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屹縣商瞎子
他收好兩個小銀匣,又給自己倒了碗熱茶湯,卻沒有喝,隻是捧在手裏取暖。
外麵大間裏大概又進來了幾個什麽人,亂哄哄的一陣招呼問候聲,他也沒去理會傾聽,就耷拉著眼眉盤膝坐在炕邊想心事。
蕭堅複出了,這不出乎他的意料。草原大敗並不是單純的軍事失敗,也不是蕭堅一個人的責任,所以這位思想保守的老將軍早晚還是會東山再起的。可是,就算朝廷有顧慮有想法,也不該讓蕭堅一複出就馬上給予高度信任。要知道,就算不以成敗論英雄,可當初蕭堅畢竟是燕山行營的大總管,北征脎羽,幾萬人死在草原上,如此慘敗卻隻落個賦閑一年,連處分都算不上,這就實在是輕率得近乎兒戲了!朝廷真要這樣做的話,又該怎麽去和那些北方四衛鎮人事大調整中牽扯到的將校解釋,而即將被裁撤合並的澧源諸軍,他們的心裏又會怎麽想?
他敏感地意識到,蕭堅的複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和朝堂上的大氣候是分不開的;更確切地說,這和朝堂裏關於南北兩邊誰主誰次的戰略方向之爭是有關聯的;而從嘉州行營的設立以及醞釀中的行營大總管人選,答案就更是呼之欲出:蕭堅和右相張樸之間,必然是達成了某種的默契和妥協。他能想象得到這是什麽樣的默契,不外乎是蕭堅用行動來支持張樸主張的“先南後北”方略,而張樸則放棄對莫幹大敗的清算,這樣,蕭堅得到一個洗刷恥辱的機會,而張樸則可以依靠蕭堅在軍事上取得的勝利,來達到自己統一朝堂上各種聲音領袖群倫的目的。
對蕭堅和張樸來說,在這樁政治交易中雙方各取所需,結果是皆大歡喜;這一點毫無疑問!可對他來說,結果卻是恰恰相反,要是“先南後北”真正成為了朝廷的主張,那麽他和張紹熬盡腦汁設計出來的草原方案,就很有可能成為這樁交易中的那個不幸的犧牲品……
不!成為犧牲品已經不是可能不可能的問題了,它必然會成為現實!而且他現在就敢斷定,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說不定就在今天……
他苦惱的也正是這個問題。
再過一兩個時辰他就要奉召陛見,屆時和自己素未謀麵的兩位宰相多半也會一同作陪,要是東元帝在陛見時征詢自己對南北之爭的看法,自己是該堅持己見強調北方的重要性呢,還是該隨聲附和張樸“先南後北”的主張?
附和張樸的好處顯而易見。隻要今天給張樸留下一個好印象,別說他進京要辦的那些雜七雜八的麻纏事會變得輕而易舉,就是他想做個單純的領兵將軍的棘手事情,也會迎刃而解。至於他要是反對張樸的話,後果就不必說了,那時候就算張樸有宰相胸襟,那些想巴結右相的官員也會給自己吃點苦頭的,至於調職的事情,更是想都不要想。
但是他不想說違心的逢迎話,尤其是這些話並不隻是關涉到他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更不能說了。在他看來,不管是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根本就都是不能成立的偽命題。對當前的大趙而言,最危險的敵人在北方,也隻能是在北方。隻要突竭茨還統治著草原,隻要他們的戰馬還在邊境線上遊蕩,隻要他們的彎刀還沒有被折斷,大趙就絕不可能得到喘息和安寧!至於南詔和吐蕃,他們也能算是強敵?在他眼裏,這兩個不知死活地挑釁大趙的小國就連疥癬之憂也算不上。隻要大趙能徹底解決北方問題,回過頭有的是時間和辦法收拾他們!
先南後北?他忍不住在心底裏迸出一聲冷笑。張樸實在是太看得起這兩個蠢蠢欲動的西南番邦了!
當然他也知道,右相張樸未必就不明白這些道理。張樸這樣做也有張樸的難處,這一點他也能理解。張樸既要和前任的做法有區別,又要維護朝廷的威嚴和體麵,還要借協調朝堂內的不同意見的機會而做人事上的變動,除了“先南後北”之外,再不會有更好的辦法了。隻要南邊的戰事順利,就能證明前任的做法是錯的,隻要南征能取得勝利,在草原上丟了顏麵的朝廷就能找回尊嚴,而張樸也就贏得了時間和機會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張樸到底想做什麽,具體又會怎麽樣做,商成心裏連絲毫的眉目都沒有。他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南方方略中“後北”,而打南詔和吐蕃,為的就是“後北”,就是和突竭茨一較高低。張樸和前任的分歧,實際上也就在這裏,一個是草率地行動,另外一個是謀定而後動,兩者之間的區別高下立刻就能分辨出來。
商成支持的是謹慎,反對的是輕率。但是他並不支持張樸。既然北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先南”一說就純粹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更何況“先南後北”說著容易,執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西南數州的當地駐軍連自保都困難,哪裏還有多餘的兵力用在南征上?假如從其他地方調兵,那別處就難免空虛,萬一有點風吹草動,朝廷如何應對?而且西南的自然環境惡劣,交通條件又差強人意,要是抽調北方強兵健卒,旁的不提,單單一個水土不服就會造成大規模的非戰鬥減員。還有就是南征的前期準備,這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辦得到的。看看燕山就知道了,這個時代打仗是一件多麽龐大的係統工程――直到現在,為征討突竭茨而從內地輸送的物資、糧餉、器械依然是絡繹不絕,而衛牧陸寄已經在考慮設立第四座大營庫了……
他最後拿定的主意是對東元皇帝以及兩位宰相實話實說。假如可能的話,他還會據理力爭,爭取讓朝廷打消“先南後北”的念頭。至於右相張樸會不會因此而對自己“另眼相看”,他並不怎麽在意。就算張樸是把持朝政的右相,想收拾他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一一他畢竟不是文官而是武將,對付文官的那一套辦法,對他來說作用不大;而且他是燕山假督,細說起來,和張樸這位右相也隻差平級,又沒犯過什麽大過錯,張樸想拾掇他,三省六部也不可能答應。
現在的問題是他並不知道南北之爭已經議到什麽地步了。要是朝廷已經作出決定,再想翻過來就絕無可能。
他隻能把事情朝好的一方麵想,希望這事還沒爭出結果。
他還不知道,就是現在,正在兵部衙門等著會議的陳璞剛剛才聽說一條與他有關的消息:蕭堅在答應出任擬議中的嘉州行營大總管的同時,也向朝廷和兵部舉薦了他,並且提議由他擔任嘉州行營副總管,全麵負責鎮壓僚人叛亂和征討南詔國的軍事行動……
他收好兩個小銀匣,又給自己倒了碗熱茶湯,卻沒有喝,隻是捧在手裏取暖。
外麵大間裏大概又進來了幾個什麽人,亂哄哄的一陣招呼問候聲,他也沒去理會傾聽,就耷拉著眼眉盤膝坐在炕邊想心事。
蕭堅複出了,這不出乎他的意料。草原大敗並不是單純的軍事失敗,也不是蕭堅一個人的責任,所以這位思想保守的老將軍早晚還是會東山再起的。可是,就算朝廷有顧慮有想法,也不該讓蕭堅一複出就馬上給予高度信任。要知道,就算不以成敗論英雄,可當初蕭堅畢竟是燕山行營的大總管,北征脎羽,幾萬人死在草原上,如此慘敗卻隻落個賦閑一年,連處分都算不上,這就實在是輕率得近乎兒戲了!朝廷真要這樣做的話,又該怎麽去和那些北方四衛鎮人事大調整中牽扯到的將校解釋,而即將被裁撤合並的澧源諸軍,他們的心裏又會怎麽想?
他敏感地意識到,蕭堅的複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和朝堂上的大氣候是分不開的;更確切地說,這和朝堂裏關於南北兩邊誰主誰次的戰略方向之爭是有關聯的;而從嘉州行營的設立以及醞釀中的行營大總管人選,答案就更是呼之欲出:蕭堅和右相張樸之間,必然是達成了某種的默契和妥協。他能想象得到這是什麽樣的默契,不外乎是蕭堅用行動來支持張樸主張的“先南後北”方略,而張樸則放棄對莫幹大敗的清算,這樣,蕭堅得到一個洗刷恥辱的機會,而張樸則可以依靠蕭堅在軍事上取得的勝利,來達到自己統一朝堂上各種聲音領袖群倫的目的。
對蕭堅和張樸來說,在這樁政治交易中雙方各取所需,結果是皆大歡喜;這一點毫無疑問!可對他來說,結果卻是恰恰相反,要是“先南後北”真正成為了朝廷的主張,那麽他和張紹熬盡腦汁設計出來的草原方案,就很有可能成為這樁交易中的那個不幸的犧牲品……
不!成為犧牲品已經不是可能不可能的問題了,它必然會成為現實!而且他現在就敢斷定,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說不定就在今天……
他苦惱的也正是這個問題。
再過一兩個時辰他就要奉召陛見,屆時和自己素未謀麵的兩位宰相多半也會一同作陪,要是東元帝在陛見時征詢自己對南北之爭的看法,自己是該堅持己見強調北方的重要性呢,還是該隨聲附和張樸“先南後北”的主張?
附和張樸的好處顯而易見。隻要今天給張樸留下一個好印象,別說他進京要辦的那些雜七雜八的麻纏事會變得輕而易舉,就是他想做個單純的領兵將軍的棘手事情,也會迎刃而解。至於他要是反對張樸的話,後果就不必說了,那時候就算張樸有宰相胸襟,那些想巴結右相的官員也會給自己吃點苦頭的,至於調職的事情,更是想都不要想。
但是他不想說違心的逢迎話,尤其是這些話並不隻是關涉到他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更不能說了。在他看來,不管是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根本就都是不能成立的偽命題。對當前的大趙而言,最危險的敵人在北方,也隻能是在北方。隻要突竭茨還統治著草原,隻要他們的戰馬還在邊境線上遊蕩,隻要他們的彎刀還沒有被折斷,大趙就絕不可能得到喘息和安寧!至於南詔和吐蕃,他們也能算是強敵?在他眼裏,這兩個不知死活地挑釁大趙的小國就連疥癬之憂也算不上。隻要大趙能徹底解決北方問題,回過頭有的是時間和辦法收拾他們!
先南後北?他忍不住在心底裏迸出一聲冷笑。張樸實在是太看得起這兩個蠢蠢欲動的西南番邦了!
當然他也知道,右相張樸未必就不明白這些道理。張樸這樣做也有張樸的難處,這一點他也能理解。張樸既要和前任的做法有區別,又要維護朝廷的威嚴和體麵,還要借協調朝堂內的不同意見的機會而做人事上的變動,除了“先南後北”之外,再不會有更好的辦法了。隻要南邊的戰事順利,就能證明前任的做法是錯的,隻要南征能取得勝利,在草原上丟了顏麵的朝廷就能找回尊嚴,而張樸也就贏得了時間和機會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張樸到底想做什麽,具體又會怎麽樣做,商成心裏連絲毫的眉目都沒有。他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南方方略中“後北”,而打南詔和吐蕃,為的就是“後北”,就是和突竭茨一較高低。張樸和前任的分歧,實際上也就在這裏,一個是草率地行動,另外一個是謀定而後動,兩者之間的區別高下立刻就能分辨出來。
商成支持的是謹慎,反對的是輕率。但是他並不支持張樸。既然北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先南”一說就純粹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更何況“先南後北”說著容易,執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西南數州的當地駐軍連自保都困難,哪裏還有多餘的兵力用在南征上?假如從其他地方調兵,那別處就難免空虛,萬一有點風吹草動,朝廷如何應對?而且西南的自然環境惡劣,交通條件又差強人意,要是抽調北方強兵健卒,旁的不提,單單一個水土不服就會造成大規模的非戰鬥減員。還有就是南征的前期準備,這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辦得到的。看看燕山就知道了,這個時代打仗是一件多麽龐大的係統工程――直到現在,為征討突竭茨而從內地輸送的物資、糧餉、器械依然是絡繹不絕,而衛牧陸寄已經在考慮設立第四座大營庫了……
他最後拿定的主意是對東元皇帝以及兩位宰相實話實說。假如可能的話,他還會據理力爭,爭取讓朝廷打消“先南後北”的念頭。至於右相張樸會不會因此而對自己“另眼相看”,他並不怎麽在意。就算張樸是把持朝政的右相,想收拾他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一一他畢竟不是文官而是武將,對付文官的那一套辦法,對他來說作用不大;而且他是燕山假督,細說起來,和張樸這位右相也隻差平級,又沒犯過什麽大過錯,張樸想拾掇他,三省六部也不可能答應。
現在的問題是他並不知道南北之爭已經議到什麽地步了。要是朝廷已經作出決定,再想翻過來就絕無可能。
他隻能把事情朝好的一方麵想,希望這事還沒爭出結果。
他還不知道,就是現在,正在兵部衙門等著會議的陳璞剛剛才聽說一條與他有關的消息:蕭堅在答應出任擬議中的嘉州行營大總管的同時,也向朝廷和兵部舉薦了他,並且提議由他擔任嘉州行營副總管,全麵負責鎮壓僚人叛亂和征討南詔國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