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節廟堂之爭(5)


    臨歸去的時候,皇帝沒有乘轎,而是由立山、載澧等人陪同著,安步當車的行在天街之上,靴聲咄咄,清亮而悠遠,“大阿哥?”


    “兒子在。&*.《》最快更新**”載澧如今已經是神機營一營管帶,同時兼任著乾清宮禦前侍衛副總管的高位,每一次阿瑪出行,都是由他和任職九門提督的立山擔任扈從之任,彼此是君臣,更是父子,皇帝於自己這個最年長的兒子,也是越來越喜歡了。


    “明兒個,讓人把倫兒送進宮來,朕多日不見,怪想他的。”


    大貝勒福晉在鹹豐二十三年生下一子,敘名溥倫,今年五歲了,正是最可人憐愛的時候,而和他阿瑪不同的是,溥倫年紀雖小,卻非常懂事和伶俐,在他眾多的堂兄弟中,也算是頂尖的。


    “是。”兒子能夠得皇阿瑪見識,他做父親的也是心中高興,載澧歡聲答說。


    “大阿哥,你是兄弟之長,少時不提,現在你也長大了,平日裏多為弟兄們做出表率,要持身方正,少沒事和這些、那些人的摻和,懂嗎?”


    載澧完全不懂父親這番話是什麽意思,含含糊糊的答應著,“皇阿瑪聖訓在耳,兒子自當奉行不悖。”


    皇帝也知道他可能沒有聽明白,眼見腳步已經到了宮門口,擺手示意,“都下去吧。”


    載澧躬身退下,立山卻上前一步,“主子,奴才有件事,想請主子的示下。”


    “是什麽事,看你神神秘秘的樣子?”


    “上一次,監察院蔡大人獻寶皇上……”


    “哦!”皇帝也想起來了,那件寶貝在自己宮中放了很久,想來也是該到了還給蔡壽祺的時候了。但此念一起,讓人無端生氣:天家富有四海,什麽東西不曾見過、用過?難道還會貪他的寶貝嗎?簡直混賬!居然托立山找朕來催討了?


    “皇上?皇上?”


    皇帝臉色發緊,回頭說道,“你回去告訴蔡壽祺,朕金、口、玉、言,說過的話沒有不做數的,至於什麽時候還給他,輪不到他來討、要!現在的官兒,真是越來越混賬了!”


    立山心中暗喜,蔡壽祺焉敢托人向皇上索寶?即便要托人,也斷然不會求到他立山的門上!這不過是他暗中埋下的一顆釘子,為日後發作而已。但眼下不必說破,反而像很害怕似的,退後幾步,原地跪倒,“都是奴才見識不明,請皇上恕罪!”


    “說得好像是朕要食言而肥似的,……”皇帝心中恨恨的嘀咕著,“最近蔡壽祺又上折子了嗎?”


    立山立刻搖頭,“這不是奴才職份所關,奴才不敢越權問及。&*.《》最快更新**”


    “不是你的職分怎麽了?從明天起,給你加左都副禦史之職,到都察院任職。”他說,“替朕認真管一管那些成天隻知道清談,全無一策以利朝局的書生。”


    “喳!”立山心中大喜,趕忙跪倒碰頭,“奴才一定認真辦差,上疏廑憂!”


    肅順入值軍機處,令群臣側目,他當年曾經進過軍機處,不過為時不久,因為於政事很難有什麽建設,便主動請辭了,這一次皇帝完全不經內閣和軍機處的共商,徑直降旨,讓奕等人都是一愣:若論及肅順的才華,實在不堪一提;但若論及皇帝的寵信,奕自問也要讓他一頭!到時候,隻怕又要生出事端來了!


    果然,肅順入值的轉天,就有齊園嶺上、折、子,彈、劾、成、祥、張運蘭統、軍、不、嚴,縱、兵、為、禍,有山、西、綠、營、太、原、府、鎮、標、第、三、營、管、帶、周、成、槍、殺、無、辜、百、姓一事,請、朝、廷、即、刻、降、旨,罷、斥、論、罪一事。


    事關綠營、用、兵、東、瀛,軍機處也很犯愁,齊園嶺人在北京,怎麽知道此事的?而且,即便他所得的消息確實,如何論斷,也是很大的難題。“蘭公、雨亭,你們以為如何?”


    “我大清肇、基、以、來,曆、朝、聖、主,均熟、知、兵、事,身、在、九、重、而、指、揮、方、略,前、方、將、士、廝、殺、用、命,從無、不、勝、之、戰,也從無什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昏、話!”


    李鴻藻先說道,“本年七月初三日,皇上在紫、光、閣、召、見、出、征、將、士,山、西提、督、張運蘭曾有處、置、日、本、軍、民、百、姓、辦、法、數、條呈上,皇上一概不準,命領兵眾人,皆要以、懷、仁、之、心、寬、貸、百、姓。如今周成悖、逆、聖、言、在、先,身犯律法在後,此事,還是要從快處置才是。”


    他的這番話也是奕的心聲,聞言重重點頭,“嗯,蘭公之言,令人神情一振!雨亭大人呢?可有什麽高見?”


    肅順表麵微笑點頭,心中如同海浪一般的翻滾起複,想起了前天晚上皇上起駕之後,和黃錫、龍汝霖的一番說話——。


    自從皇上夤夜過府之後,王闓運因為出以大不敬言語被連夜送交刑部等三法司,他少了一個很重要的幕僚清客,隻好先把龍汝霖和黃錫兩個找來問計,二人也是一驚,“此時讓大人入軍機處?不知道是福是禍啊。”


    “哦?”


    “軍機處中六王爺和閻丹初不提,都是皇上使用多年的老臣子,可托心腹;便是李蘭蓀、朱杏簪,也同樣是皇上多年賞識,在各部中打過多少次滾,苦熬出來的;皇上對他們的信重自不必提,而大人,……”


    “你是想說,我的才學不及他們幾個人吧?”


    “即便如此,論及在聖心中之分量,還是以大人為第一。”


    肅順撲哧一笑,“這會兒不必說這些,你們替我想想,讓我進軍機處,所為何來?”


    “這還不簡單,自然是六王爺以下,於朝局建言,不洽帝心唄。”黃錫這句話是破的之語,肅順悚然而驚,“你是說?”


    “若是我所料不錯的話,隻怕朝局又要有所動作了。”


    肅順深深地皺起眉頭,鹹豐二年的一場絕大風波若是在今天再度上演的話,無論如何都是弊大於利!當年舊事與其說是賽尚阿等於皇上交托之事陽奉陰違,最終逼得年輕的天子不得不出以決絕,還不如說是皇帝登基禦宇三年之後,有心從軍機處手中收權!而今天,情勢完全不同,皇上威勢日足,朝中百官用命,於國事如臂使指,從無半點窒礙處,怎麽會又要上演這樣一出戲碼呢?


    “會嗎?”他情不自禁的問道,“又為了什麽,要掀起這樣大的政潮?”


    “一則嘛,是對日征戰,前後兩方調用不靈;二來則是要讓朝廷中的這些老人,該到了為新人讓路的時候了。”黃錫是斬釘截鐵的口氣,“大人莫非不見如今幾位阿哥,為爭寵一事,已經有了聖祖時九子奪嫡的苗頭了嗎?”


    這樣河清可見的事實肅順當然也是看在眼裏,但自問皇帝年紀還不算很大,對這樣的事情還有著完全的把握,因此並不很放在心上,“即便如此,又與我何幹?”


    “皇上春秋正旺,還不必言說,有一天年華老去,終將龍歸大海,到時候,大人便不慮一身,難道還不會想想身後子孫嗎?”


    肅順遲疑了。承善不提,他是一國親王,而且人很聰明,倒是他哥哥徽善,過於忠厚懦弱了一點,“那你說,我當怎麽辦?”


    “還是得從根本上下手……”龍汝霖從旁說道,“從根本上,大人可知是何意?”


    肅順老老實實的搖搖頭,“不知道。”


    二人相視一笑,“國之根本,全在儲君。”他說,“學生這樣說,大人明白了吧?”


    “你是說,讓善兒結好日後之君?”肅順一雙三角眼來回亂眨,以臣下而談冊立,是十惡第一大罪,一旦事發,雖天子而不能救,這還不必提自聖祖之後,大清不立儲君,已經成為定製。即便是有意接納,也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啊!


    龍汝霖和黃錫看出了他的煩惱,“若是說到皇上心中所想,自然無人可以探知。但近來與湘綺先生品名清談的時候,也曾經論及此事,嘿!真正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他說什麽來著?”肅順貌似不相信似的,“難道他知道?”


    “他自然是不知道,除了皇上之外,天下再無他人知曉,不過空中鳥跡,水中魚路,總還是有一些脈絡可循的。”


    肅順為人雖性情跋扈,但對於皇帝的忠心從無一日或缺,這種繼位之君的事情偶爾在腦子中想想,也如過眼雲煙,從不會深究下去;倒不是他不好奇,而是自問以自己比皇帝年長十餘歲的壽享,怕是怎麽也熬不過皇上,自己身後之事,管那麽多幹什麽?今天聽龍汝霖言之鑿鑿,不由得也動了好奇之心,“什麽脈絡?怎麽個可循法的?”


    “依大人見,日後乾清宮中的那把須彌座,該當由何人來承繼?”


    肅順伸出兩個手指,又把手掌豎起,五指張開,“正是如此了。那這兩位阿哥中,大人以為,誰更有勝出之份?”


    “若是論才學嘛,當以二阿哥;若是以人脈論嘛,自然就是後者了。”


    黃錫把目光投向龍汝霖,後者微不可覺的點點頭,“大人,若是依您之見,是才學重要,還是人脈重要呢?”


    肅順皺眉不語,他不知道這兩個人吃了什麽不消化的東西——今天晚上說的話,也太過驚世駭俗了一點!有一個字傳揚到外麵,自己數十年辛勞,就都要化作流水了!“我看,還是人脈更重要。”他故意違心的說道。


    “大人高明!”龍汝霖和黃錫暗暗喜歡,隻要是他有了這樣一番心思,接下去的話就好說了。“其實,學生和黃兄都以為,五爺是當今嫡子,論學識、膽氣、人望無一不備;更有勝於旁人處,便是性情忠厚和善,最是愛重朝中耆宿,如大人者。若是大人有心的話,學生願意擔引薦之責,從中奔走,大人以為如何?”


    “這,容我想一想吧?”肅順久經宦海,什麽樣的話聽不出來,入耳便知,這兩個家夥,不知道什麽時候,倒成了載湀一黨的了?心中不恥,以敷衍之言暫時搪塞了過去。


    肅順知道,既然載湀托兩個人向他挑、明、立、場,無疑就是在逼、迫、他表、態了。一時間覺得又是好笑又是生氣:乳臭未幹的孩子,居然做出這種惺惺之態,又是給誰看的呢?


    他隻顧思考昨天的事情,奕的話沒有聽見,直到對方又問了幾句,才醒過神來,“什麽?哦!此事啊,我看還是留待聖裁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山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嵩山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嵩山坳並收藏清山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