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元釗對江南造船廠,進行一係列的調查,開啟中國的造船業的時候,北方的蒙古邊境,戰局再起,布魯西諾夫不是個簡單的統帥,如果說一戰時候,俄羅斯打的很糟糕,可是漂亮的一次戰爭正是布魯西諾夫指揮的,甚至內戰中的白軍將領如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拉夫爾?格奧爾吉耶維奇?科爾尼洛夫、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卡列金等均由其提拔。布魯西諾夫是閃電戰的創始人,同一地方的多支部隊聯合突擊,這樣的創舉,也是在他的指揮下創建的。


    這一次蒙古戰局,由於種種原因,布魯西諾夫受到了眾多的打擊,在最不利的情況之下,還是整合了整個赤塔附近的軍隊,加上殘兵和整個遠東部隊,集合成了一個足足有55萬正規軍的大集團,借助著從後方源源不斷的軍火,把他們整編成了3個集團軍。


    暫編遠東第一軍,第二軍和第三軍,三個集團軍以第一軍最為強大,擁有35萬人,其中半數的部隊,是歐洲部分的常備軍,剩下的,也是從遠東軍區挑選的優秀軍人,可以說,整個赤塔附近的俄軍,以第一軍最為強大,第二軍和第三軍,則查了點,還有十萬人左右,還有7萬人左右的補充兵和二線隊伍,這樣總數幾乎達到了70萬的龐大軍事集團,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在赤塔附近整編完成。


    整編的三個集團軍,雖然戰鬥力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可是在記錄性和指揮方麵。卻提升了很多的,最少布魯西諾夫的命令可以完美的傳達下去,完成了戰鬥準備的布魯西諾夫,沒有選擇直接去攻擊買賣城的銅錢鐵壁。而是選擇率兵東去,用了幾天的時間做準備。然後極為突然的帶領著第一軍,順著西伯利亞鐵路一路的向東。


    於此同時,剩餘的兩個軍,則緩緩的前行,步步為營之下,向買賣城前進。一天最多30公裏,然後就駐紮下來,不遺餘力的建立穩定的陣營,甚至連外圍,都挖出了一個個超過5米的巨大陷坑。防止任何突破。


    如此的變化,當然得到了買賣城一線的注意,首先報到蔡鍔這裏的就是步步緊逼的兩個軍,在沒有得到赤塔方麵情報支持的同事,很自然的把這個作為主攻部隊和先頭部隊,那些挖在軍營外麵的陷坑,蔡鍔的眉頭徹底的皺起來了,作為一個優秀的指揮者。甚至作為第一個裝甲車的使用者之一,他很明白這些陷坑是什麽用的,一方麵防止騎兵集群衝擊。另外一方麵,也防止裝甲車的突襲,對於隻有一兩米寬的普通戰壕而言,裝甲車可以平穩的越過,但是整個陷坑超過的5米的話,難不成把履帶擴張到10米的。不然的話,哪怕是7米的裝甲車。依然會陷下去,那是重心來決定的。除非裝甲車超過10米。


    果然是名將啊,蔡鍔長歎一聲,第二軍和第三軍的表現很明顯,就是為了穩紮穩打,一步步的打到買賣城去,他們可以偷襲,可以借助特種部隊製造混亂,但是想要趁亂偷襲去不行,造成的殺傷相對於17萬的部隊,微乎其微,至於特種部隊衝入軍營之中,兩個17萬人左右的重裝部隊,嚴密防護之下,特種部隊過去是送死。


    很快的,另外的戰報也過來了,蔡鍔明白,這兩隻部隊,並不是主力,主力是另外一半部隊,經過整編,顯示的番號都是主力部隊另外一隻,如無意外,俄軍統帥布魯西諾夫,應該就在其中。


    戰場上,敵我雙方就是在現有的情報支持下,判斷對方的意圖,誰犯的錯誤更少,誰的選擇更加正確,就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蔡鍔從來都沒有放鬆對於赤塔俄軍的監視,因為有特種部隊監視的關係,第一軍的移動方向他們很清楚,在了解了他們的番號和數量之後,就知道那才是這一次戰爭的主力,布魯西諾夫本人也在第一軍,他的目的到底是在哪裏。


    火車的速度很快,特種部隊是沒有準備,大部分調回去的情況下,接力追蹤了200多公裏,可是在鐵路一路向東之後,最終還是逃脫了追蹤的,去往了更遠的東部。


    在獲知了這一點之後,蔡鍔極為果斷的派出了飛艇部隊,以地毯式的搜索,尋找大軍的蹤跡,現在俄羅斯的飛艇已經被擊落了,整個北方的天空都是屬於西北的,隻要小心,沒有惡劣的天氣,白天幾乎是飛艇的天下。


    20萬大軍,又不是小股部隊,任何的行動,都會有巨大的痕跡,隻要地毯式的搜查,應該能夠找到蹤跡的。


    事實上,正是蔡鍔的這種小心和果斷,讓俄軍的戰略意圖沒有實現,在飛艇的大範圍的探查之後,在4天之後,終於有一個飛艇,發現了俄軍的蹤跡,原來俄軍繞路千多公裏,在蒙古的另外一側,也就是靠近東北的一側,集結之後,突破了蒙古邊界,然後快速的向南而去,目標直指烏德,距離烏德,隻有不到400公裏的距離了。


    高清晰的地圖之上,所有的一切都非常的明顯,第一軍的35萬人,不是全員出動,能夠堅持千裏以上奔襲的,隻有訓練有素的部隊,這個部隊,哪怕在精挑細選的第一軍之中,也隻是不到20萬人,剩下的,哩哩啦啦的,都放在後方。


    天空中是無所遮掩的,哪怕俄軍無法對付飛艇,卻可以看到飛艇,在它出現的同時,布魯西諾夫也是長歎一聲,功虧一簣,他也沒有想過,能夠徹底的躲過西北軍的監視,他為了突然行動,做了很多的準備,一方麵,調集了大量的列車和車皮,用了很多精力,避免別人發現,然後調整整個西伯利亞鐵路的運力,讓他的第一軍,可以在短時間之中,全部的移動到了千公裏之外,為的就是爭取10天左右的時間。


    這樣的話,他重裝軍團,可以在攜帶部分火炮的情況之下,越過的千裏的蒙古大草原,直接突襲到烏德,這個被俄國意外的發現,作為西北軍的後勤基地的地方,截斷了這裏,蒙古的西北軍,就成為了無根之水,無緣之木,他們根本抵擋不了俄羅斯的70萬大軍,兩線合圍之下,完美解決掉蒙古這個150萬平方公裏的肥肉。


    理想是美麗的,現實是骨感的,布魯西諾夫想的很好,可惜包頭的反應,相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太快了一點,200公裏的接力觀察,這是第一個布魯西諾夫沒有想到的,讓西北確定,對方是有大的動作了,順路而下,特種部隊在第一線追中,火車的線路,總比大麵積的搜索快,確定了最少500公裏的範圍之內,沒有對方下車的蹤跡。


    別小看這500公裏,這樣的話,飛艇探尋的範圍,就少了這麽500公裏,乘以600公裏的直線距離,就是最少30萬平方公裏的麵積可以不用去搜索,然後特種部隊繼續下去,在2天之後,找到了俄軍下車的地方,最終指引著的飛艇,主要向最東方這邊,如果沒有這些先決條件,恐怕真的會如同布魯西諾夫想的那樣,為他爭取10天時間,而不是現在的6天。


    當然了,這樣做的唯一問題就是,布魯西諾夫如果揮軍東進,直接攻擊東三省的話,等他們找到,東三省恐怕已經在俄軍的鐵騎之下,布魯西諾夫沒有想到不攻擊蒙古,而是進入到東三省,包頭的一切都可能是做無用功了。


    事實上,去往東三省的想法,布魯西諾夫也做過了,隻是東三省在外交上麵,不是控製在西北之手,英國也對俄羅斯的行動,提出了警告,必須保證,不要進入到到東三省的範圍之中,防止影響到北洋。


    4天,跟他預料的10天,少了6天的時間,布魯西諾夫知道,接下來的時間不多了,最多3天,飛艇就會臨頭,而400公裏的距離,對於俄軍而言,最少需要6-8天的時間,也就是說,一切都無法預料了,是他們先到達烏德,還是西北軍現在烏德駐守,這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突襲的機會,輕取烏德的機會沒有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國內的尼古拉斯二世,已經不止一次的斥責過他,這一次勞師遠征,也是他動用了不少的關係,最終造成的,如果就這麽灰溜溜的退回去,他的位置首先就不保,位置不保,加上失去額沙皇的信任,等待他的到底是什麽,他非常的清楚。


    哪怕是硬著頭皮,也要繼續的攻擊,說不定,對方也調集不及時呢,布魯西諾夫從來不是心慈手軟的,他的成名也在於狠辣,毫不掩飾的把另外兩個軍的35萬人放在正麵,甚至明知道烏德已經有了防禦,他還是會份兒進攻,絲毫不顧年傷亡,之所以會這麽想,那是因為,西北軍在買賣城那邊,集中了25萬的大軍,哪怕臨時抽調,超過1000公裏的距離,也是很困難的,隻要西北軍沒有足夠的防禦陣地,沒有超過12萬的人員,他就有信心,聚殲西北軍,掐死烏德,為俄軍創造極為有利的局麵。(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鋼鐵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殘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殘夢並收藏鋼鐵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