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節異想天開(2)
文春寺滿在開戰之後就已經被調回國內,他擔任的職務是橫濱地區防衛長官,軍銜已經升至少將,但等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在把這一次的行動向他全盤托出之後,遭到了文春寺滿的堅決反對,“請原諒,內閣大臣閣下,我不能接受這樣的任務。”
“為什麽?”
“難道您還不明白嗎?中國人的報複心是最強的,一旦出現了這樣的事情,不論成敗,都會給我們的國家帶來怎樣的傷害?會有多少百姓在中國人的遷怒之下死於非命,我身為軍人,斷然不能接受這樣的亂命!”文春寺滿大聲說道,“您這是在拿四千萬日本百姓的生命冒險。”
“難道您甘願接受一個把我們的國家的土地割讓一半於中國人這樣的悲慘結果嗎?難道您還會天真的以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國家即便能夠存留,也和亡國已經沒有很多不同了嗎?”
“國家的強盛,絕不會是隻靠土地麵積的多少可以決定的,正好相反,我認為,割讓土地隻會使越來越多的日本人知道,我們的國家還有太多的屈辱,在這種情況下,百姓一定會十倍、百倍的努力,把被中國奪去的土地再重新拿回來,但是卻是以更加正麵的方式,而不是這種把所有國民的生命都押在一場根本沒有勝算的賭博上――沒有人會為了這樣一場不但自己死亡,而且也會連帶著自己的數千萬國人同時赴死的孤注一擲,而去冒險的。”
說著話,文春寺滿站了起來,“請原諒我的無禮和任性,但,大臣閣下,我必須告訴您我的意見,在這時候激怒中國,是極為不利和愚蠢的。”
這樣的態度讓伊藤博文目瞪口呆,望著他大步遠去,簡直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文春寺滿對於這個計劃的否定讓伊藤博文很失望,但並非沒有辦法,伊藤博文再度到天皇麵前奏對,陳言此次行動於皇國之重要性,無可言喻,一旦成功,盡可解如今麵臨的頹勢,而且,中國人萬不會想到己方會出此奇著,此行有七成把握。
天皇遲疑不能決,隻好將此事交予禦前大臣等會商,但令伊藤博文沒有想到的是,除了他始終堅持己見以外,所有人都持反對的看法,“此事斷然不可。”外交相寺島宗則大聲說道,“陛下,這等荒唐的辦法,也隻有伊藤博文瘋狂的腦子可以想象得出來!自以為得計,卻不知這樣一來,必定將我日本拖進萬劫不複的深淵!難道沒有證據中國人就不會動手了嗎?西鄉從道之事,前車可鑒啊,陛下!”
天皇煩躁的擺擺手,製止了寺島宗則的說話,他心裏對伊藤博文這個大膽到極致的念頭也很覺得為難,既認為一旦操作,必將帶來大清一方前所未有的瘋狂報複,同時又心存僥幸:萬一真的如內閣大臣所說,此事能夠成功呢?殺了鹹豐,後世之君繼位,即便要報複,但隻要他心中沒有如乃父這樣對日本根深蒂固的仇視心理,難道不能夠借助外國的力量,來撫平兩國之間的緊張氣氛嗎?若是那樣的話,就是十全十美了!“行了,”
他說,“陸軍卿閣下,您以為,此事能否有操作性?若是沒有的話,麵對中國如此咄咄逼人,又當如何?”
岩倉具視是參加過鹹豐二十九年年底的第一次談判的,到了鹹豐三十年,他因為公事並未隨行,近來一直忙碌著國內的兵員調動差事,還是三天前剛剛返回東京的,聽天皇問及,他這樣說道,“若說此事能夠成功,殺死鹹豐皇帝,後世之君的報複,實在是我國不能承受的;以為憑借歐美各國的幹預,就能夠平息身為人子的後世之君的怒火,無異癡人說夢。這些人讓他們扯一扯順風旗還好,一旦情勢有變,中國人若是鐵了心要將複仇進行到底的話,他們的存在有等於無,是絕對指望不上的。”
“這件事在上一年爆發日中兩國海戰的時候,便已有明證,當初英法兩國還不是答應過我國,一旦中國在海戰之後,意圖登陸本土,他們就會以外交來調停,最後的結果呢?”岩倉具視說,“所以,臣想,把希望寄托在歐美各國的身上,根本全無作用。因為以上,是故臣認為,內閣大臣的計劃絕不可行。”
“但,兵部卿閣下,您有沒有想過,若是此計不成的話,則中國人謀奪我國土之野心,又該如何抑製?”
“這有何難,隻要陛下下一道旨意,把所有為中國所占土地上的百姓盡數北遷,不就是了?”岩倉具視說,“陛下,中國人所圖謀者不外兩條,第一就是謀奪我日本的土地,第二則是要馴化我國百姓,讓他們盡數歸順大清,並將神戶以東的土地全部變作中國的附庸之國,但隻有國還不行,總要有人民生活在其上,屆時或耕種,或勞作,一如平常時日。但隻要我們能夠把百姓全部遷移到以外的土地上去,便稱有了土地,又有何用?難道鹹豐皇帝還能從中國派人到占領地來嗎?到時候,便是把土地給了他們,沒有人守衛、生活在其上,隻怕用不到多久,中國人就得灰溜溜的滾回他們原來的地方去。”
天皇卻沒有想到這樣的一著,“把百姓全部遷移走?去到哪裏?其他地方還能夠容納那麽多的百姓嗎?”
“自然容得。”岩倉具視這樣說道,“我在想,趕在中國皇帝和他手下的那些人慮及此事之前,應該即刻下令,把四國、九州以及本州各縣內的百姓盡數內遷,等到中國人想起來,再想回頭也已經晚了。”
“萬一中國人要是阻攔怎麽辦?”
“臣以為不會的,兩國正在談判,中**中將領萬萬不敢冒著抗旨的危險阻撓我們的計劃,這一層,請陛下放心。”
天皇沉思片刻,終於點頭,“那好,此事就交由太政大臣和大藏大臣去處置,總要想辦法把盡可能多的百姓北遷到界限之內;至於這一次中國人提出的條件,還是要盡量的和他們爭取,旁的不提,阪神二地,是一定要想辦法留在我們自己手中的。”
中國方麵也確實如岩倉具視所說,沒有想到對方會出以這樣一個近乎賴皮的辦法,等到胡小毛的奏折到京,僅是神戶一地,就已經被日本政府遷移了超過二十一萬百姓,這已經占到城中百姓的三二之數了。偏偏他為了上一次的教訓,輕易不敢動以手段,隻得勸阻,但中方的這種勸阻在日本人麵前幾乎沒有任何效果,眼睜睜的看著越來越多的百姓攜家帶口,邁上了北去的征途。城市瞬間變得空落落起來,再也聽不見了孩子們玩耍時歡快的笑聲,也再看不見男女老幼移動的身影,和他們臉上那不同含義的表情了。
奏折到了北京,皇帝也有點傻了眼,人都走了,要一座空城用來做什麽?“要是……”他這樣問,“要是從我大清遣人過去的話,你們以為可行不可行?”
“臣竊竊以為不可。”李鴻藻說,“百姓重土安遷,若是要他們徑直前往異域,恐有不忍言之事。”
“這實在是個麻煩,你們呢?能想出什麽別的辦法來嗎?最起碼,得阻止日本人這種釜底抽薪的壞辦法!”
奕先說,“臣弟想,此次日本政府不惜大舉移民,也要使我日後無民可用,雖是鬼蜮心腸,但從此次移民全數截止於東經136°線以西看來,也可見該國於這一次的談判已經到了無可轉圜的境地。所以臣弟想,此事雖壞,但不妨認真利用,既然日本人甘願把百姓遷移他處,我朝暫時還是不宜有任何動作,就任由他遷移,等到日後兩國合約達成,再圖他法不遲。”
“五天的時間,日本人就遷走了幾十萬人,再過上十天半月,不就全走光了嗎?到時候還想什麽辦法?”
看皇帝火氣很大,奕不敢多說,隻得伏地請罪,碰頭。倒是肅順,老神在在的越班而出,“皇上,奴才想,不分大清還是日本,百姓所求者,也隻是一生平安,溫飽度日,僅此而已。我大清上有皇上英明,下有百官用命,小民的日子始終富足有餘,這且不必多說。所以奴才在想,即便日本百姓都走光了,也不打緊,到時候日本大片的土地歸屬我國,就不怕沒有日本人來!”
肅順書讀得少,說話顛三倒四的,皇帝也不阻攔,隻是靜靜地聽著,“奴才想,不如分以兩步來走,第一,仿效鹹豐九年,徙旗人於關外的舊例,以土地和銀錢為誘餌,讓居留在該當為我大清所轄之地的日本百姓能夠見到實惠,料想他們也就不會再遠離故園了。第二嘛,就是要時不時的威脅日本,借機挑起事端,派海軍炮艦,沿日本海岸時刻對岸轟擊,到時候百姓避無可避,自然也要尋找一些安靜之地,特別是如神戶、大阪等地一般,從來不會遭遇戰火波及的地方居住,屆時,皇上還擔心沒有人嗎?”
皇帝大喜,頻頻點頭,“好!就按照肅順的這個辦法解決,”停頓了一下,他又說道,“不過暫時還不必,就如老六所言,等到和談大計確定下來之後再說。”
文春寺滿在開戰之後就已經被調回國內,他擔任的職務是橫濱地區防衛長官,軍銜已經升至少將,但等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在把這一次的行動向他全盤托出之後,遭到了文春寺滿的堅決反對,“請原諒,內閣大臣閣下,我不能接受這樣的任務。”
“為什麽?”
“難道您還不明白嗎?中國人的報複心是最強的,一旦出現了這樣的事情,不論成敗,都會給我們的國家帶來怎樣的傷害?會有多少百姓在中國人的遷怒之下死於非命,我身為軍人,斷然不能接受這樣的亂命!”文春寺滿大聲說道,“您這是在拿四千萬日本百姓的生命冒險。”
“難道您甘願接受一個把我們的國家的土地割讓一半於中國人這樣的悲慘結果嗎?難道您還會天真的以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國家即便能夠存留,也和亡國已經沒有很多不同了嗎?”
“國家的強盛,絕不會是隻靠土地麵積的多少可以決定的,正好相反,我認為,割讓土地隻會使越來越多的日本人知道,我們的國家還有太多的屈辱,在這種情況下,百姓一定會十倍、百倍的努力,把被中國奪去的土地再重新拿回來,但是卻是以更加正麵的方式,而不是這種把所有國民的生命都押在一場根本沒有勝算的賭博上――沒有人會為了這樣一場不但自己死亡,而且也會連帶著自己的數千萬國人同時赴死的孤注一擲,而去冒險的。”
說著話,文春寺滿站了起來,“請原諒我的無禮和任性,但,大臣閣下,我必須告訴您我的意見,在這時候激怒中國,是極為不利和愚蠢的。”
這樣的態度讓伊藤博文目瞪口呆,望著他大步遠去,簡直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文春寺滿對於這個計劃的否定讓伊藤博文很失望,但並非沒有辦法,伊藤博文再度到天皇麵前奏對,陳言此次行動於皇國之重要性,無可言喻,一旦成功,盡可解如今麵臨的頹勢,而且,中國人萬不會想到己方會出此奇著,此行有七成把握。
天皇遲疑不能決,隻好將此事交予禦前大臣等會商,但令伊藤博文沒有想到的是,除了他始終堅持己見以外,所有人都持反對的看法,“此事斷然不可。”外交相寺島宗則大聲說道,“陛下,這等荒唐的辦法,也隻有伊藤博文瘋狂的腦子可以想象得出來!自以為得計,卻不知這樣一來,必定將我日本拖進萬劫不複的深淵!難道沒有證據中國人就不會動手了嗎?西鄉從道之事,前車可鑒啊,陛下!”
天皇煩躁的擺擺手,製止了寺島宗則的說話,他心裏對伊藤博文這個大膽到極致的念頭也很覺得為難,既認為一旦操作,必將帶來大清一方前所未有的瘋狂報複,同時又心存僥幸:萬一真的如內閣大臣所說,此事能夠成功呢?殺了鹹豐,後世之君繼位,即便要報複,但隻要他心中沒有如乃父這樣對日本根深蒂固的仇視心理,難道不能夠借助外國的力量,來撫平兩國之間的緊張氣氛嗎?若是那樣的話,就是十全十美了!“行了,”
他說,“陸軍卿閣下,您以為,此事能否有操作性?若是沒有的話,麵對中國如此咄咄逼人,又當如何?”
岩倉具視是參加過鹹豐二十九年年底的第一次談判的,到了鹹豐三十年,他因為公事並未隨行,近來一直忙碌著國內的兵員調動差事,還是三天前剛剛返回東京的,聽天皇問及,他這樣說道,“若說此事能夠成功,殺死鹹豐皇帝,後世之君的報複,實在是我國不能承受的;以為憑借歐美各國的幹預,就能夠平息身為人子的後世之君的怒火,無異癡人說夢。這些人讓他們扯一扯順風旗還好,一旦情勢有變,中國人若是鐵了心要將複仇進行到底的話,他們的存在有等於無,是絕對指望不上的。”
“這件事在上一年爆發日中兩國海戰的時候,便已有明證,當初英法兩國還不是答應過我國,一旦中國在海戰之後,意圖登陸本土,他們就會以外交來調停,最後的結果呢?”岩倉具視說,“所以,臣想,把希望寄托在歐美各國的身上,根本全無作用。因為以上,是故臣認為,內閣大臣的計劃絕不可行。”
“但,兵部卿閣下,您有沒有想過,若是此計不成的話,則中國人謀奪我國土之野心,又該如何抑製?”
“這有何難,隻要陛下下一道旨意,把所有為中國所占土地上的百姓盡數北遷,不就是了?”岩倉具視說,“陛下,中國人所圖謀者不外兩條,第一就是謀奪我日本的土地,第二則是要馴化我國百姓,讓他們盡數歸順大清,並將神戶以東的土地全部變作中國的附庸之國,但隻有國還不行,總要有人民生活在其上,屆時或耕種,或勞作,一如平常時日。但隻要我們能夠把百姓全部遷移到以外的土地上去,便稱有了土地,又有何用?難道鹹豐皇帝還能從中國派人到占領地來嗎?到時候,便是把土地給了他們,沒有人守衛、生活在其上,隻怕用不到多久,中國人就得灰溜溜的滾回他們原來的地方去。”
天皇卻沒有想到這樣的一著,“把百姓全部遷移走?去到哪裏?其他地方還能夠容納那麽多的百姓嗎?”
“自然容得。”岩倉具視這樣說道,“我在想,趕在中國皇帝和他手下的那些人慮及此事之前,應該即刻下令,把四國、九州以及本州各縣內的百姓盡數內遷,等到中國人想起來,再想回頭也已經晚了。”
“萬一中國人要是阻攔怎麽辦?”
“臣以為不會的,兩國正在談判,中**中將領萬萬不敢冒著抗旨的危險阻撓我們的計劃,這一層,請陛下放心。”
天皇沉思片刻,終於點頭,“那好,此事就交由太政大臣和大藏大臣去處置,總要想辦法把盡可能多的百姓北遷到界限之內;至於這一次中國人提出的條件,還是要盡量的和他們爭取,旁的不提,阪神二地,是一定要想辦法留在我們自己手中的。”
中國方麵也確實如岩倉具視所說,沒有想到對方會出以這樣一個近乎賴皮的辦法,等到胡小毛的奏折到京,僅是神戶一地,就已經被日本政府遷移了超過二十一萬百姓,這已經占到城中百姓的三二之數了。偏偏他為了上一次的教訓,輕易不敢動以手段,隻得勸阻,但中方的這種勸阻在日本人麵前幾乎沒有任何效果,眼睜睜的看著越來越多的百姓攜家帶口,邁上了北去的征途。城市瞬間變得空落落起來,再也聽不見了孩子們玩耍時歡快的笑聲,也再看不見男女老幼移動的身影,和他們臉上那不同含義的表情了。
奏折到了北京,皇帝也有點傻了眼,人都走了,要一座空城用來做什麽?“要是……”他這樣問,“要是從我大清遣人過去的話,你們以為可行不可行?”
“臣竊竊以為不可。”李鴻藻說,“百姓重土安遷,若是要他們徑直前往異域,恐有不忍言之事。”
“這實在是個麻煩,你們呢?能想出什麽別的辦法來嗎?最起碼,得阻止日本人這種釜底抽薪的壞辦法!”
奕先說,“臣弟想,此次日本政府不惜大舉移民,也要使我日後無民可用,雖是鬼蜮心腸,但從此次移民全數截止於東經136°線以西看來,也可見該國於這一次的談判已經到了無可轉圜的境地。所以臣弟想,此事雖壞,但不妨認真利用,既然日本人甘願把百姓遷移他處,我朝暫時還是不宜有任何動作,就任由他遷移,等到日後兩國合約達成,再圖他法不遲。”
“五天的時間,日本人就遷走了幾十萬人,再過上十天半月,不就全走光了嗎?到時候還想什麽辦法?”
看皇帝火氣很大,奕不敢多說,隻得伏地請罪,碰頭。倒是肅順,老神在在的越班而出,“皇上,奴才想,不分大清還是日本,百姓所求者,也隻是一生平安,溫飽度日,僅此而已。我大清上有皇上英明,下有百官用命,小民的日子始終富足有餘,這且不必多說。所以奴才在想,即便日本百姓都走光了,也不打緊,到時候日本大片的土地歸屬我國,就不怕沒有日本人來!”
肅順書讀得少,說話顛三倒四的,皇帝也不阻攔,隻是靜靜地聽著,“奴才想,不如分以兩步來走,第一,仿效鹹豐九年,徙旗人於關外的舊例,以土地和銀錢為誘餌,讓居留在該當為我大清所轄之地的日本百姓能夠見到實惠,料想他們也就不會再遠離故園了。第二嘛,就是要時不時的威脅日本,借機挑起事端,派海軍炮艦,沿日本海岸時刻對岸轟擊,到時候百姓避無可避,自然也要尋找一些安靜之地,特別是如神戶、大阪等地一般,從來不會遭遇戰火波及的地方居住,屆時,皇上還擔心沒有人嗎?”
皇帝大喜,頻頻點頭,“好!就按照肅順的這個辦法解決,”停頓了一下,他又說道,“不過暫時還不必,就如老六所言,等到和談大計確定下來之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