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非常的有誠意,接下來的事情就快的多了,在達成了基本的意向之後,楊元釗也向西北發報,進行初步的準備。
在楊元釗看來,能夠得到多少德國的熟練工人,直接關係到未來船塢能夠真正發揮多少作用的關鍵,也關係到西北未來能夠培養多少數量工人。
電報的口氣直接,從江南造船廠的熟練工人之中,挑選出500人,目前在青島待命和培訓的工人,抽調出2500名,加上西北這邊,4級以上,跟造船有關係的工種,一共抽調了8000人,這些人,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坐船過來。
時間不等人,已經快要1913年了,1914年戰爭就要爆發了,滿打滿算,一年半的時間,就算初期,不會影響到國內,可是武備中國任務必須要做到,這關係到一戰時候,中國所處的方向和地位。
這其中,陸軍根本不用操心,別說現在楊元釗的支持下,坦克已經出現,不是一戰後期,英法出現的那種連雛形都算不上的坦克,直接進入到了實用階段,依靠著西北龐大的發動機和機械加工能力,這個坦克直接就是二戰初期的標準,整整20年的代差,會讓西北的陸軍如虎添翼的,龐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加上合理的武器,全麵的訓練,西北陸軍的戰鬥力絕對是頂級的。
可是海軍不一樣,百年海軍,絕對不是開玩笑,雖然借助技術優勢,西北可以縮減跟國外列強的距離。不經過幾次大戰,又怎麽能夠樹立海軍的地位。
西北沒有什麽出海口,不靠海岸,看似列強們,特別是英法的海軍。威脅不到西北,可是一旦沒有外部的牽扯,當列強們分出勝負之後,他們才不會管是不是你的地盤,到時候,18000公裏。甚至是未來東南亞的海疆,需要他的維護,哪怕是堆,也需要堆出一堆戰艦來,哪怕作為樣子。如同一戰德國一樣,作為一個存在性的戰艦,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這樣的話,時間就相當的緊迫,越是早一天的建成船塢,越是早一天的投入生產,就會讓西北的實力,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年多的時間運用的好,可以改變很多東西。
西北的動員能力,是讓人感慨的。在西北的5000人,幾乎是2天的時間就完畢了,青島的2500人更容易,本就是在那裏,現在有了任務的話,直接調集出去就好了。
不過命令下達到江南造船廠的500人。有些困難了,一部分從西北派出來的。現在已經融入到了江南造船廠之中,他們的調出。肯定會有影響,更何況是江南造船廠本身的職工。聶雲台覺得,目前正是造船廠生意最好的階段,這個時間,貿然的抽調這些人,會對造船廠有些影響,萬一完不成訂單,那就不好了,到時候不但沒辦法賺到利潤,反而要賠償。
這件事情安排的很急,特別是西北方麵,是得到了楊元釗再三要求的,這個任務必須要以最高的級別,必須不打折扣的執行,當信息反饋到楊元釗這裏,楊元釗皺了一下眉頭,想了一下之後,用一個電報解決了問題。
這500人可以說是8000人之中的關鍵,其中有300個,就是本來江南造船廠的工人,一直都在生產一線,又經過了西北方麵的洗禮和提升,掌握了一些更高級別的機床等工具,他們來到德國之後,隻要通過了簡單的語言關,就可以直接上馬,這樣,之前達成的意向就可以啟動。
要知道,第一批給青島支持的工人,隻有180人,略微的夠初步的基礎奠基的工作,可是任何要給無畏艦級別的船塢,沒有個一兩千工人,根本運行不了,哪怕是用西北的工人填充低級的崗位,這個數量也無法減少到600,也就是3,個就需要1800人,這是目前西北想要得到德國工人的基礎了。
最大限度弄到3600人,最起碼,也是保證600人,也就是西北合格的1200人的標準的,哪怕是拚湊,也必須在最開始,就滿足船塢的標準,600人必不可少,當第一個船塢完成之後,後續的設計和製造工作,都可以順著的開始進行。
楊元釗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比較的簡單,那就是從江南造船廠抽調的500個工人,短缺了多少,楊元釗都可以從西北調集一倍的人過來,以補充江南造船廠的缺口,調出越多,補充的越多。
聶雲台了解造船,卻不是專家,可對於西北的工人,他極為的滿意,這段日子,也對西北工人的認識,有了清晰的了解,西北工人的水平相當的高,有他們的幫助,江南造船廠借助著這些熟練工人,降低了大量的成本,連生產的速度,也比原來加快了許多的。
有了雙倍的補充,因為大量工人的抽調,帶來的不愉快,很快就消失了,他心中盤算著有了這些工人,會加強多少生產能力,卻沒有想過,這些工人,或許不會如他想的那麽的好,能夠比較熟悉造船的工人被抽調出去,新來的工人,他們的水平很高,卻未必熟知造船,需要一步步的熟悉,當然了,一倍的數量,加上抽調的人員較少,影響不會很大。
最大問題克服了,不管如何,人員調集完成了,楊元釗通知德美的人員,就安置人員進行提前的安排,這8000人是必須要在造船廠附近的,之前跟德國達成的協議裏麵,首先需要進入柏林附近,易北河上的船塢。
德國是一個小心謹慎的民族,哪怕是得到了楊元釗的保證,可以先試試,等於是德國把絕大多數的危險,都轉嫁給了西北,它也沒有大方的讓這些工人,直接取代戰列艦船塢的工人,先從小的軍用造船廠開始,抽調這裏一部分人員,然後太調整一部分人員,即便西北人員不靠譜,也不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對於此,楊元釗也沒有辦法改變,在他的心中,甚至也覺得這麽做比較好,從基礎,從最底層開始,還能夠通過一步步的提升學到一點東西,真的要把人安排到戰列艦船塢上麵,那就是絕對的雜工了,恐怕幹10年,也隻是一個普通的雜工,幹不到更高的程度,這對於西北來說,沒多少作用。
既然是在柏林附近,那麽柏林這邊,就必須要有一個落腳點,雖然說,德國方麵,會安排臨時落腳點,但是那些不過是簡易的帳篷或者是一些舊樓之類的。楊元釗派人出來工作,不是為了掙錢的那種,他必須要為遠離祖國,遠在異國他鄉,為西北努力奮鬥的,不能讓他們隨隨便便的居住。
西北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這麽大的效果,一方麵是因為楊元釗是穿越者,擁有一體機,另外一方麵,何嚐不是楊元釗從最開始,就重視最底層的民眾,這些創造財富的人,隻有幸福感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夠超常規的發揮出生產力,並且借助著高額的工資,培育了一個市場。
4年的時間,證明楊元釗是成功的,錢多了要麽存起來,要麽消費,這對於政府而言,發出去的錢,又回來了,在流通的過程之中,又產生了無數的價值,這才是最佳的控製手段。
如果隻是8000人左右,隨便購買一處樓宇的,大一點,應該差不多了,可是想到左右還有大量工程人員進駐,他們決定向德國方麵,申請地點安置。
這一條申請,直接用最快的速度,報到了柏林市政府,柏林市長很清楚楊元釗在德國高層的地位,這個工程得事情,他也略微的知道,德國目前城市化不算太高,現在還沒有突破15%,柏林周圍的郊區有大量的空置土地,隻是使用權,其他沒什麽,是付給真金白銀購買土地,稍稍考慮一下,就批複下來。
40公頃的土地,不大,卻也不小,相當於600畝,如果建成六七層的普通住宅的話,按照容積率為3.5左右,在不考慮綠化的情況之下,大概能夠擁有140萬平方米的住宅麵積,以25平方米的單間來算就是5.6萬個單間,以4人一間的話,足以容納20萬人作為宿舍。
當然了,綠化不能一點沒有,也不可能全部都是單間,這一片隻是一個落腳點,為以後做準備,未來戰爭開始的時候,德國出現用工荒的時候,他完全可以支持這個計劃,進一步的深入進去,擴大這個建築群,讓他能夠容納更多的工人。
劃定範圍,開工興建,一隻用來解說作用的小型工程隊就派上用場了,雖然缺少必要的機械,他們卻可以在德國目前擁有的機械上,進行操作,最關鍵的是,第二天,楊元釗就利用一體機,製作了一批小型的機械,這一個後來被命名為華工家園的大型住宅小區,就在1912年的11月,開始動工修建了,它的出現,在後世,被認為是德國同中國合作的重要基礎。(未完待續)
在楊元釗看來,能夠得到多少德國的熟練工人,直接關係到未來船塢能夠真正發揮多少作用的關鍵,也關係到西北未來能夠培養多少數量工人。
電報的口氣直接,從江南造船廠的熟練工人之中,挑選出500人,目前在青島待命和培訓的工人,抽調出2500名,加上西北這邊,4級以上,跟造船有關係的工種,一共抽調了8000人,這些人,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坐船過來。
時間不等人,已經快要1913年了,1914年戰爭就要爆發了,滿打滿算,一年半的時間,就算初期,不會影響到國內,可是武備中國任務必須要做到,這關係到一戰時候,中國所處的方向和地位。
這其中,陸軍根本不用操心,別說現在楊元釗的支持下,坦克已經出現,不是一戰後期,英法出現的那種連雛形都算不上的坦克,直接進入到了實用階段,依靠著西北龐大的發動機和機械加工能力,這個坦克直接就是二戰初期的標準,整整20年的代差,會讓西北的陸軍如虎添翼的,龐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加上合理的武器,全麵的訓練,西北陸軍的戰鬥力絕對是頂級的。
可是海軍不一樣,百年海軍,絕對不是開玩笑,雖然借助技術優勢,西北可以縮減跟國外列強的距離。不經過幾次大戰,又怎麽能夠樹立海軍的地位。
西北沒有什麽出海口,不靠海岸,看似列強們,特別是英法的海軍。威脅不到西北,可是一旦沒有外部的牽扯,當列強們分出勝負之後,他們才不會管是不是你的地盤,到時候,18000公裏。甚至是未來東南亞的海疆,需要他的維護,哪怕是堆,也需要堆出一堆戰艦來,哪怕作為樣子。如同一戰德國一樣,作為一個存在性的戰艦,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這樣的話,時間就相當的緊迫,越是早一天的建成船塢,越是早一天的投入生產,就會讓西北的實力,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年多的時間運用的好,可以改變很多東西。
西北的動員能力,是讓人感慨的。在西北的5000人,幾乎是2天的時間就完畢了,青島的2500人更容易,本就是在那裏,現在有了任務的話,直接調集出去就好了。
不過命令下達到江南造船廠的500人。有些困難了,一部分從西北派出來的。現在已經融入到了江南造船廠之中,他們的調出。肯定會有影響,更何況是江南造船廠本身的職工。聶雲台覺得,目前正是造船廠生意最好的階段,這個時間,貿然的抽調這些人,會對造船廠有些影響,萬一完不成訂單,那就不好了,到時候不但沒辦法賺到利潤,反而要賠償。
這件事情安排的很急,特別是西北方麵,是得到了楊元釗再三要求的,這個任務必須要以最高的級別,必須不打折扣的執行,當信息反饋到楊元釗這裏,楊元釗皺了一下眉頭,想了一下之後,用一個電報解決了問題。
這500人可以說是8000人之中的關鍵,其中有300個,就是本來江南造船廠的工人,一直都在生產一線,又經過了西北方麵的洗禮和提升,掌握了一些更高級別的機床等工具,他們來到德國之後,隻要通過了簡單的語言關,就可以直接上馬,這樣,之前達成的意向就可以啟動。
要知道,第一批給青島支持的工人,隻有180人,略微的夠初步的基礎奠基的工作,可是任何要給無畏艦級別的船塢,沒有個一兩千工人,根本運行不了,哪怕是用西北的工人填充低級的崗位,這個數量也無法減少到600,也就是3,個就需要1800人,這是目前西北想要得到德國工人的基礎了。
最大限度弄到3600人,最起碼,也是保證600人,也就是西北合格的1200人的標準的,哪怕是拚湊,也必須在最開始,就滿足船塢的標準,600人必不可少,當第一個船塢完成之後,後續的設計和製造工作,都可以順著的開始進行。
楊元釗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比較的簡單,那就是從江南造船廠抽調的500個工人,短缺了多少,楊元釗都可以從西北調集一倍的人過來,以補充江南造船廠的缺口,調出越多,補充的越多。
聶雲台了解造船,卻不是專家,可對於西北的工人,他極為的滿意,這段日子,也對西北工人的認識,有了清晰的了解,西北工人的水平相當的高,有他們的幫助,江南造船廠借助著這些熟練工人,降低了大量的成本,連生產的速度,也比原來加快了許多的。
有了雙倍的補充,因為大量工人的抽調,帶來的不愉快,很快就消失了,他心中盤算著有了這些工人,會加強多少生產能力,卻沒有想過,這些工人,或許不會如他想的那麽的好,能夠比較熟悉造船的工人被抽調出去,新來的工人,他們的水平很高,卻未必熟知造船,需要一步步的熟悉,當然了,一倍的數量,加上抽調的人員較少,影響不會很大。
最大問題克服了,不管如何,人員調集完成了,楊元釗通知德美的人員,就安置人員進行提前的安排,這8000人是必須要在造船廠附近的,之前跟德國達成的協議裏麵,首先需要進入柏林附近,易北河上的船塢。
德國是一個小心謹慎的民族,哪怕是得到了楊元釗的保證,可以先試試,等於是德國把絕大多數的危險,都轉嫁給了西北,它也沒有大方的讓這些工人,直接取代戰列艦船塢的工人,先從小的軍用造船廠開始,抽調這裏一部分人員,然後太調整一部分人員,即便西北人員不靠譜,也不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對於此,楊元釗也沒有辦法改變,在他的心中,甚至也覺得這麽做比較好,從基礎,從最底層開始,還能夠通過一步步的提升學到一點東西,真的要把人安排到戰列艦船塢上麵,那就是絕對的雜工了,恐怕幹10年,也隻是一個普通的雜工,幹不到更高的程度,這對於西北來說,沒多少作用。
既然是在柏林附近,那麽柏林這邊,就必須要有一個落腳點,雖然說,德國方麵,會安排臨時落腳點,但是那些不過是簡易的帳篷或者是一些舊樓之類的。楊元釗派人出來工作,不是為了掙錢的那種,他必須要為遠離祖國,遠在異國他鄉,為西北努力奮鬥的,不能讓他們隨隨便便的居住。
西北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這麽大的效果,一方麵是因為楊元釗是穿越者,擁有一體機,另外一方麵,何嚐不是楊元釗從最開始,就重視最底層的民眾,這些創造財富的人,隻有幸福感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夠超常規的發揮出生產力,並且借助著高額的工資,培育了一個市場。
4年的時間,證明楊元釗是成功的,錢多了要麽存起來,要麽消費,這對於政府而言,發出去的錢,又回來了,在流通的過程之中,又產生了無數的價值,這才是最佳的控製手段。
如果隻是8000人左右,隨便購買一處樓宇的,大一點,應該差不多了,可是想到左右還有大量工程人員進駐,他們決定向德國方麵,申請地點安置。
這一條申請,直接用最快的速度,報到了柏林市政府,柏林市長很清楚楊元釗在德國高層的地位,這個工程得事情,他也略微的知道,德國目前城市化不算太高,現在還沒有突破15%,柏林周圍的郊區有大量的空置土地,隻是使用權,其他沒什麽,是付給真金白銀購買土地,稍稍考慮一下,就批複下來。
40公頃的土地,不大,卻也不小,相當於600畝,如果建成六七層的普通住宅的話,按照容積率為3.5左右,在不考慮綠化的情況之下,大概能夠擁有140萬平方米的住宅麵積,以25平方米的單間來算就是5.6萬個單間,以4人一間的話,足以容納20萬人作為宿舍。
當然了,綠化不能一點沒有,也不可能全部都是單間,這一片隻是一個落腳點,為以後做準備,未來戰爭開始的時候,德國出現用工荒的時候,他完全可以支持這個計劃,進一步的深入進去,擴大這個建築群,讓他能夠容納更多的工人。
劃定範圍,開工興建,一隻用來解說作用的小型工程隊就派上用場了,雖然缺少必要的機械,他們卻可以在德國目前擁有的機械上,進行操作,最關鍵的是,第二天,楊元釗就利用一體機,製作了一批小型的機械,這一個後來被命名為華工家園的大型住宅小區,就在1912年的11月,開始動工修建了,它的出現,在後世,被認為是德國同中國合作的重要基礎。(未完待續)