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節千頭萬緒
文祥的身子骨本來就不好,一到了冬天就會犯哮喘,這一次在總署衙門中,為皇帝化名甘子義,與日本國公使副島種臣一席對答,口不擇言的語出荒唐,進而和奕麵折廷辯,老人受激不過,當場昏厥,雖然幾經太醫調理,終究還是因為年老氣衰,數日之後,就到了彌留之態。
軍機處表麵上不敢多說,但心底對皇帝這樣負氣而去,還是大大的不以為然的。皇帝也是一肚皮的委屈,不過旁的人總還能有一個傾訴的對象,又到哪裏去找何人袒露心懷?因為這樣的情緒使然,他在封衙之期到來之前,也病倒了。
他的病不很嚴重,隻是偶感風寒,造成的感冒而已,也就不大當回事,在病榻上繼續理政,“……文祥的病,可好些了嗎?”不跳字。他問薛福成,“你說他已經是油盡燈枯,所能做的,也隻是略盡人事――這行呢?朕看他的年紀也不是很大,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了?”
“皇上,百姓小民也有內不治喘,外不治癬的俗語,文大人乃是本源虧損,天年已到,非人力所能挽回――還請皇上看開一些吧?”
“傳旨各省,有民間神醫的,可以薦進京中來,能夠救文祥一救的,朕不吝封賞。”
奕心中歎息,皇帝對於身邊的朝臣,真是好到沒話說,唯有一條,在國事上頻出昏招――便如同這一次吧,與其說文祥的病是哮喘疾患大作,還不如說是受激不過,突然引發出來的。當然,這樣的話隻能在心中對說,表麵上是半點不敢流露的,“皇上聖明,更憐惜老臣,想來文大人在病榻上得知皇上降旨求醫,亦定當感戴天恩的。”
皇帝歎了口氣,“太醫院這段辛苦一點,派人在文祥府上時刻照料,有事,即刻奏報。你下去吧。”
“喳。奴才告退。”薛福成爬起身子,退了幾步,這才轉身揚長而去。
“人家都說,有了小病找太醫,有了大病,這些人還不及那些北京城中各家老字號坐堂的大夫呢”皇帝苦笑著說道,“當初薛福成到熱河來的時候,可稱是藝高人膽大,給朕看病,樣的重藥都敢用,到了現在,朕看過他給文祥所開的藥方,都是些人參、白術、茯苓、當歸、熟地、白芍、川芎、黃芪、肉桂、之類的,熬成一碗十全大補湯,又有用了?”
“所謂境由心造,臣想,隻要文大人能夠安心靜養,放寬懷抱,料必能夠安度今年冬天――而哮喘之疾,隻要到來年春暖花開,必能轉好。”許乃釗碰頭說道,“其實,不必皇上降旨,命各省搜羅名醫,僅在京中,就有才智過人之輩。”
他這番奏對話裏有話,皇帝心中一動。“這話說?”
原來,在都以為文祥命必不保的一片嗟歎聲中,卻有兩個人特具信心,一個是禦醫淩紱曾,主用與鹿茸形似而功效不同的麋角,以為可保萬全。但其時已另添了兩名禦醫莊守和、李世昌,他們都認定醇王肺熱極重,主用涼藥,對於熱性的補劑,堅持不可輕用。
另一個是一個在京捐班候補的司官,名叫徐延祚,就住在許乃釗對門,有一天上門求見。許乃釗聽仆役談過此人,久住上海,沾染洋氣,平時高談闊論,言過其實,舉止亦欠穩重,“不像個做官的老翁”,因而視之為妄人,當然擋駕不見。
“我有要緊話要說,不是來告幫,也不是來求差的。請管家再進去回一聲,我隻說幾句話就走。”
“徐老爺”許宅總管答道有要緊話,我一定一字不漏轉陳敝上。”
“不行非當麵說不可。”徐延祚說我因為許大人是朝廷大臣,又是受文博公敬重的老前輩,所以求見。換了別人,我還不高興多這個事呢”
總管無奈,隻有替他去回。許乃釗聽徐延祚說得如此鄭重,便請進來相見。徐延祚長揖不拜,亦無寒暄,頗有布衣傲王侯的模樣。
“中堂大人我是為文博公的病來的。”徐延祚開門見山地說,“都說文大人的病不能好了,其實不然我有把握治好,如果三服藥不見效,甘願領罪。”
這種語氣便為許乃釗所不喜,冷冷地問一句足下何以有這樣的把握?”
“向來禦醫隻能治小病,不能治大病。大病請教禦醫,非送命不可。鹹豐二年,皇上龍體抱恙,不就是直督舉薦的薛撫屏治好的嗎?”不跳字。
“請足下言歸正題。”
“當然要談正題。”徐延祚說,“我看過中堂大人的脈案,禦醫根本把病症看了。大人的病,如葉天士醫案所說:‘悲驚不樂,神誌傷也。心火之衰,陰氣乘之,則多慘戚。’決不宜用涼藥。”
許乃釗悚然心驚。病根是說對了然而唯其說對了,他更不敢聞問,不再讓他談文祥的病,隻直截了當地問足下枉顧,究竟有何見教?”
“聽說文大人對中堂大人頗為敬重。而且大人是師傅,宜有以解皇上垂念親親之憂。我想請大人舉薦我到文大人府去看脈。”徐延祚再一次表明信心,“我說過,倘或三服藥不見效,甘願領罪。”
這真是妄誕得離譜了許乃釗心想,此人無法理喻,隻有拿大帽子當逐客令,“足下既知皇上有親親之念,就應該,文大人的病情,隨時奏聞,聽旨辦理。”他搖搖頭說薦醫,誰也不許。”
“既然如此,就請老大人麵奏皇上請旨。”
越發說得遠了許乃釗笑笑答道我雖是一**機,在皇上麵前也不能亂的。足下請回吧你的這番
1/3
第95節千頭萬緒
第95節千頭萬緒
文祥的身子骨本來就不好,一到了冬天就會犯哮喘,這一次在總署衙門中,為皇帝化名甘子義,與日本國公使副島種臣一席對答,口不擇言的語出荒唐,進而和奕麵折廷辯,老人受激不過,當場昏厥,雖然幾經太醫調理,終究還是因為年老氣衰,數日之後,就到了彌留之態。
軍機處表麵上不敢多說,但心底對皇帝這樣負氣而去,還是大大的不以為然的。皇帝也是一肚皮的委屈,不過旁的人總還能有一個傾訴的對象,又到哪裏去找何人袒露心懷?因為這樣的情緒使然,他在封衙之期到來之前,也病倒了。
他的病不很嚴重,隻是偶感風寒,造成的感冒而已,也就不大當回事,在病榻上繼續理政,“……文祥的病,可好些了嗎?”不跳字。他問薛福成,“你說他已經是油盡燈枯,所能做的,也隻是略盡人事――這行呢?朕看他的年紀也不是很大,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了?”
“皇上,百姓小民也有內不治喘,外不治癬的俗語,文大人乃是本源虧損,天年已到,非人力所能挽回――還請皇上看開一些吧?”
“傳旨各省,有民間神醫的,可以薦進京中來,能夠救文祥一救的,朕不吝封賞。”
奕心中歎息,皇帝對於身邊的朝臣,真是好到沒話說,唯有一條,在國事上頻出昏招――便如同這一次吧,與其說文祥的病是哮喘疾患大作,還不如說是受激不過,突然引發出來的。當然,這樣的話隻能在心中對說,表麵上是半點不敢流露的,“皇上聖明,更憐惜老臣,想來文大人在病榻上得知皇上降旨求醫,亦定當感戴天恩的。”
皇帝歎了口氣,“太醫院這段辛苦一點,派人在文祥府上時刻照料,有事,即刻奏報。你下去吧。”
“喳。奴才告退。”薛福成爬起身子,退了幾步,這才轉身揚長而去。
“人家都說,有了小病找太醫,有了大病,這些人還不及那些北京城中各家老字號坐堂的大夫呢”皇帝苦笑著說道,“當初薛福成到熱河來的時候,可稱是藝高人膽大,給朕看病,樣的重藥都敢用,到了現在,朕看過他給文祥所開的藥方,都是些人參、白術、茯苓、當歸、熟地、白芍、川芎、黃芪、肉桂、之類的,熬成一碗十全大補湯,又有用了?”
“所謂境由心造,臣想,隻要文大人能夠安心靜養,放寬懷抱,料必能夠安度今年冬天――而哮喘之疾,隻要到來年春暖花開,必能轉好。”許乃釗碰頭說道,“其實,不必皇上降旨,命各省搜羅名醫,僅在京中,就有才智過人之輩。”
他這番奏對話裏有話,皇帝心中一動。“這話說?”
原來,在都以為文祥命必不保的一片嗟歎聲中,卻有兩個人特具信心,一個是禦醫淩紱曾,主用與鹿茸形似而功效不同的麋角,以為可保萬全。但其時已另添了兩名禦醫莊守和、李世昌,他們都認定醇王肺熱極重,主用涼藥,對於熱性的補劑,堅持不可輕用。
另一個是一個在京捐班候補的司官,名叫徐延祚,就住在許乃釗對門,有一天上門求見。許乃釗聽仆役談過此人,久住上海,沾染洋氣,平時高談闊論,言過其實,舉止亦欠穩重,“不像個做官的老翁”,因而視之為妄人,當然擋駕不見。
“我有要緊話要說,不是來告幫,也不是來求差的。請管家再進去回一聲,我隻說幾句話就走。”
“徐老爺”許宅總管答道有要緊話,我一定一字不漏轉陳敝上。”
“不行非當麵說不可。”徐延祚說我因為許大人是朝廷大臣,又是受文博公敬重的老前輩,所以求見。換了別人,我還不高興多這個事呢”
總管無奈,隻有替他去回。許乃釗聽徐延祚說得如此鄭重,便請進來相見。徐延祚長揖不拜,亦無寒暄,頗有布衣傲王侯的模樣。
“中堂大人我是為文博公的病來的。”徐延祚開門見山地說,“都說文大人的病不能好了,其實不然我有把握治好,如果三服藥不見效,甘願領罪。”
這種語氣便為許乃釗所不喜,冷冷地問一句足下何以有這樣的把握?”
“向來禦醫隻能治小病,不能治大病。大病請教禦醫,非送命不可。鹹豐二年,皇上龍體抱恙,不就是直督舉薦的薛撫屏治好的嗎?”不跳字。
“請足下言歸正題。”
“當然要談正題。”徐延祚說,“我看過中堂大人的脈案,禦醫根本把病症看了。大人的病,如葉天士醫案所說:‘悲驚不樂,神誌傷也。心火之衰,陰氣乘之,則多慘戚。’決不宜用涼藥。”
許乃釗悚然心驚。病根是說對了然而唯其說對了,他更不敢聞問,不再讓他談文祥的病,隻直截了當地問足下枉顧,究竟有何見教?”
“聽說文大人對中堂大人頗為敬重。而且大人是師傅,宜有以解皇上垂念親親之憂。我想請大人舉薦我到文大人府去看脈。”徐延祚再一次表明信心,“我說過,倘或三服藥不見效,甘願領罪。”
這真是妄誕得離譜了許乃釗心想,此人無法理喻,隻有拿大帽子當逐客令,“足下既知皇上有親親之念,就應該,文大人的病情,隨時奏聞,聽旨辦理。”他搖搖頭說薦醫,誰也不許。”
“既然如此,就請老大人麵奏皇上請旨。”
越發說得遠了許乃釗笑笑答道我雖是一**機,在皇上麵前也不能亂的。足下請回吧你的這番
1/3
第95節千頭萬緒
第95節千頭萬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