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主公。”翻身下馬,輕輕的走到戰車旁,神色略微激動的望著眼前與漢少帝並身而立,比之所謂的大漢皇帝不知道威武了多少倍的董卓,輕聲提醒道。


    收拾起心中的恍惚,董卓聞言神色一肅,抬頭遠遠的掃了眼,緊緊跟隨在後麵的諸大臣,喝道:“陛下被十常侍所迫,驚嚇不淺,皇宮之內自有本將護衛,請諸位先行回府,待明日早朝時再覲見陛下。”


    這一喝中氣十足,聲蓋全場。


    “你。”中郎將盧植氣得的臉色發青,想上前與董卓理論,卻被楊彪一把拉住,楊彪對他搖了搖頭,黯然的看了眼董卓身邊的少帝。


    “嗨。”盧植羞怒著臉,一揮袖子,已拔出半截的腰間佩劍,刷的一聲,歸還鞘內,乘車而去。


    “子幹太過剛烈,而董卓心胸狹義,恐怕……。”楊彪等三公重臣,見盧植如此剛烈,謂然一歎。


    但董卓挾持少帝,使他們投鼠忌器,暫時也沒什麽好的辦法。


    隻得向少帝搖搖一拜,四散而去。


    “這。”見場麵一下子如此冷清,成功的挾持了少帝的董卓,反而不知道該怎麽好,想了想,向徐榮道:“分兵兩千,把南宮圍了,其他人,馬不離身,刀不離手,在宮內尋找個僻靜所在紮營,以防有變。”


    頓了頓,對於西涼兵的作風很不放心的董卓,叮囑道:“記得約束士卒,不要讓他們隨意*宮女,搶劫宮內財物。”


    “主公放心,如果有哪個小兔崽子敢不聽號令,末先剮了他。”徐榮麵色肅然,狠辣道。


    點了點頭,董卓揮手讓徐榮離開。


    徐榮則恭敬的拜了拜,留下百來人供董卓差遣,自己則帶著手下校尉,去布置南宮的防務。


    “文宣,這就是你日夜惦記著的大漢皇宮啊。”哈哈一笑,董卓回轉身體指著前麵的宮殿群道。


    “主公謀劃多年,難道不就是為了今天?”微微一笑,李儒反問道。


    “哈哈哈哈。”董卓用暢快淋漓的笑聲掩飾麵上的一不自然,多年前,是多年前,現在的董卓,可不一樣


    “知道書房在哪嗎?”董卓現在已經絲毫不把漢少帝放在眼裏了,隨手指著一個隨著少帝身邊僅存的小太監問道。


    “奴婢知道,奴婢知道。”董卓雖然隨手一指,但這個年紀幼小的太監卻嚇的臉色煞白,誠惶誠恐道。


    “你分一半的人,護著陛下,隻要陛下去哪,你就跟著。”反身向一直跟著他走出河東的親兵交代了一聲,董卓這才向小太監喝道:“帶路。”


    在幾十西涼兵與李儒、李肅、徐晃的擁護下,董卓囂張的消失在漢少帝兄弟的眼前。


    “皇兄。”淒然一叫,劉協袖子輕輕掩著眼睛,嚶嚶哭泣。


    “唉。”低低一歎,劉辯伸手輕輕的擁著年僅九歲的劉協,向著董卓留下的親兵道:“走把,朕指路。”


    “諾。”


    董卓的表現讓劉辯對前路滿是迷茫,而他唯一能想到的避難所就是他的母後何氏所在的永樂宮。


    都城洛陽的皇宮分為南北兩部分,中間以一條複道連接,長約七裏,日常有數百甲士宿衛。


    其中南宮是皇帝處理如常事物的所在,東邊還連著府庫,往常不說是甲士遍地,但十幾步一崗還是有的。


    但這次洛陽大亂,皇宮內的宿衛、內侍,宮女,或被殺,或逃散,秩序全無。


    踏著青石鋪砌而成的大道,在一大群人的擁護下,董卓隨意的打量著南宮。


    四周還有火焰燒焦的痕跡,也有刀劍砍過的劃痕,更有一灘灘的鮮血,沒有被洗清。


    耳邊還有宮女、太監壓仰的哭泣聲,哪還有點人間宮闕的樣子。


    皇宮的破敗,使得董卓心裏的點點期待也降到了低穀。好心情被弄的一幹二淨。


    無言的隨著小太監走了一段頗長的路,董卓等人這才到了一座宮宿前。


    一塊普普通通的匾額上書寫著,“扶搖殿”這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


    推開兩側的朱紅色大門,一間還算整齊的小殿映入董卓眼中。


    不用董卓吩咐,身邊的幾十個西涼兵,連帶徐晃以前的部下一起,分散肅立在小殿的四周。


    而董卓自然是左右上位,李儒等人分兩側而坐。


    “文宣,本將順著你的意思,兵也帶了,皇帝也挾持了,這接下來到底該怎麽辦?你心中可有底?”剛剛坐好,董卓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當時,精神一震,就帶兵入了京,對於洛陽的情況一無所知,現在這副樣子,要他自己謀劃,到是有點困難,自然得問李儒這個大智囊。


    “主公在邊關打拚了十餘年,自然知道兵權是權柄的根本,這要是兵權到手,還不是為所欲為?”李儒輕輕的撫了撫鄂下兩撇八字胡須,笑道。


    “說下去。”董卓緊緊的盯著李儒,急道。


    這兵權的重要性他當然知道,但要怎麽收,是威脅還是利誘,還是其他,對於隻能靠著曆史的痕跡吃飯的他來說,太困難了點。


    這個時期他也隻知道董卓很順利的就執掌了權柄,但詳細情況,他也不是太清楚。


    而今天的險情讓他更覺得自己是在走鋼絲,一步錯,就是粉身碎骨,哪有不急的道理。


    “整個洛陽城光西園八軍就有一萬五千餘人,加上北宮衛尉張溫的侍衛數千。還有其他如城防軍等一萬餘人,足足有三萬多人。加上那些累世大族的支持,奪兵權,光光有皇帝再手,恐怕遠遠不夠。”雖然說的險惡,但李儒卻是一幅胸有成竹的樣子。


    直到董卓露出一點不悅的模樣,李儒這才停下表情,笑道:“洛陽城內掌兵的是袁紹、曹操等人,曹操暫且不提,單是袁紹在此人,就是個從未上過戰場的世家子,隻要主公每四天就讓手上的三千鐵騎悄悄的潛伏出城,再氣勢洶洶的擂鼓入城,假裝兵勢源源不斷的從河東湧入,此子一定中計,按兵不動。”


    “而半月後,河東的五萬大軍也就該到了,到時,要解下袁紹兵權,一紙公文,嗬嗬。”


    原來如此,心中細細的品味著李儒的計謀,再小心的分析了下袁紹的性格,董卓心中有種茅塞頓開之感,這專業的謀士,就是專業,不是他能比的。


    心情大暢之下,卻瞥見徐晃跪坐在地板上,神色有些異樣。


    心中略微思索,董卓恍然,這丫的怎麽說也是曹魏名將,雖然年紀還輕,但心思卻不少,恐怕對他不是太看好。


    “公明是怕了?”嗬嗬一笑,董卓故意問道。


    人道說將不如激將,魏晉時,還遺留點春秋之風,世人不乏熱血男兒,徐晃恐怕也不能免俗。


    但徐晃卻生性冷靜,心下思索了下董卓這幾天的表現,


    應該並不是傳聞中的心胸狹義之人,這才朝著董卓一鞠。


    揚聲道:“晃是武夫,缺的是智謀,但多的是膽氣。隻要主公矛戈指向之處,晃必定衝鋒陷陣,浴血沙場。”


    “武夫?”董卓反複的咀嚼了一下,這才眉頭一挑,好一句武夫啊,把今天乃至他後麵所謀劃的事情撇的一幹二淨。


    他董卓不倒,徐晃是武夫,汗馬功勞是少不了的。


    他要是倒了,隻要一打著武夫的旗號,漢少帝掄起功過來,他隻是一打手,頂多是一個從犯,以後也不是沒有鹹魚翻身的機會。


    “徐晃?”董卓心下卻是不驚反喜,他壓根就沒有一時片刻就折服一員大將的心思,要是他董卓有這樣的魅力,名臣名將誓死效忠,這洛陽哪還會有如此多的人反對他?


    人可以生的不聰明,但絕對不能自以為是。


    “哈哈哈。”董卓大笑道:“好一句本將矛戈所指,必定衝鋒陷陣。”


    笑了片刻,董卓眯著眼,道:“你這柄利劍遲早有勇武之地。”沉思了片刻,董卓掃了眼,不言一語,恭敬的另旁人指不出半分毛病的李肅。


    言道:“公明先帶著你的那些親隨,與主簿下去維係一下宮內的秩序,等本將收了兵權,一個校尉是跑不了的。”


    “諾。”徐晃與李肅應諾了一聲,恭敬的退出了殿外。


    “校尉?”已經意識到危險的徐晃,再也沒了一步登天的喜悅,有的隻是沉重。


    但李肅卻很高興,董卓手下人才稀少,徐晃不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武夫,就能有校尉的職位,那他呢,是中郎將,不,一定是朝中重臣。


    “主公,徐晃此人三心二意,不可重用,當速除之。”李儒望著徐晃退去的背影,眼睛裏盡是狠辣與果斷,手微微的做了個下切的董卓,陰狠道。


    悚然一驚,董卓細細打量了下,在他麵前如同忠犬一般的李儒,見李儒眼中的陰狠,董卓麵容肅然,道:“人都是有私心的,本將不求他能在本將死後為我盡忠,隻求不在危急時刻背後暗算一刀,文宣要記著,能坦言自己所思的人,比表麵恭敬的小人,要強上百倍。”


    “明知道三心二意,還要一用,這…。”心裏雖然不認同,但李儒卻不打算拂董卓的麵子,於是恭敬拜道:“主公說的是,儒魯莽了。”


    這個徐晃恐怕得好好的監視一翻了。


    “嗯。”點了點頭,董卓忽然覺得腹中空空,於是笑道:“大半天沒吃食了,本將到有點餓了,文宣,去傳點膳食來。”


    “諾。”一愣,但李儒卻恭敬的應了聲,緩步退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董卓布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布並收藏三國之董卓布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