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佞臣媚寵(1)
朝廷的旨意明發各省,第一個做出反應的就是胡雪岩。他現在已經是富甲天下的一方豪強,除了阜康錢莊之外,得前後幾任兩江總督的助力,阜康紗織廠所生產的生絲、熟絲行銷海外,雖然對日作戰開始之後,這一部分生意受到一些影響,但所關不大,來自歐洲各國和美國的訂單就已經讓他的工廠十二個時辰連班運轉都忙不過來了。
除了這些實業之外,胡雪岩掌管的還有運輸業,這一方麵是因為自己的紗織廠所產的物品需要運輸,另外一方麵,自從鹹豐二年,朝廷開始逐步取消漕運,改為海運之後,從江南北上的漕米經由海途北上,但因為海船的不足,很多物品還是要走漕運舊途,這種情況一直到鹹豐七年之後,胡雪岩經由和他往來經商的洋人之手,訂購了幾艘海船,但這些船並不是作為自己使用,而是一股腦的捐資國家,作為海運之用。
為此,朝廷不吝嘉獎,兩江總督桂良甚至親筆為他題寫了‘富而求仁’的中堂,懸掛於胡氏宅邸的正堂上。他的這種捐資報國的行為在親族和同行的眼中簡直就是‘敗家’到了極致,但後來,人們才從中意識到家主有先見之明。
在中英兩國戰事之後,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皇帝曾經聽人說起過胡某人的報國之忱,感動之餘,又特別降旨:胡雪岩和他的阜康號,專營兩江所轄數省海運專務。隻是這一句話,胡雪岩就成為了大清天字第一號的大商鋪。自然的,為了求得皇帝這一句話,胡某人通過王有齡之手轉交到肅順府中的銀子,就不下五十萬兩之多!
但在胡雪岩看來,要求大富貴之先,這種花用是必不可少的,而事實證明,他的投入是正確的,十餘年來,胡雪岩家財萬貫,富可敵國,而他更能人所不能的是,即便如此富貴,卻從來不曾忘記當年浪蕩江湖時的貧賤之交,門下能人無數,為家主從旁料理差事。
這一次朝廷詔旨到省,胡雪岩也是第一個得到的消息,“這樣說來的話,朝廷運兵船是不夠使用了?”
“是,東翁說的不錯。據學生聽往來兩江一帶的西洋商人所說,朝廷用兵東瀛,戰事很是不利,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兵員不足。”說話的人叫莊由正,字典毅,廣州府人,是乾隆四年的狀元莊有恭之後,後來因緣際會,到了胡雪岩府中,為他拜做西席,平日課胡氏諸子讀書,也為東翁盡籌謀之責。
“海軍艦艇雖然威力絕大,但那隻是在海戰之中,用之運輸兵員,無異是緣木求魚——艦上所載,都是無一可或缺之物,又能夠裝填得進去多少綠營士兵了?”莊由正微笑著說道,“僅此一端,就可知沈葆楨等全無輔佐之力!”
“怎麽呢?”
“皇上不知道,滿朝的大臣不知道,他沈葆楨還不知道嗎?”莊由正說道,“由此看來,沈某人於皇上用兵之議,怕還是不以為然的居多。否則的話,要是早經請奏皇上,朝廷一定會早謀對策,如何會出現今天這樣,兵敗數地的窘迫之景?”
“典毅的話中之意,莫不是以為朝廷大臣,於這一次用兵東瀛,是不讚同的?”
“說不讚同有些言過其實了,但並不看好此戰,卻是肯定的。這些人隻怕都在盼著綠營打輸幾場仗,好進諫皇上,盡早收拾殘局呢!”
“那,在你看來,皇上可能看穿此事?”
“之前嘛,還不好說,現在……”莊由正微笑搖頭,“聖心高深莫測,我等還是不要妄加揣摩了。”
“對,典毅先生說的是,這種廟堂之事,我等還是不必過多過問的為好。”胡雪岩附和的點點頭,“那,先生看來,我將如何?”
“這就得看哪一方於東翁更有利了。”莊由正說道,“大人是盼著仗就這樣一天天打下去呢,還是盡早結束?”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自然是希望盡早結束的為好。”胡雪岩說道。
“那是平民百姓心中所想,東翁又如何?”
胡雪岩自知是瞞他不過,把玩著發辮,輕笑起來。胡氏航運從這一次的戰事中,可是發了大大的一筆財!旁的不必提,隻是從江南各省運輸北上、南下的軍用物資、器械、帳篷、醫藥、糧食就頂得上這十餘年的進項!
這一席話讓胡雪岩下定了決心,也不必多做攀談,顧而言他,“典毅先生,小犬的學業如何?”
浙江省內的阜康號船業主動貢獻用於航運的商船四十支的消息經由浙江巡撫許如章奏上朝廷,皇帝大喜,“這個胡雪岩,倒是有一份孝敬之心呢!”
“是,”肅順賠笑答說,“胡雪岩自鹹豐七年,皇上在江寧城中寵幸召見一次之後,心中久存報效朝廷之心,這一次恰逢機會,該人便第一個踴躍捐助了。”
“好。”皇帝高興的說道,“朕還是那句話,朝廷功名,不可輕許,但對於胡雪岩這樣的好人,亦不妨破一次例,嗯?”他說,“就賞他七品同知吧。也不必到衙門中去,左右也隻是用作光宗耀祖的一場名分而已。”
“是。”李鴻藻在一邊恭敬答說。
“皇上,奴才在想,僅憑這四十支船,怕也是杯水車薪,不如將胡某人之事頒行全國,屆時更多的百姓共襄盛舉,則朝廷渡兵之事,則迎刃而解了。”
“好,就這麽辦。”皇帝立刻做出決定,“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對於那些心懷聖主的,從來不會吝於褒獎。”眼見正經事有了著落,他心情大好,“這回要借助機會,多多派兵東渡,朕就不相信,憑我大清百萬帶甲,就搞不定一個小小的日本國?”
奕和沈葆楨幾個暗暗叫苦,看他這份亢奮的樣子,仗還不知道要打到幾時呢!隻聽肅順在一邊說道,“皇上說的極是,奴才也以為,日本人即便有抗擊天朝之心,亦絕無這份力氣;如今我大清綠營兵士遭遇者,不過癬疥之疾,隻要天兵一到,則蕞爾小國,望風景從,定然不在話下。”
“老六,你聽見肅順說的話了嗎?這才是為人臣者所應該說的,別總是上那些戰事吃緊,士卒傷亡慘重的折子——打仗還有個不死人的嗎?當年和俄羅斯在黑龍江開戰,難道死的人就少了?”
奕暗想,當年之事和今天怎麽能相提並論?但自知這會兒說什麽也不管用,隻得唯唯諾諾的應了。
揮退軍機處幾個,皇帝難得的享受起這政務閑暇的時光來,隻要有了船,趕在天氣轉冷之前把士兵運送過去,就一定能夠盡早的解決日本的戰事!他的心思沉浸在自己繪製出的藍圖中,越想越的美妙:到時候,把日本的百姓盡數運送回國內,打散居住,諒他們身在異國,也翻不出天去!
等到徹底平定了日本,自己是不是也該休息一下了呢?皇帝喃喃自語,不!還不行,朕的年紀還不算很大,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呢!後輩的事情,等到時候再說吧。
“皇上?皇上?”
“哦?”他睜開眼,看著說話的女子。
“內務府立大人遞牌子進來了。”驚羽展顏一笑,溫聲說道。
“笑什麽?”皇帝有些嗔怒的看著她。
“我在想,這兩個多月以來,還是第一次看見……”
“看見什麽?”
“看見皇上重又恢複當年的舊觀呢?”
“哦?這話怎麽說?”
驚羽眨眨眼,一雙依舊黑白分明的剪水瞳子裏滿是笑意,“皇上一定要我說?”
皇帝也來了興趣,“你也和朕賣關子嗎?快說。”
“是。”驚羽點點頭,口中答說,“奴才跟在皇上身邊二十餘年,每每見到皇上,總是舉重若輕,談笑用兵的神態,便是當年……您一個人偷偷出山海關,北上領兵之前,驚羽和皇後嚇得大哭,生恐皇上有什麽意外的時候,您還是滿麵春風,絲毫不將塞北苦楚當回事——而這一次,奴才已經很久沒有看見皇上您笑了。”
皇帝不自然的用雙手揉揉臉龐,“是嗎?朕已經很久沒有笑過了?”
“是。”
“戰事緊張,而且這一次征伐東瀛,非比尋常,……”皇帝搖頭苦笑,“讓立山進來吧。”
立山進到暖閣,跪倒行禮,“奴才恭請皇上聖安。”
“有事?”
“有事。”立山跪在地上,口中答說,“奴才蒙皇上撿拔,任職柏台,聽聞下屬有事,托請上官,奴才不敢擅專,特意請來回奏皇上。”
“什麽有事托請?”皇帝眉頭一皺,下望著立山,“立山,朕告訴你,別學你結拜兄長的那一套,在這種事情上,朕和你沒有情麵可講。”
“奴才深知皇上以公心待國事,豈敢以私相授受之小節上煩聖憂?”立山說道,“不過,這一次的事情說是私事便是私事,說是公事也便是公事。”
皇帝不理他,向他擺擺手,自己埋頭在奏章中,認真看了起來。
立山禦前當差多年,知道這位主子有一心而二用的功夫,當即跪在地上,《》了起來——。
事情是為蔡壽祺而起,他有兩個女兒,一名澤苕,一名澤芝,都是紅顏而薄命,前者更是未適而夫死,守了望門寡;後者嫁後不久夫死,及殯日,澤芝仰藥自盡,幸虧發現得早,及時救治,乃得活。
蔡壽祺經過這此事之後,隻得把小女也接回府中來,一家團聚,但出嫁的女兒總在娘家,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而送回婆家,更是受盡欺淩,隻怕女兒一個想不開,又會有不忍言之事發生,最後他想了一個笨辦法:給女兒求一座貞節牌坊,有此傍身,料江夏祖家,定然不敢再行以淩虐之道,女兒的後半生也好有了保障。
但旌表節烈,是要戶籍所在的地方官出麵籲請,有一整套繁瑣而規製的禮儀,絕不是蔡壽祺想得就能得到的;在他的府中,太太和長女一再苦勸,以為要不能先把這節烈婦人的名號弄到手,就把女兒送回去的話,隻怕一定會平生事端——以蔡壽祺供職柏台,一方禦史,雖然是有清貴之名,但很難能夠得到地方官的逢迎,最好是在京中,托請各方,把此事辦下來,才是最稱穩妥。
蔡壽祺拗不過太太和女兒,他又不是什麽方正君子,也想著借女兒之事,為自己大大的掙一番臉麵,便含糊其詞的答應了下來。等到了衙門,和翁同龢婉轉陳詞,後者大大的不以為然!“這樣的事情如何做得?紫翔,你真可謂是錯打了盤算了!旌表節烈,是朝廷禮部之事,不說從我這裏做不做得到,即便能夠做得到,我也斷不能為你開這種方便之門!”
蔡壽祺大慚而退,明知道老師的話不為虛妄,心中卻大感憤恚:不幫就不幫,何必言語羞辱人呢?
這件事在柏台傳為笑談,人皆言蔡壽祺功利心太重,簡直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了!上一次長女未及出嫁而夫死,他竟逼著女兒抱著亡夫的牌位成親,這一次又鬧出這樣的戲碼,可見其人是不折不扣的假道學。弄得蔡壽祺又羞又慚,便起了求去之心。
這件事傳到立山耳朵中,自知機會來了。
聽立山說完,皇帝頭也不抬的運筆如飛,“你少管閑事。此事正如翁同龢所講,該由地方官奏上朝廷,禮部具奏成文……”
“不是啊,皇上。”立山不知尊卑似的攔住他的話頭,“主子,您是不知道,這蔡家三女的如何的美豔無雙,這樣的人要是回到江夏去,隻怕更會為夫家所虐待,要是再有心懷不軌的登徒子從旁瘋言瘋語,隻怕這蔡氏的一條命,就又要斷送了。”
他的話說得實在荒唐,皇帝也忍不住發笑,“你糊塗啦!生得美麗,和她為夫家虐待有什麽關係?”
“皇上有所不知,祖家人說,乃子元善生來身子孱弱,成親之後,纏綿床榻,因而一病不起,故而把這番責任都推到蔡氏的身上呢!此所以蔡氏在夫死之後,被逼無奈,有仰藥之情的由來。”
“哦?”皇帝一愣,停下筆頭,“有這等事?”
“是呢,皇上,此所以奴才不揣冒昧,大膽進辭。奴才總在想,若是能救蔡氏三女一命,即便是冒犯一點朝章,總也好過眼睜睜的看著她淒伶而死吧?”
“此事啊……”皇帝沉吟了一下,“等過幾天吧,朕想想再說,哦,還有,你告訴蔡壽祺,從他府中拿來的那件寶貝,讓他隔日進宮來取回去吧。”
“是。”立山眼珠一轉,並不起身,“皇上,奴才在想,不如請皇上降旨,準許蔡某人進宮來謝恩的時候,齎女同來?皇上也好見見?”
“行了,你看著辦吧。”
“喳。”立山心滿意足的答應一聲,碰頭而出。
!#
朝廷的旨意明發各省,第一個做出反應的就是胡雪岩。他現在已經是富甲天下的一方豪強,除了阜康錢莊之外,得前後幾任兩江總督的助力,阜康紗織廠所生產的生絲、熟絲行銷海外,雖然對日作戰開始之後,這一部分生意受到一些影響,但所關不大,來自歐洲各國和美國的訂單就已經讓他的工廠十二個時辰連班運轉都忙不過來了。
除了這些實業之外,胡雪岩掌管的還有運輸業,這一方麵是因為自己的紗織廠所產的物品需要運輸,另外一方麵,自從鹹豐二年,朝廷開始逐步取消漕運,改為海運之後,從江南北上的漕米經由海途北上,但因為海船的不足,很多物品還是要走漕運舊途,這種情況一直到鹹豐七年之後,胡雪岩經由和他往來經商的洋人之手,訂購了幾艘海船,但這些船並不是作為自己使用,而是一股腦的捐資國家,作為海運之用。
為此,朝廷不吝嘉獎,兩江總督桂良甚至親筆為他題寫了‘富而求仁’的中堂,懸掛於胡氏宅邸的正堂上。他的這種捐資報國的行為在親族和同行的眼中簡直就是‘敗家’到了極致,但後來,人們才從中意識到家主有先見之明。
在中英兩國戰事之後,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皇帝曾經聽人說起過胡某人的報國之忱,感動之餘,又特別降旨:胡雪岩和他的阜康號,專營兩江所轄數省海運專務。隻是這一句話,胡雪岩就成為了大清天字第一號的大商鋪。自然的,為了求得皇帝這一句話,胡某人通過王有齡之手轉交到肅順府中的銀子,就不下五十萬兩之多!
但在胡雪岩看來,要求大富貴之先,這種花用是必不可少的,而事實證明,他的投入是正確的,十餘年來,胡雪岩家財萬貫,富可敵國,而他更能人所不能的是,即便如此富貴,卻從來不曾忘記當年浪蕩江湖時的貧賤之交,門下能人無數,為家主從旁料理差事。
這一次朝廷詔旨到省,胡雪岩也是第一個得到的消息,“這樣說來的話,朝廷運兵船是不夠使用了?”
“是,東翁說的不錯。據學生聽往來兩江一帶的西洋商人所說,朝廷用兵東瀛,戰事很是不利,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兵員不足。”說話的人叫莊由正,字典毅,廣州府人,是乾隆四年的狀元莊有恭之後,後來因緣際會,到了胡雪岩府中,為他拜做西席,平日課胡氏諸子讀書,也為東翁盡籌謀之責。
“海軍艦艇雖然威力絕大,但那隻是在海戰之中,用之運輸兵員,無異是緣木求魚——艦上所載,都是無一可或缺之物,又能夠裝填得進去多少綠營士兵了?”莊由正微笑著說道,“僅此一端,就可知沈葆楨等全無輔佐之力!”
“怎麽呢?”
“皇上不知道,滿朝的大臣不知道,他沈葆楨還不知道嗎?”莊由正說道,“由此看來,沈某人於皇上用兵之議,怕還是不以為然的居多。否則的話,要是早經請奏皇上,朝廷一定會早謀對策,如何會出現今天這樣,兵敗數地的窘迫之景?”
“典毅的話中之意,莫不是以為朝廷大臣,於這一次用兵東瀛,是不讚同的?”
“說不讚同有些言過其實了,但並不看好此戰,卻是肯定的。這些人隻怕都在盼著綠營打輸幾場仗,好進諫皇上,盡早收拾殘局呢!”
“那,在你看來,皇上可能看穿此事?”
“之前嘛,還不好說,現在……”莊由正微笑搖頭,“聖心高深莫測,我等還是不要妄加揣摩了。”
“對,典毅先生說的是,這種廟堂之事,我等還是不必過多過問的為好。”胡雪岩附和的點點頭,“那,先生看來,我將如何?”
“這就得看哪一方於東翁更有利了。”莊由正說道,“大人是盼著仗就這樣一天天打下去呢,還是盡早結束?”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自然是希望盡早結束的為好。”胡雪岩說道。
“那是平民百姓心中所想,東翁又如何?”
胡雪岩自知是瞞他不過,把玩著發辮,輕笑起來。胡氏航運從這一次的戰事中,可是發了大大的一筆財!旁的不必提,隻是從江南各省運輸北上、南下的軍用物資、器械、帳篷、醫藥、糧食就頂得上這十餘年的進項!
這一席話讓胡雪岩下定了決心,也不必多做攀談,顧而言他,“典毅先生,小犬的學業如何?”
浙江省內的阜康號船業主動貢獻用於航運的商船四十支的消息經由浙江巡撫許如章奏上朝廷,皇帝大喜,“這個胡雪岩,倒是有一份孝敬之心呢!”
“是,”肅順賠笑答說,“胡雪岩自鹹豐七年,皇上在江寧城中寵幸召見一次之後,心中久存報效朝廷之心,這一次恰逢機會,該人便第一個踴躍捐助了。”
“好。”皇帝高興的說道,“朕還是那句話,朝廷功名,不可輕許,但對於胡雪岩這樣的好人,亦不妨破一次例,嗯?”他說,“就賞他七品同知吧。也不必到衙門中去,左右也隻是用作光宗耀祖的一場名分而已。”
“是。”李鴻藻在一邊恭敬答說。
“皇上,奴才在想,僅憑這四十支船,怕也是杯水車薪,不如將胡某人之事頒行全國,屆時更多的百姓共襄盛舉,則朝廷渡兵之事,則迎刃而解了。”
“好,就這麽辦。”皇帝立刻做出決定,“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對於那些心懷聖主的,從來不會吝於褒獎。”眼見正經事有了著落,他心情大好,“這回要借助機會,多多派兵東渡,朕就不相信,憑我大清百萬帶甲,就搞不定一個小小的日本國?”
奕和沈葆楨幾個暗暗叫苦,看他這份亢奮的樣子,仗還不知道要打到幾時呢!隻聽肅順在一邊說道,“皇上說的極是,奴才也以為,日本人即便有抗擊天朝之心,亦絕無這份力氣;如今我大清綠營兵士遭遇者,不過癬疥之疾,隻要天兵一到,則蕞爾小國,望風景從,定然不在話下。”
“老六,你聽見肅順說的話了嗎?這才是為人臣者所應該說的,別總是上那些戰事吃緊,士卒傷亡慘重的折子——打仗還有個不死人的嗎?當年和俄羅斯在黑龍江開戰,難道死的人就少了?”
奕暗想,當年之事和今天怎麽能相提並論?但自知這會兒說什麽也不管用,隻得唯唯諾諾的應了。
揮退軍機處幾個,皇帝難得的享受起這政務閑暇的時光來,隻要有了船,趕在天氣轉冷之前把士兵運送過去,就一定能夠盡早的解決日本的戰事!他的心思沉浸在自己繪製出的藍圖中,越想越的美妙:到時候,把日本的百姓盡數運送回國內,打散居住,諒他們身在異國,也翻不出天去!
等到徹底平定了日本,自己是不是也該休息一下了呢?皇帝喃喃自語,不!還不行,朕的年紀還不算很大,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呢!後輩的事情,等到時候再說吧。
“皇上?皇上?”
“哦?”他睜開眼,看著說話的女子。
“內務府立大人遞牌子進來了。”驚羽展顏一笑,溫聲說道。
“笑什麽?”皇帝有些嗔怒的看著她。
“我在想,這兩個多月以來,還是第一次看見……”
“看見什麽?”
“看見皇上重又恢複當年的舊觀呢?”
“哦?這話怎麽說?”
驚羽眨眨眼,一雙依舊黑白分明的剪水瞳子裏滿是笑意,“皇上一定要我說?”
皇帝也來了興趣,“你也和朕賣關子嗎?快說。”
“是。”驚羽點點頭,口中答說,“奴才跟在皇上身邊二十餘年,每每見到皇上,總是舉重若輕,談笑用兵的神態,便是當年……您一個人偷偷出山海關,北上領兵之前,驚羽和皇後嚇得大哭,生恐皇上有什麽意外的時候,您還是滿麵春風,絲毫不將塞北苦楚當回事——而這一次,奴才已經很久沒有看見皇上您笑了。”
皇帝不自然的用雙手揉揉臉龐,“是嗎?朕已經很久沒有笑過了?”
“是。”
“戰事緊張,而且這一次征伐東瀛,非比尋常,……”皇帝搖頭苦笑,“讓立山進來吧。”
立山進到暖閣,跪倒行禮,“奴才恭請皇上聖安。”
“有事?”
“有事。”立山跪在地上,口中答說,“奴才蒙皇上撿拔,任職柏台,聽聞下屬有事,托請上官,奴才不敢擅專,特意請來回奏皇上。”
“什麽有事托請?”皇帝眉頭一皺,下望著立山,“立山,朕告訴你,別學你結拜兄長的那一套,在這種事情上,朕和你沒有情麵可講。”
“奴才深知皇上以公心待國事,豈敢以私相授受之小節上煩聖憂?”立山說道,“不過,這一次的事情說是私事便是私事,說是公事也便是公事。”
皇帝不理他,向他擺擺手,自己埋頭在奏章中,認真看了起來。
立山禦前當差多年,知道這位主子有一心而二用的功夫,當即跪在地上,《》了起來——。
事情是為蔡壽祺而起,他有兩個女兒,一名澤苕,一名澤芝,都是紅顏而薄命,前者更是未適而夫死,守了望門寡;後者嫁後不久夫死,及殯日,澤芝仰藥自盡,幸虧發現得早,及時救治,乃得活。
蔡壽祺經過這此事之後,隻得把小女也接回府中來,一家團聚,但出嫁的女兒總在娘家,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而送回婆家,更是受盡欺淩,隻怕女兒一個想不開,又會有不忍言之事發生,最後他想了一個笨辦法:給女兒求一座貞節牌坊,有此傍身,料江夏祖家,定然不敢再行以淩虐之道,女兒的後半生也好有了保障。
但旌表節烈,是要戶籍所在的地方官出麵籲請,有一整套繁瑣而規製的禮儀,絕不是蔡壽祺想得就能得到的;在他的府中,太太和長女一再苦勸,以為要不能先把這節烈婦人的名號弄到手,就把女兒送回去的話,隻怕一定會平生事端——以蔡壽祺供職柏台,一方禦史,雖然是有清貴之名,但很難能夠得到地方官的逢迎,最好是在京中,托請各方,把此事辦下來,才是最稱穩妥。
蔡壽祺拗不過太太和女兒,他又不是什麽方正君子,也想著借女兒之事,為自己大大的掙一番臉麵,便含糊其詞的答應了下來。等到了衙門,和翁同龢婉轉陳詞,後者大大的不以為然!“這樣的事情如何做得?紫翔,你真可謂是錯打了盤算了!旌表節烈,是朝廷禮部之事,不說從我這裏做不做得到,即便能夠做得到,我也斷不能為你開這種方便之門!”
蔡壽祺大慚而退,明知道老師的話不為虛妄,心中卻大感憤恚:不幫就不幫,何必言語羞辱人呢?
這件事在柏台傳為笑談,人皆言蔡壽祺功利心太重,簡直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了!上一次長女未及出嫁而夫死,他竟逼著女兒抱著亡夫的牌位成親,這一次又鬧出這樣的戲碼,可見其人是不折不扣的假道學。弄得蔡壽祺又羞又慚,便起了求去之心。
這件事傳到立山耳朵中,自知機會來了。
聽立山說完,皇帝頭也不抬的運筆如飛,“你少管閑事。此事正如翁同龢所講,該由地方官奏上朝廷,禮部具奏成文……”
“不是啊,皇上。”立山不知尊卑似的攔住他的話頭,“主子,您是不知道,這蔡家三女的如何的美豔無雙,這樣的人要是回到江夏去,隻怕更會為夫家所虐待,要是再有心懷不軌的登徒子從旁瘋言瘋語,隻怕這蔡氏的一條命,就又要斷送了。”
他的話說得實在荒唐,皇帝也忍不住發笑,“你糊塗啦!生得美麗,和她為夫家虐待有什麽關係?”
“皇上有所不知,祖家人說,乃子元善生來身子孱弱,成親之後,纏綿床榻,因而一病不起,故而把這番責任都推到蔡氏的身上呢!此所以蔡氏在夫死之後,被逼無奈,有仰藥之情的由來。”
“哦?”皇帝一愣,停下筆頭,“有這等事?”
“是呢,皇上,此所以奴才不揣冒昧,大膽進辭。奴才總在想,若是能救蔡氏三女一命,即便是冒犯一點朝章,總也好過眼睜睜的看著她淒伶而死吧?”
“此事啊……”皇帝沉吟了一下,“等過幾天吧,朕想想再說,哦,還有,你告訴蔡壽祺,從他府中拿來的那件寶貝,讓他隔日進宮來取回去吧。”
“是。”立山眼珠一轉,並不起身,“皇上,奴才在想,不如請皇上降旨,準許蔡某人進宮來謝恩的時候,齎女同來?皇上也好見見?”
“行了,你看著辦吧。”
“喳。”立山心滿意足的答應一聲,碰頭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