而往日照常的那種請安覲見,一概全免,隻當是真正的總署衙門的官員,隨同***人出行作陪。除了在管驛中單獨開出一間,以為容身之外,其他一切全如常人。


    “我想,***人和我們分駐,彼此又不相連,總不會有人暗中窺視吧?”


    “小心一些總沒有壞處的。”他說,“主子既然有這樣的話,就是防備著一時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若是真有事自然不必提,若是沒有,又何必去打擾他?”


    他這樣一說,肅順無以答對,“那,就算了吧。”


    ********************************************************


    一夜無話,第二天早上起來,眾人又再登程,頂著早晨凜冽的寒風,開始攀爬山嶺。和中國人衣衫笨重、汗出如漿比較起來,***人的體力似乎好得多,彼此的年紀差不多,體力上的優劣卻一望而明,難免讓奕幾個覺得很泄氣。


    ***人的腳程很快,超越中國官員有幾近一裏之地,乘著山上的寒風,或坐或站的休息著,“中國人養尊處優,簡直都成了廢物。”山縣有朋肆無忌憚的用日語譏諷著這一次和己方談判的對手,“若是中國人都是這樣一副體質,***本又有何懼哉?”


    “含雪君這句話說得極是。***本人從小接受的訓練,不是中國人可以想象的。若真有一天,兩國為彼此爭端而開戰,隻憑這一點,就足以確定我方立於不敗之境地了。”


    副島種臣用力瞪了兩個人一眼,“你們懂什麽?”他說,“如今的戰爭,你們以為還是憑借武功就可以取勝的嗎?據我所知,中國綠營兵士,都已經配發了連珠快槍,你就是武功高,難道也可以抵得過火器之威嗎?”


    “不如等日後和中國人提出來,各自派人,比試一場,也好看看雙方差距有幾何?”


    “這倒是個好辦法,隻怕中國人不會答應。”


    “為什麽不答應?中國人不是從來叫囂武功第一嗎?難道還不敢麵對來自***本的挑戰?”山縣有朋的聲音順風飄出很遠,給逐漸接近的中國人聽得清清楚楚,“他們在說什麽?”奕問身邊的總署通譯,名叫鄭剛的。


    “他們說,難道不敢麵對來自***的挑戰。”


    “挑戰?什麽挑戰?”


    “這,不知道。”


    奕心中好奇,連蹬幾步,上了峰頂,向三條實美幾個人一笑,“剛才在山路上聽各位相談甚歡,可否容本王知曉?”


    三條實美笑著說道,“也沒什麽。”他一指山縣有朋,“山縣君說,日後若得有幸,能夠領略中華武術之博大淵深,當是人生樂事。”


    這番話和鄭剛與自己說得不同,但也不必祥究。奕心中好笑,“這是好事啊,本王也樂見其成。等有機會,一定滿足山縣君的願望。中日兩國,以武會友,不亦快哉!”


    一句話說得豪氣幹雲,不合身後突然傳來一聲輕笑,“嘻嘻!”


    奕大怒,猛的轉頭看去,竟是甘子義慢吞吞的從山道上走了過來,他要顧著自己的身份,冷眼問道,“甘大人,因何發笑?”


    “哦,都是卑職的錯處,請王爺恕過。”甘子義越來越覺得,這種下人的滋味不好受,平生幾時受過這樣的質問?卻還得做出一副怯懦的樣子來,也不知道裝得像不像?“卑職隻是以為,我中華武術,多為強身健體之用,與***國用之上陣殺敵,講究起手奪命,功用全然不同,自然,效果自然也就迥異。”


    奕也注意到了自己遣詞用句中的不敬之處,小心翼翼的問道,“這樣說來的話,倒是我大清的武術,不及***國的武術了?”


    不知道為什麽,甘子義突然回憶起後世所看的《破壞之王》電影中,斷水流大師兄憑一己之力,把香港武林門派打得滿地找牙的情形,唇邊的笑容越加明朗,他用力點頭,“遠遠不如!”


    “甘大人這話,請恕卑職不能苟同。我大清武術門派眾多,高手輩出,怎麽說就不及***武術呢?”通譯鄭剛不認識他,以為他真的隻是總署衙門內的一員,在旁邊出聲質問,“甘大人也是中華一員,如此長他人誌氣,滅自己的威風,實在令人齒冷!”


    甘子義也不生氣,向三條實美等人一笑,“我大清皇上早有聖諭,若是舉國上下,盡能以是為是,以非為非。秉持一顆實事求是之心,便不愁大清沒有立身於國際之林的一天。偏偏啊,國中這樣的人太少,像鄭剛這樣,閉著眼睛闖世界,隻以為天下第一,如怒蛙囂鳴,無視天下人的,卻占了大多數。你們說,可笑不可笑。”


    鄭剛大怒,“你……有辱斯文,不值與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山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嵩山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嵩山坳並收藏清山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