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城,太守府內,袁紹坐於主位,十數人分布兩旁。


    坐下文武小聲議論著,時不時抬頭看一看袁紹的臉色,袁紹的臉色明顯不是太好看,陰沉的眼神中閃爍著不明的光芒。


    主帥心情不好,客廳內自然就顯得有些壓仰。


    “董卓以一己之力就滅掉了盤踞關外數百年的匈奴,正在雁門整軍,不久之後恐怕就會兵臨河內,這是進還是退,諸位可有考量?”其實心裏早有斷計,但袁紹卻緩了緩麵色,較柔和的問其下諸文武道。


    “董賊之勢太強,可先避之鋒芒,退冀州。”審配環顧四周,直了直身體,大聲道。


    這在袁氏集團內不算什麽秘密,袁紹起兵時不過是渤海太守,現暫居河內,不像當世的幾大諸侯,各自據有一洲。


    北取冀州是當務之急。也暗合袁紹心意。隻是袁紹身為盟主,自然不能開口言退,這事隻能由群下指出。


    “孟德以為如何?”袁紹心中閃過一絲喜色,看向審配的眼神比之他人也柔和的多。


    馭下之道,當如此也。看著審配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欣喜,袁紹頗有點誌得意滿。


    曉得漢室腐朽,已經無藥可救了的。天下無出他左右,就像當初他未在洛陽起兵抗衡董卓,其實就是推波助瀾,他的眼睛早就盯著冀州等河北之地了。


    靠著袁氏偌大的名聲,他自可霸河北,管他漢室的死活。


    這就是袁紹心中的謀劃,自己為自己畫的大餅。就看怎麽吃了。


    但在場之人,不僅有袁氏之臣,也有曹操、王匡這些盟友,袁紹不好乾剛獨斷。


    曹操坐於袁紹下手,地位在這裏算是僅次於袁紹的。世代官宦也不是假的。


    手下的兵差不多與張遼等人消磨光了,曹操也清醒了一些,知道靠著袁紹這些人是扶不起漢室的,他自己恐怕也不行。


    與董卓硬碰,下場定然淒慘。等聯盟散去,他也好回兗州積攢實力,等來日再戰。


    “喔,本初言之有理。”想著當世的混亂局麵,曹操有點心不在焉的答道。


    廳內諸人,差不多都選擇了暫避鋒芒來掩蓋落荒而逃,唯有王匡麵色有點尷尬。


    “公節不必憂煩,可率本部人馬,暫居朝歌。”這一方麵,袁紹很善解人意,王匡一個河內太守,轉眼間變成了朝歌太守了。


    當世混亂,可見一斑。


    袁紹最後一次以盟主的身份,讓關東諸侯們自行抉擇。袁紹退,其他人自然不會充胖子。聯盟的結果如何,明白人同樣都知道。


    曹操歎息的退出了太守府,打算召集夏侯淵等人返回陳留。


    “曹公慢走。”身後想起一聲中和的聲音。


    卻是有人第一次稱他為公。曹操詫然回身,卻見一個摸樣清秀但神情有些輕佻的青年與一個年歲差不多大,但臉色較為嚴肅的青年一起,看著他。


    “兩位兄台嚴重了。”曹操一眼就認出了這兩人是袁紹的謀臣,當世很有名的俊傑。


    “曹公,借一步說話。”略有些輕佻的男子,瞅了眼門口的幾個守衛,笑道。


    “請。”


    …………………


    手中接到袁紹退兵的消息時,董卓正停留在並州北部的唯一一座沒有被匈奴人攻破的城池當中。


    這座城池,在並州也算是比較高大,太守還很得人心,堅守數天,讓匈奴人不得踏入一步。


    但即使如此,城中也損失了無數壯年男丁,剩下的的多數是孤兒寡母。


    董卓率軍返回時,太守親自出城迎之。伏在董卓戎車前痛哭流涕,說什麽,自己父兄三人死於匈奴人之手,多麽的感激丞相雲雲。


    董卓聞之有感,不僅重賞了這名太守,還允諾這片地方將二十年免稅。


    雖然孤兒寡母生活艱難,但無稅之下,挺一挺,等家中的男丁長大,也是轉瞬間而已。


    董卓能做的,也隻有如此而已。


    書房內,陽光從窗口照射而入,房內顯得很明亮。董卓提筆又放下,對有些事有些模棱兩可。


    “去把文和給本相叫來。”思索了片刻,董卓對宜論道。現在隻有宜論一人在董卓身邊跪坐著,侍候董卓處理一些瑣事。


    放下研著墨的手,宜論點頭下去。


    暫且放下心中煩惱之事,董卓又拿起另一篇竹簡看了看,頭就更疼了。


    並州百廢待興。靠鍾繇一人處理不來也說不定,幸好一些田官早已準備就緒了,等鍾繇一到任,就可以分配下去管理田地了。


    還有雍州的長安一帶,根本就沒人替他治理。李儒隻得讓牛輔屯在長安,兼治長安一部。


    如今已董卓的實力,拚死力戰,絕對可以消滅一到兩個稍弱的諸侯。但打下之後呢,那些世家子都各有心思,誰忠誰奸一時也說不清楚。


    痛恨。董卓痛恨握幾乎是握著天下百分之九十讀書人的士族階層。


    寒門固然人才輩出,但治理天下,仰仗的絕對不會是寒門。除非,讀書人多如牛毛。


    這是?董卓重重的拍了下案,偶然掃到案上的一角,略有些疑惑。


    “丞相。”這時,賈詡在宜論的引領下,踏入了書房。躬身朝董卓一拜道。


    “文和,你說這黑山軍該剿還算該撫?”董卓收回心神,緩緩的道出他心中頗有些困擾的問題。


    本來應該是撫的。但現在風雲變幻,董卓的實力在短時間內勢力膨脹,也從一些地兒騰出手來了。


    已經有一舉剿滅黑山張燕的實力了,董卓隻能在一舉剿滅,還是該慢慢蠶食間搖擺不定。


    “黑山群賊良莠不齊,當應情而定。”賈詡說出來了一句廢話。


    白了眼賈詡一眼,董卓直白道:“張燕這廝態度曖昧,文和可願為本相走上一朝?”


    “張燕此人倒是還有些手段,但為人很有主意,巧言不易打動。”賈詡眉頭微微一皺,隨即話鋒一轉,道:“隻有盡力而為。”


    董卓心中微微一喜,有賈詡親自出馬,憑他揣摩人心的手段,這事兒也應該有定論,也好讓董卓下定決心。


    “叫上仲康與你一道。”大袖一揮,派出了許褚做保鏢。


    “諾。”賈詡回的有些有氣無力,應了一聲後,快速的告退而去,既然接下了,賈詡的心中也是有幾分把握的,但見麵之後,怎麽說,他得思考的周全才行。


    黑山張燕。


    事無巨細。決不能事事親力親為,要不然董卓再壯實一倍,也得心力交瘁而死。


    解決了一件事。董卓心情不錯,忽然想起剛才驚鴻一瞥,看見的一角。


    在宜論極詫異的眼神中,手忙腳亂的般開堆在案上的一些竹簡,裏麵露出的一物讓董卓欣喜若狂,卻又有點自嘲。


    這居然是紙,雖然有些薄,也有些脆。但確實是紙沒錯。


    還以為這個時代沒有紙呢。卻原來是我曆史不太好,可能這也有看三國演義那部電視劇後的後遺症吧,裏麵可沒紙。


    自嘲之後,董卓又起了點疑惑,既然有紙了,他為何從沒有看到有人用過,這紙雖然薄了一些,但稍微的加工一下,絕對可以替代竹簡的。


    他以軟刀子割掉士族之根的方法不就可行了嗎?


    “你認得這東西?”董卓興奮間忽然瞥見宜論有點詫異的望向自己,問道。


    “這是蔡侯紙吧,不過它太輕,也太容易損毀,沒有竹簡實在。”宜論一股腦的把他知道的給倒了出來,心中卻奇怪董卓居然不認得紙。隨即又想到董卓的失憶症,也就釋然了。


    原來如此。擁有財富的士族們絕不會在乎點小錢拋棄可靠的竹簡,而用紙張寫書的。


    這個時代可沒有買賣書這樣的東西,書都是手抄,或是朋友送的。是可以作為傳家之用的重中之重。


    但作為草根階層,也就是所謂的寒門,這東西可是上好的東西啊。


    是破除士族壟斷知識的好東西。


    董卓也沒時間考慮宜論語中的詫異了。起身疾步走出書房。


    讓宜論愣神了好一會,丞相這是怎麽了?隨即急急的跟上,今天可是他當值,作為侍衛與跟班,他絕不能讓董卓脫離自己的眼前。


    強行讓董卓不亂跑當然不行,那就隻有他自己勤快些了。


    董卓一陣疾走,卻發現自己居然不認得路,聽見後麵急促的腳步聲,董卓轉頭急問道:“張苗住在哪裏?”董卓口中的張苗就是這城的太守。


    宜論抬頭,指著另一邊道:“丞相這是走反了。”


    “小子,還不帶路。”董卓自然聽出了宜論口中的不滿情緒,笑著一巴掌排在宜論的肩上,道。


    就算宜論是練家子,也頗有點承受不住董卓的這一巴掌,被拍到的地方火辣辣的疼。


    本來打算辯解幾句,卻見董卓的巴掌再次抬了起來,宜論連忙道:“帶路,帶路。”


    這小子有偶爾也犯賤一下,不敲打會尾巴翹天。想著家中懷了他有生以來第一胎的宜姬,董卓會心一笑。過幾天就回洛陽了。


    目前來說也不宜再動武,可能會安分幾個月的時間。有機會多陪陪自己的女人也不錯。(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董卓布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布並收藏三國之董卓布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