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第二次津輕海峽之戰(6)
在對日海戰結束數年之後,有一次,南北洋海軍諸將坐在一起說話,論及津輕海峽戰鬥的成因敗果,陳兆鏘說,“勝海舟最大的錯誤,就在於當斷不斷!若是在戰鬥的初始階段,就仿效鄧世昌在麵臨同樣的問題時所采用的戰術的話,則戰果很可能就不會是確定的那樣了。”
“這倒也並不是勝海舟一己之弊,你們還記得當年隨惇王爺出使日本時,曾經和東鄉平八郎、大山岩等人說過的嗎?我大清不吝惜一二艘炮艇、兵艦的損失,而日本人卻是損失不起的;我想,在勝海舟想來,最好的結果就是耗盡破交戰隊的本錢,能夠將盡可能多的軍艦帶回去,用來保衛關東本土地區,才是他最最渴求的——這也怪不得他了。”
“我看啊,最應該得雙龍寶星的,就是勝海舟。”陳兆鏘笑眯眯的說道,“你們想啊,要沒有他這麽知情識趣,何來後麵的戰果累累?從這一點上來說啊,勝海舟可算是幫了我大清的大忙哩!”
一句話說完,眾人便笑。
在七月初六(公曆八月十二)日的早上,一輪紅日高升,海麵上微風和煦,若是在平常的日子裏,這自然是一個帶著家人、孩子一起出遊的好辰光,但在勝海舟,卻是絲毫感受不到這鋪麵而來的溽熱,取而代之的,卻是無限的委屈!
為什麽自己會遭遇這樣的命運?為什麽自己一生所追求的,希望自己的祖國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的夢想,就要在今天畫上一個悲慘的休止符?為什麽這樣悲劇的結局要由自己來承擔?心中不停的閃過這樣的念頭,勝海舟的臉上已經淌滿了淚水!
“閣下?艦長閣下?”
勝海舟如蒙初醒,語氣中一片平淡,“怎麽了?”
“艦長閣下,敵軍已經從後麵衝過來了,距離我們不足六千米了。正在向我艦開炮!”
勝海舟使勁向後看去,三艘敵艦越來越近了,一麵開炮射擊,一麵加速前進,日軍背後來敵,給對方殺了個措手不及,這時候要想調頭,無疑是自尋死路,隻得以艦上火力並不很凶猛的副炮組織還擊,但副炮不論射速和口徑,都不逮對方遠甚,片刻之間已經給對方狠揍了幾記重拳,連這一點點的反抗之力也抵消了。
前有阻隔,後有追兵,再看看左右兩舷的友軍,唯一一個幸存的就是從英國人那裏租借來的勃萊號,但也是前突後支,疲於奔命,祥日、鶴舞兩艦上的火力係統早在剛才的海戰中就為清軍擊毀了。現在的作用就和一艘商船沒有區別,給對方的火炮打得淒慘至極!兩艘艦上的水手有的已經開始準備放下救生艇,看樣子,是做好了最壞的準備了。
勝海舟無奈苦笑,這也怨不得水手、士兵,中國人常說,一將無能累死千軍!用在自己身上,真是再合適也沒有了!虧自己戰前左右思量,千般謀算,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了,就忘記了一條:清軍的戰力會是如此強大?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擊潰了己方的破交戰隊——怎麽自己就沒有這樣的能力呢?
“艦長閣下?”參謀條勢古的大聲呼喊,讓勝海舟中止了思緒,他有些很不高興的瞪了對方一眼,“做什麽?”
“閣下,敵艦正在向我軍開炮!請您盡快拿出決斷。”
“條君,你還不明白嗎?這場仗,皇國已經輸了。”
“即便如此,艦長,難道我們就要坐以待斃嗎?”
勝海舟為條勢古的話微笑起來,半晌之後,他點點頭,“命令……”他的聲音有氣無力,與這副像是被人抽走了骨頭的一灘爛泥一般的身軀相得益彰,“全艦開炮,自由射擊吧。”說完,他拍了拍作戰參謀的肩膀,“下麵的戰鬥,由條君主持!”
“閣下?”
“我……想回艙中休息一會兒。”艦上眾人都覺得不妥:這樣的時候,怎麽談及要休息了?但艦長的命令就是命令,參謀長條勢古雙膝並攏,“嗨咿”了一聲,目送勝海舟離去,轉過身軀,繼續指揮作戰。
走出幾步,勝海舟忽然又停下腳步。腦中閃過的一個念頭,讓他的思路在突然間變得無比開闊,“條君?”
“嗨咿!”
“若是真到了不能解決的時刻,你可以任意做出抉擇!相信我,為日本留下一顆種子,較諸殺身戰死,要重要和光榮得多!也是有意義得多!”
條勢古一時間不能深悟其意,楞了一下,“大人,您?”
“我還有屬於自己的使命。”勝海舟微笑著說道,他臉上的笑容無比燦爛,竟讓這張原本看起來平凡的臉孔,變得光彩奪目起來。
第二次津輕海峽戰役在陰曆七月七日的早上八點四十四分正式結束,在勝海舟在旗艦奈良號的船艙中自殺身亡之後,代替他擔任旗艦指揮官的條勢古帶領已經失去抵抗能力的奈良號、祥日、鶴舞、勃萊三艦向清軍投降。
這一戰的結果,除德累斯頓號逃逸無蹤之外,其餘的戰艦以旗艦奈良號、四景艦中的鬆島號、橋立號,一級、二級炮艦高千穗號、扶桑號、比睿號、千代田號、築紫號、海門號、祥日號、鶴舞號;戰略補給艦小雪號、從美國購進的一級炮艦畝傍號、吉野號、浪速號和摩昂號、從英國租用的女王級鐵甲艦勃萊號,共計17條大小艦艇,悉數被擊沉或主動投降!除大小艦艇之外,日軍付出了8,256名艦上水手、炮手的生命,另有3,910人受傷或下落不明。
而清軍的勝利也絕對不是憑空得來的,鐵甲艦威遠號被打成殘廢,完全失去了調理和修補的意義,另外有雷坎號、萬昃號、雷巽號、萬宙號被擊沉;泰山號、萬日號、萬天號、萬黃號被擊傷,幾乎失去了作戰能力。戰鬥中死亡的清軍士兵總數超過5,600,另有2,300人不同程度的受傷或者失蹤。
經此一役,清軍徹底摧毀日軍在關東地區的海軍主力,初步掌握了從東經130到142,北緯40到44這樣一大片海域的製海權,為日後的作戰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七月十日,先期的奏捷電文到京,皇帝大喜,“好!海軍上下不負朕望,打的好!將電文以明旨發抄,通傳全國。”
軍機處也似乎感受到了皇帝心中的歡喜,各自麵帶微笑,“皇上多年心願,一朝達成,是不是該給皇上遞如意啊?”
“這自然是應有之義,不過我想的倒是,是不是該坐下來和日本人議論善後了?”奕說道,“旁的不提,隻是這海軍軍費,就已經花去不下兩千萬兩銀子,這還沒有算上戰鬥結束之後,海軍的艦艇損失,人員傷亡撫恤以及槍炮、彈藥等其他諸項,銘公,您說呢?”
“若是照王爺這樣的話算起來,朝廷還要拿出三五千萬兩銀子來,才能補上這個大窟窿。”閻敬銘麵無表情的說道,“隻盼著皇上經此一勝,能夠如臣民所願的收手、收心,便是天下之福了。”
奕也皺眉,從五月底開始,各省綠營調動頻繁,其他的地方不提,關外三省已經集結了總數超過600個營的戰力,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兵力已經在六月十七日乘火車抵達吉林的丹東、遼寧的旅大、營口等港口!預備如此之多的兵力囤積在那裏,所為何故是不言自明的。
為了這件事,軍機處傷透了腦筋,國家有大征伐、大戰事,論理說,軍機處是絕對不能忤逆皇帝的意思的,但皇帝這種做法,讓人驚駭之外,更是惶然莫可辨:海戰未有戰果的情況下,就如此大規模調用綠營士兵,難道就不怕海上征伐有一個閃失,這些日子的勞累,全都成了無用功了嗎?
為此,軍機處幾次和皇帝見麵的時候,以此立言,勸諫皇帝從緩行事,奈何身為天子的男人對這些話根本理也不理,“你們以為,我大清海軍打不過日本海軍嗎?”
“臣不是這個意思,臣是想說,海戰勝利之後,與日本談和之舉,刻不容緩,而用兵東瀛,不過是下下之策,且,此事既然有和平之途可供皇上及滿朝官員選擇,又何必亟不可待的調動陸軍士兵?”
“你這叫什麽話?什麽叫下下之策?”皇帝對李鴻藻的話分外不滿,
“臣以為……”
“你以為?你入值軍機處才有幾天?”皇帝劈頭蓋臉的啐罵起來,根本不容李鴻藻說話,“什麽時候輪到你‘以為’?嗯?!”
李鴻藻一張清矍的臉變得雪白,張口結舌的半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皇帝也覺得自己的話有些傷人太過,但此時斷斷不能露半點口風,這些人都是人精,給他們抓到一點空隙,輪番進辭,今兒個就是不了之局!“和日本人談什麽?和他們有什麽可談的?即便海戰結束,我方大勝而歸,日後即便展開談判,我大清又能從日本人身上撈到什麽好處了?他們有什麽值得我大清覬覦的?”
他用手向下一指,大聲說道,“不但是你,還有奕!朕知道,你最近在總署衙門那邊忙得不休,總是為往複打探消息的各國公使迎送之事,是不是?你去告訴所有意圖打探消息的各國人,我大清一意要將對日作戰進行到底,不接受任何人的調停,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威脅!讓他們少打歪盤算!”
奕尷尬無比,他知道,五月底的時候,台海爭端初起,皇帝就有心大幹一場,其時台灣島為東瀛小國侵占,舉朝嘩然,民憤極大,他即便心中有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的意圖,也畏於清議輿論而不敢置辭,如今眼看著日本關東地區的海軍艦隊為北洋水師全殲,勝利在望,便有了借此機會,弄一個煙消火息,不必再將此事擴大下去的心思,又怕自己說話,皇帝聽不進去,就把主意打到了各國駐華公使的頭上,有意請其中一些人出麵,自己以這些人的話為立言之基,勸諫皇上,不料給他先一步堵了回來。
當下隻好碰頭領旨,“臣都記下了。”
“朕今天不妨告訴你們,對日征戰,錯非一方永遠倒下去,此事決不能停止!隻要朕還是大清朝的皇帝,此事就斷不會停止!爾等要各自謹凜,別錯打了盤算!”
……
在對日海戰結束數年之後,有一次,南北洋海軍諸將坐在一起說話,論及津輕海峽戰鬥的成因敗果,陳兆鏘說,“勝海舟最大的錯誤,就在於當斷不斷!若是在戰鬥的初始階段,就仿效鄧世昌在麵臨同樣的問題時所采用的戰術的話,則戰果很可能就不會是確定的那樣了。”
“這倒也並不是勝海舟一己之弊,你們還記得當年隨惇王爺出使日本時,曾經和東鄉平八郎、大山岩等人說過的嗎?我大清不吝惜一二艘炮艇、兵艦的損失,而日本人卻是損失不起的;我想,在勝海舟想來,最好的結果就是耗盡破交戰隊的本錢,能夠將盡可能多的軍艦帶回去,用來保衛關東本土地區,才是他最最渴求的——這也怪不得他了。”
“我看啊,最應該得雙龍寶星的,就是勝海舟。”陳兆鏘笑眯眯的說道,“你們想啊,要沒有他這麽知情識趣,何來後麵的戰果累累?從這一點上來說啊,勝海舟可算是幫了我大清的大忙哩!”
一句話說完,眾人便笑。
在七月初六(公曆八月十二)日的早上,一輪紅日高升,海麵上微風和煦,若是在平常的日子裏,這自然是一個帶著家人、孩子一起出遊的好辰光,但在勝海舟,卻是絲毫感受不到這鋪麵而來的溽熱,取而代之的,卻是無限的委屈!
為什麽自己會遭遇這樣的命運?為什麽自己一生所追求的,希望自己的祖國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的夢想,就要在今天畫上一個悲慘的休止符?為什麽這樣悲劇的結局要由自己來承擔?心中不停的閃過這樣的念頭,勝海舟的臉上已經淌滿了淚水!
“閣下?艦長閣下?”
勝海舟如蒙初醒,語氣中一片平淡,“怎麽了?”
“艦長閣下,敵軍已經從後麵衝過來了,距離我們不足六千米了。正在向我艦開炮!”
勝海舟使勁向後看去,三艘敵艦越來越近了,一麵開炮射擊,一麵加速前進,日軍背後來敵,給對方殺了個措手不及,這時候要想調頭,無疑是自尋死路,隻得以艦上火力並不很凶猛的副炮組織還擊,但副炮不論射速和口徑,都不逮對方遠甚,片刻之間已經給對方狠揍了幾記重拳,連這一點點的反抗之力也抵消了。
前有阻隔,後有追兵,再看看左右兩舷的友軍,唯一一個幸存的就是從英國人那裏租借來的勃萊號,但也是前突後支,疲於奔命,祥日、鶴舞兩艦上的火力係統早在剛才的海戰中就為清軍擊毀了。現在的作用就和一艘商船沒有區別,給對方的火炮打得淒慘至極!兩艘艦上的水手有的已經開始準備放下救生艇,看樣子,是做好了最壞的準備了。
勝海舟無奈苦笑,這也怨不得水手、士兵,中國人常說,一將無能累死千軍!用在自己身上,真是再合適也沒有了!虧自己戰前左右思量,千般謀算,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了,就忘記了一條:清軍的戰力會是如此強大?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擊潰了己方的破交戰隊——怎麽自己就沒有這樣的能力呢?
“艦長閣下?”參謀條勢古的大聲呼喊,讓勝海舟中止了思緒,他有些很不高興的瞪了對方一眼,“做什麽?”
“閣下,敵艦正在向我軍開炮!請您盡快拿出決斷。”
“條君,你還不明白嗎?這場仗,皇國已經輸了。”
“即便如此,艦長,難道我們就要坐以待斃嗎?”
勝海舟為條勢古的話微笑起來,半晌之後,他點點頭,“命令……”他的聲音有氣無力,與這副像是被人抽走了骨頭的一灘爛泥一般的身軀相得益彰,“全艦開炮,自由射擊吧。”說完,他拍了拍作戰參謀的肩膀,“下麵的戰鬥,由條君主持!”
“閣下?”
“我……想回艙中休息一會兒。”艦上眾人都覺得不妥:這樣的時候,怎麽談及要休息了?但艦長的命令就是命令,參謀長條勢古雙膝並攏,“嗨咿”了一聲,目送勝海舟離去,轉過身軀,繼續指揮作戰。
走出幾步,勝海舟忽然又停下腳步。腦中閃過的一個念頭,讓他的思路在突然間變得無比開闊,“條君?”
“嗨咿!”
“若是真到了不能解決的時刻,你可以任意做出抉擇!相信我,為日本留下一顆種子,較諸殺身戰死,要重要和光榮得多!也是有意義得多!”
條勢古一時間不能深悟其意,楞了一下,“大人,您?”
“我還有屬於自己的使命。”勝海舟微笑著說道,他臉上的笑容無比燦爛,竟讓這張原本看起來平凡的臉孔,變得光彩奪目起來。
第二次津輕海峽戰役在陰曆七月七日的早上八點四十四分正式結束,在勝海舟在旗艦奈良號的船艙中自殺身亡之後,代替他擔任旗艦指揮官的條勢古帶領已經失去抵抗能力的奈良號、祥日、鶴舞、勃萊三艦向清軍投降。
這一戰的結果,除德累斯頓號逃逸無蹤之外,其餘的戰艦以旗艦奈良號、四景艦中的鬆島號、橋立號,一級、二級炮艦高千穗號、扶桑號、比睿號、千代田號、築紫號、海門號、祥日號、鶴舞號;戰略補給艦小雪號、從美國購進的一級炮艦畝傍號、吉野號、浪速號和摩昂號、從英國租用的女王級鐵甲艦勃萊號,共計17條大小艦艇,悉數被擊沉或主動投降!除大小艦艇之外,日軍付出了8,256名艦上水手、炮手的生命,另有3,910人受傷或下落不明。
而清軍的勝利也絕對不是憑空得來的,鐵甲艦威遠號被打成殘廢,完全失去了調理和修補的意義,另外有雷坎號、萬昃號、雷巽號、萬宙號被擊沉;泰山號、萬日號、萬天號、萬黃號被擊傷,幾乎失去了作戰能力。戰鬥中死亡的清軍士兵總數超過5,600,另有2,300人不同程度的受傷或者失蹤。
經此一役,清軍徹底摧毀日軍在關東地區的海軍主力,初步掌握了從東經130到142,北緯40到44這樣一大片海域的製海權,為日後的作戰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七月十日,先期的奏捷電文到京,皇帝大喜,“好!海軍上下不負朕望,打的好!將電文以明旨發抄,通傳全國。”
軍機處也似乎感受到了皇帝心中的歡喜,各自麵帶微笑,“皇上多年心願,一朝達成,是不是該給皇上遞如意啊?”
“這自然是應有之義,不過我想的倒是,是不是該坐下來和日本人議論善後了?”奕說道,“旁的不提,隻是這海軍軍費,就已經花去不下兩千萬兩銀子,這還沒有算上戰鬥結束之後,海軍的艦艇損失,人員傷亡撫恤以及槍炮、彈藥等其他諸項,銘公,您說呢?”
“若是照王爺這樣的話算起來,朝廷還要拿出三五千萬兩銀子來,才能補上這個大窟窿。”閻敬銘麵無表情的說道,“隻盼著皇上經此一勝,能夠如臣民所願的收手、收心,便是天下之福了。”
奕也皺眉,從五月底開始,各省綠營調動頻繁,其他的地方不提,關外三省已經集結了總數超過600個營的戰力,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兵力已經在六月十七日乘火車抵達吉林的丹東、遼寧的旅大、營口等港口!預備如此之多的兵力囤積在那裏,所為何故是不言自明的。
為了這件事,軍機處傷透了腦筋,國家有大征伐、大戰事,論理說,軍機處是絕對不能忤逆皇帝的意思的,但皇帝這種做法,讓人驚駭之外,更是惶然莫可辨:海戰未有戰果的情況下,就如此大規模調用綠營士兵,難道就不怕海上征伐有一個閃失,這些日子的勞累,全都成了無用功了嗎?
為此,軍機處幾次和皇帝見麵的時候,以此立言,勸諫皇帝從緩行事,奈何身為天子的男人對這些話根本理也不理,“你們以為,我大清海軍打不過日本海軍嗎?”
“臣不是這個意思,臣是想說,海戰勝利之後,與日本談和之舉,刻不容緩,而用兵東瀛,不過是下下之策,且,此事既然有和平之途可供皇上及滿朝官員選擇,又何必亟不可待的調動陸軍士兵?”
“你這叫什麽話?什麽叫下下之策?”皇帝對李鴻藻的話分外不滿,
“臣以為……”
“你以為?你入值軍機處才有幾天?”皇帝劈頭蓋臉的啐罵起來,根本不容李鴻藻說話,“什麽時候輪到你‘以為’?嗯?!”
李鴻藻一張清矍的臉變得雪白,張口結舌的半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皇帝也覺得自己的話有些傷人太過,但此時斷斷不能露半點口風,這些人都是人精,給他們抓到一點空隙,輪番進辭,今兒個就是不了之局!“和日本人談什麽?和他們有什麽可談的?即便海戰結束,我方大勝而歸,日後即便展開談判,我大清又能從日本人身上撈到什麽好處了?他們有什麽值得我大清覬覦的?”
他用手向下一指,大聲說道,“不但是你,還有奕!朕知道,你最近在總署衙門那邊忙得不休,總是為往複打探消息的各國公使迎送之事,是不是?你去告訴所有意圖打探消息的各國人,我大清一意要將對日作戰進行到底,不接受任何人的調停,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威脅!讓他們少打歪盤算!”
奕尷尬無比,他知道,五月底的時候,台海爭端初起,皇帝就有心大幹一場,其時台灣島為東瀛小國侵占,舉朝嘩然,民憤極大,他即便心中有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的意圖,也畏於清議輿論而不敢置辭,如今眼看著日本關東地區的海軍艦隊為北洋水師全殲,勝利在望,便有了借此機會,弄一個煙消火息,不必再將此事擴大下去的心思,又怕自己說話,皇帝聽不進去,就把主意打到了各國駐華公使的頭上,有意請其中一些人出麵,自己以這些人的話為立言之基,勸諫皇上,不料給他先一步堵了回來。
當下隻好碰頭領旨,“臣都記下了。”
“朕今天不妨告訴你們,對日征戰,錯非一方永遠倒下去,此事決不能停止!隻要朕還是大清朝的皇帝,此事就斷不會停止!爾等要各自謹凜,別錯打了盤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